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000063)

搜索文档
中兴通讯通过TüV莱茵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5 13:57
中兴通讯获得IATF 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中兴通讯(南京)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基于IATF 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 [2] - IATF 16949是国际汽车工作组2016年发布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通过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降低质量风险,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 认证表明公司拥有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满足汽车行业认证标准要求 [2] 中兴通讯在汽车领域的战略布局 - 公司首席质量官晏文德表示,认证是中兴通讯在汽车领域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上的重要里程碑 [3] - 中兴通讯在ICT领域有30多年研发积累,在芯片、算法、架构、操作系统领域具备强大底层创新能力 [3] - 公司将依托通讯设备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能力,致力于成为数字化汽车基础能力提供商 [3] - 目标是为汽车制造商提供网联化、智能化相关的基础软硬件产品及服务 [3] 与TüV莱茵的合作关系 - 中兴通讯和TüV莱茵有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 [3] - TüV莱茵副总裁郑萍表示,此次认证合作展现了中兴通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远见与实力 [3] - TüV莱茵期待与中兴通讯持续深化合作,为其拓展全球汽车业务提供全方位支持 [3]
微软、Meta季度业绩超预期,资本开支有望延续高增长
天风证券· 2025-08-05 10:17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7] 核心观点 - 海外算力产业链保持高景气度,AI行业作为年度投资主线持续看好,25年或成为国内AI基础设施竞赛元年及应用开花结果之年 [3][28] - 微软、Meta季度业绩超预期,资本开支有望延续高增长,云业务和AI基础设施投入是主要驱动力 [1][2][12][13][14][15][16] - 建议持续关注"AI+出海+卫星"核心标的,包括光模块、液冷、国产算力、海风海缆等方向 [4][29][31][32][33] 行业动态与公司业绩 人工智能与云服务 - 微软最新财季营收764.42亿美元(同比+18.1%),净利润272.33亿美元(同比+23.58%),智能云业务收入299亿美元(同比+26%),Azure增长39% [1][12][13] - Meta Q2营收475.2亿美元(同比+22%),广告收入465.6亿美元,上调2025年资本开支指引至660-720亿美元,2026年将大幅增加AI基础设施投入 [2][15][16] - 亚马逊AWS营收308.7亿美元(同比+18%),资本支出314亿美元(同比+90%),全年计划投入1000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 [17][18] - LightCounting预测2025-2026年光模块市场年增长率30-35%,CPO技术或成Scale-up网络最佳选择 [20][22] 通信技术突破 - 中国移动开通首条空芯光纤商用线路,深港跨境数据传输时延降至1.07毫秒,损耗小于0.09dB/km [23][24]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缆产量1.25亿芯千米(同比-2.9%),降幅收窄,运营商集采驱动产量恢复 [25] 卫星互联网 - 中国星网完成第六次批量组网发射,GW星座规划发射12992颗卫星,创下三天内连续发射纪录 [26][27] 重点推荐标的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 - 光模块&光器件:中际旭创(208.42元)、天孚通信(104.46元)、新易盛(184.50元) [5][31] - 交换机服务器PCB:沪电股份(53.94元)、中兴通讯(33.87元) [5][31] - AIDC&散热:英维克(42.51元)、润泽科技(48.86元) [5][31] 海风海缆&智能驾驶 - 海缆龙头:亨通光电(15.80元)、中天科技(13.94元) [6][32] - 出海标的:华测导航(36.09元)、威胜信息(34.33元) [6][32] 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 - 华测导航(36.09元)、海格通信 [6][33] 市场表现 - 本周通信板块上涨3.14%,跑赢沪深300指数4.89个百分点,通信设备制造子板块上涨4.72% [35][37] - 个股涨幅前三:英维克(+29.64%)、瑞可达(+29.13%)、长飞光纤(+25.85%) [38][39]
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5G-A商用跑出“加速度”
证券日报· 2025-08-05 07:23
新一代通信技术研发进展 - 5G-A地空通信技术研发成功并完成测试验证[1] - 组织开展6G技术试验 重点开展通感一体、无线人工智能、天地融合等技术测试验证[1] - 截至2024年底 300多个城市实现5G-A网络覆盖[1] 5G-A商用部署现状 - 中国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5G-A商用部署 已在智能工厂、车路协同等数十个场景完成验证[1] - 30多个省份已发布5G-A主套餐 5G-A用户数超过1000万户[5] -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5G-A基站约7万站[6] 技术特性与标准主导 - 5G-A具有毫秒级时延和万兆比特级速率等革命性突破[2] - 中国持续主导5G-A国际标准 推动产品体系及商用场景丰富化[2] - 全球仅中国和阿联酋等少数国家实现5G-A商用落地[2] 应用场景拓展 - 在智能工厂通过毫秒级时延和厘米级定位支撑机械臂协同、AGV集群调度等工业应用[1] - 向低空经济、智能驾驶、卫星通信等领域深化 支持无人机海上航线、全空间无人体系运营、港区船舶精准定位[3][4] - 运营商推出"五网合一"解决方案 整合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和算力网络 在广东江苏等地开展组网测试[2] 产业生态与集群化发展 - 产业链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 带动芯片、模组、终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持续集聚[6] - 华为推进"5G-A×AI"在工业与C端服务实现多维度突破[6] - 芯片厂商、飞控与终端设备企业、运营商、航空公司及内容平台等多方企业积极参与[7] 市场规模预测 - 毫米波芯片、通感一体模组等细分市场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9] - 5G-A带来的数万亿元产业规模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5] - 覆盖领域从城市扩展至航线、偏远区域 场景需求出现明显分化[8] 技术融合与创新 - 5G-A通感一体化、无线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为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提供关键基础设施[1] - 融合北斗、卫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形成5G-A通感一体化和低空智联网独特应用[5] - 设备与芯片厂商专注于技术标准化、飞行补偿、多频段融合以及Open RAN创新[7]
tokens消耗量高速增长,算力经营成为新业态
德邦证券· 2025-08-04 14:56
核心观点 - 算力需求爆发驱动资本开支激增,AI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黄金期,海外科技巨头资本支出大幅增长,微软二季度资本支出同比增长27%至242亿美元,Meta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达660-720亿美元[4] - Token经济商业模式得到验证,大模型Token处理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谷歌每月处理超980万亿tokens,ChatGPT周活跃用户突破7亿,国产算力需求因安全问题加速[4] - "人工智能+"政策密集出台,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上海发放10亿元算力券、模型券和语料券,青岛计划到2027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4] 投资策略 算力基础设施 - 海外科技巨头业绩与资本开支双增,微软二季度净利润272.3亿美元(同比+24%),Meta净利润183.4亿美元(同比+36%),OpenAI年化收入翻倍至120亿美元[4] - 英伟达新一代GPU性能提升显著,GB300和B300的TDP分别达1.4KW和1.2KW,HBM容量增加50%至288GB,堆叠方案升级为12层HBM3E[4] - 马斯克计划5年内上线等效5000万块H100 GPU的算力,谷歌云业务营收136亿美元(同比+32%),Alphabet上调2024年资本支出13%[4] Token经济与国产算力 - 大模型Token消耗量快速增长,7月21日周消耗量达3T,较1月20日的527B增长近5倍,DeepSeek和Qwen系列模型单日Token用量环比分别增长31%和5倍[4] - 英伟达芯片安全问题引发国产替代需求,国家网信办约谈英伟达要求说明H20芯片漏洞后门风险[4] 政策催化与应用落地 - 国常会明确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强化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构建开源生态体系[4] - 上海推出6亿元算力券、3亿元模型券和1亿元语料券,青岛计划整合1000P智能算力,培育100家人工智能重点企业[4] 行业要闻 海外科技巨头动态 - 微软二季度营收764.4亿美元(同比+18%),净利润272.3亿美元(同比+24%),Meta营收475.2亿美元(同比+22%),净利润183.4亿美元(同比+36%)[14] - Meta计划投资数千亿美元建设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微软计划2025年投入800亿美元建设AI智算中心[14] 国内政策与金融支持 - 八大银行联合发布"AI+制造"金融产品,计划到2027年提供不少于4000亿元授信额度,中银推出AI算力贷,中信银行推出AI智造专享贷[18] - 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7月27日和30日连续完成两次发射任务,间隔仅3天[17] 市场表现 - 本周通信(中信)指数上涨4.12%,跑赢上证指数(-0.57%)和沪深300(-1.25%),光模块(CPO)板块领涨9.86%[19] - 个股方面,长飞光纤(+25.85%)、天孚通信(+25.17%)涨幅居前,*ST高鸿(-10.55%)、万马科技(-8.11%)表现较弱[21][22] 重点公司推荐 - 算力产业链: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润泽科技[4][14] - 国产替代:中芯国际、寒武纪、中兴通讯、浪潮信息[15] - 卫星互联网:超捷股份、海格通信、国博电子[17]
研判2025!中国有色金属检测行业概述、发展现状及主要参与者分析:行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AI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动检测技术革新[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4 11:32
5G天线行业定义及分类 - 5G天线是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 负责电信号与电磁波的转换 需适配更高频段(包括Sub-6GHz和毫米波)、更大带宽 并支持MIMO和波束赋形等先进技术[2] - 按应用场景可分为基站天线和终端天线 按技术特性分为Massive MIMO天线、毫米波天线、全向天线与定向天线 按频段覆盖分为单频段和多频段天线 按形态分为外置和内置天线[4] 市场规模及预测 - 2024年全球手机通信天线市场规模达19.8亿美元 其中多频段高性能抗干扰5G智能手机通信天线规模为32.33亿元 预计2025年分别增长至21亿美元和38亿元[1][6] - 2024年中国多频段高性能抗干扰5G智能手机通信天线市场规模为11.24亿元 预计2025年增至12.7亿元[1][8]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天线振子、射频芯片、测试设备、反射板等核心器件及金属材料、塑料复合材料等原材料 其中高频PCB和射频芯片正逐步国产化[10] - 中游为5G天线研发及生产制造 下游应用于通信网络建设、终端设备(消费电子、物联网)及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10] 行业竞争格局 - 呈现"国内厂商主导市场、国际厂商把控高端"特点 2024年华为占全球5G天线市场份额35% 中兴占15% 华为国内份额超60%[14] - 国内代表企业包括华为、中兴、中信科移动、京信通信、亨鑫科技 在Massive MIMO和多频段兼容天线领域技术领先 国际企业如爱立信、诺基亚、康普在毫米波天线和高端基站天线领域有优势[16] 技术发展历程与趋势 - 5G天线发展是移动通信技术从"简单覆盖"到"智能精准"的演进缩影 未来将向更高频段、更低功耗、更广场景突破[12] -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制造发展 天线技术将渗透更多场景 高频材料国产化、6G预研和垂直行业定制化成为破局关键[18]
中兴通讯取得用于双极化天线的差分馈电网络和天线专利
金融界· 2025-08-02 09:22
公司动态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差分馈电网络和天线"专利 授权公告号CN119905817B 申请日期为2025年03月 [1] - 公司成立于1997年 位于深圳市 主要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 公司注册资本达4783534887元人民币 [1] 公司经营数据 - 公司对外投资企业数量达105家 [1] - 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 [1] - 拥有商标信息1876条 专利信息5000条 [1] - 获得行政许可204个 [1]
布局“人工智能+” 南京“落子”AI新街区
上海证券报· 2025-08-02 02:50
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启动 - 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正式启动 街区建设方案及产业政策首次对外发布 [2] - 街区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 与中国(南京)软件谷北园仅一条马路之隔 [3] - 街区以云密城、汇智城、紫创城为三大核心载体 总体规划范围1.9平方公里 [3] 产业布局与规划 - 街区将按照"一环两轴三核四片区"布局 规划智能生产、数智居住、商贸配套、低碳生态四大片区 [3] - 致力打造AI与软件产业深度融合先行区、垂类应用创新示范区和数智跃迁新引擎 [3] - 计划到2030年汇聚1000家AI上下游企业、AI人才10万人 核心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关联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4] 企业入驻与投资 - 中国(南京)软件谷已汇聚328家AI相关企业和5万名人工智能从业人员 [3] - AMD ROCm实验室率先落户街区 这是AMD全球三大创新枢纽之一 [4] - 12家企业集中签约入驻AI相关产业项目 包括江苏中协智能科技和上海宽泛科技等 [4][5] - 江苏中协智能科技计划总投资1亿元落户"AI+声学"融合大模型项目 [5] - 上海宽泛科技计划总投资1亿元将江苏区域总部落户街区 [5]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南京先后出台《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和《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2] - 2025年南京市政府成立4个重点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 人工智能(软件)是其中之一 [2] - 街区将构建"技术研发—场景试验—应用验证—样板输出"的创新闭环 [4]
8月1日汇添富沪深300安中指数A净值下跌0.78%,今年来累计上涨3.61%
搜狐财经· 2025-08-01 20:36
基金表现 - 汇添富沪深300安中指数A最新净值1.9429元,下跌0.78% [1] - 近1个月收益率4.19%,同类排名724|1620 [1] - 近3个月收益率8.95%,同类排名883|1541 [1] - 今年来收益率3.61%,同类排名1108|1423 [1] 持仓情况 - 股票持仓前十占比合计22.91% [1] - 中国神华占比3.43%,为第一大持仓 [1] - 长江电力占比3.09%,贵州茅台占比2.90% [1] - 中国石油占比2.39%,中国石化占比2.16% [1] - 陕西煤业占比2.12%,中国电信占比1.98% [1] - 中国移动占比1.68%,中兴通讯占比1.63%,新易盛占比1.53% [1] 基金概况 - 基金成立于2013年11月6日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规模13.75亿元 [1] - 基金经理为吴振翔 [1] 基金经理背景 - 吴振翔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博士 [2] - 曾任长盛基金金融工程研究员、上投摩根产品开发高级经理 [2] - 2008年3月加入汇添富基金 [2] - 现任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副总监 [2] - 管理多只指数型基金,包括汇添富上证综合指数、汇添富中证500指数等 [2]
9月上海,一场关于“工业芯”的深度对话即将展开
半导体芯闻· 2025-08-01 18:30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概况 -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是国家级工业盛会,自1999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二十余届,是中国唯一冠以"国家名号"的工业展会 [20] - 2024年第二十四届工博会展览面积达28万平方米,吸引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万+人次专业观众,2600余家中外领先企业参与,规模超越德国汉诺威工博会 [20] - 展会覆盖智能绿色制造全产业链,从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到高端装备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20] 工业算力技术研讨会 - 半导体行业观察将与中国工博会共同举办"打造工业算力'芯'引擎技术研讨会",聚焦工业场景下芯片应用与算力演进 [1] - 研讨会核心议题包括:存储根技术、工业大数据、预测性维护2.0、FPGA芯片应用、IIOT方案落地等 [6][7] - 参会企业包括华为、中兴通讯、华润微电子、TCL科技、京东方、比亚迪等国内领军企业,以及西门子、博世力士乐、FANUC等国际工业巨头 [9] 工业算力发展趋势 - 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水区,算力成为支撑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力 [5] - 工业领域对算力提出高标准要求,传统通用算力架构难以满足工业现场对实时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的严苛需求 [5] - 构建以场景为导向的工业专用算力芯片体系已成为行业共识与发展刚需 [5] 半导体行业观察的行业影响力 - 半导体行业观察已成功与慕尼黑上海电子展、NEPCON、上海国际车展等业界标杆展会合作,构建技术传播、品牌塑造与产业赋能的全链条服务生态 [3] - 本次研讨会汇聚航空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关键央企代表,以及上海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等产业组织 [9] 产业融合与未来展望 - 算力正在重构工业底层逻辑,芯片成为技术浪潮的内核动力 [23] - 工业算力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在各产业链环节中展现出广泛适配性和战略重要性 [9][10] - 本次研讨会将为工业智能化注入新动能,推动中国工业迈向智能新时代 [21][23]
中兴通讯大规模阵列技术助力6G标准制定 自主创新引领未来通信演进
环球网· 2025-08-01 17:58
6G标准与大规模阵列技术 - 2025年6月3GPP RAN工作组正式启动6G标准制定 全球产业界共识为大规模阵列技术将成为6G网络架构核心方向 [1] - 公司凭借大规模阵列技术优势积累 成为Pre5G时期技术先行者 并在5G时代实现拓空间代际跨越和规模建设 [1] - 公司以全链条技术布局引领6G演进路径 为全球通信产业未来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1] 技术创新与突破 - 4G时代后期公司携手院士专家团队历时十余年技术攻关 成功构建大规模阵列移动通信理论体系 实现从传统卷频谱到拓空间的技术代际跨越 [2] - 2014年公司在5G World Summit首次提出基于Massive MIMO的Pre5G概念 2015年展示全球首个Pre5G Massive MIMO一体化商用基站 [2] - 2016年公司Pre5G Massive MIMO基站以4G终端实现5G体验创新实践 斩获全球移动大奖最佳移动技术突破奖及CTO选择奖双料奖 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企业 [2] - Pre5G阶段公司推出全球首款64通道大规模阵列基站 定义行业主流形态 实现峰值容量提升超10倍 [5] - 在自研矢量加速芯片加持下 并行处理能力跃升32倍 能效成本显著优于4G [5] - 基于64通道阵列的5G网络每比特能耗较4G降低近90% [6] - 公司近7000族5G标准必要专利中30%聚焦绿色节能技术 [6] 市场表现与行业认可 - 公司大规模阵列基站出货量连续三年稳居全球前列 亚太地区市场份额达30% [3] - 公司创新技术方案服务于全球数十亿用户 与覆盖中国欧洲亚太中东等主要5G市场的全球110多个运营商开展5G深度合作 [6] - 在2025年度Omdia RAN综合评级报告中公司再次荣膺领导者评级 连续三年蝉联该荣誉 [6] 产业协同与人才培养 - 公司带动上下游千余家企业协同创新 培养超万名专业人才 [7] - 技术积累为北京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提供可靠通信保障 推动中国通信产业整体升级 [7] 6G技术前瞻布局 - 公司率先在6425~7125MHz频段提出业界首款2000+振子大规模阵列原型样机 推动高效能U6G无线传输技术路径前瞻性布局 [8] - 公司以芯片-器件-算法-架构全链条创新体系为全球通信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8] 技术应用拓展与低空经济 - 公司将大规模阵列技术优势延伸至低空经济领域 推出以用户为中心的5G-A分布式超大阵列(D3-ELAA)方案 [8] - D3-ELAA方案通过动态协同与分布式赋形技术 有效解决低空通信中干扰严重频繁切换及网络抖动等痛点 首次实现低空无人机通信超稳态体验 [8] - 该技术明显减少站间干扰和切换次数 上下行速率均有明显提升 [8] - D3-ELAA方案打破传统移动网络蜂窝边界限制 为低空经济构建高可靠通信基座 催生万亿级市场新机遇 [8] 行业战略地位与发展愿景 - 移动通信是技术高地和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支撑 [10] - 公司从Pre5G前瞻探索到5G规模部署再到6G领先布局 凭借大规模阵列技术硬核创新铸就通信强国坚实基座 [10] - 公司持续为全球通信未来演进注入中国智慧 未来以自主创新为引擎推动大规模阵列技术演进 勾勒6G网络泛在连接精准感知智能决策的美好图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