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尔街见闻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越是施压鲍威尔,美联储越不可能降息?
华尔街见闻· 2025-07-25 17:57
特朗普政府与美联储的冲突分析 - 特朗普政府持续施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要求降息,但公开施压反而可能适得其反,难以达成降息目标 [2] - 冲突本质是制度独立性与民粹主义的分歧,反映了专家机构与民选政客在经济政策管理上的理念差异 [2][3] - 特朗普希望推动"大幅削减3个百分点的利率",这将是激进转变并颠覆传统经济模型 [3] 市场反应与影响 - 当前期货市场显示下周降息概率几乎为零,9月降息概率约60% [4] - 特朗普施压导致10年期期限溢价升至0.84个百分点,高于4月份类似攻击后的0.6个百分点 [5] - 政治介入利率政策可能导致通胀波动,投资者要求更多补偿,推高长期债券收益率 [6] - 英国1997年央行独立案例显示,政策独立性可使长期通胀预期下降0.33个百分点 [6] 货币政策机制分析 - 特朗普错误理解降息与抵押贷款关系,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取决于长期国债收益率而非美联储隔夜利率 [8] - 自去年9月美联储降息1个百分点以来,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却从6.2%上升至6.75% [9] - 美联储对关税通胀效应采取预防性措施,因五年内第二次通胀冲击将极具破坏性 [10] 经济数据与政策建议 - 支持降息的经济指标包括:通胀略高于目标、私营部门招聘疲软、工资增长放缓、贷款违约率上升等 [11] - 建议让市场和专业人士基于经济数据论证降息合理性,而非政治施压 [13] - 若特朗普试图解职鲍威尔或改变美联储法律,将推高债券收益率 [12]
全球股市疯涨!驱动市场的不再是“贪婪”,而是对AI的“FOMO”
华尔街见闻· 2025-07-25 17:57
全球股市上涨趋势 - 全球股市呈现惊人上涨势头 尽管面临贸易争端 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下滑等多重挑战 [1] - 美国股市市值占GDP比率已达历史新高 英国富时100指数也创下历史新高 [1] - 市场非理性繁荣背后是对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劳动力市场 资本运作方式甚至重新定义"人类"的广泛预期 [1] AI热潮与科技股表现 - AI热潮推动科技股飙升 估值脱离基本面 [2] - 科技股疯狂买盘将英伟达市值推至超过4万亿美元 [3] - 前OpenAI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为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思考机器实验室"筹集大量资金 但几乎不透露具体业务 [3] 市场情绪与历史教训 - "错失恐惧"(FOMO)取代"贪婪"成为市场主导情绪 [4] - 2000年互联网泡沫崩盘给英国投资者造成49%实际损失 花了六年多时间才收回损失 [4] -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英国股市实际下跌47% [4] - "错失恐惧"(FOMO)和"损失恐惧"(FOL)是投资行为主要情绪驱动因素 尤其在革命性变革叙事流行时 [4] 加密货币与SPAC现象 - 体系内过剩流动性催生狂热加密货币投机 越来越多将加密资产作为贷款抵押品的行为 [3] - 特朗普家族媒体公司等企业囤积加密资产 意图利用特朗普"让美国成为加密货币之都"的承诺 [3] -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现象蔓延 特朗普媒体公司通过SPAC捷径上市 [3] 投资策略建议 - 投资组合多元化至关重要 增加对无聊资产的配置是明智之举 [7] - 现金在通胀后已恢复实际收益 [7] - 加密货币应留给疯狂的赌徒 洗钱者和欺诈者 [8] - 尽管AI代表重要技术革新 但需警惕被FOMO情绪过度影响 回归基本面分析和风险评估 [9]
20年来首次,特朗普头戴安全帽亲自“上门”,施压鲍威尔降息
华尔街见闻· 2025-07-25 10:56
美联储总部翻修争议 - 特朗普称美联储总部两栋大楼翻修成本已超过31亿美元,并当面要求鲍威尔降息 [2][3] - 鲍威尔驳斥特朗普的成本估算,称其将第三栋政府大楼的成本错误计入 [2] - 特朗普视察后仍坚持高成本预期,称工程"从一开始就太糟糕了" [3] - 美联储工作人员介绍翻修工程每天有700-800名工人两班倒施工,安全要素如防爆窗等导致成本上升 [11] - 屋顶花园露台和饮水机计划已被取消,为目前仅有的两处改动 [12] 特朗普与鲍威尔的互动 - 特朗普暗示暂时放弃解雇鲍威尔,但反复强调希望降息 [1][5] - 特朗普称鲍威尔任期将届满,"相信他会做正确的事",并已考虑继任人选 [5] - 视察期间特朗普开玩笑称超预算项目"一般会解雇经理",但表示对鲍威尔"不想针对个人" [5] -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称翻修"成本超支幅度很大",但美国经济几乎能负担任何费用 [6] 政治博弈与舆论战 - 特朗普政府将25亿美元翻修工程作为政治武器攻击鲍威尔 [16] - 白宫高官轮番施压:FHFA局长Pulte指控鲍威尔作"欺骗性"证词,OMB主任Vought指责"严重管理不善" [16] - 白宫顾问Blair发布将鲍威尔比作法国王后的AI图片,配文"让他们吃基点吧" [17] - 记者分析认为特朗普通过装修争议转移政策辩论至舆论场,削弱鲍威尔公众信任度 [8] - 视察被描述为"政治闹剧",是特朗普推动降息的"非常规行动" [9] 国会与司法动态 - 众议院委员会已对翻修项目展开调查 [11] - 共和党众议员Luna向司法部指控鲍威尔作伪证,要求刑事起诉 [22] - 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Scott致信鲍威尔要求提供更多翻修管理细节 [22] - 司法部长邦迪被曝告知特朗普其名字出现在爱泼斯坦案文件中 [10] 历史背景与制度影响 - 此为2006年小布什参加伯南克就职仪式后,美国总统首次到访美联储总部 [13] - 总统访问美联储总部的罕见行为引发对央行独立性的担忧 [14] - 特朗普持续数月因未降息批评鲍威尔,政府高官配合施压要求其"必须走人" [15]
王宁:好莱坞想要拍LABUBU电影,我们还在思考中
华尔街见闻· 2025-07-24 14:21
泡泡玛特IP运营与品牌战略 - LABUBU的火爆是公司过去10多年持续运营IP的结果 [1] - 公司拥有多个知名潮流玩具IP包括MOLLY、DIMOO、星星人等 [1] - 公司目标从"成为中国的迪士尼"升级为"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并打造新一代世界级中国消费品牌 [1] 泡泡玛特影视化合作意向 - 多家知名电影公司包括好莱坞有意向拍摄LABUBU主题电影 [1] - 公司正在评估影视化路径包括独立制作或与好莱坞合作 [1]
工银瑞信二十载:从权益突围到全球资管百强的长期主义之路
华尔街见闻· 2025-07-24 12:14
行业背景与历史意义 - 2005年7月5日工银瑞信基金成立,标志着国内首个银行系基金公司诞生,随后国有大行陆续设立公募基金公司,为资管行业注入稳健经营理念 [1] - 工银瑞信成立后一个月内股权分置改革全面铺开,解决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性瓶颈 [1] - 中国股市从股权分置时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公募基金投资者从几百万户增长至上亿人 [2] 权益投资突破与业绩表现 - 工银核心价值混合作为银行系首只权益基金,成立以来累计回报855.07%,超越基准529.72%,累计分红135亿元 [4][5] - 公司主动权益产品近七年、近两年超额收益率在权益类大型公司中排名第一,近五年绝对收益率第一 [5] - 银行系基金通过长期业绩打破了市场对其权益投资能力的质疑 [3][5] 长期竞争优势构建 - 公司治理:工商银行20年绝对控股地位稳定,形成抗人事变动的战略定力 [6] - 投研体系:构建覆盖宏观/行业/个股的全链条研究体系,设立15个能力中心,智能投研平台提升协同效率 [7] - 人才培养:采用金字塔式培养路径,投研团队220人,投资人员平均从业12年,70%基金经理为自主培养 [8] 多元化业务布局 - 企业年金管理规模3151.19亿元,固收类组合近三年收益11.27%(行业平均10.16%),含权类组合11.65%(平均6.09%) [10] - 被动投资形成五大家族指数产品,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近两年业绩同类第二 [11] - QDII业务覆盖港股/日本/印度/美国市场,工银香港中小盘QDII美元份额近一年排名同类3/48 [12] 行业地位与全球发展 - 2024年位列IPE全球资管500强第96名,实现从本土标杆到全球百强的跨越 [9] - 公司发展历程被视为中国资管行业成熟的缩影,未来将深化全球市场布局 [13]
特斯拉Q2创十年最大营收下滑,马斯克预警未来几个季度将很艰难,但坚信Robotaxi、Optimus将创造伟大
华尔街见闻· 2025-07-24 12:14
特斯拉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 核心观点 - 特斯拉Q2业绩表现惨淡,营收同比下降12%,创2012年以来最大单季降幅,略超分析师预期的11% [1] - 公司面临政策突变与关税冲击,预计将经历多个艰难季度,但管理层对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业务保持信心 [2] - 投资者对特斯拉看法两极化,传统汽车业务表现令部分投资者失望,而AI和机器人前景支持者仍保持乐观 [5] 财务数据 主要财务指标 - 营收:225亿美元(同比-12%,分析师预期226.4亿美元)[7] - EPS:0.40美元(同比-23%,分析师预期0.42美元)[8] - 营业利润:9.23亿美元(同比-42%,分析师预期12.3亿美元)[9] - 净利润:13.93亿美元(同比-23%)[10] - 营业利润率:4.1%(同比-2.2个百分点),毛利率17.2%(同比-71个基点)[10] - 资本支出:23.94亿美元(同比+5%)[11] - 自由现金流:1.46亿美元(同比-89%)[12] 细分业务表现 - 汽车业务:营收166.61亿美元(同比-16%),剔除监管积分的毛利率15% [13] - 储能业务:营收27.89亿美元(同比-7%)[14] - 监管积分收入:4.39亿美元(同比-26%)[16] 业务发展动态 RoboTaxi业务 - 奥斯汀试点已行驶超7000英里,无重大安全事故记录 [15] - 计划几周内大幅扩展奥斯汀服务区域,年底前覆盖美国一半人口 [15] - 预计明年底前该业务将对财务产生重大影响 [15] FSD进展 - 北美地区FSD采用率增长25%,使用FSD车辆安全性比未使用车辆高10倍 [17] - 计划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用户认知和使用率,强调99美元/月的性价比优势 [17] Optimus机器人 - 第3版设计基本完成,预计年底推出原型,明年初量产 [18] - 目标5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目前实验室测试规模显著扩大 [19][20] 政策与成本影响 - EV税收抵免7500美元即将取消,导致本季度美国车辆供应受限 [16] - 关税成本增加约3亿美元(其中2/3影响汽车业务),全部影响将在后续季度显现 [16] 能源业务 - 储能业务实现历史最高毛利润,LFP电池工厂年底投产 [22] - 美国电网利用率不足50%,储能可提升能源产出效率 [22] - 第三个超级工厂计划2026年在休斯顿附近启动 [22]
“咱们把这家公司拆一拆”!特朗普透露:曾考虑拆分英伟达
华尔街见闻· 2025-07-24 12:14
特朗普政府AI政策动向 - 特朗普签署三项行政命令并发布《AI行动计划》,核心目标是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全球主导地位,为企业提供快速增长环境[3][7][17] - 计划建议改革许可审批流程、简化环境标准以加速AI基础设施项目,并推动美国技术成为全球AI基础[17][21] - 新政策废除拜登政府严格监管框架,取消安全测试和透明度报告要求,设定6个月期限制定新路径[19][20] 英伟达行业地位 - 特朗普曾考虑拆分英伟达以增加AI芯片市场竞争,但发现实施困难因该公司技术领先优势明显[1][4][5] - 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领先优势显著,竞争对手需数年才能追赶[2][5][6] - 特朗普公开赞扬英伟达CEO黄仁勋及其对美国科技投资的贡献[3][6] AI行业影响 - 行政命令要求政府采购的大型语言模型必须保持中立无偏见,可能影响亚马逊、谷歌、微软等竞标政府AI项目的公司[7][14] - 行业公司正积极与政府协商,将行政命令视为商业谈判起点而非法律约束[15][16] - 政策放宽监管并扩大数据中心能源供应,将加速美国AI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投资[16][17][21] 法律争议 - 宪法学者质疑"AI中立性"措施的合宪性,认为可能构成基于内容的歧视[11][13] - 第一修正案将知识产权视为言论形式,限制政府针对性打压AI软件[13] - 尽管存在法律疑问,但短期内对主要AI公司业务影响有限[14][15]
搭乘KKV出海“顺风车”:100+中国品牌杀入东南亚黄金商圈“C位”!
华尔街见闻· 2025-07-24 12:14
中国零售品牌东南亚扩张 - 中国零售新势力在东南亚市场快速崛起,包括蜜雪冰城、泡泡玛特、KKV等品牌,其中蜜雪冰城已开设约5000家海外门店[1] - KKV作为中国精致生活方式集合品牌,已在越南、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5国开设超过50家门店[4] - KKV采用"高举高打"策略进入东南亚核心商圈,如入驻新加坡中峇鲁购物中心、菲律宾亚洲Mall等黄金地段[2][5][17] KKV海外扩张战略与业绩 - 2024年KK集团在4个国家开设19家门店,2025年7月将覆盖5个国家近50家门店,预计2025年达到150+家[18] - 单店销售表现强劲:马来西亚门店月销800万人民币,新加坡首店月销500万人民币[18] - 海外门店在社交媒体表现亮眼,菲律宾门店相关内容吸引超过2000万用户观看[10] 中国品牌集体出海模式 - KKV通过提供通关、认证、物流等支持,帮助中国品牌解决出海难题,如半亩花田、百雀羚等品牌已通过KKV渠道进入东南亚市场[24][26] - 合作品牌享受零进场费、短账期等优惠政策,降低出海成本[26] - 半亩花田通过KKV渠道在东南亚的单店月均销量超过国内同类门店20%[24] 本地化运营与市场适配 - KKV根据不同国家消费偏好调整品类:菲律宾食品类SKU最受欢迎,越南玩具类SKU人气最高[46] - 采用"一步一场景,一步一品类"的陈列策略,围绕具体生活场景进行选品和布局[29] - 与东南亚商业地产巨头建立合作,如菲律宾SM集团、越南永旺和温康集团[43][45] 未来发展规划 - KK集团计划2027-2028年海外门店达到1000家,带动1000个中国品牌出海[37][42] - 旗下调色师THE COLORIST和X11品牌已开始海外扩张[35][37] - 除东南亚外,已布局中东、欧美等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37]
白宫发布“AI行动计划”:放宽监管、扩大能源,加快推动AI发展
华尔街见闻· 2025-07-24 12:14
特朗普政府《AI行动计划》核心观点 - 通过放宽监管和扩大能源供应加速美国AI发展 [1] - 建议暂停对施加过多AI监管的州的资金支持 [1] - 改革许可审批流程、简化环境标准以加快AI基础设施项目 [2] - 使美国技术成为全球AI基础 [2] - 废除拜登政府严格监管框架,制定新政策路径 [3] - 要求白宫AI事务负责人6个月内完成新政策制定 [3] 政策方向与监管调整 - 推动法规回撤,征求企业公众意见识别阻碍AI应用的监管 [4] - 考虑限制监管制度影响拨款成效的州的资助资格 [4] - 要求联邦政府仅与开发"无意识形态偏见"AI模型的公司签约 [4] - 删除风险管理框架中关于错误信息、多样性等内容的条款 [4] - 审查拜登政府时期FTC对AI合作的调查 [15] - 通过"芯片计划办公室"重振美国芯片制造业 [15] 能源与基础设施 - 确保充足电力供应支持高能耗AI数据中心 [11] - 建议稳定现有电网并提升输电系统效率 [11] - 优先发展核能和先进地热发电 [11] - 到2035年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占比将达8.6% [12] - 扩大燃煤、天然气和核能使用支持AI发展 [12] - 动用紧急权力维持电厂运营,可能出台更多联邦干预 [12] 对AI公司的影响 - OpenAI、微软、亚马逊被视为大赢家 [16] - 政治盟友指责OpenAI、谷歌等AI模型存在自由派偏见 [13] - xAI等获丰厚联邦合同的AI公司受关注 [14] - 鼓励开发"无意识形态偏见"AI模型的行政命令 [15] - 英伟达CEO出席华盛顿相关活动 [15] 劳动力与研发 - 优先推动技能培训帮助工人适应AI带来的变化 [5] - 提议优先投资理论、计算与实验性研究 [5] - 削减对顶尖研究型大学资助的同时推动AI研究 [5] 政府表态与执行 - 特朗普强调保持全球技术主导地位是国家安全要务 [6] - 签署行政命令支持美国技术全球部署 [7] - 要求政府采购的大型语言模型保持中立无偏见 [7] - 国务卿称政策目标为确保美国树立技术黄金标准 [8] - 白宫AI事务负责人强调创新、基础设施和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9]
黄仁勋密会这家公司:最令人期待的IPO?
华尔街见闻· 2025-07-23 18:44
核心观点 - 英伟达CEO黄仁勋与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进行深入会面,讨论中美AI行业现状与未来、大模型创新及全球供应链等议题 [1] - MiniMax的战略方向聚焦通用人工智能(AGI),代表未来正确方向,可能成为未来最令人期待的IPO之一 [2][3] - MiniMax通过"模型底座能力+应用两条腿"布局,构建AI时代的"底层操作系统"和"超级App",其C端产品Talkie已跑通盈利模式 [6][7] - 公司价值观体现为长期主义、技术为本、以人为本,具备将正确事情做对的潜力 [10][11][12] - MiniMax已秘密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目标估值40-50亿美元,拟融资40-50亿港元 [13] 战略方向 - MiniMax自成立之初即明确聚焦通用人工智能(AGI),而非短期商用或垂直细分领域 [3][4] - 在ChatGPT爆发前即全力投入大模型,是国内极少数早期All in AGI的公司 [5] - 布局"模型底座能力+应用两条腿",核心目标是构建AI时代的"底层操作系统"和"超级App" [6] 商业模式与产品 - C端产品Talkie采用"角色创造+AI陪伴+虚拟互动"设计,截至2025年全球用户超1亿,月活1100万,收入贡献占比最大 [7] - Talkie主要付费用户来自美国、英国等海外市场,付费意愿强,形成"用户数据–模型进化"的飞轮 [7] - 产品未稳定前不急于商业闭环,前期以免费功能拉用户,体现战略克制 [11] 公司价值观 - **长期主义**:创业初期集中资源搞基础模型研发,2022~2023年大模型研发占比超80% [11] - **技术为本**:从底层能力构建入手,管理团队技术出身,CEO闫俊杰为深度学习专家,拥有100+篇顶会论文、1万+引用 [12] - **以人为本**:产品哲学强调"AI不是替代人,而是理解人",Talkie、星野聚焦日常陪伴和内容共创 [12] 组织能力与挑战 - 创始团队技术背景强,但需从"精英技术者"向"系统组织者"进化 [16] - Talkie海外用户占比高、变现能力强,但尚未形成全球品牌认知壁垒 [14] - AGI是超级马拉松,需超长耐力与极强信念应对商业焦虑、技术波动、监管不确定等挑战 [15] 资本市场动态 - 已秘密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目标估值40-50亿美元,拟融资40-50亿港元(约5-6.4亿美元) [13] - 上市保荐人包括中金公司、UBS等知名投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