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这家公司悄悄“干大事”!三日股价大涨近70%!
IPO日报· 2025-07-31 20:41
公司股价异动与收购计划 - 公司股价在7月28日、29日分别上涨17.01%、20%,连续三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30% [1] - 7月31日公司股价再次20%涨停,收盘价17.14元,7月29日-31日累计涨幅近70% [2] - 公司正在筹划购买国内药品技术等资产组事项,尚未签署任何意向协议,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1]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主要从事抗病毒、传染病防治药品及重大疾病治疗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20年3月科创板上市 [4] - 2021年营业收入6.85亿元,同比减少37.08%;营业利润-2.21亿元,同比减少259.58%;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减少225.50% [5] - 2024年亏损扩大至3.97亿元,主要因销售价格下调、流感病例减少导致收入下降,以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6] 历史收购失败案例 - 2020年10月公司拟以26.43亿元收购兴盟生物100%股权,其中现金9.23亿元,股份17.20亿元 [8] - 兴盟生物2020年9月末账面净资产558.49万元,营收1264.52万元,净利润-4097.59万元,收购增值率47216.56% [8] - 2022年7月调整为收购51%股权,但最终于2022年12月终止,因市场变化及交易条件未能达成一致 [9][10] 当前收购计划 - 公司再次发起收购,但能否成功尚不确定 [11]
年内第二并购落子,光库科技强化光通信全链布局
IPO日报· 2025-07-31 20:41
行业趋势与并购动态 - 光通讯行业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份额 行业或加速洗牌 [2] - 光库科技拟通过发行股份 可转换债券及现金支付方式收购安捷讯控制权 并募集配套资金 [2] - 这是光库科技继收购武汉捷普100%股权后 年内第二起重大并购 凸显行业整合战略野心 [3] 公司业务与市场前景 - 公司核心业务覆盖光纤激光器件 光通讯器件及激光雷达模块 [4] - 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 AR/VR等新型应用场景涌现 推动数据中心及网络带宽需求大幅提升 [4] - 公司业绩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达4856万元至5463万元 同比增长60%至80% [5][6] 标的公司概况与协同效应 - 安捷讯为光无源核心器件供应商 成立于2009年 注册资本3000万元 [7] - 安捷讯曾在新三板挂牌并进入创新层 后主动终止挂牌以专注市场拓展 [8] - 若整合顺利 安捷讯精密制造能力与光库科技高端器件研发将形成技术协同 助力公司升级为全链服务商 [8] 市场表现与交易细节 - 公司停牌前收盘价报55 07元/股 总市值达137 2亿元 [3] - 股票自7月29日起停牌 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最晚8月12日前披露交易细节 [3]
“深圳人工智能第一股”来港股了!还在亏损中!
IPO日报· 2025-07-31 16:43
公司上市动态 - 云天励飞于2025年7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中信证券、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此前于2023年4月4日在科创板上市,距离此次港股申请仅两年多时间 [5] - 科创板上市时发行价43.92元,发行8878.343万股,募资总额39亿元,超募9亿元 [6] 公司市值表现 - 科创板上市首日总市值一度达430亿元,收盘总市值369.73亿元 [7] - 截至2025年7月30日收盘,总市值202亿元,较高峰下跌超过53% [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46亿元、5.06亿元、9.17亿元 [9] - 2022-2024年经调整亏损分别为3.13亿元、3亿元、3.83亿元,累计亏损9.96亿元 [9]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6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5951万元 [10]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持续为负,显示日常经营需要外部融资支持 [10] 业务结构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结构:企业级场景47.3%、消费级场景42.5%、行业级场景10.2% [10] - 2024年新增消费级场景业务贡献收入4.04亿元,占总营收44% [10][11] - 2024年以1.8亿元收购智能穿戴企业岍丞技术,已支付6000万元 [10] 行业背景 - 中国AI推理芯片市场规模从2020年113亿元增长至2024年162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94.9% [4] - 预计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53.4%,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13830亿元 [4] - 公司以2024年收入计,位列全场景AI推理芯片相关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前三 [4] 公司股权结构 - 创始人陈宁控制约25.01%投票权,为单一最大股东群体 [11]
业绩一年狂飙214%,正品控股还有后劲吗?
IPO日报· 2025-07-31 16:43
公司概况 - 正品控股主要在中国香港从事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与产品的开发、销售、营销及分销 产品生产外包给供应商 主要通过万宁零售门市以自有品牌及第三方品牌分销 [3] - 公司产品组合覆盖各年龄层 专注于鹿相关保健补充品、关节及痛症以及外用止痛产品利基市场 [3] - 经营6个自有品牌和6个第三方品牌 自有品牌包括"正品""炎痛消"等 第三方品牌包括"iPro+""Boiron"等 [3]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零售值计算 公司在香港本地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供应商中排名第七 市场份额约1.6% [3] - 在鹿相关保健补充品领域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达29.4% [4] - 自有品牌"炎痛消"是万宁零售门市最畅销的五种关节及痛症补充品之一 [4] 财务表现 - 2023-2025财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43亿港元、1.10亿港元、1.3亿港元 复合年增长率73.6% [5] - 同期纯利分别为1131.3万港元、3548.3万港元、3625.7万港元 复合年增长率79% [5] - 2024财年营收和纯利同比猛增155%和214% 但2025财年增长明显放缓 [6] - 毛利率从2023财年81.6%逐年下滑至2025财年75% 主要因促销折扣增加和第三方品牌产品占比提升 [8] 业务模式 - 收益98%以上来自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与产品销售 [6] - 批发业务占比近90% 主要客户为牛奶公司 通过其万宁零售门市及线上渠道销售 [8] - 零售业务通过自营电商平台、天猫国际、小红书等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 [9] 客户集中度 - 2023-2025财年对牛奶公司销售额占总营收89.1%、76.7%、74.5% [9] - 公司承认存在依赖单一客户风险 若与牛奶公司关系恶化将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9] 行业前景 - 香港保健补充品市场2024年规模78亿港元 预计2029年将突破97亿港元 [5] - 外用止痛产品市场2024年16亿港元 预计2029年增至24亿港元 [5] - 疫情后健康意识提升、人口老龄化及跨境电商发展推动行业增长 [5] 募资用途 - 计划拓展中国台湾市场 在香港进行市场推广及开设自营门店 [9] - 资金将用于开发新产品线及补充营运资金 [9]
继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之后,第三家来了!
IPO日报· 2025-07-31 16:43
公司概况 -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2月9日,总部位于深圳,由王明旺、王威两兄弟创立 [2] - 公司早期从事消费电池Pack业务,2008年布局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现主营业务涵盖消费类电池、动力类电池及储能系统 [2] - 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截至2025年7月30日市值达408亿元,2022年发行GDR登陆瑞交所 [3] 业务布局与市场地位 - 消费类电池领域:与全球领先科技公司合作,客户包括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公司、小米、联想、OPPO、vivo、荣耀及传音等,2024年全球手机电池市占率达34.3%,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市占率21.6% [3] - 动力类电池及储能系统:2024年跻身全球前十,为相关领域增速最快的规模化厂商之一 [3] - 2024年营收结构:消费类电池占比54.27%,电动汽车类电池占比27.02%,储能系统类占比3.37%,其他业务占比15.33%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收入分别为521.62亿元、478.62亿元、560.21亿元及122.89亿元 [4] - 同期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分别为10.68亿元、10.76亿元、14.74亿元及3.87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97%、21.23% [4] - 毛利率表现:储能系统类最高(20.39%),消费类电池次之(17.65%) [4] 资本运作 - 2023年3月抛出48亿元定向增发预案,拟用于SiP系统封测项目、高性能消费类圆柱锂离子电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同年8月主动撤回申请 [4] - 2023年7月拟分拆子公司欣旺达动力至创业板上市,后因进展缓慢转为母公司整体赴港发行H股 [5] - 2024年7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高盛、中信证券 [1]
永辉超市“背水一战”!
IPO日报· 2025-07-31 12:42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永辉超市连续四年累计亏损约95亿元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4 65亿元[5] - 2024年营业收入675 74亿元 同比减少14 07%[5] - 2024年关闭232家尾部门店 对相关资产计提2 08亿元减值准备[7] - 截至2024年末全国门店数量降至775家 不及2019年巅峰期1600家的一半[9] 资本运作与战略调整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 92亿元[1] - 募集资金用途:门店升级改造32 13亿元 物流仓储升级3 09亿元 补充流动资金4 7亿元[2][10] - 2024年9月名创优品实控方骏才国际以62 70亿元受让永辉29 40%股份 今年2月完成股权过户[11] 门店改造与业务转型 - 门店改造核心是对标胖东来模式 涵盖商品结构、环境、动线等全方位调整[12] - 北京房山印象城店改造案例:下架11792支单品(占比78 6%) 新增商品占比70 7% 进口产品占比超20%[12] - 2025年7月新开23家调改门店 其中7月15日连开5家 7月24日-26日当周连开9家[12] - 计划在9月30日前完成全国200家门店调改[12] 经营策略与供应链优化 - 大规模闭店被视作断臂求生的必然选择 通过"卖废品"收入减少25 35%侧面印证闭店规模[8][10] - 物流仓储升级项目投入3 09亿元 旨在提升供应链效率支持商品品质升级[10]
告吹仅一个月!先导电科火速找到新“下家”
IPO日报· 2025-07-31 12:42
核心观点 - 衢州发展拟通过发行股份等方式收购先导电科股份,并有意购买其他股东股份及募集配套资金[1] - 先导电科主营业务为先进PVD溅射靶材和蒸镀材料,是国内唯一进入磁存储靶材领域的供应商[4] - 此次收购若成功,公司将形成地产+高科技投资+半导体的"三轮驱动"模式[12] 收购交易 - 衢州发展7月29日公告拟收购先导电科股份,7月30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1][2] - 先导电科此前证券化尝试两次受阻:2024年2月IPO辅导无进展,10月光智科技拟收购但于2024年6月终止[5] - 光智科技收购案因估值悬殊被称为"蛇吞象"(光智市值30亿元 vs 先导电科估值200亿元),且构成关联交易[6] 标的公司 - 先导电科技术壁垒高,是国内磁存储靶材领域唯一供应商[4] - 其母公司先导集团由朱世会控制,与光智科技属同一实控人[6] - 光智科技复牌后曾连续8个交易日涨停[7] 收购方背景 - 衢州发展原名新湖中宝,原属新湖集团旗下地产企业,2024年控股权转让给衢州国资(持股28.54%)[10] - 公司地产销售额加速下滑:2021年297.36亿元→2023年29.25亿元[11] -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同比降86%至2.1亿元,扣非净利润降75%至5.9亿元[11] 行业与战略 - 房地产行业调整导致公司主业承压,利润依赖投资收益但持续下滑(2020年净利润32.91亿元→2024年20.07亿元)[11] - 收购先导电科是公司向半导体领域跨界转型的关键举措[12]
这家美国公司,要去香港上市!
IPO日报· 2025-07-31 12:42
公司背景与创始人 - AIWB INC由乔廷夫及李丹婷于2016年在美国创立,两位创始人出身于港股上市房企当代置业(01107HK),曾参与中国房地产"黄金时代"[1][3][6] - 乔廷夫现年48岁,拥有大连理工大学国际金融经济学学士和卡尔顿大学综合金融工商管理硕士,在当代置业期间主导多个明星项目,包括太原万国城MOMA(山西销售单价最高项目)和北京当代MOMA历峰项目(售价高70%,北京豪宅销售季军)[3][4] - 李丹婷42岁,拥有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和南加州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硕士,2016年同时担任当代置业海外附属公司总经理和AIWB联合创始人,2022年获《休士顿商业周刊》"40位40岁以下大奖"[7] 业务模式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美国首家一站式智能物业建筑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得克萨斯州住宅市场,通过WBS数字平台整合数据分析与机器人技术,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9][10]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03亿美元、121亿美元、105亿美元(约755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132%,净利润从-307万美元提升至12575万美元(约90457万元人民币)[10] - 毛利率持续改善,从2022年541%提升至2024年1385%,2025年前五个月进一步增至168%[11] - 项目数量从2022年19家增至2023年22家,完成住宅物业单位从331个增至709个[10] 上市计划与扩张战略 - 公司拟香港主板上市,浦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募资主要用于智能建筑平台研发(含机械狗软硬件开发)、市场渗透及全球扩张[1][12] - 计划未来五年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凤凰城、奥兰多及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新加坡、印尼雅加达设立新办公室[12] - 创始人持股结构显示,乔廷夫通过Nanafu Medical控制665%投票权,李丹婷和万斌分别持有25%和85%[6][7]
这家公司漂亮业绩“有规律”
IPO日报· 2025-07-31 09:30
公司概况 - 金岩高新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最大的精铸用莫来石材料生产商,具备从采矿到销售的全价值链整合能力 [3]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精铸用莫来石材料(2025年前5个月营收占比65%)和耐火用莫来石材料(同期营收占比23.5%),产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3] - 公司全资拥有安徽省淮北市朔里高岭土矿,截至2025年5月31日估计资源总量1864.9万吨,按年产量40万吨估算服务年限剩16年 [4][5]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精铸用莫来石市场份额达19.1%(2023年为17.9%),在煤系煅烧高岭土细分市场排名第五,份额5.4% [4] - 2024年中国高岭土产品市场规模101.6亿元,其中煤系煅烧高岭土占比48.9%(49.7亿元),行业前五大公司合计份额50.8%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9亿元、2.05亿元、2.67亿元,净利润2442.3万元、4361.7万元、5260.2万元,2024年净利润创近五年新高 [7] - 2025年前5个月营收1.05亿元,净利润1803.2万元,精铸用莫来石平均售价从2022年1554元/吨持续下滑至1307元/吨 [7]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16.2%升至2024年42.3%,主要因计息借款增加1.05亿元 [8] 资本运作 - 公司2022年11月新三板挂牌,2024年放弃北交所转战港交所,控股股东淮北矿业集团(安徽国资委全资控股)持股60.13% [8] - 本次IPO拟募资用于技术研发、偿还银行贷款、运营资金补充及耐火材料产能提升项目 [9] 行业应用 - 精铸用莫来石材料主要用于汽车、航空、医疗等精密铸造领域,耐火材料服务于冶金及建材行业 [3] - 安徽省淮北市是中国高品位高岭土主要产地之一,资源禀赋支撑区域产业发展 [4]
这家公司想“躺赢”
IPO日报· 2025-07-31 08:32
行业概况 - 共享经济近年发展迅速,除共享单车、充电宝外,共享按摩椅等冷门领域也逐步兴起[4] - 中国机器按摩服务市场规模2024年达27亿元,占整体按摩市场5362亿元的0.5%[8] -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2024年全国有50余家机器按摩服务提供商[8] 公司核心数据 - 乐摩物联为行业龙头,2024年以收入计市场份额超50%,交易额连续三年(2022-2024)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33.9%提升至42.9%[8] - 截至2025年7月,公司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339个城市,设立4.8万个服务网点,投放53.5万张按摩设备,累计服务1.65亿人次,注册会员3200万[8] - 2024年收入7.98亿元(同比+35.98%),净利润8581万元,机器按摩服务收入占比超95%[10][11] 商业模式 - 采用直营(71%网点)与合伙人(29%网点)双模式运营,合伙人负责网点运营,公司提供解决方案[10] - 收费分三档:6元/6分钟、10元/12分钟、15元/20分钟,通过折扣活动可低至3.9元/8分钟[6] - 收入场景分布:商业综合体占比56%-62%,影院23%-34%,交通枢纽等场景占比个位数[11] 增长表现 - 服务网点数量从2022年底21727个增至2024年底45993个,两年增长111.69%,年复合增长率45.49%[7] - 2023年收入同比增速达77.75%,利润同比增长12.48倍至8734万元[10] - 上海地区新店占比超50%,显示扩张重点向高线城市倾斜[7] 上市计划 - 2025年7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募资用于网点扩张(目标覆盖更多三四线城市)、技术升级及品牌建设[11] - 中信建投国际与申万宏源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