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00388)

搜索文档
7月18日电,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腾讯大股东、南非Naspers集团在腾讯控股的持股比例于07月17日从23.00%降至22.99%,平均股价为516.0776港元。


快讯· 2025-07-18 17:20
腾讯大股东减持 - 南非Naspers集团在腾讯控股的持股比例从23 00%降至22 99% [1] - 减持平均股价为516 0776港元 [1]
刘格菘二季度最新持仓曝光!加仓军工、新消费以及互联网产业,半导体设备、新能源产业链个股减持明显
搜狐财经· 2025-07-18 14:09
基金经理持仓调整 - 广发基金刘格菘管理的6只基金在2025年第二季度对重仓股进行了显著调整,减持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半导体设备类股票,如赛力斯、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 [1][2] - 增持方向集中在新消费、互联网和军工产业,德业股份、协创数据、小米集团-W等个股加仓明显,其中协创数据加仓幅度达75.81%,德业股份加仓40% [1][3][8] - 港股配置方面,广发行业严选基金前四大重仓股为小米集团-W、泡泡玛特、香港交易所、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加仓幅度达25.66% [3] 基金业绩表现 - 刘格菘管理的6只基金在二季度业绩表现一般,广发多元新兴净值增长率最高为7.91%,广发双擎升级A、C份额净值增长率最低分别为0.63%和0.54% [4] - 广发科技先锋和广发创新升级两只基金在二季度录得负收益 [4] - 6只基金在二季度均出现净赎回,广发行业严选A份额净赎回约6.31亿份 [4] 市场环境与行业表现 - 二季度上证指数上涨3.26%,深证成指微跌0.37%,创业板指上涨2.34%,沪深300指数上涨1.25% [5] - 细分行业中,军工、银行、通信行业涨幅显著,食品饮料、家电、钢铁等表现偏弱 [5] - 市场经历了4月初美国加征关税的冲击后稳健上行,整体经济数据保持显著韧性和稳健增长 [4] 具体持仓变动数据 - 广发科技先锋基金减持北方华创17.69%,赛力斯9.14%,亿纬锂能4.16%,晶科能源10.77% [2][6] - 广发行业严选基金减持亿纬锂能26.71%,赛力斯17.57% [7] - 广发小盘成长基金减持赛力斯24.88%,圣邦股份44.58%,同时加仓德业股份40% [8] - 广发双擎升级基金减持赛力斯30.25%,圣邦股份13.99%,亿纬锂能26.26% [9]
西部利得港股通新机遇混合A: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53.96万元 净值增长率3.14%
搜狐财经· 2025-07-18 13:16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二季度基金利润53.96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189元 [2] - 二季度基金净值增长率为3.14% [2]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6.63%,同类排名129/880 [2]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31.25%,同类排名22/880 [2]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32.92%,同类排名124/880 [2] - 近三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7.98%,同类排名575/870 [2] - 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0515,同类排名533/874 [7] 基金规模与仓位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1764.93万元 [2][13]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为81.24%,同类平均为80.33% [12] - 2023年三季度末最高仓位89.48%,2023年上半年末最低仓位72.27% [12] 投资策略与配置 - 二季度逐步兑现科技、新能源车和消费类公司 [2] - 加仓创新药方向,提升本港稳定高分红资产配置 [2] - 采取哑铃配置策略应对市场短期缺乏明确主线 [2] - 十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香港交易所、阿里巴巴-W、金蝶国际、中国移动、汇丰控股、小鹏汽车-W、三生制药、友邦保险、百济神州 [16] 风险指标 - 近三年最大回撤50.65%,同类排名97/864 [9] - 单季度最大回撤28.84%(2022年一季度) [9]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类型为灵活配置型 [2] - 截至7月17日单位净值为0.658元 [2] - 基金经理为陶星言和胡超 [2]
香港资本市场火热,中介机构“干半年顶一年” !创业升温、写字楼也回暖……
证券时报· 2025-07-18 10:24
香港资本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资本市场快速复苏,资金持续流入,新股募资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1] - 恒生指数2025年上半年涨幅达22.13%,位列全球主要市场涨幅第二名 [2] - 2025年上半年香港股权融资总额达2897.40亿港元,同比增长286.52%,其中IPO融资1240.06亿港元,同比激增584.22% [4] 金融中介机构业务 - 2025年上半年香港中介机构业务量激增,51家IPO公司发行费用达53.40亿港元,接近2024年全年58.23亿港元水平 [3] - 保荐机构中金香港、中信证券香港、华泰金融2025年上半年分别参与18家、10家、10家IPO保荐,接近2024年全年业务量 [5] - 审计机构安永、毕马威、罗兵咸永道2025年上半年分别承接20家、13家、8家IPO审计业务 [6] - 律所竞天公诚、通商、君合2025年上半年分别完成20家、15家、11家IPO法律服务 [6] 写字楼市场回暖 - 香港交易所耗资63亿港元购买中环交易广场第一座多层楼面作为总部 [10] - 2025年6月中环甲级写字楼租金较2019年高峰期下跌45%,金融类机构成为租赁主导 [11] - 内地金融、保险、地产及专业服务企业对核心商务区写字楼需求突出,部分开发商针对赴港上市企业推出租赁策略 [12] - 对冲基金Point72等欧美金融机构近期在香港签下大型办公租赁合同 [13] 科创行业发展 - 香港初创企业数量2024年达4694家,较2020年增长约40%,金融科技企业超1100家 [14] - 港投公司成立一年内投资超100个科创项目,重点布局硬科技、生命科技、新能源领域,每1港元投资撬动4港元跟投 [16] - 香港风险投资资金从2015年不足5亿美元增至2025年50亿美元,"独角兽"企业从零增长至15-20家 [17] - 香港交易所推出"科企专线",为特专科技公司提供专属上市通道 [17]
香港核心商务区写字楼需求回升
证券时报· 2025-07-18 03:12
香港写字楼市场局部回暖 - 香港资本市场特别是IPO的火热正带动写字楼市场局部回暖,以中环为代表的核心商务区有望率先复苏 [1] - 香港交易所耗资63亿港元购买交易广场第一座多层商业楼面作为集团总部,是近年来香港写字楼市场的重大交易案例 [1] - 多家机构报告显示,尽管新增供应及高待租率仍带来压力,但中环等核心商务区已出现回暖迹象,企业正承租优质办公空间 [1] 中环写字楼租金及需求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中环片区甲级写字楼租金较2019年高峰期下跌近45% [2] - 银行金融类机构仍是中环写字楼租赁主导行业,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将进一步提振市场情绪 [2] - 受IPO市场火热及金融业扩张需求推动,中环优质办公空间租金或将早于预期反弹 [2] 内地企业租赁需求特点 - 内地金融、保险、地产及专业服务行业对核心商务区优质写字楼需求突出,偏好中环、湾仔地标式商业大厦 [3] - 内地私募基金、跨境法律服务公司及科技金融平台是活跃参与者,需求受IPO回暖及跨境业务扩张驱动 [3] - 小规模AI或IT初创公司倾向租用200-500平方呎单位以满足经济实惠需求 [3] 开发商策略及欧美机构布局 - 部分开发商针对赴港上市或开展业务的企业调整写字楼项目策略 [3] - 欧美金融机构如对冲基金Point72近期在香港签下大型办公租赁合同 [4] - 金融及专业服务行业作为主要租户,其需求将受IPO市场活跃度支撑 [4] 市场未来展望 - 2025年港股IPO市场持积极态度,预计中环片区优质项目租金下半年趋稳 [4] - IPO表现与写字楼需求存在4-6个月滞后效应,下半年将现更多回暖信号 [4] - 市场预计呈现"核心区企稳、非核心区承压"分化格局,长期复苏依赖全球经济环境改善 [4]
T+1结算!港股拟重大调整
金融时报· 2025-07-17 21:34
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调整讨论 核心观点 - 港交所发布讨论文件拟将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从T+2调整为T+1 [1] - 调整旨在提升市场效率并与国际接轨 同时需克服时区差异和系统升级等挑战 [3] - 全球88%股票交易预计2027年采用T+1或T+0结算 香港需跟进趋势 [2] 市场现状 - 香港现货市场2025年上半年日均交易额超2400亿港元 上市公司超2600家 [2] - 现行T+2结算制度自1992年实施 支撑了跨境投资和融资活动 [2] - 目前实行T+1的市场包括中国内地 美国 加拿大等 欧洲经济区计划2027年加入 [2] 潜在影响 - 缩短周期可降低系统性风险 提升与国际市场的协同性 [3] - 外汇转换和自动化流程升级将成为市场参与者的主要挑战 [3] - 调整仅涉及二级市场结算 一级市场不受影响 [3] 推进计划 - 港交所呼吁2025年9月1日前提交意见 以制定实施时间表 [3] - 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强调需凝聚共识并保持金融生态与时俱进 [3] - 完整过渡预计需数年时间 需全行业协调配合 [3]
21特写|时隔6年,王者归来!港股何以领衔新经济叙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9:43
香港金融市场复苏 - 恒生指数2025年上半年涨幅达22% 领跑全球主要股指 [1][10] - 南向资金上半年净流入超7300亿港元 达2024年全年的90% [10] - 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 创历史新高 [11] 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1067亿港元 超越纳斯达克712亿港元 [5] - 宁德时代港股募资410亿港元 为全球最大IPO [6] - 主板新股96%获超额认购 平均超额认购倍数687 [6] - 当前220家企业处于IPO排队状态 包括立讯精密、牧原股份等 [8] 政策与制度创新 - 港交所推出FINI系统 将新股结算周期从T+5缩短至T+2 [9] - 优化上市机制 包括下调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及推出"科企专线" [2][19] - 18A、18C规则吸引超20家科技企业表达上市意向 [19] 外资与南向资金动态 - 南向资金占港股总成交比例从2020年不足10%升至接近20% [11] - 2025年IPO基石投资者占比45.2% 较2023年33.2%显著提升 [11] - 宁德时代H股国际配售占比92.5% 吸引中东主权基金等23家基石投资者 [12] 新经济与产业升级 - "港股三姐妹"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集团股价倍数级上涨 [15] - 宁德时代90%募资用于匈牙利电池项目 战略转型零碳科技公司 [13] - 讯飞医疗发布国际版AI医疗产品 借助香港拓展全球市场 [13] 虚拟资产监管进展 - 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 成为全球首批专门立法地区 [16] - 数字资产政策宣言2.0聚焦提升流动性 8月1日实施稳定币发牌机制 [17] - 虚拟银行更名数字银行 服务范围扩展至企业客户 [18] 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 - 香港IPO融资额重返全球第一 2025年上半年募资超2019年3129亿港元纪录 [4][5] - 资本自由流动、无资本利得税等优势持续吸引全球资本 [20] - 依托"一国两制" 香港成为内地企业出海首选融资平台 [14][20]
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缩短股票结算周期可提高流动性 加快资金周转
智通财经网· 2025-07-17 16:28
港交所缩短结算周期计划 - 港交所评估将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从T+2缩短至T+1 旨在减少未结算交易积压和加快资金周转 [1] - 全球股票市场88%的交易预计到2027年底将采用T+1或T+0结算周期 [1] - 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和证券业协会均支持缩短结算周期 认为这是大势所趋 [1][2] 对券商的影响分析 - 互联网券商因要求客户预存资金 受结算周期变化影响较小 相当于T+0操作 [1] - 传统券商因提供信用额度 可能面临客户未能及时结算导致的资金垫付风险 [1] - 系统升级成本预计有限 自研系统由IT部门完成 外包系统由供应商负责升级 [2] 市场操作挑战 - 投资者需要重新适应操作节奏 券商孖展利息收入可能减少 [2] - 港股通南向交易需同步调整T+1 涉及与内地监管机构的技术对接和合规磨合 [2] - 欧美机构处理港股的缓冲时间减少 结算失败风险可能上升 借股操作压力增大 [2] 实施时间表与展望 - 系统改动预计需数月完成 最快明年可落实T+1结算制度 [2] - 结算周期未来可能进一步缩短至T+0 以适应美国5X24小时交易模式 [3] - 缩短周期有助于提升香港市场竞争力 但需应对无纸化改革叠加带来的操作复杂性 [2]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17日(周四)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一览





快讯· 2025-07-17 10:54
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 头部企业格局 - 阿里巴巴以2760.32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显著领先其他公司[3] - 小米集团-W以1871.42亿美元排名第四,拼多多以1492.47亿美元紧随其后[3] - 美团-W市值978.45亿美元,位列第六[3] 中游企业分布 - 东方财富(515.59亿美元)、中芯国际(466.49亿美元)、京东(456.09亿美元)占据第8-10名[4] - 快手-W(376.96亿美元)、腾讯音乐(332.09亿美元)、理想汽车(314.71亿美元)组成第二梯队[4] - 贝壳(222.43亿美元)、同花顺(205.28亿美元)等15家企业市值集中在200-100亿美元区间[4][5] 尾部企业特征 - 第25-50名企业市值普遍低于80亿美元,唯品会(77.85亿美元)领跑该区间[5] - 细分领域代表包括:金蝶国际(69.19亿美元)、用友网络(68.35亿美元)等企业软件服务商[5] - 游戏公司如巨人网络(67.43亿美元)、恺英网络(56.58亿美元)占据多个席位[5][6] 行业结构特点 - 电商/零售(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与智能硬件(小米、理想汽车)构成核心板块[3][4] - 金融科技(东方财富、同花顺)与半导体(中芯国际)体现硬科技布局[4][5] - 新兴领域如云计算(金山云39.95亿美元)、AI(科大讯飞151.19亿美元)初具规模[4][6]

最新规模逼近75亿元!全市场孤品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连续11天净流入,年内获资金净流入超6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7-17 09:40
规模与流动性表现 - 港股通非银ETF最新规模达74.51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年内规模增幅达844.35% [1] - 最新份额达48.40亿份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自4月10日低点累计反弹上涨41.29% [1] - 换手率10.77% 全天成交7.91亿元 近1周日均成交15.24亿元 [1] - 近11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27.33亿元 最高单日净流入8.20亿元 [1] - 近60个交易日有41日资金净流入合计53.27亿元 [1] 指数与成分股表现 -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下跌0.82% [1] - 成分股盛业领涨11.55% 移卡上涨4.46% 国泰君安国际上涨4.11% [1] - 德林控股领跌 中信证券、招商证券跟跌 [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7.92% 中国平安、友邦保险、香港交易所占比均超14% [2] - 包含稳定币概念股众安在线、光大控股 [2] 收益表现 - 近1年净值上涨74.06% 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57/2915(前1.96%) [2]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31.47% 最长连涨月数4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38.25% [2] -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7.04%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23.54% [2] 行业与政策环境 - 政策定调积极 降准降息等政策逐步落地有望提振市场情绪 [2] - 险资"长钱长投"新规发布 权益投资端有望受益优质上市公司长期价值增长 [2] - 券商业绩修复趋势有望延续 交投活跃度保持高位 [2] - 多项政策深化金融市场建设 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 培育新业态 [3] - 金融监管总局与央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3] 估值与产品特点 - 保险行业PE分位数8.88倍(低于96.76%时间) PB分位数1.49倍(低于79.53%时间) [3] - 港股通非银ETF为市场首只且唯一跟踪港股非银指数的ETF 不受QDII额度限制 [3] - 保险占比超6成 从港股通证券范围选取不超过50家非银行金融主题上市公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