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啤酒(00291)

搜索文档
华润啤酒(00291)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07 17:11
公司信息 - 华润啤酒股份代号为291(港币柜台)及80291(人民币柜台)[2] 董事会会议 - 2025年8月19日将在香港华润大厦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将考虑通过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及发布[3] - 会议将考虑通过宣派中期股息[3] 公司人员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赵春武、赵伟[4] - 公告日期非执行董事为Daniel Robinson、郭巍、王成伟[4] - 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黄大宁、李家祥、赖显荣、陈智思[4]


「雪糕刺客」走了,2元「汽水鼻祖」杀回市场,被年轻人买爆了
36氪· 2025-08-06 17:50
盐汽水品类发展现状 - 盐汽水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本土的电解质饮料,最初作为钢铁工厂和建筑工地的劳保产品 [4] - 目前主要销售区域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江浙沪消费者对其有较强的童年记忆关联 [5][12] - 2021年延中在上海地区年销量达1.5亿瓶,三大头部品牌为延中、雪菲力、正广和 [6][13] 产品特征与市场定位 - 产品具有"便宜大碗"特性,单瓶价格约2元,每百毫升热量低于50千焦(仅为可乐1/4) [25] - 传统包装以600ml大容量为主,延中已推出410ml小包装及乌梅、樱花等新口味 [22] - 线上渠道占比不足20%,延中淘系月销售额数百万元,线下仍依赖工厂/工地等场景 [13][19] 行业发展挑战 - 面临季节性局限(6-9月占全年70%-80%销量)和地域性限制(外区订单仅占线上40%) [15][18] - 面临可乐/气泡水/功能饮料等多品类竞争,消费者口味评价两极分化 [22][25] - 线上运营能力薄弱,延中线上销售额不足全渠道20% [19] 品牌转型举措 - 延中通过口味创新(乌梅/樱花)和渠道拓展(广东/河南)突破地域限制 [6][18] - 开发副品如无糖苏打水应对淡季,但盐汽水仍贡献70%-80%销售额 [15] - 参考区域品牌经验(润淇/咸伙计/盐典),强化运动场景和健身人群渗透 [24][25]
华润啤酒又抛厂,“刀刃向内”是否撬开了高端大门?
新浪财经· 2025-08-06 15:26
核心观点 - 华润啤酒持续推进关厂行动以优化产能和推动高端化转型 目前正在处置3家工厂资产 包括驻马店工厂、汕头工厂和达州工厂[1] - 公司9年间累计关闭36家啤酒厂 工厂数量从2016年98家减少至2024年62家 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6%[6][8] - 关厂行动是"3+3+3"九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通过产能优化支持高端化发展 2024年该战略进入收官之年[10][12] 工厂数量变化 - 2016-2024年工厂数量变化为98家、91家、78家、74家、70家、65家、63家、62家、62家[6] - 2017-2019年关厂数量达23家 安置冗员3万多人[8] - 2020年后平均每年关厂3家 长期目标是将工厂数量控制在60多家[8] - 2024年关停两间工厂 同时新建济南和厦门两间智慧化工厂[8] 财务表现 - 2017年改革当年实现营收297.32亿元 同比增长3.6% 市场份额增至26.9%[8] - 营业收入从2016年286.94亿元增长至2024年386.35亿元[17] - 归母净利润从2016年6.29亿元增至2024年47.39亿元 增幅近八倍[17] - 毛利率从2016年33.71%提升至2024年42.64%[17] - 2024年出现2017年以来首次营收净利双降[22] 产能与效率 - 2024年产能约1900万千升 较2023年1910万千升下降0.5%[8] - 通过关厂行动产能利用率得到提升[8] - 新建厦门喜力工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喜力啤酒厂[17] 高端化进展 - 2024年高档及以上啤酒销售增长9%[19] - 次高端及以上啤酒销量超过250万千升 较2020年146万千升增长超过100万千升[19] - 高端化带动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19] - 具体品牌表现:喜力保持接近20%增长 老雪和红爵基本实现翻倍增长 superX和雪花纯生通过产品焕新实现增长 高端产品"醴"同比增长35%[19] 行业背景 - 中国啤酒产量从2014年开始持续下滑 2023年产量较高峰期减少四分之一以上[16] - 行业从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评价标准从产量大小转向效率高低[16] - 多家啤酒企业同期进行关厂行动:重庆啤酒2015-2018年关闭近10家工厂 青岛啤酒2018-2019年关闭2家工厂 燕京啤酒2021年完成十余家工厂产销分离[13] - 关厂是行业普遍现象 国际上百威啤酒也曾进行多轮产能优化[13] 战略演变 - "3+3+3"战略分为三个阶段:前3年关闭低效工厂和裁员 中3年聚焦质量发展 后3年决胜高端[10] - 战略由前董事会主席侯孝海提出 其于近期卸任[10] - 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的跑马圈地扩张转向现在的产能优化和高端化发展[15] - 高端化发展从1.0时期(提价、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能)转向2.0时期(基于消费需求的品质和生活方式高端化)[24] 近期动态 - 公司拓展新消费场景 通过啤酒嘉年华活动构建国际品牌矩阵[24] - 与山姆会员店、盒马、歪马送酒等新兴渠道合作[24] - 平均售价增幅逐年收窄:2021-2024年分别为6.6%、5.2%、4%、1.5%[22]
金沙酒业坑惨经销商,双品牌战略失效
新浪财经· 2025-08-05 16:5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3年全年营收20.67亿元 2024年营收21.49亿元 同比仅增长4% 远低于30%的年度增长目标 [2][6][9] - 2023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分别同比下滑51.2%和41% [6] - 收购估值123亿元 当前市盈率从巅峰期20倍跌至不足5倍 [2] 产品与库存状况 - 核心大单品摘要珍品出现大面积库存积压 渠道库存严重且普遍价格倒挂 [2] - 摘要珍品单瓶批价从3月初485元跌至392元 四个月内跌幅达20% [2][4] - 摘要系列有16款产品 回沙系列超20款 产品线过度扩张 [4] - 摘要贡献白酒业务70%营收 回沙系列占比不足30% 双品牌战略失衡 [9] 渠道与经销商动态 - 经销商面临严重亏损 山东经销商800万进货最终倒亏300万清仓 [3] - 批价持续下滑导致经销商抛货撤离 市场出现大量2022版摘要珍品抛售 [2] - 酱酒普遍无法顺价销售 金沙因贴牌产品过多且厂家管控不足导致价格快速下跌 [3] 管理层变动 - 原董事长张道红被连续削权后于2023年底彻底离职 原金沙体系多人随之离开 [5] - 2024年内频繁更换领导班子 2月侯孝海卸任董事长 10个月后魏强卸任 由范世凯接任董事长 [7] - 前董事会主席侯孝海在离职前套现2600万港元 减持幅度达92% [2] 历史业绩与战略问题 - 2018-2021年销售额从5.76亿元飙升至60.66亿元 但业绩被指存在水分 包含次年预期销售及渠道压货 [5] - 过度执着高端化导致大众价格带缺位 陷入摘要上不去、大众产品下不来的困境 [9] - 华润啤酒曾提出"三年百亿"目标 但当前营收距目标相差甚远 [6][9]
002915,2分钟直线涨停
中国证券报· 2025-08-05 13:07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53%至3600点,深证成指上涨0.14%,创业板指下跌0.26%,全市场超3300只个股上涨 [1] - 半日成交额达1.02万亿元,较昨日放量860亿元 [1] - 银行股走强,农业银行创历史新高,浙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上涨 [1] 板块及个股异动 - PEEK材料概念股爆发,中欣氟材2分钟内直线涨停 [1] - 消费电子、光刻机、成飞概念板块涨幅居前 [1] - 军工、创新药、中药、智谱AI板块跌幅居前 [1] - 钢铁板块异动拉升,马钢股份涨停 [9][10] 上纬新材股价表现 - 股价上涨8.65%至100.03元,突破百元关口,总市值达403.48亿元 [4][5] -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1408.8%,自7月初启动强势上涨行情 [4] - 因股价异动于7月31日停牌,今日复牌后走强 [4] 上纬新材控制权变更 - 智元机器人通过持股平台以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方式取得公司控制权,计划收购至少63.62%股份 [6] - 控制权变更事项尚需上交所合规性确认及中登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7] - 公司主营业务为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上半年营业收入7.84亿元(同比增长12.50%),净利润同比下降32.91% [7] 智元机器人背景 - 成立于2023年,专注具身智能领域,成立两年完成9轮融资,估值达150亿元 [7] - 股东包括腾讯、京东、红杉中国、比亚迪等 [7] 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 - 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轻量化成为迭代核心方向 [9] - PEEK材料因质量轻、比强度大、耐磨等优势,有望应用于机器人关节齿轮轴、骨架等部位 [9] - 轻量化材料趋势包括镁铝合金、碳纤维和PEEK多材料协同应用 [9] 钢铁行业动态 - 超级水电工程开工刺激钢铁需求预期 [10] - 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达462.8亿元,同比增长13.7倍,增速为工业大类最高 [10] - 优特钢企业和龙头钢企存在估值修复机会,行业格局稳中趋好 [10]
002915,2分钟直线涨停!
中国证券报· 2025-08-05 12:51
上证指数及板块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53%站上3600点,深证成指上涨0.14%,创业板指下跌0.26%,全市场超3300只个股上涨 [1] - 半日成交额达1.02万亿元,较昨日放量860亿元 [1] - PEEK材料概念股爆发,中欣氟材2分钟内直线涨停,消费电子、光刻机、成飞概念板块涨幅居前 [1][7] - 军工和创新药板块冲高回落,中药、智谱AI、创新药板块跌幅居前 [1] - 银行股走强,农业银行创历史新高,浙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上涨 [1] 上纬新材股价异动 - 上纬新材复牌后上涨8.65%,股价突破100元,总市值达403.48亿元,今年以来累计涨幅1408.8% [3][4] - 股价大涨因智元机器人拟通过持股平台取得公司控制权,计划收购至少63.62%股份 [5] - 公司上半年营收7.84亿元(同比+12.50%),净利润同比下降32.91%,主因海外应收账款汇兑损失 [6] - 公司主营业务未变,仍为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及风电叶片材料,但股价已严重脱离基本面 [6] - 控制权变更需通过上交所合规确认及中登公司股份过户,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6] PEEK材料概念驱动因素 - 人形机器人产业轻量化趋势推动PEEK材料需求,特斯拉等厂商在产品迭代中加码轻量化 [9] - PEEK材料具备质量轻、比强度大、耐磨等优势,未来或应用于机器人关节齿轮轴、骨架等部件 [9] - 轻量化材料将呈现镁合金、碳纤维、PEEK多材料协同应用趋势 [9] 钢铁板块异动原因 - 钢铁板块异动拉升,马钢股份涨停,包钢股份、华菱钢铁等跟涨 [9][10] - 超级水电工程开工刺激钢铁需求预期,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业利润达462.8亿元(同比+13.7倍) [10] - 行业格局稳中趋好,优特钢企业及成本管控强的龙头钢企存在估值修复机会 [11]
华润啤酒转让资产8年关停36家酒厂 侯孝海卸任“啤+白”双轮驱动模式
长江商报· 2025-08-04 09:52
资产处置与产能调整 - 公司近期通过上海联交所推介处置雪花啤酒驻马店工厂、汕头工厂和达州工厂资产 其中驻马店工厂占地200亩 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 设备保养到位可快速投产[2][3][4] - 工厂资产处置主要因公司在四川成都和河南已有基地工厂可覆盖需求 被处置工厂普遍产能较小且设备落后[4] - 公司工厂数量从2016年底98家减少至2024年底62家 8年间净减少36家工厂[2][4] 历史扩张与行业地位 - 公司曾通过收购泉州清源、浙江银燕、安徽淮北相王、乌兰浩特蒙原、山西月山啤酒、安徽圣力、蓝剑集团、天柱啤酒等实现产能快速扩张[5] - 通过收购战略稳居啤酒行业龙头地位[5] 管理层贡献与战略转型 - 侯孝海2001年加入公司 曾担任销售发展总监、市场总监、区域公司总经理、营销中心总经理、CEO及董事会主席等职[6] - 2005年成功孵化"勇闯天涯"超级IP 当年销量158万千升 成为中国销量第一啤酒品牌[6] - 2016年担任CEO时公司收入规模达286.9亿元[7] - 推动公司进军高端市场 运作与喜力联姻成为中国啤酒史上最大并购案[8] - 执掌9年间公司营业额累计增长超100亿元 净利润增长近4倍 次高端及以上啤酒销量增加超200万千升 净资产提升约162.65亿元[8] 白酒业务发展现状 - 2020年12月成立华润酒业入局白酒 2021年8月以13亿元收购山东景芝白酒40%股权[13] - 2022年耗资123亿元取得贵州金沙酒业55.19%股权 同时拿下金种子集团49%股权[14] - 2023年将白酒业务划归华润酒业 金沙酒业并表[14] - 金沙酒业营收从2021年36.41亿元缩水至2024年21.49亿元 利润从13.15亿元跌至不足2亿元[14] - 金种子酒连续四年亏损 2021-2024年累计亏损超6亿元 景芝年销售额不足15亿元[14] - 2024年金沙窖酒EBITDA为8.07亿元 同比微增0.37%[15] - 公司对白酒企业进行人事调整和产品升级 仅孵化出"摘要"一个大单品[14] 2024年经营表现 - 啤酒销量1087.74万千升同比下降2.5% 营业额364.86亿元同比下降1%[15] - 白酒业务收入21.49亿元同比增长4% 远低于30%增长目标[15] - 综合营业额386.35亿元同比下降0.76% 净利润47.39亿元同比减少8.03%[15] - 出现多年未见的营收与净利双降局面[16] 行业环境与战略挑战 - 中国啤酒市场向细分市场变化 传统工业啤酒逐渐失去竞争力[9] - 公司高端化战略效果被指不理想 产能利用率不高[10] - 关厂提效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措施之一[11] - "啤+白"双轮驱动战略面临严峻考验 啤酒工业化逻辑与白酒文化属性存在本质差异[12][16] - 侯孝海于2025年6月卸任董事会主席[2][16]
华润啤酒转让资产8年关停36家酒厂 侯孝海卸任“啤+白”双轮驱动模式临考
长江商报· 2025-08-04 07:32
资产处置与产能调整 - 公司近期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推介处置雪花啤酒驻马店工厂、汕头工厂和达州工厂资产,涉及河南驻马店工厂占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及高自动化啤酒生产线[2][3][4] - 工厂资产处置主要因公司拥有四川成都和河南基地工厂可覆盖需求,被处置工厂产能较小且设备落后,属于淘汰落后产能和调整产能布局[5] - 公司工厂数量从2016年底98家减少至2024年底62家,8年间净关闭36家工厂,反映持续产能优化趋势[2][5]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罕见出现营收与净利双降,综合营业额386.35亿元同比下降0.76%,净利润47.39亿元同比减少8.03%[20] - 啤酒业务销量1087.74万千升同比下降2.5%,营业额364.86亿元同比下降1%[19] - 白酒业务收入21.49亿元同比增长4%,但远低于30%增长目标[19] 白酒业务发展 - 公司通过"啤+白"双轮驱动战略进军白酒,2021年以13亿元收购山东景芝白酒40%股权,2022年耗资123亿元取得贵州金沙酒业55.19%股权并收购金种子集团49%股权[14][15] - 白酒业务表现不佳:金沙酒业营收从2021年36.41亿元缩水至2024年21.49亿元,利润从13.15亿元跌至不足2亿元;金种子酒连续四年累计亏损超6亿元;景芝酒年销售额不足15亿元[16][17] - 仅孵化出"摘要"单一白酒大单品,2024年金沙窖酒EBITDA为8.07亿元同比微增0.37%[18][19] 管理层与战略演变 - 侯孝海于2025年6月卸任董事会主席,其掌舵期间推动公司从规模化向高端化转型,运作华润啤酒与喜力联姻,实现9年营业额累计增长超100亿元、净利润增长近4倍、次高端及以上啤酒销量增加超200万千升[8][12][21] - 公司2016年收入规模达286.9亿元,通过收购泉州清源、浙江银燕等多家啤酒企业实现产能扩张[5][7] - 当前啤酒行业向细分市场转变,传统工业啤酒竞争力下降,关厂提效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措施[9][10][11]
酒业密集人事调整,折射出怎样的行业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8-03 17:34
酒业高层人事大调整 - 酒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高层人事大调整,涉及白酒、啤酒、黄酒等多个细分行业 [1] - 2024年人事变动潮从白酒行业扩展到啤酒、黄酒行业 [3] - 白酒行业多家企业高管变动: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辞职,顾宇接任;金种子酒总经理何秀侠辞职;贵州茅台技术开发公司王登发出任董事长;丰谷酒业谌超当选董事长;天佑德酒聘任鲁水龙为副总经理 [3] - 啤酒行业高管变动: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辞任,赵春武暂代;珠江啤酒原董事长王志斌退休,黄文胜接任,张涌接任总经理 [3] - 黄酒行业高管变动:会稽山任命90后高管傅哲宇为董秘;金枫酒业选举祝勇为董事长;古越龙山副总经理吕旦霖辞职 [3] 行业深层困境与转型 - 高管变动折射出白酒行业面临业绩下滑、库存高企、消费疲软三重叠加压力 [1] - 行业面临消费转型、竞争加剧、政策调整等多重压力 [5] -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下降,酒类作为可选消费品受冲击明显 [5] - 年轻消费者观念转变对白酒消费产生较大影响,85-94年出生人群成为重要突破口 [5] - 新禁酒令政策虽对实际销量影响有限(政务消费占比从2011年40%降至2023年5%),但对市场信心造成打击,高端白酒批发价格下探 [5]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集中度提升成为不可逆转趋势,差异化竞争成为企业生存关键 [6] - 企业需要精细划分消费场景和人群,开发针对宴请、礼品、自饮、收藏等不同需求的产品系列 [6] - 高管调整是企业适应新市场环境和消费趋势的根本性举措 [6] - 白酒企业积极拥抱年轻消费者、打破固有消费圈层、探索品牌年轻化成为必修课题 [5]
食品饮料-食品饮料行业深度:新消费研究之三:即时零售应需而生,酒类品牌或
搜狐财经· 2025-08-02 20:27
即时零售市场概况 - 即时零售定义为消费者驱动的"供给革命",核心价值从"卖产品"向"卖场景"转变,满足全天候消费需求[6][11] - 2024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约7800亿元,同比增速20%,预计2030年达2万亿元,CAGR 17%[19] - 酒水饮料为即时零售第二大品类,2023年交易规模排名第二[14] 酒类即时零售发展现状 - 2024年酒类即时零售市场规模360亿元,渗透率1.8%,预计2030年达600-900亿元,CAGR 10-17%[8][18][20] - 2020-2022年洋酒/白酒/啤酒即时零售规模增速分别达628%/554%/85%,显著高于品类整体增速[19] - 夜间场景订单占比提升,18-35岁用户占比更高,驱动酒类即时需求增长[11] 渠道模式分析 - 平台模式:整合美团闪购等资源,满足多品类即时需求[21][25] - 自营模式:歪马送酒等垂类运营商覆盖全品类全价位,加盟店净利率12-18%,回本周期1年[8][24][26] - 酒水垂类SKU策略:自有精酿啤酒性价比突出,白酒以低价名酒为主,洋酒价格与餐饮渠道持平[24] 白酒行业变革 - 渠道利润收缩:飞天茅台渠道毛利率降至40%以下,五粮液等通过返利维持经销商利润[32] - 直营化加速:茅台直营收入占比44%,五粮液专卖店纳入直营体系[32][33] - 数字化赋能:酒企应用五码合一等技术提升渠道管理效率[34] 啤酒行业趋势 - 非即饮渠道占比达60%,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快速崛起[36][39] - 渠道合作模式转变:从即饮终端买断转向流通渠道,费用投放效率提升[38][40] - 产品创新:青岛啤酒推出7天原浆,华润与歪马合作淡爽拉格,推动高端化[7][39] 酒企战略布局 - 茅台系列酒向美团/饿了么/抖音招募运营商,老窖&汾酒打造"直播+即时零售"模式[7][20] - 区域连锁转型:百川名品尝试"酒驿站"等轻资产模式,提升终端覆盖率[8][26] - 数据反哺研发:通过即时零售销售数据优化产品策略,降低试错成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