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5月国内外汽车市场同比增长均超10%,强制性产品认证助汽车出口“质量攻坚”
华夏时报· 2025-06-13 12:57
汽车行业整体表现 - 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2%,环比分别增长1.1%和3.7% [2]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3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36.9%,占新车总销量48.7% [2] - 汽车国内外市场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国内销量213.5万辆(同比+10.3%),出口55.1万辆(同比+14.5%) [2] 新能源汽车市场 - 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09.5万辆,环比增长6.8%,同比增长27.9%,占国内汽车销量51.3% [2][3] - 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103万辆(环比+7.8%,同比+26.3%),新能源商用车6.5万辆(环比-6.7%,同比+58.8%) [3] - 新能源乘用车占乘用车国内销量54.7%,新能源商用车占商用车国内销量25.8% [3] 传统燃料汽车市场 - 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104万辆,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3.6% [2] 中国品牌乘用车表现 - 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62.2万辆,同比增长22.6%,市场份额达69%(同比+5.3个百分点) [3] 行业盈利状况 - 汽车行业利润率逐年下降,从2020年6.2%降至2024年4.3% [4] - 2024年1-4月行业收入32552亿元(同比+7%),利润1326亿元(同比-5.1%),利润率4.1% [4] 汽车出口表现 - 5月汽车出口55.1万辆,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4.5% [4] - 乘用车出口46.8万辆(环比+8.5%,同比+17.7%),占出口总量85% [5] - 商用车出口8.3万辆(环比-2.8%,同比-0.5%),货车出口下滑是主因 [5] 新能源汽车出口 - 新能源汽车出口21.2万辆,环比增长6.1%,同比增长1.2倍 [5] - 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0.4万辆(环比+7.4%,同比+1.1倍),新能源商用车出口0.8万辆(环比-19.5%,同比+1.5倍) [5] 企业出口排名 - 奇瑞出口10.1万辆(同比+9%),占比18.3% [5] - 比亚迪出口8.9万辆(同比+1.3倍),上汽8.6万辆,长安4.5万辆,吉利4万辆 [5] 出口政策支持 - 国家认监委部署CCC认证试点,助力汽车出口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 [6]
东兴证券:关注交运基本面和政策调控带来变化 重视周期底部行业价格弹性
智通财经网· 2025-06-13 10:43
快递行业 - 快递行业价格战进入深水区,中通与圆通两家头部企业加大市场份额争夺力度,对行业价格水平形成冲击 [1] - 一季度行业整体利润下降,件量增长无法完全对冲单票盈利下降的影响 [1] - 市场对快递板块预期较低,上市公司单票市值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单票市值与单票净利润比值显著趋同 [2] - 行业周期处于相对底部区域,短期业绩承压,但中长期看"反内卷"及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价格战缓和后盈利弹性较大 [2] - 重点关注中通快递、圆通速递及申通快递 [2] 航空行业 - 一季度航空业盈利承压,但国内航线有望向供需再平衡演进,行业主动约束供给及民航局政策指引是关键 [3] - 今年旺季航空股具备较强向上弹性,淡季客座率较高,旺季需求提升将转化为票价提升,价格弹性大概率超过24年同期 [3] - 燃油成本较24年同期具备优势,航空板块PCF估值位于历史20%分位附近,三大航市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3] - 重点关注中国国航、春秋航空及吉祥航空 [3] 高速公路行业 - 高速公路板块配置机会向港股转移,A+H公司中A股相对H股溢价超过50%,港股年初以来涨幅明显高于A股 [4] - 23-24年A股对H股溢价率持续走高,25年后溢价率有收窄趋势,港股高速公路正在经历价值发现过程 [4] - 降息周期中高速公路板块因业绩稳定、分红意愿高有望维持强势,需关注股息率、分红意愿、现金流及资产负债率 [4] - 重点关注皖通高速、宁沪高速及越秀交通基建等高股息标的 [4]
汉堡王中国,门店将收缩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0:00
汉堡王中国战略调整 - 汉堡王中国计划关闭部分选址及运营不佳的门店,预计2025年门店总数将下降,同时新增40至60家新餐厅,战略布局于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 [1] - 截至2024年底,汉堡王在中国有1474家门店,关店标准为年销售额不到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5万元)的门店 [1] - 母公司RBI集团CEO表示,自收购以来汉堡王中国业绩呈现积极态势,销售额有所提升 [3] 餐饮行业趋势 - 2024年餐饮行业闭店数攀升至409万家,闭店率61.2%,除西餐、面包甜品和朝韩菜外,其余品类店效普遍同比个位数下滑 [2] - 多家知名餐饮品牌客单价明显下滑,2025年一季度肯德基、必胜客客单价进一步下降 [2] - 价格战加剧,行业竞争激烈 [2] RBI集团对中国市场的布局 - RBI集团全资控股汉堡王中国后已完成超过1亿美元的战略注资 [5] - RBI集团正与摩根士丹利合作为汉堡王中国物色长期合作伙伴 [6] - 汉堡王中国任命陈玟瑞为首席执行官副手兼首席供应链官,陈玟瑞此前在百胜中国任职 [4] 其他餐饮品牌动态 - 霸王茶姬北京校园首店入驻清华大学,首日销售突破2200杯 [20] - 海底捞部分门店上线22元工作日自助午餐 [22] - 星巴克CEO表示已有不少潜在买家有意收购中国业务部分股份,计划将中国门店数量从8000间增至2万间 [21] 食品饮料行业动态 - 飞天茅台批发参考价下跌,2025年飞天散瓶批发参考价降至1990元/瓶 [11] - 承德露露调整股票回购贷款合同额度至6.17亿元,累计回购股份300万股 [12] - 喜力计划到2028年在墨西哥投资27亿美元 [13] 零售与电商 - 淘宝Vision Pro应用获苹果设计大奖 [22] - 抖音电商全面开放新商家0元入驻并大幅降低保证金门槛 [24] - 甜味剂企业新琪安在香港上市,开盘大涨60% [14] 物流与供应链 - 丰巢与东南亚巨头Grab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4] - 菜鸟与不凡帝范梅勒达成供应链合作,西安智慧糖果仓投入运营 [25] 时尚与奢侈品 - 森马服饰上海产业园改扩建项目总投资增至15亿元 [27] - 老凤祥控股子公司拟投资2亿美元设立香港子公司 [29] 文娱与消费品 - 易点天下表示泡泡玛特是其重要客户 [29] - 青木科技仅为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提供电商代运营服务 [30]
止住“内卷式”价格战:价值竞争重塑汽车产业新生态
经济观察网· 2025-06-12 21:38
价格战现状与影响 - 汽车行业价格战持续两年,从功能竞争转向降价竞争,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1] - 2024年降价车型超200款,2025年前4个月达60款,5月开启新一轮更惨烈降价[2] - 比亚迪22款车型降价,海豹07DM-i智驾版降5.3万至10.28万,零跑C16直降4.4万[2] - 吉利星愿补贴价5.98万起(降9000元),别克/奇瑞等超30款车型加入降价[2] - 2024年1-10月行业收入8.33万亿(+2%),利润3758亿(-3.2%),利润率4.5%[2] - 2025年5月利润率跌破4%(一季度3.9%),较前几年6%-7%水平大幅下滑[3] 产业链传导效应 - 价格战导致供应商账期延长至近1年,中小供应商面临资金周转困难[3][4] - 整车厂通过降价转嫁融资压力,拉长供应商账期挤压上游利润[4] - 主机厂要求钢铁行业汽车板降价超10%,超出钢厂承受能力[5] - 供应商利润挤压引发偷工减料风险,魏建军指出部分车型降价10万难保质量[5] 行业反思与政策应对 - 中汽协倡议停止无序价格战,工信部称价格战冲击正常经营[3] - 6月起车企承诺将供应商账期缩至60天,政策监管效果显现[6] - 中央多次强调整治"内卷式竞争",发改委提出创新驱动等四项整治措施[6] - 李书福宣布吉利停止新建工厂,尹同跃呼吁回归价值竞争[7] - 何小鹏主张卷科技/服务/质量,朱克力建议差异化竞争替代同质化砍价[7] 深层原因分析 - 产能过剩+创新不足是价格战本质,技术同质化导致中端车型扎堆[5][6] - 资本涌入致新能源车产能扩张,市场增速放缓后库存压力触发降价[6] - 王侠警告无底线价格战将危及行业可持续发展[3]
狂降18万,宝马“神车”伤透3亿中产
创业邦· 2025-06-12 20:55
宝马降价现象 - 宝马5系价格从43.99万元起售价降至26万元 降幅达18万元 引发老车主不满 [3][5][9] - 宝马i3起售价35.39万元 但部分地区促销价低至15.9万元 相当于打四折销售 [7][9] - 终端优惠暗藏玄机 如贷款方案、利息、保险等附加条件 实际落地价仍超30万元 [10] 宝马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5年Q1总营收337.58亿欧元 同比下滑7.8% 净利润21.73亿欧元 同比下滑26.4% [6] - 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7.2% 至155,195辆 占全球销量26.5% 为唯一大幅下滑市场 [6] - 2024年宝马在华销量71.45万辆 同比下滑13.4% 跌幅居全球前列 [13] 豪华车市场整体困境 - 奔驰2024年总营收1456亿欧元 同比下滑4.5% 净利润104亿欧元 同比减少28.4% [13] - 奥迪2024年总营收645.32亿欧元 同比下滑7.6% 净利润41.89亿欧元 同比减少33% [13] - 保时捷2025年Q1在华交付量同比下滑42% 至9471辆 [14][17] 新能源与传统车企竞争格局 - 尊界S800售价70.8万-101.8万元 上市7天大定突破3600台 远超奔驰S级同期销量 [5][19][22] - 国产车企如比亚迪、吉利7天内超70款车型降价 引发行业价格战 [19] - BBA与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合作 加速智能化转型 [22][23] 行业趋势与战略调整 - 传统豪车品牌面临电气化转型挑战 三电与智能化技术成竞争短板 [14][19] - BBA全球研发投入超350亿欧元(约2700亿元) 试图通过资金优势扭转局面 [23] - 价格战从短期策略演变为长期肉搏战 行业淘汰赛进入纵深阶段 [19][23]
狂降18万,宝马“神车”伤透3亿中产
创业邦· 2025-06-12 20:50
宝马降价现象 - 宝马5系价格从43.99万元起售价降至26万元,降幅达18万元[5][15] - 宝马i3起售价35.39万元,部分地区促销价15.9万元,相当于打四折[12][14] - 终端优惠需满足贷款分期、置换补贴等条件,实际落地价仍超30万元[16] 宝马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5年Q1宝马集团总营收337.58亿欧元,同比下滑7.8%;净利润21.73亿欧元,同比下滑26.4%[10] - 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7.2%,至155,195辆,占全球销量26.5%,为唯一大幅下滑市场[10] - 2024年宝马在华销量71.45万辆,同比下滑13.4%,跌幅居全球前列[21] 豪华车市场整体困境 - 奔驰2024年总营收1456亿欧元,同比下滑4.5%;净利润104亿欧元,同比减少28.4%[21] - 奥迪2024年总营收645.32亿欧元,同比下滑7.6%;净利润41.89亿欧元,同比减少33%[21] - 保时捷2025年Q1在华交付量同比下滑42%,仅9471辆[23] 新能源与传统车企竞争格局 - 尊界S800售价70.8万-101.8万元,上市7天大定突破3600台,超越奔驰S级同期表现[8][34][36] - 国产车企如比亚迪、吉利在7天内对超70款车型启动降价,加剧价格战[31] - BBA与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合作,加速智能化转型[39][40] 行业趋势与战略调整 - 传统豪车品牌通过"以价换量"策略应对市场份额流失,但损害品牌溢价能力[11][19][20] - BBA 2024年全球研发投入超350亿欧元(约2700亿元人民币),试图通过资金优势扭转颓势[40]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价格战与产品力升级并行,终端市场竞争白热化[32][33][38]
60天账期,真能做到还是空头支票?
和讯网· 2025-06-12 19:34
"现在的价格战,主要是在于企业自身利润的牺牲以及利用市场地位迫使供应商接受更长的账期(相当于变相压低采购成本)和更低的价格, 大家都牺牲一些利润,不然车很难卖的出去。" 文/徐帅 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兵荒马乱的二十天,车企成了"众矢之的"。 工信部约谈余音未散,各协会的抗议声明就接踵而至,经销商联名上书的墨迹未干,供应商的控诉诗已在业内流传。从部委到协会,从上游 到下游,车企的合作伙伴们陆陆续续发出了同一个声音:拒绝继续为无休止的价格战买单。 随着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政策为这场"抗议"扣上关键一环。曾经被车企转嫁出去的竞争压力, 如今正通过监管重拳、行业反制等手段推回给车企自身,价格战的战火正逐渐烧回"始作俑者"脚下。 6月10日至11日,17家主流车企的密集声明成为焦点,车企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能否成为平息价格战的信号?这纸政策又会如何影响接 下来的产业生态? 01 谁在负重前行? 压价与拖账是车企在价格战中惯用的手法。一位自主品牌车企采购部门人士向和讯商业表示,当前车企降本主要依赖谈判压价,而非通过提 升供应链协同效率或技术创新来实现。 "理想的价格战,当然是 ...
零跑汽车朱江明:最不喜欢、不希望打“价格战”
快讯· 2025-06-12 19:31
行业价格战观点 - 行业价格战实际激烈程度低于外界想象 许多是将原有优惠叠加形成宣传效应 [1] - 公司明确表示不参与价格战且不会主动挑起价格战 [1] - 公司强调成本控制能力可应对市场变化 同时保障产品竞争力与持续盈利能力 [1] 公司战略立场 - 公司高层表态最不喜欢且不希望打价格战 认为随意降价不可取 [1] - 公司通过整合优惠方式进行营销 而非直接降价策略 [1]
快递行业打响“反内卷”第一枪,应从哪里下手?
36氪· 2025-06-12 18:45
汽车行业反内卷措施 - 工信部宣布对车企及产品进行全面检查 违规企业将面临最高暂停新产品申报的惩罚 [1] - 多家车企参与"账期不超60天"承诺 从供应商账期问题入手重构上下游关系 [1] - 行业提出三条底线:质量与安全标准 诚信经营与契约精神 长期主义与可持续发展 [1] 快递行业内卷现状 - 价格战导致末端生存空间挤压 服务质量下滑 行业出现网点跑路 刷单 黄牛泛滥等乱象 [5] - 头部快递争夺激烈 一线网点普遍亏损 严重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 [5] - 业务量连续11年全球第一 但需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6] 价格战的影响 - 汽车行业价格战促使车企降本增效 对短期盈利造成挑战 [8] - 快递行业四年价格战未达预期效果 反而使市场集中度更分散 [11] - 低于成本的低价战导致产业链整体受损 最终伤害用户体验 [8] 行业转型举措 - 快递企业(顺丰 申通 极兔等)表态不再通过价格战获取市场份额 探索差异化路径 [12] - 汽车行业集体发声反对内卷 推动竞争逻辑转变 将政策外力转化为内生变革动力 [9] - 主管部门要求快递企业增加0.1元派费 但效果仍需强化 [5] 监管与规范 - 汽车行业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划定质量安全红线 [12] - 需加强企业违法违规处罚 强调快递总部主体责任 推出综合治理措施 [14]
比亚迪打响“账期战”
华尔街见闻· 2025-06-12 18:23
行业动态 - 中国汽车行业过去三年深陷"价格战",全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至3 9%,逼近生存红线[2][14][15] - 2025年6月1日新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施行,规定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付款期限不得超过60天[6] - 工信部等主管部门多次发声整治汽车行业"内卷",支持中汽协《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6][7] 车企行动 - 6月10日晚起,广汽、东风、一汽、长安、吉利、奇瑞、赛力斯和比亚迪等超过10家车企在12小时内集体承诺将供应商账期缩短至60天内[2][5] - 上汽和北汽进一步承诺全面取消商业承兑汇票等不合理结算方式[10] - 车企集体行动引发资本市场积极反应,6月11日汽车及零部件板块涨幅居前,比亚迪、上汽等涨超2 5%[7] 供应链现状 - 此前国内上市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PO)高达170天以上,部分超过240天,远高于丰田、大众等国际巨头的40-50天水平[8] - 供应商长期面临资金压力,有内饰厂反映为某些自主品牌供货账期更长且难以获得应有尊重[8] - 供应商对"60天账期"承诺持谨慎乐观态度,关注起算点(交付日/验收日/开票日)和执行细节[9][10] 财务影响 - 比亚迪2024年底应付账款2440亿元占营收31%,平均付款周期127天;吉利应付账款1824亿元周期127天;赛力斯应付账款685亿元占营收47%周期166天[12] - 理想汽车应付账款536亿元占营收37%周期165天,新势力普遍付款周期较长[12] - A股TOP10车企中仅长安汽车"(货币资金-有息负债-经营性负债)/总资产"为正,部分车企经营性净负债占总资产比例超70%[12][13] 行业趋势 - 2025年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5 7%,但行业利润率从2024年4 3%降至2025Q1的3 9%,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14][15] - "账期战"将加速行业洗牌,财务基础薄弱车企面临淘汰,头部车企凭借健康现金流更具优势[13][15][16] - 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竞争焦点转向内生增长动力和效率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