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生物(02367)

搜索文档
医疗板块强势反弹,恒生医疗ETF(513060)上涨1.72%,百济神州涨超5%
搜狐财经· 2025-05-13 10:07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上涨1.38% [3] - 成分股百济神州上涨5.16% 医脉通上涨5.15% 乐普生物-B上涨4.67% 信达生物和翰森制药跟涨 [3] - 恒生医疗ETF上涨1.72% 报0.47元 盘中换手率3.08% 成交额3.05亿元 [3] - 近1月日均成交13.50亿元 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3] AI医疗发展机遇 - AI发展带动医疗全面普及 大量企业接入DS及华为等AI模型 [3] - 拥有大量底层病人数据的企业具备应用落地空间 [3] - 拥有医保数据的企业有望深入应用AI [3] - AI制药持续升级 [3] - DeepSeek-R1大模型开源推动AI医疗进入技术融合新阶段 多模型协同成为行业新范式 [4] 基金规模与流动性 - 恒生医疗ETF规模98.15亿元 位居可比基金前1/3 [5] - 融资买入额1.65亿元 融资余额3.83亿元 [6] - 近1年净值上涨20.30% [6]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8.34% 最长连涨4个月涨幅38.75%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6.79% [6] 投资绩效指标 - 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2.41% 排名可比基金前1/2 [6] - 近1年夏普比率1.30 排名可比基金前1/2 [6] -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45% 回撤幅度最小 [7] - 管理费率0.50% 托管费率0.15% [7] 跟踪精度与估值 - 近1月跟踪误差0.029% 跟踪精度最高 [8]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市盈率23.35倍 处于近1年3.64%分位 估值低于96.36%时间 [8]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6.03% 包括药明生物(4.44%)/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 [8] 权重股表现 - 百济神州权重4.44%涨幅5.16% 信达生物权重0.98%涨幅3.24% 康方生物权重0.98%涨幅2.14% [10] - 巨子生物权重0.87%涨幅1.03% 中国生物制药权重0.80%涨幅1.30% 再鼎医药权重0.78%涨幅3.14% [10] - 京东健康权重0.72%涨幅1.32% 石药集团权重0.67%涨幅3.09% 药明生物权重0.43%跌幅1.08% [10]
持股市值超450亿元,西北大学副校长范代娣成陕西首富
新浪财经· 2025-05-13 09:52
范代娣夫妇财富及持股情况 - 范代娣及其丈夫严建亚以持股市值超450亿元成为陕西首富 持股市值达457亿元[1] - 夫妇名下拥有巨子生物(02367 HK)和三角防务(300775)两家上市公司[1] - 巨子生物市值836亿港元(约773亿元人民币) 三角防务市值147亿元人民币[1] - 通过juzi holding持股巨子生物56.5% 通过三森实业等合计控制三角防务16.09%股权 实际持股13.77%[1] 陕西富豪排名变化 - 2024年胡润百富榜中范代娣夫妇以245亿元排全国第196位 位居陕西第三[1] - 隆基绿能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位居陕西第一 持股市值223亿元[1] - 隆基绿能李春安排名陕西第二 总身家约342亿元[1] - 隆基绿能当前市值1166亿元[1] 范代娣职业背景与学术成就 - 范代娣现任西北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2] - 1966年出生 陕西蒲城人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博士毕业[2] - 历任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院长[2] - 2000年成功研发基因工程技术高密度发酵生产类人胶原蛋白[2] - 2001年申请中国首个重组胶原蛋白发明专利"一种类人胶原蛋白及其生产方法"[2] 巨子生物公司发展 - 2001年9月由范代娣夫妻创立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 - 2019年起成为中国最大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2] - 全球范围内拥有最大重组胶原蛋白产能的企业之一[2] - 2022年11月在港股上市[2] - 2023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57.2% 归属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1%[2] - 公司毛利率达到82.09%[2]
摩根士丹利:巨子生物-2025 年中国最佳会议反馈
摩根· 2025-05-12 11: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股票评级为“增持”(Overweight),行业观点为“与大市同步”(In-Line),目标价为85.00港元,较目标价的潜在升幅为7%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线平台方面,Giant Biogene(GB)获更多政策支持和品牌补贴,但对损益表的积极影响有限,部分平台将焦点转回领先品牌,GB计划为不同平台设计不同的免费样品/礼品规则并直播关键意见领袖以避免直接价格比较 [2] - 海外扩张方面,GB于2024年在香港推出产品,今年扩展至东南亚,已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品牌宣传,线下销售主要通过KKV和屈臣氏门店,线上销售在TikTok和Shopee,鉴于东南亚的购买力水平,GB为胶原蛋白棒设置了比其他国家更小的包装,并推出更多一次性产品,长期会考虑建设海外产能 [3] - Mi Xiu系列方面,Mi Xiu术后美容系列仅在Comfy的线下柜台(主要在一线城市)销售,目标客户为高端客户,平均售价为500 - 800元人民币,若柜台销售良好,公司计划将销售扩展至医美渠道,然后再扩展至在线渠道,尽管GB在Mi Xiu和胶原蛋白棒2.0中都添加了IV型重组胶原蛋白,但片段的功能不同 [4] - 胶原蛋白棒2.0已在市场测试两周,销售和关键意见领袖反馈良好,是6.18的关键产品且库存充足,有效平均售价将保持不变,因会提供大包装但其他促销和礼品会减少,毛利率可能因此提高,在线广告与促销比率将稳定或略有上升,GB今年预算额外的广告与促销费用用于品牌建设,胶原蛋白将开展大型营销活动 [9] - 3亿美元的股票发行主要用于海外扩张和潜在并购,海外现金约4亿美元,多余现金将通过定期股息返还,公司表示会考虑化妆品、医美和医疗保健行业进行并购以补充其成分、技术、渠道或客户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财务数据 |指标|详情| | ---- | ---- | |收盘价(2025年5月8日)|79.20港元 [6]| |52周范围|83.35 - 35.00港元 [6]| |已发行股份(稀释后,百万股)|1,002 [6]| |市值(百万美元)|10,232.6 [6]| |企业价值(百万美元)|9,657.6 [6]| |日均交易额(百万美元)|29 [6]| |财年结束日期|12/24、12/25e、12/26e、12/27e [6]| |每股收益(人民币)**|2.06(2024)、2.55(2025e)、3.05(2026e)、3.67(2027e) [6]| |每股收益(人民币)§|1.99(2024)、2.51(2025e)、3.11(2026e)、3.79(2027e) [6]| |净收入(人民币百万元)|5,539(2024)、7,167(2025e)、8,722(2026e)、10,523(2027e) [6]|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人民币百万元)|2,502(2024)、3,113(2025e)、3,738(2026e)、4,507(2027e) [6]| |ModelWare净利润(人民币百万元)|2,062(2024)、2,558(2025e)、3,059(2026e)、3,681(2027e) [6]| |市盈率|22.8(2024)、28.9(2025e)、24.2(2026e)、20.1(2027e) [6]| |净资产收益率(%)|47.3(2024)、36.0(2025e)、37.6(2026e)、39.3(2027e) [6]| |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17.1(2024)、22.2(2025e)、18.3(2026e)、14.9(2027e) [6]| |股息收益率(%)|2.7(2024)、2.1(2025e)、2.5(2026e)、3.0(2027e) [6]|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 - 报告列出了众多中国/香港消费行业公司的评级和价格,如安琪酵母评级为“增持”,价格为35.90元人民币;波司登国际控股评级为“增持”,价格为4.05港元等 [68][70]
高盛:中国化妆品-2024 - 2025 年第一季度总结 - 需求企稳与竞争态势;年初至今重估处于周期中期;推荐买入巨子生物、上海家化
高盛· 2025-05-12 11: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Giant Biogene和Shanghai Jahwa给予买入评级;对MGP、Proya和Botanee给予中性评级;对Bloomage给予卖出评级 [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美容行业在2024年第四季度出现触底迹象,2025年第一季度有所改善,需求同比从负转正,竞争更趋理性 [1] - 行业估值已回升至周期中期水平,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但新类别/品牌扩张和可持续增长执行可能带来个别重估驱动因素 [7][8] - 本土品牌份额持续增长,份额获得者正转向处于产品/品牌上升周期的新兴领导者,全球品牌开始减少促销,为本土品牌提供了更多转机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1Q25行业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在岸销售同比增长3.2%,高于全年在岸需求预期的1.2%,但DFS渠道表现滞后,韩国/海南分别同比下降23%/11% [1] - 覆盖的中国化妆品公司2024/1Q25业绩参差不齐,除Giant Biogene外销售普遍未达预期,但部分公司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实现了底线超预期 [2] - ROI同比呈下降趋势,2024年第四季度/2025年第一季度GPM - 销售费用比率平均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Proya除外) [2] 行业竞争格局 - 本土品牌份额持续增长,份额获得者正转向新兴领导者,如Giant Biogene、Marubi、Chicmax、MGP等,预计未来2 - 3年保持20 - 30%的复合年增长率 [3] - 全球品牌从今年开始减少促销,专注于质量增长和盈利能力,为本土品牌提供了更多转机,如Shanghai Jahwa [3] - 2024年本土品牌在化妆品、护肤品和彩妆领域排名前20的品牌市场份额均有所增加,而跨国公司品牌表现不一 [13][14] 估值分析 - 中国美容行业估值在2024年徘徊在周期底部,12个月市盈率低至20倍,较全球同行有超过30%的折扣,但年初至今已重估至30倍(不含MGP为28倍),回到周期中期水平 [7] - 从2025年预期PEG来看,行业估值开始与历史水平趋同 [34] 2025年第二季度催化剂 - 618购物节:今年618预计从5月中旬开始,顶级KOL Austin的直播将于5月13日下午5点开始,折扣与去年持平 [9] - MA许可批准:2025年医美领域活动增加,NMPA审批进度加快,有望提高Giant Biogene的MA许可批准可见性 [10] 公司业绩与展望 - Giant Biogene:2024年下半年表现出色,Comfy品牌销售强劲,尤其是在线渠道;预计2025年销售和净利润同比增长25% - 28%/21 - 24% [25][29] - Shanghai Jahwa: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超预期,得益于成本效率提升;预计2025年扭亏为盈,中长期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 [25][29] - MGP:2024年下半年业绩未达预期,主要受护肤品/在线销售疲软影响;预计未来10年成为全球前10大美容集团 [25][29] - Proya:2024/1Q25销售未达预期,但净利润超预期,得益于更高的GPM和更低的销售费用;目标是未来10年成为全球前10大美容集团 [25][29] - Botanee:2024/1Q25净利润未达预期,受销售疲软和ROI下降影响;2025年将优先考虑净利润,目标是实现个位数的净利润率 [25][29] - Bloomage:2024/1Q25净利润未达预期,受化妆品销售疲软影响;医美业务预计2025年实现40 - 50%的销售增长,护肤品业务压力将持续到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 [25][29]
上市国货美妆洗牌:上美、巨子生物增长最快,华熙生物倒数
南方都市报· 2025-05-11 17:20
行业格局重塑趋势 - 国货美妆行业或将在2025年迎来格局重塑,单品牌突围能力成为企业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2] - 网红成分加速迭代,玻尿酸受到重组胶原蛋白的正面冲击,功效型护肤成为主导企业增长的重要因素 [2] - 消费者趋于理性,关注焦点从"成分添加"转向验证"真实功效",倒逼企业加强研发 [2] 企业营收表现 - 珀莱雅2024年营收107.79亿元,成为首家破百亿的国货美妆企业,连续两年稳坐行业头把交椅 [3][4] - 上美股份2024年营收67.93亿元,同比增长62.1%,增速最快,排名从第六飙升至第二 [3][4]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4亿元,同比增长57.2%,排名上升2位至第五 [4][5] - 上海家化2024年营收56.79亿元,排名从第二滑落至第四,归母净利润亏损8.33亿元,同比下滑266.6% [6]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53.7亿元,同比下降11.61%,排名从第三下滑至第六 [7] 单品牌驱动效应 - 上美股份旗下韩束品牌2024年营收56亿元,占集团总营收82.3%,同比增长73.7% [5] - 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品牌2024年营收45.4亿元,同比增长62.9%,占集团总收入82% [5][6] - 贝泰妮旗下薇诺娜品牌2024年营收49.09亿元,占公司总收入85.6%,在国内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份额达20.7% [10][11] 成分迭代趋势 - 华熙生物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2024年收入25.69亿元,同比下降31.62%,占主营业务收入47.92% [7] - 福瑞达化妆品板块2024年营收24.75亿元,同比增长仅2.46%,为五年来最低增速 [8] - 巨子生物凭借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实现业绩起飞,2024年毛利率达82.1%,净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42.4% [9] 研发投入现状 - 珀莱雅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仅1.95%,在七家样本企业中倒数第二,但营销费用高企导致毛利率71.39% [12] - 华熙生物2024年研发占比8.68%,连续两年为样本企业中最高 [12] - 巨子生物2024年研发占比仅1.9%,在样本企业中最低,相比2023年的2.1%持续下滑 [12] 行业未来趋势 - 功效型护肤将持续主导行业发展,消费者对抗衰、修复与防晒三大核心需求高度关注 [10][11] - 行业从"流量驱动"向"品牌力+研发力"并重转型,研发技术话语权成为下一阶段竞争重点 [11][13] - 头部企业与腰部企业营收差距拉大,行业格局持续向头部集中 [13]
中证香港中盘精选指数上涨0.38%,前十大权重包含巨子生物等
金融界· 2025-05-09 22:58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下跌0 30% 中证香港中盘精选指数上涨0 38% 报2305 91点 成交额166 81亿元 [1] - 中证香港中盘精选指数近一个月上涨10 27% 近三个月上涨5 76% 年至今上涨7 80% [1] 指数构成 - 中证香港中盘精选指数选取香港市场中等规模100只证券为样本 反映香港交易所上市中等规模证券整体表现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1000 0点 [1] - 十大权重股包括泡泡玛特(6 77%) 中国电信(3 42%) 中信银行(2 87%) 中国太保(2 72%) 康方生物(2 66%) 中国铁塔(2 37%) 金蝶国际(2 09%) 巨子生物(1 82%) 中信证券(1 79%) 哔哩哔哩-W(1 76%) [1] - 指数持仓100%集中于香港证券交易所 [1] 行业分布 - 可选消费占比最高达19 26% 其次为工业(12 52%) 金融(11 84%) 信息技术(9 83%) 通信服务(9 25%) 医药卫生(8 72%) 主要消费(7 59%) 公用事业(7 41%) 原材料(5 29%) 房地产(5 04%) 能源(3 25%) [2] 样本调整机制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调整设置缓冲区 排名81-220名老样本优先保留 老样本超100只则剔除靠后样本 不足100只则补充新样本至100只 [2] - 特殊情况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剔除 公司发生收购 合并 分拆 停牌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大学副校长成陕西首富!29岁学霸女儿,已任高管!
券商中国· 2025-05-09 21:20
范代娣家族财富与公司概况 - 西北大学新任副校长范代娣持股市值达443亿元,晋升为陕西首富,其与丈夫严建亚控制的巨子生物和三角防务总市值近900亿元 [2][3][12] - 巨子生物为港股上市公司(02367 HK),范代娣夫妇通过Juzi Holding持股56 5%,市值750亿港元,三角防务为创业板上市公司(300775),严建亚实际持股13 77%,市值130亿元 [9][10][11] - 家族独女严钰博29岁,任巨子生物董秘兼执行董事,2024年薪36万元,持有4项金融证书,为家族企业接班人 [3][16] 巨子生物经营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为重组胶原蛋白龙头,核心品牌可复美2024年营收45 4亿元(+62 9%),可丽金营收8 4亿元(+36 3%),产品覆盖1700家公立医院及6000家化妆品门店 [17] - 2019-2024年营收从9亿元增至55亿元(5年5倍),净利润从5 5亿元增至20 6亿元,毛利率达82% [18][21] - 市值750亿元超越爱美客(520亿元)和华熙生物(230亿元),成为医美及功能性护肤品行业第一 [22] - 上市三年累计募资45 6亿港元,分红23亿港元,预计家族获分红13亿港元 [4][25] 三角防务经营与挑战 - 主营航空军工锻件,2018-2023年营收从4 7亿元增至24 9亿元,净利润从1 5亿元增至8 1亿元,但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同比下滑40%/60% [26][27] - 客户高度集中,前五大客户占比98%,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贡献80 5%营收,2024年该客户订单同比减少超30% [27][28] - 2025年因财务收入确认、信披管理等问题被陕西省证监局出具监管函,公司处于无实控人状态 [26][28] 陕西富豪格局变迁 - 范代娣家族443亿元持股市值超越隆基绿能李振国夫妇(213亿元)和李春安(342亿元),以及步长制药赵涛家族(73亿元) [12][13][14][15] - 隆基绿能市值从高点回落至千亿规模,步长制药市值亦大幅下滑,反映"科创造富"趋势下高校背景企业家的崛起 [15]
国货美妆TOP10强变了
36氪· 2025-05-02 10:10
行业格局变化 - 珀莱雅以107.78亿元营收成为首个突破百亿的中国本土美妆公司,蝉联TOP1 [1] - 上美股份以超60%增幅跻身TOP2,巨子生物以近60%增速升至TOP4,毛戈平空降TOP5 [1][3] - 国货十强上榜门槛提升至近25亿元,头部前五席位相比三年前发生显著更迭 [1][3] - 华熙生物、贝泰妮等企业进入调整蓄力期,部分出现双位数下滑或增收不增利 [3] 单品牌表现 - 珀莱雅主品牌营收达85.81亿元,与其他头部品牌存在近30亿断层差距 [8] - 韩束首破50亿大关,营收55.91亿元,增速80.9%为TOP10中最高 [8] - 薇诺娜、可复美位列40亿阵营,可复美实现近20亿年增长 [8] - 丸美首次突破20亿大关,增速31.69% [8] 子品牌发展 - 彩棠以11.91亿元领跑第二梯队子品牌,颐莲、恋火PL、可丽金有望突破10亿 [8] - 上美旗下newpage一页增速达146.3%,珀莱雅旗下超1亿子品牌增至5个 [9] - 行业仍以主品牌为主导,TOP10子品牌营收普遍低于5亿 [10] 渠道结构 - 珀莱雅、上美、水羊股份线上渠道占比超90%,珀莱雅线上营收达102.34亿元 [13][14] - 毛戈平线下渠道增速21.6%,实现19.49亿营收,线下直销占比达17.57亿元 [15] - 上美通过新零售合作实现线下8.5%增长,丸美、毛戈平线下增速超两位数 [14][15] 研发投入 - TOP10总研发费用从15.59亿元增至17.53亿元,华熙生物以4.66亿(占比8.68%)居首 [19] - 贝泰妮研发投入2.95亿(占比5.87%),新原料备案数量行业第一(9款) [19][20] - 华熙生物新申请专利94项,福瑞达新授权发明专利42项 [20] - 珀莱雅、贝泰妮等加速海外研发中心建设 [20] 未来竞争趋势 - 行业进入综合能力较量阶段,头部席位仍存变数如上美"ALL IN抖音"策略成功 [21][22] - 未上市企业如自然堂、花西子持续发力,谷雨已启动上市流程 [22] - 科研、渠道运营等能力将成为竞争核心变量 [21][23]
铁打的高毛利,流水的“医美茅”:胶原蛋白捧出山西女首富,玻尿酸富豪们身家大跌
搜狐财经· 2025-05-02 08:35
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崛起 - 锦波生物股价从2023年上市发行价49元/股涨至2025年4月30日盘中最高442元/股,年内最大涨幅超100% [1] - 锦波生物创始人杨霞2025年以115亿元身家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295位,同比上升455名,成为山西女首富 [1] - 巨子生物创始人范代娣夫妇2025年以315亿元身家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827位,同比上升361名 [1] - 重组胶原蛋白在医美护肤领域快速崛起,正在挑战玻尿酸的市场地位 [2][17] 公司业绩表现 巨子生物 - 2024年营收55.39亿元(+57.17%),归母净利润20.62亿元(+42.06%),毛利率82.1%(同比下滑1.5个百分点) [4] - 功效性护肤品收入43.02亿元(+62.52%),医用敷料收入12.18亿元 [5][11] - 2024年注射用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产品获优先审批,将进入医美注射领域 [13] 锦波生物 - 2024年营收14.43亿元(+84.92%),归母净利润7.32亿元(+144.27%),扣非净利润7.12亿元(+149.15%) [6] - 医疗器械收入12.54亿元(+84.37%),毛利率95.03%(超茅台酒94.06%) [7] - 功能性护肤品收入1.42亿元(+86.83%),原料收入0.46亿元(+89.07%) [14] - 2025年Q1营收3.665亿元(+62.51%),归母净利润1.685亿元(+66.25%),增速较2024年同期放缓 [10] 创健医疗 - 2024年营收2.882亿元(+1.82%),归母净利润3382万元(-50.84%),毛利率73.94%(同比下滑4.23个百分点) [7] - 重组胶原蛋白原料收入1.04亿元(-26.23%),终端产品收入1.82亿元(+29.95%) [7][14] - 正在开发重组III型胶原蛋白植入剂等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需在2025年底前取得注册证 [15] 行业竞争格局 - 玻尿酸企业表现下滑: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53.71亿元(-11.61%),净利润1.74亿元(-70.59%);爱美客2024年营收30.26亿元(+5.45%),净利润19.58亿元(+5.33%) [19] - 锦波生物目前持有唯一重组胶原蛋白III类注射证,核心产品"薇旖美"2024年收入11.28亿元(+99.69%) [11][13] - 市场竞争加剧:美琉生物宣称将人源Ⅲ型重组胶原蛋白价格从8万元/公斤降至1万元/公斤 [8][9] 国际化布局 - 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已在越南获批,功能性护肤品获美国FDA认证 [24] - 创健医疗与大昌华嘉合作进军美国市场 [24] - 巨子生物计划出海,旗下可复美品牌已入驻香港万宁 [24] - 华熙生物推进"品牌出海+技术出海",2024年境外收入8.89亿元(超6亿元来自原料) [22][23][24] - 爱美客拟以14亿元收购韩国REGEN公司85%股权,获取PDLLA微球技术 [20] 资金动向 - 巨子生物拟配股募资约23.33亿港元用于品牌推广、海外业务等 [25] - 创健医疗申请不超过4亿元综合授信额度 [26]
国货美妆十强榜单揭晓:百亿时代,谁在引领变革?
FBeauty未来迹· 2025-04-30 17:27
行业里程碑与竞争格局 - 2024年国内诞生首个突破百亿的美妆企业珀莱雅,营收达107.78亿元,成为行业里程碑事件[3] - 十强门槛从2021年的15.52亿元抬升至2024年的29.7亿元,扩大了14亿元左右[8] - 前十企业总营收规模从2021年的407.07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543.77亿元,四年增长超130亿元[7] - 行业竞争加剧,前三名每年不同,2024年毛戈平首次闯入榜单[6][7] 头部企业业绩表现 - 珀莱雅营收同比增长21.04%至107.78亿元,净利润增长30%至15.52亿元[9] - 上美股份营收同比增长62.1%至67.93亿元,净利润增长74%至8.03亿元[9] - 巨子生物营收同比增长57.2%至55.39亿元,净利润20.61亿元为十强最高[9][10] - 毛戈平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30%以上增长,毛利率保持84.4%高位[10] - 上海家化营收下滑13.93%至56.79亿元,净利润亏损8.33亿元[9] - 华熙生物营收下滑11.61%至53.7亿元,净利润下滑70.59%至1.74亿元[9] 研发投入与技术壁垒 - 华熙生物研发投入4.66亿元居首,聚焦再生医学和功能性食品[17][18] - 上美股份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3%至1.8亿元[16][17] - 巨子生物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2.1%至1.07亿元,推进III类医疗器械研发[16][18] - 毛戈平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4.77%至0.32亿元[16][17] - 珀莱雅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1.21%至2.1亿元[17][18] 渠道与品牌战略 - 珀莱雅线上渠道占比超90%,同时开拓新型百货和购物中心[20] - 贝泰妮OTC渠道覆盖超12.9万家药房门店[20] - 巨子生物产品进入约1700家公立医院和3000家私立机构[20] - 毛戈平线上收入同比增长51%至17.84亿元,占比提升至46%[20] - 珀莱雅子品牌营收首次突破20亿元,占比20.31%[21] - 上美股份形成高中低端品牌矩阵,韩束贡献82.3%收入[9][21] 未来发展规划 - 珀莱雅制定"双十"战略愿景,目标全球前十[23] - 贝泰妮法国、日本实验室建成,泰国东南亚总部落地[25] - 毛戈平深化与丝芙兰合作,开拓香港市场[25] - 华熙生物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26] - 巨子生物推进三类医疗器械临床申报[27] - 逸仙电商探索神经科学在护肤领域应用[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