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

搜索文档
深业集团发布产业社区新产品体系 构建“上下楼即上下游”生态圈
深圳商报· 2025-08-30 08:19
公司业务布局与规模 - 产业园区业务覆盖全国32个城市 运营管理面积超2500万平方米[2] - 累计服务企业17275家 包括202家上市企业及30家世界500强企业[2] - 聚焦海洋产业、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乐龄科技四大方向作为第二增长曲线[2] 新产品体系架构 - 推出三大核心产品线:深科园Space3(空间产品)、深创联Link∞(资源平台)、深卓跃Service+(服务体系)[3][4] - 空间产品涵盖办公(全周期三类模式)、研发(专业实验空间)及主题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基地)[3] - 资源平台整合产学研机构(鹏城实验室等)、政策服务及金融机构(银行+基金)[4] 运营服务特色 - 建立"一分钟响应、一小时到场、一天内落实"高效服务机制[4] - 提供人才定制招聘与科技大讲堂培训服务 助力企业招才育才[4] - 配套"吃住商娱教"全系设施 包括餐饮/宿舍/会议/健身/托育等多元化解决方案[5] 战略合作与落地进展 - 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6] - 泰晶科技、飞翼航空等优质企业签约入驻新园区[6] - 科慧路99号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将于年底正式亮相[3]
东湖高新: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1:26
好的,我将根据您提供的角色和任务要求,对东湖高新2025年半年度报告进行专业分析。作为拥有10年投资银行经验的分析师,我会专注于提取关键业务和财务信息,避免任何不相关的内容。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达到10.68亿元,同比增长31.66%,主要得益于园区运营板块销售收入增长[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18万元,同比下降40.32%,主要因利息收入减少导致财务费用增加[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1亿元,较上年同期-6.95亿元有所改善[2][3] - 基本每股收益0.0461元/股,同比下降35.43%[2][3] - 总资产181.7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35%[2][3] 业务板块分析 环保科技板块 - 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毛利率21.57%,同比下降5.68个百分点[10] - 大气治理业务:拥有15个烟气治理项目,总装机容量1638万千瓦,投资规模30亿元,报告期内完成脱硫电量289.52亿度,实现收入3.60亿元[3][11] - 水务治理业务:运营规模达27万吨/日,实现收入1.72亿元,新中标宜昌夷陵区项目总投资2.85亿元[12] - 固废处置业务:新中标山西长治项目总投资3.76亿元,特许经营期限40年,在建项目处理后总规模约2000吨/日[12] - 节能降碳业务:国铭铸管EMC项目总投资1.54亿元成功并网,装机容量34MW;中标首钢水钢干熄焦项目总投资约2.15亿元[14] 园区运营板块 - 实现营业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33.65%,但毛利率下降10.68个百分点[10] - 新增销售面积6.58万平方米,签约落户企业45家[17] - 在建项目10个,在建面积约52.44万平方米,聚焦武汉、上海、长沙、合肥等核心城市[17] - 荣获2025中国新质生产力优秀产业运营商排名第一,子公司智园科技荣登轻资产服务力优秀企业全国第三[17] 战略发展与投资布局 - 向特定对象联投资本发行股票,发行价7.87元/股,数量不超过5289万股,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有息负债[1] - 投资业务成果显著:禾元生物通过科创板审核,成为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过会企业;新增3家企业取得新三板挂牌函件[17] - 所投项目中70%入选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以上入选各级"金种子"企业[17] - 打造"1+2+3"产业体系:以园区为功能底座,环保科技、智能制造为主导,生物医药、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为培育方向[18] - 计划未来三年新增省级或国家级协会科技奖项2-3项,新增创新平台或政府科技项目2-3项[19] 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 研发费用投入3862万元,同比增长1.69%[24] - 大气治理领域拥有"湿法脱硫后烟气余热利用及深度净化技术"等核心技术[22] - 泰欣环境在垃圾焚烧烟气治理领域技术领先,累计服务300多家企业,提供800多台/套环保装置系统[22] - 首发自主开发"绿色低碳智控系统1.0",赋能零碳园区智慧化管理[13] - 成功进军新材料行业VOCs治理领域,中标上海化工研究院有机废气回收设备项目[11] 资产与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18.73亿元,较期初下降33.65%,主要因购买商品、购建长期资产、分配股利等支付现金所致[24] - 短期借款9056万元,较期初增长352.48%,因调整债务结构新增短期借款[24] - 应付债券13.66亿元,较期初增长37.95%,因发行25东湖高新MTN001及子公司发行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24] - 全资子公司光谷环保成功发行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募集资金5.27亿元[26]
动力之城动能澎湃
经济日报· 2025-08-25 06:01
产业规模与结构 - 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年产值达3000亿元 约占全国产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3] - 形成以潍柴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配套企业群 实现几乎所有环节本地化供应 [3] - 本地配套率达45% 形成从铸造配件到整机整车的全产业链条 [11] 企业协同生态 - 大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如潍柴发动机热效率53.09%)和产业生态圈链接上下游 带动产业链发展 [5] - 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如康跃科技的涡轮增压技术)形成错位竞争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居山东省首位 [6][7] - 政府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 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 [11] 产教融合机制 - 作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 实施"产业办在学校里、课桌搬到车间里"的深度产教融合模式 [10] - 大企业(如歌尔)提供真实生产设备培训 使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环境 [10] - 职校不仅为中小企业输送人才 还协助解决技术问题并承接生产任务 [11] 产业升级方向 - 高端化:企业(如鲁欧智造)通过高附加值产品(单台检测设备售价数百万元)实现差异化竞争 [13] - 智能化:智能化改造使企业单台成本降低20% 工信部门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覆盖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等场景 [15] - 绿色化:企业(如东方钢管)通过新材料技术解决海洋防腐难题 成功开拓海上光伏新市场 [16]
动力之城动能澎湃 ——山东潍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调研(上)
经济日报· 2025-08-25 05:52
产业规模与结构 - 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年产值达3000亿元 约占全国总产值三分之一 [1] - 形成以潍柴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配套企业群 覆盖几乎所有产业链环节 [1] 产业链协同模式 - 大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 中小企业专攻细分领域 形成错位竞争格局 [2][4] - 潍柴建立同心产业生态圈 链接上下游企业杜绝零和博弈 [3] - 本地配套率达45% 形成从铸造配件到整机整车的全产业链条 [9] 企业梯队建设 - 大企业承担产业生态链接者角色 如潍柴实现柴油机热效率53.09% 可使重卡年省柴油1.2万升 [3] - 中小企业聚焦关键技术领域 康跃科技在涡轮增压技术领域达到国内最优 [4] -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居山东省首位 拥有众多隐形冠军企业 [4] 产教融合机制 - 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实现"产业办在学校里 课桌搬到车间里" [7] - 歌尔股份使用真实产线设备进行培训 使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环境 [8] - 职校不仅提供人才 还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并承接生产任务 [9] 市场拓展体系 - 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 组织上下游企业对接 [9] - 市级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 带动企业共同开拓市场 [9] 产业升级方向 - 高端化:鲁欧智造生产单价数百万元的检测设备 解决电子器件散热痛点 [11] - 智能化:福田汽车采用60余台焊接机器人 劳动效率提升且单台成本降低20% [12] - 绿色化:东方钢管锌铝镁防腐产品突破海洋防腐难题 成功开拓海上光伏新市场 [13][14]
鑫源智造:更名焕新 聚焦“轻量化+智能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8-23 13:16
公司战略转型 - 证券简称变更为"鑫源智造",明确以"成为户外作业轻量化智能装备领先品牌"为企业愿景,聚焦"轻量化+智能化"双轮驱动 [1] - 业务发展方向为农机业务向智能化深度转型,镁铝业务强化轻量化技术优势,构建"材料-场景-智能"三位一体产业生态 [1] - 依托镁合金轻量化技术与全球农机渠道,推动从设备制造商向全链条智能装备服务商转型 [2] 业务协同与整合 - 鑫源集团2024年8月成为控股股东,12月将旗下重庆鑫源农机51%股份无偿赠予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扩展至农机、通机及园林机械产品 [2] - 形成"整车+零部件"垂直配套体系,镁业科技的轻量化零部件将应用于鑫源集团新能源汽车、摩托车等产品,实现产业链闭环 [2] - 协同效应使公司在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中占据独特位置,提供轻量化材料支持并参与智能网联装备研发制造 [3] 财务表现与资源整合 - 2024年1-6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4%,实现业务结构到发展动能的全面升级 [2] - 依托鑫源集团与中科院、宁德时代、腾讯等企业院校合作资源,组建跨学科研发团队涵盖材料学、人工智能等领域 [3] - 未来聚焦户外作业场景,推进智慧农机、智能装备轻量化等领域的创新突破 [3]
共拓新市场,2025威海“荣成海带”成都产销对接会成功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8-20 01:26
产销对接会概况 - 威海荣成海带企业与成都餐饮企业等近40家企业参与产销对接会 [1] - 会议围绕产品需求、供应链优化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1] - 多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1] 成都餐饮企业需求 - 成都餐饮企业代表表达产品需求 包括四川罗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火锅企业 [3] - 企业看重供货稳定性和配送时效性 [3] - 部分企业提出开发适合四川人口味的定制化海带产品建议 [3] 威海海带产业优势 - 威海企业代表介绍当地海带产业特色和优势 [3] - 多家企业展示最新研发的即食海带产品 [3] - 将根据成都市场反馈在包装规格、产品形态等方面进行针对性优化 [3] 政企协作模式 - 采用政府引导加协会搭台加企业对接的协作模式 [5] - 威海市荣成市海洋发展局与四川省火锅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5] - 推动威海优质海带资源与成都消费市场精准对接 [5] 供应链与产业转型 - 打通从海洋牧场到火锅餐桌的完整供应链条 [5] - 建立需求快速响应加产品精准研发加物流高效配送的全新产业生态 [5] - 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并推动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转型 [5] 市场拓展活动 - 创新推出蜀海盛宴·海带狂欢火锅季活动 [7] - 以成都10余家头部火锅品牌为平台 包括小龙坎、蜀大侠等人气火锅店 [7] - 通过万份产品免费品鉴的创新营销模式打造海带美食盛宴 [7] 区域市场影响 - 依托成都作为西南地区餐饮消费中心的区位优势 [5] - 合作将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市场 [5] - 为威海海带产业拓展更广阔发展空间 [5] 未来合作方向 - 为威海海带产业开拓西南市场打开新局面 [7] - 未来将与成都等地餐饮企业保持紧密合作 [7] - 根据消费者反馈持续优化产品并探索更多合作模式 [7]
6年超7000亿产业投资,临港如何站上产业最前沿
第一财经· 2025-08-19 21:38
产业投资与项目落地 - 盛合晶微三维芯片集成项目落地临港 总投资额超400亿元[1] - 六个重大产业项目涵盖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 汽车软件 人工智能等关键方向[1][3] - 盛合晶微是中国内地唯一大规模量产基于硅通孔转接板的2.5D集成企业[1] 产业发展成效 - 临港新片区6年累计签约679个前沿科技产业重点项目 涉及投资额超7300亿元[3][8] - 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4% 其中集成电路等前沿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8.3%[3] - 集成电路产业近300家企业集聚 6年平均增速超50% 今年保持两位数增长[6] - 智能汽车产业规模突破2800亿元 上下游企业近200家[6] - 航空航天产值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2.9%[6] - 储能产业2024年预计产值达300亿元[7] 产业生态建设 - 形成"4+1"主导产业生态(集成电路 民用航空 高端装备 智能新能源汽车 数字经济)[3][4] - 集成电路形成设计 高端制造 装备材料 先进封装 芯片贸易全产业链布局[6] - 通过链主企业带动 产业图谱补短板 专项资金引导等方式构建产业生态[4] - 产业生态带来综合成本优势 订单优势 场景优势[8] 未来产业布局 - 规划布局脑机接口 宽禁带半导体 可控核聚变 空天计算等未来产业[10] - 推出"拨改投"机制 "360"创业政策 临港天使会机制支持创新创业[10] - 发布首批15家链主企业名单 覆盖五大产业11个细分赛道[10] - 建设"临港科创城" 与张江科学城形成双轮驱动[11]
为什么在中国“很少会灵感枯竭”
人民日报· 2025-08-13 10:53
健康科普创新 - 上海推出"健康RAP秀"科普创新邀请赛 以说唱形式传播体重管理 慢性病防治等内容 借势流行文化提升健康知识传播效果 [1] - 新潮形式与医学内容融合 考验参与者专业水平和创作能力 旨在满足群众健康知识需求并响应"沪九条"政策 [1] - "沪九条"即《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 从内容创作 资金激励 人才政策到出海扶持等多方面营造行业生态 [1] 内容产业生态建设 - 上海在外滩打造共享办公室 专业直播间等场地 提供财税咨询 政策申报 版权确权等一站式服务 强化内容创作产业支撑 [2] - 内容创作作为"产业接口"可链接汽车 健康 科技等领域 延伸孵化 研发 分发 IP运营等产业链 推动数字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2] - 上海依托平台经济 海派文化 国际人才等资源 用真金白银支持优质内容创作 构建垂直领域小生态与营商环境大生态 [2] 区域发展与文化创新 - 哈尔滨转型 广西螺蛳粉特色产业 "苏超"赛事文旅带动等案例 体现中国各地通过创新激活区域经济活力 [2] - 海外创作者如保罗·迈克·阿什顿认为中国持续产生新鲜事物 为内容创作提供不竭灵感源泉 [2] - 中国通过欢迎海外创作者与推动文化出海并行 打破偏见滤镜 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国际形象 [3] 发展信心与机遇 - 中国发展兼具确定性与可能性 通过"看中国" "看好中国"等视角 展现坚实的发展步伐与底气 [3] - 内容生态与区域经济联动 体现国家层面的跃动与自信 为全球观察者提供持续创新的样本 [3]
三亚锚定新招商激活新动能
海南日报· 2025-08-13 09:03
核心观点 - 三亚市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工程 通过制度创新、产业链精准招商和园区主战场策略 显著提升招商成效 上半年签约金额突破180亿元 并吸引多家世界500强及央企落户 [9][13][15] 招商策略转型 - 从传统拼土地税收优惠转向拼服务能力和生态建设 实施链式招商 政府角色转变为产业生态引导者和护航者 [10] - 推出种业、琼港经济、数字经济等产业链实施方案 围绕15条产业链精准招商 并研究产业基金"以投促招"等创新方式 [11][12] 园区主导产业集聚 - 崖州湾科技城聚焦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产业 吸引华软科技、四川凯迈等龙头企业落户 并推动中化财资管理等公司注册 [14] - 中央商务区集聚效应显著 截至7月入驻企业超8000家 其中三类500强企业超百家 吸引建发集团、正大集团等重大投资 [15] 重大项目与投资 - 紫金矿业在三亚设立国际运营总部后 累计在海南投资设立14家公司 注册资本总额超230亿元 并新建跨境出海基地深化产业链布局 [17] - 第三季度将推动中国黄金集团等项目落地 并计划在北上广深举办黄金珠宝产业专题招商活动 [13] 制度创新与政策保障 - 实施游艇乘员定额放宽至26人、进境种苗跨关区附条件提离等全国首创政策 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10] - 加快修订总部经济促进办法 推出产业链方案和机会清单 强化政策与制度保障 [11] 营商环境优化 - 构建"1+4+2"营商环境体系 实现用电保障和跨境服务效率跃升 政务服务总体审批提速90.81% [18] - 重点园区推行极简审批 项目筹建时间缩短2个月 并创新"亮码检查"等智能监管模式 [18] 招商活动与成效 - 上半年组织超50场专题招商活动 引进28家三类500强企业和6家央企 [13] - 三亚中央商务区部署下半年35场集中招商活动 动态跟踪87项重点项目资源库 [15]
为什么在中国“很少会灵感枯竭”(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13 06:15
内容创作产业发展态势 - 上海推出《上海市关于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沪九条)提供从内容创作到资金激励、人才政策到出海扶持的全方位支持 [1] - 上海在外滩打造共享办公室和专业直播间等优质空间 并提供财税咨询、政策申报和版权确权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2] - 内容创作作为"产业接口"可链接汽车、健康、科技等多领域 延伸创作孵化、技术研发、渠道分发和IP运营等完整产业链 [2] 健康科普创新模式 - 上海通过"健康脱口秀"和"健康演说家"等节目创新健康科普形式 现正面向全国举办"健康RAP秀"科普创新邀请赛 [1] - 以说唱形式传播体重管理和慢性病防治等内容 借势流行文化打造"穿着节奏外衣的健康处方" [1] - 推动健康科普持续创新既满足群众健康知识需求 又响应"沪九条"实现线上线下传播优质内容与提升健康素养的共赢 [1] 区域经济发展案例 - 哈尔滨通过文旅转型展现发展新机 广西通过螺蛳粉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苏超"赛事持续火爆带动城市文旅发展 [2] - 上海拥有平台经济、海派文化和国际人才等资源优势 为内容产业提供坚实支撑 [2] - 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持续产生具有新鲜感的事物 为创作者提供不竭的灵感源泉 [2] 文化传播与形象建设 - 通过欢迎海外创作者走进来和支持本土文化产品出海双向互动 打破"偏见滤镜" [3] - 为"看中国"提供便利条件 为"看好中国"打开方便大门 提升中国形象的国际认知度 [3] - 中国发展具有最大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 为内容创作产业提供坚实发展基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