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业绩超预期,ISG业务表现突出
华安证券· 2024-11-27 02:11
投资评级 - 联想集团的投资评级为“增持(首次)” [2] 核心观点 - 联想集团2025财年中期业绩超预期,ISG业务表现突出 [2] 业绩表现 - 2025财年中期(FY25H1),联想集团实现营收333.0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归母净利润6.0亿美元,同比增长41.4%;毛利率16.08%,净利率1.91% [2] - 2025财年第二季度(FY25Q2),联想集团实现营收17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9%,环比增长15.6%;归母净利润3.6亿美元,同比增长43.9%,环比增长47.3%;毛利率15.66%,净利率2.15% [2] IDG业务 - 2025财年第二季度,IDG业务实现收入135.1亿美元,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18% [2] - 2024年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6640万台,同比增长1.3% [2] - 联想PC业务受到PC行业及自身AIPC产品双驱动,实现量价齐升 [2] - 联想全球出货量达1650万台,同比增长3%,位居榜首,市占率约为24%,同比增长约0.7个百分点 [2] - 智能手机业务受益于AI催化,产生换机需求,实现同比43%高增长 [2] ISG业务 - 2025财年第二季度,ISG业务实现收入33.1亿美元,同比增长65.1%,环比增长4.8%,创季度新高 [2] - 主要得益于云推动AI服务器需求,确认订单稳健增长 [2] - 存储、软件和服务业务的营业额年比年增长35%,创新高 [2] - 联想海神液冷服务器订单量持续增长,营业额年比年增长48% [2] - 2025财年第二季度,经营利润为-3573万美元,亏损持续收窄 [2] SSG业务 - 2025财年第二季度,SSG业务实现收入21.7亿美元,同比增长12.9%,环比增长14.8% [2] - 实现营业利润4.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4%,经营利润率为20.4% [2] - 未来全球IT服务市场将保持双位数增长,AI服务将以整体市场两倍以上的增速增长,SSG业务增势得以保证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财年,联想集团收入为651.3/702.1/753.6亿美元 [2] - 预计2025-2027财年,归母净利润为12.55/16.08/19.01亿美元 [2] - 2025-2027财年,营业收入预计为65,130/70,210/75,362百万美元,收入同比分别为14.5%/7.8%/7.3% [4] - 2025-2027财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255/1,608/1,901百万美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为24.1%/28.2%/18.2% [4] - 2025-2027财年,ROE预计为19%/24%/22% [4] - 2025-2027财年,每股收益预计为0.10/0.13/0.16美元 [4] - 2025-2027财年,市盈率预计为11.5/9.0/7.6 [4]
特海国际:24Q3业绩点评:翻台率稳健增长,精细化管理释放盈利能力
民生证券· 2024-11-27 02:11
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特海国际2024年三季度业绩表现良好,收入和利润均实现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扭亏 [3] - 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本地化战略,提升了盈利能力和市场渗透率 [3] 收入与利润 - 2024年三季度实现收入1.99亿美元,同比增长14.6% [3] - 经营利润0.15亿美元,同比增长52.0%,经营利润率为7.5%,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3] - 归母净利润3772万美元,同比扭亏,归母净利率19.0% [3] - 预计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7.94亿美元、9.03亿美元、10.08亿美元 [3]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8亿美元、0.52亿美元、0.68亿美元 [3] 运营表现 - 翻台率稳健增长,24Q3整体平均3.8次/天,同比增长0.1次/天 [3] - 客单价整体25.8美元,同比增长8.9% [3] - 餐厅收入1.91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3] - 餐厅总客流量约740万人次,同比增长4.2% [3] - 外卖收入260万美元,同比增长8.3% [3] - 其他收入510万美元,同比增长21.4% [3] 成本与费用 - 毛利率67%,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3] - 员工成本费用率33.1%,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 [3] - 租金及相关开支2.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3] - 其他相关费用率9.4%,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3] 门店与同店表现 - 截至24Q3公司餐厅总数121家,前三季度净增6家,全年开店数量预计为双位数 [3] - 24Q3公司整体同店销售增长+5.6%,其中东亚地区增长+20.5%幅度最大 [3] - 同店平均翻台率3.7次/天,同比持平 [3] 本地化战略 - 亚洲地区本地顾客占比可达80%~90% [3] - 北美及其他地区仍以亚裔客群为主,当地客群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3] - 公司推动本地化战略与红石榴计划双轨并进,提升单市场渗透率 [3]
华住集团-S:业绩点评:大陆开店继续加速,RevPAR降幅有望收窄
东吴证券· 2024-11-27 02: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住集团-S(01179.HK)2024Q3业绩点评:大陆开店继续加速,RevPAR降幅有望收窄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要点 - Q3营收位于指引下沿,经营利润同降10%:Q3公司收入为64.42亿元,同比+2.4%,位于指引增速2%~5%区间下沿。Q3实现归母净利润12.73亿元,同比-5%;但考虑去年Q3存在1.5亿元汇兑亏损,实际经营利润同降10%水平。Q3实现经调净利润13.72亿元,同比-11%;经调EBITDA为21.13亿元,同比-9% [2] - 大陆业务归母净利润同降1%,DH经营净利润亏损同比收窄:大陆分部Q3收入51.62亿元,同比+1%,贡献归母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1%;DH分部收入12.8亿元,同比+9%,贡献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其中包含一次性重组成本0.81亿元,经营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亏损0.37亿元收窄 [2] - 大陆业务开店继续加速:截至2024Q3末,公司门店数达到10707家,yoy+18.6%,加盟门店数占比达到95%。Q3单季大陆新开774家达新高,净开556家;前三季度累计新开店1910家,全年新开2200家目标可完成。储备门店2899家环比下滑。截至Q3末,大陆业务房量达103万间,yoy+20%,房量增速较Q2的19%有进一步提升;其中加盟房量95万间,yoy+23%,直营房量8.4万间,yoy-4% [3] - RevPAR因高基数同降8%,Q4营收增速指引2~5%:2024Q3公司整体RevPar为256元,同比-8.4%;其中OCC为84.9%,同比-1.0pct,ADR为301元,同比-7.1%。华住部分RevPar为244元,同比-2.4%,其中OCC为82.6%,同比+0.8pct,ADR为296元,同比-3.0%。Q4公司预计营收同比增速1%~5%,倒推RevPar为低单位数下滑,较Q3有所收窄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022A为13862,2023A为21882,2024E为23717,2025E为26199,2026E为28755;同比分别为8.42%,57.86%,8.39%,10.46%,9.76% [1] -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022A为(1821),2023A为4085,2024E为3684,2025E为4065,2026E为4481;同比分别为(291.61%),324.33%,(9.81%),10.33%,10.23% [1] - EPS-最新摊薄(元/股):2022A为(0.57),2023A为1.27,2024E为1.15,2025E为1.27,2026E为1.40 [1] - P/E(现价&最新摊薄):2023A为19.54,2024E为21.66,2025E为19.63,2026E为17.81 [1]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华住集团作为酒店行业龙头,品牌、流量、技术打造竞争壁垒,管理文化赋能业务发展,在疫情期间逆势扩张,市场格局显著向好。微调华住集团盈利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8/40.7/44.8亿元(前值为37.0/40.7/44.8亿元),对应PE估值为22/20/18倍,维持"买入"评级 [4]
伟仕佳杰:IT分销领军企业,AI+出海双轮驱动
华源证券· 2024-11-26 22: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IT分销领军企业,AI+出海双轮驱动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数据 - 2024年11月26日收盘价:4.90港元 [2] - 一年内最高/最低价:5.24/3.66港元 [2] - 总市值:7,016.37百万港元 [2] - 流通市值:7,016.37百万港元 [2] - 资产负债率:76.77% [2] 公司简介 - 亚太地区领先的科技服务平台,深耕IT分销30余年,2002年在香港上市,覆盖亚太9个国家,拥有87个分支机构和超过50,000家渠道伙伴 [1] - 业绩稳健增长,2016~2023年营收CAGR约为6.3%,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1亿港元,同比增长17.8% [1] - 重视股东回报,连续22年ROE大于10%,2023年度ROE达11.7%,上市以来回购及分红派息高达33亿港元,长期保持30%的现金分红,2023年现金分红比例上升至40% [1] 投资要点 - 东南亚经济增长潜力大,公司持续发力东南亚业务,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21.4%上涨到2023年的23.8%,利润占比从2019年的29.1%增长到46.2%,2024年上半年东南亚收入占比达34.1%,净利润占比达到45.9% [4][5] - 受益于AI终端落地带来的换机潮,全球数字化转型为IT分销业务带来增长动力,需求端回暖 [5] - 公司在手现金充裕,截至2024年6月30日,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7亿港元,净负债率为17%,偿债能力充足 [5] 盈利预测与评级 - 预计2024/2025/2026年分别实现营收824/918/1024亿港元,同比增长11.5%/11.4%/11.6%,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9.68/11.76/12.66亿港元,同比增长4.9%/21.5%/7.6% [6][10] - 选取神州数码、新聚思、艾睿电子作为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为11X,公司2025年对应PE为6X,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10] 关键假设 - 消费电子及企业系统业务受益于AI终端落地带来的换机潮,预计2024/2025/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5%/5%/5%和15%/15%/15% [10] - 云计算业务占比较低,预计2024/2025/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30%/20%/20% [10] 投资逻辑要点 - 公司兼具高股息及出海概念,传统主业IT分销受益AI浪潮、企业数字化转型 [11] - 公司自上市以来连续22年ROE大于10%,2023年度ROE达11.7%,上市以来回购及分红派息高达33亿港元,长期保持30%的现金分红,2023年现金分红比例上升至40% [11] - 公司紧抓东南亚发展势头,协助国产品牌出海,东南亚的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21.4%上涨到2023年的23.8%,利润占比从2019年的29.1%增长到46.2%,2024年上半年东南亚收入占比达34.1%,净利润占比达到45.9% [11] - 受益于AI终端落地带来的换机潮,全球数字化转型为IT分销业务带来增长动力,IT分销需求端回暖 [11] 公司为亚太区领先的科技服务平台 - 公司深耕IT分销三十余年,是亚洲数字化建设的助推者,销售网络覆盖亚太9个国家,拥有87个分支机构和超过50,000家渠道伙伴 [26] - 公司与全球知名科技公司合作,覆盖全球80%以上的领先科技公司和新兴独角兽企业 [27] - 公司股权集中,管理团队稳定,实控人兼具管理和IT技术背景 [31] -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16~2023年营收CAGR约为6.3%,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1亿港元,同比增长17.8% [37] - 公司业务结构主要分为消费电子、企业系统、云计算三大板块,2023年消费电子营收占比约为41.13%,企业系统营收占比约为54.69%,云计算业务营收占比从2020年的2.4%提升至2023年的4.2% [39] - 公司在手现金充裕,截至2024年中,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7亿港元,自上市以来连续22年ROE大于10%,2023年度ROE达11.7%,上市以来回购及分红派息高达33亿港元,长期保持30%的现金分红,2023年现金分红比例上升至40% [49] 发力东南亚市场,助力国产品牌出海 - 东南亚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科技巨头布局东南亚,东南亚迎来IT基础设施建设浪潮,ICT行业快速增长,中国与东南亚恢复ICT领域资本开支投入,2023~2028年预计复合增速超5% [54][58] - 公司积极推进东南亚业务增长,东南亚的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21.4%上涨到2023年的23.8%,利润占比从2019年的29.1%增长到46.2%,2024年上半年东南亚收入占比达34.1%,净利润占比达到45.9% [69] 传统分销业务受益AI浪潮驱动,景气向上 - 受益于AI终端落地带来的换机潮,全球数字化转型为IT分销业务带来增长动力,需求端回暖 [71] - IT分销渠道构建是关键,公司遍布亚太9个国家,覆盖87个分支机构,下游渠道合作伙伴约5万家,服务19亿人群 [85] - 数字化转型+AI双轮驱动,公司布局AI板块,稳固分销业务基本盘 [89] - 公司与全球科技巨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占据市场关键位置 [91] 云计算业务市场空间广阔,有望成为公司又一增长曲线 - 大模型推动全球云计算产业开启新增长,中国市场潜力较大,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5864亿美元,同比增长19.4%,预计202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将突破万亿美元,2023年~2027年CAGR高达18.6% [94] - 公司深度布局云计算业务,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产品,包括云咨询、云迁移、云运维、云安全、云优化等服务 [103] - 公司积极拓展与头部云厂商合作,业绩有望高速增长 [107]
快手-W:Q3业绩符合预期,流量稳健增长
华安证券· 2024-11-26 22: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买入(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快手-W(01024)在24Q3的业绩表现符合预期,营收和利润均略超市场预期。公司DAU和MAU均实现稳健增长,推动电商GMV健康增长。广告业务收入增长主要由外循环营销客户驱动,短剧营销消耗同比增长超300%。预计24-26年公司总收入和NON-GAAP归母净利润将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4Q3业绩表现 - 24Q3,公司营收311亿元,同比增长11.4%,符合预期(311亿 vs 310亿 consensus);经调整净利润39.5亿元,同比增长24.4%,略超预期(39.5亿 vs 39.1亿 consensus)。 [2] DAU和MAU增长 - 24Q3公司实现DAU为4.08亿(同比增长5.4%),MAU为7.14亿(同比增长4.3%),日活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132.2分钟,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7.3%。 [2] 电商业务表现 - Q3电商业务GMV为3342亿元(同比增长15.1%),主要得益于多个战略性新商策略,新入驻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30.0%。电商月活跃买家数为1.33亿(同比增长12.2%),在二季度旺季的基础上环比持续提升。 [2] 广告业务表现 - 24Q3线上营销收入176.3亿元,同比增长20.0%,基本符合预期(176.3亿 vs 176.4亿 consensus)。业务主要驱动力为外循环营销客户,加速跑通In-Apps Ads短剧模式,从而扩大付费用户规模,短剧营销消耗同比增长超300%。公司全自动投放解决方案有效通过差异化投放方案撬动投放预算,解决方案渗透率达50%。 [2] 未来收入和利润预测 - 预计24-26年公司总收入为1272.9/1414.1/1556.9亿元(前值为1270.6/1398.3/1521.7亿元);预计24-26年公司NON-GAAP归母净利润为176.4/226.7/278.3亿元(前值为175.8/236.0/302.1亿元)。 [2]
快手-W:商业化符合预期,AI应用快速落地
申万宏源· 2024-11-26 22: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快手-W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快手24Q3实现营业收入311.31亿元,同比增长11.4%,主要受益于核心商业(线上营销及电商等)收入同比增长20%。经调整净利润39.48亿元,同比增长24.4%,对应利润率12.7%。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4] - 快手AI应用快速迭代,渗透率、商业化提升。快手于今年6月推出自研的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9月升级至1.5版本。新版本支持原生1080P视频、上线镜头控制、首尾帧控制、运动笔刷、人脸模型等功能。截至三季报,可灵AI已经累计服务了超过500万用户,生成1.5亿张图片,5100万个视频,立足自身业务场景,加速渗透平台生态。可灵AI用户留存逐月提升,9月MAU超150万,商业化单月流水超千万人民币 [7] - 调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考虑25年后内需逐步复苏,短剧投放需求可能增加,上调快手2024年-2026年收入预测至1273亿,1453亿及1609亿(原预测1273亿、1423亿及1577亿)。考虑当前消费承压,竞争激烈可能加大补贴,下调经调整净利润预期至158亿、260亿及321亿(原预测174亿、262亿及324亿)。认为快手在AI大模型技术的探索和投入有望提升未来公司商业化效率,维持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流量稳健增长 - 通过升级营销渠道投放能力、优化算法、提高社区互动氛围等方式实现用户留存的提升。24Q3快手DAU/MAU分别达4.08亿/7.14亿,同比分别增长5.4%/4.3%,用户日均使用时长132.2分钟,总时长同比增长7.3% [5] 商业化稳步推进 - 外循环驱动线上营销高增长:24Q3线上营销实现营收176亿元,同比增长20%,多个垂类如传媒资讯、平台电商、本地生活增速较高,Q3跑通应用内广告IAA短剧模式,短剧营销消耗同比增长超300%。内循环稳健增长,智能化投放渗透率提升。算法升级与AI赋能不断提升投放ROI、提高转化效率 [6] - 电商双边网络效应增强,泛货架持续补充内容场:24Q3快手电商GMV达3342亿元,同比增长15%,月均动销商家数同比增长40%+,电商MAC达1.33亿,同比增长12%。泛货架电商GMV持续超越大盘,Q3占总GMV提升至27%,日均活跃买家同比+60% [6] - 直播内容质量提升:24Q3快手直播收入93亿元,同比下降4%,降幅环比收窄 [6] - 海外持续减亏:24Q3海外收入13亿元,营业亏损1.53亿元,同比减少76% [6] 展望24Q4 - 预计快手流量稳健增长,商业化持续增长,国内运营利润率持续提升,海外亏损预计持续收窄。预计24Q4快手:1)流量侧,受益于持续优化内容生态,快手用户有望维持增长;2)商业化,短期宏观经济影响需求承压,预计GMV增速边际放缓,主要由外循环广告拉动;3)海外运营效率提升,亏损有望持续收窄 [7]
中国电力:10月风电和煤电高增长,水电季节性回落
国元国际控股· 2024-11-26 19:35
公司投资评级 - 无具体投资评级信息 [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0月公司总体售电量数据表现良好,除了水电季度性因素回落,风电/煤电/天然气发电都实现高增长 [3] - 风电增长主要受益风资源改善以及公司去年收购母公司资产以及自建风光装机增长带来的增量贡献 [3] - 公司在同行售电量增长数据对比中表现优异,充分彰显公司多元发电组合对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的支撑 [3] - 近期电力板块受广东2025年长协电价预期下行影响,但公司在广东地区机组装机仅占公司总装机规模的10%,整体影响较小 [3] - 展望未来,中长期持续看好公司业绩和派息稳定增长,以及重组水电资产回A带来整体估值提升,建议重点关注 [3] 分发电厂类型售电量数据 - 全资拥有或控股的发电厂2024年10月售电量为9,750,483兆瓦时,较2023年10月增加20.59% [2] - 全资拥有或控股的发电厂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108,220,668兆瓦时,较2023年同期增加30.56% [2] - 水力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825,616兆瓦时,较2023年10月减少25.15% [2] - 水力发电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16,803,774兆瓦时,较2023年同期增加62.62% [2] - 风力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2,292,301兆瓦时,较2023年10月增加39.89% [2] - 风力发电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21,147,054兆瓦时,较2023年同期增加57.05% [2] - 光伏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1,824,368兆瓦时,较2023年10月增加12.83% [2] - 光伏发电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20,110,273兆瓦时,较2023年同期增加79.55% [2] - 燃煤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4,467,964兆瓦时,较2023年10月增加30.42% [2] - 燃煤发电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46,924,036兆瓦时,较2023年同期增加4.06% [2] - 天然气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203,777兆瓦时,较2023年10月增加28.10% [2] - 天然气发电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1,812,108兆瓦时,较2023年同期增加7.88% [2] - 环保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136,457兆瓦时,较2023年10月减少3.93% [2] - 环保发电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1,423,423兆瓦时,较2023年同期增加27.24% [2] - 主要联营公司或合管公司的发电厂2024年10月售电量为3,407,628兆瓦时,较2023年10月增加44.80% [2] - 主要联营公司或合管公司的发电厂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37,131,592兆瓦时,较2023年同期增加1.32% [2] - 主要联营公司或合管公司的风力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178,129兆瓦时,较2023年10月增加20.29% [2] - 主要联营公司或合管公司的风力发电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2,058,737兆瓦时,较2023年同期增加53.94% [2] - 主要联营公司或合管公司的光伏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24,804兆瓦时,较2023年10月增加65.32% [2] - 主要联营公司或合管公司的光伏发电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192,310兆瓦时,较2023年同期增加67.88% [2] - 主要联营公司或合管公司的燃煤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3,204,695兆瓦时,较2023年10月增加46.32% [2] - 主要联营公司或合管公司的燃煤发电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34,880,545兆瓦时,较2023年同期减少0.90% [2]
阿里影业:FY25H1业绩点评:电影市场承压,大麦&阿里鱼表现亮眼
光大证券· 2024-11-26 19: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阿里影业(1060.HK)的投资评级为"增持",目标价为0.54港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阿里影业FY25H1实现营收3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毛利润1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毛利率43.1% [2] - 经调整EBITDA为6.4亿元,同比增长39%,归母净利润3.37亿元人民币,同比降低27%,主要由公司投资减值所致 [2] - 大麦演出内容及票务业务增速较快,收入结构多元性助力增长 [2] - AI投入不断加强,探索多种业务形态 [2] - 阿里影业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影视公司之一,深度布局影视产业链上下游 [2] - 阿里鱼IP授权业务稳定增长,收购大麦带来显著利润增厚 [2] - 考虑电影市场低迷,公司影视内容投资利润率较低,下修FY25-FY27归母净利润预测至5.3/8.5/10.3亿元 [2] 收益表现 - 公司FY25H1实现营收30.5亿元人民币(yoy+17%),毛利润13.2亿元人民币(yoy+18%),对应毛利率43.1% [2] - 经调整EBITDA为6.4亿元,同比增长39% [2] - 归母净利润3.37亿元人民币,同比降低27%,主要由公司投资减值所致 [2] 大麦演出内容及票务业务 - 内容业务收入12.2亿元(yoy-17.3%),主要原因是市场环境低迷,公司电影项目投资不达预期 [2] - 电影内容方面FY25H1电影市场低迷,后续关注待映影片 [2] - 电视剧内容方面,FY25H1已播女性传奇剧作《惜花芷》、医疗题材《手术直播间》,待播剧集储备充足 [2] - 演出内容方面,已经完成的阿那亚虾米音乐节、莫文蔚"大秀一场"演唱会等项目观众反响较好 [2] - 大麦内容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打造自有厂牌,公司致力于将大麦演出内容收入提升至大麦全部收入的20%-30% [2] - 票务及科技平台收入12.3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38.6%,主要原因是大麦票务业务的高速增长 [2] - 电影票务平台业务方面,淘票票份额保持稳定,联合大麦推出的"淘麦VIP"会员体系用户忠诚度高,实现会员非票务收入超2000万 [2] - 云智持续保持出票影院数量和出票人次第一 [2] - 演出票务平台业务:FY25H1大麦GMV同比增幅将近70% [2] - FY25H1大麦服务2000场项目,服务人次2500万 [2] - 科技业务方面,AI持续助力公司降本增效 [2] - IP衍生品业务方面,收入实现6.0亿元(yoy-3.4%),下降主要系去年同期计入大麦代运营收入 [2] - 阿里鱼作为国内最大的IP授权代理平台,持续扩展IP矩阵,FY25H1收入同比增长超40%,新增转授权业务包括蜡笔小新、Chiikawa等,市场反响良好 [2] - 潮玩品牌"锦鲤拿趣"自主研发或签约逾10个原创IP和动漫IP,与逾40部影视剧结合,利润有望增长 [2] AI投入与业务形态探索 - 虚拟拍摄:公司目前有2个虚拟拍摄棚已经交付,3个虚拟拍摄棚开始建设 [2] - 虚拟拍摄棚能够降低影视剧的制作成本、置景成本,提升科幻、奇幻等题材产品的用户体验 [2] - 虚拟人:公司已推出厘里、安诊儿等5个数字人,进行商业化的变现,成功地实现包括代言、定制化等方面的合作 [2] - 灯塔AI:AI与宣发物料全场景结合,助力票房预测、宣发决策并参与物料的制作 [2] - 公司预计未来AI将参与物料制作的70%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修FY25-FY27归母净利润预测至5.3/8.5/10.3亿元(较上次预测-35%/-10%/-1%) [2] - 考虑估值切换至FY26,给予18xPE估值,维持目标价0.54港元,维持"增持"评级 [2]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营业收入(百万元):FY2023为3,501,FY2024为5,036,FY2025E为5,953,FY2026E为7,439,FY2027E为8,424 [5] - 营业收入增长率:FY2023为-4.2%,FY2024为43.9%,FY2025E为18.2%,FY2026E为25.0%,FY2027E为13.2% [5] -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FY2023为-291,FY2024为285,FY2025E为531,FY2026E为849,FY2027E为1,026 [5] - EPS(元):FY2023为-0.01,FY2024为0.01,FY2025E为0.02,FY2026E为0.03,FY2027E为0.03 [5] - PE:FY2023为NA,FY2024为40,FY2025E为21,FY2026E为13,FY2027E为11 [5]
福莱特玻璃:Q4盈利持续承压,静待需求复苏开启新周期
国元香港· 2024-11-26 17:50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福莱特玻璃(6865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为16港元 较现价11 96港元有34%的上升空间 [2][7][14] 公司业绩 - 福莱特玻璃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6 04亿元 同比减少8 06% 归母净利润12 96亿元 同比减少34 18% 扣非归母净利润12 45亿元 同比减少36 02% 基本每股收益0 55元 [4][11] - 公司Q3归母净利润为-2 03亿元 受光伏玻璃价格持续下行及减值影响 预计Q4盈利将持续承压 [4][11] 行业现状 - 截至2024年11月22日 国内光伏玻璃2 0mm镀膜主流价格为12元 平米 3 2mm镀膜主流价格为19 5元 平米 均环比上周持平 [5][12] - 行业进入需求淡季 光伏玻璃累库增加 行业库存天数上升至40天以上 预计冷修产线还将大量增加才能供需平衡 [5][12] - 目前全行业处于亏损状况 近期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冬季天然气价格上行将进一步加重企业亏损情况 并增加企业资金和经营压力 [5][12] 未来展望 - 展望2025年 随着供给端产能出清 加上Q1淡季过后Q2需求复苏 行业将进入去库存阶段 光伏玻璃价格将理性回归 [5][12] -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 资金实力 技术成本和海外扩产优势明显 待落后产能出清 需求回暖后 公司市场份额和竞争实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12] 产能规划 - 截至2024Q3 公司总产能为23000吨 日 其中冷修产能为2600吨 堵窑口为2000吨 合计减产约20% [6][13] - 公司原规划的安徽2条日熔化量1200吨的生产线和南通产能4条日熔化量1200吨的生产线或将根据市场情况安排投产节奏 [6][13] - 海外越南1条1600吨以及印尼2条1600吨产能 按原计划 预计将在2026年或之后陆续点火 [6][1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4年营业额为18 140百万元 同比下降15 7% 2025年和2026年营业额分别为19 347百万元和21 422百万元 同比增长6 7%和10 7% [8] - 预计2024年净利润为999百万元 同比下降63 8% 2025年和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1 378百万元和1 912百万元 同比增长37 9%和38 8% [8] - 预计2024年每股盈利为0 42元 2025年和2026年每股盈利分别为0 59元和0 81元 [8]
中国电力:即时点评:10月风电和煤电高增长,水电季节性回落
国元香港· 2024-11-26 17:50
公司投资评级 - 无具体投资评级信息 [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电力在2024年10月的合并总售电量为9,750,483兆瓦时,同比增长20.59%,而2024年首10个月的合并总售电量为108,220,668兆瓦时,同比增长30.56% [2] - 10月风电同比+39.89%,煤电同比+30.42%,水电同比-25.15%,总体售电量数据表现良好,风电增长主要受益于风资源改善及公司收购母公司资产和自建风光装机增长 [3] - 中长期持续看好公司业绩和派息稳定增长,以及重组水电资产回A带来整体估值提升,建议重点关注 [3] 分发电厂类型售电量数据 - 水力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825,616兆瓦时,同比下降25.15%,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16,803,774兆瓦时,同比增长62.62% [2] - 风力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2,292,301兆瓦时,同比增长39.89%,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21,147,054兆瓦时,同比增长57.05% [2] - 光伏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1,824,368兆瓦时,同比增长12.83%,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20,110,273兆瓦时,同比增长79.55% [2] - 燃煤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4,467,964兆瓦时,同比增长30.42%,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46,924,036兆瓦时,同比增长4.06% [2] - 天然气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203,777兆瓦时,同比增长28.10%,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1,812,108兆瓦时,同比增长7.88% [2] - 环保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136,457兆瓦时,同比下降3.93%,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1,423,423兆瓦时,同比增长27.24% [2] - 主要联营公司或合管公司的风力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178,129兆瓦时,同比增长20.29%,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2,058,737兆瓦时,同比增长53.94% [2] - 主要联营公司或合管公司的光伏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24,804兆瓦时,同比增长65.32%,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192,310兆瓦时,同比增长67.88% [2] - 主要联营公司或合管公司的燃煤发电:2024年10月售电量为3,204,695兆瓦时,同比增长46.32%,2024年首10个月售电量为34,880,545兆瓦时,同比下降0.9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