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宝钢股份(600019)
icon
搜索文档
当前经济与政策思考:国内外治理产业“内卷式”竞争的做法
中泰证券· 2025-07-03 20:55
供给端 - 日本钢铁行业通过兼并重组,2011年三家主要公司粗钢产量占比71.6%,2014年新日铁住金和JFE钢铁占比提升至80.7%[8] - 欧盟2015年前关闭超205家不符合排放标准工厂,英国退出13家产能34.3GW,占比15%;英国设定2050年减排80%目标[9] - 2005 - 2015年中国累计淘汰炼铁产能2.47亿吨、炼钢产能1.72亿吨[9] - 美国2003年设渔业回购计划,斥资4600万美元回购91艘渔船和239个捕捞许可证[12] 需求端 -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10年内,国民收入年化增长超10%,民间消费占比达60%以上[20] - 1983 - 1989年日本建筑投资从27.5万亿日元增至46.4万亿日元,带动10.3万亿日元钢材消费[20] - 1948 - 1952年美国“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150亿美元[22] 配套政策 - 美国《破产法》第11章允许企业破产保护期继续经营重组债务[24] - 日本1978年制定法律解决去产能再就业问题[25] 风险提示 - 存在海外经济波动、政策及资料滞后更新不及时风险[4][26]
钢铁行业动态点评:落后产能退出预期再起,重视钢铁板块投资机会
光大证券· 2025-07-03 19: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钢铁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央财经委强调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钢铁板块盈利和PB有望修复到历史均值水平,推荐柳钢股份、三钢闽光等多只钢铁股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月2日Mysteel调研“唐山7月4 - 15日烧结机限产30%”传闻,约半数钢厂称收到通知,多数钢厂认为大概率有 [1] 2025年国内钢材供需情况 - 2025年国内钢材需求、净出口量或同比减少0.34亿吨,内需方面预计需求量约8.50亿吨,同比-1.5%,减少0.13亿吨;净出口方面预计降至2023年水平,同比-0.21亿吨 [2] - 2025年1 - 5月粗钢产量4.32亿吨,同比-1.59%,减少698万吨,湖北、广东、河北产量同比减少最多,四川增量居首 [2] 落后产能退出对行业利润的影响 - 2025年1 - 5月中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316.9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1 - 6月钢铁行业综合毛利润281元/吨,同比+52.45%,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有望使行业毛利进一步修复 [3] 历史政策回顾 - 2016年出台化解过剩产能意见,要求不得备案新增产能项目,提出未来5年化解1亿 - 1.5亿吨过剩产能目标,实施产能置换,取缔“地条钢”后普钢指数上涨33%,沪深300指数上涨2% [4] - 2020年工信部提出压缩粗钢产量,确保同比下降,2021年2月10日 - 3月15日普钢指数上涨35%,沪深300指数下跌13% [4] 普钢板块估值情况 - 截至7月2日,普钢板块PB_LF为0.83,较2013年以来均值还有23%空间,较2017、2021年高点分别还有112%、95%空间;其相对于沪深两市PB_LF的比值为0.52,较2013年以来均值还有2%空间,较2017、2021年高点分别还有57%、46%空间 [5]
全球汽车钢管市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7-03 18:09
钢材以其卓越的强度、延展性和成本效益,成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材料,精密成型的钢管和钢管组件在整车性能与安全中发挥关键作用。乘用 车和重型卡车均采用钢管用于高温排气系统、防倾杆和传动(万向节)轴,以及等速( CV )万向节外壳。在结构方面,钢管用于底盘横 梁、翻滚保护和碰撞能量吸收管理系统;在流体输送方面,则负责燃油与制动管路、转向柱和液压回路。除上述关键系统外,钢管还广泛应 用于座椅框架、车顶导轨以及自行车架支架等舒适和便捷配置,彰显其在整车设计与制造各环节的多功能性 。 根据 QYResearch 最新调研报告显示,预计 2 03 1 年全球 汽车钢管 市场规模将达到 11,387.53 百万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 CAGR 为 0.92% 。 汽车钢管 全球市场总体规模 全球 汽车钢管 市场前 26 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基于 2 02 4 年调研数据;目前最新数据以本公司最新调研数据为准) 全球范围内, 汽车钢管 主要生产商包括 Nippon Steel , The Fischer Group , Arcelormittal , 宝武 , Benteler 等,其中前五大厂商占有大约 33.22% ...
钢铁行业今日净流出资金6.66亿元,重庆钢铁等5股净流出资金超5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17:36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7月3日上涨0.18%,申万行业中24个上涨,电子、电力设备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69%、1.38% [1] - 煤炭、交通运输行业跌幅居前,分别下跌1.16%、0.28%,钢铁行业位列跌幅榜第三 [1]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45.11亿元,9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22个行业净流出 [1] 行业资金流向 - 电子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首,全天净流入78.20亿元,涨幅1.69% [1] - 医药生物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13.82亿元,涨幅1.35% [1] - 机械设备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全天净流出23.17亿元 [1] - 基础化工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19.08亿元,国防军工、传媒、电力设备等行业净流出较多 [1] 钢铁行业表现 - 钢铁行业今日下跌0.13%,主力资金净流出6.66亿元 [2] - 行业44只个股中15只上涨,28只下跌,1只涨停 [2] - 资金净流入个股10只,宝钢股份净流入4235.47万元居首,甬金股份、新兴铸管分别净流入2082.19万元、1158.05万元 [2] - 资金净流出个股中,重庆钢铁、新钢股份、柳钢股份净流出超5000万元,分别净流出1.09亿元、9561.72万元、6373.15万元 [2] 钢铁行业个股资金流向 - 重庆钢铁今日涨幅3.55%,换手率9.32%,主力资金净流出1.09亿元 [2][3] - 新钢股份涨幅1.27%,换手率4.91%,主力资金净流出9561.72万元 [2][3] - 柳钢股份涨幅10.09%,换手率8.35%,主力资金净流出6373.15万元 [2][3] - 宝钢股份涨幅1.01%,换手率0.61%,主力资金净流入4235.47万元 [2][3] - 甬金股份涨幅2.02%,换手率4.38%,主力资金净流入2082.19万元 [2][3]
央国企估值修复明确,央企创新驱动ETF(515900)创近1月规模新高
新浪财经· 2025-07-03 13:49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 -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000861)下跌0.13% [3] - 成分股涨跌互现 深南电路领涨7.32% 光迅科技上涨2.21% 中国卫星上涨1.97% 中国海防领跌6.09% 振华重工下跌2.69% 昊华科技下跌2.67% [3] - 央企创新驱动ETF(515900)下跌0.14% 最新报价1.46元 [3] - 近1周累计上涨0.83%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4 [3] 流动性数据 - 央企创新驱动ETF盘中换手0.31% 成交1040.13万元 [3] - 近1年日均成交2831.57万元 居可比基金第一 [3] 政策与市场观点 - 国家数据局强调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打造集约统一数字底座 [4] - 华源证券认为央国企估值修复明确 建筑类央国企受益于"固收+"资金偏好和国企改革政策预期 [4] 基金规模 - 央企创新驱动ETF最新规模达33.57亿元 创近1月新高 位居可比基金1/4 [4] 收益能力 - 近2年净值上涨5.46% [5]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15.05% 最长连涨月数5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24.91% [5] - 涨跌月数比37/31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3.97% 年盈利百分比80.00% 历史持有3年盈利概率97.49% [5]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3.54% 排名可比基金前2/4 [5] 回撤与费率 -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08% [5] - 管理费率0.15% 托管费率0.05% 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5] 跟踪精度 - 近5年跟踪误差0.038% 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5] 指数构成 -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选取100只较具创新活力的央企上市公司证券 [6]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34.87% 包括海康威视 国电南瑞 长安汽车 中国船舶 宝钢股份 招商银行 中国建筑 长江电力 中国联通 中国中车 [6]
摩根大通:中国钢铁-供给侧改革 2.0?有待观察
摩根· 2025-07-03 10: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2日钢铁股上涨5% - 91%,原因包括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呼吁抑制过度竞争和削减产能、唐山钢厂因空气质量差收到限产通知、6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呼吁结束“内卷”式竞争 [5] - 政府并非首次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并提及抑制产能过剩,但自2024年起股价反应消极,因后续政策有限,宣布相关政策后次日钢铁股约上涨2%,一个月后下跌2 - 5% [5] - 虽投资者似乎已将供给侧改革2.0纳入定价,但尚未看到严格实施全国性强制减产、淘汰高排放和高能耗产能、整合亏损钢厂等政策或催化剂,对钢铁股保持谨慎,等待进一步具体政策再追涨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历史政策对钢铁市场的影响 - 表格展示了2016 - 2025年期间多项与钢铁行业去产能相关政策发布后,中国螺纹钢期货价格、中国铁矿石价格、宝钢和鞍钢A等在1天、1周和1个月后的价格变化情况,如2016年1月国务院召开钢铁和煤炭行业去产能座谈会后,中国螺纹钢期货价格1天跌1.2%、1周跌1.5%、1个月涨1.8% [3] 全球钢铁公司对比 - 表格呈现了澳大利亚、美国、中国、印度、欧洲、巴西、日本等地区多家钢铁公司的市值、企业价值、EV/EBITDA、PE、股息收益率、ND/EBITDA和年初至今表现等数据,如澳大利亚的博思格钢铁市值69亿美元,年初至今表现为28% [7]
周期论剑|重申布局周期的弹性与价值
2025-07-02 23:49
周期论剑|重申布局周期的弹性与价值 20250702 摘要 中央财经委员会强调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和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被 视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企业和政府行为, 解决内卷问题,并已成为当前经济治理的关键议题。 当前经济政策在价格调控方面已从管高价转向管低价,并从规模扩张转 向高质量发展,同时约束地方政府无序招商引资和补贴行为,政策思路 也从反垄断转向治理无序竞争,以应对总需求不足和低价竞争。 尽管目前不构成系统性风格切换,但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的决心为未来行 情提供了契机,部分板块可能受益于自上而下的安排,尤其是在过去需 求不足导致调整的领域。 钢铁行业需求端受地产拖累减弱,制造业需求占比提升至 50%以上,出 口表现超预期,需求周期逐步触底;供给端全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 转负已三年,尾部企业亏损,供给端处于收缩周期。 有色金属市场关注资源稀缺性,博弈中美流动性共振的降息周期,以及 科技周期带来的需求属性,推荐关注锡和铜,受益于科技应用和产业链 库存低位。 Q&A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的频率和重要性如何体现? 中央财经委员会的会议通常一年召开一到两次,频率较低,但其重要性在经济 治理与政 ...
钢铁:持续看好钢铁板块行情,迎接转折之年
2025-07-02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 钢铁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行业现状** - 自2021年以来基本面下探后触底,2025年前26周五大品种钢材表观消费量累计同比降幅收窄至0.36%,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7%,供需数据良好,需求基本持平而供给进一步收缩[1][17] - 行业公司目前普遍估值10倍左右,宝钢股息率在4% - 5%左右,随着业绩回升股息率预计继续提升[15] 2. **需求端** - 制造业需求增长和出口稳健对冲地产下行影响,总需求接近触底。地产新开工自2021年至今跌幅70% - 80%,每年下降20%以上,但总粗钢需求每年仅小个位数下降,2025年前四个月总粗钢需求仍正增长,因地产占比降至不到15%,制造业占比提升至50% - 60%,且出口净增长[1][4] - 制造业对粗钢需求贡献显著,汽车、家电、造船等领域增速快,虽有关税及贸易摩擦,但冲击小于预期,今年焦煤价格下跌使国内外价差拉大,出口保持同比正增长[5] 3. **供给端** - 供给侧改革限制新增产能,2018年以来未批复新产能,叠加限产措施和落后产能退出,增强供给收缩预期,利于供需平衡和板块向上弹性[1][8] - 行业进入减产周期,即使无行政性减产政策,市场化出清压力也会使尾部企业减产或停产[11] 4. **成本端** - 焦煤价格下跌和西芒杜等大型矿山投产,预计推动铁矿石价格下行,降低中游冶炼环节成本压力,提升盈利能力,使原材料成本从上行周期转向下行周期[1][11] 5. **未来趋势** - 未来两到三年将迎来震荡上行周期,需求下行空间小,可能阶段性正增长,国内外市场发展将推动总粗钢需求稳定甚至超预期[1][6][7] - 行业将呈现集中度提升、龙头公司竞争优势扩大、高分红高股息逻辑逐步形成的趋势[10] 6. **投资机会** - 近期投资机会来自中央财经委会议反内卷政策、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以及唐山限产消息发酵等,钢铁板块近期上行,如港股重庆钢铁涨幅达91%,鞍钢和中国东方集团涨幅超10%,A股重庆钢铁、柳钢和首钢涨停等[2] - 未来两到三年投资机会值得关注,高股息率头部公司业绩稳定性及回升将触发估值重估,短期是利润修复,中长期是集中度提升与龙头公司竞争优势增强过程[12] 7. **推荐标的** - 稳健高股息:宝钢、中信特钢和华菱[1][14] - 攻守兼备:新钢股份和方大特钢[1][14][19] - 纯弹性:柳钢股份[1][14][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2025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下跌,钢价跌幅小于原材料价格跌幅,行业盈利同比和环比均有所修复,目前处于传统淡季,五大品种钢材表观消费量环比下降4.33万吨,总库存环比增加1.14万吨,产量环比增加12.5万吨,基本面呈现弱现实强预期态势[18] 2. 宝钢股份权益产能超6000万吨,产品有汽车板、家电板和硅钢等高附加值品种;华菱钢铁规模约3000万吨,今年新建50万吨硅钢产线,超低排改造预计今年完成,明年资本支出压力下降,有望提高分红比例至50%;方大特钢规模约420万吨,以螺纹占比85%的建材为主,降本增效能力出色,有同业竞争整合注入预期和外部并购预期;柳钢股份防城港项目去年四季度投产,有1000万吨板材产能,总产能接近2000万吨,防城港基地靠近水运码头,物流成本优势显著;新钢股份规模约1000万吨,以板材为主,2022年底加入宝武集团,2024年进入降本增效收获期,2025年一季度业绩受检修影响,后续盈利有望改善[16][21][22][24][25]
“反内卷”政策下,能源与材料有哪些投资机会?
2025-07-02 23:49
"反内卷"政策下,能源与材料有哪些投资机会? 20250702 摘要 国家层面反内卷政策升级,旨在解决低价竞争和产能过剩问题,尤其针 对地方政府不规范行为,以提振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截至 2025 年 6 月 PPI 已连续 33 个月负增长。 光伏产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需通过供给侧改革盘活市场,并作为中美 关税谈判筹码,通过价格调整避免低价倾销指控,改善产业链盈利状况, 关注硅料价格和股价变化。 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分两步走:划定落后产能并约束开工率,通过收储 或成立基金消化多晶硅库存,优先关注上游原材料如通威股份,下游组 建环节如晶澳科技、晶科能源。 建材领域反内卷政策执行效果显著,水泥行业预计有 3-4 亿吨熟料厂退 出市场,推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玻璃行业头部企业减产,关注浮 法玻璃及光伏玻璃投资机会。 钢铁行业通过环保限产和落后产能退出优化供给,企业主动调节产量, 利润有望走阔,关注新钢股份、华菱钢铁等估值较低的板材类标的,以 及宝钢股份。 Q&A 反内卷政策的演化脉络是什么? 反内卷政策最早在 2024 年 7 月 30 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当时强调行 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并畅通低效产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好不好?从大飞机到芯片,商飞、中芯国际点名要
搜狐财经· 2025-07-02 18:08
材料产业风口 - 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推动材料技术迭代,高端材料人才缺口超百万[1] - 碳纤维复合材料机身、高容量电池隔膜、高纯硅芯片材料等成为产业升级关键要素[1]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技术学部在培养实战型人才方面具备显著优势[1] 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 - 材料技术学部拥有70年办学历史,形成3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方向和2个硕士点的学科集群,进入ESI全球前1%[3]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细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建筑节能材料方向,覆盖汽车钢料至芯片材料[4] -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聚焦"双碳"目标,主攻大飞机及新能源汽车轻质高强材料,材料物理专业对接集成电路龙头企业需求[5] 师资与教学资源 - 103名教职工中90.3%为"双师双能"型,含40余名高层次人才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7] - 拥有国家级/市级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年均出版教材10余本,获10余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 - 与宝武、华谊、晶澳太阳能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工作室及奖学金机制,实现产教融合[7] 学生培养成果 -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累计获5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奖项,升学去向包括哈工大、MIT等名校[9]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进入宝钢、商飞、中芯国际,材料物理专业学生集中于华力微电子、晶澳太阳能等龙头企业[9] -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就业率常年保持100%,毕业生以"上手快、能解决产线问题"受企业认可[9] 产业对接优势 - 专业设置精准匹配大飞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需求,课程体系打破材料领域壁垒[4][5] - 70年积累形成"知识-饭碗"转化能力,培养模式直接绑定产业实际需求[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