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氟多(002407)

搜索文档
多氟多20241031
2024-11-05 14:42
根据电话会议记录,我总结如下: 行业和公司概况: 1.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复制材料等业务 [1][3] 2. 公司三季度营收68亿元,同比下降20%左右;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400多万元,同比下降90%多 [1] 3. 公司主要产品硫酯链酸链的产量和销量较为稳定 [1] 4. 行业价格波动较大,但行业需求仍较旺盛,公司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 [1]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公司三季度业绩不理想,主要受价格下降影响,但产品销量整体保持稳定 [1][3] 2. 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中枢在5.5万元左右,公司预计明年上半年行业格局可能会更清晰 [1][6][16][17] 3. 公司六福板块毛利率约12%,电池板块毛利率个位数,盈利能力较弱 [4][17] 4. 公司正在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控制风险,同时在新产品和新市场拓展方面持续投入 [11][12][13][14] 5. 公司明年计划海外市场占比提升至30%左右,国内市场维持现有份额 [30][31] 6. 公司电池业务三季度出货1.2-1.3GWh,全年有望达到5GWh左右,但盈利能力仍有待提升 [8][18] 其他重要内容: 1. 公司部分子公司产能利用率较低,拖累整体盈利 [5][16][32] 2. 公司在原料成本控制、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持续投入,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20][21] 3. 公司归母净利润全年有望达到1亿元左右,资本市场运作暂时放缓 [36][37]
多氟多(002407) - 2024年10月3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10-31 17:41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76亿元,同比下降21.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5亿元 [1] - 受行业竞争加剧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部分产品价格及企业盈利水平处于周期性底部,但六氟磷酸锂行业见底信号明显,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提高,锂电材料需求旺盛,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1] 六氟磷酸锂业务 - 第三季度六氟磷酸锂出货量1.1 - 1.2万吨,产能利用率70% - 80% [2] - 海外出货占比超20%,预计未来在25% - 30%之间波动 [2] - 韩国工厂预计2025年年底建成;国内现有产能开工率较高,稳固市场份额,审慎增产;认为未来价格将稳中有升,但短期难有较大突破 [2] 电池板块业务 - 年初至今,电池业务毛利率较低,新增产能建设依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 [2] - 氟芯电池吸引头部企业关注,满足不同使用场景,循环寿命高,采用正负极同侧设计,占电动三轮动力电池30%以上市占率,后续将继续放量 [2][3] 固态电池与钠电池业务 - 固态电池电解质尚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3] - 钠电池率先实现六氟磷酸钠产业化,具备年产千吨产能,可根据市场调整;拥有完整产业链,新开发大圆柱全极耳钠电池,取得相关专利,获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加速规模化生产和推广 [3] 电子级氢氟酸业务 - 现阶段产能6万吨,其中4万吨光伏级,2万吨半导体级;截止三季度末,光伏行业处于周期底部,半导体级别氢氟酸市场开发取得进展,期望明年落地新增产能 [3] LiFSI业务 - 全年目标出货量1000吨左右,新建产能规划放缓,待需求增长且有盈利空间后再扩建 [4] 电子特气业务 - 前三季度硅烷出货量稳定,受市场与行业价格波动影响,盈利水平下降,对未来市场较为乐观 [4]
多氟多:监事会决议公告
2024-10-30 16:05
会议信息 - 公司第七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通知2024年10月20日发出,10月30日召开[1] - 会议应到、实到监事均为5人[1] 报告审议 - 会议表决通过《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结果5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2] - 《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于2024年10月31日刊登于相关媒体及网站[2]
多氟多: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舆情管理制度
2024-10-30 16:05
舆情管理组织 - 公司设舆情危机应对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3] - 证券部门负责资本市场舆情信息采集[4] - 各子公司指定舆情信息联络员[4] 舆情分类与处理 - 舆情分重大和普通两类[6] - 处理遵循迅速响应等原则[6] 信息传递与应对 - 职能部门报证券部,核实后报董事会秘书[7] - 舆情影响股价时,自查、沟通、公告并上报[7] 保密与追责 - 内部人员对未公开信息保密,违规将受处分[9] - 媒体造假公司保留追责权利[10]
多氟多(002407) - 2024 Q3 - 季度财报
2024-10-30 16:05
营业收入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22.67亿元,同比下降35.60%;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68.76亿元,同比下降21.73%[2] - 营业总收入本期为68.7633983872亿美元,上期为87.857027476亿美元,同比下降21.73%[25] 净利润变化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4536.30万元,同比下降123.34%;年初至报告期末为2496.32万元,同比下降94.60%[2] - 净利润本期为2679.13875万美元,上期为5.9827924341亿美元,同比下降95.52%[26] 每股收益变化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 - 0.04元/股,同比下降125.00%;年初至报告期末0.02元/股,同比下降94.87%[2] - 基本每股收益本期为0.02,上期为0.39,下降94.87%[27] - 稀释每股收益本期为0.02,上期为0.39,下降94.87%[27] 资产与权益变化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24.80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88.71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4.74%[3]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为113.9965554749亿美元,期初为117.6686541487亿美元,下降3.12%[23] 金融资产与票据变化 - 交易性金融资产较期初增长70869.55%,主要因报告期购买理财产品增加[7] - 应收票据较期初下降32.45%,因报告期非6 + 9银行票据到期[7] 预付款项变化 - 预付款项较期初增长83.22%,系报告期预付大宗原材料款所致[7] 财务费用与其他收益变化 - 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107.52%,因报告期资金成本下降利息支出减少[9] - 其他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180.75%,因报告期享受增值税加计递减优惠政策[9]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变化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26.89%,因报告期支付材料采购款增加[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9,686,177,018.52元,上期为9,968,272,555.00元[2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10,361,403,180.15元,上期为9,436,148,967.53元[2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675,226,161.63元,上期为532,123,587.47元[29] 公司持股与担保投资情况 - 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报告期末持股21,425,011股,持股比例1.80%[17] - 2024年新增对孙公司海南福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担保额度10,000万元[17] - 2024年9月与香河昆仑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000万元,公司出资9,000万元,占比90%[18] 货币资金等资产期末与期初余额对比 - 2024年9月30日货币资金期末余额5,839,433,207.17元,期初余额6,874,715,543.41元[20] - 2024年9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84,610,048.43元,期初余额260,125.73元[20] - 2024年9月30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527,418,015.23元,期初余额2,080,803,106.00元[20] - 2024年9月30日存货期末余额1,173,085,493.59元,期初余额1,576,297,308.97元[20] - 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10,549,655,560.02元,期初余额12,169,432,521.55元[21] - 2024年9月30日固定资产期末余额6,108,329,730.51元,期初余额7,101,644,482.97元[21] 短期借款变化 - 2024年9月30日短期借款期末余额1,621,319,500.00元,期初余额442,258,013.90元[21] 营业总成本变化 - 营业总成本本期为70.0332929949亿美元,上期为81.9571879521亿美元,同比下降14.55%[25] 营业利润变化 - 营业利润本期为9613.673896万美元,上期为5.8910069671亿美元,同比下降83.68%[26] 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变化 - 流动负债合计期末为70.7979434062亿美元,期初为67.7761246956亿美元,增长4.46%[22] - 非流动负债合计期末为40.0013311871亿美元,期初为42.5111026248亿美元,下降5.90%[23] 负债合计变化 - 负债合计期末为110.7992745933亿美元,期初为110.2872273204亿美元,增长0.46%[23] 销售与税费现金情况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为6,584,055,945.46元,上期为6,561,934,605.80元[28] - 收到的税费返还本期为189,544,893.11元,上期为418,747,153.11元[29]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变化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5,573,041,750.63元,上期为879,623,484.39元[2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6,664,516,588.85元,上期为2,338,726,820.22元[2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1,091,474,838.22元,上期为 - 1,459,103,335.83元[30]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变化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1,023,625,660.21元,上期为3,684,369,446.44元[30]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变化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 - 729,526,486.09元,上期为2,758,570,933.13元[30]
多氟多:关于子公司之间担保额度进行内部调剂的公告
2024-10-23 15:51
担保额度 - 2024年度公司为子公司或孙公司担保额度总计不超29.7亿元,超70%负债率子公司或孙公司不超6.2亿元[1][2][13] - 调剂多氟多新能源1亿元担保额度至宁夏天霖,占净资产1.07%[3] - 调剂后多氟多新能源担保额度9亿元,占比9.66%;宁夏天霖1亿元,占比1.07%[5] 业绩数据 - 多氟多新能源2024年1 - 6月营收3.41亿元,利润总额 - 0.37亿元,净利润 - 0.41亿元[7] - 宁夏天霖2024年1 - 6月营收0.195亿元,利润总额 - 0.25亿元,净利润 - 0.25亿元[10] 资产负债 - 多氟多新能源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22.42亿元,负债8.25亿元,净资产14.17亿元[7] - 宁夏天霖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6.26亿元,负债2.55亿元,净资产3.71亿元[10] 担保余额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实际履行担保总余额13.08亿元,占净资产14.05%[14] 担保情况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无对合并报表外单位等违规担保情况[14]
多氟多: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质押的公告
2024-10-21 16:21
股东持股与质押情况 - 控股股东李世江本次质押130万股,占其所持1.06%,占总股本0.11%[1] - 李世江持股12247.54万股,比例10.29%,质押后占22.18%、2.28%[2] - 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16725.54万股,比例14.06%,质押后占30.14%、4.24%[3] 其他股东情况 - 焦作多氟多实业集团等多位股东持股、质押或未质押情况[3] - 已质押股份限售和冻结5041.15万股,占100%;未质押占60.10%[3]
六氟涨价后的多氟多近况
2024-10-08 00:08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价格上涨原因 - 主要是由于产能停止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 [1][2][3] - 公司六福价格上调5-8%,涨幅不大,对三季度业绩影响有限 [1][2] 行业供给情况 - 头部企业如天赐、天际等开工率较高,达到50%以上 [7][8] - 次新厂和中小厂开工率较低,多在30%以下 [7][8] - 部分老旧产线已停产,新增产能难以快速释放 [13][19] 价格走势展望 - 如果下游需求不能跟上,价格可能会在四季度回调1000-2000元 [3][18] - 但如果下游需求持续好转,价格还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6][18] - 整个行业盈利水平较低,多数企业现金流仍处于亏损状态 [19][20] 产能规划 - 公司本部5万吨、阳泉1万吨、云南5000吨,目前开工率约30% [10][11][12] - 停产了云南5000吨和本部3000吨老线,阳泉1万吨产线开工不足一半 [11][12] 问答环节重要提问和回答 价格上涨原因 投资者提问:价格上涨是成本推动的原因多还是产能关停的原因多?[13] 回答:产能关停的原因更多,市场需求是关键因素,成本上涨影响相对较小 [13] 行业供给情况 投资者提问:目前哪些头部企业产量还较为正常?[14] 回答:天赐、天际等头部企业开工率较高,达到50%以上,其他中小企业开工较低 [14] 价格走势展望 投资者提问:价格是否还有进一步上涨空间?[18] 回答:如果下游需求持续好转,价格还有上涨空间,但如果需求不足,价格可能会回调 [18] 公司业务情况 投资者提问:公司其他业务如新材料和电子信息材料的情况如何?[16][17] 回答:这两个业务上半年收入增长但毛利率下降较多,主要受光伏和电子元器件价格下降影响 [16][17]
多氟多:2024年中报点评:锂盐价格下跌,业绩短期承压
东方财富· 2024-10-07 13:23
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对多氟多的"增持"评级 [3][4] 核心观点 - 2024H1公司营业收入46.1亿元,同比下降12.5%;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下降7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下降93.3% [1] - 2024H1毛利率9.11%,同比回落8.29个百分点;扣非后销售净利率0.33%,同比回落3.98个百分点 [1] - 六氟磷酸锂价格下跌是影响公司业绩的核心因素,2024H1市场均价6.78万元/吨,同比下降54.8% [1] - 2024Q3六氟磷酸锂市场均价5.68万元/吨,环比下降17.6%,同比下降55.1% [1] 业务表现 - 新能源材料业务:2024H1收入13.39亿元,同比下降46.6%;毛利率14.14%,同比回落3.2个百分点 [1] - 电子信息材料业务:2024H1收入5.88亿元,同比增长11.4%;毛利率21.82%,同比回落19.8个百分点 [1] - 氟基新材料业务:2024H1收入11.55亿元,同比增长6.3%;毛利率8.02%,同比回落2.89个百分点 [1] - 新能源电池业务:2024H1收入6.24亿元,同比下降23.2%;毛利率2.2%,同比回落8.4个百分点 [1] 产能与出货 - 2024H1六氟磷酸锂出货量1.9万吨,预计全年出货量4.1-4.2万吨 [2] - 2024H1新能源电池出货量1.4GWh,其中大圆柱全极耳电池占比80% [2] -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预计2024年全年出货量千吨左右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收入分别为97.8/107.8/124.8亿元 [4]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2.87/6.21亿元 [4] - 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0.12、0.24和0.52元,PE为96、47和22倍 [4] 财务数据 - 2024H1公司总市值149.04亿元,流通市值135.26亿元 [3] - 2024H1公司52周最高/最低股价分别为16.80/9.30元 [3] - 2024H1公司52周最高/最低PE分别为47.78/18.39倍 [3] - 2024H1公司52周最高/最低PB分别为3.07/1.20倍 [3]
多氟多20240929
2024-10-01 20:43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行业供需情况 - 行业内大客户产品价格有一定上涨,涨幅在2000-3000元之间,主要是由于当前库存供给量不足,市场表现为库存仅三四天左右,供应紧张[1] - 供应商分为老供应商、次新供应商和更新供应商,目前最新和次新的供应商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只有老供应商中的部分开始提价[2] - 客户愿意与公司签订半年或三年的价格协议,将价格锁定在当前水平或更高,且不与碳酸锂价格挂钩[3] - 个人认为碳酸锂价格可能相对处于低位,下跌空间最多6%,但整体趋势上看不会跌至3万或更低[4] 公司产能和成本情况 - 公司云南基地由于原材料成本较高,目前时机还不成熟,待氢氟酸产线调顺、五氯化磷来源稳定后,会考虑再次开启[5][6] - 公司三季度与二季度产量和出货量差不多,但九月份尤其明显增长,主要是因为行业中有家企业出现问题,导致公司接到很多订单[7][8] - 公司新增1万吨产能计划继续进行技术进步,关注整个市场供需点的理解,预计真正的供需不足将在2026年左右[11][12] - 公司三季度经营效果不佳,但由于自有中间材料供应,相比同行利润可能更高[14][17] 海外市场情况 - 今年海外市场的量低于年初预期,占整体出货比例在20%-30%之间[10][11] - 公司正在推进海外生产基地布局,计划在2026年初投产,并在国内推出第四代新技术[12][18] - 海外客户愿意给公司更高的价格,主要是竞争格局和对品质稳定性要求更严格的原因[19]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提价措施和利润情况 - 提价措施将持续存在,但不会大幅度提升,因为同行对涨价反应不一,且原材料成本也在上涨[17] - 原材料涨价对公司利润有增厚效应,但由于成本上涨幅度相较于同行较小,且工艺优化使得影响相对较小[17] - 涨价后,预计有2000元左右会转化为利润,由于自有中间材料供应,相比同行利润可能更高[27] 产能扩张计划 - 新增1万吨产能已经可以投产,但由于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暂不着急进行大规模生产[16] - 明年没有大的产能扩增计划,主要是继续进行技术进步和关注市场供需[27] 海外市场布局 - 公司非常重视海外市场,认为无论美国大选结果如何,自建供应链的决心不可逆,韩国是目前最优的扩产地点,后续还计划扩展至东南亚、欧洲和美国[18] - 海外市场的股权比例为50%,并加上一定费用,海外客户愿意给公司更高的价格[18][19] 其他 - 新国标实施不会导致产品需求下降,反而因为锂电成本低、续航能力强,在性价比上更有优势[25] - 渠道商抽成问题导致短期内锂电推广受阻,但公司将加大在市场渠道建设和产品结构调整方面的投入[26][30] - 未来六氟磷酸锂市场可能需要六年左右的时间来消化产能和恢复经济大背景的影响,但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