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产业链整合
icon
搜索文档
英科再生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逐季连创历史同期新高
证券日报网· 2025-10-31 10:49
利润方面,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16.29%,其中第三季 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44万元,同比增长104.08%。此前,该公司第一和第二季度分别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32万元和7350万元。公司方面表示,利润增长主要系越南二期工厂 快速爬坡,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本报讯(记者王僖)10月30日晚,英科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科再生")发布2025年三季报, 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3亿元,同比增长15.76%;其中,2025年第一、二、三季度的 营收分别为7.93亿元、8.73亿元和9.17亿元,营收逐季连创历史同期新高。 英科再生未来将进一步释放产品创新、渠道深耕及全产业链整合的综合优势,以海外生产基地建设为重 要抓手,持续强化全球化战略布局,以"成品框、装饰建材、再生塑料、环保设备"四大主营产品矩阵为 核心支撑,在巩固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持续拓宽市场覆盖的广度与深度。 该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在复杂的市场环境挑战下,本公司加速"中国+东南亚"生产基地布局,在巩固现 有市场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新业务增长点,借助多元 ...
人形机器人排位赛,宇树、乐聚、智元都做对了什么?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8 11:22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下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和乐聚机器人是当前赛道的第一梯队核心竞争者 [1] - 三家公司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战略:宇树科技聚焦硬件与技术,智元机器人深耕场景与产品化,乐聚机器人采取全产业链整合的生态平台模式 [2] - 乐聚机器人近期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引入深投控资本、拓普集团等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强化其产业资源整合能力 [1] 上游技术布局策略 - 宇树科技采用技术尖刀型聚焦策略,以硬件先行,重点投入机器人本体和运动控制算法研发,在动态平衡与高爆发力运动方面具备技术优势 [4] - 智元机器人选择场景深耕型技术路线,注重技术产品化与生态杠杆化,核心亮点包括仿生手、氮化镓关节等,通过被集成策略和开放生态扩大产业影响力 [6] - 乐聚机器人推行全产业链整合的强生态路径,通过自研+股权投资掌控上游核心零部件,已投资泉智博(一体化关节)、立聚动力(电机)、灵心巧手(灵巧手)等企业,加速大模型与运动控制融合 [6][7] 中游制造与量产路径 - 宇树科技依靠四足机器人已验证的“自建产能+供应链优化”模式,将成熟量产经验复用于人形机器人,持续降本增效 [8] - 智元机器人现阶段侧重“快速原型+寻求制造伙伴”,未来量产可能依赖大型代工厂合作,模式接近科技公司设计外包 [8] - 乐聚机器人通过合资共建产线绑定产业链资源,引入拓普集团(特斯拉执行器核心供应商)、东方精工等战略投资方,以轻资产模式掌握重资产制造控制权 [9] 下游场景落地与商业化 - 宇树科技采取“由B到C,由易到难”的稳健商业化节奏,依托四足机器人在B端和C端的市场基础逐步渗透复杂场景 [11] - 智元机器人通过震撼概念演示树立“通用机器人”长期目标,吸引市场关注,但具体商业化路径仍在探索,初期聚焦研发与高价值任务 [11] - 乐聚机器人以“科研商服先行,工业制造深耕”为路径,其人形机器人“夸父”已落地工业智造、科研教育、商业服务等多领域,并与华为、腾讯、中国移动等40余家生态伙伴展开应用探索 [13][14] - 乐聚与中国移动推出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夸父”,并在工业领域通过与海晨股份等终端用户成立合资公司,构建数据驱动与风险共担的落地范式 [13][14] 发展路径类比与产业定位 - 乐聚被类比为机器人领域的“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与生态构建掌控全链路;宇树科技类似“大疆”,以极致技术和成本控制务实扩张;智元机器人对标“小米”,依托顶级IP和产品定义能力重塑行业 [16] - 乐聚近15亿元融资助力其通过股权投资锁定核心资源、合资合作突破量产瓶颈,结合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与核心环节自主可控,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平台 [16]
从华为、比亚迪到飞鹤,中国企业“全链共生”战略引全球媒体瞩目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18:33
公司核心事件 - 中国飞鹤董事长冷友斌在2025年国际乳品联合会世界乳业峰会开幕式发表演讲,分享“共生模式”[1][4] - 飞鹤是峰会唯一受邀参加开幕式演讲及唯一出席全球乳业领袖峰会的中国品牌[4][5] - 飞鹤的“共生模式”获得路透社、美联社等全球媒体广泛关注[1][4][5] 飞鹤的“共生模式”实践 - 飞鹤实践“全链共生”战略,率先构建“农牧工”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10] - 公司确立“先建牧场,后建市场”原则,实现资源循环与高品质生牛乳稳定供应[10] - 飞鹤在全球拥有13个现代化核心工厂、13个大型自有牧场、100万亩专属农场及超过11.5万头优质奶牛[10] - 公司实现100%农场自控、100%牧场自有与100%奶源自有[10] - 飞鹤通过“全链掌控”战略实现多种奶粉关键原料自产能力[13] - 公司在技术创新层面与7个国家20余所知名高校和权威机构建立深度科研合作[13] - 在可持续发展层面,飞鹤建成中国高寒地区规模最大生态循环项目,并联合打造全球首个生态循环产业集群[13] - 通过“粪肥还田”模式,飞鹤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40万吨,相当于种植2000多万棵树[13] 中国企业的全产业链战略 - 以飞鹤、比亚迪、华为为代表的中国行业领导者将全产业链深度整合视为构筑企业韧性和保障自主可控的关键战略[5][7] - 中国顶尖企业对全产业链的执着投入已成为其在全球竞争中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的共同基因[5] - 比亚迪通过高度垂直整合战略,实现对电动汽车核心“三电一芯”的全面自主研发与生产掌控[7] - 华为以其系统化的生态布局,围绕底层技术、自研芯片平台和操作系统进行全栈式投入,构筑技术壁垒[9] 事件意义与行业影响 - 飞鹤从“中国婴配粉销量第一”成长为“全球婴配粉销量第一”,其成就得益于63年间对“共生模式”的持续探索[5] - 飞鹤的亮相不仅是对其个体成就的肯定,更是中国企业整体实力提升的缩影[13] - 以飞鹤、华为、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实现了从“中国领先”到“全球领军”的跨越[13] - 这些企业将全产业链管理模式、前沿技术标准和系统性解决方案输出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全球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中国力量[13]
武汉控股拟收购武汉市政院100%股权
中证网· 2025-09-08 11:02
交易概述 - 武汉控股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武汉市政院100%股权 实现主营业务向"规划-咨询-设计-施工-运维"全产业链延伸 [1] - 交易完成后 武汉市政院将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 显著扩大资产与业务规模 完善水务环保产业链布局 [1] - 交易设置业绩承诺 若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 武汉市政院2025-2027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031.67万元 11314.28万元和11738.71万元 [7] 标的公司优势 - 武汉市政院拥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 工程勘察综合资质甲级 市政行业设计甲级等10余项核心资质 [2] - 标的公司研发"智慧水务运维系统技术" "市政道路健康管理系统运维技术"等核心技术 可直接赋能水务业务数字化升级 [2] - 深耕武汉市场70余年 累计完成数千项市政工程设计项目 与武汉市城投集团等核心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3] - 在宜昌 宁波 海南等地设有27家分支机构 2024年湖北省外收入占比逐步提升 [3] 协同效应 - 双方业务形成天然协同 武汉控股擅长水务运营与工程建设 武汉市政院专注规划设计与技术研发 [4] - 技术协同层面 武汉市政院在数字孪生 AI数智化 低空经济应用等前沿领域技术储备将加速传统水务业务转型升级 [4] - 重组后可共享客户资源与区域渠道 实现"设计+运营"捆绑拓展 提升全国市场占有率 [4] 财务影响 - 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2024年 2025年1-3月基本每股收益分别增加0.03元/股和0.01元/股 [2] - 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13.6亿元 用于支付交易现金对价 标的公司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7] 公司治理 - 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仍为武汉市水务集团 实际控制人仍为武汉市国资委 控制权稳定性不受影响 [6] - 交易对方通过本次交易取得的股份自发行完成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 并设置股价下跌自动延长锁定期机制 [7]
万亿巨无霸复牌大涨,央企并购出现三大新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7:52
中国神华并购重组 - 中国神华复牌首日股价大幅上涨,开盘即封涨停板,最终收涨4.45%至39.23元/股,市场资金抢筹热情凸显对整合的强烈预期 [1] - 收购13家能源资产后,公司总资产规模将逼近万亿元,成为A股又一家"近万亿级"能源巨头,标的资产合计2583.62亿元,叠加原有超6000亿元资产 [3][6] - 收购标的2024年末合计营业收入1259.96亿元,收购完成后中国神华营业收入将接近5000亿元 [6] - 并购将实现煤炭产能与储量及物流与一体化资产的双重提升,新增新疆准东露天煤矿(年产能3500万吨,储量超20亿吨)等大型煤矿,并增强"西煤东运"通道协同效应 [6] - 并购有助于解决与国家能源集团的同业竞争问题,实现地理互补(覆盖新疆、内蒙古等区域)和产能提升,增强跨区域调度能力 [7] 央企并购重组新趋势 - 全产业链整合成为主流,模式从规模扩张转向主业精耕+产业链补强,如中国神华、中国船舶(解决"南北船"分立)等案例 [9][10] - 审核效率显著提升,甘肃能源从受理到过会仅101天,中国动力6月30日受理、8月14日获集团批复 [11] - 支付工具灵活创新,监管推动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注册决定有效期延至48个月,鼓励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工具,富乐德等案例采用"股份+可转债+现金"组合 [12] 央企股东回报强化 - 中国神华2024年分红比例高达76.5%,承诺未来三年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净利润的65%,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金额不少于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75%(若上半年净利润240亿元则至少分红180亿元) [14] - 中国船舶承诺最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不少于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中国动力规定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30%,长江电力承诺2026-2030年每年分红比例不低于净利润的70% [14][15] - 中化装备在推进并购重组同时实施回购计划,回购价格上限12.37元/股 [16] A股并购市场新特点 - 跨行业并购加速,传统行业通过收购切入科技赛道,如松发股份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转型为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商 [19] - 允许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需满足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及不影响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半导体标的占多数,如思瑞浦收购创芯微 [19] - 允许亏损上市公司参与并购,监管包容度提升,业绩承诺安排更为自主,如亚信安全收购亚信科技20.316%股权未设置业绩承诺 [20]
日本触媒在印尼新建SAP工厂
中国化工报· 2025-08-18 11:04
产能扩张 - 子公司PT Nippon Shokubai Indonesia在印尼芝勒贡新建高吸水性树脂工厂 总投资1.1亿美元 [1] - 新工厂SAP年产能达5万吨/年 预计2027年1月竣工 [1] - 投产后日本触媒集团SAP总产能将提升至每年76万吨 [1] 产业链布局 - 2023年于芝勒贡市投产年产10万吨丙烯酸新工厂 AA为SAP核心原料 [1] - 实现从丙烯酸到高吸水性树脂的全产业链整合 [1] - 生产基地覆盖日本、美国、欧洲、中国及印尼等全球主要市场 [1] 战略动机 - 扩产响应全球市场对SAP日益增长的需求 [1] - 高效满足亚洲市场激增需求 [1] - 充分发挥现有业务协同效应 [1]
年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数量同比增68.42%
证券日报· 2025-08-18 07:21
中国神华资产重组 - 中国神华拟通过发行A股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国家能源集团旗下13家标的公司股权,标的资产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2583.62亿元,归母净资产938.88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1259.96亿元 [1] - 此次重组涉及煤炭开采、坑口煤电、煤化工及物流运输等产业链核心环节,旨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优化资源重叠,实现全产业链协同效应 [2] - 国家能源集团表示,资产注入将大幅提升中国神华资源储备与核心产能,强化"1+1>2"战略倍增效应,增强国有资本功能 [2]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趋势 - 2024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披露并购方案636家共1029单,同比增长10.29%,其中重大资产重组32单,同比增长68.42% [1] - 政策驱动下全产业链整合成主流,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放宽同业竞争监管,推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支持企业强链补链 [4][6] - 央国企并购呈现三大特点:全产业链整合、灵活支付方式(股份+现金+配套融资)、央地分工明确(央企侧重国家战略,地方聚焦区域升级) [6] 并购重组战略意义 - 专业化整合加速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助力主业强化与盈利能力提升,同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4] - 典型案例包括渤海汽车收购控股股东4家子公司以扩展汽车零部件领域,衢州信安收购先导电子科技向硬科技制造转型 [5][6] - 头部企业通过吸收合并(如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中国船舶合并中国重工)扩大规模,重构产业链提升国际竞争力 [6] 政策与审核效率 -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支持央企通过并购重组汇聚优质资源,审核效率显著提升,2024年国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平均用时141天,最快仅25天 [5][7] - 未来并购热点将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算力基础设施等新兴领域,能源化工等行业加速告别"小散弱"格局 [7] - 产业链并购将从"补短板"升级为"织网络",AI、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或成重点方向 [7]
明亮化工:25年商用清洁专业沉淀,以利他之心赋能全球伙伴
搜狐财经· 2025-08-16 00:37
公司概况 - 广州明亮化工有限公司在商用清洁领域深耕25年,成立于2000年,聚焦餐饮、酒店、医疗等场景的清洁需求 [1] - 公司以"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为核心能力,目标是成为"中国优秀清洁洗涤用品制造工厂" [1] - 核心价值观为"利他",体现在客户需求至上、员工成长共享、合作伙伴共赢等方面 [3] 业务模式与产品 - 实现全产业链整合,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并与优质原料供应商长期合作,持续优化产品配方 [3] - 生产环节引入智能化设备,遵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核心产品包括商用洗碗机清洁剂、催干剂、洗涤剂等 [3] - 销售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并拓展海外市场,提供20L大桶装、整箱配送等定制化供应方案 [3] - 售后服务团队提供设备适配、使用培训、技术升级等全周期支持,形成"产品+服务"双重保障 [3]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 针对餐饮行业重油污痛点研发低泡强效洗涤剂,为酒店定制兼具清洁与抑菌功能的催干剂 [3] - 率先推出可生物降解的环保产品,采用浓缩配方减少包装浪费,配套智能加料系统降低能耗 [3] - 商用清洁剂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并符合国际化学品安全标准,践行绿色制造理念 [3]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商用清洁领域规范化升级 [3] - 未来将继续深耕商用清洁赛道,为全球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目标是成为"百年企业" [4]
8个福建人,撑起中国休闲食品半边天
36氪· 2025-08-14 12:21
福建休闲食品行业概况 - 福建凭借独特地理位置和商业文化孕育出众多休闲食品龙头企业 撑起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半边天 [1] - 行业年产值超千亿 形成蛋黄派、小面包、肉松饼、糖果等多元化产品矩阵 [43] - 闽商群体以"敢为天下先"精神推动产业从模仿到创新 从区域走向全球 [44][45] 代表性企业及创始人 盼盼食品(蔡金垵) - 1996年创立 以亚运会吉祥物"盼盼"命名 首创变性薯片解决传统产品含油量高、保质期短痛点 [4][5] - 烘焙小面包三个月销量破亿 成为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等国际赛事官方赞助商 [5][6] 达利食品(许世辉) - 1989年创办美利食品厂(达利前身) 通过包装创新和低价策略推出达利园蛋黄派、可比克薯片等爆品 [9][10] - 2016年IPO后许世辉家族身价达506亿 连续三年蝉联福建首富 [10] 雅客食品(陈天奖) - 1993年创立 2003年首创维生素糖果 开发中国首块夹心太妃糖 [13] - 2025年战略聚焦"咸甜融合"全品类矩阵 布局综合性休闲食品领导品牌 [14] 亲亲食品(吴火炉) - 1991年以虾条产品起家 全国最早涉足休闲食品企业之一 1998年完成股份制改革 [19] - 2008年出售控股权给恒安 2016年分拆赴港上市 现主营膨化、果冻、零食、调料四大品类 [20][21] 福马食品(柯永开) - 1980年代转型糖果果冻生产 1999年产值达2亿 引入专家定位"休闲点心家族"战略 [24] - 品牌覆盖蛋糕、饼干、膨化食品 虽知名度有限但对福建休闲食品发展影响深远 [25] 回头客食品(黄福阳) - 2006年创立 将铜锣烧品类做到全国销量第一 华夫饼连续5年领跑市场 [27] - 近年推出黑豪、烟火气等新品牌 以"匠心+创新"策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28][29] 好彩头食品(陈忠实) - 2005年创立 2008年推出小样酸Q糖和水晶糖斩获品类销量冠军 [32] - 2014年进军饮料市场 小样乳酸菌一鸣惊人 近年重点布局县域渠道和双轮驱动战略 [33] 豪士食品(叶跃辉) - 2008年创办 2016年乳酸菌口袋面包引爆市场 工厂自动化程度达配料误差≤0.2% [38][39] - 目标"让世界爱上中国面包" 新品需经200次以上试吃调整 年产能规划70亿 [40][41] 行业特征 - 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形成奇峰、丹夫、友臣等品牌共同构建的"福建版图" [42] - 创新驱动发展 企业通过产品研发(如维生素糖果)、营销创新(如娱乐营销)持续突破 [13][33] - 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强 从手工作坊升级为自动化国际生产基地 [39][41]
千亿级重组落子!中国神华“打包”注入13家能源巨头,打造全产业链航母
搜狐财经· 2025-08-04 08:06
资产重组概况 - 中国神华启动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多家核心企业 涵盖煤炭开采 坑口煤电 煤化工及物流运输等全产业链环节 预计交易规模将成为年内能源领域最大规模的资产整合 [1] - 此次重组为国家能源集团与中国神华根据此前签署的系列协议 为解决同业竞争 补强全产业链而精心筹划的战略举措 [1] 资源版图扩张 - 重组后中国神华将拥有新疆能源 乌海能源 神延煤炭 平庄煤业等区域龙头企业 煤炭资源版图从内蒙古 陕西 山西拓展至新疆 [3] - 实现煤炭资源总量显著提升 巩固其国内煤炭行业龙头地位 并形成东西呼应的战略布局 有效填补西部资源空白 [3] 物流网络强化 - 整合"五港一体"海进江多式联运中心(黄骅港 天津港 珠海港 泰州港)及拥有62艘船舶 年运能达8000万吨的国家能源集团航运有限公司 [5] - 构筑高效自主可控的物流网络 彻底打通北煤南运咽喉要道 显著提升北煤南运战略通道运转效能 [5] 数字化平台赋能 - "国能e商"平台(国家能源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的数字化煤炭交易平台)年交易量高达13.8亿吨 注册企业超过2.8万家 [5] - 为中国神华提供强大数字化支撑 赋能整个产业链运行 [5] 煤化工技术升级 -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拥有世界唯一的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 世界首套60万吨/年煤制烯烃等示范工程 [7] - 大幅提升清洁高效转化水平 推动中国神华向清洁能源转型 [7] 产业链协同效应 - 形成从煤炭开采 运输 电力生产 化工转化到数字化平台的完整闭环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系统提升 [7] - 创造各环节协同增益 大幅增加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7] 战略定位升级 - 成为上游资源保障 中下游技术平台和物流网络三位一体的现代煤炭供应体系 [7] - 为筑牢国家能源安全防线提供坚实支撑 [7] 能源安全保障 - 建立跨区域产能协同调度机制 全面提升应对重点能源消费区域季节性 结构性供需波动能力 [7] - 成为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最可靠的防线 在迎峰度夏 冬季供暖等关键时期高效响应国家宏观调控需求 [7] 行业格局影响 - 此次重组标志着中国神华向全球罕见的能源产业巨擘迈进 其影响力将深刻改变中国能源格局 [3][9] - 重组是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 为中国能源安全增添重要砝码 预示中国能源产业格局将迎来新篇章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