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搜索文档
一周重磅日程:特普会,美国通胀,中国社融,美国半导体和药品关税
华尔街见闻· 2025-08-10 20:25
经济数据 - 中国7月M0货币供应同比前值为12%,M1为4.6%,M2为8.3% [2] - 中国1至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22.83万亿人民币,新增人民币贷款12.92万亿人民币 [2] - 美国7月CPI同比预期2.8%,前值2.7% [2] - 欧元区二季度GDP季环比修正值预期0.1%,前值0.1% [3] - 美国7月PPI同比预期2.5%,前值2.3% [3] - 中国1-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 [10] - 中国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6.8%,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6.2%、35.6% [11][12] - 中国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放缓至4.8%,餐饮收入增长0.9% [13] 财经事件 - 俄美首脑会晤将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举行,重点讨论乌克兰和平方案 [17][18][19] - 特朗普称美国半导体和药品关税将在"本周左右"出台,可能大幅提高药品关税税率至250% [20] - 多位美联储高官将密集发声,内部形成鸽派和鹰派两大阵营 [21] - 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将召开,覆盖从核心部件到终端应用的产业链 [23][24]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举办 [25] 企业财报 - 贵州茅台已累计回购股份345.17万股,占总股本0.2748%,支付总金额约53.01亿元 [26] - 腾讯控股二季度蝉联国内公募基金头号重仓股,1039只基金持仓市值达591.56亿元 [27] - 京东2025年第二季度在食品配送业务投资超100亿人民币,导致非GAAP净利润同比下降63% [28][29]
狼真的来了!“AI第一轮就业大冲击”已至,矛头直指年轻人
华尔街见闻· 2025-08-10 20:25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 美国毕业生失业率从2023年12月的4%飙升至8.1%,人工智能开始颠覆就业市场 [2] - 2025年前七个月美国超1万个岗位消失与生成式AI直接相关,AI成为年度前五大裁员原因之一 [4] - 2025年美国企业裁员总数超80.6万,创2020年以来同期最高纪录,科技行业裁员8.9万个岗位,其中2.7万个因AI自动化被取代 [4] 初级岗位受冲击最严重 - 初级职位招聘信息同比下降15%,招聘信息中提到AI的雇主数量激增400% [5] - AI取代的主要是知识密集型初级工作,如数据收集、基础图表制作等 [5] - 削减初级岗位短期内可能提升公司利润,但长期可能错过未来管理层和核心骨干人才 [5] 年轻人就业困境加剧 - 近一半美国Z世代求职者认为AI降低了学历价值 [7] - 过去12个月美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升至6%,高于全国平均4% [8] - 科技行业20-30岁员工失业率上升约3个百分点,增幅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8] 科技行业招聘收缩 - 过去三年科技行业在整体就业中占比下滑,招聘水平低于历史趋势线 [8] - 科技公司CEO在部署AI初期倾向于暂停招聘初级员工 [9] - 未来6%-7%劳动者可能因AI自动化失业,若AI普及加速则冲击更剧烈 [9] 企业AI应用案例 - Shopify CEO明确表示"如果AI能做,就不再招聘新人" [12] - 麦肯锡部署数千个AI代理取代初级员工任务 [12] - Duolingo以员工AI熟练程度作为录用或晋升标准 [12] - Alphabet和微软称AI生成约30%代码,Salesforce内部AI工作占比达50% [12] 其他影响因素 - 美国就业放缓部分因关税政策导致商业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10] - 2024年3月美国22-27岁大学教育年轻人失业率5.8%,创四年新高 [10] - 近期失业率上升85%源于新人找不到工作而非大规模裁员 [10]
英伟达帝国“储君”:黄仁勋的一儿一女
华尔街见闻· 2025-08-09 20:28
家族继承与二代现象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子女黄敏珊和黄胜斌在经历非传统职业路径后,现已成为公司战略新兴业务的核心成员[1][3] - 两人分别活跃于仿真软件与机器人业务领域,这是英伟达近年重点培育的赛道[3] - 黄仁勋公开表示不介意公司雇佣员工子女,认为"英二代"的表现甚至可能超越父母[3] 非传统职业背景 - 黄敏珊曾就读于巴黎蓝带厨艺学校,并在LVMH集团工作近四年[5] - 黄胜斌曾在中国台北经营一家名为R&D Cocktail Lab的鸡尾酒吧[7][10] - 两人2019年才开始接触AI领域,共同参加麻省理工学院为期六周的人工智能在线课程[11] 职业发展轨迹 - 黄敏珊2020年以实习生身份加入英伟达市场部,后晋升至负责工业模拟软件的Omniverse部门[12] - 黄胜斌2021年结束酒吧运营,2022年加入英伟达机器人仿真业务[13] - 两人均未涉足公司核心芯片业务,而是专注于未来战略部门[14] 工作风格与表现 - 黄敏珊2023年总收入超100万美元,晋升为高级董事并加入CEO核心团队[17] - 黄敏珊以强势工作作风著称,快速响应邮件并在会议中直言不讳[17] - 黄胜斌则更为低调谦逊,但继承了父亲的管理方式如"五件要事"汇报制度[18][19] 硅谷特殊现象 - 英伟达内部存在多个高管子女任职的情况,形成硅谷罕见的"家族色彩"[15] - 与传统科技巨头如苹果、微软的创始人后代远离家族企业形成对比[3][15] - 黄氏兄妹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台湾已具有较高知名度[19][21]
近6月收益91.27%, 李博康谈创新药行情:下半年催化剂很多,很多公司定价还未充分,关注三条主线
华尔街见闻· 2025-08-09 18:00
以下文章来源于投资作业本Pro ,作者王丽 投资作业本Pro . 聚焦国内外知名投资人、分析师、企业家观点,解读市场逻辑,传播前沿理念,让投资更简单。 8月6日下午,汇丰晋信 李博康在直播中分享了对创新药市场的看法。 投资作业本整理了要点如下: 1、我们不认为中国创新药资产非要往海外跑,更多是海外头部药企需要创新药资产满足补充管线的需求。 2、前几年中报季对创新药行业来说是压力较大的时期,因为很多创新药属于中远期估值体系,彼时不少公司还没有业绩。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创新药获批上市,业绩期反而值得乐观。 越来越多核心管线和创新药公司实现了持续的同比、环比业绩释放,甚至部分头部公司已实现扭亏为盈。 目前很多公司的定价还未达到非常充分和乐观的水平 。 早期管线、出海、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定价,在过去悲观周期中有较大修复空间。 李博 康,曾 任Frost&Sullivan医药行业顾问、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医药行业分析师、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2024年12月31日任汇丰晋信医疗先锋 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现管理基金是汇丰晋信医疗先锋混合,规模仅2.15 亿元,是个迷你基,见下图: | 学博康现仕本金业绩 ...
王兴兴谈宇树科技上市
华尔街见闻· 2025-08-09 18:00
公司发展 - 宇树科技于2023年7月开启IPO辅导,上市被视为公司成长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管理运营迈向成熟阶段[1] - 公司成立9年,海外业务占比达50%,自2018年起持续布局全球市场[3] - 当前绝大多数员工专注于训练机器人多场景应用能力,目标开发通用型人形机器人[6] 行业现状 - 2023年上半年全球机器人行业爆发式增长,国内整机/零部件厂商平均增速达50%-100%,特斯拉计划量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3] - 行业年出货量有望持续翻番,技术突破可能推动2-3年内年出货量跃升至数十万甚至百万台[3] - AI技术进步(如ChatGPT)和科技巨头投入显著提升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关注度[3] 技术挑战 - 当前硬件已具备实用性,未来需优化成本(降低)、寿命(延长)及可靠性[6] - 行业最大瓶颈在于具身智能AI不足,机器人大模型发展相当于ChatGPT问世前1-3年水平[6] - 视频生成模型可能优于VLA模型,但面临GPU资源消耗大等问题[7] 未来展望 - 人形机器人"ChatGPT时刻"预计1-5年内到来,突破取决于端到端智能模型、分布式算力及低成本硬件发展[6][7] - 未来2-5年技术重心为统一智能机器人大模型、超大规模制造及低成本算力方案[6] - 机器人创新需全球协作,中国与海外企业共同推动,无单一公司能长期保持技术领先[7] 应用场景 - 工业场景(如汽车工厂)已实现落地,但表演/运动类场景更易商业化推广[3] - 长期目标覆盖工厂、家庭、表演等综合场景,而非单一功能[6]
包凡确实回来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8-09 18:00
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动态 - 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于2023年2月26日被确认配合调查,2024年8月8日结束调查,历时894天 [4][5] - 调查期间曾3次传出回归消息:2023年3月传闻留置期满释放、2024年2月因健康原因辞职、2024年9月妻子许彦清接任非执行董事 [6][7] - 公司完成管理层迭代:许彦清升任董事会主席,王力行接任CEO,提出"华兴2.0"战略 [7] 华兴资本运营调整 - 受事件影响,华兴新经济人民币四期基金和美元四期基金募资提前结束,投资期终止 [7] - 2024年上半年资产管理规模348亿元,其中产生管理费规模174亿元 [7] - 2024年3月与四期基金达成和解协议,以7.91亿元受让8家公司股权,免除1.17亿元利息 [11][12] - 8家公司(追觅、蜂巢能源等)2022年投资额16.48亿元,2023年末估值17.5亿元 [12] 行业战略转型 - 公司战略转向"all-in并购",淡化"科技圈精品投行"定位 [13] - 新CEO王力行强调需根据当前环境调整发展路径,超越原有模式 [13] - 2015年已提出"去包凡化"理念,包凡曾表示希望公司不依赖个人关系网 [10][11] 行业代表人物变化 - 经纬创投张颖在894天中保持青年文化形象,同时更强调企业社会责任 [8] - GGV符绩勋拆分中美业务,放弃使用18年的英文品牌,调整组织架构 [9] 行业历史定位 - 包凡被视为中国风险投资史关键人物,串联百团大战、出行大战等标志性事件 [15] - 其提出的"警惕风投散户化"等概念影响行业认知框架 [15] - 一级市场信息不透明特性使关键人物成为行业状态的重要观察窗口 [16]
这是高盛顶尖交易员对本周市场的思考
华尔街见闻· 2025-08-09 18:00
市场动态与矛盾信号 - 科技巨头资本开支推动全球投资热潮并带动并购活动复苏 周期性股票跑赢大盘 [1] - 潜在"特朗普关税"和利率路径等宏观不确定性给市场前景蒙上阴影 [1] - 标普500成分股财报日实际股价波动首次总体超过期权隐含波动率 显示市场对企业业绩反应异常敏感 [1][2] 财报季与个股风险 - 欧洲市场对业绩不及预期公司给予有记录以来最严厉股价惩罚 美国市场出现类似现象 [2] - 结构性产品大规模波动率供给可能是导致财报日波动加剧的重要原因 [2] - 个股机会与风险同步放大 精准把握业绩走向变得至关重要 [3] 科技行业资本支出 - "七巨头"明年资本支出将超美国GDP的1% 规模超过1999-2000年电信行业但低于铁路繁荣时期5%的峰值 [4] 宏观政治风险 - "特朗普关税"对进口价格冲击显著 剔除关税后美国经济通胀动能温和 [1][6] - 美联储降息步伐成为焦点 市场关注科技行业失业率等领先指标 [6] 市场异常现象 - 过去五年中 除2022年圣诞节前后五个月窗口期外 持有欧洲银行股回报持续优于美国超大盘科技股 [7] - 英国Spectris公司溢价超100%的收购战凸显"英国股市去股权化"趋势 存在估值修复机会 [7] - 散户投机性交易热度持续 短期内不构成明确看跌信号 [7] 加密货币动态 - 华盛顿政策动向对比特币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8]
北京:符合条件家庭五环外不再限制购房套数
华尔街见闻· 2025-08-08 19:26
政策核心与实施时间 - 北京市住建委和公积金中心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通知》[1] - 新政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更好满足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1] - 政策自2025年8月9日起施行[1] 五环外限购政策调整 - 符合条件家庭在北京市五环外购买商品住房不再限制套数[2] - 适用对象为京籍居民家庭及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满2年及以上的非京籍居民家庭[2] - 居民家庭购买五环内商品住房政策保持不变 京籍限购2套 符合条件的非京籍限购1套[2] 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加大 - 首套房认定标准放宽 全国范围内有1笔已结清公积金贷款记录且本市无住房的 调整认定为首套房[3] - 以总价400万元 贷款100万元30年为例 首付款最高减少60万元 月供最高减少253元[3] - 二套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6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 满足特定条件最高可贷140万元[3] - 二套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调整为不低于30% 不再区分五环内外[3] - 每缴存公积金一年可贷额度由10万元提高至15万元[4] - 申请120万元贷款所需缴存年限由11年零1个月降低为7年零1个月[4] - 支持缴存人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同时申请公积金贷款[5]
全球汽车产业面临大洗牌,升级后的中国长安汽车会成为关键变量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8-08 17:49
全球汽车产业变革 - 2025年6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80万辆,同比增长24%,其中中国市场销量111万辆,增速28% [1] - 中国汽车品牌凭借新能源赛道先发优势改写全球产业格局,长安汽车成为高端化、全球化关键力量 [1]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 - 2025年7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整合117家分子公司,资产总额3087亿元,从业人数11万人 [4] - 业务覆盖整车及零部件、销售、金融、物流、摩托车等全产业链,战略定位为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4] - 2025年1-6月整体营业收入1469亿元,新能源销量同比增49.1%,海外销量同比增5.1% [5] 三大新能源品牌战略 - **阿维塔**:定位新豪华智能电动品牌,海外售价50-80万人民币(新加坡达150万),2025年进入25+国家地区,2030年前推17款新品 [8] - **深蓝汽车**:面向15-30万中高端市场,未来5年推30款车型,2025年8月起每半月推一款新品持续2个月 [10] - **长安启源**:目标2027年全球销量100万辆,2030年180万辆,2025年下半年推Q07激光版等3款新品 [10] 未来发展目标 - 2030年目标整车产销500万辆,新能源占比超60%,海外销量占比超30%,进入全球汽车品牌前十 [8] - 辰致零部件品牌将推动全球供应链协同创新 [11] 行业影响 - 长安汽车升级代表中国汽车产业突破模式,兼具央企资源与市场化创新力 [13] - 公司被视为全球汽车产业重构的关键变量,承载中国汽车由大到强的使命 [13]
这一提名,特朗普“一箭双雕”!
华尔街见闻· 2025-08-08 17:49
特朗普提名美联储理事的战略布局 - 特朗普提名高级经济顾问Stephen Miran出任美联储理事,填补因Adriana Kugler辞职空出的席位,任期至明年1月 [1] - 此举被视为短期过渡性安排,为特朗普争取时间谋划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关键任命 [2][3] - 市场担忧美联储独立性受损,美元指数应声回落 [4] 过渡性任命的战略意义 - Miran的任期仅持续到明年1月底,为特朗普保留选择余地,避免过早锁定下一任主席人选 [7] - 该席位在Miran任期结束后将变为完整的14年任期,为特朗普引入"局外人"并任命为主席创造机会 [7] - 特朗普同时考虑现任理事沃勒、前美联储理事沃什等热门人选 [8] 美联储政策立场的影响 - Miran是支持降息的鸽派,若提名通过将为FOMC增加一张降息票或反对票 [10][11] - 此前理事沃勒和鲍曼已在议息会议上投出降息反对票,Miran加入或使政策决议更难达成一致 [11] - Miran支持特朗普关税政策,认为不会导致持续通胀 [12][13] 美联储独立性与改革风险 - Miran曾提出激进改革构想,包括缩短理事任期、明确理事"服务于总统意愿"等,削弱美联储独立性 [14] - 其观点认为美联储独立性可能导致"权力无需承担责任",引发市场对政治干预的担忧 [14] - 分析指出Miran短期内难以改变政策方向,但释放了特朗普偏向通胀和增长货币政策的信号 [15] 市场与未来展望 - 市场焦点转向下一任美联储主席角逐,Miran提名增加变数 [16] - 未来美联储可能呈现更多元化观点,终结政策决议一致性的传统 [15] - 野村证券指出对独立性的担忧可能导致美元抛售压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