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TM)
搜索文档
日系车企三强电动化突围:丰田稳健、本田阵痛、日产生死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20:15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丰田营收48.0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4.77万亿日元,同比微降3.6%,营业利润4.79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0.4% [2][5] - 丰田2024财年营业利润率为10.0%,较上一财年的11.9%有所下降 [6] - 本田2024财年营收21.6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2%,但净利润同比骤降24.5%至8358.4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2.2%至1.21万亿日元 [2][7][10] - 日产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同比下滑257.3%,创历史第三大年度亏损,营业利润仅为698亿日元,同比下滑88% [3][11][13] - 丰田在北美市场营业利润因关税政策暴跌4205亿日元,日本本土市场营业利润减少3275亿日元,中国市场营业利润缩水1148亿日元 [2][6] 市场压力与挑战 - 日系车企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未能及时跟上电动化步伐而受到冲击 [3] - 日产中国区销量从2021年的超过113万辆降至2024财年的约69.7万辆 [13] - 本田预计新一财年关税将对营业利润造成6500亿日元的打击,其中对成品车进出口影响约为55万辆,利润影响约3000亿日元 [11] - 本田加拿大公司推迟其在安省投资高达150亿加元的电动车超级项目,并计划将部分生产转移到美国 [10] 战略转型与电动化举措 - 日系车企三强加速拥抱中国先进的电气和智能技术,推出全新电动车型以应对市场压力 [3] - 丰田在2024财年于电池/氢能/软件领域投资了7450亿日元,并推出智能电动车铂智3X和纯电轿跑bZ5 [16] - 本田计划在2030财年前投入约10万亿日元资源推进电动化转型,目标到2035年在中国销售的车型纯电动车占比达到100% [16] - 日产在中国市场推出艾睿雅和N7两款纯电车型,并加速固态电池研发,预计2028年量产 [16] - 丰田与本田等四家日本车企联合宣布,未来5年内投资1500亿泰铢用于在泰国生产电动汽车 [16] 成本削减与重组 - 日产宣布裁员约1.1万人,预计整体裁员规模达约2万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5%,并计划关闭7个工厂以节省成本 [14] - 日产重组计划目标是在2024财年实际成本基础上节省5000亿日元固定和变动成本,其中变动成本削减目标为2500亿日元 [14] - 日产希望通过裁员和关厂等措施,在下一财年实现汽车业务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转正 [14] 产品结构与技术路线 - 丰田2024财年全球销量1027.4万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46.2%,其中HEV占43.2%,PHEV占1.6%,BEV仅占1.4% [15] - 丰田公司首席技术官表示公司将根据每个地区的能源状况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包括HEV、PHEV和BEV [15] - 日产在2021年提出"日产2030愿景"以扩大电动化投入,但至今落地的电动化产品仍屈指可数 [15]
日媒哀叹:工厂建不动,日本国产电池被中国甩远
观察者网· 2025-05-19 19:09
日产汽车战略调整 - 日产汽车宣布放弃在日本国内建设首座动力电池工厂计划,原规划年产能5GWh,目标2028年投产并降低电池成本30% [1][2] - 公司财务状况低迷,新任CEO伊万·埃斯皮诺萨启动降本计划,目标削减5000亿日元成本(约合人民币243.9亿元),全球制造工厂从17个缩减至10个,年产能降至250万辆,裁员2万人 [4] - 北九州电池工厂暂停导致日本政府557亿日元补贴(约合人民币27.7亿元)及1万亿日元产业价值(约合人民币500亿元)预期落空 [2] 日本电池产业困境 - 日本经济产业省2030年150GWh年产能目标受日产退出威胁,当前承诺产能仅120GWh [1] - 丰田推迟福冈电池工厂建设,原计划2028年投产并供应续航1000km的纯电动车,延期因需求不足及成本高昂 [6] - 松下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下降18%至35.1GWh,市占率跌至3.9%,全球排名第六,计划与斯巴鲁投资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3亿元)建厂但面临压力 [8] 日本电动车市场表现 - 2024年丰田纯电动车全球销量仅14万辆(占总销量1.3%),较原150万辆目标大幅下调至80万辆 [9] - 日本本土2023年电动车销量不足6万辆(同比下降三分之一),渗透率低于2% [9] - 日系车企仍以燃油车和混动车型为核心,电动车产品力不足导致需求疲软 [9] 中国供应链主导地位 - 中国企业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领域全球份额分别达89.4%、93.5%、87.4%和85% [11] - 日本高度依赖中国氢氧化锂等原材料,中国供应链垂直整合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11] -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6家为中国企业,合计市占率67.1%,宁德时代装机量达339.3GWh(市占率37.9%,约为松下10倍) [8][11]
固态电池专利“暗战”:这三年,中日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19 18:12
全球固态电池技术竞争格局 - 截至2025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专利申请超4.6万件 日本企业占比37% 中国企业占比30% 差距持续缩小 [1][4] - 中国已成为全球固态电池专利布局最多的市场 占比35% 日本占比25% 美国13%位列第三 [1][5] - 韩国在固态电池专利布局中掉队 市场格局从动力电池"中日韩三国杀"转变为"中日美三强" [5] 中日固态电池发展路径对比 - 日本曾垄断全球锂电池市场90%份额 但因2010年后押注氢燃料电池导致动力电池领域落后 [3] -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推动下 动力电池企业快速崛起 2024年全球前十动力电池厂商中中国企业占6席 市占率67.1% 日本仅松下占3.9% [3] - 日本将固态电池视为"翻身仗"关键 中国加速追赶 2010-2025年日本专利申请占比从45%降至37% 中国从21.8%升至30% [4] 头部企业技术储备对比 - 日本丰田固态电池专利达2100余件 授权1200余件 断层领先 松下910余件 日产420余件 本田290余件 [6][7] - 中国宁德时代固态电池专利170余件 比亚迪90余件 蜂巢能源150余件 国轩高科120余件 授权量均不足百件 [6] 产业化时间表竞争 - 中国企业计划2025-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示范 2030年大规模量产 包括比亚迪 广汽 长安 上汽等 [8] - 日本丰田计划2025年小规模量产 日产2028年应用 本田2030年前量产 时间表略早于中国企业 [8]
“一口价”让大众、丰田回来了?靠降价竞争能有用吗?
36氪· 2025-05-19 16:35
合资车企市场表现 - 合资车企面临国产汽车强势崛起压力 市场表现后劲乏力 部分市场节节败退[1] - 一汽大众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超过38万辆 位列传统车企销量第五名 上汽大众 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排名均有所上升[3] - 合资品牌通过一口价策略实现销量回暖 促销幅度达到21.5% 较上月增加0.3个百分点[3] 价格竞争策略 - 合资车企普遍采用10-25万元家用车型一口价策略 包括豪华品牌[3] - 丰田卡罗拉双擎起售价降至8.98万元 较原价降低3万多元 缩小与比亚迪秦PLUS价差[3] - 传统燃油车促销幅度达22.1% 豪华车促销幅度达26.1% 分别较上月增加0.4和0.3个百分点[3] 市场竞争态势 - 合资车品牌溢价优势因自主品牌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提升而削弱[5] - 一口价策略解决4S店报价不统一问题 提升消费者购车体验 正面对抗自主品牌限时优惠[3] - 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在性能配置相近时 可能因价格优势改变购车决策[5] 战略发展前景 - 降价策略在短期内能刺激销量增长 但长期可能压缩利润空间 影响研发投入和质量控制[8] - 持续降价可能导致品牌价值下降 使中高端品牌形象向中低端靠拢 恢复高溢价困难[8] - 车企需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 探索智能网联技术 完善售后服务网络 满足多样化需求[10]
汽车新规来了,AEBS将强制安装;奥迪Q9路试谍照曝光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5-16 18:09
丰田新款纯电动汽车 - 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将在北美首发新款bZ Woodland电动汽车 计划于2026年初在北美上市 [1] - 日本国产车型bZ4X Touring预计将于2026年春季左右在日本推出 [1] 汽车新规AEBS强制安装 - 强制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完成起草 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2] - 标准由推荐性转为强制性 适用范围扩大 要求M1和N1类汽车必须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2] - 新增对行人、自行车、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识别能力考核 并新增仿真测试项目 [2] 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 - 长安汽车罗勇工厂在泰国罗勇府正式投产 标志着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落成 [3] - 该工厂投资88亿泰铢 占地约300公顷 设有五大核心工艺车间及配套设施 [3] - 长安汽车全球第2859万辆新车在该工厂下线 [3] 奥迪Q9路试谍照曝光 - 外媒发布2027款奥迪Q9路试谍照 首次清晰展示这款奥迪家族旗舰SUV的整体设计 [4] - 新车采用超大进气格栅 配有16根垂直条纹 两侧为分体式灯组和宽大下进气口 [4] - 侧面造型流畅 配备大尺寸行李架和装配大陆SportContact轮胎的大尺寸车轮 [4]
Toyota Q4 Earnings Surpass Estimates but Decline Year Over Year
ZACKS· 2025-05-15 23:00
Toyota (TM) reported fiscal fourth-quarter 2025 earnings per share of $3.39, which surpassed the Zacks Consensus Estimate of $2.92 but declined from the year-ago quarter’s earnings of $4.99. Consolidated revenues came in at $81.09 billion, which beat the consensus mark of $78.47 billion and also grew from $74.56 billion in the year-ago quarter. Toyota had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non-financial services businesses) of ¥6.09 trillion ($41.75 billion) as of March 31, 2025. Long-term debt (non-financial serv ...
“我都惊了,西方车企在中国这是要全军覆没啊…”
观察者网· 2025-05-15 09:43
西方车企在华市场份额 - 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高管毕高诚表示对外国车企在中国市场份额流失程度感到"震惊",认为西方汽车品牌在中国可能"再无未来" [1] - 大众和丰田仍是中国燃油车市场前两大制造商,合计占据34%份额,但外国品牌在华市场份额已降至32%,不到2020年时的一半 [4] - 比亚迪已取代大众汽车成为中国销量最高品牌 [4] 中国本土车企竞争优势 - 中国本土品牌在所有细分车型领域扩大攻势,已在电动车和大型车领域抢占大量份额 [2] - 西方车企在中型燃油车市场的优势"不会长久",消费者转向价格更实惠、科技配置更丰富的本土品牌电动车 [2][5] 西方车企应对策略 - 大众采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追加25亿欧元投资,计划2026年第三季度前重新参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 [5] - Stellantis与中国电动汽车品牌零跑汽车达成15亿欧元战略合作,推动中国电车技术出海欧洲和东南亚市场 [6] 中欧电动车市场动态 - 欧盟和中国正研究为中国制造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取代加征关税方案 [6] -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销量达14.8万辆,同比增长78%,市场份额从2.5%跃升至4.5%,插混车型销量同比激增368% [7] 行业格局变化 - Stellantis和雷诺因在中国市场布局有限,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关税态度相对缓和 [5] - 大众等欧洲车企坚决反对欧盟对华征收电动汽车关税 [5]
混动与本土化,丰田“两手抓”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5 09:19
美国市场本土化战略 - 丰田2024年在美国销售233万辆新车中43%依赖进口 本土化率仅55% [2][4] - 公司宣布追加8800万美元投资西弗吉尼亚工厂 累计投资超28亿美元 新增混合动力驱动桥产线 [2] - 自2018年以来已在美国制造业投资250亿美元 供应商网络投资285亿美元 [4] - 肯塔基州乔治敦工厂现有产能18万辆 计划投资12亿美元扩建以承担北美80% RAV4供应 [9] 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丰田美国销量同比增长3.7%至233.26万辆 仅次于通用汽车(268.93万辆) [3] - RAV4成为2024年美国最畅销车型 销量47.52万辆(占比20%) 终结福特F-15040年统治 [5][6] - 2021年曾超越通用成为美国销量冠军 系1931年来首次非本土车企登顶 [3] 电气化战略布局 - 2024年电气化车型(主要为混动)销量100.6万辆(+53%) 占总销量43.15% [7] - 北卡罗来纳州电池工厂投入运营 总投资140亿美元 支持电动化战略 [5] - 计划2030年实现主力车型全混动化 当前已推迟首款美国产电动车至2026年 [8] - 混动车单车关税成本增加3200美元 远超紧凑型SUV平均利润(2500美元) [6] 供应链与关税应对 - 2024年从日本出口53万辆至美国(占比20%) 墨西哥/加拿大工厂供应超20% [4] - 墨西哥工厂获14.5亿美元追加投资 提升对美出口量 [4] - 公司承担供应商因关税上涨的成本 但未明确兜底期限 [10] - 美国对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于5月3日生效 日方强烈反对 [10] 日美贸易谈判影响 - 汽车产业占日本制造业总产值20% 创造540万个岗位 对美汽车出口额4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28%) [10] - 日美计划5月下旬举行第三轮关税磋商 汽车关税是谈判重点 [10]
Tim Lamb Group Facilitates Sale of Toyota of Warren in Warren, OH to Rafih Auto Group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5-15 02:03
交易概览 - 北美最大汽车经销商销售和收购公司Tim Lamb Group宣布将Toyota of Warren出售给Rafih Auto Group 这是该公司在俄亥俄州完成的第120笔经销商交易 交易于2025年4月28日完成 由东北地区总裁兼董事Tim Lamb亲自促成 [1] - 被收购经销商位于俄亥俄州Warren市 占地5英亩 设施面积超过25,000平方英尺 包含展示厅 综合零部件服务中心及18个维修工位 将继续使用丰田原厂认证零部件和最新服务技术 [4] 卖方信息 - 卖方Jim Whetstone Auto Group由Jim Whetstone Joseph Marzullo和Tim Marburger共同拥有 交易后该集团将专注于俄亥俄州和纽约州剩余的经销商业务 [2] - Jim Whetstone表示与Tim Lamb集团合作近20年 2007年曾通过该公司完成首笔收购 此次交易进一步巩固了双方长期信任关系 [3] 买方信息 - Rafih Auto Group通过此次交易获得其在美国的首家丰田经销商 这也是该集团与Tim Lamb Group的首次合作 集团目前在美加运营27家经销商 代理30个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包括宝马 奔驰 劳斯莱斯等 [3] - 收购后Rafih Auto Group将保留Toyota of Warren现有员工 确保业务连续性 [5] 行业地位 - Tim Lamb Group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成为北美汽车经销商交易领域的领导者 15名区域董事每年处理数十亿美元交易 覆盖美加全境 [6] - 该公司凭借工厂管理经验和零售经销商背景 在汽车经销商并购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6]
Toyota Debuts Stylish, Powerful 2026 C-HR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Prnewswire· 2025-05-14 19:00
The 2026 C-HR BEV brings cutting-edge style and high-tech features. It will be powered by a 74.7 kW battery and have a manufacturer-estimated all-electric range rating of 290 miles*. It will come equipped with a North American Charging System (NACS) port, giving it access to thousands of DC charging stations nationwide. It will also be capable of charging on Level One and Level Two AC power sources. Steering wheel- mounted paddle shifters that control regenerative braking power are also standard. When act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