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6氪
icon
搜索文档
顶级资本罕见联手押注光互连,光联芯科加速AI算力底层革命
36氪· 2025-11-05 17:20
公司融资与技术进展 - 光联芯科在成立不到两年内完成多轮融资,近期获得两大顶级资本联合投资,是国内光互连芯片赛道近期较大规模的早期融资之一 [2] - 多轮融资迅速落地和顶级机构联手表明公司的OIO技术量产与商业化进程正在全面加速 [3] - 真知创投作为创始投资人深度孵化公司,采用Venture Studio模式,结合ECT能力帮助公司完成从0到1的创业过程 [26][27][28] 光互连技术优势与行业瓶颈 - 在万卡、十万卡大模型算力集群中,超过90%的能耗消耗在数据搬运而非计算本身,电互连已逼近效率极限 [8] - 片间光互连将芯片间短距互连从铜线切换为光学路径,在传输能耗、带宽密度、延迟与距离实现数量级突破 [8] - 传统铜互连受趋肤效应影响,能量大量转化为热量,传输速率提高时有效距离从几十厘米降到仅几厘米 [12][13] - 光联芯科的OIO方案有望将带宽提升两个数量级,能耗降低两个数量级,大幅降低数据中心运营成本和能源消耗 [16] 中国市场机遇与战略意义 - 2020-2023年全国算力年复合增长率约30%,头部企业进入千亿级CAPEX投入周期 [19] - 光互连技术可支撑千亿级算力扩张,满足"东数西算"跨区域算力调度需求,并依托国产供应链优势降低成本 [19][21] - 在先进制程被限制的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产业从单芯片性能转向系统优化,光互连成为弯道超车的新支点 [18][24] - 公司采用开放生态路线,与国内多家头部GPU企业合作,构建国产智算体系,全链路可在国内完成无需依赖海外Foundry [24] 公司团队与竞争愿景 - 核心团队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及Marvell等行业巨头,具备高密度技术积累 [21] - 公司愿景是推动中国AI智算集群在2030年迈入全光互连时代,重新定义算力竞争格局从"堆芯片"转向"光互连" [31] - 光互连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中国AI产业弯道超车的突破口,有望在系统算力层面实现超越 [24][30]
对话式AI,等待下一次「万亿时刻」
36氪· 2025-11-05 17:20
对话式AI市场趋势与需求 - 2025年67%的企业将对话式AI智能体置于战略核心位置,84%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一年增加相关投入[1] - 声网对话式AI相关用量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151%的环比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2] - 对话式AI整合了大语言模型、自动语音识别、文字转语音、实时互动等技术,使AI能像人类一样自然、真实、流畅对话[4] 对话式AI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人类对话中仅有7%的信息来自语言内容,超过90%的信息感知来自语调、表情、肢体语言等非语言要素[13] - 目前大部分对话式AI的端到端延迟普遍在3秒以上,而人类之间聊天的延迟正常一般在400毫秒左右[14] - 技术挑战概括为低延迟响应、自然打断、上下文管理、情感理解与表达等,行业主流技术方案是级联模式[16] - 声网发布下一代对话式AI引擎2.0,能够实现端到端高速响应和超低延迟,并内置智能打断、声纹识别等先进功能[18] 对话式AI评估框架与工具 - 声网提出"三维二轨"评估框架,"三维"考核AI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交互能力,"二轨"包括基准测试和用户导向测试[20] - 声网提供AI模型评测平台,通过模拟真实对话的交互测试,在全球十大城市节点动态监测并更新数据,直观对比主流模型的实时性能[23] - 开发者可在评测平台上针对特定场景横向评测不同模型在响应延迟等方面的性能表现,以选择更匹配自身业务的模型组合[24] 对话式AI的应用场景与落地 - 对话式AI已在智能硬件、情感陪伴、在线教育三大场景中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27] - 2025年被视为AI硬件的爆发元年,对话式AI赋予硬件类人的灵魂和智慧,应用场景包括AI语音助手、AI社交陪伴、AI潮玩等[28][31] - 在教育领域,对话式AI让口语陪练更拟人,并衍生出AI双师,促进教育资源的平等[33] 对话式AI的未来展望与意义 - 未来对话式AI将在多模态交互上实现质的飞跃,并可能发展成多智能体协同的"超级助手"[34] - 对话式AI彻底改变了人类与机器沟通的底层逻辑,从图形界面交互进化到更符合人类本能的交流方式,实现AI平权和技术普惠[35] - 声网年度服务分钟数首次突破1万亿分钟,标志着实时互动技术已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36]
掏十四万请「卧底」进家门,你可能还得给它洗衣服?
36氪· 2025-11-05 17:20
以下文章来源于差评X.PIN ,作者世超 差评X.PIN . Debug The World,关注科技、数码、汽车、产经、游戏,传播能改变世界的科技互联网信息。 不得不说, NEO的饼确实画得很诱人。 文 | 莫莫莫甜甜 编辑 | 江江 面线 来源| 差评X.PIN(ID:chaping321) 封面来源 | NEO Home Robot 如果有一个机器人月供三千六,专门给你干家务,你会买吗? 就在前几天,加州1X Technology的NEO家务机器人火热开订。 可以花十四万买断,也可以交月费三千多,2026年,你将拥有一款全能家政人形机器人。 不得不说,NEO的饼确实画得很诱人。这些钱连请个阿姨都不够,但现在,只要说句话就能让机器人干活,干完了还会自己充电,简直就是大伙儿幻想中未 来机器人的样子。 再看看这1米68的大高个,萌萌的豆豆眼,看起来真挺像回事。 NEO内置两种模式,一种是"默认模式",里面采用1X自研的红杉AI,直接控制机器人做任务。 但我们翻了一下他们的论文,并没有发现什么实质性突破, 水平大概和目前搞世界模型的机器人前沿研究差不多。 所以光靠默认模式,以前机器人办不到的事,NEO也办不到。 ...
星巴克中国易主,压力给到了瑞幸
36氪· 2025-11-05 17:20
战略合作与股权变更 - 星巴克中国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5] - 博裕投资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交易基于约40亿美元的企业价值[6] - 博裕投资管理百亿美元规模基金,是蜜雪冰城、宁德时代等多家明星企业港股上市的基石投资者[6] 全球及区域财务业绩 - 2025财年星巴克全球总营收为371.84亿美元,同比增长2.8%[9] - 第四季度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1%,为七个季度以来首次正增长[7] - 第四季度国际市场同店销售额增长3%,美国市场同店销售与上季度持平[8] - 2025财年星巴克中国总收入为3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10][13] - 第四季度星巴克中国营收达8.316亿美元,同比增长6%,同店销售额增长2%,交易量增长9%[14] 中国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得益于产品创新、外卖业务增长、定价优化及门店扩张[15] - 非咖啡品类茶饮、拿铁系列升级及符合中国口味的小食推出,带动早餐和午餐时段消费[15] - 2025财年第四季度"专星送"外卖业务单日、单周、单月及当季销售额均创历史新高[17] - 专星送业务客单价同比下降7%,但连续四个季度保持两位数经营利润率[17] 成本压力与盈利能力 - 2025财年第四季度星巴克全球营业利润率降至2.9%,去年同期为14.4%[24] - 产品及分销成本为116.582亿美元,同比增长4.3%,门店运营费用为170.5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6%[9] - 咖啡豆价格居高不下,预计在未来至少两个季度内持续成为成本不利因素[25] 市场竞争与战略调整 - 2025年6月星巴克中国对数十款非咖啡系列产品进行入华以来最大规模降价,单杯均价下调5元,最低售价下探至23元[16] - 中国一、二线城市咖啡市场趋于饱和,公司计划将门店数扩展至20000家,重点开拓下沉市场[28] - 星巴克在华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34%下滑至2024年的14%[28] - 截至2025财年末,星巴克进入中国1091个县级市场,门店总数达8011家,但可比门店销售额下降1%,平均客单价同比下降5%[28]
8点1氪:上海民政局回应夜店登记结婚争议;用学生跳楼出题,作业帮回应;江西通报“多地办电话卡需无犯罪证明”
36氪· 2025-11-05 08:10
上海民政局结婚颁证活动 - 上海黄浦区民政局与INS新乐园合作推出夜间结婚颁证体验项目,活动时间为11月14日至22日期间的周五和周六[3] - 民政局工作人员澄清新人必须在黄浦区民政局完成登记领证,INS新乐园仅作为颁证仪式场地,现场不设登记领证环节[2][3] 2026年节假日安排 - 2026年春节放假安排为2月15日至23日,共9天,因调休2月14日和28日上班,被称为“史上最长”春节假期[3][4] - 2026年全年节假日安排包括元旦3天、春节9天、清明节3天、劳动节5天、端午节3天、中秋节3天及国庆节7天[5] 诺基亚交易所退市 - 诺基亚计划申请将其股票从法国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退市,退市决定基于对交易量、成本及行政要求的综合评估[3][5] - 诺基亚股票将继续在赫尔辛基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其美国存托凭证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退市预计在未来三个月内生效[5] 影石创新公司业绩与战略 - 公司董事长刘靖康回应大疆价格战,认为竞争有助于市场扩容,通过市场竞争提升增量是行业目标[8] - 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因公司在芯片定制及战略项目上投入金额较大,剔除该因素后利润指标同比均实现提升[8] 苹果公司市场策略 - 苹果中国区严禁线下授权经销商与任何电商平台合作,禁止在线上平台进行产品展示、推广或销售,以维护价格体系[9] - 苹果准备推出低价笔记本电脑,旨在吸引Chromebook和入门级Windows电脑用户,目标客户包括学生、企业及普通用户[16] - 苹果或将于近期推出功能完整的网页版App Store,用户无需苹果设备即可通过浏览器进行应用浏览、搜索和分享[11] 特斯拉安全事故诉讼 - 美国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碰撞起火后因电子车门系统失灵,致车内5人无法逃生身亡,家属已提起“过失致人死亡”诉讼[9] - 诉讼指控特斯拉车辆存在设计缺陷,导致碰撞后车门系统失灵,最终酿成悲剧[9] 杉杉集团重整计划 - “民营船王”任元林重整并入主杉杉集团的计划草案在第三次债权人会议表决中未获通过[9][10] - 表决结果显示有财产担保债权组、普通债权组和出资人组未通过草案,原因被指为“各有各的诉求”且“矛盾不可调和”[10] 游戏与渠道合作变动 - 多款网易游戏停运OPPO渠道服,OPPO客服确认因与网易停止合作,行业分析指或与安卓渠道高分成模式(最高达50%)有关[12] - 米哈游诉网络博主名誉侵权案终审判决,博主因发布大量侮辱、诽谤内容被判赔偿11万元并道歉,相关视频播放量最高达20多万[10] 人工智能与科技行业动态 - OpenAI曾在解雇萨姆·奥特曼后与人工智能竞争对手Anthropic探讨合并可能性,相关细节在法庭文件中披露[18] - AI眼镜市场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预计到2029年出货量有望突破4000万台[18] - 生成式AI医疗保健代理公司Hippocratic AI完成1.26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达35亿美元[19] 电商与消费市场 - 临近“双十一”,电商平台对53度500ml飞天茅台进行补贴,售价降至官方指导价1499元,但需满足拼单或限时抢购条件[16][17] - 韩国电商Coupang第三季度营业利润达2245亿韩元,同比增长51.5%,营收从10.69万亿韩元增至12.84万亿韩元,增长20%[21] 资本市场与公司财报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2025年前10个月香港有80个IPO募资,总金额超260亿美元,IPO募资金额排名全球第一[14] - 沙特阿美2025年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28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236亿美元[21] - 阿达尼集团第二财季净利润为320亿卢比,同比增长84%,集团拟通过配股融资28亿美元[21] - 赢创第三季度销售额为33.9亿欧元,同比下降12%,调整后EBITDA为4.48亿欧元,同比下降22%[21] 行业监管与政策 - 韩国高校招生政策变化,在2025招生季,10所国立顶尖大学中有6所拒收有校园暴力记录的申请者,共45人被拒[3][8] - 从2026年开始,韩国所有大学在招生时必须将考生校园暴力记录纳入考量[8]
「敏捷医疗」获数亿元B轮融资,加速腔镜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11-05 08:10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 文 | 海若镜 封面来源 | Unsplash 36氪获悉,"敏捷医疗"近日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明熙资本领投,元禾控股、骊宸投资、南通投管跟投,老股东千骥资 本、元禾原点继续追加投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全球商业化拓展,手术机器人产品研发迭代,以及前沿技术平台的升级。 2025年3月,敏捷医疗核心产品AGIBOT®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当前,该产品已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郑州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等三甲医院完成了超百例复杂术式临床应用,并在临床中可满足四连台、五连台手术常态化应用。 进入商业化阶段后,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成本控制、供应链可控性,成为其在海内外竞争的关键之一。据介绍,敏捷医疗选择了核 心技术全栈自研的路径。当前其在苏州建立了超万平米的研发生产基地,"具备年产100套系统本体及2万套手术器械的制造与供 应能力"。 接下来,敏捷医疗将继续研发力反馈等方向,强化AI等能力,让手术机器人有更强的感知及决策能力,实现智能化升级。同时, 其也启动产品海外认证工作,并与多个海外市场的潜在临床合作伙伴接洽,筹备出海征程。 在临床中,除了稳定性,基于真实场景的创新,增加 ...
砍掉屏幕,年费上千:这款「极简」手环凭什么估值200亿?|产品观察
36氪· 2025-11-05 08:10
文章核心观点 - 可穿戴设备市场正经历从“有屏”到“无屏”的转变,竞争焦点从硬件功能堆砌转向数据解读能力和专业服务模式 [10] - 无屏幕手环通过摒弃屏幕、专注健康监测和提供可执行建议,满足用户从单纯获取数据转向获取专业建议的新需求 [9][16][23] - WHOOP作为行业领头羊,其成功验证了“硬件+订阅服务”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并吸引了华米、Polar等新玩家入局,赛道竞争加剧 [7][9][25] 市场趋势与规模 - 2024年全球腕戴设备出货量微跌1.4%,但无屏幕手环赛道领头羊WHOOP的估值从2020年的12亿美元飙升至2025年的约265亿人民币,年营收超过2.6亿美元 [7] - WHOOP在深圳生产,成本不到百元,有投资人预测其2024年收入或超过5亿美元 [8] - 市场新玩家涌现:中国品牌华米于2024年6月发布无屏幕运动手环Helio Strap,芬兰品牌Polar于9月发布对标产品Polar Loop [9] 产品定位与核心差异 - 传统腕戴设备倾向于“做加法”,在表盘上堆砌通信、娱乐、支付等功能;无屏幕手环则“做减法”,摒弃屏幕以提升佩戴舒适度,并专注于健康监测与决策反馈 [17] - 无屏幕手环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复杂生理信号“翻译”为可执行建议,例如WHOOP监测睡眠、负荷、恢复三项核心指标,并提供每日具体行动指引 [17][22] - 为确保数据有效性,无屏幕手环设立更严苛采集标准,如Polar Loop要求活动持续至少10分钟且心率超过心率储备的50%才开始跟踪 [19] 商业模式对比 - WHOOP采用订阅制模式,取消硬件售价,用户需支付年费(199至359美元)订阅会员服务以解锁功能,分为ONE、PEAK、LIFE三个等级 [26] - 订阅模式取得成功,2024年5月至6月,WHOOP主力产品在亚马逊平台以约359美元打包价销售,单月均实现超240万美元销售额 [29] - 新入局者Polar选择传统硬件销售逻辑,其Polar Loop手环定价199美元,采用一次性买断模式,不设会员订阅,直击用户对持续付费的顾虑 [30][31] 营销与竞争格局 - 无屏幕手环营销手法垂直:Polar依托数十年技术积累,华米与HYROX赛事合作,WHOOP通过顶级运动员背书和与顶级体育组织(如MLB)合作强化专业定位 [32] - WHOOP与运动员深度绑定,将用户转变为投资人,如C罗、迈克尔·菲尔普斯、勒布朗·詹姆斯等均为其投资者兼宣传者 [32] - 当前WHOOP先发优势明显、用户粘性高,华米和Polar尚未形成巨大冲击,但后期新用户可能选择更实惠的产品 [32]
韩国今年仅拍了17部,中国谁还在拍电影?
36氪· 2025-11-05 08:10
韩国电影市场现状 - 韩国电影行业面临严重萎缩,全年仅开机17部电影,两年后恐无片可上映[3] - 市场持续低迷,观影人次破千万的国民电影绝迹,导致上游投资趋紧[4] - 大量有声量作品实际由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制作,与韩国本土制作关系减弱,日韩本土资本转向合拍自救[7] 国内电影大厂投资趋势 - 电影大厂集体进入投资冷静期,今年开机知名真人电影项目超50部,但大厂备案开机项目明显减少[11] - 猫眼主控发行《飞驰人生3》《熊猫计划2》等大项目,但2025年备案开机项目仅《"骗骗"喜欢你2》1部,待映存货超20部多为去年拍摄[12] - 阿里影业(已改名大麦娱乐)投资谨慎,大项目仅开机张艺谋导演的《惊蛰无声》等1-2部,今年备案开机项目仅有启用新人的《偷偷藏不住》[13] - 万达、联瑞、博纳今年各自仅开1个大项目,博纳的《四渡》体量相比往年明显降级[15][16] - 光线传媒凭借《哪吒之魔童闹海》上半年净赚22亿利润,仍践行抠门哲学,今年开机非动画项目仅2部并由自家艺人主演[16] - 中影开机《女足》《流浪地球3》两个大项目,其余为扶持新导演项目,猫眼和阿里影业均将更多精力投向演出市场[18] 剧集资本进入电影市场 - 剧集资本强势撑起今年开机数量,新丽在电影圈加码,重启《情圣》IP、开机陈思诚导演项目及犯罪喜剧等多部影片[20] - 爱奇艺影业在电影市场积极投资,开机历史片《1840》及两部小体量影片,是目前市面上广结善缘认真筛选剧本的公司[22] - 剧集公司如哇唧唧哇、正午阳光等开机电影项目,原因包括剧集市场利润下降需开辟新业务以及公司老板的电影梦[24][26] 电影产业链其他参与者动态 - 宣发公司麦特影业成为开机龙头,总计开机6部新片,多为女性主演项目[28] - 宣发公司不空娱乐涉足上游制作,成立新公司备案三部电影并开机犯罪喜剧片,另有两个AI人工智能相关备案项目[30] - 经纪公司泰洋川禾、天浩盛世下场拍片但主演非自家艺人,有意转型拓展业务[30][32] - 导演公司如陈思诚的壹同制作、文牧野的梦将军尝试主控小体量项目,开发温情治愈喜剧等有新意题材[32] 行业整体转型方向 - 当前电影市场处在转型期,过去商业模式不再管用[33] - 大厂大片投资趋冷,分散投资到新的小项目上更能测试观众当下审美,为电影找到新创作方向[33]
中产最爱的咖啡「易主」,价格会降吗?|深氪
36氪· 2025-11-04 21:14
交易概览 - 星巴克中国以130亿美元估值出售,为近10年消费领域最大并购案,谈判近一年,国内外超30家一线投资机构入围 [6][7] - 博裕资本以24亿美元购入星巴克中国60%股权,对应合资企业估值40亿美元,该实体包含门店、烘焙工厂、人员等资产 [6][11] - 总估值130亿美元包含品牌价值,对应向总部交纳的品牌授权使用费,费率通常为企业年GMV的3%-8%,达美乐中国为3%,麦当劳中国为4-5%,肯德基中国为3% [11] - 130亿美元总估值对应约26倍市盈率,与瑞幸咖啡估值水平相当 [11] 竞购过程与策略 - 买卖方核心关切为价格与帮助星巴克中国实现业绩翻盘的策略,博裕承诺引入优质物业资源,其他基金提案包括将门店扩至1.5万家、改造仓配将生豆周转天数减半、打通会员体系等 [10][11][12] - 大钲资本因是瑞幸大股东身份让星巴克不放心而止步第一轮,高瓴资本因强势改造姿态可能不适宜而在第三轮出局 [13] - 决赛圈五家机构各具优势:凯雷志在必得,曾联手中信收购麦当劳中国;方源资本谙熟连锁业;春华资本曾主导百胜中国分拆但合作方临时退出;红杉中国需大案站稳品牌 [14] - 博裕资本专业低调,近年多次出手并购,包括收购SKP超40%股权、控股金科服务,并一直寻求现制饮料领域的投资机会 [15][16][17] 战略演变与市场挑战 - 2017年为分水岭,星巴克全球推行高端化战略,计划建设30家臻选烘焙工坊、约1000家臻选店,并转型20%普通店,大部分落子中国 [22][23] - 上海太古汇臻选烘焙工坊前期投入高达数亿元,单根生豆管道花费3000万元,年运营成本上亿元且未盈利,内部对其看法两极 [24][33] - 疫情后消费趋势变化,高端化战略遇阻,星巴克中国经营利润率从2013年高点28%降至约12-13% [29][37][55] - 同期瑞幸等平价咖啡品牌迅速扩张至2万家店,而高端品牌M stand今年仅增长40多家,星巴克错过平价咖啡时代 [38][39] 定价困境与成本结构 - 星巴克内部就是否降价存在分歧,曾商讨全线产品大调价但被总部驳回,要求循序渐进 [45][47] - 公司曾推出"啡快"快取店型,但未设独立子品牌及更便宜价格,生意平平,日单仅一百多杯,且被认为会蚕食大店流量 [47][48][49] - 星巴克综合单杯成本是瑞幸的1.5-2倍,约15-20元,供应链所有环节成本均更高 [51][53] - 生豆主要依赖全球知名产地,云南本地豆采购占比仅个位数,生豆周转时间是瑞幸的2倍多,昆山烘焙工厂建成后物流成本预计下降20%但仍高于瑞幸 [51][52] - 超7成门店享有十年租约优惠,租金成本可低至一成,但2025年两千多家店优惠到期,租金可能上浮30%-100% [54] 产品创新与本地化 - 星巴克中国产品创新迟缓,长期只有深烘和中烘豆,因烘焙环节在西雅图,豆子海运至中国需2个月,到门店需4-5个月甚至半年 [61] - 2023年昆山产业园投产后才推出浅烘豆"金烘浓缩",但同款产品2018年已在美国上线 [61] - 研发部门主要工作是从全球产品库中筛选调配,2024年9月才首次推出本土咖啡师研发的"燕赵板栗红豆沙拿铁"等三款当季新品 [61][63] - 瑞幸产品团队采用赛马机制,酱香拿铁项目曾先找星巴克合作,但星巴克因酒精许可证问题未推进,瑞幸通过控制酒精比例成功推出 [64][65] 数字化与未来展望 - 星巴克数字化创新迟缓,2014年总部考察外卖,但2017年受瑞幸压力才正式下场,"专星送"筹备耗时一年,初期无专门数字化部门对接效率低 [66] - 一些总部推出的数字化服务如"沿街取"并不成功,有价值的产品如人工智能折扣引擎"Deep Brew"上线较晚 [66] - 交易后星巴克与博裕表示中国计划拓展至2万家店,特别关注中小城市和新兴区域,业界对是否通过降价、开小店方式达成有争论 [69][70]
蔚来换电站,又融了6.7亿元
36氪· 2025-11-04 21:14
融资情况 - 蔚能电池资产公司完成C轮6.7亿元股权融资 [6][9] - 本轮融资由创始股东宁德时代子公司追加投资,并新引入海宁经开、海南澄迈两家国有资本股东 [10] - 公司5年间累计完成四轮融资,总融资额至少14.2亿元 [4][7][12]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电池资产相关业务投放和技术研发迭代 [11] 公司业务与模式 - 蔚能是蔚来汽车牵头,联合宁德时代、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国泰君安国际等于2020年8月成立的动力电池资产管理服务商 [12] - 公司业务核心是基于“车电分离”模式的电池资产管理,即换电业务,是蔚来BaaS模式落地的关键实体 [12][13][15] - 公司拥有电池资产所有权,通过订阅服务出租给用户,提供可充可换可升级的全面服务 [13] - 业务范围涵盖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监测、管理、评估、梯次利用及最终回收 [22] 运营规模与技术 - 公司在运营电池资产规模已突破30GWh,服务用户数量超过40万人 [16] - 公司已申请专利超过16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59% [16] - 蔚来能源已建成8329座充换电站,其中换电站累计达3553座 [17] - 累计换电次数已超9068万次,日均换电单量突破10万次,即将达成1亿次换电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