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竞争

搜索文档
外卖大战中的餐饮商家:订单量涨了、净利率也降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7-19 14:31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对餐饮行业的影响 商家经营压力 - 外卖订单中商家需支付约40%的费用,包括技术服务费、配送服务费、推广费等,以一份30元订单为例,实际收入大幅缩水 [2][6] - 参与补贴活动的商家面临毛利率下降50%甚至亏损,不参与则导致排名下降和订单减少 [3][11] - 中小餐厅堂食营业额骤降,例如广州某木桶饭餐厅日均营业额从6000元降至1000元,堂食收入最低仅500元/天 [5][6] 行业连锁反应 - 餐饮设备回收量激增,广州某回收商10天内回收42家门店设备,相当于去年同期半个月的量 [4][8] - 连锁品牌如甜啦啦订单量增长120%但未盈利,乡村基等选择不参与补贴以维持经营底线 [11][12] - 肯德基、麦当劳、茶颜悦色等头部品牌均未参与此次补贴活动 [12] 行业协会与监管回应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倡议抵制"内卷式"补贴,指出低价竞争威胁行业可持续发展 [13] - 中国烹饪协会批评平台补贴导致外卖价格低于堂食,挤压实体店生存空间 [13]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要求规范促销行为并理性竞争 [14] 长期行业生态 - 餐饮行业依赖实体店信任度,纯外卖专门店模式难以获得消费者青睐 [15] - 低价策略短期内提升订单量,但长期可能损害商品质量与服务标准 [13][16] - 多方呼吁构建平台、商户、消费者共赢生态,避免"多输"局面 [13][14]
多地叫停网约车无序低价竞争,不得强迫司机接“一口价”订单
南方都市报· 2025-07-18 18:26
行业竞争现状 - 网约车行业正陷入低价竞争泥淖,多地政府约谈平台要求整改[1] - 广东清远、江西鹰潭、浙江宁波等地约谈滴滴、花小猪、高德等平台,指出存在订单价格偏低、抽佣高、派单规则随意调整等问题[2][3] - 聚合平台订单占比达36%(2.79亿单/7.70亿单),但存在未核验许可信息问题,清远市非合规订单主要来自聚合平台[2][5] 监管要求与整改 - 严禁平台通过"一口价"、低于成本价、特惠单等方式变相强制司机低价接单[3][4] - 要求平台制定科学价格体系,停止优惠券/降价里程等恶意竞争手段,运价调整需提前公示[3][4] - 平台需清退不合规车辆/驾驶员,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接入平台的基本信息及投诉处理情况[2][3] 市场供需数据 - 全国网约车平台达385家,5月订单量7.70亿单(环比+5.9%)[5] - 司机小时收入(IPH)从2023年31元降至2024年27元,降幅12.9%[5] - 广州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13.92单,日均营收359.02元(较年初400元下降);成都日均订单14.85单,日均营收335.4元[6][7] 行业转型趋势 - 曹操出行、嘀嗒出行等已上市,T3出行、享道出行启动港股IPO,多数企业仍亏损[7] - 平台加速布局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海外市场拓展[7] - 行业从野蛮增长进入存量博弈阶段,未来或向平台寡头化、服务分层化、运力智能化发展[7]
停工、闭店!“90%员工被放假”!退款排到17万位……
新华网财经· 2025-07-08 18:13
公司现状 - 罗马仕突然发布停工停产通知,停工6个月,仅保留处理产品召回的员工,90%员工已被放假[1] - 公司组织架构仍有六七百人,但大部分员工停工[1] - 各大电商平台官方旗舰店已关闭,仅剩京东自营店和抖音旗舰店未关闭[1] 消费者问题 - 充电宝产品因安全问题被全线下架,仅余数据线等配件在售[3] - 消费者退款排队达17万位,部分用户倒贴运费且客服无回应[3][5] - 用户反映退款未到账,淘宝店已关闭[5] 员工问题 - 公司未提前沟通即发布停产公告,第二月起工资按深圳最低工资80%发放,到手约1000元出头[6] - 员工社保未足额缴纳,加班费、生育津贴拖欠[6] - 供应商垫付款项面临回收困难,部分可能停止服务[6] 管理层变动 - 法定代表人频繁变更,6月30日由雷社杏变更为雷杏容,3天后又换回雷社杏[7] - 五位主要负责人已退出钉钉群,未再露面[7] 行业问题 - 充电宝行业竞争激烈,平台充斥廉价产品,低价牺牲供应链利润[8] - 60%企业采用代工模式,品牌方忽视工厂和质量管控[9] - 电芯成本占充电宝成本50%-60%,部分电芯厂家因价格过低拒绝供应[8] - 电芯起火爆炸与原材料、工艺有关,需加强3C认证和企业资质控制[9]
罗马仕:从“绝不倒闭”到全面停工
北京商报· 2025-07-06 23:57
公司动态 - 罗马仕突然发布停工停产通知 停工时间为2025年7月7日起持续6个月 除召回相关员工外其余员工停工停产 [1][3] - 停工首月按约定标准支付工资 次月起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80%支付生活费 此前已有员工证实7月1日起陆续停工且工资仅发至6月 [3] - 公司深圳办公室门禁权限已被取消 员工无法进入拿取私人物品 [3] - 罗马仕召回3款型号共49 17万台充电宝 因电芯原材料缺陷可能导致燃烧风险 召回规模在国内充电宝行业罕见 [3] - 召回行动遇阻 多家快递公司以易燃易爆品为由拒收退货 消费者维权困难 公司提出的盐水浸泡无害化处理方案因危险且复杂难以实施 [3]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暂停罗马仕多款快充产品3C认证 若9月13日前未整改认证将永久失效 [4] - 民航局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及被召批次的充电宝登机 [4] - 罗马仕淘宝京东官方店已下架所有充电宝 仅售数据线等配件 主力业务基本停滞 [4] - 召回直接损失超4000万元 叠加产品下架每月损失达1亿—2亿元 资金链面临巨大压力 [4] - 公司高层人事变动频繁 7月2日法定代表人由雷社杏变更为雷杏容 7月3日又变回雷社杏 距上次高管调整不足三个月 [4] 行业现状 - 充电宝行业竞争白热化 企业深陷价格战泥沼 低价竞争成为抢占市场份额主要手段 [5]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抽检数据显示 网售充电宝不合格率从2020年19 8%攀升至2023年44 4% [6] - 企业为维持低价竞争利润压缩成本 电芯作为核心部件成为削减成本重灾区 电芯成本通常占充电宝总成本50%以上 [6] - 部分厂商采购价格低廉劣质电芯 甚至采用拆解回收电芯或质量欠佳电池 [6] - 劣质电芯在高温过充短路等场景下易出现热失控 引发燃烧爆炸等安全事故 2025年1—6月全国民航领域发生15起充电宝起火事件 [6] - 1月28日釜山航空火灾事故中充电宝起火直接烧穿行李架 [6] 事件影响 - 罗马仕事件暴露企业供应链管理漏洞 折射行业低价竞争积弊 [1]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民航局等多部门联动出手 充电宝行业迎来最严监管洗牌期 [1] - 事件给行业敲响警钟 企业应告别低价即正义野蛮增长模式 将供应链透明度和产品质量纳入核心竞争力 [7] - 罗马仕经历成为行业发展深刻教训 促使行业走向更加规范安全的发展道路 [7]
低价陷阱里的即时零售:越卷越亏,出路究竟在哪?
36氪· 2025-06-25 17:55
即时零售行业增长数据 - 美团非餐饮品类即时零售2025年Q1日订单量突破1800万单 3C家电和日用百货等核心品类增速同比超200% [1] - 淘宝闪购上线两个月内联合饿了么日订单数超6000万 零售订单同比增长179% 订单准时率96% [1] - 京东外卖自3月1日上线后全职骑手突破12万人 外卖日订单量超2500万单 [1] 行业竞争格局 - 拼多多加速布局即时零售领域 显示该赛道已成为各方角逐新战场 [2] - 行业陷入低价策略主导困境 平台和商家均被低价竞争模式绑架 [2][3] 低价竞争负面影响 - 商家被迫压缩利润空间 部分选择降低商品质量或减少分量 损害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 [3] - 平台需持续投入巨额补贴资金维持低价 给财务状况带来巨大压力 补贴取消后用户易流失 [4] - 商品同质化严重 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5] 消费需求升级趋势 - 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对商品品质、服务质量和配送速度要求提高 [5] - 部分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商品和快速配送支付溢价 当前低价模式无法满足该需求 [5] 行业转型方向 - 建议平台转变思路 通过筛选客户聚焦高端群体 提供高品质商品和优质服务 [6][7] - 可借鉴山姆会员店模式:大店客单价达1000元 前置仓客单价200元/单 区分"定期囤货"和"日常便捷"场景 [7] - 可参考Costco"3T"经营理念 通过大包装商品和丰富服务满足会员多重需求 [7] 高端化转型实施路径 - 建立客户分析系统 通过多维度数据识别高端客户群体 [9] - 加强与供应商合作 打造高品质商品供应链 [9] - 加强品牌建设 树立优质形象吸引高端客户 [9] - 优化物流配送体系 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履约效率 [8]
热搜!瑞幸降价,迈入“6块9”时代?最新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5:23
瑞幸咖啡价格调整 - 消费者发现瑞幸咖啡部分饮品价格降至6.9元,此前最低价为9.9元 [1] - 公司回应称6.9元为端午节和儿童节双节特惠随机发放的优惠券,并非全面降价 [4] - 行业专家指出此次价格调整可能是为了应对库迪咖啡的低价竞争策略 [4][6] 咖啡行业价格战动态 - 瑞幸咖啡此前发起行业价格战,最低价维持在9.9元/杯 [5] - 库迪咖啡将单品价格压至3.9元/杯与4.9元/杯,加剧市场竞争 [5] - 库迪咖啡在淘宝闪购24小时内销量升至类目第一,订单量增长近10倍;京东外卖平台累计销量突破4000万单 [5] 瑞幸咖啡管理层变动 - 郭谨一不再担任董事长职务,保留CEO及董事职位 [8] - 大钲资本董事长黎辉重新加入董事会并出任董事长,大钲资本为公司最大股东 [8] - 黎辉具有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投行背景,曾于2020年7月前担任瑞幸董事 [8] 瑞幸咖啡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总净收入88.65亿元,同比增长41.2% [8] - GMV达104亿元,GAAP营业利润7.37亿元,营业利润率8.3% [8]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库迪咖啡采取"贴身开店"策略,在瑞幸附近开设门店 [6] - 低价竞争策略受到蜜雪冰城等新茶饮品牌启发,通过爆款单品带动销量 [6] - 行业竞争态势激烈,企业通过低价产品培养消费者饮茶喝咖啡习惯 [6]
从餐饮的角度来说一下经济复苏
集思录· 2025-05-29 22:51
餐饮行业现状分析 - 餐饮行业整体营业额下滑明显,普遍比去年下滑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1] - 二三线城市实体餐饮复苏滞后于官方经济回稳的表态 [1] - 高端餐饮市场在2025年呈现增长,但普通人均消费仍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 [5] 经营策略变化 - 老牌餐饮企业被迫转型,推出低价套餐吸引客流 [1] - 套餐毛利率大幅下降至15%,但通过提升翻台率实现总利润增长 [1][7] - 部分高端餐饮开始提供团购套餐,这在以往非常罕见 [4] 市场竞争格局 - 率先降价的企业短期内获得6-7倍的采购量增长 [1] - 降价策略引发同行效仿,整条餐饮街被迫卷入价格战 [1] - 低价竞争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下降,部分企业成为"眼中钉" [9] 消费行为变化 - 家庭聚餐消费保持稳定,商务宴请明显减少 [5] - 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套餐,不愿为包间支付溢价 [5] - 极端低价策略出现,如1元/串的鲜肉烧烤吸引大量客流 [9] 供应链影响 - 生鲜供应商观察到餐饮客户采购量波动剧烈 [1] - 海鲜等高端食材价格下降明显,菜单标价方式改变 [5] - 供应商市场份额达50%,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 [1]
财说| 申通快递净利增长背后,实际盈利能力并未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5-08 08:07
行业整体表现 - A股四家快递公司2024年营收及净利均实现增长,但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现分化 [1] - 顺丰控股凭借多元化业务维持利润增长,通达系中圆通速递成本优势最明显,申通快递或成低价策略最大受益者,韵达股份需平衡市场份额与盈利水平 [1] 顺丰控股业绩 - 2024年营业总收入达2,8442亿元,是其余三家总和的17倍,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达1017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9850亿元同比增长690%,净利润2334亿元同比增长1687% [2] - 单票收入显著高于其他三家,因其定位中高端市场,业务包括时效快递、经济快递、快运、冷运及医药、同城即时配送等 [2] 通达系公司一季度表现 - 圆通速递一季度营收17060亿元同比增长1058%,净利润857亿元同比下降915% [3] - 申通快递一季度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2404%,低价策略驱动业务量高增 [3] - 韵达股份一季度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下降2215%,单票收入跌幅较大拖累盈利 [3] 单票收入与成本分析 - 圆通速递2024年单票收入234元同比下降395%,单票成本070元(运输成本042元,行业最低),单票净利016元领先同行 [4] - 韵达股份单票收入201元,单票成本078元,单票净利007元 [4] - 申通快递单票收入201元,单票成本085元,单票净利004元 [4] 圆通速递成本优化 - 2024年单票运输成本042元同比下降941%,单票中心操作成本028元同比下降541% [5] - 单车装载票数同比提升近12%,人均效能提升近10%,一季度业务量6779亿票同比增长2177% [5] 申通快递业绩增长 - 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达205%至104亿元,主要因2023年基数低(341亿元) [6] - 2024年业务量22729亿件同比增长2983%,市场份额提升083个百分点至1298% [7] - 2024年实施37个产能提升项目,常态吞吐能力突破日均6,000万单,较2022年提升20% [7] 行业展望 - 顺丰控股业务布局多元有望继续领跑2025年业绩 [7] - 韵达股份需关注二季度单票盈利能力变化趋势 [7] - 圆通速递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有望继续增强 [7] - 申通快递增长潜力较大,但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与前三家相比仍有差距 [7]
董明珠:“低价是无能的表现”、“海归派里有间谍”
搜狐财经· 2025-04-29 20:32
公司治理与股东动态 - 董明珠以超过33亿股同意票数、超100%赞成票率当选第十三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有望开启第五任董事长任期 [1][3] - 董明珠自2012年掌舵以来累计分红超1200亿元,印证"利润优先"策略的有效性 [3] - 超100%赞成票率反映投资者对公司发展的高度信心,可能源于计算基数差异或累计投票制 [3] 市场竞争与产品策略 - 公司批评国内空调行业低价竞争现象,认为"低价是无能的表现",并强调技术质量优先 [1][5] - 格力最便宜挂机空调售价2899元,柜机5399元,价格高于竞品但坚持不做价格战 [5] - 公司作为国际压缩机标委会主席,强调通过技术标准制定和真材实料构建品牌溢价 [5] 品牌营销与财务表现 - "董明珠健康家"首店单周销售突破820万元,客单价提升35%,实现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强关联 [5] - 董明珠个人代言每年节约约8亿元广告费用,带动公司毛利率达34.7% [5] - 专卖店更名策略虽受争议,但实际推动门店销售攀升 [5] 人才战略与争议 - 公司明确"绝不用海归派"政策,主张在国内高校自主培养人才,引发舆论争议 [1][7] - 该政策源于对3万多项专利技术的保护需求,认为海归人才可能带来技术外泄风险 [7] - 管理层年轻化侧重思想创新而非年龄资历,强调责任心与拼搏精神 [7]
低价竞争压降利润超三成,小熊电器寄希望于海外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7 21:1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7.58亿元,同比增长0.98%,归母净利润2.88亿元,同比下滑35.37%,扣非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下滑35.51% [1] - 毛利率同比下滑1.06个百分点,净利率6.43%,同比下跌3.02个百分点,创上市以来最低水平 [1] - 销售费用8.64亿元同比持平,管理费用2.36亿元(+24.25%),研发投入1.95亿元(+36.48%),财务费用1437万元(+171.74%) [1] 产品结构 - 厨房小家电营收32.8亿元(-10.1%),占比70.54%,生活小家电5.6亿元(+15.3%),个护产品3.6亿元(+174.3%),母婴产品2.5亿元(+31.8%),其他小家电2.0亿元(-8.9%) [2] - 个护产品成为新增长引擎,母婴产品保持较高增速 [2] -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厨房小家电零售额同比下降0.8%至609亿元 [2] 行业挑战 - 电商平台规则调整加剧价格战,厨房小家电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产品同质化严重 [2] - 功能单一小家电逐渐被多功能一体化大家电替代 [2] - 国家补贴政策更倾向大家电,小家电受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有限 [3] 海外战略 - 2024年国外销售收入6.68亿元(+80.8%),毛利率31.5%(+1.2个百分点) [3] - 厨房小家电出口金额199亿美元(+9.1%),个护小家电出口57亿美元(+16.9%) [3] - 收购罗曼智能(营收6.14亿元,归母净利润6883万元)强化海外布局,其代工业务占比80% [3][4][5] - 自主品牌已入驻东南亚市场,2025年计划加大新兴市场开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