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

搜索文档
印度学者:中国在贸易谈判中用6个手段对付美国,印度可以学习
搜狐财经· 2025-07-31 23:05
特朗普启动了对全球的关税大战。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有些国家选择强硬对抗,而有些则选择了妥协低头。无论哪种方式,最终都指向了谈判的桌 面。特朗普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是收取关税,他更看重的是通过这一过程展示美国的实力与他个人的外交魅力。这一时刻的象征,就是谈判的时刻。 关键在于,反制措施必须精准可行,而不是空洞的威胁。中国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有效的反制并不在于全面对抗,而在于找到对方最为依赖的环节。比 如,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是显而易见的,而印度也可以通过类似方式找到自己的谈判突破口。 第二条,印度学者分析认为,中国始终坚持给美国企业施加压力。面对特朗普的高关税威胁,中国并未急于让步,而是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中 国通过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如《出口管制法》和《反外国制裁法》,让西方企业陷入两难境地。若这些西方企业按照美国的制裁要求行动,将面临违反中国 法律的风险。这种策略深刻体现了中国对自身经济结构的清晰认识。中国清楚地知道,美国非常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和市场。正是这种清楚的认识,让中国在 与美国的博弈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当美国企业意识到这一点后,其高层不得不通过游说特朗普政府来寻求对策,从而 ...
中国餐饮品牌扎堆出海,美国市场真的好做吗?(上)|科技早知道
声动活泼· 2025-07-31 18:09
中国餐饮品牌正掀起新一轮出海热潮,尤其是面对国内内卷严重、增长趋缓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多的餐饮 品牌选择走出国门,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出海目的地中,美国成为许多品牌的「战略高地」——它不仅拥有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也具备成熟的资本 与并购环境。但要在美立足远非易事,从高昂的人工成本、本地化的菜单设计,到复杂的法律合规,中国 品牌面临的是一场「慢热」的耐力战。 在本期节目中,吃货小分队创始人 Cosmo 与易生资本创始合伙人北辰,与我们分享了真实的投资案例与一 线运营经验,深度解析了中餐在美国落地的现实困境与潜在机会,帮助我们重新理解了餐饮出海的真正门 槛与路径。 本文整理自播客「科技早知道」 本期 人物 : 丁教 Diane,「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科技早知道」周玖洲 Aaron, 十年中金、华夏基金等顶级投资机 构工作经验,「不止金钱」主播 Cosmo Hu,易升资本合伙人,「吃货小分队」和 TOA(Taste of Asia) 创始人 胡北辰,易升资本创始合伙人,专注于北美餐饮与消费领域的早期投资与品牌孵化 焦点内容: 为什么餐饮都在争美国的战略高地? 出海连锁品牌踩过的坑 海底捞式服务很难复制 在美国开店, ...
达达「变身」,京东即时零售有了新阵脚
雷峰网· 2025-07-30 21:56
京东整合达达的战略布局 - 达达事业部更名为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下设秒送、酒旅、家政等业务部门,标志着即时零售战略升级[2] - 京东以5.2亿美元估值完成达达私有化,收购价仅为IPO发行价12.5%(2美元/ADS),较16美元发行价大幅缩水[7][10] - 达达财务造假事件导致股价暴跌45.9%,虚增收入5.68亿元及成本5.76亿元,加速私有化进程[7][8] 达达发展历程与京东协同效应 - 达达历经多次更名:从独立品牌到京东到家合并,最终融入京东生态,形成130万骑手运力网络[5][10] - 2016年京东以47.4%持股与达达合并,注入2亿美元现金及京东到家资产,但保留达达团队运营主导权[14] - 2020-2024年达达营收从57.4亿元增至96.64亿元,但累计净亏损超百亿,仅2023年Q2短暂盈利[16][17] 即时零售与本地生活竞争格局 - 京东挖角美团核心高管"老K"郭庆,主导本地生活业务,对标美团模式布局酒旅、家政等全场景服务[17][20] - 京东推出自营品牌"七鲜小厨",采用重资产模式(7个标准化厨房+自动炒菜机),日订单突破1000单[23] - 战略重心转向B端供应链深耕,减少C端补贴大战,目标在商超、生鲜等领域构建护城河[25] 业务整合挑战与未来方向 - 合并初期京东到家与达达文化冲突显著,原京东员工因不适应粗放管理风格大量流失[16] - 酒旅业务仍以兼职人员为主,架构未成型,但刘强东强调供应链为底层逻辑[22][23] - 京东计划通过"熬走对手"策略复制新通路经验,降低运营成本以提升长期竞争力[22]
深圳贸易突围战: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解法
搜狐财经· 2025-07-30 15:28
企业孵化 真实供应链支持 · 合规经营 四流合 从缺芯潮看深圳贸易困局2025年全球芯片供需仍处动态平衡阶段,但深圳中小硬件厂商却普遍陷入"有订单没芯 片"的窘境。一家智能手表创始团队曾向我吐槽:"原厂交期动不动就52周,贸易商报价比股市波动还大"。 破局三原则根据行业跟踪数据,成功突围的企业往往遵循:1)建立备选供应商矩阵(至少3家以上合格供应商) 2)动态监控价格水位线(利用行业均价锚定采购阈值)3)用服务商杠杆撬动资源(专业贸易商常握有未公开的 渠道库存)。 方案推演:跨境IC采购沙盘以某TWS耳机团队为例,当其主控芯片突然被砍单时:1. 氪音创新通过东南亚渠道锁 定5K片替代型号2. 用BOM交叉替代方案降低20%关键物料成本3. 启用保税区VMI仓实现两周安全库存整个过程比 自行对接原厂节省至少45天时间。 供应链的本质是信任链当元器件成为战略物资的时代,选择合作伙伴的眼光比谈判技巧更重要。 本文出自【氪音创新 · 供应链观察】专栏,专注于为硬件创业者提供一线洞察与避坑指南。 ( 备忘录 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企业孵化 贸易增量 让企业活过来 01) 02 四分行 真 SE # 易 合同流、资金流、 ...
一碗粉何以破“卷”而出
河南日报· 2025-07-29 07:21
"南粉北面"这一说法虽然广泛流传,但如今却显得有些片面。近日,中国食品产业供应链推介会在北京 开幕,以河南酸辣粉为代表的粉类食品企业,研讨让"嗦粉自由"突破时空桎梏,重新定义中国粉 破"卷"而出的全球化故事。 据介绍,中国粉类市场正以年均15%的增速突破千亿门槛,迅速从地方小吃上升为国民美食,直至端上 世界餐桌。究竟是谁点燃了这碗粉的增长引擎?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说,18至 35岁的消费者是"嗦粉"主力军,占比高达60%。 就方便食品来说,粉相较面而言,有低糖、低碳水、不易"坨"等特点,契合年轻人追求健康饮食兼具辣 酸麻臭刺激的需求,加上工业化与供应链不断成熟,足以支撑他们随时随地"嗦粉"到快乐。然而,在市 场高速增长背后,粉类行业逐渐从"圈粉"无数变成"卷"到极致。一边是成本上升,厂商热情似火加量加 料,一碗粉最多竟有8包料;一边是利润下降,消费者更务实和悦己,掀起"薅羊毛"狂欢。 面对有限的市场空间内过度竞争的情况,中国贸促会食品行业委员会秘书长沈志勇表示,针对粉类食品 产业链长、环节多的特性,如何破解协同难的痛点?如何回应健康与可持续的诉求?如何抓住全球化发 展的机遇?有力应对这些挑 ...
对话正大集团张曙晖:中国完善供应链吸引外资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5:26
"经过40多年发展,中国构建了全方位完善的供应链,加之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这 些都是吸引外资的核心优势。"正大集团中国区市场中心资深总裁张曙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7月16日至20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链博会在北京举办。张曙晖在绿色农业主题 分论坛上发言时指出,正大集团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不断开发符合消费者偏好和口味的产品。同时,逐 渐构建了包括种子、种植、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等在内的全产业链。 张曙晖在链博会现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中国消费者日益追求个性化、高性价比的产 品,对于高品质、安全健康的食品的需求增长。正大集团秉承"买全球,卖全球"的理念,将来自东南 亚、澳大利亚、巴西等地区和国家的产品卖到中国,同时也希望将更多中国的好产品销往全世界。 据张曙晖介绍,产自泰国的榴莲、山竹、椰子水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不同品种的榴莲对于运输温控 的要求有所不同。为了保障品质,正大集团优化供应链,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此外,中国产品在泰国 市场具有价格优势且品质良好,诸如猕猴桃、荔枝等水果以及菌菇、一些味道好的预制菜受到泰国当地 百姓的青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
夸父炸串上新多款主食,供应链如何保驾小吃进阶全能型快餐店?
贝壳财经· 2025-07-24 10:21
联名营销与产品创新 - 公司与哆啦A梦联名的酸辣粉上线仅3天,门店酸辣粉订单量和总订单量双双翻倍[1] - 公司通过深入调研和研发,推出全国适配性较强的酸辣粉,酱料为全自研,包含3种不同功能的配料[4] - 公司主食销量占比已超过20%,除酸辣粉外还上线多款麻辣烫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3] 全时段全品类经营策略 - 公司从"餐后零食"转型为可提供正餐的场所,消费者可将酸辣粉与炸串组合作为一顿正餐[5] - 行业趋势显示"全时段+全品类"经营成为餐饮业显著趋势,品类融合成为"餐饮微创新"主要方向[5] 爆款产品研发与供应链 - 公司位于山东临沂的盖丰食品有限公司被称为"爆款制造机",2023年诞生上线60天卖出671万单的生炸鸡腿[6] - 生炸鸡架产品经过15个供应商筛选、10次左右"打样"及多环节测试才最终投放[9] - 公司工厂车间面积达2万平方米,按照产品特性全方位"量身定制"生产布局和食安标准[6] 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 - 2024年公司在供应链冷链方面投入超过5000万元,相比2023年接近翻倍[10] - 公司引入国内首家"秒测"温度监测系统的冷链车,实现温度可视化、操作可视化、运输可视化[11][14] - 公司在全国拥有2个超1万平方米中心大仓、11个区域仓,总面积超10万平方米,服务超2800个县市[15]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 - 公司构建"数字标准管理网",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动态数据管理[16] - 通过数字化平台对接实现仓储冷链物流全程线上管理,完善食品安全追溯机制[10][14] - 公司与国内顶级物流商华鼎、绝配合作,开创小串行业全程冷链到店模式[14]
市场消息: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表示,日本协议将有助于解决供应链的弱点,日本贸易协议应该会推动其他协议的达成。
快讯· 2025-07-24 01:50
市场消息: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表示,日本协议将有助于解决供应链的弱点,日本贸易协议应该会推动 其他协议的达成。 ...
人社部:上半年8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23 12:02
加密货币行业 - 加密货币托管公司BitGo秘密提交美国IPO申请,拟发行A类普通股,具体股票数量和价格范围未确定 [1] - 英国查扣7台加密货币ATM机并逮捕两人,涉嫌洗钱和非法运营交易所,自2021年起加密货币企业需在FCA注册 [10] 航空服务业 - 私人航空服务商Flexjet完成8亿美元股权融资,由路威凯腾领投,创行业最大单笔股权投资纪录 [2] 房地产行业 - 中国房协举办房地产债务重组重整培训班,170余名行业人士参与,后续将围绕资产盘活和债务化解开展活动 [3] - 行业纾困举措聚焦法治化破局债务风险,助力房企转型 [4] 医疗健康行业 - 世卫组织计划于2025年9月发布基于GLP-1疗法治疗成人肥胖症的新指南,由独立专家小组制定 [6][7] 零售与供应链 - 京东启动"菜品合伙人"计划,投入10亿现金招募1000道招牌菜合伙人,每道菜保底分成100万 [8] - 京东计划投入百亿资金建设新型供应链,3年内在全国建设1万家七鲜小厨 [8] - 供应链赋能餐饮行业,万店布局加速品质外卖赛道升级 [9] 金融与支付 - 中国儒意拟以2.4亿元收购快钱金融30%股权 [11] 影视娱乐行业 - 《长安的荔枝》和《罗小黑战记2》位列单日票房前两位,豆瓣评分分别为7.7分和8.6分,后者创今年国产动画电影最高分 [12] - 头部影视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寻求生态扩围 [12] 人工智能与科技 - OpenAI与英国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加速AI应用,计划扩大在英业务 [13] - 苹果第三季度业绩预计将超过华尔街预期 [14] 汽车行业 - 小米汽车公布车顶滑轨承重限制,驻车时最大承重20kg,行车时1.5kg,强调安全设计严谨 [15]
对话苏伟铭:哪有世界级车企,选择不在中国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22 23:01
战略规划与执行 - 企业成功首要因素是战略规划 需结合技术判断、市场洞察和地缘政治敏感度制定长期方向 [2] - 战略决策需以10年周期为基准 避免静态视角 动态调整业务布局 [5] - 雷诺中国通过战略收缩砍掉3家合资工厂 仅保留易捷特作为电动车出口基地 避免每年数亿欧元亏损 [9] - 轻资产运营是阶段性战略 需随发展阶段调整 雷诺通过四年重组实现40%成本降幅 [17] 中国市场战略转型 - 中国市场规模2006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轿车市场 奠定后续发展基础 [3] - 雷诺停止在华传统燃油车销售 但深化技术合作 将中国作为智能电动技术策源地 [12][13] - 中国供应链使雷诺2万欧元电动车开发成为可能 下一代Twingo纯电车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 [14][15] - 成立ACDC研发中心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 聚焦电池、智驾、芯片等核心技术本土化合作 [20] 全球供应链重构 - 主机厂与供应商关系从采购转向深度绑定 推动中国零部件企业国际化 [25] - 智能电动时代将催生中国版"博世" 未来可能出现3家Tier1巨头 [23] - 中国供应链价值在于完整生态体系 将支撑未来20-30年汽车产业发展 [24] 技术演进路径 - 电动车技术发展分三阶段:三电系统(2018-2022)→电子电气架构(2022-2025)→AI软件周期(2025后) [29] - 当前竞争焦点转向EE架构和操作系统 芯片拓扑结构从5个向20个演进 [29] - 未来5年行业决胜关键在AI能力 场景竞争和用户体验设计成为核心 [32] 行业格局预判 - 车企规模分水岭:100万辆(人工管理)、400万辆(系统管理)、1000万辆(全球货币对冲) [41] - 电动车市场需再经5年洗牌 二手车价格稳定后结束内卷 [41] - 新势力品牌存活取决于规模能力 100万辆是生存门槛 但品牌可能通过资本运作存续 [42] 跨国企业运营经验 - 职业经理人需平衡短期运营(库存/现金流)与长期产业趋势判断 [5] - 企业重组成本优化极限为15-20% 突破需彻底重构商业模式 [17] - 德国BBA培育本土供应商模式可借鉴 中国将复制类似生态链崛起路径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