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000831)
搜索文档
中国稀土出口管控加强,北京与华盛顿展开关键供应链博弈,全球聚焦政策影响力与未来走向
搜狐财经· 2025-10-26 01:43
中国关键矿产出口管制与全球供应链影响 - 商务部于2023年7月宣布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并于同年10月将石墨纳入管控范围[1] - 2024年中国对稀土开采和流通的监管进一步细化,引发全球产业链紧张并将稀土议题推向台前[1] - 管制措施出台后,海外市场一度出现价格上涨,日本、欧洲企业加速寻找备份供应,美国则进行战略储备[5] 中国在稀土产业链的核心地位 - 中国掌握稀土开采配额发放权,且在分离和加工环节占据全球70%以上的份额[3] - 在永磁材料、催化、抛光粉等下游领域,中国也拥有巨大市场份额[3] - 中国在稀土分离、纯化、环保治理等复杂环节拥有成熟技术且相关技术不轻易外流,形成了节奏控制能力[5] - 永磁体关键材料钕铁硼的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广泛应用于电动车电机、风电和消费电子等领域[13] 全球供应链的应对与挑战 - 部分订单向东南亚和中东地区转移,但核心环节仍需依赖中国供货,导致外部调整供应链的成本高昂且耗时[5] - 欧盟和美国正在推动本地化项目和回收利用,供应商多元化进程正在进行但进度不一[13] - 外部厂商要获得与中国同等水平的良率存在门槛,难以快速实现替代[11]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地位与优势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过30%,连续多年排名第一,产业门类齐全,供给能力强[11] - 很多国家在决策时都必须将中国因素置于首要位置,这为中国提供了主桌上的座位[11] - 在芯片封装测试等环节,中国及周边地区在可靠性、散热和良率控制方面具有优势[11] 中国产业政策的战略方向 - 稀土战略并非简单依靠“禁止出口”,而是通过“规范、提质、稳供”的组合拳来增强话语权[13] - 近年来中国通过加大环保要求、淘汰低端产能、提高附加值来巩固行业地位[13] - 2024年5月,华盛顿对中国电动车、锂电、太阳能等产品加征关税,凸显出供应链竞争已超越明面招数[3]
欧盟制定计划 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搜狐财经· 2025-10-26 00:30
欧盟战略计划 - 欧盟正在制定一项名为"RESourceEU"的新计划,旨在减少对中国关键原材料的依赖,特别是在清洁能源转型、国防领域和电动车生产所需的矿产资源方面 [2] - 该计划将寻求加快与智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格陵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等国家建立关键原材料伙伴关系 [2] - 计划将加大力度回收在欧洲销售的产品中的关键原材料 [2] 中国出口管制影响 - 中国最近几周、几个月大幅加强了对稀土和电池材料的出口管制,欧盟认为这构成了"重大风险" [2] - 欧洲九成的稀土磁体用量都是从中国进口,中国的举动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4] - 欧盟短期内聚焦于与中国对口官员寻找解决方案,但已做好在必要时动用所有可用工具来应对的准备,并将与七国集团伙伴合作研究协同应对 [3] 欧盟应对工具 - 法国总统马克龙建议欧盟领导人在无法找到解决方案的情况下,考虑对华使用反胁迫工具(ACI),这是欧盟最强有力的贸易工具 [4] - "RESourceEU"计划类似于欧盟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制定的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REPowerEU"计划 [2]
中国稀土封锁被突破?美国军工前景堪忧,美、澳达成85亿新协议!
搜狐财经· 2025-10-25 17:18
协议性质与规模 - 协议总额为85亿美元,但并非实际投资,而是一个包含计划和意向的框架协议[3] - 澳大利亚计划在6个月内投资超过10亿美元,白宫宣称两国合计投资将超过30亿美元,但具体数字存在矛盾[3] - 美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了22亿美元的意向书支持,但项目仍需撬动50亿美元的民间资本[3] 技术与产业挑战 - 全球90%的稀土精炼技术掌握在中国手中,美国缺乏重稀土分离产线[3] - 从开矿到生产出成品稀土需要五到六年时间,投资回报周期长且风险高[3] - 即使立即开始建设冶炼厂,也需要三到四年时间才能开始出货[4] - 全球439项独家萃取专利中绝大多数由中国掌握,2025年新增稀土专利中中国企业占82%,美国仅占7%[7] 地缘政治与市场影响 - 美国70%以上的稀土依赖从中国进口,面临潜在的供应中断风险[4] - 该协议与AUKUS核潜艇协议捆绑,美国试图将澳大利亚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3.5%[6] - 日本被纳入三方合作,但其90%的稀土精炼依赖中国,难以提供实质性帮助[7] - 澳大利亚稀土加工成本比中国高30%,在没有美国关税减免的情况下缺乏竞争力[6] 中国产业优势与应对 - 中国已对稀土技术实施全面出口管制,涵盖开采、冶炼和回收全环节[9] - 上海期货交易所于2025年3月推出稀土镝期货和稀土ETF指数交易,旨在强化定价权和推动人民币结算[9] - 中国拥有从开采、精炼到磁性材料制造的完整产业链闭环优势[10] - 以镓为例,中国控制定价权可显著影响对手国防成本,使对方制造同款导弹的成本可能增加十倍[9][10]
F35停产、光刻机断供,中国稀土出手直击命门,特朗普制裁成笑话
搜狐财经· 2025-10-25 16:18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于今年10月9日宣布对稀土相关物项和技术实施更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覆盖从开采、冶炼分离到磁材制造的全产业链 [1] - 管制措施将含中国成分0.1%以上的境外稀土产品也纳入管制范围,被美国《华尔街日报》形容为“几乎史无前例” [1] - 此次管制升级被外界视为对美国前一天将15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的回应,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拥有更大筹码 [1][10] 稀土产业的战略重要性 - 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约39万吨,中国产量占比达69%,其掌握的冶炼分离技术是各国无法绕开的关键环节 [3] - 稀土产业链分为开采精选、冶炼分离、制取合金三大环节,中国是全球唯一能够兼顾全部环节的国家 [7] - 中国已建成“稀土、半导体材料、光刻机部件”的全产业链闭环,其产业优势基于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几代人的技术积累 [14] 管制措施对军工与高科技行业的影响 - 美军F35项目面临关键原料断供风险,2022年9月五角大楼曾因F35涡轮引擎使用中国制造的钴钐磁铁而暂停接收新机交付 [3] - 荷兰ASML公司的EUV光刻机光源系统受到影响,其下一代BEUV技术所需的钆、铽等中重稀土依赖中国作为全球唯一规模化供应国 [5] - 新规导致ASML可能面临数周乃至数月的交货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其准时交付能力 [5] 全球供应链格局与应对 - 美国国防部于今年7月10日购入MP Materials公司15%股份成为最大股东,该公司运营美国本土唯一的稀土矿加州芒廷帕斯矿场 [7] - 美国缺乏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其开采的稀土矿过去需送至中国进行后续处理,自行建立全套产业链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7][8] - 管制并非一刀切断供,而是建立出口许可制度,正常商业用途可审批,但军事用途及被列管用户原则上不予许可,形成“卡节奏”的供应不确定性 [12] 市场数据与管制策略 - 2025年4月中国轻稀土出口量持续走高,氧化镧3月出口量达3823吨,氧化钇出口量为751吨 [12] - 中国商务部的表态明确管制是基于稀土物项的军民两用属性,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并强调此为国际通行做法 [10]
美国终于低头!中国稀土卡脖子让美方让步,资金大举抄底这些股票
搜狐财经· 2025-10-25 15:54
中美贸易关系动态 - 中美贸易局势在十几天内从紧张转向缓和,美国从威胁加征100%关税转为释放积极信号,包括前总统特朗普展望明年初访华[2] - 美国在贸易博弈中显现让步迹象,特别是在稀土、芬太尼和大豆等领域被认为有求于中国[4] - 特朗普对达成贸易协议持乐观态度,其释放的积极信号对市场信心有显著提振作用[6] 股市整体反应 - 中美局势缓和信号引发股市积极反应,美国股市率先反攻,多家高科技公司股价创历史新高[5] - A股市场紧随其后出现连续反弹,主力资金大幅净流入,例如10月21日上午净流入额超过200亿元[5] - 投资风格可能从避险资产转向高科技成长股,尤其在市场预期元首会谈能达成协议的背景下[6] 高科技成长板块表现 - A股市场中AI、英伟达产业链、苹果产业链、特斯拉产业链、机器人及半导体等高技术板块出现强势反弹[5] - 这些板块因业绩确定性强和未来成长空间大,成为资金在局势缓和背景下的主要流向[5][6] - 高科技板块凭借自身业绩基础和中美关系缓和的助力,预计将继续成为市场焦点[8] 关键行业与战略资源 - 中国在中重稀土分离物领域占据全球99%的供给,该资源对美国制造业回流和高科技发展至关重要[4] - 稀土领域的供给优势使中国在贸易博弈中获得重要筹码,直接影响美国的相关政策立场[2][4]
中国稀土管制才5天,美国战争部突然急忙抢购3000吨锑锭!
搜狐财经· 2025-10-25 13:53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于10月9日发布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的新公告,计划从11月8日起实施,管制内容包括中重稀土元素如钬、铒、铥、镱等及其加工设备和技术软件 [1][4] - 这是中国在2025年进行的第二次稀土出口管制,此前在4月4日已对七种稀土及永磁体设限,目的是回应美国在芯片和技术领域的打压 [4] -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量中占比超过60%,在冶炼方面的份额达到80%以上,加工链条几乎完全由中国控制 [1][5] 全球市场与价格反应 - 中国的管制公告引发市场恐慌,稀土价格迅速飙升,例如镝氧化物价格在一周内上涨了15% [3][5] - 全球锑价因中国管控而暴涨,导致美国军工成本增加了2亿美元 [7] - 美国国防后勤局于10月14日宣布大宗采购,包括五亿美元购买钴合金以及2.45亿美元购买3000吨锑锭,此举被视为针对中国管制的应急措施 [3][7] 美国供应链脆弱性与应对 - 美国在关键矿产资源上高度依赖中国,2024年从中国进口的稀土精矿超过万吨,占美国总进口量的85%;2024年美国消费的1.8万吨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5][7] - 美国国防部的关键矿产库存已降至冷战时期的水平,仅为2.5%,使关键设备备件供应紧张 [5] - 美国自2018年起推进“矿产安全伙伴关系”,并投资本土矿产项目如美国锑业公司,但新矿项目通常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投产,短期内难以满足需求 [5][7] 关键矿产的战略重要性 - 稀土元素对手机芯片、电动车电池和导弹导航等技术领域至关重要;锑是穿甲弹、夜视仪、太阳能板和汽车刹车的关键材料,全球需求每年增长5% [1][9] - 中国在锑领域拥有绝对主导权,产量占全球60%,即便其他国家启动新矿项目,其冶炼和加工能力仍严重依赖中国 [7][9] - 中美在稀土、锑、钴等关键矿产上的博弈自2018年以来愈演愈烈,出口管制与关税政策互相回应,成为战略角力的关键一环 [11]
中国稀土重拳出击,欧美全线崩盘,连NASA都撑不住了
搜狐财经· 2025-10-25 13:52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 - 中国商务部发布第61号公告,加强对稀土出口管制,在原有7种管制稀土基础上新增5种,并推出“0.1%规则”,即磁铁或半导体材料中含有0.1%以上的重稀土金属需经申请审批方可出口[6] - 中国海关发布四条新公告,全面限制稀土材料、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产品的出口[6] - 该系列举措被外媒称为全球首次对“微量稀土”进行严格控制的“史无前例的重大动作”[6] 对全球科技与制造业的影响 - 荷兰ASML的光刻机极度依赖稀土,管制政策使其立即感受到压力,荷兰经济部长表示需要与中国进行谈判[7] - 美国NASA的载人登月计划、猎户座飞船、月球核反应堆等高精尖项目,以及通讯设备、导航系统、防护涂层、热障材料均受到严重影响[7] - 波音公司在管制中受到精准打击,其东亚市场份额急剧下降[7] - 德国、荷兰、法国等欧盟制造业国家在电动车、风电设备、芯片制造等领域严重依赖中国稀土和关键材料[6] - 日本汽车工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仍高达60%,此次管制使其面临类似2010年钓鱼岛事件后的困境[12] 全球供应链与贸易格局变动 - 欧盟陷入进退两难境地,其联合G7实施技术封锁的计划因美国“连坐制”制裁而复杂化,该制裁将与中国企业有联系(如持股超50%)的实体列入黑名单[9] - 中国宣布对美资背景船只(美资持股超过25%)征收特别“港务费”,这一精准打击直接影响全球航运业[9] - 中国凭借全球近90%的稀土提炼能力,在现代工业(包括芯片、电动车、风能、航天、手机、导弹等)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11]
冲中国稀土地位?一觉醒来,美澳85亿稀土协议落地,誓破中国垄断
搜狐财经· 2025-10-24 18:15
美澳稀土合作协议 - 美澳达成价值85亿美元的稀土协议,旨在建立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1] - 协议计划在未来半年内先期投入超过30亿美元,用于开发澳大利亚稀土矿项目,预计撬动价值超过530亿美元的可开采矿产 [6] - 协议核心不仅在于开采,更包括建设稀土加工厂,例如计划每年生产100吨用于先进雷达和电子设备的金属镓 [8] 中国稀土管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发布六项公告,将全部十七种稀土元素及相关技术纳入出口管制范围 [3] - 首次启用“域外效应”条款,要求使用中国稀土原料或技术的外国公司也需遵守中国规定 [3] - 美国国防部武器系统中超过80,000个零部件涉及受中国出口管制的关键矿产,凸显其依赖程度 [3]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已探明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近一半,在中重稀土领域占据全球80%以上储量 [11] - 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国家,控制全球90%的稀土分离提纯产能 [14] - 中国稀土集团和北方稀土两大巨头掌控国内85%的开采指标和90%的冶炼产能 [14] 技术与专利壁垒 - 从1950年至2019年,中国累计申请近26,000项稀土相关专利,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 [17] - 中国掌握的串级萃取理论等核心技术,可实现高达99.9999%的稀土提纯精度 [17][20] - 美国历史上曾拥有稀土产业,但因环保成本和高污染问题而衰落,相关产能转移至中国 [22] 协议挑战与前景 - 美澳计划在一年内实现稀土自给自足的目标面临技术、人才和环保处理等多重挑战 [27][30] - 澳大利亚缺乏成熟的稀土冶炼分离工程师团队及处理大规模有毒废料的能力 [27] - 该协议被视为美国决心建立替代供应链的信号,但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的市场地位 [28][30]
小金属板块10月24日涨2.32%,厦门钨业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5.3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24 16:21
小金属板块整体表现 - 10月24日小金属板块整体上涨2.32%,表现强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71%,深证成指上涨2.02% [1] - 板块内多数个股上涨,其中厦门钨业以5.58%的涨幅领涨,中矿资源涨5.01%,云南锗业涨3.58% [1] - 从资金流向看,小金属板块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5.35亿元,而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3.19亿元和2.16亿元,显示机构资金是推动板块上涨的主要力量 [2] 领涨个股市场表现 - 厦门钨业收盘价31.39元,上涨5.58%,成交金额达16.02亿元,成交量51.84万手 [1] - 北方稀土成交最为活跃,成交金额高达65.76亿元,成交量129.13万手,股价上涨2.89%至51.19元 [1] - 中国稀土收盘价54.76元,上涨2.28%,成交金额21.67亿元,成交量39.69万手 [1] 个股资金流向分析 - 北方稀土获得主力资金最大净流入2.68亿元,主力净占比4.08%,但游资和散户分别净流出4905.20万元和2.19亿元 [3] - 厦门钨业主力资金净流入1.35亿元,主力净占比达8.40%,游资净流出6939.59万元,散户净流出6515.49万元 [3] - 锡业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7409.41万元,主力净占比高达9.36%,是上榜个股中主力资金参与度最高的 [3] 板块内弱势个股 - 华阳新材下跌1.77%至6.12元,东方锆业下跌1.63%至29.00元,是板块内跌幅较大的个股 [2] - 部分个股成交相对清淡,如天工股份成交额仅2477.02万元,浩通科技成交额8151.86万元 [2]
西方硬碰中国稀土,疯狂施压引发全球震荡,格局逆转恐难实现
搜狐财经· 2025-10-24 14:47
美澳稀土供应链合作战略 - 美澳两国签署价值85亿美元的协议,旨在终结对中国稀土的依赖[1] - 计划构建从澳大利亚采矿、美澳联合加工到西方市场供应的全新供应链[3] - 美澳双方计划在半年内各出资10亿美元,以撬动高达50亿美元的民间资本[3] 美国具体项目与投资 - 美国战争部支持澳大利亚Alcoa公司在西澳大利亚州建立年产量100吨的镓精炼厂[4] - Lynas公司获得美方2.58亿美元合同,计划2026年在德克萨斯州建设重稀土工厂,目标2028年商业化运营[4] - 美国永磁体制造商Noveon在德克萨斯州建设磁材厂,其钕镨磁铁底价高达每公斤110美元,约为现货价格两倍[5] 澳大利亚战略举措与资源禀赋 - 澳大利亚政府设立规模达12亿澳元的战略储备池,并推出价格下限机制,向日本和韩国开放认购以形成“西方矿产联盟”[7] - 西澳大利亚州拥有全球顶级的Mount Weld矿,全球45%的稀土勘探资金涌入该州,活跃稀土项目达89个[9] - Lynas公司于2025年5月在马来西亚实现氧化镝商业化生产,成为首家摆脱中国依赖的重稀土生产商,并试产铽、铥等产品[9] - Iluka资源公司位于西澳大利亚州Eneabba的精炼厂预计2026年底运营,获得澳大利亚政府16亿澳元财政支持[9] 技术挑战与中国优势 - 稀土炼制工艺是主要难题,中国在“串级萃取理论”方面有数十年积累,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和深厚技术壁垒[10] - 美国MP Materials公司重稀土精炼能力几乎为零,其轻稀土纯度仅为99.9%,92%的精矿需运往中国加工[11] - Lynas公司在马来西亚运营15年,其重稀土纯度仅达99.95%,尚未满足军工需求[11] - 截至2025年,全球92%的稀土精炼能力集中在中国[11] 中国政策与全球影响 - 中国于2025年10月出台新规,禁止关键设备出口,并对含中国稀土成分的境外产品出口设置审批门槛[11] - 中国用五十年时间构建了技术长城,全球稀土格局短期内难以撼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