Workflow
IPO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立案调查!这家公司有四大违规行为!
IPO日报· 2025-07-30 18:33
公司概况 - 达华智能核心业务聚焦"一网一屏"产业,涵盖信息服务、卫星通信和新型显示制造三大板块 [2] - 公司为全球电视主板领域头部企业,2024年显示主板出货量近1500万片,服务超200家全球品牌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净亏损4000万至6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盈利5737.69万元形成强烈反差 [2] - 2023年通过提前确认子公司处置收益虚增利润总额6111.63万元 [5] - 福米产业园项目核算问题导致2022年虚增利润28.91万元,2023年虚增2929.37万元 [5] 信息披露违规事件 -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 [1] - 2021年子公司福米科技与昆山之奇美签订7.95亿元重大合同未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 [2][3] - 2021年8月至12月福米科技转出1.4亿元用于代董事长还款,未披露该重大关联交易 [4][5] 市场反应 - 立案公告后股价开盘跌停报4.45元/股,市值单日蒸发逾5亿元 [2] - 次日股价延续跌势,午间下跌2.47%至4.34元/股 [2] 监管历史 - 福建省证监局2024年12月31日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首次系统揭露公司信披违规问题 [2]
这家公司曾被口头警告!换审计机构、换会计师、换交易所!
IPO日报· 2025-07-30 17:28
上市历程 - 公司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独家保荐人为广发证券 此前曾于2024年1月23日首次递表后因届满6个月失效 [1] - 公司曾从北交所撤单仅三个月后转道港交所 期间更换签字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 [1][3] - 2023年6月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经历三轮问询回复 监管层对其财务内控提出质疑 涉及收入确认、成本跨期及奖金报销科目 导致净利润被追溯调整-62.24%、-15.34% [3] 审计机构变更 - 五年内更换三个会计师事务所:2021年2月由中审众环更换为北京国富 2022年1月更换为立信 2025年1月更换为毕马威华振 [3][4][5] - 2024年1月变更签字注册会计师 由张小惠、王霄汉变为简乾接替王霄汉 [4] 行业地位与业务 - 中国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18年114亿元增至2023年269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8.7% 预计2028年达59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7.2% [7] - 公司为2024年中国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市场第二大独立解决方案提供商 市场份额2.3% 前五大参与者合计份额10.7% [7] - 背靠中国石化体系 逾半收入来自中石化及其关联公司 是智慧油气解决方案前五大厂商中唯一独立第三方 累计完成智慧能源项目约5000个 [7] - 工信部认定的49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专注能源行业的唯一代表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91亿元、5.02亿元、5.2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5.96% 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0.54亿元、0.59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5.57% [8] - 毛利率从2022年41.4%下滑至2024年37.05% 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24.6% 三年多下滑16.8个百分点 [8]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4614.4万元 期末现金6726.9万元 [10] 股权结构与募资用途 - 董事长徐亚飞持有40.81%股份 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0] - 港股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海外市场拓展及补充流动资金 [11]
控制权变更,终止!股价曾提前涨停……
IPO日报· 2025-07-30 10:30
控制权变更终止 - 时空科技公告称控股股东宫殿海终止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因双方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2] - 交易各方未签署实质性协议 终止交易无需承担违规责任 公司业务经营正常 预计不会对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2] - 公司股票将于7月30日复牌[3] 公司基本面 - 时空科技主营业务为照明工程系统集成 文旅夜游创新开发及智慧城市相关业务 2020年8月在上交所上市[4] - 公司上市后连续四年亏损 2021-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20亿元 -2.12亿元 -2.04亿元 -2.66亿元[4]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为-7500万元至-6100万元 扣非净利润为-7300万元至-6000万元 仍为亏损[4] 股东结构变化 - 实控人宫殿海持股37168589股 占比37.45% 上市以来持股比例未发生变化[4] - 近期三家机构新进成为前十大股东:粤开证券持股3.51% 瑞银集团持股1.43% 摩根士丹利持股0.87%[5] - 三家机构均为新进股东 分别位列第4 7 10大股东[6] 股价表现 - 停牌前七个交易日股价持续上涨 累计涨幅达42.11% 其中7月17日和23日两个交易日涨停[6] - 停牌前收盘价27.64元 创近一年半新高[6] - 新进股东可能已获得可观账面投资收益[7]
两年累亏近50亿,这家公司发起关联收购!
IPO日报· 2025-07-30 09:30
收购交易概况 - 中化国际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蓝星集团全资子公司南通星辰100%股权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标的资产审计评估尚未完成[1] - 交易公告次日(7月29日)中化国际复牌涨停 收盘价4.25元[2] 标的公司业务与业绩 - 南通星辰核心业务为环氧树脂和工程塑料 拥有江苏南通和山西芮城两座生产基地 覆盖双酚A、PPE、PBT等产品全产业链[4] - 2023-2025H1营业收入分别为46.49亿元、44.1亿元(-5.1%)、23.7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5405.12万元、4630.27万元(-14.3%)、15752.98万元(+240%) 2025H1净利润达2024全年3.4倍 波动显著[4] - 业绩波动主因化工行业强周期性 受宏观经济及产能过剩影响 产品价格处于历史10%-60%分位区间 原材料成本处于30%-80%分位区间[4][8] 战略协同效应 - 中化国际主营业务为化工新材料 收购可强化环氧树脂产业链互补性 扩充PPE/PBT等高附加值工程塑料产品线 与现有ABS/PA产品形成协同[6] - 标的公司技术优势覆盖工程塑料中间体至改性材料 助力上市公司打造差异化产品组合及一体化解决方案[6]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 2020-2024年中化国际营收从541.62亿元降至529.25亿元 净利润从17.41亿元恶化至-30.88亿元 2023-2024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7] - 2025H1预计再亏8.068-9.491亿元 主因环氧树脂等产品价格低位运行 叠加碳三项目转固后产能爬坡成本压力[7][8] - 分板块表现:基础原料收入增25%-35% 高性能材料收入降3%-8% 聚合物添加剂受新产能冲击价格跌15%[7]
收购亏损公司,溢价高达1421.66%!如何看西部黄金这个操作?
IPO日报· 2025-07-30 08:32
高溢价收购 - 公司以16.55亿元现金收购控股股东新疆有色持有的新疆美盛100%股权,标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仅1.09亿元,评估价值16.55亿元,增值1546.35亿元,增值率1421.66% [1][4] - 评估采用资产基础法而非收益法,认为此法更能反映矿产资源市场价值 [4] - 新疆美盛2024年净亏损3594.30万元,2025年一季度续亏1416.21万元,公司解释亏损源于矿山建设期前期投入,2024年收入仅27.67万元 [5][6] 标的资产价值 - 新疆美盛核心资产为新源县卡特巴阿苏金铜多金属矿,拥有78.7吨金金属量、4.9万吨铜金属量及125.54吨伴生银 [7] - 收购后公司黄金资源储量从32.15吨跃升至110.85吨,增幅245% [8] -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设计产能4000吨/天,年产黄金3.3吨,相当于公司2024年自产金产量(9.59吨)的34.4% [9][10] 公司战略与业绩背景 - 新疆有色作为控股股东曾在2021年11月承诺避免同业竞争,此次收购为履行承诺,新疆有色此前已为西部黄金进行资产"孵化" [10] - 公司2023年受子公司矿山停产等因素影响,净利润亏损2.74亿元,毛利率仅5.03% [13] - 2024年因黄金量价齐升及锰业务增量,营收70.01亿元(同比+56.68%),净利润2.90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1.42% [13] - 此次收购或助力公司突破资源储量短板,强化"黄金+锰铍"多元模式 [15] 财务与现金流压力 - 公司将动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完成收购,2025年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1.59亿元,货币资金仅9.55亿元,或需大额举债 [17][18]
再遭证监会立案调查!毛利率跌超八成!这家公司退市风险高悬!
IPO日报· 2025-07-29 19:00
公司被立案调查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这是继2025年7月1日因信披问题受公开谴责后再次被立案 [2] 财务表现恶化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亏损450万元至65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4] - 毛利率从2021年的29.24%下滑至2023年的3.15%,跌幅超八成,2024年小幅回升至5.59% [4] - 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460.13万元,主要因虾青素业务高投入拖累 [6] 业务结构失衡 - 2024年农产品加工业务收入3.23亿元,占总营收超八成,但毛利率仅2.5% [5][6] - 军工业务收入0.22亿元,占比5.61%,毛利率近40%,但规模较小 [5][6] - 有色金属业务收入0.35亿元,占比8.92% [5] 信息披露违规事件 - 2025年1月24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未提及营业收入,且净利润预测不准确 [10] - 4月18日更正公告显示扣非净利润由盈转亏,并提示退市风险 [10] - 2024年实际扣非后营收2.27亿元,低于3亿元触发退市风险警示 [10] - 深交所指出公司未及时披露完整业绩预告及退市风险 [11] 退市风险 - 若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面临退市 [4] - 2024年扣非后营收和净利润已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条件 [10]
控制权转移,“海洋公园第一股”迎来转机?
IPO日报· 2025-07-29 17:54
控制权变更 - 大连圣亚拟向同程旅行旗下子公司上海潼程定向发行3864万股股份,定增价格为24.75元/股,交易对价约9.56亿元 [1] - 定增完成后上海潼程持股比例达23.08%,加上表决权委托将掌控公司30.88%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 [1][5] - 股东杨子平及蒋雪忠将其持有的1059万股和247万股股份对应表决权委托给上海潼程行使,期限36个月 [5] - 发行后公司无实际控制人,因上海潼程的间接控股股东同程旅行无实际控制人 [6] 股权结构变化 - 发行前星海湾投资持股24.03%为控股股东,磐京基金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19.47%,杨子平持股8.22% [3][4] - 发行后星海湾投资持股降至18.48%,磐京基金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降至14.98%,上海潼程持股23.08% [4] - 发行后上海潼程通过表决权委托合计取得30.88%表决权 [4][5] 业务发展计划 - 上海潼程作为产业投资人,计划保持公司现有经营团队稳定性和独立性 [7] - 产业投资人拟将公司作为文旅运营核心平台,通过资金支持和资源整合打造全球性"文旅+IP+数字化"龙头企业 [7] - 运作方式为"行业龙头赋能+管理层高效管理+地方国资支持" [7] 财务状况 - 公司2024年末有息负债及各类债务累计约15.12亿元,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达85.75% [10] - 2024年末账面货币资金余额仅1.18亿元,不足以偿还债务 [10] - 本次募集资金9.56亿元将全部用于偿还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 [9] 经营业绩 -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5亿元、1.57亿元、4.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亿元、-7764万元、3438万元 [11]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05亿元同比增长7.93%,但归母净利润亏损7018.22万元,较上年盈利3437.68万元明显下滑 [1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271.9万元至1907.84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228.19万元 [12]
这四家公司被立案调查,早有“苗头”!
IPO日报· 2025-07-28 18:41
证监会立案调查情况 - 中国证监会对*ST沐邦、*ST万方、瑞贝卡、太原重工等上市公司采取立案调查措施 [1] - *ST沐邦因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立案 [1][3] - 太原重工、瑞贝卡、*ST万方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1][5] - 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持"零容忍"态度,体现从严监管决心 [1] *ST沐邦违规详情 - 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6亿元 [3]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供需失衡,价格战升级,行业竞争剧烈 [3] - 公司存在四大违规行为:财务信息不准确、违规使用募集资金、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未披露、年报存在多处错误 [3] - 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达4605.63万元,其他关联方占用余额3526.25万元 [3] - 江西证监局对*ST沐邦及相关高管采取责令改正和警示函措施 [4] 太原重工违规详情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轨道交通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等 [6] - 2022年至2024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8892.09万元、-1664.35万元、2802.47万元 [6] - 上交所对太原重工及时任董事会秘书予以监管警示 [6] - 违规行为包括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和关联交易事项进展 [6] 瑞贝卡违规详情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18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7] - 河南证监局指出公司五大问题:未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充分等 [7] - 河南证监局对瑞贝卡及相关责任人采取责令改正和警示函措施 [7] *ST万方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农业和军工业务 [7]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5.16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460.13万元 [8] - 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为22751.38万元,低于3亿元,触发退市风险警示 [8]
这场大会将改变世界人工智能格局
IPO日报· 2025-07-28 14:53
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组织(WAICO)的成立背景与意义 - 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WAICO),初步考虑将总部设在上海,旨在重塑全球AI发展格局并影响人类未来发展轨迹 [1][3] - 当前全球AI发展面临两大问题: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技术打压他国,以及全球规则碎片化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技术标准互认困难和伦理规范不统一 [3] - WAICO的成立将为全球搭建规则协商平台,汇集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产业巨头,在AI伦理准则、数据跨境流动、技术安全评估等关键领域构建共识 [3] WAICO总部选址上海的战略考量 - 上海作为中国人工智能第一城,拥有开放务实的城市定位,聚集了众多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总部和外资投资 [4] - 上海具备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等创新引擎,高校科研机构云集,金融、制造、医疗等AI应用场景丰富 [4] - WAICO总部设在上海将强化其全球科创中心定位,助力上海成为全球AI治理的"引力场"和国际门户枢纽 [4] WAICO对全球AI发展的潜在影响 - WAICO将促进技术共享,使前沿AI突破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帮助其跨越数字鸿沟并催生新经济增长点 [4] - 聚焦伦理与安全合作可降低AI滥用风险,如防范深度伪造技术破坏社会信任和避免算法偏见加剧社会不公 [4] - WAICO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合作而非对抗,共享而非独占,责任共担而非风险转嫁 [4] WAICO的长期愿景 - 在WAICO框架下各国共商规则、协作应对挑战,将构建基于共同利益与责任的信任纽带 [5] - WAICO有望为全球提供更公平、包容、可持续的秩序规则与制度支撑 [5]
专访“小巨人”擎朗智能CEO李通:中国向智造强国迈进离不开持续科技创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IPO日报· 2025-07-26 21:22
公司概况 - 擎朗智能成立于2010年,专注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十余年,累计部署超10万台机器人,全球销量第一 [1] - 公司拥有全栈自研技术体系与"研发-智造-落地"全链条闭环能力,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超600个城市和地区 [1]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公司双足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F1全球首秀并亮相中央展区C位 [1][2]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李通本硕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曾就职于微软亚洲工程院Incubation Team [4] - 创业源于对机器人领域的热爱,公司英文名KEENON体现这一理念 [4] - 2010年与三位伙伴凑20万元起步,初期尝试多个细分领域后于2013年明确以服务型机器人为核心方向 [5] 商业模式与市场拓展 - 单台终端机器人综合成本控制在人工成本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区间 [6] - 海外市场销售额占比超50%,业务覆盖全球超600个城市及地区 [6] - 已布局市场的当地劳动力成本约为使用机器人成本的2-3倍 [6] - 2015年获得海底捞大订单成为关键转折点 [5] 技术研发与供应链 - 拥有超1100项专利,但强调科技创新是持续过程而非依赖专利保护 [14] - 初期自主完成从核心模块研发到供应链搭建的全链条工作 [6] - 依托中国非标定制优势实现供应链本土化整合 [7] 融资与资本策略 - 已完成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愿景基金、中金甲子、阿里巴巴等 [10] - 强调"耐心资本"重要性,呼吁资本给予技术发展时间 [10][11] - 将主要经营利润投入科技创新与研发 [11] 行业前景与战略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 [14] - 202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470亿美元(占全球40%),预计2028年增至1080亿美元 [15] - 正推进三年研发规划,所有产品从研发到落地周期至少3-5年 [16] - 与创新奇智合作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探索工业领域应用 [13] 行业竞争与生态 - 认为中国在服务型机器人领域已建立全球领先优势 [14] - 不排斥行业竞争,呼吁更多参与者共同开拓市场 [15] - 强调构建创新生态比知识产权保护更重要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