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是说芯语
icon
搜索文档
Momenta 自研辅助驾驶芯片点亮!开启装车测试​!
是说芯语· 2025-08-13 13:29
核心观点 - Momenta自主研发的辅助驾驶芯片已完成点亮测试并进入实车装车验证阶段,成为少数具备"算法+芯片"垂直整合能力的中国自动驾驶企业[1] - 该芯片采用台积电7nm工艺,NPU算力达256TOPS,功耗较英伟达Orin降低20%,成本目标控制在3000美元以内[3][5][6] - 公司已验证"算法公司自研芯片"的可行性路径,算法与硬件协同优化周期可缩短50%[11] 立项背景 - 2020年发现英伟达Xavier芯片成本超8000美元且算力冗余,Orin芯片交货周期长达18个月,制约车厂量产计划[3] - 车企担忧英伟达断供风险,2021年Q3启动"知行芯片计划",目标将车规级芯片成本控制在3000美元以内[3] 研发突破 - 将600万公里真实路测数据转化为芯片设计参数,采用"CPU+NPU+GPU"异构架构,NPU针对BEV算法专门优化[4] - 台积电技术团队协助解决7nm工艺良率问题,2023年夏季通过72小时攻关解决工程样片存储接口稳定性问题[4] 流片与性能 - 2024年2月完成500片工程样片流片,3月通过48小时稳定性测试,基础功能达标[5] - 实车测试中处理12路摄像头+5路毫米波雷达+1路激光雷达数据时平均功耗35W,较英伟达Orin降低20%[5] - 芯片面积180mm²,集成150亿晶体管,内存带宽200GB/s,支持LPDDR5X,已通过AEC-Q100 Grade 2认证[6] 团队优势 - 创始人曹旭东为清华博士,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2025年宣布与通用、丰田等六大国际车企深化合作[7] - 芯片团队15人来自英伟达/高通,20人具算法经验,开发自主AI编译器使模型转换效率提升30%[8] 市场竞争 - 当前英伟达占45%市场份额,高通占25%,Momenta芯片若定价1500美元将形成对Orin(2500美元)的价格优势[9] - 已获3家新势力车企合作意向,预计2026年量产装车后年出货量突破50万颗[9]
上海芯片上市公司,终止收购!
是说芯语· 2025-08-13 10:58
新相微终止收购爱协生 - 新相微于2025年8月8日终止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爱协生100%股权的交易 因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 [4] - 爱协生2023年营收7.82亿元 2024年营收12.67亿元 远高于新相微同期4.8亿元和5.07亿元的营收规模 [8] - 此次交易被市场称为"蛇吞象"式收购 双方业务在显示驱动芯片领域高度重合 整合被视为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重要举措 [8] 新相微经营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5.61% 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69.41%至842.31万元 扣非后净利润出现亏损 [9]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5亿元同比增长49.95% 归母净利润218.51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和新市场拓展 [9] 爱协生资本化历程 - 爱协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已完成A轮和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深创投等机构 [12] - 公司2022年9月启动上市辅导 但2023年10月后IPO进程停滞 此前2024年11月英唐智控收购计划也因交易方案分歧终止 [12][13] 半导体行业并购趋势 - 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政策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重组 2024年半导体行业首次公布并购事件31起 [15] - 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领域有11起并购案终止 包括光智科技收购先导电科和华大九天收购芯和半导体等案例 [15][16] - 半导体并购面临技术迭代快 研发投入要求高 以及估值 支付方式等复杂利益博弈的挑战 [16]
国产光刻机大厂“借壳上市”,最新回应!
是说芯语· 2025-08-13 10:58
中颖电子控制权变更 - 原控股股东威朗国际及其一致行动人拟转让14.20%股份予上海致能工业电子,并将剩余9.20%股份表决权委托24个月 [3] - 交易完成后上海致能工电合计控制23.40%表决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公司控制权结构首次发生实质性变化 [3] - 上海国资成为大股东后,公司表示控股股东背景有助于部分业务推广 [3] 中颖电子与上海微电子传闻 - 公司澄清称不清楚吸收上海微电子上市的传闻来源,强调当前仅考虑IC设计公司 [1] - 上海微电子主营业务为半导体装备、泛半导体装备及高端智能装备的开发制造,产品应用于集成电路前道、先进封装等领域 [1] 行业动态 - 中颖电子加入"中国IC独角兽联盟",显示行业资源整合趋势 [4]
美光回应中国区裁员:终止移动NAND开发!
是说芯语· 2025-08-12 14:34
美光中国区裁员及业务调整 - 美光中国区于8月11日启动裁员 主要涉及嵌入式团队研发 测试以及FAE/AE等支持部门 上海 深圳等多地员工受影响 [1] - 裁员原因是移动NAND产品市场持续疲软 财务表现不佳 且增长放缓 公司决定全球范围内停止未来移动NAND产品开发 包括终止UFS5开发 [1] - 此项决策仅影响全球移动NAND产品开发 公司将继续开发支持其他NAND解决方案 如SSD和面向汽车等终端市场的NAND产品 [3] - 公司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支持移动DRAM市场 并提供业界领先的DRAM产品组合 [3] 美光对中国市场的定位及业务表现 - 中国是美光全球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是全球最大市场之一 更是创新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引擎 [3] - 公司在华投资20多年 从研发 设计 制造和技术支持全链条服务中国 助力中国建设半导体生态系统 [3] - 公司上调第四季度营收和调整后利润预期 主要因AI基础设施内存芯片需求激增 推动股价上涨约3% [3] - 随着大型科技公司加大对AI数据中心投资 公司的高带宽内存(HBM)芯片因强大数据处理能力而订单激增 [3]
突发!美光中国区启动裁员
是说芯语· 2025-08-12 12:22
美光中国区业务收缩 - 公司在中国区启动裁员,主要涉及嵌入式团队研发、测试及支持部门,上海、深圳等多地员工受影响 [1] - 此次裁员与2023年网信办对美光产品的网络安全审查结果直接相关,同时反映公司财报中的结构性困境 [1] 中国市场收入锐减 - 中国区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58%(173.57亿美元)锐减至2022年的10.8%(32.32亿美元) [2] - 2023年网信办禁令导致政府、金融、电信等核心客户停止采购,切断主要收入来源 [2] - 2024财年全球营收同比增长61.59%至251.11亿美元,但中国区收入推测不足10亿美元,占比降至5%以下 [2] 业务转型与资源倾斜 - 公司进行豪赌式业务转型,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激增400%,占总营收比例首次超过50% [3] - 2025财年资本支出的30%将用于HBM产线建设,中国区未被纳入新产能规划 [3] - 中国区嵌入式团队的研发、测试职能被大幅削减,配合公司战略调整 [3] 中国区运营成本与亏损 - 2023年网信办禁令后,合规成本激增,仅2023年第四季度网络安全检测支出就超过1.2亿美元 [4] - 中国区研发人员平均薪酬较印度、马来西亚等市场高出3-4倍 [4] - 此次裁员预计每年节省约2500万美元人力成本,相当于中国区2023年运营亏损的30% [4] 国产替代与市场竞争 - 公司对中国存储企业的技术封锁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长江存储232层3D NAND芯片量产,长鑫存储DRAM良率突破95% [6] - 公司在消费级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35%降至2024年的18% [6] - 2024财年NAND业务毛利率仅为19%,较长江存储低12个百分点,成本劣势难以逆转 [6]
硅基智能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司马华鹏:要从“卖工具”到“卖结果”
是说芯语· 2025-08-12 10:08
融资与战略合作 - 硅基智能完成数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 投资方为嘉兴高新区产业基金 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研发和行业落地 [1] - 本轮融资被视为"金凤凰"与"梧桐树"的战略联姻 嘉兴提供产业土壤 公司以技术反哺区域智能升级 [1][7] - 公司累计完成超过十亿元融资 获得腾讯 红杉中国 招银国际等知名机构注资 [2] 业务与技术发展 - 公司聚焦AIGC数字人技术 构建DUIX智能交互平台等四大产品线 年营收达数亿元规模 [2] - 已服务5000余家品牌企业 帮助降低运营成本约80% 与30多家银行保险机构合作部署智能客服 [2] - 推出新一代多模态大模型DUIX ONE 提升数字人真实感 在嘈杂环境下仍保持高准确率 [4] - 通过"DUIX Inside"战略 定位数字人"智能底盘"供应商 已支撑十万AI虚拟主播直播间同时在线 [5] 市场与行业地位 - 2023年中国数字人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 预计2025年达3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50% [2] - 公司数字人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覆盖医疗 教育 司法等十多个行业 服务超50万用户 [2] - 采取"开源免费+增值收费"模式 海外开发者数万名 预计今年海外收入将爆发式增长 [6] 商业模式创新 - 提出从"卖工具"转向"卖结果"的商业模式 按效果付费而非固定年费 [8] - 内部实践验证"硅基大司马"账号矩阵 全网吸粉超千万 播放量破2亿次 单条视频达4000万 [9] - AI角色从技术供应商进化为共创伙伴 深度参与客户业务为结果负责 [11] 未来发展规划 - 提出"创造1亿硅基劳动力"愿景 计划2025年前在全球100座城市建立赋能中心 [12] - 与各地政府深化合作 如东莞滨海湾新区探讨共建AI应用超级练兵场 [12] - 提出"AI超级个体"理念 让普通个体在AI加持下形成"一人公司" [13]
特朗普:陈立武的成功令人惊叹!
是说芯语· 2025-08-12 09:52
特朗普与陈立武会面事件 - 特朗普总统与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会面 讨论加强美国技术和制造业领导地位 [2][3] - 会面后英特尔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2% [2] - 特朗普此前曾要求陈立武辞职 但最新表态转为积极评价 [3][4] 英特尔公司动态 - 陈立武2022年担任英特尔董事 2024年3月接任首席执行官 [3] - 公司面临美国参议员对其与中国关系的质疑 [3] - 英特尔强调公司和高管坚定支持美国国家及经济安全利益 [4] 半导体行业政策动向 - 美国政府调整对华芯片销售政策 英伟达获准以15%减税条件恢复对华销售H20芯片 [4] - 特朗普最初要求英伟达将对华销售分成比例设为20% 经谈判降至15% [5][6] 英特尔经营状况 - 公司2024年股价上涨3% 落后于标普500指数8.4%的涨幅 [8] - 陈立武接手时公司正面临人工智能市场进展缓慢的困境 [6] - 公司正在进行业务重组 包括裁员和芯片代工部门削减 [7] 陈立武个人背景 - 65岁 马来西亚出生 新加坡成长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 [7] - 表示扭转英特尔局面需要时间和耐心 [8]
芯片有后门风险!中国车企集体加速替换英伟达芯片!
是说芯语· 2025-08-12 07:41
美国政府出口管制对中国汽车芯片行业的影响 - 美国政府持续加强对华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 促使中国车企加速国产替代 [1] - 小鹏和蔚来等车企已在最新车型中搭载自研芯片 替代英伟达产品 [1] - 中国目前至少有10家芯片企业将汽车市场列为核心赛道 包括地平线、华为海思等 [1] 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进展 - 中芯国际汽车及工业应用芯片制造营收占比从3年前不足3%提升至10% [1] - 华虹半导体在无锡扩建工厂专攻车规级芯片生产 [1] - 比亚迪、广汽等车企积极投资芯片研发制造领域 [1] 本土芯片企业崛起 - 地平线为40多家车企提供服务 覆盖车型超310款 [4] - 2024年中国L0-L2级智驾解决方案市场中 地平线以33.97%份额领先 英伟达14.71% [6] - 地平线7纳米自动驾驶芯片性能接近英伟达 且价格更低 [6] 国产化率预测 - 2024年中国本土品牌汽车芯片供应占比约9% 2025年预计升至15-20% [3] - 5年内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率有望达50% [4] - 中国MCU芯片自给率预计从2024年19%升至2030年67% [7] 技术突破 - 芯擎科技"星辰一号"AI算力达512TOPS 填补国产高阶自动驾驶芯片空白 [7] - 比亚迪半导体已能生产电动汽车快速充电高端功率芯片 [8] - 中国在功率分立器件领域已实现较高自给率 [7] 行业趋势 - 中国汽车电动化与数字化为逻辑芯片新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8] - 地平线、黑芝麻等初创企业正抓住汽车数字化功能普及的市场机遇 [8] - 车用成熟制程MCU和功率芯片端到端供应链已取得显著成效 [8]
陈立武即将会见特朗普!
是说芯语· 2025-08-11 22:04
据知情人士表示,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周要求其下台后,英特尔CEO陈立武将于本周一访问白宫。英 特尔和白宫尚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陈立武希望通过展示其对美国的承诺,并保证将英特尔的制造能力作为国家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来赢得特朗普 的认可。 陈立武是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裔美国企业高管,他曾于2008年至2021年12月担任Cadence Design公司 CEO。 转自:天天IC 加入"中国IC独角兽联盟",请点击进入 报道称,预计陈立武将与特朗普进行深入交谈,同时解释其个人和职业背景,并可能提出英特尔与美国政府合 作的方式。 近期,特朗普要求陈立武立即辞职,称其与中国企业的关系使其"高度矛盾",并对扭转这家陷入困境的美国 芯片巨头的计划表示怀疑。 陈立武表示,他赞同美国总统致力于推进美国国家和经济安全的承诺。 特朗普的介入标志着美国总统公开呼吁罢免公司CEO的罕见案例,并引发了投资者的争论。 今年4月报道称,陈立武向数百家中国先进制造和芯片公司投资至少2亿美元,其中一些公司与中国军方有关 联。 是说芯语转载,欢迎关注分享 ...
万通发展转型入局芯片赛道,控股数渡科技!
是说芯语· 2025-08-11 15:23
万通发展收购数渡科技 - 万通发展拟通过增资及股权转让合计投资8.54亿元取得数渡科技62.98%股权,交易完成后数渡科技将成为其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 [1] - 根据交易方案推算数渡科技整体估值约13.57亿元,较早期融资阶段显著提升 [4] - 数渡科技股东结构复杂,包括员工持股平台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显示其注重核心团队激励与产业资源整合 [4] 数渡科技融资历程 - 2022年10月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鹰盟资本、龙鼎投资等,启动PCIe5.0交换芯片预研 [3] - 2023年1月获A轮融资,推动产品进入工程样片阶段 [3] - 2024年6月完成A+轮融资加速量产准备,2024年5月再获7000万元投资 [3][4] PCIe5.0交换芯片技术 - 数渡科技核心产品为PCIe5.0高速交换芯片,带宽提升至32GT/s,支持服务器、AI计算及存储领域需求 [6] - 芯片具备安全保密功能并兼容国际竞品,已通过头部客户测试进入小批量导入阶段 [6] - 技术架构支持片间组网功能,可优化GPU资源调度并降低系统功耗,适用于AI超算集群 [6]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PCIe交换芯片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35.3亿美元,2022-2030年复合增长率14.5% [7] - AI服务器领域需求增长最快,当前市场由博通、美满电子等国际巨头主导 [7] - 国内企业如无锡众星微、青芯半导体、澜起科技等也在积极布局该领域 [7] 数渡科技竞争优势 - 核心团队来自IBM、Intel、华为海思等企业,平均从业经验超16年,具备7nm制程芯片量产经验 [7] - 技术覆盖芯片架构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完整链条,产品性能对标国际主流方案 [7] - 布局"PCIe+CXL+车载"技术矩阵,覆盖数据中心、智能汽车等高增长领域 [6] 万通发展战略转型 - 此次收购是万通发展继终止索尔思光电收购后的重大战略调整,加速向数字科技领域转型 [9] - 数渡科技业务与万通在数据中心、智慧园区等领域布局形成协同 [9] - 交易被视为开辟"新质生产力领域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举措,消息公布后万通发展股价涨停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