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政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8.8%!央行最新发布!“反内卷”见效影响信贷
券商中国· 2025-08-13 18:53
金融数据总览 -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同比多增5.12万亿元 [1] - 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7万亿元 [1]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2] -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还原化债因素后增速接近8% [2] 货币政策与市场信心 - M1与M2增速之差为3.2%,较去年9月高点显著收窄,显示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2] - 政府债券保持较快发行节奏,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刺激信贷需求 [2] - 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发挥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2] 信贷数据波动原因 - 7月信贷数据波动受季节性因素、地方政府化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及金融机构破除"内卷式"竞争影响 [4] - 化债、化险因素对贷款增速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 [4] - 地方债务置换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影响贷款近7000亿元 [4] - 破除"内卷式"竞争和清欠企业账款成效显现,可能使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下降 [4][5] 信贷结构优化 - 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8]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同比增长8.5% [8] -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和30个基点 [8] 政府债券融资 - 前7个月政府债券累计净融资同比多增4.32万亿元 [10] - 7月发行新增专项债券超6100亿元,创年内新高 [10] - 市场预计三季度政府债券继续提速发力,社融增速中政府债券驱动作用或进一步强化 [10] 直接融资发展 - 债券融资增速快于信贷融资,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为主的直接融资比重逐步上升 [10] - 直接融资占比提升有利于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重要性日益凸显 [11]
7月M2增长8.8%!“反内卷”见效影响信贷
搜狐财经· 2025-08-13 18:29
社会融资总量与信贷增长 -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 同比多增5.12万亿元 [1] - 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7万亿元 [1]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 M2同比增长8.8% 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1] -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 还原化债因素后增速接近8% [1] 货币供应与资金效率 - M1与M2增速之差为3.2% 较去年9月高点显著收窄 体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1] - 利率低位运行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 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45和30个基点 [5] - 中小制造业企业反映贷款利率从过去6.5%左右降至当前约一半水平 [5] 政府债券融资情况 - 政府债券累计净融资同比多增4.32万亿元 [6] - 7月全国发行新增专项债券超6100亿元 创年内单月发行规模新高 [6] - 直接融资占比逐步上升 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比重增加 [6][7] 信贷结构优化 - 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4]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 [4]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4] 化债化险对信贷影响 - 化债化险因素对贷款增速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 [2] - 地方债务置换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 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影响贷款近7000亿元 [2] - 隐性债务置换将高息短贷转化为低息长债 短期内拉低贷款增速 [2] 季节性因素与政策影响 - 7月为传统信贷"小月" 贷款投放呈季节性回落 [2] - 破除"内卷式"竞争挤出虚增空转贷款 清欠企业账款使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下降 [2][3] - 财政政策持续发力 通过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 撬动增量信贷需求 [1]
央行,最新发布!重要数据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8-13 18:19
金融数据表现 -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同比多增5.12万亿元,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7万亿元 [1] - 7月末M2同比增长8.8%,增速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M1与M2增速差收窄至3.2%,反映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1] - 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4.32万亿元,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政府债券贡献显著 [8] 信贷市场动态 - 7月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还原化债因素后增速接近8%,显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 [1] - 化债、化险因素影响贷款增速超1个百分点,隐性债务置换累计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 [2] - 破除"内卷式"竞争及清欠企业账款政策见效,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可能下降 [2][3] 信贷结构优化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同比+11.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同比+8.5%),增速均高于整体贷款 [6] - 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经济领域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增量占比提升 [6] -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3.2%(同比降45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同比降30基点) [6]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 - 专项债券7月发行超6100亿元创年内新高,预计三季度政府债净融资将继续提速 [8] - 直接融资占比提升,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改善,更好适配经济转型需求 [8][9] - 财政政策通过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撬动增量信贷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1]
1-7月社融同比多增5.12万亿元,政府债券支撑作用明显
新浪财经· 2025-08-13 17:50
中国人民银行周三发布的2025年1-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下,社会融资规模增 速继续提升。 记者 辛圆 从货币供应来看,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涨幅比上个月提高0.5个百 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涨幅较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 企业和居民需求来看,1-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6807亿元,其 中,短期贷款减少383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63万亿元,其 中,短期贷款增加3.75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91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24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 构贷款增加2357亿元。 央行同日发布的2025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初步统计,2025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 存量为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4.79万亿元,同比增 长6.8%;企业债券余额为33.39万亿元,同比增长3.8%;政府债券余额为89.99万亿元,同比增长 21.9%;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94 ...
央行,最新发布!重要数据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8-13 17:43
化债、化险、"反内卷"致信贷数据波动 7月M2增长8.8%!"反内卷"见效影响信贷。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同比多增5.12万亿元;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 12.87万亿元。 从总量看,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6.9%,还原化债因素影响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接近8%,继续体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7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之差为3.2%,较去年9月高点显著收窄,体现出当前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环效率提 高,各项稳市场稳预期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保持较快发行节奏的政府债券持续支撑社会融资规模,近期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也将刺激信贷需求。业内专家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长远来看,财政 政策持续发力,充分发挥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进而撬动增量信贷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一石多鸟"效应正加快显现。 截至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上月为7.1%。7 ...
最新金融数据公布!
金融时报· 2025-08-13 17:17
金融数据概览 -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1] - 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同比多增5.12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8.44万亿元 [1] - 金融指标持续高于经济增速,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保持较高水平,体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 [1]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效应 - 上半年政府债券累计发行13.3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7.89万亿元(同比+36%),地方专项债发行约1.8万亿元,推动社融高增速 [2] - 政府债券快发多发带动政府部门杠杆率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至65.3%,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升4.3个百分点,居民部门略降0.7个百分点 [3] - 政府加杠杆通过降低社会平均融资成本减轻实体经济债务负担,优化宏观杠杆率结构 [3] 信贷数据季节性特征 - 7月信贷数据受季节性因素扰动,6月因金融机构半年报披露和企业结算窗口期存在"冲时点"现象 [4] - 7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速6.9%,仍显著高于名义经济增速,表明信贷支持力度稳固 [5] - 贷款流量指标(发放与回收)与余额增速需结合分析,发达经济体经验显示存量贷款滚动续作可满足融资需求 [5] 信贷结构优化趋势 - 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同比+11.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同比+8.5%),增速均高于整体贷款 [6] -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增量占比持续上升,信贷结构匹配经济转型升级需求 [6] - 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领域贷款增速趋缓,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 [6] 全年信贷展望 - 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下,全年信贷将保持合理增长,科创、消费、绿色、普惠等重点领域获有力保障 [7]
智库·理论周刊 | 余淼杰:下半年宏观政策如何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搜狐财经· 2025-08-13 14:11
下半年如何把握"稳"与"进" 编者按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更奋楫。继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后,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 议强调,要锚定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加力提升宏观政策效能,持续攻坚破解难题,下更大力气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证监会等多部门召开年中会议,围绕各自领域作出具体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有 哪些重点?如何着力抓好"四稳"?对此,中国经济时报邀请知名智库专家深入解读、把脉献策。 核心观点 下半年除了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外,还要加强与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打 好政策"组合拳",发挥政策协同合力效应,促进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衔接畅通,为下半年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创造条件。 ■余淼杰 今年下半年宏观政策的关键词是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强化宏观政策 取向一致性",要求"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这无疑为下 ...
7月利率运行分析与展望:恢复征收国债等利息收入增值税的三点意义
中诚信国际· 2025-08-12 19: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经济承压背景下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降准降息有望落地,宏观环境对债市仍偏利好,收益率下行趋势难以扭转;短期看调整国债等利息收入税率或带动收益率先下后上,企业发债可考虑三季度末布局以降低融资成本 [4][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热点点评 - 8月8日起对新发行国债等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银行等自营部门税率从0变为6%,公募基金等从0变为3% [4][6] - 恢复征收意义包括释放增量财政空间缓解财政压力、优化债券市场税收政策强化国债收益率基准利率功能、关注利率风险优化资源配置,若按2024年新发行规模和3%-6%税率算每年增财政收入200 - 410亿元 [6][7] 7月利率运行回顾 资金与流动性监测 - 7月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4880亿元,较上月降3659亿元,质押式逆回购净投放188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2000亿元,MLF净投放1000亿元 [5][11] - 7月资金利率中枢下行,DR007中枢1.516%较上月降6.17BP,R007中枢1.5296%较上月降10.35BP,二者利差均值3.36BP较上月降约4BP,非银流动性更宽松 [5][12][14] 利率债收益率回顾 - 7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上行,月底1.7044%较上月末升5.75BP,中枢1.68%较上月升2.66BP,期限利差走阔1.7BP至32.37BP [16] - 7月利率债交易规模增5.25万亿元至28.18万亿元,其中国债增1.39万亿元至10.66万亿元,地方债减1958.33亿元至1.98万亿元,政金债增4.06万亿元至15.54万亿元 [16] 后续展望 宏观环境 - 7月制造业PMI降、6月消费投资降温,内生需求弱,外部压力或下半年显现,国债收益率中枢下行趋势难扭转,但短期内增量政策落地等或带动收益率阶段性上行 [22] 货币政策和流动性 - 7月政治局会议延续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基调,我国实际利率偏高,降准降息有必要;美国7月新增非农低、失业率高,美联储三季度有望降息,为我国货币政策宽松提供空间,9 - 10月或降准降息,年内收益率中枢或下行 [24] - 短期内央行呵护流动性,虽政府债券加快发行,但央行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维稳资金面,流动性对收益率扰动有限 [24] 机构行为 - 8月8日恢复征收国债等利息收入增值税,老券免税至到期或引发抢配行情,短期内利好老券收益率下行,新发债券利率或更高,收益率或转而上行,同业存单、信用债等性价比上升 [4][28]
2021年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出炉
新华网· 2025-08-12 14:30
2021年财政收支情况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0.25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7% 较2019年增长6.4% [1] -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5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1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9% [1] - 税收收入17.27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9% 其中国内增值税增11.8% 国内消费税增15.4% 企业所得税增15.4% [1] 减税降费与资金直达机制 - 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人民币 实现"放水养鱼"良性循环 [1] - 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累计实际支出2.67万亿元人民币 占下达金额95% 支出进度显著高于一般预算资金 [2] - 直达资金安排项目超43万个 省级财政分配省本级1万亿元人民币 下达市县1.8万亿元人民币 [2]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部署 -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3.5万亿元人民币用于项目建设 [2] - 实际发行专项债券3.43万亿元人民币 占下达额度98% 资金全部投向国家重点领域 [2] - 资金投向分布:50%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及产业园区 30%用于保障房及社会事业 20%用于农林水利与能源项目 [2] 2022年财政政策方向 - 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 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制造业 [3] - 保持合理财政赤字规模 优化支出结构 重点保障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及"十四五"重大项目 [3] - 持续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重点项目 加大中央转移支付保障基层财政运转 [3]
货币财政政策齐发力 资金面保持宽松确定性强
新华网· 2025-08-12 14:27
市场资金面宽松态势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推动市场资金面更加宽松 货币市场利率指标全面下行并自发实现"降息"效果 [1][2][3] - 4月DR007月度平均值1.82% 较3月降低27个基点 比7天期逆回购利率低28个基点 1年期股份行同业存单利率2.48% 较3月末下行14个基点 比1年期MLF利率低37个基点 [2] - 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DR007一度跌至1.54% 创2021年以来新低 股份行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降至2.4%一线 较3月末下行约20个基点 [2] 政策协同发力细节 - 央行实施全面降准 推出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工具 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 [3] - 央行加快上缴结存利润 截至4月中旬已上缴6000亿元 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6000亿元 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 [3] - 财政支出进度加快 截至4月中旬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4万亿元 同比增长7.7% 为预算的27.1% 进度快于去年同期 [4] 5月资金面展望 - 5月流动性运行存在有利因素 资金面保持宽松确定性强 但不会过度宽松 货币市场利率有望保持低位运行 [5][6][7] - 央行将尽快推出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交通运输和物流仓储业融资 并继续上缴结存利润支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5] - 5月和6月可能迎来地方债发行高峰期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3.65万亿元 二季度将完成大部分发行工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