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型开放

搜索文档
深圳:以更大力度扩大制度型开放,以更大力度促进高水平双向投资
快讯· 2025-06-12 11:17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要点 - 深圳将实施"五外联动"组合拳(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以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 [1] - 目标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成为基地、平台、通道和枢纽 [1] 制度型开放措施 - 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 高水平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1] - 全面对标国际经贸规则 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等领域先行先试 [1] 国际贸易枢纽建设 - 构建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机制 推动货物贸易升级和服务贸易创新 [1] - 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1] - 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 提升外贸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1] 双向投资促进措施 - 完善外资工作机制 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任务 [2] - 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 [2] - 健全对外投资管理体系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2] 城市国际化建设 - 对标全球一流城市 推进国际化硬件软件环境建设 [2] -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2] - 完善国际人才流动机制 深化国际职称认可改革 [2] -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 [2]
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以更大力度扩大制度型开放 以更大力度打造高能级国际贸易枢纽
快讯· 2025-06-12 11:11
扩大制度型开放 - 深入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高水平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开放平台 [1] - 全面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1] - 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等领域先行先试 [1] 打造高能级国际贸易枢纽 - 加快构建面向中长期的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机制 [1] -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机制 [1] - 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1] - 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 [1] - 提升对外贸企业进出口信贷、跨境结算、货物通关、物流运输等服务水平 [1]
深圳,迎重磅利好!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证券时报· 2025-06-12 11:01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版政策 -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作为2020-2025年方案的升级版,旨在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并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 [2] - 新政策强调制度型开放、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领域的首创性改革,包括适用电子提单/信用证、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探索、便利港澳台船员社保经办等 [3] - 注重经济改革与教育/科技/人才改革的协同联动,例如推动信息领域产业发展、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培育硬科技创业人才 [4]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科技部支持深圳建设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培育科技领军企业,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并探索市场化薪酬体制 [6] - 广东省将支持深圳建设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创中心,建立高水平高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并创新核心技术攻关模式 [8] - 深圳计划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实施"AI+"行动并加快重大AI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布局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10][11] 服务业开放与金融创新 - 前海合作区已形成14项全国首创金融开放实践,成为大湾区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度最高区域之一 [9] - 广东省将深化电信/医疗/金融领域开放:扩大增值电信试点范围、鼓励游戏出海业务、支持外资开展干细胞/基因治疗研发 [9] - 推进金融国际合作,扩大展业范围并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 [9] 行政赋权与经验推广 - 广东省已下放117项省级行政职权至深圳,近期将新增一批权限下放 [7] - 深圳试点五年形成48条可复制经验,已分三批在全国推广以形成改革联动效应 [5] 应用场景与产业培育 - 深圳将加快AI/低空经济示范应用,包括低空物流/救援等场景,并培育相关科技企业 [11][12] - 在AI/辅助医疗设备/低空空域管理等领域探索改革经验,推动千行百业"AI+"转型 [12]
从“特区试验”到“范例贡献”,深圳创新再次发出质变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23:11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 - 深圳综改从技术性突破转向系统性创新,从要素开放迈向规则型开放,从城市试验走向国家范例 [1] - 改革重点从"单点突破"升级为"体系化重构",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置于首位 [1] - 探索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创新主体技术路线自主选择权 [1] - 试行长周期考核机制以支持技术成果转化 [1] - 推动高职院校与应用型大学学分互认,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 [1] 制度型开放与规则构建 - 深圳从要素流动便利化升级为规则体系深度构建,探索数据可信流通与收益分配制度 [2] - 推动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测试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增强国际金融话语权 [2] - 改革目标包括创造可复制的国家范例,如盐田港燃料加注结算创新提升港口效率 [3] 城市治理与产业升级 - 探索国土空间三维确权、低空经济监管等共性难题解决方案 [3] - 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准入机制为医疗领域积累创新经验 [3] - 改革事项超越城市自身需求,对标东京湾区成为国家现代化范本 [4] 全球对标与战略定位 - 深圳改革进入2.0阶段,特征为体系集成、制度型开放和范例贡献 [4] - 对标新加坡知识产权证券化体系与纽约"硅巷"产学研模式 [4] - 45周年节点发布的《意见》标志着政策空间与系统性改革达到新高度 [4][5]
良法善治护航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
海南日报· 2025-06-10 08:58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体系建设 -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实施四年来已出台46件配套法规,加快构建自贸港法律法规体系[5] - 法规体系聚焦贸易投资自由便利、营商环境优化、产业促进等六大基础保障领域[5] - 采用"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创新模式,此类项目占比达总立法规划的70%[5] 产业促进立法成效 - 《海南自由贸易港游艇产业促进条例》实施后游艇保有量达1780艘,建成14个游艇码头[6] - 《海南自由贸易港药品进口便利化若干规定》使进口药品通关量月增57%,货值月增32%[6] - 正在加快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立法,聚焦"五向图强"战略[8] 制度型开放创新 - 《极简审批条例》将按行业全面推行投资领域极简审批[6] - 《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若干规定》对接国际仲裁规则,探索临时仲裁[6] - 《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首创登记确认制和高频备案自主公示制度[6] 外向型经济发展 - 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776.5亿元,同比增长20%[7] - 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40%,占比近60%[7] - 新设外资企业超1700家,同比增长10%以上[7] 营商环境优化 - 首批出台4部营商环境配套法规,涉及反欺诈、公平竞争等关键领域[9] - 《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创设未注册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等创新规则[6] - 立法保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9]
服务业开放,“解锁”哪些新机会
人民日报· 2025-06-10 05:34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方案核心内容 - 155项试点任务一次性向11个试点省市全面铺开 新增大连等9个试点城市 [1][3] - 2024年11个省市服务业吸收外资2932亿元 占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一半 [2] - 试点格局形成"1+4+6":北京为示范区 天津等4省市+6个省会城市 [2] 试点推进历程与战略意义 - 历经10年发展 经历一次升级和两次扩围 [3] - 对接CPTPP和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显示扩大开放决心 [4] - 服务业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领域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已清零 [4] 试点任务特色与创新方向 - 聚焦商业航天产业链发展 拓展"航天+"业态 [6] -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6] - 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免于外汇登记 [7] - 支持外籍专业人才在金融等领域提供服务 [7] 重点领域开放举措 电信领域 - 取消应用商店等业务外资股比限制 [9] - 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和游戏出海全产业链 [9] - 已有13家外资企业获批增值电信业务 [8] 医疗领域 - 支持外籍医生开设诊所和短期执业 [9] - 加快引进全球最新药品和医疗器械 [7] - 已有40余家外资生物技术项目落地 [8] 金融领域 - 深化QFLP试点 吸引境外保险和主权基金 [9] - 支持跨国公司人民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 [9] - 推动国际保理业务发展 [9] 区域特色试点任务 - 上海推动全域实施电子口岸签证 [7] - 海南加快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 [7] - 重庆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 [7] 其他领域开放措施 - 允许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 [10] - 支持开展集装箱下海、互换、共享合作 [10]
打造外贸“压舱石” 科技产业“比翼双飞”
广州日报· 2025-06-07 00:28
外贸第一大省的韧性突破 - 广东2025年前4个月外贸同比增长4.9%,增速快于全国2.9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贡献全国增量的65.2% [2] - "五外联动"战略通过"外贸+外资"双向发力、"外包+外经"协同拓展、"外智"赋能产业升级,推动119个经贸代表团、超2300家企业走进"一带一路"国家等重点区域 [2][3] - 跨境电商成为关键支点,2024年进出口总额达7454亿元占全国超1/3,通过"跨境电商百县行"活动促成超千家县域企业与平台对接 [3] 产业带与跨境电商融合创新 - 番禺珠宝产业年进出口超400亿元占全球30%市场份额,通过"跨境电商+产业带"活动获得仓租补贴等政策支持 [4][5] - 头部跨境电商平台为珠宝企业提供"一站式"开店服务,帮助企业根据产品特性精准匹配平台 [5] - IEAE越南展吸引271家粤企参展,"粤贸全球"涉外法律服务展位提供公益法律支持,推动从"产品出海"向"规则护航"转型 [4] 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实践 - 南沙全空间无人体系项目实现万人级运营规模,覆盖海陆空无人化应用场景 [6] - 钛动科技AI工具使服装品牌素材生成时间从7天缩至2分钟,商品上架效率提升80% [7] - 树根互联工业AI实现秒级智能闭环管理,应用于企业管理和生产制造上百种场景 [7]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爆发 - 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68万台套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8] - 乐聚机器人一季度订单增长200%,产品覆盖科研、商服导览、工业分拣等场景并拓展海外市场 [8] - 广东省发布首批8款AI大模型和30个应用场景,成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加速技术攻关 [8][9] 产业链升级与制度型开放 - 光信科技光谱检测技术推动中医药标准化生产,预计2025年营收翻番并布局消费级场景 [12] - 广东将建立东盟供应链合作机制,推出"粤链东盟"企业服务平台并在多国设立贸易投资中心 [10] - 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商事纠纷解决协作机制,促进三地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 [11]
大连自贸片区13项创新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中国发展网· 2025-06-06 19:25
辽宁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推广 - 辽宁省政府面向全省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八批28项改革创新经验 涵盖政府职能转变 贸易便利化 产业转型升级 扩大开放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5个领域 [1] - 大连自贸片区13项经验入选 占比46% 位列首位 其中政府职能转变领域2项 贸易便利化领域3项 产业转型升级领域1项 扩大开放领域5项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领域2项 [1] - 政府职能转变领域7项经验 包括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主动披露便企平台等 [1] - 贸易便利化领域7项经验 包括"数智筛"海关税收智能分析 矿产品混配监管新模式 进口食品电子化互认等 [1] - 产业转型升级领域6项经验 包括半导体供应链关键原料数智监管创新等 [1] - 扩大开放领域6项经验 包括大宗商品国际运输船舶乘潮优先通关模式 进口大豆离岸现货交易 外贸企业信用贷惠企平台等 [1] -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领域2项经验 包括船舶载运大型锂电池类货物运输标准创新 新石化产品海运标准创新等 [1] 大连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成果 - 大连自贸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推出系列标志性 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 有效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 [2] - 截至目前 已有9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114项创新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2] - 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在更广领域 更深层次开展探索 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推进制度型开放 [2]
从外贸“压舱石”到科技产业“双引擎”
广州日报· 2025-06-06 04:12
外贸发展 - 广东作为外贸第一大省,2025年前4个月外贸同比增长4.9%,增速快于全国2.9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贡献全国增量的65.2% [1] - 通过"五外联动"战略(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赋能),广东实现外贸从量到质的突破,1月同比下降3.7%,但2、3月分别同比增长3.1%、14% [1] - 广东省贸促系统组织119个经贸代表团、超2300家企业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及欧美非等地,推动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产业挖掘新市场 [2] 跨境电商与县域经济 - 广东通过"跨境电商百县行"活动深入87个县(市、区),促成超千家县域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为粤东西北注入数字动能 [2] - 广州市第41期"益企行"跨境电商政策宣讲会推出仓租补贴、品牌出海奖励、产业园区奖励等政策,助力珠宝企业跨境出海 [3] 科技与产业融合 - 广东以"科技+产业"驱动转型,南沙探索全国首个无人体系超级示范场景,广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崛起,美的、大疆等技术突破显著 [4] - 钛动科技通过AI工具将服装品牌虚拟模特换装素材生成时间从7天缩短至2分钟,商品上架效率提升80%,海外电商平台素材生产成本降低100% [4] - 乐聚机器人2024年一季度订单量增长200%,新增生产线应对需求,去年交付量100台 [5] 制度型开放与产业链升级 - 广东贸促系统2025年将建立同东盟贸易促进与供应链合作机制,打造"粤链东盟"品牌,成立企业供应链合作联盟及经贸合作平台 [5] - 推出"粤链东盟"企业服务平台,在印尼、越南等国设立粤商会贸易投资服务中心,支持企业双向投资 [5]
海南持续推进高水平投资自由便利
搜狐财经· 2025-06-05 08:41
从0到1,"新面孔"扎根——今年4月,在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上,三亚相关部门与新 加坡鹏瑞利集团签约,意味着海南自贸港将迎来首家外商独资医院。 从1到N,"老朋友"壮大——自2020年在海南开设首家门店以来,短短5年时间,全球知名连锁便利店品 牌罗森在海南的门店数量已达约200家,日均客流量10万人次。 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正是海南自贸港投资自由便利的生动注脚。 记者 李梦瑶 5月31日,俯瞰海口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生态CBD)。据悉,2020年以来,江东新区累计吸引了423家重 点企业入驻,其中包括45家世界500强企业。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高水平的投资自由便利,是自由贸易港的重要特征。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近年来,海南稳步 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推进投资自由便利,用越开越大的开放大门,推动中外资本入琼热度持续攀高。 优服务,准入更便利 难在哪儿?过去,境外投资者无法通过"海南e登记"平台在线申办登记备案业务,往往需在境内找人代 办或线下申办。"此外,境外自然人办理设立登记业务时,需提供其所在地区出具的自然人身份附加证 明文件材料,申办该文件通常耗时1至3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