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强国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崇明吹响海洋强国人才集结号 “海归智慧”助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01:55
海洋装备产业规划 - 聚焦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沿领域,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1] - 长兴岛已形成"四大央企龙头引领、百余家配套企业集聚"的产业格局 [1] - 崇明区规划打造海洋装备产业高地,成为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1] 政策支持体系 - 崇明区推出"组合拳"式政策体系,包括创业资金扶持、人才服务阵地矩阵等 [3] - 配套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形成全链条服务体系 [3] - 上海市委统战部将优化政策与整合资源,支持留学人员在"深蓝赛道"发展 [3] 产业合作与创新 - 6家留学人员企业与上海长兴企业集团签约,合作领域包括船舶智能系统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等 [7] - 倡议打造央企赋能、园区支撑、项目成长的联动平台,培育"海归智造+海洋科技"示范项目 [5] - 船舶行业需积极拥抱低碳技术,融入设计、建造与运营全流程 [5] 深海资源开发 - 深海蕴含矿产、油气、微生物等丰富资源,对国家资源安全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5] - 开发深海对于保障我国战略性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5] 项目展示与评价 - 留学人员代表展示创新项目,涉及海运与科技领域 [7] - 专家建议创新项目需注重细节、远见和专注度 [7]
“4+0”模式培育船舶轮机知识型技能人才
新华日报· 2025-06-12 04:34
海洋经济与人才培养 - 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战略重要支撑 江苏作为造船大省肩负引领船海产业升级重任 但面临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 [1] - 船舶海工产业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 江苏推进造船业"智改数转"亟需懂理论精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 联合培养模式创新 - 两校2012年启动"4+0"高职本科联合培养试点 旨在打通职业教育"断头路" 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2] - 引入KSAO人力资源模型 构建含26个模块72门课程的立体化体系 开设《智能机舱》等新课 必修《工程导论》引导学生参与科研 [3] - 打造"课堂—实船—赛场"三位一体教学场景 80%专业课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模式 100%学生获职业资格证 [4] 产教融合实践 - 组建多元师资队伍 28名教师参与企业攻关 35名工程师与6名产业教授现场授课 乌克兰院士团队指导课程设计 [5] - 联合20所高校12家企业建设教学资源库 开发在线课程投放MOOC平台惠及全国81所院校 打造32个实习基地与5个虚拟仿真系统 [5] 培养成果与行业影响 - 毕业生95%扎根船海行业 适岗周期减半 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2% 考研升学率达19.4% [6] - 创办全国大学生船舶能源与动力创新大赛累计吸引3万余人参与 教学资源库访问量67.5万次 牵头制定全国职业学校专业标准 [6][7] - 江苏科技大学轮机工程入选国家一流专业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技术成为国家"双高"核心专业 [6] 未来发展布局 - 开发"新能源船舶"微专业 培养契合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人才 探索中外联合办学机制提升全球竞争力 [7] - 构建"岗课赛证"四维融通综合育人新模式 助力"智能船舶""绿色航运"等产业新风口发展 [7]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央广网· 2025-06-10 13:44
海洋经济发展 -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去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 [1] - 2024年一季度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元 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达27% [2] - 福建推动福州 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创新开展养殖海权改革 优化涉海金融服务 [1] 海洋科技创新 -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标志深海进入 探测 开发迈出重要一步 [2] - "梦想"号多项关键技术为自主研发 为高端船舶 海工设备领域提供支撑 [2] - 中国海洋大学科研团队推进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监测研究 培养跨学科海洋人才 [3] 海洋产业升级 - 福建长屿岛采用智能化养殖平台"航宁一号" 养殖赤点石斑鱼和黄花鱼 肉质接近野生 [1] - 广东陆海联动布局"城 湾 岛 岸 堤" 汇集人才 资金 技术等五大要素推动产业向海 [2] - 海洋新兴产业多维向好 涵盖海上风电 海洋生物科技等领域 [2] 海洋战略规划 - 自然资源部谋划"十五五"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 [3] - 坚持"优近海 拓深海 稳远洋 强链条"发展思路 打造大食物观先行示范区 [1] - 加强深海极地保护利用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3]
海洋文化与文学系列活动开幕|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08 20:42
海洋文化与文学系列活动 - 活动于6月8日在海南大学举行 作为第17个世界海洋日暨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配套活动 主题为"新海洋 新生态 新美学"2025第三届新时代海洋文学学术会议 [3] - 活动由自然资源部 中国作家协会等多家机构联合主办 旨在落实文化强国 海洋强国战略 推动海洋文化的文学转化 [3] 学术机构授牌仪式 - 开幕式上为多个海洋文化学术研究机构举行授牌仪式 包括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考古研究会 海南大学海洋强国研究院等 [5] 海洋文学成果发布 - 活动发布中国海洋文学年度榜 43部海洋文学著作和研究作品上榜 [8] - 三部海洋文学作品《岛屿的肖像》《岛》《装满一本海》在会议现场举行首发式 [8] 主旨报告与学术研讨 - 专家学者围绕"建设海洋文化强国" "中华文明视域中的海洋文学"等主题作主旨报告 [8] - 会议期间举行发展具有时代特点海洋文化座谈会和第三届新时代海洋文学学术会议 专家学者发表学术报告并提出"十五五"时期海洋文化建设建议 [11] 参会机构与人员 - 会议为期两天 参会者来自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 以及沿海省市海洋主管部门代表 海南作家 文学工作者 高校师生等 [11]
全景式展现中国海洋发展图景 《向海而行》今日开播
央视新闻· 2025-06-08 15:41
节目概况 - 系列节目《向海而行》将于6月8日—12日在CCTV-1播出 央视频 央视网同步上线 [1] - 节目围绕"资源宝库""逐梦深蓝""耕海牧渔""碧海银滩""蓝色脉动"五大主题展开 [4] - 通过20余个鲜活故事串联中国海洋发展实践 [6] 内容亮点 - 展现南海"深海一号"能源站 "蛟龙"号 "奋斗者"号深潜器等科技成就 [6] - 记录福建澳角村产业转型 厦门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保护等生态实践 [6] - 呈现辽宁大连LNG船技术突破 全球开源海洋环境预报模型等国际合作 [6] - 包含"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 可燃冰试采等硬核科技突破 [8] - 展示海南三沙生态修复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等民生案例 [8] 制作特色 - 深入码头 实验室 养殖工船等一线场景采访科研人员 渔民等群体 [8] - 运用航拍延时 数据可视化 动画演示等技术手段 [11] - 通过"雪龙2"号 "梦想"号等"国之重器"镜头展现科技发展 [11][14] 行业数据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15] -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多个产业跻身全球前列 [15]
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7 11:12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 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今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 《通知》强调,各单位要围绕推动"四个融合",加强与宣传、网信、教育、科技等有关部门以及共青 团、科协、媒体、科研院所等组织的合作,借助各类媒体和宣传平台做好宣传报道,合力提升公益宣传 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推动构建自然资源、林草、地调大宣传格局。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 则精神,注重节俭务实,力戒形式主义。 《通知》明确,自然资源部将联合海南省政府在海口市举办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 动。主场活动前后,自然资源部将举办海洋文化研讨、"雪龙2"号公众开放日等配套活动。围绕活动主 题,将制作发布主题宣传片、海报等新媒体产品,组织中央媒体进行主题采访,联合自然保护公益伙伴 计划成员单位、涉海高校等开展系列公益宣传活动。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参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林 草、地调各类宣传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宣传和科普活动。 《通知》提出,今年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 ...
2025年中国深海科技产业研究报告:深蓝引擎:万米深海技术突破与海洋经济新格局
头豹研究院· 2025-05-26 20: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深海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国家战略需求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深海领域进入关键突破期 [2] - 中国海洋经济迈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将持续推动技术攻关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2] 各部分总结 深海产业发展背景 - 中国深海主要分布于南海和东海,蕴含丰富资源,2013 - 2025年深海科技经历战略升级,沿海城市形成特色产业布局,但核心技术仍需突破,未来将推进“三深”技术联合应用 [3] 民用领域发展前景 - 中国深海产业涵盖四大装备系统和六大支撑技术,核心技术待突破,预计到2030年产业规模从2024年近20,000亿元增至30,000亿元,年均增长10.6% [4] 军用领域竞争格局 - 全球无人作战系统发展,美国等国推进无人潜航器研发,美军年度研发预算达3.3亿美元,构建水下攻防体系,中国HSU001列装标志跻身国际一流水平 [5] 深海界定标准与中国管辖海域空间分布特征 - 深海定义多维度分异,军事和资源开发领域标准不同,世界石油大会有分类体系,深海区域占地球表面积65%,中国管辖深海主要在东海和南海,海洋权益体系逐步完善但维护面临挑战 [8] 深海科技战略意义 - 深海科技是国家战略新领域,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支撑,全球70%重大油气田在深水区,深海蕴含丰富生物资源,中国管辖深海有战略意义,开发可减少资源依赖等 [11] 深海科技政策演进 - 2013 - 2025年中国深海科技政策从重点突破到全面创新,“十四五”规划列为重大科技课题,2025年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于装备自主可控和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14] 沿海城市海洋产业规划 - 深圳聚焦深海科技创新,浙江推进港口经济升级,厦门强化产业支撑体系,青岛布局重点产业集群,上海完善海洋观测网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8][19] 深海资源 - 深海蕴藏丰富金属矿产、生物和能源资源,金属矿产包括多金属结核等,生物资源有220万种动物和10亿种微生物,能源资源有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 [22][23] 深海探测技术 - 中国深海探测技术在深潜器等方面取得进展,但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全球形成“三深”技术体系,中国需加强自主创新和联合应用 [26][27] 深海水下装备体系 - 深海水下装备体系包括四大系统,支撑技术体系涵盖六大领域,构成完整技术装备保障能力 [29][31] 深海科技产业链 - 深海科技产业链由上游、中游、下游环节构成,上游关键部件国产化率低,中游有完整产业布局 [34] 深海水下施工作业装备 - 水下施工作业装备涵盖多领域,美欧占据优势,中国突破2,500米级技术,装备向智能化等方向发展,需攻克多领域技术难题并注重环保 [39][41] 中国深海经济预测 - 预计2030年中国深海经济生产总值达近3万亿元,年均增长10.6%,海洋油气等领域成为增长主要动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44] 美军深海战略与中国应对 - 美海军提出深海对抗战概念,构建水下攻防体系,中国海军水下作战体系建设加速 [46][48]
2025年中国深海科技产业研究报告:深蓝引擎——万米深海技术突破与海洋经济新格局
头豹研究院· 2025-05-26 2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深海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国家战略需求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深海领域进入关键突破期 [2] - 中国海洋经济迈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将持续推动技术攻关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2] 各部分总结 深海产业发展背景 - 中国深海主要分布于南海和东海,蕴含丰富资源,从2013 - 2025年,深海科技经历战略升级,沿海城市形成特色产业布局,但核心技术仍需突破,未来将推进“三深”技术联合应用 [3] 民用领域发展前景 - 中国深海产业涵盖四大装备系统和六大支撑技术,核心技术待突破,预计到2030年产业规模从2024年近20,000亿元增至30,000亿元,年均增长10.6% [4] 军用领域竞争格局 - 全球无人作战系统发展,美国等国推进无人潜航器研发,美军年度研发预算达3.3亿美元,构建水下攻防体系,中国HSU001列装标志跻身国际一流水平 [5] 深海界定标准与中国管辖海域空间分布特征 - 深海定义多维度分异,军事和资源开发领域基准不同,世界石油大会有分类体系,深海区域占地球表面积65%,中国管辖深海主要在东海和南海,海洋权益体系逐步完善但维护面临挑战 [8] 深海科技战略意义 - 深海科技是国家战略新领域,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支撑,深海开发涉及多维度,全球70%重大油气田在深水区,中国管辖深海有战略意义,可减少资源依赖等 [11] 深海科技政策演进 - 从2013 - 2025年,中国深海科技政策从重点突破到全面创新,“十四五”规划将其列为重大科技课题,2025年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14] 沿海城市海洋产业规划 - 深圳聚焦深海科技创新,浙江推进港口经济升级,厦门强化产业支撑体系,青岛布局重点产业集群,上海完善海洋观测网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8][19] 深海资源 - 深海蕴藏丰富金属矿产、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金属矿产包括多金属结核等,生物资源有220万种动物和10亿种微生物,能源资源有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 [22][23] 深海探测技术 - 中国深海探测技术在深潜器等方面取得进展,但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全球形成“三深”技术体系,中国需加强自主创新和联合应用 [26][27] 深海水下装备体系 - 深海水下装备体系包括四大系统,支撑技术体系涵盖六大领域,构成完整技术装备保障能力 [29][31] 深海科技产业链 - 深海科技产业链由上游、中游、下游环节构成,上游关键部件国产化率低,中游有完整产业布局 [34] 深海水下施工作业装备 - 水下施工作业装备涵盖多领域,美欧占据优势,中国突破2,500米级技术,装备向智能化等方向发展,需攻克多领域技术难题并注重环保 [39][41] 中国深海经济预测 - 预计2030年中国深海经济生产总值达近3万亿元,年均增长10.6%,海洋油气等深海业务是增长动力,各领域占比上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44] 美军深海战略与中国应对 - 美海军提出深海对抗战概念,构建水下攻防体系,中国海军水下作战体系建设加速 [46][48]
新风口!这一板块,批量涨停!
证券时报· 2025-03-21 12:03
海洋经济赛道表现 - 海洋经济赛道成为A股新风口,板块延续强势表现,邵阳液压20%涨停,安诺其、海默科技、海兰信涨超10%,振华重工、开创国际、润邦股份、大连重工、中信重工、巨力索具、神开股份、亚星锚链、东方海洋等涨停 [2][4][11] - 深海科技板块午间休市报1250.83点,上涨90.28点(+7.78%),成交额222.24亿,换手率19.77%,流通市值1384.64亿 [6] - 渔业板块午间休市报836.41点,上涨41.85点(+5.27%),成交额17.60亿,换手率10.56%,流通市值196.80亿 [8] - 海工装备板块午间休市报2563.54点,上涨120.25点(+4.92%),成交额455.82亿,换手率4.29%,流通市值9399.33亿 [10] 海洋经济政策与行业前景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对GDP的拉动作用达11.5%,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2]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12] - 深海科技领域融合多学科技术,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核心支撑,涵盖探测开发装备制造、资源利用及生态保护等 [13] - 天风证券认为,在"海洋强国"战略驱动下,蓝色债券等创新型金融工具正成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12] 新股新亚电缆表现 - 新股新亚电缆上市开盘涨400%,单签收益达1.48万元 [14][15] - 公司是华南地区知名线缆企业,主要产品为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及架空导线,深度绑定南方电网等下游龙头企业 [15] - 公司积极拓展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至汽车、机器人等新应用领域,在研项目包括"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和机器人电缆 [15][16]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63亿元、30.13亿元、28.34亿元,归母净利润1.11亿元、1.64亿元、1.35亿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