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
搜索文档
重商主义和反内卷
虎嗅· 2025-08-12 08:11
中美竞争框架 - 中国投资者开始关注中美竞争战略层面的深层次问题 而非单纯的经济或市场问题 [1] - 中美竞争的playbook围绕地缘政治和技术进步两大核心要素展开 [1] - 黄金 铜 东南亚等具体投资领域都是中美博弈大背景下的子集 [1] 特朗普政策特征 - 特朗普政策体现重商主义倾向 强调经济优势转化为战争优势 扶持战略行业 重视资源安全 [7] - 与传统重商主义不同 特朗普不重视贵金属积累 且更倾向货币宽松政策 [7] - 重商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天平中 特朗普明显偏向重商主义一侧 [8] 现代重商主义机制 - 现代重商主义形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战争优势-殖民地/领土-经济实力"的增强回路 [9][10] - 日本每年向美国支付5000亿美元类似关税的投资 短期强化美国经济实力 使日本更接近殖民地而非盟友地位 [11] 技术竞争核心地位 - 技术进步与地缘政治存在勾稽关系:技术进步带来军事优势 军事优势改变地缘政治格局 地缘政治变化又刺激技术创新 [15] - 没有技术优势就没有军事优势 重商主义飞轮将无法运转 [17] - 中美两国对国防新技术和技术革命的高度关注源于此竞争逻辑 [16] 产业政策与创新 - 苏联1975年后重工业政策失败案例显示:60%-70%资本支出增量仅带来10%就业增长和10%产量增长 投资边际效益急剧递减 [14] - 产业升级存在效率瓶颈 必须依靠新产业突破才能打开政策空间 [17] - 既得利益集团阻碍和产业政策失误是苏联失败的重要原因 [15] 投资方法论 - 利用AI技术研究地缘政治和技术进步 并通过股票 大宗商品或东南亚市场等工具进行投资 [2][19] - 当前金融现象(人行购金 美国铜关税反复 联储独立性等)都是中美竞争大背景下的子集表现 [19] - 新时代需要新的投资框架 不同于冷战结束时的自由化信仰和债务扩张逻辑 [19]
【高端访谈】美国关税政策干扰全球产业链稳定、阻碍技术进步——访德国巴伐利亚州副州长艾旺格
新华社· 2025-08-09 14:44
美国关税政策对德国汽车行业的影响 - 美国自今年4月起对德国汽车加征25%关税,使总税率从2.5%升至27.5%,近期虽下调至15%,但仍导致德国车企每年损失数十亿欧元 [1] - 高关税严重冲击宝马、奥迪等巴伐利亚州车企的盈利能力,干扰全球产业链稳定并阻碍技术进步 [1] - 保护主义政策推高美国消费者成本,长期将造成双输局面,背离自由贸易精神 [1] 巴伐利亚州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 巴伐利亚州与中国合作始于1975年,目前约700家巴州企业在中国运营,500家中国企业在巴州落地 [2] - 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自动驾驶和车载数字系统等领域的创新获得德方高度认可 [2] - 德中合作从传统贸易升级为联合研发,例如蔚来在德设立设计中心,推动产业融合 [2] 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 - 地缘政治紧张和供应链重构背景下,关税被滥用为市场保护工具,损害行业公平竞争 [1] - 中国企业成为全球产业结构重塑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创新而非关税壁垒提升竞争力是关键 [2]
技术的价值
华夏时报· 2025-08-07 19:36
技术进步的核心目标 - 技术进步的核心目标是减少稀缺性 终极目标是消除死亡这一稀缺性的根源 [5][6] - 技术价值论认为技术是价值创造的真正来源 优于传统的劳动价值论 [7][8][9] - 技术进步应关注物理指标的改善 如将预期寿命从70岁提高到150岁 并推动脑机接口 肢体再生 RNA注射治疗耳聋 仿生眼治疗失明等变革性技术 [3][4][6] 技术发展的衡量标准 - 预期寿命曾是指数级增长的进步指标 但近期增长趋势放缓甚至下降 [2] - 当前社会更关注股票价格或GDP等主观人类指标 而非预期寿命等客观物理指标 [2] - 技术进步应通过"更快 更小 更便宜 更好"等标准来衡量 这些标准都体现了用更少资源做更多事情的能力 [5] 技术应用与创新 - 自动驾驶汽车研发可减少每年3万人的交通死亡 生物医药创新不应被监管过度阻碍 [4] - 机器人学和计算机软件正成为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 未来机械臂将推动物理世界的改变 [9] - 软件将成为所有价值创造的源头 其他要素都服务于软件价值的实现 [9] 技术实现路径 - 商业只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工具之一 进步也可通过开源项目 学术论文或研究实验室实现 [5] - 资本工具曾是技术发展的最佳方式 但现在可通过链上社区或众筹等新形式实现 [5] - 技术第一定律指出 凡是能通过互联网完成的事情最终都会通过互联网完成 数字化进程需要时间但影响深远 [9]
“反内卷”主线发酵,光伏板块午后拉升!费率最低档的光伏龙头ETF(516290)涨近3%,光伏供给侧出清怎么看?
搜狐财经· 2025-07-22 15:16
光伏行业市场表现 - 光伏龙头ETF(516290)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冲高,特变电工涨停,弘远绿能涨超7%,大全能源涨超6%,双良节能、通威股份等涨超5%,天合光能、上能电气等涨幅居前 [2] - 阳光电源涨1.70%,成交额32.04亿,估算权重10.38% 隆基绿能涨1.23%,成交额18.767亿,估算权重10.02% 特变电工涨停,成交额49.60亿,估算权重7.06% 通威股份涨4.92%,成交额32.27亿,估算权重5.86% [3] 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 - 多晶硅料环节最可能发生供给侧改革与产能出清,因产业链价格逼近龙头企业现金成本线,行业亏损普遍 [4] - 需通过构建"产业命运共同体"推动供给侧协同优化,并约束"低于成本价销售"等非理性竞争行为 [4] - 光伏玻璃环节预计2025年7月起通过"冷修"、"堵窑口"等主动去产能方式缩减供给,缓解库存压力并修复价格体系 [4] 光伏行业技术进步 - 电池组件环节可能因技术突破重新定义先进产能标准,BC技术与TOP Con3.0转换效率竞争白热化,钙钛矿叠层组件崭露头角 [5] - 光伏组件转换效率要求上移叠加厂商资本开支谨慎,不具备改造条件的产能将逐步出清 [5] 光伏行业投资机会 - 光伏行业有望迎来基本面修复,板块情绪或迎右侧拐点 [5] - 光伏龙头ETF(516290)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为市场主流费率的三分之一 [5]
AI、机器人、比特币与移民火星,2020年代这些流行叙事你未必真的听懂了
36氪· 2025-07-22 10:21
技术进步与宏大叙事 - 技术乐观主义者陷入微观叙事争论,如AI是否达到AGI水平或135智商,但无法进入主流叙事争取大众认同[5] - 物理世界技术停滞明显:协和号退役、地铁老化、安检效率低下,与互联网/AI单边进步形成对比[7][8] - 当前技术进步叙事局限于比特级创新(AI/数字货币),原子级技术(交通/基建/能源)几乎无突破[6][12] AI发展现状与历史类比 - AI当前阶段类似1999年互联网:社会认知其潜力巨大,但商业模式未成熟,需15-20年才能形成规模[9] - 互联网虽创造数十万亿市值公司(占中国市值15%),但未完全改变生活本质,AI可能仅带来几个点GDP增长和万亿级公司[10][11] - 比特币和AI的定价困难反映当代缺乏应对宏大叙事经验,过去30年仅计算机领域有显著突破[11][12] 科技停滞的底层原因 - 社会风险偏好降低、教育系统退化、低垂果实被摘取导致创新乏力[14] - 管制与安全顾虑抑制突破性技术(如核能/超音速武器),科学家转向DEI等非技术领域[15] - 技术停滞虽避免文明毁灭风险,但导致马尔萨斯陷阱,需在安全与进步间平衡[16] 技术对经济政治的局限性 - 100亿人形机器人和AI若无法提升GDP增速10%,则无法解决美国4%利息的永续国债问题[6] - 科技巨头鼓吹的创新(火星移民/自动驾驶)可能无法根本改变政治极化或赤字问题[2][8] - 马斯克对技术解决赤字能力的怀疑反映创新实际影响力或被高估[4][17] 行业未来挑战 - 需重启更宏大的技术叙事(超越互联网/AI),覆盖交通、能源、基建等原子级领域[8][17] - 当前技术乐观主义陷入细节争论,忽视对政府效率、地缘政治等系统性问题的解决潜力[5][6] - 缺乏跨领域突破可能使经济持续受困于低增长和高负债结构[6][16]
技术爆炸奇点之上,人工智能重塑未来30年版图?但斌投资的三个秘诀!
格隆汇APP· 2025-07-07 18:30
核心观点 - 当前处于技术爆炸奇点,人工智能将重塑未来30年财富地图 [1] - 技术进步是推动财富增长的核心动力,AI是最具颠覆性的时代机遇 [1][12][13] - 投资应聚焦"改变世界的公司"和"不被世界改变的公司" [19][20] - 轻资产、高盈利商业模式结合时间复利是长期回报关键 [22][24] - 人工智能变革意义堪比工业革命,目前仅处于爆发初期 [25][27][28] 战略跃升与时代机遇 - 东方港湾完成从"扎根中国"到"走向世界"的战略转型,连续两年蝉联国内百亿私募冠军 [3] - 过去70年每十年出现一次重大投资机会,AI周期可能持续20-30年而非短暂热潮 [26][28][29] - 全球视野至关重要,避免因次要因子干扰错失时代性机遇 [15][16] 投资方法论 - 历史数据显示美国200年真实回报率6.6%,1美元复利增长可变为103万美元 [4] - 1966-1981年纳斯达克指数上涨6.5倍,证明科技股能穿越高通胀周期 [7][8] - 短期经济数据波动不影响长期趋势,美联储政策影响通常限于数月 [11] - 美国科技巨头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壁垒,主导量子计算等下一代技术 [22] 人工智能产业展望 - AI基础层布局是当前重点,逐步向垂直应用层拓展 [23] - GPU、大模型与大数据的融合将取代CPU时代的技术范式 [30] - 未来可能出现10万亿美元市值科技巨头,英伟达市值已逼近4万亿美元 [30] - 产业视角下AI发展周期将远超智能手机(20年)和互联网(30年) [28][29]
创金合信基金魏凤春:下半年全球资产配置的变化
新浪基金· 2025-07-01 17:08
全球资产配置趋势 - 中国资产重估趋势明显 北证50上涨38.7% 恒生指数上涨21% 恒生科技上涨19.5% [1] - 安全仍是配置逻辑前提 伦敦金上涨24.7% 银行股涨幅居A股第二 [2] - 传统产业收益走低 煤炭房地产表现疲软 [2] - 主题投资暗含产业演化逻辑 包括DeepSeek 机器人 创新药 固态电池等 [2] - 美国权益市场构建复杂头部状态 科技股经历大幅调整后反弹 [2] - 流动性是基本驱动力 人民币稳定升值 央行降息 类平准基金发挥作用 [3] 市场风格转换 - 近期科技成长板块领涨 计算机 国防军工 通信涨幅居前 [4] - 微盘股和成长股仍受青睐 石油 食品饮料 银行开始调整 [4] - 中东危机缓解后原油冲高回落 黄金上冲动能减弱 [4] 外部变量变化 - 全球风险溢价下降 中美博弈进入纳什均衡 中东危机可控 [6] - 美国债务压力缓解 稳定币法案推动市场规模达3.7万亿美元 [7] - 家庭偿债额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从2008年16%降至2025年11% [7] - 美联储降息概率加大但仍谨慎 关注关税战对通胀影响 [8] - 技术仍是博弈重心 人工智能是竞争蓝海 [9] 未来展望 - 全球资产重新配置趋势延续 资金流出美元资产 [11] - 科技仍是布局重心 关注自动驾驶 脑机接口等技术进展 [11] - 黄金投资分歧加大 稳定币对冲其去美元化价值 [12]
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 2025年中金公司中期投资策略会
中金· 2025-07-01 08: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处于新旧模式交替阶段,房地产拖累减小,技术进步加速,但物价低迷,需综合分析宏观形势 [1] - 2025 年下半年货币政策侧重结构性工具,财政支出增加,出口保持韧性,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 5%左右,核心 CPI 逐步上升 [1] -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显著,新经济等领域比重上升,房地产比重下降,新兴行业 IPO 占比提高 [1] - 技术进步提升经济复杂度,出口结构与欧元区、日本互补,国产化加速,减少进口需求 [1] 分组1:宏观经济形势 -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有积极和谨慎特点,房地产市场调整接近尾声,新经济领域发展快,但通胀水平低,1 - 5 月 CPI 均值接近 0,核心 CPI 约 0.3% [2] - 2025 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 5%左右且可能略高,核心 CPI 预计逐步上升,四季度或达 0.8%,全年约 0.6% [7] - 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预计平稳,出口韧性强且竞争力增强,核心 CPI 可能逐季上升,整体 CPI 受猪价及外部因素影响可能偏弱 [16] 分组2:劳动市场表现 - 中国劳动市场在经济转型中调整缓慢,劳动密度下降,因技能转换需时间,调整慢影响收入、消费和需求,间接影响物价 [3] - 当前劳动市场量价分离,就业率稳定但收入增速放缓,影响消费和物价,处于准均衡状态,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延续 [5] 分组3:政策影响 - 2025 年下半年货币政策用结构性工具推动经济,财政支出因上半年预算未用完将增加,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6] - 若新增财政政策出台,将改善消费市场,股市表现好使居民净资产增加,以旧换新政策促进消费,下半年消费市场预计稳定且有结构性亮点 [15] 分组4:经济结构变化 - 新经济、绿色经济、医药经济、生物医药和高端制造等领域比重上升,房地产行业比重下降,新兴行业在 IPO 中占比显著提高 [9][10] 分组5:技术进步影响 - 技术进步提升中国经济复杂度,跻身全球最高端行列,出口结构与欧元区、日本互补,国产化加速,减少进口需求 [11] 分组6:进口数据影响 - 2025 年一季度中国进口同比下降 6%,但对 GDP 增长有正贡献,反映需求走弱、经济结构转型和国产替代效应 [12] 分组7:家电销售与房地产关系 - 房地产与整体经济相关性减弱,商品房销售疲软但家电销售高增长,家电销售更多受置换或更新换代需求驱动 [7] 分组8:灵活就业发展趋势 - 劳动市场调整缓慢,灵活就业兴起,劳动需求偏缓,总体失业率稳定,收入增速放缓传导至消费和物价形成准平衡状态,下半年预计无大幅变化 [13][14]
拉美发展面临三重挑战
商务部网站· 2025-06-22 01:28
人类发展指数下滑 -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人类发展指数(HDI)自2010年持续下滑,1990—2015年年均下降0.7%,2016—2021年为0.3%,2022年至今为0.2% [1] - 贫困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48%降至2023年的25%,但31%人口处于返贫边缘且比重逐渐增加 [1] - 全球增长不确定性自特朗普二任以来增加77%,拉美地区飙升至101% [1] 技术进步滞后 - 拉美地区仅2%人口拥有5G网络,发达经济体覆盖率达28% [1] - 高收入家庭互联网接入率是贫困家庭的2倍 [1] 社会分裂与政治极化 - 拉美政治极化指数达3.3(最高4),高于亚太(2.9)、东欧和中亚(2.9)、中东和北非(2.7)、西欧和北美(2.7) [1] - 政府信任度从2008年43%降至2023年30%,反建制派影响力上升 [1] 气候变化影响 - 2024年美洲大陆地表温度较1951—1980年均值上升2.3摄氏度,连续5年高位 [1] - 自然灾害导致生产力下降,28%人口面临粮食及水安全威胁 [1]
特稿|蔡昉:从菲利普斯曲线到贝弗里奇曲线——应对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政策框架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33
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表现 - 中国城镇自然失业率从疫情前的5.05%上升至疫情后高于该水平,表明结构性失业率升高 [2] - 2008-2016年与2016-2024年期间,城镇调查失业率从5.00%升至5.14%,岗位空缺率(求人倍率)从1.04升至1.37,显示失业率与岗位空缺率同步上升 [3] - 2023年私营和非单位就业人数达3.1亿,占城镇就业比重从2013年的53.0%大幅提升至65.2%,反映就业形态非正规化加剧 [4] - 灵活就业人员约2亿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2022年达8400万人,进一步体现非正规就业扩张 [4] - 劳动力流动内卷化表现为农民工跨省/市/县流动比重下降,户籍和养老制度障碍导致非农产业生产率提升受阻 [5] 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成因 - 技术进步(如人工智能)加速就业破坏,2012年后中国城镇每年净增就业数量持续小于毛增就业量,且差额扩大 [6] - 25-45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52.8%降至2020年的46.3%,老龄化推动自动化替代,加剧低生产率岗位竞争 [7][8] - 户籍制度导致37.6%城镇常住人口为非户籍人口,劳动年龄群体匹配效率低下,阻碍劳动力有效配置 [8] 应对策略与政策建议 - 人力资本培养需聚焦可持续技能,延长义务教育至学前和高中阶段,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以应对技能快速折旧 [9] - 社会保障体系需提高给付均等化,扩大公共服务范围,弱化身份差异,增强普惠性以应对技术冲击 [10] - 宏观经济政策需转向个体与结构层面,强化跨部门协同,提升数据共享与资源投入互补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