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消费品牌
icon
搜索文档
若羽臣三季度营收8.19亿元 同比增长超120%
智通财经· 2025-10-28 19:37
公司整体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123.4%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33亿元,同比增长73.2% [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年内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5.3% [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年内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1.6% [1] 自有品牌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自有品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344.5%,占公司整体营收的55.1% [1] - 绽家品牌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118.9% [1] - 绽家品牌1-9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148.6% [1] - 斐萃品牌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03亿元,环比第二季度增长超98.8% [2] - 斐萃品牌1-9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 [2] - 新品牌纽益倍于6月底上线,截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1,212.6万元 [3] - 纽益倍品牌8月、9月全渠道GMV增速环比连续实现三倍以上增长 [3] 品牌市场地位与运营亮点 - 绽家品牌第三季度位列天猫衣物清洁类目店铺榜TOP3、抖音衣物清洁护理剂类目品牌自营榜TOP4 [1] - 绽家新款液态马赛皂洗洁精上市后连续多周蝉联天猫88VIP甄选洗洁精好评榜TOP1 [2] - 绽家无火香熏上线两周销量超万件 [2] - 双11活动中,绽家登顶天猫快消家清新品牌双11现货4小时成交榜TOP1 [2] - 斐萃品牌第三季度在抖音海外膳食营养补充食品类目品牌榜与店铺榜双双稳居TOP1 [2] - 斐萃品牌9月冲登天猫海外膳食营养补充食品店铺榜TOP5 [2] - 双11中,斐萃品牌登上天猫国际双11营养健康现货首日成交店铺榜TOP6、品牌榜TOP8 [2] - 斐萃品牌凭借麦角硫因核心成分优势,登顶麦角硫因及口服美容细分类目店铺榜TOP1 [2] 品牌管理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品牌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114.1% [3] - 2025年1-9月公司品牌管理业务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39亿元,同比增长71.1% [3] 公司战略与展望 - 公司将持续聚焦自有品牌建设,保持品牌管理与电商运营业务稳健发展 [3] - 公司计划深化多元业务协同效能,凝聚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合力 [3]
9万货款压垮昔日“国货底妆第一”?blankme创始人多次被限高
新浪证券· 2025-10-17 16:41
一份来自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的公告,揭露了彩妆品牌blankme母公司上海永熙与代工厂诺斯贝 尔的货款纠纷,也掀开了这个曾被誉为"国货底妆第一"品牌跌落神坛的冰山一角。 曾几何时,blankme凭借着与李佳琦等头部主播的深度绑定,在2022年双11大促中一举拿下天猫底妆类 目国货第一的宝座。 然而从2024年开始,这个明星品牌就陷入了LVMH旗下基金"退货"的尴尬境地,直至2025年多次成为被 执行人。 01 资金链断裂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5年以来,上海永熙作为被告共涉及17则开庭公告。 2025年6月17日-9月2日,上海永熙11次成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约1241.44万元。 其中9条为"限制消费令",限制消费人员姓名均为品牌创始人杨博雅。 查询到的最早的限制消费令立案时间为6月17日,另有7条均在8月立案。换言之,该品牌创始人至少从 今年6月起就已经被限制高消费。 02 代工厂讨薪 近日,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受理了诺斯贝尔与上海永熙的加工合同纠纷一案。 诺斯贝尔请求法院判令上海永熙支付拖欠货款80878.65元,并支付违约金8087.87元,两项合计88966.52 元。 根据相关备案信息 ...
分众传媒20250922
2025-09-23 10:34
**分众传媒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梯媒广告、互联网平台、新消费品牌、即时零售 * 公司为分众传媒及其潜在收购对象新潮传媒[2] **核心业务驱动因素与论据** **互联网行业广告需求增长** * 移动互联网融资额从2013年82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378亿美元[3] * 2015至2021年互联网行业贡献收入增速达126% 高于整体收入增速[3] * BOSS直聘、携程等在线平台通过其投放提升品牌与市场份额[2][3] **新消费品牌广告投放需求强劲** * 卫龙食品、锅圈食汇、十月稻田、奈雪的茶及海伦斯等品牌获得高额融资[4] * 妙可蓝多自2019年以来销售费用率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5] * 承德露露等传统品牌通过合作实现品牌转型与新品推广[2][5] **即时零售行业竞争加剧带来新机遇** * 美团闪购于2025年4月发布品牌 京东到家2025年2月开展外卖业务 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宣布12个月内500亿补贴[6] * 各大平台加大广告投放力度[2][6] **海外业务发展前景确定** * 业务覆盖香港、韩国、泰国、新加坡等11个城市[7] * 经历加盟代理、自营扩张及后疫情常态化三阶段[7] * 海外市场潜在规模约157亿至235亿美元 当前渗透率仅58%至8%[7] * 参照韩国、新加坡经验 新地区扭亏约需3年[7] **并购与产品创新贡献增量** **收购新潮传媒提升议价能力与盈利** * 新潮传媒运营73万部电梯智能屏(截至2024年9月30日)[8] * 收购后预计单屏年收入4000元 利润率30%[8] * 潜在收入增量接近26亿元 增量利润约75亿元[2][8] **"碰一碰"产品增强线下体验与获客** * 基于地理位置的新型交互场景 最高日碰人次超100万[8] * 用户结构以25-39岁核心人群为主 占比近50%[8] * 预计2025年底安装量达100万台[8] **财务与股东回报** **高比例分红政策** * 2024年中报现金红利派发总额1444亿元[9] * 现金分红比例达586%[2][9] * 股息率表现良好[2][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正逐步消化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2] * 海外市场实现点位扩张与利润正常化[2] * 公司对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9]
2025中国新消费品牌势能创新增长研究白皮书
搜狐财经· 2025-09-22 23:57
报告核心观点 - 新商业环境下传统品牌营销模式失效,新消费品牌通过创新模式实现数倍增长 [1] - 品牌打造方式从广告投流转向顾客价值创新,细分市场替代开创新品类成为主要路径 [1] - 提出PMC品牌势能营销创新模式,强调通过市场增长定位、明星产品打造、内容营销等环节构建品牌势能 [1] - 品牌营销的终极目标是创建强势品牌,而非品类创新,强势品牌能同时应对同质化与差异化竞争 [10][13] 新消费品牌增长典型案例 - **高梵**:3年登顶高端鹅绒服第一,年销售额突破17亿元,单价提升6倍、利润增长10倍,实现2000元价位突破 [18] - **李渡**:打造中国最贵光瓶酒,2024年上半年营收达41.33亿元,同比增长17.5%,税收增长100倍、产值增长28倍 [19][21] - **三顿半**:力压雀巢速溶咖啡,2021年估值达45亿元,2022年线上交易额超7.5亿元,3年复合增长率超95% [30] - **Lululemon**:市值超越阿迪达斯达374亿美元,2023年净营收96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大陆市场营收约9.64亿美元,同比增长67.2% [33][35] - **Babycare**:三年跻身头部母婴阵营,2024年蝉联天猫母婴行业销售第一,去年618业绩突破14亿元 [26][28] - **添可**:五年时间创造百亿单品,业务规模翻10倍、利润翻20倍,在10多个国家市占率第一 [36][37] - **德祐**:湿厕纸品类四年时间从2亿元增长至23亿元,实现超十倍增长,品类市占率超50% [39][40] - **蔚来**:6年成为中国市值最高车企,2024年前五个月交付超66万辆,第二季度营收174.46亿元,同比增长98.89% [41][42] - **Kocotree**:聚焦儿童户外细分市场,销售额从2020年1亿元增长至2024年5亿元 [43][44] 新消费品牌势能营销创新特点 - 食品品牌在品牌模式创新上占比较多,但其他品类品牌创新占比在上升 [6] - 品牌打造方式从广告投流转向顾客价值创新,代言人推广从明星转向企业家和KOL [47] - 细分市场成为新消费品牌主要发展路径,替代失败率高、成本高的开创新品类 [48] - 高端路线带来数倍乃至十数倍的指数级增长,更注重品牌附加利益构建 [49] - 内容营销成为品牌公关传播核心利器,替代硬性广告 [1][7] - 新零售渠道带来新消费人群和市场,助力品牌势能构建 [1][7] PMC品牌势能营销创新模式 - 市场增长定位、代言人选择、小众人群口碑积累、明星产品打造为核心环节 [1][8] - 内容营销引爆流量、用户增长策略、战略级公关引爆品牌势能 [1][8] - 精准分销实现持续增长,新零售渠道进入3.0时代 [1][8] - 新商业思维下品牌需打破传统职能割裂,以集权、小组化、灵活的组织架构适应变化 [1]
遥望科技上半年亏损2.53亿,对拖累业绩项目“关停并转”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23:5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96亿元,同比下降36.32% [1][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3亿元,同比下降15.60% [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121万元,同比下降79.50% [2] - 总资产51.71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8.22%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1.80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7.37% [2] 业务构成 - 互联网广告行业收入18.01亿元,占比94.99%,同比下降36.87% [6] - 服装鞋类行业收入8644万元,占比4.56%,同比下降26.34% [6] - 其他业务收入851万元,占比0.45%,同比增长20.32% [6] - 社交电商收入11.13亿元,占比58.70%,同比下降19.83% [6] - 新媒体广告收入6.13亿元,占比32.33%,同比下降52.69% [6] 亏损原因 - 受市面竞品代理商竞争及关闭部分不盈利的IP及线下店铺影响 [1] - 阶段性摊销费用如装修租金等 [1][3] - 政府补助减少2936.40万元 [3]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加2566.35万元 [3] - 计提存货跌价和坏账等资产减值损失 [3] - 创新业务尚处于孵化期未能快速贡献利润 [3] 战略调整 - 对持续盈利良好的项目如直播电商、商业化等持续加大投入 [4] - 对创新孵化类项目采取"关停并转"策略 [4] - 将部分人力资源调配回流至盈利核心项目 [4] - 对部分孵化项目采用员工内部创业承包、联合经营等模式 [4] - 改革从年初开始推行,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 [4] 运营优化 - 人员相关支出同比减少28.39% [7] - 自主研发的AI产品"V5chat"将于年内实现内部全面落地应用 [7] - 大幅度提高前台人员比例,提升人员配比合理性 [7] 海外业务 - 北美"Deals For Your Days"大场直播活动累计销售额达274万美元 [7] - 总订单量突破12万单,总观看量超1500万人次 [7] - 依托洛杉矶等选品基地加速复制国内成熟模式 [7] 新业务拓展 - 与明星黄子韬合资打造"朵薇"卫生巾品牌 [9] - 5月18日首发至7月11日总销量约1.25亿片 [9] - 正与多个优质ODM工厂供应链洽谈 [10] - 未来将拓展至饮品、美容、生发等高潜力赛道 [10] 线下布局 - 遥望X27 S虎门基地于2025年5月正式开业 [9] - 此前已有遥望X27 PARK杭州旗舰、遥望X27 S横琴基地项目落地 [9] - 25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X27存在较高装修投入与运营费用 [3]
艾媒咨询市场地位确认:巴迪高登顶一次性内裤 “双第一”,“零手触” 洁净力筑就市场信任壁垒
搜狐网· 2025-08-19 12:28
行业趋势 - 一次性内裤正从"小众用品"升级为"新刚需",渗透至商旅、运动、医疗、居家等多元场景 [6] - 超50%消费者认为一次性内裤核心优势在于省时省力,21.21%看重轻便收纳,19.48%关注绝对卫生 [3] - 公众对"接触性卫生"敏感度提升叠加旅行热潮兴起,推动产品需求增长 [6] 产品创新 - 行业通过优质原料、医用级灭菌工艺、人体工学版型等技术打破"一次性=将就"的固有认知 [6] - 医疗级卫生标准、立体剪裁设计使功能性与舒适性实现跨越式提升 [6] - 巴迪高采用纯棉抑菌底档达7A级抗菌水平,通过360°标准化EO灭菌处理确保安全性 [8] - 研发团队历时5年打磨"全体全包裹,贴身不夹臀"版型,复购率位居行业TOP [9] 品牌竞争力 - 巴迪高获"一次性内裤第一品牌"和"全国销量第一"双项市场地位确认 [1][6] - 精准定位18-40岁精致白领(占比65%),覆盖产后妈妈、户外爱好者、商务差旅人群(合计35%) [11] - 构建"贴身衣物、旅途随身、安心住宿、景点游玩"四大场景产品矩阵 [11] 渠道策略 - 线上深度布局淘宝/京东等货架电商及抖音/小红书等兴趣电商,通过短视频直播转化场景化故事 [11] - 线下采用"线上种草+线下体验"模式,通过零手经销商和即时零售反哺线上流量 [11] - 与旅行综艺合作强化"旅行必备"心智标签,实现品牌曝光量突破 [11] 未来布局 - 首个零手触自动化量产工厂即将投产,或将重新定义行业"干净"标准 [12] - 品牌目标从单一产品转向创造"更自在、无负担"的生活方式价值 [12]
钟薛高破产,属于雪糕刺客的时代结束了
商业洞察· 2025-06-23 17:04
钟薛高发展历程 - 2018年成立后凭借瓦片造型和高端定位迅速出圈,主打产品价格达十几元至88元,首年营收破亿并杀入天猫双11冰品类目榜首[10] - 2021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成为头部主播直播间常客[10] - 2022年因"雪糕刺客"舆论危机导致口碑滑坡,随后陷入销售骤降、渠道萎缩、员工欠薪等困境[12][15] - 2023年子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线下渠道几乎消失,天猫旗舰店仅剩3款产品[4][18] 商业模式问题 - 高价策略建立在"符号价值"而非产品差异上,当消费者质疑其价值时,高价变为虚高[29][30] - 缺乏长期竞争壁垒和核心复购口味,无法持续输出与高价匹配的附加价值[32][39] - 尝试通过子品牌下沉市场但未成功,产品既不够高端也不够接地气[37][39] - 冰淇淋作为高周转快消品,要求持续创新或建立护城河,但公司两项均未达成[31] 行业趋势变化 - 消费升级红利期结束,市场进入理性回调阶段,消费者不再盲目崇拜高价[41] - "高价即高端"的消费谬论被揭露,性价比逐渐成为主导趋势[14][31] - 新消费品牌面临集体考验,需从营销驱动转向产品驱动[42][49] 转型方向 - 需打破"贵就是好"的原有逻辑,回归真实定价和产品体验[45][47] - 重构与消费者关系的关键在于真实成本、真实体验而非符号价值[47] - 从"雪糕刺客"转变为普通雪糕可能是品牌回归本质的路径[46]
遥望科技谢如栋重启制造:一把卫生巾行业的“手术刀”,重构消费产业逻辑
36氪未来消费· 2025-06-13 17:41
朵薇现象与市场表现 - 朵薇卫生巾未上市即引发"朵薇现象",首场直播30分钟售罄50万单组合套装,登顶抖音个⼈护理榜第⼀名 [3] - 上线14天销售额达5458万元,6天后跃居抖音品类TOP1,超越传统品牌 [3][4] - 品牌通过明星黄子韬合作及3.15晚会曝光行业乱象获得流量加持,直播场次持续"秒空" [25][26][29] 谢如栋的操盘逻辑 - 核心策略:解决消费信任黑洞→深入供应链源头→自建流量护城河 [6] - 角色转型:从直播电商"卖货人"升级为"产品架构师"和"产业链主",重构品牌打造模式 [6] - 信任经济:抓住行业从"注意力经济"向"信任经济"转变的趋势,聚焦产品力与信任资产 [10] 透明化生产与供应链升级 - 透明工厂:设置观景廊道和9个24小时直播摄像头,实现生产全流程可视化 [11] - 工艺标准:生产环境洁净度达医药/半导体级别,提前执行新国标并通过17项医护级检测 [13] - 行业影响:东方甄选等跟进透明工厂模式,推动卫生巾产业升级 [13] 自建工厂与敏捷响应 - 摒弃代工:初期投入2.75亿元自建3条自动化产线,计划扩展至12条,掌握品质控制权 [16][17][19] - 用户直连产线:通过试用装反馈和社交媒体数据,新品量产周期缩短50%以上 [19] - 需求响应:直播电商数据反哺生产,实现供需无缝对接 [17][19] 流量运营与破圈策略 - 流量围城突破:淘宝获客成本上涨25%背景下,整合明星IP(黄子韬)、行业权威(吴跃)和直播资源 [23][25] - 话题营销:借势3.15行业负面曝光,叠加明星跨界话题引爆关注 [25][26] - IP深度运营:围绕黄子韬开发综艺节目《跟我走吧》,延长流量生命周期 [29] 行业趋势与竞争范式 - 消费理性化:新品牌30%停更天猫店,行业进入淘汰赛,产品力取代营销力 [9][30] - 双轮驱动:朵薇以"透明化+供应链"重构信任,为行业提供逆势突围范本 [30]
创始人接连出走、找虞书欣代言被喷,MAIA ACTIVE变味儿了?
36氪· 2025-06-10 18:20
品牌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6年,定位新中产女性市场,主打多元独立自由形象,凭借腰精裤、云感裤等爆款迅速崛起[1] - 2020年通过素人宣传片《我不是漂亮,我是_____》实现破圈,播放量达500万次,话题阅读量900万次,奠定"be as you wish"品牌价值观[8][9] - 创立三年线上销售破亿,2022年全渠道销售额达5亿元,年均增速166%,累计融资超2亿元[9] 业绩与市场表现 - 2022年销售额增速从三位数下滑至60%,2023年Q1增速仅4%,远低于lululemon同期在中国市场61%的增速[7] - 核心单品腰精裤累计销量超30万条,初期定价400-800元区间占据差异化优势[7][11] - 被安踏收购后产品线拓展至泛运动品类,核心单品价格下探至200-400元区间[11][14] 品牌战略调整 - 早期采用素人代言+全年300+场社群活动强化姐妹感,2023年转向签约流量明星虞书欣引发老粉强烈不满[1][2][4] - 收购后创始人退出,品牌动作停滞近一年,营销策略从精英叙事转向大众化[4][12] - 对标lululemon但面临同样困境:lululemon一季度财报后股价单日暴跌20%,被迫签约贾玲并开启降价促销[5][9] 行业竞争环境 - 瑜伽服饰行业从增量转向存量竞争,供应链成熟导致产品同质化,白牌商家涌入加剧价格战[11] - 消费降级趋势下新中产人群更注重性价比,蕉下等同类品牌亦通过裁员、拓展男性市场应对[12] - 安踏收购意图补足女性运动产品线,但面临品牌调性流失风险,类似阿迪达斯收购锐步的失败案例[14] 未来挑战 - 需平衡老粉价值认同与大众化转型,短期明星代言可能提振销量但长期品牌力存疑[14] - 产品线泛化导致独特性削弱,需重新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11][14] - 行业整体面临流量见顶压力,最终仍需回归产品力竞争[14]
成都出台2025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多维度激发消费潜力
核心观点 - 成都市发布《2025年成都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旨在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过六大方面26条重点任务推动消费增长 [1] - 2025年目标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服务消费零售额占比超50%,打造100个以上特色消费场景,举办120场以上大型文体活动,通过以旧换新拉动消费400亿元 [1] - 方案涵盖升级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场景、促进增收减负、优化消费环境等多个维度 [1][2][3] 大宗消费升级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拓宽补贴范围,开展二手商品流通试点,规范流通秩序 [1] - 汽车消费领域计划新增限上二手车经销企业10家,实现二手车零售额增长30% [1] - 住房消费方面2025年计划供应商品住房12万套,推进395个老旧小区、63个城中村改造,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 [1] 服务消费扩大 - 推动文化创意、旅游、体育等多领域发展,打造天府国际动漫城等文创载体,培育"谷子经济" [2] - 推动大熊猫基地创建5A景区,发展"跟着演展赛剧"游成都模式,全年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120场以上,展会活动1000场以上 [2] - 生活服务领域推进家政服务品牌化,规范发展宠物经济,推广宠物友好场所 [2] - 针对"一老一小"计划增设800台电梯、更新1000台老旧电梯,新增3830个老年教育学位,推动社区普惠托育发展 [2] 新型消费培育 - 培育首发经济,2025年落地800家首店、100场高能级首发活动,打造50个首发地标,培育110个新消费品牌 [3] - 发展低空消费,丰富低空旅游、无人机表演等场景,支持建设航空运动基地和起降设施 [3] - 平台经济方面发展即时零售、无人车配送等模式,2025年网络零售额目标增长5%以上 [3] 消费场景创新 - 提质场景载体、举办高品质活动、促进入境消费升级、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 [3] - 促进增收减负方面稳定就业、促进增收、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强化教育医疗养老保障 [3] - 优化消费环境方面保障休息休假权益、营造良好消费氛围与放心消费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城乡消费设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