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集团(01810)
icon
搜索文档
中华交易服务中国香港内地指数上涨0.09%,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移动等
金融界· 2025-07-07 22:22
作者:行情君 从中华交易服务中国香港内地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来看,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从中华交易服务中国香港内地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来看,可选消费占比30.61%、金融占比23.03%、通 信服务占比22.17%、信息技术占比11.44%、能源占比5.74%、医药卫生占比2.56%、房地产占比2.39%、 主要消费占比1.04%、工业占比0.58%、原材料占比0.43%。 本文源自:金融界 金融界7月7日消息,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中华交易服务中国香港内地指数 (中华香港内地指 数,CESHKM)上涨0.09%,报6523.98点,成交额577.6亿元。 数据统计显示,中华交易服务中国香港内地指数近一个月下跌0.19%,近三个月上涨0.59%,年至今上 涨16.44%。 据了解,中华交易服务中国跨境指数系列为一系列证券价格指数,由中华交易服务中国 120 指数(中华 120)、中华交易服务中国 A80 指数(中华 A80)、中华交易服务中国香港内地指数(中华香港内地指数)以 及中华交易服务中国 280 指数(中华 280)组成,以综合反映沪深港三地上市中国大、中盘证券的整体表 现。该指数以20 ...
中概指数涨1.6%,B站涨约8%,京东和拼多多涨超1%,小鹏则跌将近4%
快讯· 2025-07-07 22:18
市场表现 - 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涨幅扩大至1.6%,表现优于美国三大股指(后者至多下跌0.6%)[1] - 热门中概股中B站涨幅最大达7.8%,百度、百胜中国涨幅超5.3%,理想汽车涨4.3%[1] - 京东和拼多多均上涨约1.3%,腾讯上涨1%,网易、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涨幅不超过0.9%[1] - 阿里巴巴、小米、新东方小幅下跌不超过0.7%,蔚来下跌1.4%,小鹏汽车跌幅最大达3.9%[1] 个股异动 - 云米科技单日暴涨36.14%至2.26美元,成交量188.58万股,年初至今累计上涨54.79%[2] - 新氧大涨30.77%至4.25美元,成交量303.63万股,年初至今涨幅达429.28%[2] - 比特起源上涨24.94%至0.2149美元,但年初至今仍下跌78.07%[2] - Bit Digital上涨21.12%至3.56美元,成交量5899.64万股,总市值10.10亿美元[2] - 云集、波奇宠物、小牛电动均上涨约6.99%,其中云集股价1.99美元,年初至今上涨23.6%[2] 其他表现 - 新濠影汇上涨8.02%至4.58美元,但年初至今下跌18.94%[2] - 移动财经上涨7.72%至5.42美元,年初至今涨幅高达706.9%[2] - 爱回收上涨7.47%至3.74美元,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9.86%[2] - 羚羊控股上涨6.66%至3.2美元,但年初至今下跌64.93%[2]
YU7爆单,雷军难安
36氪· 2025-07-07 22:03
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YU7上市后订单火爆,但面临严重产能瓶颈,交付周期长达9个月至1年以上[4][5][9] - 公司正通过扩建工厂(二期7-8月投产)、增加班次(日工作11小时)等方式提升产能,一期工厂日产量已达1000辆(年化36.5万辆)[6][15][16] - 竞争对手利用小米产能短板发起"截单"攻势,通过补贴(最高5000元)、快速交付、降价等手段争夺客户[10][29][33] - 行业政策变化(2025年新能源购置税减免退坡)可能增加车主成本,加剧交付压力[13] - 与特斯拉Model Y相比,YU7零部件复用率低(仅10%通用),产能爬坡难度更大[39][43][44] 产能现状 - 北京亦庄一期工厂当前产能:日产量1000辆(年化36.5万辆),较原规划15万辆提升140%[6][15][16] - SU7交付量:2023年6月1万辆→10月2万辆→2024年3月2.9万辆[16] - YU7交付周期:标准版58-61周、Pro版51-54周、Max版39-42周[4] - 产能分配调整:6月总交付量2.5万辆(较3月2.9万辆下降),部分产能转向YU7生产[18] 产能扩张计划 - 二期工厂:6月竣工,7-8月投产,年产能15万辆,预计年底达产[6][23] - 三期工厂:已花费6亿元购置北京亦庄50万平方米工业用地[7] - 潜在异地扩张:武汉、上海招聘汽车制造人才,或为建厂做准备[8] 市场竞争态势 - 主要竞品:特斯拉Model Y(2023年中国销量48万辆)、蔚来乐道L90、小鹏G7、理想i8等[37][38][40] - 竞品策略: - 直接补贴:蔚来/智界等提供最高5000元锁单补偿[29][30] - 价格调整:智界R7降价2万元至22.98万元[33] - 交付速度:多数竞品可实现1个月内交付[32] - 特斯拉对比:上海工厂2024年产能95万辆(Model 3/Y零部件通用率75%),产能优势明显[40][41][43] 产品与供应链 - YU7零部件开发:90%为新开发,与SU7复用率低导致生产复杂度高[44] - 生产设备:一期工厂配备9100吨一体化压铸机(国内唯二),缩短车身生产时间近50%[15] - 用户画像:当前订单以小米粉丝为主(增购比例高),对长交付期容忍度较高[5][45] 经营目标与挑战 - 2024年交付目标:35万辆(含SU7/YU7)[14] - 盈利计划:原预计Q3-Q4盈利,但产能压力可能影响进度[14] - 政策风险:2025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或从3万元降至1.5万元,增加车主成本1万+[13] - 订单流失风险:非核心粉丝可能因交付周期转投竞品[26][46]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7月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07 19:02
沪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以54.57亿元成交额位居榜首,净买入额+1.69亿元 [1][2] - 美团-W(03690)成交额30.67亿元,净买入额+7.80亿元,位列第二 [1][2] - 阿里巴巴-W(09988)成交额24.19亿元,净买入额+2.00亿元,排名第三 [1][2] - 盈富基金(02800)成交额18.06亿元,净买入额+18.04亿元,显示资金大幅流入 [2] - 小米集团-W(01810)成交额15.84亿元,但净卖出9647.95万元,呈现资金分歧 [2] - 腾讯控股(00700)成交额13.41亿元,净买入+2.64亿元,反映机构增持 [2] 深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阿里巴巴-W(09988)以23.32亿元成交额居首,净买入+8487.50万元 [1][2] - 美团-W(03690)成交额20.55亿元,但净卖出6281.16万元,显示短期抛压 [1][2]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成交额18.34亿元,净买入+8496.05万元,延续沪港通强势 [1][2] - 腾讯控股(00700)成交额15.96亿元,净买入+2.79亿元,跨市场资金同步流入 [2] - 小米集团-W(01810)成交额15.73亿元,净买入+4.25亿元,与沪港通形成反差 [2] - 快手-W(01024)净买入+5.30亿元,信达生物(01801)净买入+5.07亿元,显示资金偏好新兴赛道 [2] 跨市场资金动向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72.91亿元,净买入合计2.54亿元,成为最活跃标的 [1][2] - 阿里巴巴-W(09988)两地合计成交47.51亿元,净买入合计2.85亿元,显示龙头股吸引力 [1][2] - 美团-W(03690)两地合计成交51.22亿元,但深港通净卖出抵消部分沪港通净买入,资金博弈明显 [1][2] - 盈富基金(02800)在沪港通净买入18.04亿元,深港通净买入6.96亿元,反映指数基金配置需求 [2]
与徕卡分手?小米称是“胡说”
观察者网· 2025-07-07 18:18
小米与徕卡合作传闻 - 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否认"小米与徕卡即将终止合作"的传闻 称2023年就有类似传言且已否认过 最新报道是"胡说" [1] - 2022年5月23日小米与徕卡宣布达成移动影像领域战略合作 同年7月推出首款联合研发的小米12S系列 [6] 水印变更事件 - 2024年5月小米手机系统升级后相机标准水印中不再显示"LEICA"字样 引发合作问题猜测 [4] - 小米相机部产品经理解释称这是遵循徕卡全球统一视觉标准更新 以Xiaomi15 Ultra为例 其水印设计严格按徕卡最新规范 [4] 行业趋势与竞争 - 国产手机品牌纷纷推出自研影像品牌 如华为XMAGE和vivo蓝图 成为旗舰影像普遍选择 而小米接棒徕卡后未发布自研影像品牌 [4] - 爆料称每部手机徕卡授权费可能达3-5美元 降低授权费可帮助小米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红米和POCO系列在价格敏感市场的优势 [6] 芯片技术发展 - 高通下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 Elite 2预计2024年9月发布 基于台积电第三代3nm N3P工艺 采用第二代自研Oryon CPU架构 [7] - 传闻称小米可能专注于为下一代骁龙8 Elite 2设备开发自主相机技术 [6] 徕卡在华合作 - 除小米外 徕卡还与Insta360影石 海信 华为等中国品牌有过合作 [8]
全球AI周报:首批英伟达GB300服务器交付,Oracle宣布300亿美元订单-20250707
天风证券· 2025-07-07 17: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外AI年初至今虽受宏观扰动,但最新财报与产业动态强化“AI驱动的新一轮科技周期”,纳斯达克指数创新高验证“算力—模型—应用”螺旋上升主线 [3][4] - 中国AI虽受宏观因素扰动波动加大,但应用端产品能力持续演进,正处于“从广度渗透走向深度价值”过渡阶段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点公司财报AI进展 - Oracle宣布300亿美元订单,与OpenAI扩大“星际之门”协议,将在美增建数据中心,多云数据库收入超100%增长,一份协议预计从FY28财年起每年贡献超300亿美元收入 [4][7] - CoreWeave率先获得首批英伟达GB300服务器,其性能升级推动AI推理模型输出效率提升,巩固在AI云计算赛道领先地位 [4][8] - Figma冲刺今年最大科技IPO,2024年营收7.49亿美元,连续两季度盈利,月活超1300万,正将AI深度嵌入产品流程 [4][9][13] 全球AI动态 - Grok 4跑分提前泄露,在“人类最后考试”中得分45%,优势覆盖多领域评测 [4][16][21] - 字节跳动豆包“深入研究”功能开启测试,可免费体验,能整合海量信息,支持两种形式呈现结果,适用于多类场景 [4][22][26] 投资建议 - 海外算力层面看好北美云厂商云业务业绩释放进入拐点期,算力基础设施公司业绩长期高增,建议关注云厂商业绩释放【Oracle】【CoreWeave】【微软】,算力基础设施维持高景气度【英伟达】【台积电】【Marvell】【博通】【Vertiv】 [4] - 海外AI应用看好大模型产品路径清晰、推理成本下降提升AI在多场景ROI,加快企业部署节奏,建议关注【Cloudflare】【Snowflake】【Salesforce】【Duolingo】【Roblox】【CyberArk】【Applovin】等 [4] - 中国AI看好迈入应用深化期,关注具备模型与产品运营能力协同的综合平台型公司,建议关注【小米】【快手】【阿里巴巴】【腾讯控股】【金山云】【美团】【美图】【第四范式】 [4]
小米申请故障诊断方法相关专利,实现实时、高效、精准且全面的故障诊断与解决
金融界· 2025-07-07 14:20
专利技术 - 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小米智能家电(武汉)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的专利,公开号CN120257158A,申请日期为2025年03月 [1] - 该专利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通过预训练模型结合设备故障描述信息和运行信息,生成故障诊断信息及解决方案 [1] 公司背景 - 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2.1亿人民币,专注于专业技术服务业,拥有933条专利信息和13个行政许可,对外投资5家企业 [1][2] - 小米智能家电(武汉)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主营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拥有151条专利信息,参与7次招投标 [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14.88亿人民币,从事互联网服务,拥有5000条专利信息和123个行政许可,对外投资4家企业,参与135次招投标 [2]
雷军现身!小米YU7正式交付
天天基金网· 2025-07-07 13:08
小米汽车交付动态 - 小米首款SUV YU7于7月6日在58城同步开启交付 北京小米科技园举行首批车主交付仪式 雷军亲自参与交付流程并与用户互动 [1] - YU7是雷军第三次亲自下场交付的车型 此前分别为2024年4月3日SU7创始版和2025年3月2日SU7 Ultra版本 [2] - YU7用户偏好Max高配版 热门颜色为影青色 珍珠白 流金粉 [2] 产品测试与产能布局 - YU7测试阶段投入653台车辆 累计完成649万公里道路实测 覆盖296个城市 [2] - 小米汽车在纽北租用2780平方米办公室 预计明年年初启用 [2] - 一期工厂设计产能15万台 双班倒月产2-3万台 二期工厂近期有望投产 [3] 交付数据与订单情况 - 2025年6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超25000台 [3] - SU7当前订单交付周期超30周 交付量受限于产能 [3]
阿里美团爆发“补贴大战”引发市场关注,港股互联网ETF(159568)早盘翻红,市场交投活跃
新浪财经· 2025-07-07 11:56
市场表现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下跌0.46%,成分股涨跌互现,众安在线领涨5.52%,金蝶国际领跌4.29% [3] - 港股互联网ETF上涨0.06%,最新价报1.67元,近2周累计上涨1.21%,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2 [3] - 港股互联网ETF近1年净值上涨47.93%,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218/2897,居于前7.53% [4] - 港股互联网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0.31%,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24.85%,历史持有1年盈利概率为100.00% [4] 流动性及交易数据 - 港股互联网ETF盘中换手20.01%,成交6364.52万元,市场交投活跃 [3] - 港股互联网ETF近1年日均成交1.74亿元 [3] 行业动态 - 阿里旗下饿了么与美团展开外卖大战,发放大量高额优惠券,引发抢券热潮,美团因订单量激增出现短时服务异常 [3] - 互联网行业进入新一轮投资周期,AI、出海、即时零售等方向成为热点 [4] 基金表现指标 - 港股互联网ETF成立以来夏普比率为1.49 [4] - 港股互联网ETF成立以来相对基准回撤4.64% [4] - 港股互联网ETF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4] 跟踪精度及估值 - 港股互联网ETF近3月跟踪误差为0.052%,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5]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21.75倍,处于近1年10.94%的分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5] 指数构成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选取30家涉及互联网相关业务的港股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5]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2.11%,包括小米集团-W、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美团-W等 [5]
“外卖战”使恒生科技指数再成焦点,恒生科技ETF(513130)获资金逆市加仓,最新份额创历史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7 11:29
恒生科技ETF资金流入与份额增长 - 恒生科技ETF(513130)近三个交易日(25/7/2-25/7/4)合计获得资金净流入10.53亿元,7月4日单日吸金6.34亿元 [1] - 恒生科技ETF最新份额攀升至386.42亿份,创成立(21/5/24)以来新高,近一个月份额增长27.52亿份(25/6/4产品份额为358.90亿份) [1] - 恒生科技ETF年内日均成交额超50亿元,兼具规模和流动性优势 [1] 外卖平台大战与行业策略 - 外卖价格战的根本目标是通过高频次外卖服务获取用户流量,交叉销售至盈利能力更强的电商和旅行业务 [1] - 长期来看,随着竞争正常化,相关龙头有望将用户获取营销支出重新配置至外卖补贴,逐渐实现适度盈利或盈亏平衡,从而提升GMV利润率 [1] 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与权重 - 恒生科技指数汇聚30只港股市场中的互联网及科技制造业龙头,是港股市场中的稀缺核心资产方向之一 [1] - 截至2025/7/4,恒生科技指数前五大权重股为小米集团-W、网易-S、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比亚迪股份 [1]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价值 - 港股绝对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水平、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水平,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1] - 科技板块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盈利增速居前,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未来上涨空间较大 [1] 恒生科技ETF产品特性 - 恒生科技ETF(513130)支持场内T+0交易,覆盖港股市场中多家科技成长属性突出的核心中国企业 [1] - 场外投资者可关注恒生科技ETF的场外联接基金(A类015310/C类0153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