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一汽解放打响“质量攻坚战”
证券日报· 2025-07-29 01:00
行业竞争格局 - 商用车行业竞争白热化,传统企业与比亚迪、吉利等新玩家共同角逐 [1] - 一汽解放董事长认为商用车赛道机会大于危机,新玩家涌入印证领域潜力 [1] - 公司上半年实现"品牌价值连续14年行业第一"等八个"行业第一"的业绩 [1] 质量与技术优势 - 公司实施质量攻坚,上半年质量问题收回频次和金额同比下降30%以上,目标三年后整体问题减少65% [2] - 动力总成事业部完成改革,强化发动机、变速箱、电驱桥等核心部件自主掌控能力 [2] - 15L6SV3天然气发动机搭配Tshift变速箱与轻量化440桥组成的GS280智慧动力域气耗表现行业领先 [2] - 重型电驱桥+单包底挂电池的ER260动力域将于下半年投放,巩固新能源优势 [2] 新能源转型 - 公司新能源销量连续三年翻倍增长,目标今年中重卡新能源销量第一 [3] - 电驱桥、电池、电机生产线逐步落地,全国5大基地实现就近交付降低发运成本 [3] - 与特来电、国家电网合作构建充电网络,与宁德时代联合优化换电技术 [3] - 推出"解放时代"租赁模式和100万公里超长换油周期技术提升运营效率 [3] 产品与智能化布局 - 长春基地推进J7系列化布局,计划2027年迈入全面J7时代 [3] - 青岛基地推出四款"生而全球"产品,已启动海外认证,明年将成为海外主销车型 [3] - 全自主L2++组合辅助驾驶系统即将量产,百公里级行驶可有效替代驾驶员操作 [3] 全球化战略 - 公司从"贸易出口"转向"属地化深耕",五年内海外销量有望赶上国内 [4] - 已获批4家海外子公司,年内将完成8家布局,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已投产 [4] - 上半年海外销量(除俄罗斯外)同比增长60% [4] - 采取"生而全球"研发策略,针对海外极热、极寒等场景定制产品 [4] - 抽调50名国内顶尖营销人员派驻海外,强化本地化服务能力 [4] 市场竞争策略 - 面对行业价格战,公司坚持"卷价值不卷价格",一季度未降价影响销量约七八千台但保住了二手车保值率 [4] - 通过"返利管控+滞销补偿"双机制稳定渠道,推出J6PRO半平地板车型等差异化产品 [5] - 某特大桥事故中二手车主因主挂刹车系统精准匹配成功避险,印证不降关键配置的战略价值 [5] 生态协同 - 与特来电合作提供充电时免费体检、保养提醒等服务 [5] - 与宁德时代开发换电模式解决重卡"补能慢"痛点 [5] - "千辆客户俱乐部"为车队免费提供车辆管理系统 [5] - 后市场公司签署"2年全包"对赌协议覆盖质量、维修等全场景 [5] 长期发展战略 - 公司构建从购车到二手车置换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5] - 以"稳"应"变",注重长期竞争力而非短期销量波动 [6] - 以"百年老店"定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6]
2025年中国整车行业研究报告:新能源转型加速度,智能化变革驱动产业升级
头豹研究院· 2025-07-28 21:13
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名称:2025年中国整车行业研究报告:新能源转型加速度,智能化变革驱动产业升级 [1] - 撰写人:马天奇 [1] 报告核心观点 -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驱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智能化成品牌竞争核心要素 [2] - 2025年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突破,自主品牌竞争力增强、全球份额提升 [2] - 报告分析行业现状,研究新能源市场规模、智能化技术路径及品牌格局,探讨车企把握变革机遇实现升级,对未来市场、技术及国际化策略进行判断,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决策参考 [2] 各部分总结 2025年乘用车市场格局 - 2024 - 2025年月均销量稳定在200万台以上,新能源渗透率升至52.5%,自主品牌份额提至69.0%,行业集中度提高(内销前三占比32.8%),科技巨头跨界造车重塑格局,行业两极分化,头部企业高盈利,传统车企承压 [3] 新能源车品牌竞争新态势 - 2025年特斯拉领跑,小米跻身前列,比亚迪月销从12万增至50万,吉利星愿和小鹏M03增长亮眼,11 - 20万价格区间结合品牌影响力与性价比的策略成制胜关键 [3] 自主品牌发展趋势 - 2021 - 2025年自主品牌通过创新高端化突破,2025年5月市场份额达69.1%,批发量同比增23%至160万辆,出口量同比增17%至37.4万辆,技术降本使高阶智能驾驶下沉至10 - 20万市场,推动出口从2019年的117万辆增至2024年的631.6万辆,预计2030年市场达3,639.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提至87.4% [3] 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 2024 - 2025年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2026 - 2027年减半征收,2025年推出最高2万元报废更新及1.5万元置换更新补贴,政策促进老旧车辆淘汰,带动市场需求,支持新能源发展,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4][6] 2023 - 2025年乘用车销量情况 - 2023 - 2025年(1 - 5月)乘用车月度销量整体上升,从2023年初的146.86万台提升,2025年3月创246.82万台新高,2024 - 2025年月度销量多数稳定在200万台以上,购置税优惠政策效果显著 [10] 2024 - 2025年车市价格情况 - 2024 - 2025年市场价格指数先升后降,2024年上半年最高达4.2%,下半年转负,2025年2月跌至 - 9.8%,自主品牌折扣率13 - 16%,合资非豪华品牌25 - 26%,豪华品牌从20 - 21%升至25%左右,价格战源于新能源发展和供大于求,短期内竞争将持续 [15]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情况 - 2023 - 2025年月均销量从39.3万辆升至90万辆以上,渗透率从26.7%提至52.5%,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基建完善推动其成为主流选择 [17][19]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变化 - 2022 - 2025年自主品牌份额从45.9%升至69.0%,得益于新能源先发优势和产品力提升,合资品牌份额普遍下滑,日系从20.3%降至9.7%,德系从21.2%降至12.3%等,中国汽车产业从“跟跑”转向“领跑” [22][24] 中国乘用车出口情况 - 月度出口量从2022年的10 - 20万辆升至2024年的40万辆以上,2025年预计达43 - 47万辆,新能源占比从10% - 38%升至34% - 44%,得益于产业链完整、成本和质量优势,反映全球对中国汽车认可度提高 [26][28] 车企业绩情况 - 2024Q1 - 2025Q1行业分化,比亚迪2024年净利润402.54亿元,吉利166.32亿元,长城126.92亿元,理想2024年净利润80.32亿元,小鹏亏损收窄至6.64亿 [31][33] 手机企业跨界造车情况 - 小米汽车月销稳定在2.5万辆以上,SU7受欢迎,华为鸿蒙智行2025年5月销量达15.1万辆,市场份额3.5%左右,OPPO、vivo等也布局汽车领域,科技巨头重塑产业格局 [36][38] 未来市场规模预测 - 2024 - 2030年市场规模从3,143.6万辆增至3,639.0万辆,乘用车中新能源渗透率从46.7%提至87.4%,传统燃油车销量下降,商用车从387.3万辆增至434.0万辆 [49]
国证国际港股晨报-20250728
国证国际· 2025-07-28 13:14
核心观点 随着关税阴霾逐步消散,以及美联储最终会展开降息行动,资金会继续追捧低估的港股,尤其是北水,恒指有力再战高位;看好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转型发展加速,这将推动销量与业绩成长 [3][6] 国证视点 - 周五港股回软,从周四逾3年高位回落,恒指低开135点报25531点,收报25388点,跌278点或1.1%,主板成交2818亿港元,较上周四少4.4% [2] - 港股通买卖盘成交为1486亿港元,较上日少4.1%,占大市买卖盘成交26.4%,略高于上日;北水全日净流入近202亿港元,较上日增加442.8% [2] - 北水净买入最多的个股依次是盈富基金、恒生中国企业、国寿;净卖出最多的依次是快手、药明生物、国泰君安国际 [2] - 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2个上扬10个下跌,上涨板块为综合企业级工业,涨幅分别为0.89%及0.50%;领跌板块包括可选消费、金融及材料,跌幅分别为1.87%、1.09%及1.09%,资讯科技则跌0.72% [3] - 美股持续造好,道指、标指及纳指收市分别升0.47%、0.40%及0.24%,标指及纳指再创新高 [3] - 周末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框架,欧盟多数货品进美国关税为15%,低于特朗普声称的30%,高于欧盟希望的10%;欧盟同意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额外投资6000亿美元,还将购买数千亿美元军事装备 [3] - 今周市场焦点在中美贸易谈判和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 [3] 公司点评(长城汽车) - 2025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63.4亿元,同比下降10.2%;二季度营业收入523.5亿元,同比增长7.8%,环比增长30.8%,归母净利润45.9亿元,同比增长19.1%,环比增长161.9% [5] - 二季度销量31.3万辆,同比增长10.1%,环比增长21.9%;分品牌看,哈弗/魏牌/坦克/欧拉/皮卡销量分别为17.7/2.1/4.6/0.7/6.2万辆,分别同比+24.7%/+106.4%/-4.5%/-57.9%/-7.6%,新能源销量9.8万辆,同比增长33.7%,环比增长56.4%,渗透率达31.3% [5] - 二季度二代枭龙Max及猛龙燃油版、高山等新车上市,拉动哈弗、魏牌销量提升,300Hi4 - T上市后全系连续两月销量破万,支撑坦克品牌销量企稳 [5] - 25年公司坚定深化新能源转型,下半年哈弗新款大狗、猛龙、魏牌高山7、坦克500Hi4 - Z智驾版、欧拉A0级轿车和A级纯电SUV等多款新车将发布,有望拉动销量提升 [6] - 维持目标价18.0港元,对应25年的10.3倍预测市盈率,买入评级 [6]
上半年狂揽8个 “行业第一” 解放年中会亮出成绩单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7-27 19:13
一汽解放2025年中渠道沟通会核心内容 - 会议以"共创 共进 共赢 共享"为主题,汇聚300余名高管及合作伙伴共商发展大计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取得八个"行业第一"的业绩,包括品牌价值1450.29亿连续14年商用车第一 [3] - 中重卡市场终端份额达23.2%,牵引车24.6%,载货车28.3%,NG车28.6%,新能源中重卡14.5% [3] - 在15个省份中重卡终端份额排名第一 [3] 公司上半年业绩亮点 - 海外出口在东南亚等7个大区实现61%大幅增长 [5] - 新能源车销售1.66万辆,连续三年翻倍增长 [5] - 投放90余款全新产品,包括10款传统能源车型和22款新能源车型 [5][15] - 自主研发4款新发动机总成与3款新变速箱总成,实现2大新能源核心总成技术突破 [15] 下半年战略部署 - 提出"3433"营销策略:巩固NG溢价等三大地位,打赢新能源等四大增量战役 [10] - 五大战区签署军令状锚定年度目标 [6] - 强调发挥"六大优势",优化产品技术与质量提升 [5] - 将持续优化产品与服务体系,赋能渠道发展 [8] 产品技术突破 - 传统车型展示J7创领系列(600万公里可靠性验证)和J6P经典版升级车型 [17] - LNG燃料车型实现高效环保与超低气耗 [17][18] - 新能源车型展示J6F、JH6等纯电主力车型,续航超600公里 [18] - 展出13款代表车型及6个动力总成产品,涵盖多品类 [17]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商用车市场呈现存量竞争加剧态势 [3] - 新能源转型加速成为行业重要趋势 [3] - 海外需求被判断为仍有广阔空间 [5] - 公司呼吁合作伙伴坚定对商用车行业未来的四个信心 [5]
央企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推进优质资产上市
第一财经· 2025-07-26 16:09
央企新能源领域布局加速 - 国家电网新源控股增资扩股引入4家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365亿元,创国资产权交易现金募资规模之最,资金将全部投入抽水蓄能项目,预计撬动投资超3000亿元[2]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50亿元,股东包括中核集团、中国石油昆仑资本等,聚焦核聚变发电技术[3] - 三峡能源成立辽宁能源投资公司,华润电力成立华润新能源(伊吾)公司,注册资本超12亿元,专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3] 优质资产注入与分拆上市 - 华电新能(600930 SH)上市,作为华电集团新能源业务唯一整合平台,构建风光核储多能互补格局[4] - 华润新能源控股更新招股书,拟募资245亿元投向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4] - 国家电投推进资产重组,电投产融将置入核电资产,成为集团核电运营整合平台[5] -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指出,央企将通过资产注入和分拆上市提升能源类上市公司估值[1][5] 新能源重大项目进展与业绩 - 中国能建上半年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新签合同额3301 72亿元,同比增长12 57%,占新签合同总额46%[8] - 中国电建能源电力业务新签合同4313 88亿元(同比+12 27%),其中风电项目652个(合同额1429 02亿元,同比+68 78%)[8] - 国家电网上半年新增抽水蓄能装机257 5万千瓦,完成年度目标70%,下半年计划投产4台机组,总装机规模将达5900万千瓦以上[9]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国资委召开新能源人才特训班,强调新能源转型对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要求央企担当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先锋[1] - 华能集团提出推动新能源基地型规模化开发,打造全链条"基因工程"[8] - 专家建议新能源央企精细化发展,对内剥离低效资产、推动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对外拓展国际市场[9]
摸着中国过河,西班牙乃欧洲首个“破局者”
金投网· 2025-07-25 18:32
西班牙经济转型 - 西班牙GDP增长率从欧盟垫底逆袭至领先地位,2023年增长率为3.2%,2024年为2.7%,居欧盟首位 [2] - 经济转型核心驱动力为能源结构调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56%,光伏电站建设依赖中国电建(601669)、三峡集团等企业 [4] - 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2024年汽车制造商利润达20.18亿欧元(同比+94.2%),中国品牌占比10%,比亚迪单月销量破2000辆 [5] 能源领域合作 - 西班牙通过《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法案》,引进中国特高压电网及储能技术,缓解欧洲能源危机 [4] - 俄乌冲突期间西班牙天然气进口策略灵活,从俄罗斯进口液化天然气增长35%,并成为欧洲最大天然气出口国 [3][4] - 与德国形成对比,德国因制裁俄罗斯导致天然气工业销量下降15%,巴斯夫等企业关闭本土基地转向中国投资 [4] 科技与基建发展 - 西班牙在5G建设中与华为合作,全国覆盖率将达90%,反超英国(伦敦网速欧洲垫底) [6] - 中国新能源技术(光伏、特高压)全面赋能西班牙能源转型,形成技术输出与基建合作模式 [4][6] 产业投资趋势 - 中国能源及汽车企业加速布局西班牙市场,包括电建、三峡、比亚迪、MG、奇瑞等,推动本土产业升级 [4][5] - 西班牙从"保守"车市转向电动化,中国品牌渗透率快速提升,零跑、小鹏等进入销量榜单 [5]
45亿单季净利破纪录!长城汽车靠高端化打赢二季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2:05
核心观点 - 公司二季度业绩创历史最佳,营收523.48亿元(同比+7.78%,环比+30.81%),净利润45.86亿元(同比+19.46%,环比+161.91%)[2] - 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为高端车型放量(魏牌/坦克品牌)和新能源转型加速(渗透率31.3%)[2][10] - 海外市场贡献显著,非俄市场增长超50%,"生态出海"战略构建全产业链本土化优势[14][15] 财务表现 - 2025Q2交付量31.30万辆(同比+10.07%,环比+21.87%),单车收入达16.72万元(环比提升1.13万元)[2][5] - 高端车型拉动明显:魏牌Q2销量同比+106.4%(高山车型预售24小时订单7848辆),坦克品牌Q2环比+46.9%[5][6] - 新能源车型销售9.79万辆(同比+33.7%,环比+56.4%),渗透率31.3%(同比+5.5pct)[10] 产品与技术 - 产品周期爆发:坦克300、二代哈弗枭龙MAX、全新高山8/9等新车型集中上市[2] - 技术架构迭代:Hi4技术体系覆盖越野/泛越野/重卡场景,SEE智驾大模型实现全场景NOA[9] - 超豪华BG成立:首款车型拟搭载4.0T V8混动系统,魏建军亲自挂帅[8][9] 新能源转型 - 魏牌战略升级:推出兼容5大动力的技术平台,搭载VLA大模型和超级混联系统[11] - 欧拉品牌调整:技术专家吕文斌接任总经理,下半年将推两款新车,定位转向多元用户群[11][12] - 纯电赛道聚焦:欧拉上半年销量1.4万辆,6月单月3282辆[12] 海外战略 - 2025Q2海外销量10.68万辆(非俄市场增长超50%),累计海外销量突破200万辆[14][16] - 本土化布局:3家整车工厂(泰国/巴西等)+多家KD工厂,本地化率超50%[16] - 渠道建设:海外销售网络超1400家,形成研产销服全链条闭环[15][16]
45亿元单季净利破纪录!长城汽车靠高端化打赢二季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0:54
核心观点 - 长城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523.48亿元(同比+7.78% 环比+30.81%)和净利润45.86亿元(同比+19.46% 环比+161.91%) 创历史最佳季度业绩 [1] - 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包括:高端车型占比提升带动单车收入增至16.72万元 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31.3% 海外市场非俄区域增长超50% [1][3][14] - 公司战略聚焦"有质量的市占率" 通过技术迭代和产品周期爆发实现量利齐升 同时推进"生态出海"构建全球化竞争力 [3][15][16] 财务表现 - 2025Q2营收523.48亿元(同比+7.78% 环比+30.81%) 净利润45.86亿元(同比+19.46% 环比+161.91%) [1] - 单车收入达16.72万元 环比提升1.13万元 较2021年提升57.1% [3][4] - 海外营收占比近四成 2024年海外收入802.59亿元(同比+51.11%) [14] 产品与销售 - 季度交付量31.30万辆(同比+10.07% 环比+21.87%) 高端品牌表现突出:魏牌销量同比+106.4% 坦克品牌环比+46.9% [1][3] - 新能源车型销售9.79万辆(同比+33.7% 环比+56.4%) 渗透率31.3%(同比+5.5pct) [9] - 海外销量10.68万辆 非俄市场增长超50% 全球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 [14][16] 技术布局 - 混动技术形成Hi4系列架构 包括Hi4-T/Hi4-Z/Hi4-G等场景化解决方案 [6] - 智能驾驶领域建立SEE端到端大模型 Coffee Pilot Ultra实现全场景NOA [6][8] - 推出兼容纯电/混动/氢能的"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 搭载VLA大模型和超级混联系统 [9] 战略动向 - 成立"超豪华BG"由董事长亲自挂帅 筹备首款4.0T V8混动超豪华车型 [6] - 欧拉品牌换帅技术专家 计划下半年推出两款新车 调整定位扩大客群覆盖 [12] - "生态出海"战略深化 海外建成3家整车工厂和多家KD工厂 本地化率超50% [15][16]
入华40年,知名车企彻底退出中国
中国经济网· 2025-07-24 19:18
22日,三菱汽车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简称"航天三菱")的合资合作关系,以及在该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运营。三菱汽车 称,考虑到中国汽车产业迅速转向电动化,公司对中国地区的市场环境重新评估,不得不对区域战略进行调整,决定终止合资合作关系。 目前,沈阳航天三菱已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赛苜科技接替三菱汽车的席位,持有沈阳航天三菱49%的股权。至此,三菱汽车已退出在 华所有合资企业。 继停止在华整车生产之后,三菱汽车再度终止发动机合资业务,这家在华深耕四十载的日系车企,彻底退出了中国汽车生产的舞台。 图源:广汽三菱官网 三菱汽车于上世纪70年代启动中国业务,并通过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业务打开中国汽车本土化进程,主要通过沈阳航天三菱、东安三菱两家合资发动机制 造公司率先向国内车企供应发动机,一度占据国产车型30%的发动机份额。但随着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转型,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业务开始式微。 2012年,广汽集团、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三方合资成立广汽三菱,涉足整车业务,三方分别占50%、30%和20%股权,合作年限 30年。2018年,广汽三菱整年销量达到顶峰的14.4万 ...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0724
第一创业· 2025-07-24 11:31
核心观点 - 看好生猪行业和以包装用途为主的瓦楞纸行业景气度提升的投资机会;传统车企和零部件厂燃油车业务拖累增长,新能源业务伴随阵痛,能快速实现新能源业务盈利的企业将与依赖燃油车利润的企业拉开差距 [2][6] 产业综合组 - 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合理淘汰能繁母猪等压控产能措施,生猪养殖已连续14个月盈利,产能和出栏量向大企业集中,生猪价格下跌风险小、上涨概率大 [2] - 玖龙纸业多个生产基地多次发布涨价函上调瓦楞纸、再生牛卡纸价格,造纸行业因下游需求萎缩和产能出清慢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可能出台反内卷政策 [2] 先进制造组 - 飞龙股份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业收入21.62亿元,同比下降8.67%,归母净利润2.10亿元,同比增长14.49%,二季度单季营收10.52亿元,同比下降6.61%,业绩下滑因传统业务占比高,新能源热管理部件板块收入增长但毛利率下降 [5] - 江铃汽车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业收入180.92亿元,同比增长0.96%,利润总额8.18亿元,同比上涨47.62%,归母净利润7.33亿元,同比下降18.17%,二季度单季营收101.25亿元,同比增长1.81%,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显著,占比提升,归母净利润下降由少数股东损益变动导致 [6] 消费组 - 海南封关启动时间定于2025年12月18日,封关政策可概括为“四个更加”,包括更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更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更便利的通行措施和更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 [8] - 与封关前相比,货物税收政策变化体现在“零关税”商品覆盖面扩大、享惠主体范围拓宽、政策限制条件放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