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

搜索文档
固态电池板块震荡走高,利元亨、海博思创涨超10%
快讯· 2025-04-30 10:04
固态电池板块市场表现 - 固态电池板块整体呈现震荡走高态势 [1] - 利元亨、海博思创涨幅超过10% [1] - 中欣氟材(002915)上涨超过6% [1] - 三祥新材(603663)、中国宝安(000009)涨幅居前 [1] 投资策略建议 - 市场建议关注打包市场龙头 [1] - 抢反弹策略推荐购买指数ETF [1]
专访欣旺达动力中央研究院院长徐中领:eVTOL电池需要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安全性三者间找到平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0:03
低空经济与航空电池发展 - 低空经济被列入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3] - 电池技术被视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门槛,需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与极致安全性 [1][5] 航空电池技术特点 - 航空电池能量密度需达到300Wh/kg门槛,马斯克提出电动飞机广泛应用的密度需达400Wh/kg [5] - 输出功率要求高:垂直起降阶段需3-8C放电倍率,巡航阶段需0.5-2C,远超新能源汽车的0.1C-0.5C [6] - 安全性特殊要求:需通过15米跌落测试,载人场景需防止有毒气体进入驾驶舱并保证故障后平稳着陆 [7][17] 欣旺达航空电池产品布局 - 已量产320Wh/kg电池(Gen1),2023年推出三款新品:230Wh/kg高功率软包(混动飞机)、360Wh/kg软包、350Wh/kg圆柱(纯电飞机) [8][16] - 技术路线覆盖半固态(200℃热箱安全)、预研全固态(>400Wh/kg),计划三代迭代 [19][22] - 系统化解决方案:提供电芯-Pack-BMS集成,混动侧重高功率(20-70C放电),纯电侧重高能量密度(>1800次循环) [12][13] 市场需求与行业展望 - 预计低空飞行器市场2027年逐步放量,2030年迎来爆发,类比新能源汽车2009-2020年发展轨迹 [10] - 当前应用场景包括低空物流(百公斤载重/百公里飞行)、文旅观光及专业无人机 [16] - 行业挑战在于空域管理规则缺失,但政策支持加速(低空经济司成立)且动力电池产业链成熟 [11] 技术路线竞争与差异化 - 液态、半固态、全固态电池可能长期共存,固态理论优势但功率性能存短板 [20] - 公司差异化:正向开发平衡能量密度/功率/安全性,快充与长寿命设计降低主机厂成本 [21] - 圆柱电池标准化成本优,软包尺寸灵活适配定制化需求 [14]
工信部今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聚焦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安全、新业态标准化等 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
广州日报· 2025-04-30 05:32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工信部发布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安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和汽车芯片标准等领域,通过“硬标准”补齐筑牢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软环境”,推动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1][2] 政策要点 - 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推动相关标准发布实施并开展预研 [1] - 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供给,推动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构建安全基线 [1] - 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完善基础评价方法,推动关键产品标准发布实施 [1] - 超前布局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换电、飞行汽车等前沿方向和新业态 [1] 焦点内容 高度关注动力电池安全 - 聚焦新能源汽车安全,推进动力电池相关标准审查报批和研制,优化性能要求 [3] - 加快充电及换电相关标准制定,开展商用车兆瓦级充电标准预研,提升使用便利性 [3] 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 - 针对智能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系统安全问题,加快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 [4] - 修订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标准,推动倒车辅助等标准研制,提升驾驶辅助产品安全水平 [4] 超前开展新业态标准化需求研究 - 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推动关键产品标准实施,完善标准体系,提升零部件质量 [5] - 前瞻布局前沿领域标准研究,推动制定发布标准子体系,启动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5] 业内分析 - 2025年工作要点高频词是“安全”,聚焦新能源汽车多方面安全,推动传统汽车安全标准发布 [6] - 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一要务,中国应“一手抓安全,一手抓发展” [6][7]
技术竞赛再升级 动力电池进入“多核时代”?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30 02:42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上海车展上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展示动力系统新技术新产品,动力系统竞争进入全产业链、全场景复合博弈阶段,多种动力技术发展将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竞争激烈促使企业提升技术与合作完善产业生态 [1][4][7] 企业密集“秀肌肉” - 惠州亿纬锂能展示大圆柱电池领域专利布局及前沿技术成果 [2] - 蜂巢能源针对新能源越野车需求推出堡垒越野电池 [2] - 中创新航携顶流电池及全域系统解决方案亮相 [2] - 比亚迪发布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车型“海狮07EV”和“星舰” [2] - 动力电池企业在固态、高镍三元、磷酸铁锂等电池技术路线均有布局,高镍三元用于高端车型,磷酸铁锂用于中低端车型和储能,固态电池是下一代发展方向 [2] - 宁德时代发布多款新品,骁遥双核电池成焦点,董事长称固态电池不是“出路”,双核、多核才是 [3] - 宁德时代双核电池通过双核架构组合不同化学体系电池,兼顾低温性能、续航、快充与安全,不同组合有不同优势 [3] - 业内人士称动力电池进入“多核时代”,从单一材料竞争走向多元体系协同,核心逻辑是“场景化适配”,创新架构将在全领域落地加速新能源全场景产业化 [4]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 锂动力电池升级同时,钠离子、氢燃料电池、醇类燃料等动力技术加速发展 [5] - 宁德时代发布钠新电池,突破材料性能边界,可大规模量产,降低对锂资源依赖,实现全温域适配 [5] - 氢燃料电池汽车主要用于商用车,车展上我国首款搭载低压常温固态储氢装置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亮相,搭载小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满足长续航和环保舒适驾乘体验 [5][6] -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展示绿醇制备、甲醇加注、醇电汽车三位一体醇氢生态,带来全球首款醇氢电动大VAN和明星车型远程星瀚H醇氢电动重卡,甲醇能源车端应用近4万辆,累计行驶超200亿公里 [6] - 专家表示2025年汽车动力系统竞争更激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智能、高效方向发展 [6] - 协会秘书长称动力系统竞争中企业要以低成本、快速度实现技术场景化落地,需加强研发、提升性能质量、降低成本,加强合作完善产业生态 [7]
洁美科技:4月29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4-29 20:21
业绩说明会概况 - 公司于2025年4月29日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采用网络远程方式举行[1][2]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4.14亿元,同比上升14.0%;归母净利润3372.72万元,同比下降36.73%;扣非净利润3154.65万元,同比下降40.18%[20] - 一季度财务费用1283.84万元,负债率53.38%[20] - 一季度电子级薄膜材料营业收入5000万左右,毛利率约12%[6] - 一季度MLCC离型膜毛利率约10%[12] 业务发展 - 柔震科技生产的复合铝箔和复合铜箔可应用于消费类锂电池、动力电池(涵盖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无人机等)以及储能电池客户[2] - 2024年纸质载带出货量接近2021年水平,但受原材料价格下降影响销售收入仍有差距[3] - 塑料载带业务收入增长20%[3] - 中端离型膜已实现批量供货,高端离型膜部分客户已验证通过并小批量供货[6] - 高端MLCC离型膜在三星和村田已验证通过并批量供货[7][9] 产能情况 - MLCC离型膜规划年产能12亿平米,已投产4亿平米,全部达产后毛利率预计可达35%[14] - 自产基膜规划产能8亿平米,目前已达6亿平米[15] - 当前MLCC离型膜产能利用率约60%[16] - 纸质载带目前处于满产状态,二季度大概率也将满产[13] 研发与市场 - 公司已引进国外MLCC研究方面人才[12] - 目前国内中高端MLCC领域尚无其他竞争对手[12] - 实际离境出口占比约10%,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已有工厂[17] 战略规划 - 公司会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以降低负债水平[4][5][9][10] - 已制定明确的经营目标并分解到各事业部[20] - 将采取措施降低融资成本,包括提前归还部分贷款、利用LPR利率下浮等[13]
ST联创:4月29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4-29 20:21
业绩说明会核心内容 - 公司于2025年4月29日召开业绩说明会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9亿元 较2023年下降11% [2]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61亿元 同比上升12.2% [10]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501.64万元 同比上升132.25% [10] - 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207.95万元 同比上升110.23% [10]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13.8% [10] - 负债率18.29% [10] 业务发展 含氟新材料板块 - 有序落实扩产规划 聚焦开发新工艺提高产品品质 [5] - 第四代环保制冷剂现有产能1万吨 在建产能1万吨 [2][4] - 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增长情况逐步释放产能 [4] - 推行低成本扩产计划 [5] 聚氨酯新材料 - 2024年销售量较2023年增长较大 [5] - 积极拓宽销售市场并加大技术创新 [5] - 实施灵活销售政策 [5] 研发进展 - 固态电池电解质研发处于小试和工艺设计阶段 [2] - 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新一代固态电池核心材料 [2] - 低粘度锂电级聚合物材料项目已完成中试阶段 [2] - 今年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4] 行业政策影响 - 家电行业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以氢氟碳化物为制冷剂的电冰箱和冰柜产品 [4] - 预计四代制冷剂需求量将井喷式爆发 [4] - 公司计划确立全国第四代制冷剂行业龙头地位 [4] 其他信息 - 公司PVDF产能1.4万吨 [2] - 第三代制冷剂配额以生态环保部公示信息为准 [2] - 针对财务报表的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工作有序开展中 [9]
直击璞泰来业绩说明会:2025年一季度盈利水平环比改善 硅碳负极产能将于年内投放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29 19:26
行业展望 - 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行业2025年将保持较好增速 供求关系逐渐趋于平衡 细分领域价格相对稳定 [1] - 行业持续整合和洗牌环境下 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重新步入盈利增长轨道 [2] - 硅基负极是未来锂电池重要技术方向 消费电子、电动工具、无人机、低空经济及固态电池需求加快硅碳负极投产节奏 [3]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营收134.48亿元(同比下降12.33%) 净利润11.91亿元(同比下降37.72%)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2.15亿元(同比增长5.96%) 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9.64%) 业绩重回增长 [1] - 膜材料与涂覆事业部贡献主要利润 负极材料业务受海外需求偏弱影响仍面临挑战 [2] 业务进展 - 负极材料业务通过消纳高价库存 石墨化及碳化工艺降本显著 高容量/长循环/超快充人造石墨获客户认可 CVD硅碳负极获量产订单 [2] - 四川一体化负极工厂逐步投产 对成本改善和抢占市场形成支撑 [2] - 涂覆隔膜业务2025年目标为90亿㎡涂覆加工出货量+12亿㎡基膜出货量 [3] 产能规划 - 2025年底实现25万吨负极材料有效产能(四川紫宸项目) [3] - 安徽芜湖硅碳负极一期项目力争2025年上半年形成批量销售 [3] - 持续推进四川卓勤涂覆隔膜二期项目建设 补齐基膜产能短板 [3] - 探索东南亚布局负极材料/基膜/涂覆加工产能 满足海外客户多元化需求 [4] 技术应用 - 硅碳负极将率先在消费电子/无人机/电动工具领域批量使用 动力电池领域应用相对滞后但会逐步跟进 [4] - 公司持续推进硅碳负极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产品认证 协同上下游落实市场推广 [4]
华友钴业(603799):蛰伏桐乡待春雷,金属破晓映全球
华源证券· 2025-04-29 19:2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华友钴业,给予“增持”评级 [6][7][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友钴业扎根桐乡辐射全球,构建五大事业板块,虽钴、镍、锂吨毛利降至低位仍具盈利韧性,金属价格上涨有望带动业绩大增 [7][9] - 钴价处于长周期底部,因需求放量、供给收缩和流动性宽松,有望大幅上涨 [7][33] - 镍价底部夯实,印尼产量占比高但成本上升,过剩幅度收窄,产能出清或释放价格弹性 [7][53] - 锂价处于历史底部,产能出清进入尾声,需求好转有望迎来上涨 [7][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否极泰来,涅槃凤凰 - 华友钴业成立于2002年,总部在浙江桐乡,实控人为陈雪华,构建了海外资源、国际制造、全球市场的经营格局,打造五大事业板块 [13] - 公司坚持“上控资源、中提能力、下拓市场”,形成非洲资源、印尼镍、新材料、新能源和循环产业五大产业集群 [16][17] - 2021 - 2024年公司营收和毛利受金属价格与销量影响波动,镍、锂业务营收增长,钴业务下滑,镍业务毛利增长,钴锂业务下降,公司盈利韧性强,金属价格上涨业绩弹性大 [20][23][29] 钴:长周期历史价格底部,钴价有望大幅上涨 - 钴价上涨需需求放量、供给收缩和流动性宽松,当前处于长周期底部,全球流动性宽松,刚果金禁矿致供给收缩,固态电池放量前夜三元电池有望重回主流,需求放量钴价或大幅上涨 [33][51] - 过去20年钴经历三次大牛市,上涨周期约2年,价格上涨后因供给增加和需求减弱下跌,当前钴价15.75美元/磅接近历史底部 [34][35] - 2025年1月刚果金冲突,2月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月,总统考虑延长,全球钴供给集中,若禁矿4个月以上或影响供给6.69万吨以上,占全球26%以上,联合印尼供给或进一步收缩 [36] - 液态锂电池有能量密度上限等不足,固态电池性能优异,预计2030年左右产业化,出货量达614.1GWh,市场规模172亿元,固态电池体系中三元材料有望重回主流 [41][44][45] 镍:价格底部夯实,静待产能出清 - 印尼镍矿供给占全球主导,2024年产量占60%,2025年开采配额增长9.8%,但矿业政策使成本上升,当前镍价跌至全球镍矿成本75%分位线附近,高价镍矿减产,过剩幅度收窄,产能出清或释放价格弹性 [53][54][65] - 2020 - 2024年全球镍供给增长135万吨,印尼增量151万吨,其余地区减量16万吨,2025年印尼开采配额增长预计带来22万吨镍增量 [54][56] - 当前镍价跌至1.55万美元/吨左右,澳大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硫化镍矿减产,2024年产量较23年降幅46%,随着镍价低位持续,高成本矿山有望进一步关停 [60] 锂:产能出清尾声,静待需求放量 - 锂价上涨基于供需错配,缺口强度决定价格上涨高度,当前锂价处于历史底部,预计2025年碳酸锂价格中枢为8万元/吨,上一轮产能出清2年9个月,当前已2年4个月,进入出清尾声,需求好转锂价有望上涨 [67][69][72] - 过去10年锂经历两次大牛市,周期2年,上涨因新能源汽车需求高增和供给扰动,供需错配、缺口幅度和库存影响锂价 [68][69] - 当前处于锂资本开支高峰期,需求增速或放缓,预计锂价未来周期弹性不如前两轮,2025年碳酸锂需求量143万吨LCE,过剩12.6万吨LCE,8万元/吨供给或满足需求 [72] 盈利预测及评级 - 对2025 - 2027年业务作出假设,包括铜、钴、镍、锂、三元材料和正极材料的售价和销量 [8][76] - 预计2025 - 2027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0.74、62.58和65.6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1.19X、9.07X和8.65X,可比公司平均PE分别为15.06X、11.85X和9.80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8][78]
曼恩斯特(301325)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9 19:02
经营情况 - 2024 年原锂电业务受行业供需结构调整影响收入下滑,储能系统业务收入快速放量,泛半导体业务订单持续增加,整体收入 169,896.2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13.70% [2] - 2024 年公司处于转型期,受多因素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69.92 万元,同比下降 91.01% [2] 产品结构 - 锂电技术迭代呈高能量密度、高倍率、高安全及智能化长期趋势,双层模头及自动调节模头比例增加,双层涂布模头渗透率提升 [3] - 2024 年推出全陶瓷全自动双层模头、全自动涂布技术系统解决方案等新产品,对新型陶瓷材料持续投入研究 [3] 海外布局 - 在德国、日本、中国香港设有全资子公司,德国具备较完整核心部件生产及交付能力 [4] - 2024 年境外收入 2,493.01 万元,相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今年 3 月德国子公司与欧洲电池客户签订销售合同 [4] - 2024 年交付英国、哥伦比亚等国家多款储能产品,后续将在欧洲加大投入,重点布局工商业及用户侧储能 [4] 机器人板块 - 处于 0 - 1 前期投入阶段,行业发展及业务拓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4] - 基于一体化驱控技术,聚焦开发微型直线电缸、机器人灵巧手及电动夹爪等产品,已完成多款产品设计方案,正在打样或内测,未形成订单或收入 [5] 泛半导体业务 - 已形成“配方 - 工艺 - 设备”协同研究开发能力,完成大面积溶液薄膜均匀涂布及结晶一体化布局 [6] - 2024 年中标多款代表性产品,覆盖钙钛矿、有机光伏等领域,全年新增订单超 1 亿元 [6] - 未来将深化精细化涂层工艺关键装备开发,筹建中试平台,升级优化大尺寸量产型工艺装备可靠性和稳定性 [6] 固态电池领域 - 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干法和湿法工艺均面临挑战 [6] - 2024 年加大固态电池干/湿法制备工艺技术等新技术领域开发投入,推出多款新产品,完善“湿法 + 干法”工艺装备双线布局 [6]
每日速递 | 国轩高科西部电池智造基地开工
高工锂电· 2025-04-29 19:00
电池 - 珠海冠宇准固态电池项目通过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专家组验收 成功突破固体电解质膜卷对卷制备技术、高面容量电极低阻抗界面构筑技术等关键技术 完成准固态动力电池单体和PACK系统开发并实现装车示范应用 [1][2] - 国轩高科西部电池智造基地开工 建筑面积约15.8万平方米 产品为储能领域314Ah大容量方型磷酸铁锂电芯及其系统集成产品 预计10月完成竣工调试后投产运行 [3][4] - 豪鹏科技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5亿元同比增长23.27% 净利润3181.35万元同比增长903.92% [5] 材料 - 振华新材暂缓实施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 原计划投资624,535万元 已完成土地购置和部分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投入 [5] - 湖南金硅科技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构建"硅-碳"材料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和布局固态电池负极材料领域 [6] - 厦门中科希弗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生产设备升级和智能化改造 已建成国内首条年产10吨氟化碳材料半自动化生产线并实现吨级量产 [7][8] - 璞泰来与Blue Solutions达成固态电池合作 将共同开发第四代固态电池材料与装备解决方案 璞泰来将提供粘结剂、活性材料等关键部件并开发定制材料和制造设备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