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是说芯语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特朗普政府要入股英特尔
是说芯语· 2025-08-15 10:53
英特尔股价异动与政府入股计划 - 英特尔股价8月15日盘中大幅上涨8.9% 创近期单日最大涨幅 收盘上涨7.38%至23.86美元 盘后继续上涨超过3.6%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8% [1][4] - 股价异动源于特朗普政府考虑通过直接入股方式提供财务支持 以强化美国本土先进芯片制造能力 [1] - 政府注资将缓解公司财务压力 并加速俄亥俄州工厂量产进程 该厂预计将成为美国本土最先进半导体生产基地之一 [4][5] 政府投资背景与战略意义 - 特朗普政府正与英特尔洽谈股权投资 旨在为俄亥俄州新工厂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该项目被视为美国"芯片法案"标志性工程 [3] - 英特尔是美国唯一具备国内生产最先进芯片能力的企业 其技术对国防安全及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至关重要 [3] - 若政府入股成功 将是美国历史上首次直接入股私营科技企业 示范效应或推动更多联邦资金流向关键战略产业 [7] 英特尔经营现状与行业地位 - 公司近年因技术转型滞后及市场竞争加剧 股价自2020年初以来累计下跌约60% 市值从2880亿美元缩水至约1040亿美元 [4][7] - 公司正通过削减开支 裁员以及放缓工厂建设等方式扭转局面 在AI芯片领域面临英伟达和超微等竞争对手强劲压力 [7] - 急需外部资金支持以推进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 政府介入可能为公司争取喘息空间 [9] 市场反应与争议 - 潜在投资被视为对英特尔的"信任投票" 彰显美国推动芯片供应链自主的决心 [4] - 部分市场人士对政府干预企业经营提出质疑 特朗普此前曾公开要求英特尔CEO辞职 批评其对中国业务处理不当 [6] - 若英特尔持续衰落 美国或难以实现"2030年生产全球20%先进芯片"政策目标 国防部获取高端芯片渠道也将面临风险 [7]
恭喜!奕斯伟材料 IPO过会!
是说芯语· 2025-08-15 07:33
公司概况 - 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奕材)科创板IPO申请于8月14日获上交所通过,成为"新国九条""科八条"后首家未盈利过会企业 [2] - 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12英寸硅片研发生产,是中国大陆最大12英寸硅片厂商 [2] - 2024年末月均出货量达52.12万片,全球排名第六,市场份额6-7% [2] 业务与技术 - 已构建五大核心工艺体系,产品覆盖存储、逻辑芯片等领域 [2] - 主要客户包括三星、SK海力士等国际半导体巨头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41.83% [2] - 累计亏损17.28亿元,主要因重资产投入导致高额折旧 [2] 募资与产能规划 - 本次IPO拟募资49亿元用于扩产 [2] - 预计2026年两厂合计产能达120万片/月,可满足中国大陆40%的12英寸硅片需求 [2] 行业地位与挑战 - 公司是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环节 [2] - 需在寡头垄断市场中突破盈利瓶颈 [2] - 监管层重点关注控制权稳定性与盈利前景 [2]
恭喜!奕斯伟材料 IPO过会!
是说芯语· 2025-08-14 19:24
公司概况 - 西安奕材科创板IPO申请于8月14日获上交所通过,成为"新国九条""科八条"后首家未盈利过会企业 [2] - 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12英寸硅片研发生产,是中国大陆最大12英寸硅片厂商 [2] - 2024年末月均出货量达52.12万片,全球排名第六,市场份额6-7% [2] 技术能力与客户 - 已构建五大核心工艺体系,产品覆盖存储、逻辑芯片等领域 [2] - 主要客户包括三星、SK海力士等国际半导体巨头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41.83% [2] - 累计亏损17.28亿元,主要因重资产投入导致高额折旧 [2] 募资与产能规划 - 本次IPO拟募资49亿元用于扩产 [2] - 预计2026年两厂合计产能达120万片/月,可满足中国大陆40%的12英寸硅片需求 [2] 行业地位与挑战 - 公司是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环节 [2] - 需在寡头垄断市场中突破盈利瓶颈 [2] - 监管层重点关注控制权稳定性与盈利前景 [2]
DeepSeek R2 因芯片问题推迟发布
是说芯语· 2025-08-14 14:28
公司动态 - DeepSeek因使用华为昇腾芯片训练R2模型时遇到技术问题(稳定性欠佳、软硬件支持不足、芯片通信慢),被迫在训练阶段改用英伟达芯片,推理阶段仍用华为芯片,导致R2模型发布从5月起推迟[2][4] - 华为已派遣工程师团队协助DeepSeek解决昇腾芯片适配问题,但公司仍无法在昇腾上完成训练运行,目前仅推进推理兼容[7][8] - 创始人梁文锋对研发进度不满,加码投入以维持AI领域领先地位,同时数据标注耗时超预期进一步延迟发布,模型或几周内推出[2][8] 行业背景 - 中国政策鼓励科技公司采用华为、寒武纪等国产芯片替代英伟达,近期要求企业说明订购英伟达H20芯片的理由[7] - 国产芯片存在稳定性差、芯片间连接速度慢、软件性能不足等问题,导致关键任务仍依赖英伟达[4][6][7] - 中美地缘政治影响下,英伟达同意上交部分在华收入以恢复H20芯片销售,并强调开发者对AI生态的关键作用[11] 技术挑战 - 训练阶段对芯片性能要求极高,昇腾芯片目前难以胜任,而推理阶段兼容性相对容易实现[4][6] - 加州大学研究员指出,华为昇腾芯片面临"成长的烦恼",但未来可能突破训练瓶颈[10][11] 竞争格局 - 行业研究员认为AI模型易被替代,开发者转向阿里通义千问3等竞品,后者借鉴DeepSeek算法但使用效率更高[9] - DeepSeek R2延迟发布使其落后于竞争对手,凸显国产芯片技术自主的阶段性困境[4][6]
美对京东方开出近 15 年进口禁令!
是说芯语· 2025-08-14 10:27
核心观点 -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步裁决京东方侵犯三星OLED商业秘密,拟实施14年8个月的进口禁令 [1] - 禁令涵盖OLED面板、模块及相关组件,可能影响苹果iPhone 17系列部分机型 [3] - 京东方启动法律反击,申请复审并对三星提起专利诉讼 [4] - 公司加速布局Micro LED技术,越南生产基地将降低对美依赖 [6] - 裁决将重塑全球显示产业格局,韩国企业股价大涨 [6][8] 裁决内容 - 禁令预计2025年11月终裁后生效,禁止京东方OLED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3] - 禁令范围包括使用京东方面板的终端设备组件 [3] - 现有产品不受影响,但苹果需在2025年秋季调整供应链 [3] - 京东方目前为iPhone 16系列供应约20% OLED面板 [3] 公司应对措施 - 向ITC申请复审,指控裁决存在法律瑕疵 [4] - 在美国起诉三星侵犯其OLED专利,要求禁售Galaxy Z Fold系列 [4] - 加速Micro LED布局,华灿光电工厂已实现量产,目标月产能1000套晶圆 [6] - 投资20.2亿元建设越南智慧终端基地,2025年投产 [6] 行业影响 - 韩国LG显示股价单日暴涨22.49%,三星电子等关联企业同步上涨 [6] - 苹果转向三星或LG可能导致OLED采购成本上升10%-15% [6] - 京东方面板业务出口占比30%,美国市场占15% [6] - 全球OLED价格可能短期上涨,推动中国厂商技术自主化 [6] 技术发展 - 京东方重点发展Micro LED技术,覆盖大尺寸商用显示和AR/VR设备 [6] - 通过技术跨越规避OLED专利壁垒 [6] 时间线 - 2023年10月:三星提起诉讼 [9] - 2025年7月:ITC初步裁决 [9] - 2025年11月:ITC终裁 [9] - 2026年1月:禁令可能生效,有效期至2040年9月 [9]
美国暗植追踪器监控AI芯片出货,或涉戴尔、超微服务器
是说芯语· 2025-08-14 09:59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措施升级 - 美国当局在部分高风险AI芯片出货中秘密安装位置追踪装置,以监控非法转运至中国的情况 [1] - 追踪器被用于戴尔和超微制造的搭载英伟达、AMD芯片的服务器,装置可能隐藏在包装或服务器内部 [3][4] - 2024年案例显示,追踪器包括大型运输箱装置和小型隐蔽设备,部分转售商已开始主动移除追踪器 [4] 追踪技术的实施细节 - 工业与安全局(BIS)主导行动,国土安全调查局和联邦调查局可能参与,但具体安装环节和频率尚不明确 [3][4] - 追踪器安装可能通过行政批准或司法令状授权,企业可能知情或不知情 [7] - 美国执法部门使用追踪技术已有数十年历史,近期扩展至半导体领域 [3][7] 行业反应与规避行为 - 超微以"安全措施"为由拒绝置评,戴尔否认知晓政府行为,英伟达和AMD未回应 [5] - 中国转售商定期检查AI服务器以发现并移除追踪器,部分案例显示检查指令具体到芯片型号(如Quanta H200) [7] - 美国曾提议通过硬件/软件后门实现远程控制功能,包括电源切断或性能限制,但遭英伟达否认 [6] 政策背景与供应链影响 - 美国2022年起限制英伟达等向中国出售先进芯片,2024年通过追踪技术强化执行 [3][6] - 白宫要求芯片公司加入位置验证技术,中国批评此举为遏制其技术发展 [6] - AI芯片走私通过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第三国中转,但追踪装置使用情况未公开 [6]
突发!索赔9999万! 屹唐起诉美国应用材料!
是说芯语· 2025-08-14 07:43
诉讼案件概述 - 屹唐股份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已受理但尚未开庭审理 [2] - 诉讼原因是应用材料公司(AMAT)非法获取并使用公司的等离子体源及晶圆表面处理核心技术秘密 [2] - 公司要求被告停止使用技术秘密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合计9999万元 [2] 技术秘密详情 - 等离子体源及晶圆表面处理技术是屹唐股份的关键技术之一 [5] -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干法去胶、干法蚀刻、表面处理等半导体加工设备 [5] - 公司在等离子体技术领域具备领先的原创性技术能力 [5] 侵权事实指控 - 应用材料招聘了曾在屹唐股份子公司MTI工作的两名员工 [5] - 这两名员工掌握等离子体核心技术并签署过保密协议 [5] - 应用材料以这两名员工作为主要发明人提交了包含涉案技术秘密的专利申请 [5] - 应用材料涉嫌向中国客户推广销售使用涉案技术的产品 [7] 涉事公司背景 - 屹唐股份是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 [2] - 应用材料(AMAT)是全球第二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2024年营收超250亿美元 [7] - 应用材料成立于1967年,主营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 [7] 诉讼影响评估 - 公司表示诉讼不会对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5] - 最终影响将取决于法院判决结果 [5] - 诉讼目的是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合法权益 [5]
突发!台积电关厂!
是说芯语· 2025-08-14 07:43
台积电晶圆生产调整 - 公司将在2年内淘汰6英寸晶圆生产并对8英寸晶圆生产进行调整以提高效率 [1] - 6英寸晶圆生产的Fab 2和8英寸晶圆生产的Fab 5将于2027年末停产 [3] - 公司提供时间表协助客户转移或升级到12英寸晶圆厂并重新部署部分8英寸晶圆厂员工以加强先进封装能力 [3] 台积电产能与技术布局 - 公司在台湾地区运营4个12英寸GigaFab集群、4座8英寸晶圆厂和1座6英寸晶圆厂 [3] - 2024年总产能约为1700万片12英寸晶圆 [3] - 公司是氮化镓晶圆代工先行者 2014年率先在6英寸晶圆厂引入该技术 2015年扩大GaN器件生产范围 2021年拓展至8英寸晶圆厂 [3] 公司战略决策 - 董事会会议宣布五项主要决议但未涉及扩大美国投资、与英特尔合作或2nm技术泄漏事件额外措施 [3] - 公司计划将美国投资保持在现有水平并维持今年380亿至42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目标 [3]
国产 HBM3 芯片突破!华为获供后,存储三巨头格局生变
是说芯语· 2025-08-13 17:43
国产HBM3技术突破 - 国内DRAM龙头企业已向华为批量供应自主研发的16nm G4工艺HBM3样品,芯片尺寸较18nm G3工艺缩小20%,能效比显著提升,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具备HBM3量产能力的国家[2] - 国产HBM3将整合至华为昇腾910C AI芯片,应用于韶关商用智算超节点,推理速度较前代提升40%,能效比优化30%,满足生成式AI对高带宽、低功耗存储的需求[3][4] - 国产HBM3在层数(8层)和带宽(6.4Gbps)上仍落后于SK海力士12层HBM3E(9.6Gbps),但16nm工艺已具备商业化竞争力[6] 全球HBM市场竞争格局 - 当前全球HBM市场由SK海力士(50%份额)、三星、美光垄断,国产HBM3的加入将打破这一平衡[4] - 国际厂商加速技术迭代:SK海力士计划2025年将HBM产能提升至每月15万片;美光目标HBM市场份额达25%;三星与英伟达联合认证HBM3E产品[4] - 国产HBM3规模化应用将倒逼国际厂商技术下放,未来两年HBM3E价格或下降20%-30%[5] 国产HBM3竞争优势 - 国内厂商通过整合自有DDR5产线降低研发成本,依托华为昇腾生态实现全链条协同,2025年底前量产成本可控制在国际同类产品的70%以内[6] - 中国"东数西算"工程和智算中心建设为国产HBM3提供应用场景,预计2025年国内HBM需求达1.2亿GB,占全球30%[6] - 16nm工艺与国内其他高端芯片技术形成协同效应,如辰至半导体车规级C1芯片和飞腾FT-2000/4处理器[2] 产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中国半导体产业以"算力自主化"为突破口,在AI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将重塑全球数字经济底层架构[5] - 华为昇腾生态与国产存储芯片深度绑定,提升"中国芯"在全球AI算力竞赛中的话语权[5] - 国产HBM3有望通过"性价比+本土化"策略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5]
Momenta 自研辅助驾驶芯片点亮!开启装车测试​!
是说芯语· 2025-08-13 13:29
核心观点 - Momenta自主研发的辅助驾驶芯片已完成点亮测试并进入实车装车验证阶段,成为少数具备"算法+芯片"垂直整合能力的中国自动驾驶企业[1] - 该芯片采用台积电7nm工艺,NPU算力达256TOPS,功耗较英伟达Orin降低20%,成本目标控制在3000美元以内[3][5][6] - 公司已验证"算法公司自研芯片"的可行性路径,算法与硬件协同优化周期可缩短50%[11] 立项背景 - 2020年发现英伟达Xavier芯片成本超8000美元且算力冗余,Orin芯片交货周期长达18个月,制约车厂量产计划[3] - 车企担忧英伟达断供风险,2021年Q3启动"知行芯片计划",目标将车规级芯片成本控制在3000美元以内[3] 研发突破 - 将600万公里真实路测数据转化为芯片设计参数,采用"CPU+NPU+GPU"异构架构,NPU针对BEV算法专门优化[4] - 台积电技术团队协助解决7nm工艺良率问题,2023年夏季通过72小时攻关解决工程样片存储接口稳定性问题[4] 流片与性能 - 2024年2月完成500片工程样片流片,3月通过48小时稳定性测试,基础功能达标[5] - 实车测试中处理12路摄像头+5路毫米波雷达+1路激光雷达数据时平均功耗35W,较英伟达Orin降低20%[5] - 芯片面积180mm²,集成150亿晶体管,内存带宽200GB/s,支持LPDDR5X,已通过AEC-Q100 Grade 2认证[6] 团队优势 - 创始人曹旭东为清华博士,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2025年宣布与通用、丰田等六大国际车企深化合作[7] - 芯片团队15人来自英伟达/高通,20人具算法经验,开发自主AI编译器使模型转换效率提升30%[8] 市场竞争 - 当前英伟达占45%市场份额,高通占25%,Momenta芯片若定价1500美元将形成对Orin(2500美元)的价格优势[9] - 已获3家新势力车企合作意向,预计2026年量产装车后年出货量突破50万颗[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