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
搜索文档
娄底正加快将先进钢铁材料产业打造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08:24
娄底市硅钢及“三电”产业集群发展 - 湖南娄底市集中开工、投产娄商投资项目128个,总投资439.15亿元,其中硅钢及“三电”产业项目占据主导地位 [1] - 依托涟钢1580热轧线,已构建从基板到成品卷的硅钢全流程生产能力,具备450万吨基板、350万吨成品产能,占全国16% [1] - 形成“1个原料基地+4家生产平台+130个制造项目”的产业格局,2024年“三电”产业产值突破240亿元 [1] “三电”产业链布局与集聚效应 - 娄底经开区建设30万平方米硅钢产业园、16.6万平方米电机产业园,形成“15分钟车程”产业聚集区 [2] - 两个“园中园”已集聚“三电”项目75个,硅钢本地消化率达65%,电机产业配套率超过95% [2] - 企业原料在园区内可随要随调,物流成本降低40%以上,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紧密配套 [2] 娄商返乡投资与项目成效 - 全球娄商总资产规模已突破万亿元,经商务工群体近百万人,近年来许多娄商纷纷返乡投资 [1] - 广东鑫奇电气董事长付冬文回乡投资,其单品月产值达700万元 [2] - 娄底市创微达电器有限公司入驻电机产业园后仅用28天即投产,当年实现产值8000万元,产品远销非洲、东南亚和俄罗斯 [2] 政府支持与营商环境优化 - 当地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建立娄商数据库,实行市级领导挂点联系机制 [3] - 推出“三电贷”、“三电担”等专属金融产品,已为“三电”企业融资担保1.98亿元、授信20.2亿元 [3] - 推进“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建设,助力企业降低用能成本 [3]
光谷这个科技中心主体封顶!明年建成
搜狐财经· 2025-10-20 02:13
项目工程进展 - 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工程建设进入内部装修及机电安装关键阶段 [1] - 项目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建成投用 [1] - 目前正紧锣密鼓推进内部装修与机电安装工作,严格把控质量与进度以确保如期交付 [3] 项目物理规格与功能 - 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5.1万平方米 [3] - 项目包含20层的A座办公楼、9层的B座商业楼以及超过1.5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库 [3] - 项目功能涵盖商务办公与配套服务,可满足企业日常办公及餐饮、休闲等多元化需求 [3] 战略定位与预期影响 - 项目定位为光谷中心城重要科创载体,建成后将重点引入腾讯众创空间及国内知名企业总部 [3] - 项目将依托腾讯生态资源与头部企业带动效应,为区域科创企业提供优质办公空间与资源支持 [3] - 项目旨在推动创新要素在光谷中心城集聚,完善产业生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3]
从“15分钟产业链”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湖南娄底引娄商“归巢”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18:51
项目投资概况 - 湖南娄底市集中开工、投产娄商投资项目128个,总投资额达43915亿元 [1] - 硅钢及电机、变压器、家电等“三电”产业项目在总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 [1] - 娄底经开区当日有26个项目开工投产,总投资额为13286亿元,发展动能强劲 [3] 硅钢产业链布局 - 公司依托涟钢1580热轧线,已培育4家骨干企业,构建了从基板到成品卷的硅钢全流程生产能力 [2] - 硅钢基板产能达450万吨,成品产能达35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16%,跻身全国硅钢生产第一梯队 [2] - 形成“1个原料基地+4家生产平台+130个制造项目”的产业格局,上游硅钢基板实现本地消化 [2] “三电”产业集群效应 - 2024年娄底市“三电”产业产值突破240亿元,成为区域经济最活跃的增长极 [2] - 娄底经开区建设了30万平方米硅钢产业园和166万平方米电机产业园,形成“15分钟车程”产业聚集区 [3] - 两个“园中园”已集聚“三电”项目75个,硅钢本地消化率达65%,电机产业配套率超过95% [3] - 企业可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紧密配套,物流成本降低40%以上 [3] 营商环境与金融支持 - 当地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建立娄商数据库并实行市级领导挂点联系机制 [5] - 推出“三电贷”、“三电担”等专属金融产品,已为“三电”企业融资担保198亿元、授信202亿元 [5] - 推进“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建设,助力企业降低用能成本 [5] 娄商返乡投资案例 - 全球娄商总资产规模已突破万亿元,经商务工群体近百万人 [2] - 广东鑫奇电气董事长付冬文回乡投资,其单品月产值达700万元 [2] - 娄底市创微达电器有限公司入驻电机产业园后仅用28天即投产,当年实现产值8000万元,产品远销非洲、东南亚和俄罗斯 [3]
深重投集团总经理邱文:“湾芯展”构建产业生态平台,持续助力深圳核心竞争力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09:21
展会概况与定位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湾芯展)于10月15日盛大开幕 [1] - 展会被定位为深圳和湾区的半导体产业生态平台,而非单纯的商业展会 [2] - 展会被视为深圳产业升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 展会亮点与成果 - 万里眼超高速实时示波器突破美国禁运标准,成为展会最受关注的新产品 [2] - 超过10家本土半导体关键企业在展会集中发布最新产品 [2] - 本届展会面积和参展商数量相比第一届均增长50%以上 [2] - 国际光刻大会、Chip芯片大会等高端学术会议与展会深度联动,提升了专业影响力 [2] 产业生态与本土化进程 - 展会有效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的本土化进程和产业生态构建 [1] - 海外厂商表示将通过提升本土化程度更好融入湾区市场 [2] - 本土关键企业表示将从零部件、材料等领域的根创新上加大投入 [2] 对深圳及大湾区产业发展的影响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被视为深圳及大湾区成为“中国硅谷”的核心竞争力 [3] - 本土化核心芯片产线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链带动作用,吸引设备、零部件及材料企业加大投资 [3] - 展会将促进科技、人才、资源等关键要素聚集,为产业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3] - 大湾区广阔的半导体市场已吸引越来越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深圳 [3]
万联晨会-20251015
万联证券· 2025-10-15 08:36
市场回顾 - 周二A股市场冲高回落,上证指数下跌0.62%报3865.23点,深证成指下跌2.54%,创业板指下跌3.99%,科创50指数下跌4.26% [2][8] - 沪深两市成交额为2.58万亿元 [2][8] - 行业板块方面,银行、煤炭、食品饮料等行业领涨,而通信、电子、有色金属等行业领跌 [2][8] - 概念板块中,培育钻石、白酒、中韩自贸区等上涨,国家大基金持股、光刻机、先进封装等下跌 [2][8] - 香港恒生指数收盘下跌1.73%报25441.35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3.62% [2][8] - 美国三大股指涨跌不一,道琼斯指数上涨0.44%,标普500指数下跌0.16%,纳斯达克指数下跌0.76% [2][8] - 欧洲三大股指收盘涨跌不一,亚太主要股指收盘多数下跌 [2][8] 重要政策信号 - 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需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并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 [2][9] - 李强指出要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综合治理行业无序和非理性竞争 [2][9] - 央行表示我国宏观经济基本盘稳固,中长期汇率稳定有坚实基础,将继续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3][9] - 央行政策将保持汇率弹性,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以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9] 全球主要指数表现 - 国内市场主要指数表现:上证指数3865.23点(-0.62%),深证成指12895.11点(-2.54%),沪深300指数4539.06点(-1.20%),科创50指数1410.30点(-4.26%),创业板指2955.98点(-3.99%) [5] - 国际市场表现:道琼斯指数46270.46点(+0.44%),标普500指数6644.31点(-0.16%),纳斯达克指数22521.70点(-0.76%),日经225指数46847.32点(-2.58%),恒生指数25441.35点(-1.73%),美元指数99.05点(-0.22%) [5]
长沙晚报长理轩文章:涵养“群虎啸星城”的新生态
长沙晚报· 2025-10-09 07:16
华南五虎在长沙的投资布局 - 比亚迪于2009年在长沙雨花区建立华中首个新能源汽车基地,16年间从单一基地发展为六大基地协同发力[1] - 格力于2010年在宁乡投资,15年间总投资超100亿元,形成覆盖七大项目的产业集群,产品从家用空调扩展至商用空调、冰洗产品、矿用制冷装置、新能源汽车空调及智能家电生态[1] - 代表广东制造业核心力量的华南五虎——比亚迪、惠科、华为、格力、广汽均选择北上长沙进行产业布局[1] 长沙的营商环境优势 - 华为时任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公开表示在长沙办企业得到的服务比深圳更好,并以长沙速度督促深圳[1] - 广汽埃安负责人评价长沙行政审批效率高,1个工作日即完成所有审批程序,并赞赏全流程帮代办服务[1] - 长沙于今年1月再次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1] 产业生态与集群效应 - 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在长沙聚力共赢,华南五虎的加盟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4] - 五家企业通过共享技术研发、供应链整合和市场需求对接,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4] - 长沙全面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聚力打造投资长沙品牌,以提升全产业链水平[4] 创新生态与未来发展 - 长沙拥有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岳麓山大科城等创新高地,致力于打造价值高地而非仅提供便利,追求协同共生而非简单堆砌要素[6] - 强调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开放包容环境下使各类企业及科研机构都能发挥特长,催生新业态[6] - 长沙以自贸区长沙片区为龙头,着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在数据跨境流动、城市建设管理国际化、外籍人员便利度等方面积极探索[7]
外资规模多年保持全国首位,世界500强中有408家前来投资“开放江苏”何以赢得外资“加码”
新华日报· 2025-10-07 07:38
外资在江苏的经济贡献 - 近4.3万家外资企业以近1%的户数占比,贡献46.6%的进出口额、19.2%的综合税收和8.4%的城镇就业 [1]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190.5亿美元,4年累计1037.4亿美元,外资规模始终保持全国首位 [1] -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8家前来江苏投资 [1] 外资产业集群与链式发展 - 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已吸引超560家德国企业落户,年工业产值超670亿元 [2] - 外资企业因完善的产业配套而选择落户,例如医沛生医疗器械的维修耗材可由10分钟车程外的本地公司供应 [2] - 外资企业持续增资扩产,例如医沛生集团追加投资1亿欧元建设新产线,预计投产后年新增产品5900万支 [3] - 斯堪尼亚在江苏实现本土化生产,国产化率高达70% [3] - 博世汽车部件计划未来5年投资100亿元在苏州打造智能驾控项目 [3] 外资项目质效与投资热度 - 江苏入选全国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达17个、重点外资项目96个,两项数量均位列全国第一 [4] - 今年以来,德国、日本、瑞士等主要投资来源国对江苏实际投资增幅均突破90% [4] 外资能级提升与技术扎根 - 海沃机械(中国)公司已成为海沃集团全球四大生产基地中最具竞争优势的基地,累计开票销售200亿元、上缴利税50亿元 [6] - 海沃中国公司是集团全球唯一的环卫研发中心,其研发的垃圾转运站方案已在多个城市落地 [6] - 企业正推进新一轮1亿—2亿元投资用于工厂智能化改造 [6] - 2021—2024年,江苏累计吸引制造业外资375.8亿美元,占比36.2%,制造业外资、高技术产业外资比重持续提升 [7] 政策支持与总部经济 - 江苏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利润再投资规模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 [8] - 江苏培育认定3家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十四五”以来认定128家外资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外资总部户均纳税1.6亿元 [8] 开放平台与产业生态 - 中韩(盐城)产业园内企业佛吉亚汽车部件国产化率达99%,细分市场占有率超30% [9] - 今年上半年,盐城园区整车产量19.29万台、销量19.4万台,同比分别增长74%、67%,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35% [9] - 江苏已建有26家国际合作园区,聚焦重点国别深化合作 [9] - 江苏自贸试验区已推出两批共118项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举措,其中3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10] - 苏州工业园区集聚约800家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全球行业前20强企业中已有一半以上在园区布局 [10]
聚力“链群协同” 壮大“产业森林”
新华日报· 2025-10-04 02:52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安市通过实施“三驱联动”机制和“链群协同”模式 整合银政企研资源 构建精准高效的产业生态 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1][2][3][4] 产业生态构建机制 - 推出“三驱联动”机制 包括银政企研融通资源链 供需对接激活产业链 人才引育夯实服务链 [1] - 采用“小规模 多频次 高精准”的服务模式 [1] - 截至8月 海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396家 居南通首位 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超400家 [1] - 今年前8月 海安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4.7% 总量列南通第一 [1] 金融支持与产学研合作 - 金融机构提供“专精特新贷”“筑峰强链贷”等产品 现场预授信620亿元 [2] - 25家银行和50家企业对接 108个合作意向当场敲定 [2] - 今年已举办8场产业链专场对接会 覆盖功能膜 高端装备 纺织丝绸等领域 [2] - 80多家企业参与 收集近百项技术需求 40多条产学研合作意向落地 [2] - 促成高校技术如太原理工大学的光声检测技术 南通大学的功能纺织品抗菌专利向企业转移 [2] 精准服务与企业难题破解 - 组建10支摸排小组 走访147家企业建立“一企一档” 摸出280多项需求 [3] - “链长+培育专班”机制快速响应 如解决嘉禾化纤原料运费贵 供应不稳定问题 [3] - 针对齐克庞德电子铁氧体软磁材料进口依赖难题 精准对接横店东磁推进国产替代 成本将大幅降低 [3] - 组织境外考察帮助企业“走出去” 如环大环保科技打开泰国 马来西亚市场 江苏联发环保新能源对接德国企业 [3] 产业智库与智力支持 - 搭建“百人团”产业智库平台 采用“1名产业导师+1名政府骨干+N名企业高管+N名成员”组队模式 [4] - 政府负责政策对接与资源协调 企业高管提供实战经验 产业导师分享行业形势 [4] - 具体案例包括智能装备产业导师推进江苏北辰互邦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智能仓库建设与仓储管理智能化升级 [4]
苏州首份乡镇招商白皮书发布
苏州日报· 2025-09-28 08:41
招商引资成果 - 2022至2024年累计招引企业2144家 其中制造业企业764家 亿元以上签约项目88个 总投资额332亿元[1] - 累计盘活低效产业用地1120亩 新增工业载体超过236万平方米[1] - 累计引入创新型企业1120家 落地优质人才项目69个[3] 产业转型升级 - 主导产业方向为机器人加智能制造 成功吸引三环集团华东研发制造总部 奥普特机器视觉华东总部等链主企业落户[1] - 通过筑峰强链培育计划培育本土企业 绿的谐波成为全球谐波减速器领域领军者 全球市场份额第二[2] - 骏创科技等传统企业转型为新能源汽车部件供应商 实现高速增长[2] 创新生态建设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50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瞪羚企业总数增至30家[2] - 首创区镇村级资产加专业运营模式 升级29个老旧工业区为科技产业园[2] - 联合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等高校搭建产学研平台 促成技术转化项目47项[2] 政务服务优化 - 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联动12个职能部门 推行五位一体服务模式[3] - 项目平均落地周期缩短40%以上 高压线迁移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2个月[3] - 各类领军人才总数从127人次增至201人次 增幅58%[3]
加力向新而行 更好合作共赢——透视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
新华网· 2025-09-26 18:17
大会核心成果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签约项目735个,完成投资额3802亿元 [1] - 大会展现中国制造业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的势头 [1] - 发布"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记录中国制造成长轨迹 [1] 传统产业升级 -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展示用于AI服务器的超薄铜箔等高端产品,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2] - 传统白酒企业展示基于5G专网的10大场景应用,纺织企业恒益智能科技展出导电纱等产品,体现数字化转型 [3] - "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等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增长率均超过100% [3] 新兴及未来产业发展 - 大会首次设立智能机器人展区,展示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产品 [4] - 展示液体运载火箭模型、碳纤维地铁列车模型等新技术新成果 [4] - 推进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布局未来产业 [4] 制造业创新驱动成效 - 上半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23.3% [5] - 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1亿台(套),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5] - 电解铝行业绿电生产占比达25%(每4吨铝有1吨用绿电),绿色数据中心绿电使用超50%,累计培育6430家绿色工厂 [5] - 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万家 [5] 产业链生态建设 - 京西智行科技集团展示自主研发的磁流变减震器,拥有140项专利,年产能达200万支,实现全面国产化 [7] -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优势产业延链,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以"产业联盟"形式抱团发展 [7] - 智能机器人展区展现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跨界融合生态逐步形成 [7]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 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设立1亿元创业基金,提供全环节服务,已转化及培育企业120多家 [8] - "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认定187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8] - 将加大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等服务机构,提升创新效率 [8] 全球化合作 - 安徽合力股份的AGV无人叉车将应用于印尼工厂,其产品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9] - 大众汽车集团凭借在中国将新车型开发周期缩短至24-30个月的经验,加速其欧洲市场产品开发 [11] - 大众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软件,与地平线合作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拓展技术合作边界 [11] - 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名誉主席强调开放、创新与深化合作是工业发展的成功法则 [11] -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支撑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