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雷峰网
icon
搜索文档
长青游戏背后,腾讯的逡巡与抉择
雷峰网· 2025-08-30 12:26
文章核心观点 - 腾讯游戏战略重心转向"长青游戏" 聚焦平台型游戏以应对行业下行周期 减少在内容游戏和大世界赛道的投入 [5][31][43] - 长青游戏被定义为年流水≥40亿人民币 手游DAU≥500万 端游DAU≥200万的旗舰产品 目前有14款游戏符合标准 [6][7] - 公司通过社交基础 资源灌注和玩法更新维持长青游戏的代际生命力 形成玩家生态闭环 [11][12][15] 长青游戏战略背景 - 行业面临2020-2023年疫情红利期消退与版号寒冬的双重影响 导致2025年新作数量显著下滑 [7] - 中大型手游研发周期2-3年 2025年成为立项短缺影响最明显年份 爆款游戏稀缺 [7] - 腾讯仅14款游戏达到长青标准 包括《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旗舰产品 [7] 平台游戏运营模式 - 平台游戏具备多玩法体验 社交关系韧性和电竞生态闭环三大特征 [12] - 《和平精英》2025年春节DAU达8000万峰值 5月地铁玩法DAU超3700万 [13] - 社交基础使长青游戏具备周期穿越能力 玩家回流集中在春节暑假等节点 [11] 网易与腾讯战略差异 - 网易采用"玩家养成系"思路 如《蛋仔派对》锚定低龄用户群体 [16] - 腾讯采用"教育玩家"路径 如《元梦之星》提供长青游戏轻量化版本 为重度游戏导流 [16][18] - 《元梦之星》玩家流失可能转化为腾讯系其他游戏用户 形成体系内循环 [19] 内容游戏赛道挑战 - 二次元游戏要求团队具备高浓度二次元文化理解 文案美术能力优先于玩法 [26] - 内容游戏面临边际成本递增风险 需持续输出优质内容防止玩家流失 [26] - 腾讯通过投资布局二游赛道 控股库洛游戏(51.4%)等开发商 [27] 大世界项目挫折 - 四大工作室曾同步开发大世界项目 仅北极光《荒野起源》完成亮相 [27][28] - 北极光因资源倾斜至代号glow项目 导致《天涯明月刀》运营受影响 错失长青游戏评选 [30] - 逆战手游引入育碧人才遭遇开发流程水土不服 大世界玩法最终沦为点缀 [38][39] 射击游戏工业化 - 天美工作室重组为J1/L1/J3 对标动视三工作室滚动研发模式 [39] - 《三角洲行动》2025年7月DAU突破2000万 较4月1200万增长66.7% [41] - 射击游戏开发聚焦平台化工业化 管线技术仍落后海外一线厂商 [40] 行业周期变化 - 2025年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传统"卷内容赌爆款"模式胜率降低 [43] - 直播短视频挤压游戏时长 促使厂商转向SLG+小游戏等轻量化产品 [43] - 打磨工业化管线成为穿越周期的主要手段 长青战略从选择变为刚需 [44]
H20再起停产风波:去库存还是谋新篇?
雷峰网· 2025-08-29 22:25
H20芯片事件与市场影响 - 英伟达H20芯片经历被禁售、解禁、停产三重反转 美国政府4月9日通知出口需许可证 14日宣布规定无限期实施 7月15日获批准出口[2] - 第二财季未向中国客户发货H20芯片 导致销售额减少40亿美元 仅向境外客户出售6.5亿美元产品 释放1.8亿美元预留库存[3] - 若地缘政治允许 三季度H20出货收入预计达20-50亿美元[3] H20停产原因与库存状况 - 中国监管机构约谈英伟达要求说明H20安全风险 并要求科技公司证明采购正当性 部分公司计划减少订单[6] - 国内对H20需求显著下降 国企无需求 BAT响应国家号召不再采购 使用H20项目处于停滞状态[6] - 解禁后基本无新订单 主要交付此前未完成订单 英伟达需向美国政府上缴对华芯片收入15%[7] - 库存总量不确定 若未封装可改造成消费级卡 已封装则处理困难[8] 财务表现与成本影响 - 英伟达2026财年Q2营收467.43亿美元同比增长56% 净利润26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9%[3] - 数据中心营收411亿美元同比增长56% 低于Q1的73%增速[3] - 若维持毛利率需将15%营收分成成本转嫁客户 价格可能上调18%[7] 国产GPU发展现状 - 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亿元 同比增长4348% 净利润从-5.3亿元扭亏至10.4亿元[10] - 国产AI芯片概念股创新高 寒武纪股价达1595.88元/股成为A股最贵股票[10] - 国产GPU产能受限 年需求超百万张 受设备进口限制和良品率影响[11] - 多家企业研发对标H20产品 但受制程和软件生态制约[11] 英伟达未来产品规划 - 计划推出基于Blackwell架构的RTX6000D 用于AI推理 售价低于H20 9月交付样品[12] - 传言开发性能更强的B30A芯片 具体方案未确定[12] - 英伟达产品仍具技术优势 性能决定市场需求[12]
重投AI,阿里起飞
雷峰网· 2025-08-29 22:25
财务表现与投入 - 过去四个季度AI基础设施和产品研发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 [2] - 2026财年Q1季度AI+云资本开支达386亿元,同比增长220%创单季度新高 [2] - 阿里云收入增速达26%创三年新高,AI相关收入连续8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2] - AI收入占外部商业化收入比例超过20% [2] 全栈AI战略布局 - 采用纵向穿透算力层、云平台、模型层和应用层的全栈AI技术路线 [5][6] -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超过过去十年总和 [6] - 全球数据中心扩展至30个地域和95个可用区,年内新增8个AI和云数据中心 [7] - 通义系列大模型开源300余款模型,全球下载量超4亿次 [10] 模型技术突破 - 七月在基础、编程、推理、视频生成四个领域斩获全球开源冠军 [9] - 开源文生图模型Qwen-Image登顶Hugging Face榜单 [9] - 多智能体编程平台Qoder可实现10分钟搭建电商网站,支持10万代码文件检索 [9] - 通义千问衍生模型数量超14万,居全球最大开源模型家族 [10] 开源生态建设 - 魔搭社区积累2000家贡献机构,托管开源模型超7万个(增长200倍) [10] - 魔搭社区用户从100万增至1600万(增长16倍),成为全国最大AI开源社区 [10] 业务应用落地 - 钉钉覆盖2600万家企业组织,付费组织超19万家,服务79%的A股上市公司 [14] - 钉钉平台AI应用数量达141万个 [15] - 高德地图2025推出全球首个地图原生AI应用,内置AI智能体"小高老师" [16] - 淘宝RecGPT大模型提升用户加购次数和停留时长超5% [19] - 阿里国际AI解决方案Marco日均调用量超10亿次 [19] - 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将于年内面世 [19]
独家丨东风岚图发布新款梦想家,将采用华为与鉴智两套智驾方案
雷峰网· 2025-08-29 14:41
岚图汽车产品规划 - 2025年计划推出4款左右新车型 [1][3] - 新款岚图梦想家推出智能超混版和智能纯电版两个动力版本 预售价38.99万-45.99万元 [2] - 顶配版本采用华为乾崑ADS 4方案 支持城市NCA领航、高速NCA领航、跨层泊车代驾VPD 2.0、车位到车位2.0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2] - 其余版本采用鉴智基于地平线J6E开发的7V高速NOA方案 [2] 岚图汽车市场表现 - 2024年实现交付85,697辆 同比增长约70% [2] - 2025年实现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辆 [2] - 7月交付量突破12,000辆 [2] 岚图汽车资本运作 - 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 [3] - 东风集团股份同时启动私有化退市程序 [3] - 2021年6月宣布成立独立法人公司 明确表示会"广泛利用资本市场平台" [3] 智能驾驶合作生态 - 2024年年初岚图和猛士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 采用HI模式 鸿蒙座舱、乾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上车 [2] - 鉴智正在推进整个东风集团板块合作 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等 [3] - 鉴智明年目标在岚图、奕派等品牌累计落地10款左右车型 [3] - 鉴智和岚图的合作关系至少持续三年 [3] - 鉴智策略是在东风自主品牌中占据份额 从中阶高速NOA逐步向高阶城区场景发展 [3] 行业竞争格局 - 高阶智驾市场中华为和Momenta是强有力的车型"收割者" [3] - 中阶智驾市场仍有不少品牌与车型可争夺 [3] - 轻舟接受奇瑞1亿美元投资 在车型上绑定更加紧密 [3] - 鉴智传出与四维图新寻求收购方案 [3] - 智驾方案商委身车企换取更多客户机会成为趋势 [3]
追觅升空,大疆落地
雷峰网· 2025-08-29 14:41
" 颠覆你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跨界。 " 编辑丨 李希 一场极具象征意义的 " 双向奔赴 " 正在中国科技圈上演,让 25 年的盛夏更加热烈。 无人机霸主大疆,突然俯身向下,宣布进军扫地机器人市场;而地面清洁巨头追觅,却选择高维跃迁,携 智能影像与无人机技术冲向天空。 这两大以硬核科技立身的企业,正跨越边界,向彼此最熟悉的战场发起一场高维奇袭。 再回到用户洞察层面,尽管运动相机已诞生多年,但它始终未能真正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 大多数产品仍为极限运动爱好者设计:操作复杂、剪辑麻烦、性能过剩却场景狭窄。普通人想拍一段生活 Vlog 、记录孩子奔跑、或者做一次骑行分享,却找不到足够轻量、智能、易用的设备。 追觅旗下的光子跃迁团队精准捕捉到 " 性能冗余,场景不足 " 这一断层地带。 01 为何"上天",追觅升维背后的用户洞察 追觅的升空,更像是一场水到渠成的 " 圆梦时刻 " 。 追觅创始人俞浩出身清华航天专业,是国内最早的四旋翼无人机开发者、全球三旋翼无人机发明者。 同时追觅核心创始团队正源自他在清华大学创立的 " 天空工场 " 。这群原本造飞机的人,当年选择以扫 地机为创业起点,正是想将尖端航天技术应用 ...
云出海大潮下,BAT云与外资云巨头「相爱相杀」
雷峰网· 2025-08-29 14:41
核心观点 - 国内云厂商与外资云在全球市场展开激烈竞争 通过价格优势、集团资源整合和特定场景技术能力 从外资云手中争夺关键客户 竞争焦点从中国本土市场转向出海市场 但双方在营收规模、全球资源和AI能力上仍存在显著差距 [5][17][47] 竞争态势演变 - 早期外资云凭借技术先发优势占据中国市场份额 2014年左右微软云和AWS进入中国时 国内云计算尚处起步阶段 [8] - 国内云厂商通过价格战和场景化优势实现反超 价格比外资云低近50% 并在游戏、社交、电商等场景形成竞争力 [9][10] - 竞争从本土市场延伸至出海市场 因国内云市场进入存量内卷 阿里云、腾讯云、火山引擎加速海外扩张 [5][17] 关键客户争夺案例 - 比亚迪将部分海外业务从AWS迁移至谷歌云、阿里云和腾讯云 年用量超千万美元 腾讯云获得年额数千万人民币订单 [2] - 小红书从AWS迁移至阿里云 迁移周期不足一年 AWS北京region收入减少可能达上亿美元 [13] - 印尼GoTo集团将Gojek从谷歌云迁至腾讯云 GoTo Financial从AWS迁至阿里云 为东南亚规模最大云迁移事件 [3][4] - 携程将海外业务70%量从AWS新加坡region迁移至阿里云 主因降本增效诉求 [18][20] - TCL在与AWS达成生成式AI合作后 突然宣布与阿里云达成全栈AI战略合作 雷鸟创新将欧洲业务部署于阿里云 [21][22] 竞争策略分析 - 国内云依托集团生态资源获客 腾讯因持股GoTo集团15%股份 为其云业务提供信任基础 [22][23] - 火山引擎凭借字节跳动娱乐场景优势切入外企市场 与奔驰合作从车载娱乐扩展至智舱系统研发 [14] - 外资云推出防御性策略 在中国市场提供激进价格折扣 在海外市场强调价值交付 [29][30] - AWS推出Pan Amazon项目 整合电商、物流、广告等集团资源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32] 营收与市场差距 - AWS大中华区营收达40多亿美元 其中出海业务占大头 阿里云出海业务仅30亿元人民币 规模差距约7-8倍 [47] - 微软云2025财年智能云收入298.78亿美元(同比增长26%) Azure营收超750亿美元(同比增长34%) [49] - 国内云在大模型商业化上进展缓慢 因企业付费习惯未成熟 且头部企业仍采购外资云GPU及AI服务 [50] 合作与人才流动 - 国内云厂商通过代理商采购外资云服务 某国内云大厂2024年4月向微软云采购2亿美元订单 向谷歌云采购5亿美元订单 [38] - 微软云OpenAI全球营收中25%来自中国市场 因中国企业通过微软云海外账号获取OpenAI服务 [39][40] - 人才双向流动频繁 阿里云引进前微软云副总经理袁志明和前AWS西区负责人叶永军 腾讯云引进多名前SAP和微软高管 [42][43][44] 区域市场特性 - 东南亚市场对中国云厂商接受度高 因业务场景与中国市场相似 且对价格敏感 [34] - 欧美企业及中国大型企业仍偏好外资云 考虑因素包括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及服务可靠性 [35] 发展挑战 - 部分国内云厂商出海策略转向保守 因利润考核压力 某华南云巨头计划缩减法兰克福节点 美西美东仅保留部分节点 [51] - 出海业务仍处于投入期 后起云厂商采用"项目制"试水 而非大规模基建 [51]
理想汽车的智驾自研前传:「圆桌模式」与供应链骑士团
雷峰网· 2025-08-29 08:35
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通过全栈自研、供应链创新和数据驱动策略 在智能驾驶领域实现从追赶到行业领先的跨越 其核心方法论包括技术自研突破、供应链共赢模型、人才体系构建以及工具化效率管理 [2][3][37] 技术自研与突破 - 2021年全面启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芯片全栈自研 推翻Mobileye黑盒方案 转向地平线开放平台 7个月内完成智驾方案量产上车 [7][13][14] - 自研Li OS实时操作系统 将语音交互延迟从1.2秒压缩至0.8秒 实现"可见即可说"全场景语音控制 [7] - 2022年推出自研智能驾驶系统AD Max 2024年GTC提出"端到端+VLM"架构 2025年首搭VLA司机大模型 [8][37] - 芯片自研计划启动于2021年 马赫100芯片流片成功 计划2026年量产 [12] 供应链创新模式 - 创建供应商"圆桌合作模式" 取消传统Tier1/Tier2分级 所有供应商直接对接 付款周期缩短至30天 [17][18] - 精简供应商数量 要求"要快、要便宜、要配合" 通过代码开源和深度合作换取技术闭环 [18][19] - 推动供应链使用飞书作为统一沟通工具 减少沟通损耗 提升协作效率 [20] - 地平线征程3芯片在理想项目后营收从2021年4.67亿元跃升至2023年15.52亿元 增长232% [22] - 禾赛科技在理想要求下开发128线激光雷达(行业主流64线) 探测距离翻倍且价格不变 实现月产1万台以上 [23] 人才与数据战略 - 2020年智驾团队仅20人 远少于蔚来、小鹏的数百人规模 通过招募顶尖人才如贾鹏、赵行等构建技术体系 [25][26][32] - 数据闭环系统早期部署 2019年学习特斯拉部署影子模式 截至2024年7月积累12亿公里有效数据 [32] - 云端算力规模达13EFLOPS(2万张H20训练卡+3万张L20推理卡) 预计未来训练算力费用将达10亿美元 [29][32] - 激光雷达采用遵循"效果导向" 重点服务于数据收集 支持纯视觉方案研发 [33] 工具化效率管理 - 通过工具整合多部门数据 精准计算目标用户规模(如L8定位6000万家庭) 指导产品定义和营销投放 [35] - 内部需求优先级通过工具自动化统计 高频功能直接进入研发 减少人工汇报环节 [35] - 以用户体验和用户NPS(净推荐值)为产品核心评价标准 替代单纯技术指标竞争 [28][29] 行业影响与转型 - 带动供应链升级 宏景智驾、德赛西威等项目后获得奇瑞、上汽、长城等订单 [21][23] - 提出"人工智能汽车化"理念 每年50%研发预算投入AI领域 重点突破语言与空间智能融合 [37] - 2024年11月全量推送端到端+VLM架构的"车位到车位"功能 成为行业首个实现该功能的车企 [29]
追觅科技官宣造车,首款豪华电车对标布加迪威龙,已组建近千人团队;高德地图回应网传文旅业务解散内情;曝理想跨界做VR眼镜,官方回应
雷峰网· 2025-08-29 08:35
追觅科技造车项目 - 追觅科技正式官宣孵化新造车项目 计划2027年推出首款超豪华纯电车型 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3] - 已组建近千人造车团队且持续扩张 计划在价格 续航 性能等硬指标及设计 智能化体验等软实力全面领先对手10%-20% 个别维度实现十倍百倍突破[3] - 创始团队大学时期已立下造车目标 但当时起步需200亿元资金门槛过高 现通过其他领域积累经验后推进[3][4] 高德地图文旅业务争议 - 高德地图回应前专员爆料文旅业务解散内容多处不实 爆料人为外包销售人员 近3个月业绩团队末尾且2个月业绩为0 已于7月底被辞退[8] - 高德声明酒旅大交通业务与2000多家景区及OTA平台深度合作 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业务战略坚定团队稳定[8] 理想汽车AI眼镜传闻 - 传闻理想汽车最快下月发布首款AI眼镜 重点聚焦AI语音交互 产品形态为AI拍摄眼镜 采用恒玄BES 2800+研极微ISP方案 与歌尔股份联合设计[9] - 理想汽车官方回应称9月发布AI眼镜为不实消息[9] 华为辅助驾驶技术路线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表示华为不会采用VLA路径 更看重WA世界模型 直接通过视觉信息输入控车[10] - 华为规划2026年实现高速L3及城区L4试点 2027年推进无人物流试点及城区L4规模化商用 2028年实现无人物流规模化商用[10] 美团外卖业务战略 - 美团二季度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 经营利润2.26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14.93亿元[11] - CEO王兴强调维持每单1元利润率约3%的长期盈利目标 第三季度将加大战略投入 反对内卷但继续捍卫市场地位[11] 汽车之家控制权变更 - 海尔集团旗下卡泰驰控股以18亿美元收购平安旗下云辰资本所持43%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 平安产险保留5.1%股份[12] - 新任CEO杨嵩表示不会因交易裁员 业务正常运行 公司将向汽车生态平台战略转型[12] 影石创新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36.71亿元同比增长51.17% 净利润5.20亿元微增0.25% 境外收入26.30亿元占比72.38%[13] - 研发费用5.62亿元同比增长100.35% 占比营收15.30% 研发技术人员1836人占比56.75%[13] 拼多多短剧业务布局 - 拼多多招聘短剧制片运营岗位 年薪50万元 负责定制剧内容制作 包括选题策划 剧本创作及拍摄后期[14] - 平台推出短剧共创计划 提供终身播放分成 CPM阶梯激励最高18元 开放50%成本对投及全链路支持[14] 滴滴支付诉讼和解 - 滴滴支付7.4亿美元约52.95亿元人民币和解集体诉讼 源于2021年7月投资者指控发布误导性商业信息[15] - 公司否认过错责任 选择和解为避免进一步诉讼成本及业务干扰[15] 京东国际收购动态 - 京东正与银行磋商欧元贷款 用于收购德国电子产品零售商Ceconomy 估值约22亿欧元约26亿美元[16] - 汇丰控股和渣打银行担任牵头行 贷款期限可能364天 金额未确定[16] 谷歌组织结构调整 - 谷歌过去一年裁减35%负责小团队的基层经理 旨在减少官僚作风提升运营效率[19] - 人力高管表示管理层在公司整体员工占比将越来越小 多数被裁经理转任非管理岗位[19] 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路线 - 马斯克批评激光雷达在恶劣天气表现差 摄像头方案更可靠 因传感器数据冲突会增加风险[19] - 特斯拉彻底放弃摄像头+雷达组合 仅依靠纯视觉方案"Tesla Vision"实现环境感知[19] OpenAI重组进展 - OpenAI与微软谈判修改2030年商业合同 旨在让投资者从利润分享转为持股模式 为上市铺路[21] - 双方关键分歧可能导致谈判推迟至12月后 若未达成软银可能取消100亿美元投资[21] 欧盟燃油车禁令争议 - 奔驰CEO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主席身份呼吁欧盟重审2035年燃油车销售禁令 认为零碳排放目标不现实[22] - 建议在9月12日战略对话中重新审议禁令 可能延迟实施[22]
爱奇艺Q2净利润承压,AI和海外市场成增长亮点
雷峰网· 2025-08-29 08:35
核心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收入66.3亿元同比下滑11% [3] - 会员服务收入40.9亿元 在线广告收入12.7亿元 内容发行收入4.4亿元 [4] - 其他业务收入8.29亿元同比增长6% 占总营收12.5% [4] 内容表现与行业地位 - 剧集《生万物》开播65小时热度破10000 创2025年平台最快破万纪录 [2] - 二季度《临江仙》《朝雪录》热度值均破万 剧集市占率连续四季行业第一 [2] - 综艺《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云合市占率位列暑期档同品类第一 [2] - 白玉兰奖获29项提名并斩获8项大奖 《我的阿勒泰》获最佳中国电视剧奖 [2] 短剧与海外业务发展 - 储备竖屏微剧约1.5万部 去年短剧上新56部达2023年3.5倍 [6] - 国际版会员收入连续8季度环比增长 日均会员数创新高 [7] - 海外会员收入同比增长约35% 巴西/墨西哥/印尼等市场增长超80% [7] - 微剧成为印尼/韩国/巴西市场第二大会员拉新品类 [8] 技术应用与运营优化 - AI优化广告素材使视频广告点击率提升20% [12] - 短剧《大王别慌张2》通过AI将数字资产制作效率提升10倍 [12] - 移动端"跳看"功能支持超2300部剧集综艺 [12] 行业挑战与战略方向 - 长视频平台面临会员增长停滞及爆款缺失问题 [6] - 2024年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跌81% [6] - 短剧及短视频分流用户时间与消费 红果短剧APP月活曾超优酷 [6] - 公司强调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并提升运营灵活性 [12]
独家丨长安汽车智能化大整合:长安科技成主体,规模将超5000人
雷峰网· 2025-08-28 19:06
公司战略与整合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于7月29日挂牌成立,成为与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平级的一级央企 [2] - 公司正在对智能化研发进行大规模整合,将智能化研究院、软件公司、梧桐科技、长线智能的研发资源整合进长安科技,由副总裁贺刚统一管理 [3] - 整合后智能化研发团队规模将超过5000人,工作组整合已于年中完成,整体整合最快年底完成 [5][6] 研发架构与人员配置 - 公司整体智能化研发将细分为多条业务线,每条线负责人向贺刚汇报 [10] - 软件研发由梧桐科技CEO曹斌负责,人工智能业务线由陶吉负责,DI与半导体硬件由李宗华负责,产品业务线由杨光华负责 [11] - 贺刚于今年初升任公司副总裁,负责整体智能化研发工作,是公司为数不多的80后副总裁 [8] 长安科技定位与投入 - 长安科技成立于2022年12月25日,是公司100%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重庆 [7][8] - 公司将累计投入超1500亿元构建超过10000人的科技创新团队,开发智能汽车科技产业链 [7] - 长安科技被定位为"第二个华为引望",未来将推进融资上市发展 [12] 智能化战略规划 - 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已进入2.0阶段,2025年起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 [14] - 计划未来3年推出35款智能化新汽车,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 [14] - 采用"自研+合作"研发模式,此次整合旨在进一步强化自研能力 [15] 业务布局与合作 - 智能化研发聚焦三大领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电子电气架构,目标全部纳入长安科技统一管理 [12] - 公司曾与腾讯成立智能座舱合资公司梧桐车联,与地平线组建智能驾驶合资公司长线智能 [14] - 升格为一级央企后整合路径更清晰:零部件板块由辰致集团代表,智能化板块交长安科技,整车板块为长安汽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