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09868)

搜索文档
小鹏汽车-W(09868.HK):2Q毛利率改善超预期;9月目标月销破4万辆
格隆汇· 2025-08-21 18:48
2Q25业绩表现 - 2Q25营收为182.74亿元,Non-GAAP净亏损3.85亿元,较2Q24的净亏损12.2亿元大幅收窄[1] - 2Q25交付量达103,181辆,创季度新高,带动营收增长[1] - 2Q25综合毛利率为17.3%,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8个百分点,汽车业务毛利率为14.3%[1] - 研发费用为22.1亿元,销管费用为21.7亿元,费用控制良好[1] 毛利率改善与规模效应 - 毛利率改善主要得益于零件通用率提升、交付量增长及高毛利车型占比提高[1] - 规模效应带动毛利率持续改善,费控高效推动业绩超预期[1] 销量指引与产品周期 - 公司指引3Q25交付113,000-118,000辆,同比增幅达142.8%-153.6%[1] - 预计9月起实现月销持续突破4万辆[1] - 4Q25计划量产鲲鹏超级增程电动系列首款车型,并完成现有车型的一车双能版本切换[1] - 下半年推出的P7 Next等车型定价均在20万元以上,有望持续改善盈利能力[2] 技术创新与AI生态 - P7 Next全系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及全域800V平台+5C超充电池[1] - 计划2026年量产支持L4的车型,并在部分区域试点Robotaxi运营[2] - 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基于图灵芯片、VLA和VLM快速推进,计划2026年下半年量产[2] 海外市场进展 - 上半年海外交付量超1.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00%[2] - 7月首台印尼本地生产的小鹏X9交付,开启全球本地化生产战略[2] - 计划2H26完成鲲鹏超级电动及欧洲版本在全球海外市场的上市[2] 估值与评级 - 当前港/美股股价对应2025年1.6x P/S[2] - 维持港股目标价108港币,美股目标价28美元,对应2025年2.2x P/S[2] - 目标价较当前股价存在40%(港股)/35%(美股)上行空间[2]
汽车公司内卷进入暗战:“增配不加价”
36氪· 2025-08-21 18:29
行业价格战动态 - 比亚迪自7月1日起全面取消"限时一口价"促销政策,最高超5万元补贴终止,"高息高返"也被叫停,被视为行业价格战进入尾声的信号 [1] - 相关部门6-7月连续召集十余家主流车企开会,强调不搞"内卷式"竞争,不以牺牲产品性能和质量为代价实现短期"降本增效" [1] - 今年Q1降价车型超60款,5月增至超100款,降价幅度从数千元至5万元不等 [1] - 行业转向"增配不加价"等变相降价策略,如智己LS6剧院版新增配置价值超4万元但起售价仅微涨0.3万元 [2][4] 车企产品策略调整 - 新一代智己LS6预售起售价降至20.99万元,预计正式售价低于20万元,新增Nvidia Thor驾驶辅助等配置 [4] - 理想i8一周内经历上市、改配置和增配降价,Max版降价1万元至33.98万元并赠送原价1万元的铂金音响 [4] - 比亚迪6月底明确"精简SKU,增配不加价"策略,7月上市的2025款海豚和8月宋L EV已落实该策略 [5] - 小鹏X9新增零重力座椅等配置,投入5000万优化NVH使车内噪音降低4.9分贝 [5] 市场结构与价格变化 - 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51.1%,首次超过燃油车 [8] - 2023年新能源车新车型平均降价1.8万元(降幅9.2%),燃油车降1.3万元(降幅6.8%) [8] - 5-10万元燃油车市场份额从2019年26.8%降至2024年13.5%,30万元以上高端燃油车占比从6.2%增至10.3% [8] - 30-40万元市场中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从2021年14.4%升至2024年39.8%,40万元以上从12.3%升至42.8% [8] - 乘用车零售均价从2019年15.1万元升至2024年超18.5万元,今年前7月降至18.1万元 [10] - 燃油车均价从15万元升至18.3万元,新能源车均价从2023年18.4万元降至今年16.1万元 [10] 企业经营状况 - 除比亚迪和理想外,零跑汽车成为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但未实现全年盈利 [10] - 零跑2024年销售均价10.95万元/辆,上半年微降至10.94万元,毛利率从8.4%提升至14.1% [10] - 小鹏汽车上半年交付量超去年全年,但销售均价从18.85万元/辆大幅降至15.85万元/辆 [11] - 前4个月汽车行业收入增7%至32552亿元,但成本增8%致利润降5.1%,利润率仅4.1% [13] 供应链与成本 - 增配不加价实质是降价策略,供应链降本依赖规模效应,如零跑和理想L产品线通过平台化研发提高零部件通用率 [7] - 除比亚迪外其他车型难以快速实现供应链降本,增配不加价更多出于市场竞争考虑 [7] - 理想i8策略短期内对毛利率产生负面影响,需长期销量增长抵消 [7]
小鹏汽车-w(09868):25Q2毛利率创历史新高,经营质量持续优化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21 16:59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98.43港元 [1][2][10] 核心观点 - 25Q2毛利率达17.3%创历史新高 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1.8个百分点 [10] - 25Q2净亏损4.8亿元 同比及环比均实现收窄 [10] - 25Q2交付量10.3万辆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242% 环比增10% [10] - 大众合作范围延伸至燃油和插电混动车型平台 有望持续增厚服务业务收入 [10] - "一车双能"新车周期开启 支持L4车型计划2026年量产 [10] 财务表现 - 25Q2营收182.7亿元 同比增125% 环比增16% [10] - 汽车销售毛利率14.3% 同比提升8.0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3.9个百分点 [10] - 单车收入16.4万元 环比提升1.1万元 [10]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909/1303/1527亿元 [10]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10/33/68亿元 [10] 业务进展 - 产品矩阵持续完善:2025款G6/G9、2025款X9、Mona M03 Max、G7、全新P7密集推出 [10] - 25Q4将发布鲲鹏超级电动车型 落地"一车双能"战略 [10] - 小鹏人形机器人计划2026年下半年量产 [10] - 25Q3预计交付量11.3-11.8万辆 同比增143%-154% [10] - 25Q3预计总收入196-210亿元 同比增94%-108% [10] 估值比较 - 给予2025年1.9倍PS估值 低于特斯拉(10.34倍)和理想汽车(1.09倍) [10][11] - 当前市值1534亿港元 股本19.07亿股 [7]
小鹏汽车-W(09868):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产品大周期势能有望向上,大众合作或增厚长期业绩
开源证券· 2025-08-21 15:01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H2往后产品大周期势能有望向上,大众合作或增厚长期业绩[5] - 2025Q2收入符合指引,汽车毛利大幅提升、经营费用率改善驱动持续减亏[5] - 2026年产品大周期有望驱动主业向上,大众合作深化或增厚长期业绩[5]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Q2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125%,季度交付10.3万辆,ASP环比提升1.1万元至16.4万元[5] - 2025Q2 Non-GAAP净利润-3.9亿元,较2025Q1减亏0.4亿元,汽车毛利率环比提升3.8pct至14.3%[5] - 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由820.1亿元下调至804.4亿元,2026-2027年收入预测上调至1291.1/1431.3亿元[5] - 2025-2027年Non-GAAP净利润预测上调至-10.7/10.5/36.8亿元,对应EPS为-0.6/0.5/1.9元[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S为1.8/1.1/1.0倍,2026-2027年PE为136.2/39.3倍[5] 产品与市场表现 - 2025Q2 ASP提升主要受益于G6、G9改款放量,平价车型M03占比下降[5] - 2025Q3收入指引196-210亿元,交付指引11.3-11.8万辆,ASP约17.3-17.8万元[5] - 2025年9-12月销量有望突破4万辆/月,受益于新P7放量、鲲鹏超电X9上市交付[5] - 2026年往后"一车双能"、全新车型、海外市场产品周期有望同步启动[5] 技术与合作 - 端侧VLA+VLM大模型、2250TOPS有效算力图灵芯片有望扩大Ultra版本智驾体验优势[5] - 与大众EEA架构合作扩展至中国区全部ICEV、PHEV,相关车型SOP后有望贡献第三大经常性收入流[5] 股价与市值 - 当前股价80.450港元,总市值1533.78亿港元,流通市值1533.76亿港元[1] - 近3个月换手率73.0%[1]
小鹏汽车-W(09868):25Q2毛利率显著提升,期待增程产品周期
国投证券· 2025-08-21 14:2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102.6港元(当前股价80.45港元)[7] 核心观点 - 25Q2营收182.7亿元(同比+125.3%,环比+15.6%),净亏损收窄至4.8亿元,Non-GAAP净亏损3.9亿元[1] - 汽车交付量10.3万辆(同比+241.6%),单车ASP提升至16.9万元(环比+1.62万元)[2] - 汽车销售毛利率达14.3%(同比+8.0pct,环比+3.9pct),研发/销售费用率分别降至12.1%/11.9%[3]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900/1389/1736亿元,对应PS 1.7/1.1/0.88倍[4] 业绩表现 - **收入增长**:25Q2汽车销售业务收入169亿元(同比+148%),占总营收92.5%[2] - **毛利率改善**:技术降本、供应链优化及规模效应推动毛利率同比提升8pct[3] - **费用控制**:研发费用率12.1%(同比-6.01pct),销售费用率11.9%(同比-7.54pct)[3] 产品与战略 - **新车周期**:Q4将推出增程新车,2025年计划发布2款Mona SUV及多款增程车型[4] - **AI能力**:智驾保持国内第一梯队,G7 Ultra/P7搭载3颗图灵芯片,即将推送VLA大模型[4] - **经营优化**:24年以来供应链、产品打造及组织效率显著提升[4] 财务预测 - **营收预期**:2025E营收900.4亿元(同比+120.3%),2027E达1735.8亿元[10] - **盈利拐点**:预计2026年实现净利润22.8亿元(2025E亏损31.6亿元)[10] - **估值指标**:2025E市销率1.7倍,2027E净资产收益率20.3%[10]
“年卖100万辆将成生存底线”,汽车快消品化:半年改款、一年换代
证券时报· 2025-08-21 14:14
行业趋势:汽车快消品化 - 国内车企日均新车迭代率攀升至3.2款,更新节奏从"三年一改款、五年一换代"提速至"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 [1][2] - 电动汽车换车周期缩短至3-5年(燃油车为6-8年),核心原因包括电池健康度在8年后降至70%以下及智能硬件算法遵循摩尔定律快速迭代 [2] - 新能源汽车首年贬值率高达50%,部分车型两年价格腰斩,远高于燃油车"三年打六折"的传统贬值节奏 [3] 市场竞争态势 - 新势力车企集体跨过盈亏平衡点,竞争焦点从"上量"转向技术、品牌和生态的终极竞争 [1] - 车企通过卷参数配置(如冰箱彩电大沙发、隐藏式门把手)应对技术同质化,但部分配置被质疑非真实需求 [4] - 2024年1-7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3.5万辆和1826.9万辆,同比增长12.7%和12%,新能源车持续产销两旺 [3] 企业战略与挑战 - 频繁推新导致车企研发测试周期承压(新车型需36-48个月测试周期,电池包可靠性测试需1年以上),部分企业采用供应商模块化解决方案提升效率 [3][6] - 理想i8因市场竞争加剧(乐道L90前备箱设计、特斯拉Model Y L等)上市一周即降价改配,反映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至半年 [6][7] - 蔚来同时预售高端ES8和交付性价比乐道L90,同一定位车型引发内部竞争担忧 [7] 市场格局演变 - 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电动车市场供过于求,中国车企盈利状况将分化 [10] - 行业集中度提升,年销300万辆可进入主牌桌,100万辆成为生存底线,未来十年将形成"七雄"格局 [10] - 特斯拉通过减配(真皮变织物座椅、全景天窗变金属天窗)应对竞争,预示消费市场可能回归物理按键等实用功能 [9]
小鹏汽车-W(09868):毛利率同环比高增,全新P7月底上市
华泰证券· 2025-08-21 14:0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20.34港币(前值119.99港币)[1][5][6][8] 财务表现 - 25H1营收341亿元(同比+133%),归母净亏损11亿元(同比收窄57%)[1][6] - 25Q2营收183亿元(同环比+125%/+16%),汽车销售收入169亿元(同环比+148%/+18%),归母净亏损4.8亿元(同环比收窄63%/28%)[1][6] - 25Q2毛利率17.3%(同环比+3.3/1.7pct),汽车毛利率14.3%(同环比+7.9/+3.8pct),连续八个季度改善[2] - 单车收入/毛利分别为16.4/2.3万元(同比-28%/+63%,环比+7%/+47%)[2] - 费用管控显著,25Q2 SG&A/研发费用率均为12%(同比-7/-6pct,环比均-0.5pct)[2] 销量与产品结构 - 25H1累计交付19.8万台,M03/P7+分别销售8.6/4.4万台,位列细分市场第五/第四[3] - Q2交付10.3万台(同环比+242%/+10%),G6/G7销量占比从Q1的14%提升至25%[2] - G7上市后40天交付破1万台,新P7(8月27日上市)小订量创历史同期新高[3] 新产品与技术亮点 - 新P7定位20-30万元性能车市场,全系标配图灵智驾、VLA、AR-HUD、800V架构等[3] - X9增程版预计25Q4上市,纯电续航450公里,搭载尊界同款增程器[4] - 自研AI芯片"图灵"具备700TOPS算力,支持30B参数大模型,已首发搭载G7[4] 战略合作与估值 - 与大众集团深化电子电气架构合作,技术将扩展至大众中国燃油/PHEV平台[4] - 上调26-27年收入预测至1276/1539亿元(较前值+31%/+23%)[5][11] - 销售业务估值2.1x 2025E PS(较可比公司溢价1x),技术服务业务估值维持400亿港币[14][15] 盈利预测调整 - 25-27年收入预测856/1276/1539亿元,归母净利润-13/21/56亿元(较前值上调36%/89%/30%)[11][12] - 25年毛利率预测上调1.5pct至17.7%,26-27年分别调整至18.2%/19.0%[11] - 因新车周期密集,上调26-27年销售费用至112/126亿元(+22%/+26%)[11]
透视半年报丨势能持续释放,小鹏汽车率先驶向L4的星辰大海
新京报· 2025-08-21 13:27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营收182.7亿元 同比增长125.3% 环比增长15.6% [7] - 车辆销售收入168.8亿元 同比增长147.6% 环比增长17.5% [7] - 汽车毛利率达14.3% 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 连续8个季度增长 [8] - 整体毛利率17.3% 同比增3.3个百分点 环比增1.7个百分点 创历史新高 [8] - 净亏损收窄至4.8亿元 同比减少12.8亿元 环比减少6.6亿元 [8] - 现金储备创历史新高 进入盈利自我造血阶段 [2][8] 交付业绩 - 二季度交付量超10.3万辆 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7] - 上半年累计交付量超2024全年 同比增幅超200% [2] - 目标9月起月交付量稳健超过4万辆 [10] 产品战略 - 二季度推出三款改款车型:2025款X9、MONA M03 Max、P7+超长续航Max [9] - 三季度推出两款全新车型G7和全新P7 强调情绪价值设计理念 [9] - 四季度将推出首款鲲鹏超级电动车型X9 纯电续航超450公里 综合续航超1500公里 [10] - 采用"一车双能"产品策略 未来将发布多款超电车型 [10] - 全新P7小订数据打破所有车型同期历史纪录 目标成为30万元内纯电轿车市场前三 [10] 技术布局 - 完成纯视觉智驾、AI大模型、图灵AI芯片和5C超快充电芯等技术平台升级 [10] - 2026年量产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的前装车型 [13] - 计划在部分区域试点Robotaxi运营服务 采用无地图模式突破区域限制 [13] - 图灵芯片将在AI汽车上全面应用 [14] 全球化发展 - 加速扩大中国和海外市场规模及市场份额 [11] - 三条增长曲线:AI与汽车融合、全球化扩张、具身人形机器人深度融合 [14]
势能持续释放,小鹏汽车率先驶向L4的星辰大海
新京报· 2025-08-21 13:23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累计交付量超2024全年,同比增幅超200%,二季度创单季度交付量历史新高 [1] - 二季度汽车毛利率连续8个季度提升至14.3%,同比增长7.9个百分点,整体毛利率达17.3%创历史新高 [1][11] - 二季度净亏损收窄至4.8亿元,同比减少62.5%,环比减少27.3% [11] - 二季度总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125.3%,环比增长15.6%,其中汽车销售收入168.8亿元,同比增长147.6% [10][11] - 现金储备创历史新高,公司进入"自我造血"新阶段 [11] 产品战略与市场表现 - 二季度交付新车超10.3万辆,改款车型交付量创历史新高 [11] - 目标从2025年9月起月交付量稳健超过4万辆 [12] - 三季度推出小鹏G7和全新P7两款新车,其中P7小订数据打破所有车型同期历史纪录 [12][14] - 四季度将推出首款鲲鹏超级电动车型X9,纯电续航超450公里,综合续航超1500公里 [15] - 2025年完成"一车双能"技术平台升级,包括纯视觉智驾、AI大模型、5C超快充电芯等技术 [15] 技术创新与未来规划 - 支持L4的车型将在2026年量产,并试点Robotaxi运营,采用前装车辆和无地图模式 [18] - 提出成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目标,依托软硬件全栈自研技术 [18] - 三条长期增长曲线:AI与汽车融合、全球化、具身人形机器人 [19] - 产品核心竞争力转向AI算法先进性、算力平台能力和数据闭环效率 [17]
小鹏汽车-W(09868):2025年Q2业绩点评:汽车毛利率超预期,环比持续快速减亏
长江证券· 2025-08-21 12:42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维持 [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Q2收入182.7亿元,同比+125.3%,环比+15.6% [2][4] - 毛利率17.3%,同比+3.3pct,环比+1.8pct [2][4] - 净亏损4.8亿元,同比收窄8.1亿元,Non-GAAP净亏损3.9亿元,同比收窄8.3亿元 [2][4] - 现金储备475.7亿元,环比增长22.9亿元 [7] 业务分析 汽车业务 - 交付量10.3万辆,同比+241.6%,环比+9.8% [7] - 汽车业务收入168.8亿元,同比+147.6%,环比+17.5%,单车收入17.7万元,环比+5.3% [7] - 汽车毛利率14.3%,同比+8.0pct,环比+3.9pct,超预期 [7] - 销量结构优化:MONA M03占比38.0%(环比-12.1pct),G6/G9/X9占比合计提升17.3pct [7] - 出海销量1.1万辆,同比+150.2%,环比+45.6% [7] 服务业务 - 服务收入13.9亿元,同比+7.6%,环比-3.5% [7] - 服务毛利率53.6%,同比-0.7pct,环比-12.8pct(主因技术研发服务波动) [7] 费用与研发 - 研发开支22.1亿元,同比+50.4%,研发费用率12.1%(同比-6.0pct) [7] - S&G费用21.7亿元,同比+37.7%,费用率11.9%(同比-7.5pct) [7] 未来展望 - 2025Q3交付量指引11.3-11.8万辆(同比+142.8-153.6%),收入指引196-210亿元(同比+94.0-107.9%) [7] - 新车周期强势:G7上市9分钟大定破1万台,全新P7亮相,Q3两款重磅车型交付,Q4鲲鹏车型量产 [7] - 智能驾驶领先优势持续,渠道变革与营销体系强化驱动销量增长 [2][7] - 预计2025年收入928亿元(PS 1.4X),大众软件合作将增厚服务收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