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601328)
搜索文档
交通银行发布“交银航贸通”:以数智金融护航稳外贸新格局
第一财经· 2025-11-06 17:29
文章核心观点 - 交通银行在第八届进博会期间正式发布“交银航贸通”平台,标志着该行在跨境金融数智化转型和服务国家开放战略上实现重要突破 [1] - 平台旨在通过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解决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波动、融资难等问题,尤其满足占外贸主体87.6%的中小微企业的便捷化金融服务需求 [1] - 平台构建开放协同的航贸新生态,截至10月末已覆盖超2万户客户,累计跨境交易量突破5000亿元 [11] 平台构建体系 - 平台基于服务便捷、场景融入、生态共建目标,构建打通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的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平台 [3] - 平台包含四大功能板块:智能结算、汇率管理、快速融资、资讯分析 [3] - 平台通过效率提升与体验升级双轮驱动,围绕渠道与流程双维度发力,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为主要渠道,构建随时随地可办、线上线下协同的服务网络 [4] - 结算环节推出“秒入账”服务实现跨境资金实时到账,融资环节“外贸快贷”首创线上自动核定外汇衍生品额度模式,纯信用全线上操作,授信额度最高达700万元 [4] 场景创新 - 平台将金融服务嵌入企业外贸业务各环节,从航运物流到跨境电商,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资金流转效率 [5][6] - 外贸新业态场景推出“外综服+跨境电商”结算解决方案,覆盖主流跨境电商平台,为中小电商卖家提供数据可溯源、支付更便利的一体化服务 [7] - 外综服小微企业融资场景与宁波中基惠通外综服平台数据互通,为终端小微卖家建立应收账款池提供循环融资额度,实现以数据代替抵押 [8] - 日常外贸操作场景推出预付款管理、GPI追踪、收款卡片、航迹追踪等智能增值服务,实现物流与资金双线监控 [9] 生态共建与未来展望 - 平台以联盟共建为核心抓手,联合丝路云链、IQAX eBL等数字航贸生态联盟合作伙伴,打造开放协同的航贸新生态,通过信息-物流-金融多环节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与数据互通 [11] - 未来平台将全面嵌入制造业、跨境医疗供应链、文化旅游、科技出海等国家重点产业链 [11] - 公司将以数智金融为驱动,不断完善跨境服务体系,携手产业、物流、保险、平台等多方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跨境金融服务新生态 [11]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11月6日跌0.46%,邮储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6185.65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1-06 16:51
板块整体表现 - 11月6日国有大型银行板块整体下跌0.46%,表现弱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97%,深证成指上涨1.73% [1] - 板块内六只个股全部收跌,邮储银行领跌,跌幅为1.02%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6185.65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1.15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77亿元 [1] 个股价格与成交表现 - 邮储银行跌幅最大,为1.02%,收盘价5.85元,成交146.06万手,成交额8.571Z [1] - 工商银行下跌0.61%,收盘价8.09元,成交量最大,为300.98万手,成交额24.371Z [1] - 农业银行下跌0.24%,收盘价8.16元,成交260.08万手,成交额21.11亿元 [1] - 建设银行下跌0.42%,收盘价9.44元,成交72.52万手,成交额6.85Z [1] - 中国银行下跌0.53%,收盘价5.66元,成交211.27万手,成交额11.97亿元 [1] - 交通银行平盘,涨跌幅0.00%,收盘价7.34元,成交175.15万手,成交额12.83Z [1] 个股资金流向 - 交通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入4496.80万元,主力净占比3.51%,是板块中唯一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的个股 [2] - 农业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为1.00亿元,主力净占比-4.74% [2] - 邮储银行游资净流出3420.14万元,游资净占比-3.99%,为个股中最高 [2] - 建设银行主力净流出2512.46万元,主力净占比-3.67% [2] - 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的散户资金均为净流入,分别净流入3961.34万元、2884.40万元和4624.17万元 [2]
交通银行发布“交银航贸通”:以数智金融护航稳外贸新格局
第一财经· 2025-11-06 13:36
平台发布背景与意义 - 交通银行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正式发布“交银航贸通”平台,标志着公司在跨境金融数智化转型和服务国家开放战略上实现重要突破 [1] - 平台发布旨在服务国家稳外贸政策,为稳外贸注入新动能,是公司落实稳外贸政策、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成果 [1] - 我国外贸展现“稳中有进”韧性,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连续8个季度增长,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2% [1] - 外贸行业面临汇率波动、融资难等突出问题,占外贸主体87.6%的中小微企业对便捷化金融服务需求迫切 [1] 平台核心功能体系 - 平台基于服务便捷、场景融入、生态共建三大目标,构建打通“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的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平台 [2] - 智能结算功能依托数字化手段优化结算流程,实现跨境资金高效处理,提升结算便捷性与时效性 [2] - 汇率管理功能搭建专业汇率分析体系,为企业提供汇率走势研判及避险策略参考,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3] - 快速融资功能推出数字化授信产品,简化融资流程,满足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周转需求 [4] - 资讯分析功能整合多渠道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动态、政策解读等资讯支持 [4] - 平台通过“效率提升+体验升级”双轮驱动,围绕“渠道+流程”双维度发力,构建“随时随地可办、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网络 [4] - 结算环节推出“秒入账”服务实现跨境资金实时到账,融资环节“外贸快贷”授信额度最高达700万元 [4] 场景应用与创新 - 平台将金融服务嵌入企业外贸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从航运物流到跨境电商,全面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资金流转效率 [5] - 针对外贸新业态场景,平台推出“外综服+跨境电商”结算解决方案,为跨境电商商户提供一体化服务,覆盖主流跨境电商平台 [6] - 在外综服小微企业融资场景,平台与宁波中基惠通外综服平台实现数据互通,为终端小微卖家建立应收账款池,提供循环融资额度 [7] - 在日常外贸操作场景,平台推出预付款管理、GPI追踪、收款卡片、航迹追踪等多项智能增值服务 [8] 生态共建与业务成果 - 平台以“联盟共建”为核心抓手,联合丝路云链、IQAX eBL等数字航贸生态联盟合作伙伴,打造开放协同的航贸新生态 [9] - 通过“信息—物流—金融”多环节联动,破解传统服务链条割裂痛点,实现资源共享与数据互通 [9] - 截至10月末,平台已覆盖超2万户客户,累计跨境交易量突破5000亿元 [9] - 公司未来将以平台为枢纽,全面嵌入制造业、跨境医疗供应链、文化旅游、科技出海等国家重点产业链 [9]
前三季度上市银行稳健运行 多维度赋能经济发展大局
金融时报· 2025-11-06 11:47
行业整体表现 - 上市银行前三季度整体经营业绩呈现稳健态势,在稳扎稳打中亮点频现 [1] 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 - 工商银行新型城镇化板块贷款余额近3.5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在832个脱贫县累计投放贷款超2.2万亿元,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累计投放贷款突破4000亿元 [2] - 农业银行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4812亿元,较年初新增446亿元,增长10.21%,高于全行平均增速1.85个百分点;在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2.52万亿元,新增2430亿元,增长10.66%,高于全行平均增速2.30个百分点 [3] 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中国银行全球托管规模达4.8万亿元,服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工商银行跨境电商新业态结算量超4000亿元,服务跨境电商主体超10万家,人民币清算行网络拓展至12个国家 [5] 数字化转型 - 交通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MAU)达到5306.08万户,买单吧App月度活跃客户数达到2592.89万户;开放银行开放接口7039个,累计调用次数105亿次 [8] - 邮储银行加快“云柜”远程服务和“数字人”等数智科技推广应用,以提升集约运营水平 [8]
六大行探索支持新质生产力新路径
金融时报· 2025-11-06 10:12
六大行科技金融业务增长 - 截至9月末,工商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4.2万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超2.7万亿元 [2] - 农业银行科技贷款余额超4.7万亿元,中国银行科技贷款余额约4.7万亿元,授信户数超16万户 [2] - 交通银行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获贷企业数超6万户,邮储银行科技贷款余额突破9400亿元 [2] 综合化金融服务体系 - 各行围绕“股、贷、债、保”综合思路开展科技金融业务,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1][2] - 工商银行实现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的18个试点地区基金签约全覆盖,设立基金38只,认缴规模超450亿元 [2] - 建设银行累计在15个城市注册21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承销科创债券118笔,前三季度债券投资组合中科创债投资量同比增长超4倍 [3] 信贷模式与服务创新 - 银行机构开始用“技术流”评价体系替代单一的“资金流”或“抵押物”思维,将企业的专利价值、科研团队实力等“软实力”转化为融资信用 [4][6] - 中国银行推出“中银科创算力贷”,通过“政府算力券+银行算力贷”联动模式,为AI芯片初创企业核定信用贷款,金额覆盖合约总价的80% [7][8] - 专家建议银行应进一步创新信贷模式,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以及供应链金融等,以适应科技企业特点 [8] 金融支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 邮储银行向铭圳纺织发放500万元“科创贷”后,企业研发效率提升40%,年产能预计大幅增长60%,2025年订单规模有望突破1.5亿元 [4][6] - 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迅速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澎湃动力,帮助企业成功与国际知名品牌达成战略合作 [6]
前三季度上市银行稳健运行
金融时报· 2025-11-06 10:06
文章核心观点 - A股上市银行前三季度整体经营呈现稳健态势,在多个业务领域出现亮点 [1] 服务区域协调与乡村振兴 - 工商银行新型城镇化板块贷款余额近3.5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在832个脱贫县累计投放贷款超2.2万亿元,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累计投放贷款突破4000亿元 [2] - 农业银行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4812亿元,新增446亿元,增长10.21%,在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2.52万亿元,新增2430亿元,增长10.66% [3] 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中国银行全球托管规模达4.8万亿元,服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工商银行跨境电商新业态结算量超4000亿元,服务跨境电商主体超10万家,人民币清算行网络拓展至12个国家 [5] 数字化转型进展 - 交通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达5306.08万户,买单吧App月度活跃客户数达2592.89万户,开放银行开放接口7039个,累计调用次数105亿次 [8] - 邮储银行加快"云柜"远程服务和"数字人"等数智科技推广应用以提升运营水平 [8]
交通银行连续五年获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
全景网· 2025-11-06 09:34
信息披露评价结果总体分布 - 上海辖区共有89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结果获得A [1] - 获评A的公司中,沪市主板有44家,科创板有25家,创业板有12家,深市主板有4家,北交所有4家 [1] 长期优秀评价公司 - 共有44家上市公司连续三个年度获得信息披露考评结果A [1] - 共有17家上市公司连续五个年度获得信息披露考评结果A [1] - 交通银行(601328)连续五年获得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 [1] 评价结果发布机构与历史 - 评价结果依据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的官方公告 [1] - 上海证券交易所自2023年起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结果 [2] - 北京证券交易所自2025年起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结果 [2]
六大行日赚39亿,农行利润增速领跑,中行营收增长第一
36氪· 2025-11-06 07:51
整体业绩概览 - 六大国有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205.35亿元,同比增长1.87% [1] - 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723.43亿元,同比增长1.22%,相当于日赚39.14亿元 [1] - 各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均保持增长,农业银行以3.03%的增速居首 [1] - 各家银行营业收入同样全部正增长,中国银行以2.69%的增速居首 [1] 营收与利润表现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最高,为6400.28亿元,建设银行以5737.02亿元排名第二,农业银行以5508.76亿元排名第三 [4] - 从归母净利润绝对额看,工商银行最高(2699.08亿元),其次为建设银行(2573.6亿元)和农业银行(2208.59亿元) [8]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3%,增速在六大行中最快 [8] 收入结构分析 - 六大行净息差持续承压,但非利息收入均保持增长,其中5家银行增速在两位数以上 [1] - 交通银行是六大行中唯一实现利息净收入正增长的银行,同比增长1.46% [6] - 农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速最高,达到20.65% [7] - 非利息收入占营收比重以交通银行最高(35.56%),其次为中国银行(33.67%) [7] - 六大行中间收入均有所回升,农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3.34%,增幅最大 [7] - 除交通银行外,其他五大行投资净收益持续增长,建设银行增速高达150.55% [8] 资产负债规模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六大行资产规模合计217.9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6% [2][9] - 贷款总额合计127.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54%;存款总额合计149.7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2% [2][11] - 建设银行资产规模增长最快,较上年末增长11.83% [9] - 农业银行贷款总额增速最高,较上年末增长8.57% [12] 净息差与资产质量 - 六大行净息差整体承压但降幅有所收窄,邮储银行净息差最高(1.68%),但降幅也最大(18个基点) [12][13] - 资产质量整体稳定,5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邮储银行不良率最低(0.94%) [15] - 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295.08%),中国银行最低(196.60%) [16] - 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降幅最大,较上年末下降45.94个百分点 [17] 盈利能力与资本充足率 - 建设银行基本每股收益(EPS)最高,为1元 [17] - 建设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高,为14.36%,邮储银行最低,为10.65% [17] - 除交通银行微增外,其余五大行成本收入比较上年末均有所下降 [14] 市场表现与股息 - 截至2025年11月5日,农业银行年初至今股价涨幅最高,达60.07%,交通银行唯一下跌(-0.60%) [2] - 六大行滚动股息率虽有所降低但均高于2.5%,交通银行最高(4.10%),显著高于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18]
五家银行跻身绿色信贷“万亿俱乐部” 绿色债券存量规模近2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07:42
绿色金融的战略重要性 - 绿色金融对银行业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是战略转型的新引擎和未来蓝海市场 [1] - 绿色金融业务如绿色贷款已成为银行业绩增长的新动力,被视为优质、低不良率的资产 [1] - 银行通过支持环保减排项目可直接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提升自身ESG评级和公众声誉 [1] 政策与监管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统一了各类金融产品的支持范围 [2] - 多地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合作建立联动机制推动绿色金融落地,例如青岛推出的绿色金融四方联动机制,通过发布绿色项目白名单精准引导银行资金对接 [2] 绿色信贷市场格局 - 截至2024年末,42家A股上市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合计超27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 [3] - 六大国有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1万亿元,占全部A股上市银行总额的77.6%,工商银行余额超过6万亿元为领头羊 [3] - 股份制银行增速迅猛,城农商行在细分领域实现高增长,呈现大行稳规模、股份行强活力、区域行快增长的格局 [3] - 兴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上升至1.08万亿元,跻身万亿俱乐部,绿色贷款不良率仅0.57% [1][3] 银行绿色金融实践与创新 - 多数银行已将绿色金融纳入顶层设计,如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建立独立绿色金融部,工商银行将绿色贷款指标纳入分行绩效考核 [1] - 银行持续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形成覆盖信贷、债券、资产证券化、保险、理财及碳金融的多维度产品体系 [5] - 创新工具加速普及,如兴业银行落地全国首笔附带绿色保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贷款,渤海银行推出全国首单数据中心绿色算力指数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5] 多元化绿色金融工具发展 - 绿色债券发行持续扩容,2024年境内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突破4万亿元,存量近2万亿元 [6] - 银行通过理财子公司积极参与绿色理财与基金产品供给,如中信证券与农银理财联合创设全国首只银行理财绿色信用债篮子 [6] - 碳金融工具实现从试点到推广的跨越,多家银行推出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产品,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累计撬动碳减排贷款超1.2万亿元 [6] 增长动力与区域分布 - 2024年A股上市银行绿色信贷平均增速为20.6%,头部机构保持强劲增长,部分中小银行实现跨越式提升,如浙商银行同比增长95.6%,瑞丰银行同比增长144.62% [4] - 绿色信贷投放高度集中于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四大领域 [4] -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为三大核心区域,区域银行依托地方政策支持形成差异化优势 [4] 未来展望 - 银行业将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通过发展转型金融支持高碳行业升级,设计ESG挂钩贷款激励企业减排 [7] - 创新融资模式如以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为质押将得到探索,这些创新助力社会实现双碳目标并为银行培育新增长动能 [7]
社保基金最新重仓股揭晓!新进比亚迪、隆基绿能等226只个股!
搜狐财经· 2025-11-05 18:26
总体持仓概况 - 2025年三季度末,社保基金共现身622家A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持仓总市值约为5527.24亿元,较二季度末的5029.10亿元增加498.14亿元 [1] - 持股变动方面,三季度新进个股226只,加仓个股153只,减仓个股135只,对108只个股持股数维持不变 [1] - 持仓市值高度集中于银行板块,达2700.60亿元,其次是非银金融板块,约为630.35亿元 [1] - 电子行业持仓市值从二季度末的第6位升至三季度末的第3位 [1] 重仓股分析 - 持仓市值超10亿元的个股有55只,合计市值约为4237.91亿元,占总持仓市值的76.67% [2] - 持仓市值超100亿元的5只个股中,金融股占4只,包括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人保和交通银行 [2] - 农业银行为第一大重仓股,持仓市值达1568.85亿元,三季度持股数量不变 [2] - 农业银行上半年归属净利润1395亿元,同比增长2.66%,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2209亿元,同比增长3.03%,利润增速在国有六大行中居首 [2] - 中国人保是4只金融重仓股中唯一被加仓的个股,持股数量增加4538万股,三季度末持仓市值达444.27亿元 [3] 新能源领域持仓 - 社保基金对新能源(电力设备)领域保持重点配置,持仓市值超3亿元的新能源企业有20家 [8][9] - 这些新能源企业7月以来平均涨幅达45.92% [9] - 重仓的亿纬锂能、思源电气、湖南裕能、科士达等7月以来涨幅均超80% [9] - 持仓市值居前的新能源企业包括比亚迪(40.37亿元)、正泰电器(17.56亿元)、隆基绿能(14.23亿元)、亿纬锂能(12.99亿元)和晶澳科技(10.63亿元) [11][12] 持仓市场表现 - 社保基金重仓的622家公司,7月以来股价平均涨幅为19.24% [13] - 其中487只个股实现正涨幅,63只涨幅超50%,41只涨幅超60% [13] - 涨幅超100%的个股有10只,主要集中在AI算力产业链和锂电产业链 [13] - 新进个股生益科技(持仓约5.14亿元)7月以来涨幅达114.79%,新进个股湖南裕能(持仓4.42亿元)涨幅达134.08% [13] 新进与加仓个股 - 新进的226只个股中,电子(27家)、机械设备(21家)、医药生物(19家)、电力设备(18家)行业数量居前 [19] - 新进个股中持仓市值居前五的为比亚迪(40.37亿元)、迈瑞医疗(18.98亿元)、海尔智家(18.96亿元)、隆基绿能(14.23亿元)和广发证券(13.62亿元) [19][20] - 社保基金对巨人网络、紫光国微两只新进个股持仓市值也超过10亿元 [19] - 三季度社保基金对153只个股进行加仓,增持幅度超100%的有19家 [22] - 增持幅度最大的广信股份,持股数从1246万股增至4709万股,环比增幅达277.97%,期末持仓市值5.61亿元 [23] - 对三棵树、东方雨虹、曼卡龙等传统行业个股增持幅度均超50%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