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搜索文档
比lululemon还贵的Alo Yoga,马上要来收割中国中产
36氪· 2025-07-11 15:35
瑜伽服行业竞争格局 - 英国瑜伽服品牌Sweaty Betty中国区业务被宝尊电商收购 将与GAP和Hunter共用运营团队 [5] - 美国瑜伽品牌Alo Yoga亚洲首家旗舰店在韩国首尔开业 计划进军中国市场 [6] - 美国品牌Vuori加速在中国扩店 预计中国将成为其最大市场 [6] - 国产品牌MAIA ACTIVE目标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瑜伽第一品牌 [6] - lululemon面临多个潜力新秀的强力冲击 中国市场营收增速逐年下滑 [6][31] Sweaty Betty经营状况 - 2021年初进入中国市场遭遇水土不服 2023年3月关闭内地唯一独立门店转为线上销售 [9] - 母公司Wolverine Worldwide 2022-2024年营收减少约10亿美元 毛利润减少约3亿美元 [10][11] - 2024年一季度收益仅3800万美元 同比降幅扩大至15.9% [13] - 母公司旗下Merrell和Saucony收入增速由负转正 仅Sweaty Betty持续恶化 [13] Alo Yoga发展态势 - 2022年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 同比增长近100% [17] - 2023年底寻求新投资 估值或达100亿美元 [17] - 产品定价略高于lululemon 运动上衣300-1000元 运动裤500-1500元 外套1000-2500元 [17] - 已在亚洲五个国家布局 韩国旗舰店开业 新加坡门店即将揭牌 [17] - 计划2025年在中国开设线下首店 已在上海核心商圈选址 [17] 中国市场本土化策略 - Sweaty Betty首次进入中国失败主因是缺乏精细本土化经营 [20] - 宝尊电商通过本土营销等手段成功扭转GAP中国亏损局面 [23] - 宝尊品牌管理业务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3.4%至3.9亿元 [25] - MAIA ACTIVE聚焦中高端市场 砍掉10%-15%非核心SKU 计划扩展至55家门店 [35] lululemon中国市场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中国大陆营收增速分别为45% 34% 39% 46% 21% [31][32] - 预计中国大陆市场增速将降至25%-30% [32] - 计划2025年新增30家三线城市门店 重点布局长三角 珠三角经济强县 [33] - 电商渠道有望成为中国最大"门店" [33] - 下沉战略面临品牌形象受损风险 [34] 行业新进入者动态 - Vuori已在中国开设三家门店 重点拓展欧洲和亚洲市场 [35] - MAIA ACTIVE新任总裁曾带领New Balance中国实现三十倍业绩增长 [35] - 越来越多定位接近且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涌入中国市场 [36]
外卖史上最激昂24小时:2亿「天量」订单的诞生|深氪
36氪· 2025-07-11 15:35
淘宝闪购的战略布局 - 淘宝闪购在7月5日对外卖行业发起冲锋,内部预估单量达7000万单,目标挑战美团外卖9000万的日订单量 [6][7] - 淘宝闪购此前在6月23日日单量已突破6000万,获得高层500亿资金加码支持 [7] - 淘宝闪购的战略目标不仅在于餐饮订单,更希望通过近场电商拉动零售订单增长,反哺远场电商 [8] - 淘宝闪购是"淘宝小时达"的升级版本,引入饿了么外卖供给,占据淘宝App首页一级流量入口 [13] - 淘宝闪购从原计划618上线提前至4月30日上线50个城市,补贴预算从几十亿增至100多亿 [13][14] 美团应对策略 - 美团在7月5日下午紧急召回员工应对淘宝闪购的冲锋,核心团队在恒电总部成立作战中心 [18] - 美团观察到淘宝闪购补贴策略:上午重点补贴非餐订单,用餐高峰期转向餐饮补贴 [18] - 美团在2-3小时内将原计划分区域逐步开展的补贴集中在全国铺开,包括"0元购"和"满18减18"等 [19] - 美团骑手在7月5日高峰期单均配送费从4.7元提升至至少10元 [20] - 美团当天订单量突破历史峰值导致服务器限流,出现短暂支付异常 [21]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是此轮外卖大战的搅局者,通过免佣、骑手福利等策略快速提升单量,从500万单增长至2500万单 [10] - 淘宝闪购在5月26日突破4000万单,仅用20多天达到京东2个多月的成果 [15] - 7月5日当天美团和淘宝闪购合计亏损超过10亿,对比美团外卖2024年每单利润约1.5元 [28] - 美团和淘宝闪购在7月5日合计创造2亿订单的行业新纪录 [26] - 即时零售行业竞争加剧,美团原定2025年实现的1亿单目标在2024年已接近完成 [29][30] 业务发展动态 - 淘宝闪购在五一期间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仅用6天,远超内部预期的十几天 [14] - 阿里在5月下旬开始探讨淘天和饿了么业务整合,618后宣布饿了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15] - 美团闪购计划到2027年闪电仓数量达10万家,GMV目标2000亿 [22] - 淘宝闪购正在加速整合近场零售供给,包括与农夫山泉等品牌合作优化供应链 [23] - 淘宝闪购计划将每周六打造成"超级星期六",美团也计划在夏季达成更高订单峰值 [34]
从996到山野徒步,前小鹏高管给自己造了个AI 「户外搭子」
36氪· 2025-07-11 07:59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会 - 2023年美国户外休闲活动参与人数达1.758亿,占6岁以上人口的57.3%,其中徒步人群6144万,露营市场规模203.8亿美元,预计2035年达718.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2.14% [2] - 78%的家长因装备繁重和看护压力减少户外活动频次,市场存在"带娃+装备+安全"的多重痛点 [4] - 消费级机器人行业经历三波浪潮:功能自动化(扫地机器人)、技术融合(庭院机器人)、AI驱动(情感陪伴类),当前处于探索期向成长期过渡阶段 [10][11] - 户外具身场景为蓝海市场,技术成熟度与成本下沉催生新形态产品,预计3-5年将呈现曲棍球棒式增长 [40] 公司定位与产品策略 - 深庭纪锚定户外陪伴赛道,首款产品为四足机器狗,融合智能跟随、负重模块与情感化交互设计,解决搬运装备与安全看护痛点 [5][16][27] - 目标用户为30-50岁硅谷科技从业者("硅谷老男孩"),兼具极客属性与亲子需求,年户外娱乐开支达数千美元 [19][34] - 产品差异化在于"情绪价值+实用功能"闭环,如陪孩子玩球同时监测活动范围,形成"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化学反应 [32][33] - 采用端侧"慢脑+快脑"AI架构:慢脑负责环境建模与任务分解,快脑实现毫秒级避障与交互响应,二者并行协同 [22][23][24] 技术突破与供应链 - 自动驾驶无图化技术迁移至机器人领域,提升情景理解与移动能力,硬件成本下降使本体制造趋于商品化 [15] - 多帧视觉融合技术解决户外光照干扰,传感器定制化与自我降级机制保障复杂环境稳定性 [21] - 中国供应链成熟度高,关节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可获取性大幅提升,与深圳供应商建立合作确保稳定性 [37] 产品开发与迭代路径 - 2024年底推出完整功能样机,轻量化模组化设计支持2小时续航与中低负载(10-15公斤),重量优化至可单手拎取 [27][28][35] - 短期强化移动与交互能力,开放配件接口支持DIY拓展(如挂钩、机械臂),鼓励用户分享行为模式 [36][39] - 长期从户外向家庭场景延伸,进化成生活伙伴,通过自然语言定制行为并提升多模态感知能力 [39] 市场拓展与竞争壁垒 - 美国作为首发市场塑造品牌认知,后续辐射欧洲、日韩及中国高端用户,利用核心用户口碑形成网络效应 [19][41] - 技术壁垒在于半开放场景适应性,相比自动驾驶的复杂路况,公园等环境元素组合相对可控 [18][19] - 价格策略未披露但强调"超预期",早期用户教育通过社媒传播铺垫市场认知 [42][43]
8点1氪:代购排14小时抢新品,上海迪士尼叫停线下发售;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2%;美团辟谣“30万本科生送外卖”
36氪· 2025-07-11 07:59
上海迪士尼新品发售事件 - 上海迪士尼7月8日上新"夏日海洋派对"系列产品后迅速售罄,代购排队14小时抢购,原价100多元单品被黄牛溢价至近500元[2] - 公司7月10日宣布自7月11日起该系列商品转为天猫官方旗舰店独家线上销售,取消乐园内抽签和酒店商店渠道[2] 养老金政策调整 - 2025年1月1日起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上调2%,覆盖2024年底前已办理退休手续人员[2] 美团骑手学历争议 - 美团官方辟谣"30万本科生送外卖"传言,强调骑手学历数据需经学信网等官方渠道验证,相关说法属虚假信息[3] 英伟达市值突破 - 英伟达股价7月9日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达此里程碑企业[4] - 2024年股价累计上涨170%,2023年涨幅约240%,年内估值增加约7000亿美元[4] - CNBC评论员Jim Cramer看好其引领新工业革命,预测市值将达5万亿美元[4] 教育行业动态 -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划采购9,955台空调,25日内完成安装调试[5] - 北京计划2027年前新建2所职业本科大学和4所新型高职院校,构建现代职教体系[13] 科技与AI进展 - 马斯克发布Grok 4 AI模型,宣称学术处理能力达博士水平[15] - OpenAI计划下周推出开放权重模型,具备先进推理能力[16] - 迪拜将开设AI厨师运营餐厅,菜单设计至服务全流程由语言模型负责[16] 新能源汽车与硬件 - 小米汽车上市15个月累计交付超30万台[12] - 赛力斯预计上半年净利润27-32亿元,同比增长66%-97%[22] 生物技术与科研 - 中科院实现甲醇合成蔗糖技术突破,或开创非种植制糖新模式[15] 企业融资与业绩 - 路誉源科技完成2900万元A轮融资,加速充电网络建设[17] - 跨维智能获数亿元A1&A2轮融资,持续加码技术研发[18] - 北方导航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05-1.2亿元,同比扭亏[19] - 科大讯飞上半年预亏2-2.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20%[20] - 三美股份预计净利润9.48-10.42亿元,同比增长147%-172%[21] 文娱与体育 - SNH48母公司丝芭文化超1.2亿元股权被冻结[6] - 北京理工足球俱乐部因试图向裁判赠送礼品被罚款10万元[6][7] 消费与零售 - 娃哈哈回应营养快线现蛆事件,称生产环节高温杀菌后不可能存活[10] - 良品铺子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股票7月11日起停牌[10]
南科大教授创立,柔性智能传感器公司获数千万融资,已在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等行业应用|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7-11 07:59
公司融资与背景 - 赛感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招商局创投领投 琥珀资本及博杰股份跟投 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投入 产品研发迭代及市场化应用探索 [4] - 公司成立于2023年 专注柔性传感技术 聚焦高性能柔性智能传感器及机器人电子皮肤研发 技术源自南方科技大学超柔性电子学实验室 [4] - 创始人郭传飞为南科院长聘教授 国家杰青获得者 研究领域包括电子皮肤 柔性电子技术 申请专利40余件 CEO熊赗超具有海尔集团产业化经验 团队含20余位博士 [5] 技术优势与产品特性 - 采用纳米界面离电型电容技术 通过电子导体与离子导体接触面积变化实现传感 灵敏度与量程兼得 单点传感器量程0-2000kPa 检测限低至1Pa(10mg) [7] - 选用非吸湿性离子凝胶材料 结合微结构仿生设计 在0.1mm超薄基底构建双电层电容结构 解决湿度干扰 温度串扰等痛点 [9] - 实现材料 结构 器件工艺 制备方法到数据分析全链路自主可控 改善传统传感器弊端 达成超灵敏与宽量程统一 [10] 市场应用与商业化 - 产品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消费电子 汽车电子 医疗健康等领域 已进入安踏等头部客户供应链 [10] - 在家庭服务机器人场景可实现衣物材质识别 力度精准调节 在零售场景支持人机交互力度反馈与安全制动 [9] - 全球首条离电型柔性触觉传感器量产线已于2024年拉通 进入批量出货阶段 [3][10]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2022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15.34亿美元 2024年增至26.7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32.2亿美元 2029年突破50亿美元 [7] - 电子皮肤技术模拟人类皮肤触觉与温度感知 近年成为智能传感领域焦点 呈现爆发式增长 [5] - 投资方认为技术具有显著壁垒 通过标准化与定制化结合 已形成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应用的闭环 [13]
瑞幸×多邻国联名营销犯「重婚罪」?网友:这渣鸟已经八婚了
36氪· 2025-07-11 07:59
瑞幸与多邻国联名营销事件 核心观点 - 瑞幸咖啡与多邻国通过拟人化联名活动打造"活人感"营销 将商业合作转化为全网热议的"情感连续剧" 实现破圈传播[3][11][38] - 联名周边"屁屁杯"上线8小时内售罄 话题阅读量超2 2万次 形成现象级传播效应[25][69][70] - 活动吸引伊利 安慕希 海尔等30+品牌主动参与互动 创行业联名活动规模纪录[6][58][60] 营销策略分析 - **拟人化叙事**: - 设计"从恋爱到结婚"完整剧情线 发布18条动态及短剧《偶们结婚鸟》强化故事性[12][14] - 设置"首席幸运官"与"首席劝学官"角色 结合双方品牌特性[16][17] - **用户共创机制**: - 开放婚礼赞助商征集 吸引品牌自发加入讨论[56][58] - 通过弹幕评论引导网友玩梗 如"八黎世家""重婚罪"等话题[8][36][41] 传播效果 - **跨平台覆盖**: - 在13:14时段投放全国商圈大屏广告 结合时间梗强化记忆点[31] - 联名话题在小红书 微博等平台形成二次创作热潮[75][76] - **竞品互动**: - 通义APP等"前任"品牌制造冲突剧情 推动话题持续发酵[43][44][51] - 库迪咖啡误入讨论 显示活动渗透至竞品用户群[75] 产品转化 - 推出限定产品"绿沙沙拿铁"作为"爱情结晶" 提前2天预热[27][29] - 联名周边包含ASMR开箱视频等沉浸式体验内容 提升购买欲望[15][69] 行业影响 - 打破品牌传统高冷形象 建立"接地气"沟通范式[76] - 验证"连续剧式营销"对Z世代用户的吸引力 日均互动量达1 6万次[26][68]
曾经一码难求的Manus,裁员了
36氪· 2025-07-10 22:58
公司裁员与战略调整 - Manus中国区员工总数约120人,其中40多名核心技术人员转岗至新加坡总部,其余员工面临裁员优化,补偿标准为N+3或2N [2][3] - 公司已在新加坡展开招聘,岗位包括AI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月薪8000-16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1万元/月,年薪超130万元)[5] - 战略调整潜在原因包括监管收紧(硅谷风投Benchmark注资后受监管部门问询)、技术受限(AI芯片获取延迟)及市场策略(计划进军东亚和中东市场)[7][8] 资本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24年完成A轮融资(腾讯、真格基金参与),2025年获Benchmark领投7500万美元融资,估值达5亿美元 [10] - 3月全球AI产品榜中Manus位列第36位,Web访问量2376万(增长率1000000%),但4-6月访问量持续下滑至1781万 [11][12][13][14] - 内测码曾被炒至10万元一个,但技术被质疑为“套壳”整合现有大模型,官网注册仅面向海外市场引发“饥饿营销”争议 [10][14] 行业挑战与竞争格局 - AI Agent行业面临技术迭代(需多模型支撑)、市场留存(热度消退)及监管合规(国际化与地缘资源平衡)三重挑战 [16] - 全球AI产品榜显示头部竞争者包括ChatGPT(47亿访问量)、New Bing(153亿)等,Manus访问量仅为头部产品的5% [11][12][13] - 公司回应称裁员系优化运营效率,将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竞争力,新加坡总部有助于获取国际资源规避技术限制 [16]
突破落地瓶颈,AMD Mini AI工作站峰会揭晓端侧AI实现新路径
36氪· 2025-07-10 22:58
行业趋势与峰会背景 - AI智能体加速普及,工作与生活方式正经历深刻变革,AI落地"最后一公里"成为核心难题[1] - AMD联合36氪举办"AMD Mini AI工作站行业解决方案峰会",聚焦"超大模型端侧部署",展示30款基于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的设备,联合200+生态链伙伴[1] AMD战略与技术布局 - 端侧AI是产业战略性机遇,AMD将开放合作推动超大模型端侧规模化部署[2] - 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采用CPU+GPU+NPU三合一架构:Zen5核心16核32线程 CPU、RDNA3.5 40CU GPU(性能媲美4060-4070独显)、50TOPS算力NPU[4] - 统一内存架构(UMA)支持96GB超大显存,可运行70B+参数模型及混合模态AI智能体[4] 行业应用案例 企业效率提升 - 模优优科技利用AMD大显存特性本地部署DeepSeek-V3及Qwen3-235B大模型,结合多智能体为投资决策团队提供安全高效的研报预处理方案[6] 个人生产力革新 - 首界科技推出"玲珑星核"AI主机,基于ROCm开源生态实现软硬件一体化AI体验,支持双机互联扩展为微型集群[8] 办公场景优化 - ChatExcel本地化方案使Mini AI工作站成为安全数据分析一体机,财务部门可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完成复杂分析[10] 垂直行业赋能 - 无问芯穹为教育行业提供推理加速方案,Mizar引擎提升终端效率同时保障模型精度[10] - 清昴智能为家纺行业设计从设计到门店合规检查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保护敏感信息并提升效率[13] - 中科加禾打造家庭AI Hub,实现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家庭智能中枢[15] 生态共建计划 - 启动"AMD Mini AI工作站赋能行业计划",系统性支持伙伴创新解决方案[17] - 魔搭社区设AMD专题赛道,鼓励开发者挖掘硬件潜力创造AI原生应用[21] - 推出ROCm 7开源AI软件堆栈,提升框架兼容性与开发工具链,构建开放生态[23] 产品与生态成果 - 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具备工作站级性能:16核Zen5 CPU、40CU RDNA3.5 GPU、50TOPS NPU,是端侧部署超大模型的最优平台[25] - AMD已形成从硬件设备、模型调优伙伴到行业应用联盟的完整端侧AI生态[27]
又一个「甲亢哥」,来华捞金
36氪· 2025-07-10 22:58
国际网红来华热潮 - 国际顶流网红通过展示真实中国内容成为流量密码,视频在TikTok、油管等平台成为爆款[4][7] - 全球前两大网红"野兽先生"(粉丝6.34亿)和"无语哥"(粉丝2.59亿)即将启动中国游计划[7] - "甲亢哥"中国行直播吸引700万人在线观看,抖音账号粉丝突破500万[12] 市场数据与商业价值 - 2025年一季度外国人入境人次达1743.7万,同比增长33.4%,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助推增长[24][25] - "甲亢哥"6条视频15天内涨粉360万,并与伊利等品牌达成商业合作[29][30] - "野兽先生"哔哩哔哩账号粉丝超500万,视频播放量均达数百万[33] 内容创作特点 - 中国元素如火锅、高铁、赛博朋克景观形成文化冲击,打破西方刻板印象[35][36] - 外国网红通过本土化内容实现差异化,如"野兽先生"计划将真人秀风格与中国文化融合[41] - MCN机构开始定制化内容策略,帮助网红适应中国视频生态[43] 行业影响与挑战 - 网红行程规划不当导致拥堵,过度商业植入影响内容质量[39] - 需平衡个人风格与中国文化,避免酒桌文化等背景差异引发的误解[39][41] - 行业出现专业化运营趋势,建立长期双向合作机制[44] 文旅经济联动 - 外国游客直接带动地方经济效益,成为经济环境助推剂[45] - 网红内容有效破除西方媒体信息茧房,构建国际形象传播新渠道[46][47]
两个中国狠人,拯救7万亿特斯拉
36氪· 2025-07-10 22:58
特斯拉中国战略与关键人物 - 2018年特斯拉面临产能危机和低良品率,中国市场月销量仅120辆,主要因进口Model 3起步价高达49.9万元[6][7][8] - 马斯克坚持独资建厂,通过任宇翔推动政策突破,2018年4月中国取消新能源车外资股比限制[9][16][19] - 任宇翔促成上海超级工厂落地,获得土地1折优惠(9.8亿元/86万平方米)、160亿元3.9%低息贷款及快速审批[19] - 上海工厂10个月建成投产,2年后贡献全球50%产能,成本降低65%,推动特斯拉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20][21][22] 任宇翔的贡献 - 作为特斯拉亚太区副总裁,利用上海人身份和政府关系能力推动高层会晤,提出"技术带动产业链升级"理论[14][15][16] - 主导上海工厂方案设计,在马斯克质疑时坚定推进项目[17][18] - 代表特斯拉签署上海工厂协议,打破外资车企合资模式[19] 朱晓彤的运营能力 - 2014年加入特斯拉,2018年负责上海工厂建设运营,创造3天立项、5个月审批、10个月投产的纪录[29][30][32] - 工作风格高效,每日工作18小时,封控期间驻厂2个月实现单月交付10万辆,2022年上海工厂产量达75万辆[33][34] - 2022年底调任美国提升弗里蒙特/得州工厂产能,2023年晋升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获34万股奖励[35][36][37] 特斯拉当前挑战 - 2025年Q2交付量预计38.94万辆,同比降12%,连续两年销量下滑(2024年179万辆降1.1%)[26][27] - 欧洲市场前5个月注册量暴跌37%,马斯克接管欧美销售业务引发市场质疑[41][42][43] - 中国市场竞争加剧,小米等新势力冲击市场,朱晓彤推动Model 3/Y进入"新能源车下乡"目录[39][40] 未来发展方向 - 马斯克聚焦Robotaxi和Neuralink脑机接口等技术领域[45] - 朱晓彤全面接管全球制造业务,需解决销售端疲软问题[24][28][46] - 特斯拉市值跌破1万亿美元,市场期待朱晓彤复制上海工厂成功经验[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