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化
icon
搜索文档
“双节”高端手机酣战:热门机型一机难求,旗舰店竞相升级体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18:26
行业动态与市场热度 - 国庆中秋双节前夕中国手机行业进入新品密集发布周期华为推出三折叠旗舰Mate XT非凡大师苹果发布iPhone 17系列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iPhone荣耀即将发布Magic 8形成高端旗舰扎堆上市的市场集中效应 [1] - 双节期间线下消费火爆苏宁易购全程消费数据显示Suning Max店销售同比增长61%万元以上家电销售同比增长73%凸显品质化健康化智能化场景化趋势 [1] - 行业消费热潮由两大力量推动厂商在高端产品力与AI上的集中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换机理由同时换机大周期形成助推政策层面国家第四批690亿元以旧换新补贴在节前落地为市场注入购买力 [4] 具体厂商表现与产品热度 - 双节期间各大品牌热门机型普遍缺货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作为业内唯一三折叠机型交付周期可能长达两个月Pura 80系列咨询量高其中Pro版因性能均衡成为首选 [3] - 苹果高端市场吸引力强劲iPhone 17 Pro Max等机型缺货官网下单需等待3至4周门店人流量大并有黄牛出现 [4] - 小米门店客流呈波段性特点小米17Pro Max等机型缺货需等待2至4天小米17全系列在假期销量较往代同期增长超过20% [4][7] 高端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8%创历史新高高于全球手机市场整体4%的增速高端市场贡献全球智能手机营收60%以上 [7] - 苹果上半年在高端市场份额达62%但在中国市场份额正被华为与小米蚕食华为凭借忠诚用户群强大线下覆盖率和独特设计如三折叠Mate XT不断抢占份额 [7] - 全球智能手机ASP预计从2024年357美元升至2025年370美元并在2029年达到412美元CAGR为3%增长由高端手机普及GenAI和折叠屏创新推动呈常态化稳步攀升 [8] 销售周期与市场前景 - 电商促销节奏提前京东抖音于10月9日开启双11预后天猫定档10月15日启动使国庆档与双十一几乎无缝衔接形成超长消费周期 [5] - 销售节奏变化或使手机市场在四季度旺季维持高景气度未来高端市场竞争将更激烈AI技术创新生态整合成为品牌溢价核心驱动力 [6][9]
2025年中国西服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个性化定制是行业发展方向,需求不断增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09 09:37
行业整体趋势 - 西服套装产量从2015年的5.94亿件下降至2024年的1.65亿件,整体呈下降趋势 [1][5] - 2025年上半年西服套装产量同比下降8.61% [5] - 消费者对个性化形态造型及内在舒适性要求提高,个性化定制成为行业发展方向 [1][6] 市场细分与消费者需求 - 2024年中国高端定制西服市场规模达到68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80亿元 [1][7] - 年轻消费者(Z世代)选择西装时,53%希望展现个人风格,51%希望修饰身形,48%对面料质感有需求 [6] - 西服按制作流程可分为成衣西服、全定制西服、半定制西服 [2] 产业链结构 - 行业上游为棉花、粘胶、羊毛等原材料及各类辅料,黏胶西服透气性好,羊毛西服保暖性强是高端首选 [7] - 行业中游为西服生产制造 [7] - 行业下游销售方式分为零售和定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触达消费者 [7]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参与者包括海澜之家、红豆股份、雅戈尔、酷特智能、九牧王等 [9][10] - 2024年,海澜之家西服产量为462.73万件,雅戈尔为76.17万件,酷特智能为53.21万件,红豆股份为39.67万件,九牧王为26.02万件 [10] 未来发展趋势 - 高端化、绿色化、定制化是行业主要趋势 [10] - 企业引进智能制造设备和技术,智能制造助力产业发展 [10]
打破“枷锁” 看见未来
期货日报· 2025-10-09 08:46
行业现状与核心挑战 - 中国玻璃行业产量长期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但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压力,需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蜕变[1] - 行业与房地产深度绑定呈现强周期性,供应高企的同时需求出现结构性失衡,中低端浮法玻璃原片过剩而陷入价格战,高端电子显示玻璃等领域却大量依赖进口[1] - 美国康宁、德国肖特等跨国公司长期垄断超薄电子玻璃市场,国内在柔性显示、高世代线液晶基板玻璃等前沿领域面临卡脖子风险,形成低端挤破头、高端够不着的格局[1] 成本与环保压力 - 玻璃制造熔窑需24小时运行,燃料成本(主要为天然气、高卡煤和石油焦)占生产总成本的30%~40%,企业对能源成本波动极其敏感[2] - 使用天然气的高质量产能因成本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亏损,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2] - 玻璃工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总排放的2%,面临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及未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带来的运营成本压力[2] 转型升级路径:高端化与绿色化 - 高端化是行业突围根本出路,需将资源从过剩低端领域转向高附加值高端领域,如电子信息显示玻璃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材料[3] - 中国建材集团凯盛科技已成功生产出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成为科技创新头雁[3] - 2023年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指导意见,明确要加快电子专用材料研制,提升光伏玻璃、超薄高透玻璃、柔性玻璃等产能供给和战略保障[3] - 绿色化是未来竞争入场券,核心是进行能源革命,短期推进熔窑煤改气、焦改气,中长期需探索氢能燃烧、全氧燃烧等颠覆性低碳技术[3] - 德国肖特集团已成功测试在药用玻璃熔炉中使用60%氢气混合燃烧,迈出零碳制玻关键一步[3] 转型升级路径:智能化与服务化 - 智能化是提升竞争力的内生工具,需在投料、切割、检验等环节全面推广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实现无人化生产车间[4] - 通过部署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熔窑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实时模拟优化控制,以稳定质量、延长窑龄、降低能耗[4] - 服务化是突破产品同质化陷阱的关键,企业应从玻璃原片供应商转型为终端用户问题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4] - 建筑玻璃业务可延伸至节能方案设计、定制化加工、安装维护及节能效果监测认证(如绿色建材三星认证)等领域[4] 行业未来展望 - 中国玻璃行业转型升级是一场涉及供需、技术、模式、生态的全面系统性工程[4] - 未来领军企业将是以高端材料为基石、绿色科技为基因、数字智能为神经、服务解决方案为延伸的现代化企业[4]
资本赋能产业升级 豫企军团提质焕新
搜狐财经· 2025-10-09 06:15
资本市场助推产业发展 - 资本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资源配置的源头活水,其助推器作用在河南经济发展中愈发凸显 [1] - 河南资本市场在十四五期间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跨越,为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注入金融动能 [1] - 面向十五五,河南将围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着力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产业投融资 [1] 上市公司规模与融资 - 河南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2020年末的87家增至目前的112家,北交所上市企业13家,总数位列中部六省首位 [2] - 2021年至今,河南企业连续4年交易所市场债券融资超1000亿元,存量规模增至4958亿元,较2021年翻番,加权平均成本压降至2.66% [2] - 自2022年以来,河南地区共有18家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其中2025年以来有12起,涉及规模300多亿元 [2] 龙头企业资本运作案例 - 牧原股份营收规模从2020年的56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79亿元,并于2025年5月申请H股发行上市 [2][3] - 牧原股份发行河南省首单3亿元科技创新债,截至2024年末累计申请专利2276项,2024年新增授权专利138项 [3] - 多氟多于2023年8月成功定向增发20亿元,用于锂电池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的技术升级及产能扩张 [4] - 龙佰集团上市后依托再融资建设6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项目,单炉产能提升至10万吨/年 [5]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与研发 - 截至2025年8月,河南省内市值百亿元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达35家,较去年底翻番 [6] - 2025年上半年近八成河南上市公司实现盈利,整体营收规模和净利润均创新高,归母净利润合计达447.95亿元,同比增长39.83% [6] - 2024年河南上市公司整体研发强度5.57%,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超110亿元,15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 [6] 投资者回报 - 双汇发展2025年半年度拟10派6.5元,派现金额合计22.52亿元,占当期净利润96.94%,股息率2.52% [7] - 十四五期间双汇发展累计分红总额达222亿元,为河南A股上市公司之首,2021至2024年年均分红约50亿元 [7] - 牧原股份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分红总额逼近180亿元,2024年分红近76亿元,2025年上半年分红超50亿元 [7] - 洛阳钼业自A股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215.62亿元,十四五期间分红超120亿元,2024年分红54.66亿元创历史新高 [7] 期货市场与服务实体 - 截至8月末,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期货品种27个、期权品种20个,成交量、成交额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35.03%和12.71% [8] - 郑商所7个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QFII可交易范围拓展至26个品种,带动107家期货机构入驻郑州,吸引2200亿元结算资金沉淀 [8] - 十四五期间河南期货公司累计为700余家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涉农保险+期货业务承保货值39.14亿元 [10] - 私募创投基金投资于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初创科技企业的项目达1091个,投资本金546.75亿元 [10] 金融工具创新与政策支持 - 截至2025年9月,河南省已成功发行多单类REITs产品,覆盖高速公路、清洁能源、产业园区等领域 [11] - 2025年7月河南省政府印发措施,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引导资源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方向集聚 [11] - 2025年9月17日方案明确将深化与各大证券交易所合作,推动更多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发行基础设施REITs,力争2025年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投放50亿元 [12]
古越龙山(600059):黄酒行业步入结构性拐点 古越龙山三轮驱动价值重估在望
新浪财经· 2025-10-07 18:27
行业概况与驱动因素 - 黄酒行业作为中国三大古酒之一,长期面临生产成本高企和错失改革开放窗口期的小众化困境 [1] - 行业当前在技术突破、品牌价值重估、渠道重构、政策赋能及代际变迁五大动能驱动下迎来结构性拐点 [1] - 行业深度调整中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马太效应凸显 [1] - 中国烈酒消费中白酒占比超9成,与全球烈酒市场结构形成反差,代际交替与饮酒文化演变将驱动格局优化 [3] - 黄酒有望依托健康理念普及与自身高端化转型,加速回归高端商务及礼赠市场,承接部分白酒主导的社交需求 [3] 公司品牌战略 - 公司依托核心产区优势,构建古越龙山、女儿红、状元红、鉴湖、沈永和五大品牌协同矩阵 [1] - 古越龙山是黄酒行业唯一集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亚洲品牌500强于一身的品牌,自1988年起为钓鱼台国宾馆国宴专供 [1] - 女儿红以喜文化IP驱动价值重构与多元化增长,状元红矢志打造中国黄酒年轻化第一品牌 [1] - 鉴湖是产旅融合体验营销的核心载体,沈永和稳固大众基本盘并布局高端料酒赛道 [1] - 公司品牌体系近十年实现传播模式由单向曝光升级为全域矩阵、跨界策略优化、国际化深化三大进阶 [1] 产品策略与创新 - 公司推行高端化与年轻化双轨并进策略,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 [2] - 高端化方面,古越龙山核心产品完成迭代升级,形成以国酿1959、青花醉系列为主导的高端矩阵 [2] - 公司于2019年推出国酿1959白玉和青玉,2021年补充红玉,实现次高端至超高端的全面覆盖 [2] - 2022年借力春晚热门IP只此青绿,推出只此青绿 只此青玉联名爆款成功破圈 [2] - 年轻化方面,古越龙山跨界推出黄酒雪糕和威士忌,女儿红创新融合茶酒打造龙井黄酒,状元红推出啡黄腾达咖啡黄酒与冰彫气泡黄酒等新潮产品 [2] 渠道建设与全国化 - 公司以全国化战略为引领,构建以一轴两翼、多点共进为核心的高效渠道网络 [3] - 渠道体系以餐饮渠道为龙头,商超与流通渠道为两翼核心驱动,协同布局团购、品鉴馆、专卖店等多元化渠道 [3] - 营销模式加速从To B向To C转型,积极布局慢酒馆、品鉴馆、小酒馆等终端体验场景,并推进数字化营销改革 [3] - 高效的渠道管理助力公司率先突破江浙沪核心市场,2024年其他区域收入贡献占比已超40% [3] - 渠道结构优化带动单位吨价实现稳步提升 [3] 财务表现与展望 - 公司当前毛利率与行业领先水平存在差距,主要源于中高端战略处于品质投入换取长期溢价的关键爬坡期 [4] - 随着全国化与高端化战略持续,毛利率有望逐步向行业标杆看齐 [4] - 公司当前费用率相对较高,但预期将随收入规模扩大而被有效摊薄 [4] - 黄酒行业更具优势的税收政策为利润端提供了额外支撑 [4] - 预计公司25-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5亿元和22.1亿元,同比增长5.7%和7.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亿元和2.43亿元,同比增长8.6%和9.1% [4]
《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丨推动能源装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加快培育和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国家能源局· 2025-10-07 10:32
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方向 - 能源装备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旨在提高产业的“含金量”、“含智量”和“含绿量”[3] - 推动能源装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加快培育能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3][9] 产业发展成就与现状 - 中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全球领先,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3] - 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300兆瓦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机组成功下线,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等“全球最大”或“全球首座”工程建成投运[5]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与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出口新优势[3] - 能源装备部分产业链的传统优势由强转弱,存在价值链中低端锁定的潜在风险[5] 高端化发展 - 高端化发展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支撑煤电机组调峰等重大需求[5] - 需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深入实施能源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10] 智能化发展 - 智能化发展是趋势所向,数字技术引发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6] - 2024年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6] - 国家电网新能源云平台累计接入新能源场站超650万座,国网宁夏电力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接入聚合容量379.02万千瓦[6] 绿色化发展 - 绿色化发展是本质要求,“双碳”目标下碳排放等生态环境约束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条件[7] - 需推动煤电、气电装备高效、灵活、低碳化升级,提升可再生能源装备质效,发展其他清洁能源装备[8] - 需突破绿色循环材料与修复延寿技术,深化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加快绿色装备替代和应用[8]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 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契机,以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装备为主攻方向[9] - 强化优势产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巩固核电、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领先地位,推动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11] - 将资源和力量放在绿色低碳和能源数字等未来产业上,强化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创新来锻新板,开辟新领域新赛道[12]
吉利汽车:拟23亿港元回购
证券时报· 2025-10-07 07:29
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宣布拟进行23亿港元股份回购计划,将通过自动化机制在公开市场进行 [1] - 回购计划依据2025年5月30日股东年会授予的一般性股份回购授权实施,计划回购不超过10.08亿股,相当于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 [3] - 回购的股份将予以注销,旨在优化股本结构 [3] 回购动因与财务状况 - 董事会认为股份回购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最佳利益,在市场不明朗情况下展示对公司业务展望及前景的信心 [3] - 公司相信现有财务资源足以支持回购计划实施,同时维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3] 近期销售业绩 - 公司9月单月销量达273,125台,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9% [3] - 9月海外出口40,665台,新能源汽车月销165,201台,同比增长81%,环比增长12%,创历史新高 [3] - 9月吉利品牌销量221,966台,同比增长43%,银河系列销量120,868台,同比增长131% [4] - 9月极氪品牌销量18,257台,同比下降14%,领克品牌销量32,902台,同比增长28% [4] - 2025年累计总销量达2,170,189台,同比增长46% [4] 机构观点与未来展望 - 机构认为公司燃油基盘逆势向上,电动化、全球化、高端化三大核心增量预计进一步兑现 [4] - 机构看好公司新能源产品不断推出和高端品牌销量稳步提高带来的未来发展 [4] - 机构预计公司2025年下半年新车表现有望超预期,平台化造车成本优势已转化为持续打造爆款的能力 [4] - 2025年下半年银河系列新车密集上市、极氪科技产品矩阵清晰化及战略整合逐步落地,有望推动利润加速释放 [4]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经济日报· 2025-10-07 06:03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概况与政策支持 - 全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上半年同比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 [1] - 国家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19年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202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意见,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 [4] - 通过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在全国遴选培育对象,并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4] - 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通过专项资金扶持、税收优惠激励等方式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 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意义 - 集群化发展能高效集聚创新要素,推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形成协同效应,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2] - 培育集群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应对全球产业竞争的关键举措 [3] - 集群具有产业密度高、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等特点,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3] - 通过集群化发展可构建从基础材料到整机生产的协作网络,显著提高抗风险能力 [3] - 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带动中西部等地区产业升级 [3] 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成效 - 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显示35个集群覆盖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 [5] -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扩容,实现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全覆盖,成为稳定工业经济的“压舱石” [5] - 集群创新动能加速释放,例如湖南省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在高端装备领域持续取得技术突破,专利授权量快速增长 [5] - 集群内逐步形成“链主”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配套的发展格局,如广东省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 [5] - 一批集群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如江苏省苏州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吸引全球顶尖企业汇聚 [5]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 - 以科技创新促进集群迈向高端化,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8] - 聚焦高端芯片、工业软件、新材料等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并改造传统产业 [8] - 以数智赋能驱动集群智能化升级,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9] - 截至今年4月,累计发布472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50余项国际标准 [9] - 协同发力推动集群绿色化转型,2024年新培育国家层面绿色工厂1382家、绿色工业园区12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总数达6430家 [9] 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体现 - 企业正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形成强大创新能力,如湖南长沙工程机械集群突破超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技术 [11] - 智能化改造显著提升集群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如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建成智能工厂,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11] - 供应链协同效应增强集群整体竞争力,如四川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形成集整机与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完备产业体系 [12] - 发展绿色制造推动集群产生高效益和高附加值,如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成功实现从挖煤卖煤到发展新材料的转变 [13] 地方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模式 - 资源禀赋驱动的内生演化模式,如陕西榆林凭借煤、气、油、盐资源构建“煤头化尾”全产业链 [14] - 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生态构建模式,如安徽合肥引入新型显示产业龙头企业,2024年该产业产值达1235.35亿元,同比增长21.5% [15] - 产业基础衍化的路径升级模式,如江苏常州依托传统制造基础精准布局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与光伏等赛道,崛起成为“新能源之都” [16] - 科技创新策源的聚变裂变模式,如湖北武汉光谷依托科研机构原始创新突破,实现从一束光到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跃迁 [16] 全球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趋势与借鉴 - 全球集群呈现融合化、数字化、绿色化和协同化发展趋势,如美国硅谷实现制造业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19] - 德国推动企业引入智能生产系统,实现生产自动化与柔性化相结合 [19] - 丹麦风电产业集群凭借先进技术和成熟产业链,推动本国经济绿色转型 [20] - 截至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有80个,但部分集群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技术原创性不足,国际化水平需提升 [21] - 未来需推进集群价值链攀升、提高创新能力、优化内部生态、提升国际化水平,以打造世界级集群 [21][22][23]
吉利汽车:拟23亿港元回购!
证券时报· 2025-10-06 21:49
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拟进行23亿港元股份回购计划,将通过自动化机制在公开市场进行 [2] - 回购计划基于2025年5月30日股东年会授予的一般性授权,计划回购不超过10.08亿股,相当于当时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回购股份将注销以优化股本结构 [5] - 董事会认为回购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最佳利益,展示公司对业务前景信心,且现有财务资源足以支持计划实施 [5] 近期销售业绩 - 9月单月销量达273,125台,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9%,其中海外出口40,665台 [6] - 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65,201台,同比增长81%,环比增长12%,创历史新高 [6] - 2025年累计总销量为2,170,189台,同比增长46% [6] 各品牌销售表现 - 吉利品牌9月销量221,966台,同比增长43% [6] - 银河系列9月销量120,868台,同比增长131% [6] - 极氪品牌9月销量18,257台,同比下降14% [6] - 领克品牌9月销量32,902台,同比增长28% [6] 机构观点 - 国海证券认为公司燃油基盘逆势向上,电动化、全球化、高端化三大核心增量预计进一步兑现 [6] - 开源证券预计公司2025年下半年新车表现有望超预期,平台化造车成本优势已转化为持续打造爆款的能力 [6] - 开源证券指出2025年下半年银河系列新车密集上市、极氪科技产品矩阵清晰化及战略整合落地,有望推动利润加速释放 [6]
三大质疑,拆穿嘉士伯“以重庆为家”的真相!
商业洞察· 2025-10-05 17:24
以下文章来源于深氪新消费 ,作者郑栾 深氪新消费 . 来源: 深氪新消费 嘉士伯对重庆的 "两副面孔"正在被拆穿。 ---------------------------------- 9 月底,嘉士伯集团执行副总裁乔若昂在公开场合宣称," 重庆是嘉士伯在中国的家 。不仅是嘉士 伯中国业务的中心,更是我们长期深耕中国的坚实支点。" 有意思的是,嘉士伯中国总裁李志刚在去年佛山新基地的投产仪式上同样表示: "我们以佛山为支 点,再次彰显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嘉士伯一边信誓旦旦 "要把重庆当成家",一边却将研发中心落户佛山、总部迁至广州,山城啤酒 销量暴跌 90% 。 这不是单纯的战略调整,而是商业层面的背弃。 当外资巨头用 "情感牌"拿下民族品牌后,是共同发展,还是"鸠占鹊巢"?重庆曾经的民族品牌天 府可乐就遭遇雪藏。眼下,山城啤酒也正面临嘉士伯的暗中架空。 深氪新消费成立于2016年,聚焦新经济,关注新消费、新零售等领域的商业进化。 作者: 郑栾 面对重庆市场和舆论,嘉士伯始终在虚与委蛇。 01 质疑一: 战略重心南移 对重庆五大承诺全部落空 何以为家? 高管发言可以敷衍了事,但财务数据和产能不会说谎。 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