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竞合
icon
搜索文档
第34届国际名酒展三大“破局密码”,中国酒业出海攻略全曝光
搜狐财经· 2025-05-21 13:37
出海战略升级 - 中国白酒行业全球化战略从"选择题"升级为"生存题",企业需通过外国经销商网络和国际合作实现出海 [3] - 广州作为"中国酒业出海第一站"发挥枢纽作用,国际名酒展成为国内名酒传播的重要平台 [3] - 行业提出"出海俱乐部"生态平台模式,助力酒企拓宽海外市场,东南亚和欧美华人社区成为关键战场 [3][10] - 白酒出海需广告思维国际化、因地制宜推广,重点挖掘中国影响较大的海外市场并依靠华人圈层 [6] - 学习海外名酒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反向进入海外市场,利用AI降低获客成本 [6] - 成立中国白酒国际化战略联盟和华信奖颁奖仪式,为出海提供策略方向并树立行业标杆 [8] 品类革命:米香型酒发展 - 米香型酒作为增长较快香型之一,需加强品质科创投入以夯实四大国酒地位 [11] - 行业倡导学习日本推广经验,将中国米酿酒推向世界,广东米酿酒需与世界接轨 [11] - 米酿酒产业需双螺旋发展,包括打造"中华文明载体"、转变香型风格、数字化生产抓住Z世代 [12] - 重点挖掘品牌创新和营销创新,关注消费群体、场景和方式以决胜未来 [12] 产区竞合新格局 - 泸州产区凭借文化底蕴和独特气候打造举世无双的白酒品质 [14] - 仁怀市通过"茅台生态圈"推介展现酱酒龙头带动的文旅融合路径 [14] - 新疆天山北麓以风土表达构建葡萄酒差异化优势,日本和阿根廷酒商联合参展策略值得关注 [14] - 高端市场由茅台、獭祭等头部品牌主导,中低端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广东消费市场多元化竞争明显 [15] 行业整体趋势 - 国内白酒市场进入存量时代,海外市场规模扩大推动行业全球化进程 [10] - 中国酒业以品质为基础、文化为媒介、科技为助力加速迈向国际蓝海 [16] - 行业从单打独斗转向合纵连横,宣告全球时代来临 [17]
中国这次不再仁慈,特朗普无计可施,可能决定“弄死”大债主?
搜狐财经· 2025-05-19 13:50
据环球网综合多家外媒报道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向美国国会致信表示,联邦政府的现金储备以及将债务控制在法定限额内的手段可能在8月耗尽。他敦 促美国国会采取行动,在7月中旬、国会休会前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生效。美国《财富》杂志网站报道称,美国已于今年1月初触及当前36.1万亿美元的法定 债务上限,财政部一直在采取所谓的非常规措施以避免联邦债务可能出现的违约。 鲍威尔(资料图)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第三次宣布不降息后,美国总统特朗普8日抱怨说,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打交道就像"对着一堵墙说话"。 同一天,美国副总统万斯 在接受采访时称,鲍威尔"几乎在所有事情上都错了"。这是自今年1月和3月会议以来,美联储连续第三次不降息。鲍威尔当天对特朗普对他近期的批评"不 屑一顾"。他警告称,"如果已宣布的大幅提高关税措施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通胀上升、经济增长放缓和失业率上升"。 特朗普对鲍威尔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美联储的独立性。世界各国之所以接受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美联储的信任。俗话说,"流 水的美国政府,铁打的美联储"。美联储的独立性与稳定性是美元信誉的重要基石之一。尽管鲍威尔坚称特朗普无权解雇他,但媒体爆 ...
观酒周报|新规要求党政机关公务接待不得供烟酒;茅台本轮回购已完成2/3;富邑集团换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08:51
酒业政策动态 - 中共中央、国务院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规定公务接待不得提供香烟和酒类,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严格执行接待费支出总额控制制度 [2] 茅台动态 - 贵州茅台截至5月16日累计回购股份264.21万股(占总股本0.2103%),回购金额达40.5亿元,已完成本轮回购计划(30亿-60亿元)的2/3,最高回购价1639.99元/股,最低1417.01元/股 [3] - 茅台集团与五粮液集团座谈,双方达成共识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行业周期调整,聚焦白酒年轻化、国际化发展,承诺"不内卷、不内战、不内耗" [4][5] 酒企战略与业务布局 - 燕京啤酒推出倍斯特嘉槟汽水,瞄准餐饮终端非饮酒消费者需求,利用啤酒渠道协同优势切入火锅、烧烤等场景,预计2027年碳酸饮料市场规模达1622亿元(年均增速8.58%) [10][11] - 青岛啤酒表示不排除整合优质资产(如崂山可乐等饮料业务),强调啤酒主业仍有增长空间,同时布局非啤酒产业培育新增长点 [13] - 泸州老窖否认停货传闻,称渠道正常供货备战端午销售,计划6月推出《三体》联名酒,持续探索年轻化产品如中式果酿酒、精酿啤酒等 [12] 行业趋势与业绩 - 张裕管理层表示国产葡萄酒市场短期未见起色但长期不悲观,公司仍将聚焦主业发展 [15] - 中国规上企业啤酒产量2023年同比下降1.9%,而碳酸饮料市场保持增长,燕京啤酒借汽水业务拓展新消费群体 [11] 国际酒企动态 - LVMH旗下酩悦轩尼诗计划全球裁员1200人(占员工总数10%),因葡萄酒及烈酒部门2025年Q1有机销售额下降9%,运营成本较2019年上涨35% [7] 人事变动 - 富邑集团CEO Tim Ford将离职,Sam Fischer(曾任帝亚吉欧高管)10月起接任 [8] - 上海贵酒副董事长陈琪辞职,仍代行董事长职责,公司正确定新人选 [9] 资本市场表现 - 杜甫酒业港股上市首日股价飙涨80%,公司名称由"中国环保能源"变更为"杜甫酒业集团" [6]
不卷了!茅台、五粮液大动作!
搜狐财经· 2025-05-18 14:50
茅台与五粮液高层会谈 - 茅台集团总经理王莉与五粮液董事长曾从钦进行座谈交流 双方认为应对白酒行业周期性调整需要团结一心的合力 [1] - 王莉提出白酒行业处于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周期及产品周期"三期叠加"时期 茅台与五粮液需协同发展培育理性消费生态 [3] - 曾从钦表示五粮液将向茅台学习现代化管理模式和创新营销举措 双方应共筑行业稳健发展态势 [4] 行业竞争与战略 - 五粮液回应茅台1935产品竞争 称其实际成交价已降至700元区间 五粮液在千元价位带形成领先优势 [5] - 茅台强调"竞合"发展理念 愿与兄弟酒企共同探索差异化路径 通过不同价格带产品矩阵丰富消费体验 [6] - 曾从钦提出四大合作方向:培育年轻化/国际化动能 共创数字化转型范式 共建零碳发展模式 维护行业竞合生态 [4] 行业业绩表现 - 2024年20家A股白酒企业中14家营收增长 13家净利润增长 头部企业保持稳健增长 [6] - 贵州茅台2024年营收1741.44亿元(+15.66%) 净利润862.28亿元(+15.38%) 一季度营收506.01亿元(+10.54%) [7] - 五粮液2024年营收891.75亿元(+7.09%) 净利润318.53亿元(+5.44%) 一季度营收369.4亿元(+6.05%) [7] 股东回报与行业展望 - 2024年白酒行业合计现金分红1190.26亿元 茅台分红646.72亿元占比超50% 五粮液分红223亿元(+41.73亿元) [8] - 分析师预测白酒市场将缓慢复苏 行业底部机会或于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初显现 [8]
争抢“京沪线” 民航高铁竞合互补
中国经营报· 2025-05-17 02:12
京沪航线跨航司签转合作 - 上海机场集团联合首都机场、中国东航和中国国航试行推出往返上海虹桥和北京首都机场的快线跨航司自愿签转服务,适用于经济舱6折及以上舱位的客票,8折以上舱位可限免一次签转手续费 [2] - 该服务试运行时间为5月6日至8月5日,后续将根据旅客反馈进行拓展升级,是国内首次由航空公司主导发起的合作服务项目 [3] - 京沪航线每日频次近80架次,中国东航、中国国航、海南航空和南方航空分别占44.04%、26.45%、9.97%和8.23%的市场份额 [3] - 业内认为此举推动行业从"竞争"转向"协同",为国内其他主干航线提供可复制经验,有效吸引时间敏感型旅客回归 [2] 高铁与民航的竞合关系 - 京沪高铁2024年营业收入421.57亿元同比增长3.62%,净利润127.68亿元同比增长10.59%,但本线客流同比下降2.31%至5201.6万人次 [5] - 2024年民航和高铁旅客量分别增长17.9%和11.9%,民航增速明显高于高铁,形成旅客"对流"趋势 [6] - 高铁在"门到门"总通勤时间和正常性上吸引商务旅客,而民航通过"打折票"吸引普通旅客 [5] - 2023-2024年民航京沪线发送旅客从689.9万人次增至861.3万人次,增速24.84%,明显高于京沪高铁 [6] 高铁市场化票价机制 - 高铁客流存在日历、停站和时段三方面不均衡,工作日与节假日客流峰谷差近三分之一 [7] - 市场化票价机制使G19次列车客座率从94.3%降至90.3%,G149次从62.4%升至73%,促进客流均衡化 [7] - 2020年以来多条高铁线路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运营良好客流更加均衡 [9] 行业合作与竞争策略 - 中国三大民航央企通过跨航司签转展现合作共赢新思维,共同拓展航空市场 [4] - 航司从更宏观层面审视市场,着眼于行业生态优化,为获取新增量市场创造机会 [4] - 京沪高铁研究区域内所有交通方式以保持竞争优势,航司合作被认为与高铁分流竞争压力有关 [9] - 跨航司签转服务是理念意识到业务系统的纵深调整,设试运行观察期准备后续完善 [10]
专用车如何升级突破?众专家倡议“场景化创新驱动”
经济观察网· 2025-05-16 21:08
这场以"创新"为关键词的会议,揭示了产业变革的技术路径与市场逻辑,也折射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 突围决心,即以新能源与智能化重塑底层逻辑,以场景化创新开辟差异化赛道,以国际化竞合倒逼生态能力跃升。 5月15日,由电动汽车百人会举办的专用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于湖北十堰开幕,来自中联重科、东风商用车、江淮汽 车等企业的掌舵者与行业专家,围绕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议题,剖析行业变革路径。 专用车发展从政策驱动到技术红利释放 "专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已从2021年的1%攀升至2025年的15%,这一进程比乘用车更具爆发力。"宇通重工总经理陈红 伟表示。政策端的强力驱动是专用车新能源转型的首要推力,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政 策密集落地,市政环卫、物流配送等场景成为突破口。仅2024年,新能源专用车销量突破30万辆,增速近50%,冷藏 车、环卫车等细分领域渗透率超过40%。 政策红利之外,技术迭代正在重构专用车产业逻辑。京能新能源副董事长孙茂建指出,兆瓦级超充技术的突破,将新 能源重卡的补能时间从数小时压缩至30分钟,彻底击穿"续航焦虑"的桎梏。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产品总监张国君 ...
史上最长618,平台们变在哪了?
36氪· 2025-05-15 18:39
从越来越长的大促时间,到不断调整的促销规则,背后也都反映出一个信号:流量越来越稀缺,电商平台只能变着方式抢流量、抢市场、抢用 户。 除此之外,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玩法也有不少调整。淘天取消了"满200减20""满300减50"等玩法,买一件也能立减,优惠力度最高可达50%。 抖音强调"立减折扣"和"一件直降";京东则进一步加码补贴,在原有促销优惠上,整合了国家补贴与京东外卖百亿补贴,可以说是"补上加补"。 乍看之下,电商平台依然将"补贴优惠"放到了最显眼的位置,但其实平台们的促销机制已逐渐从"绝对低价"向"质价平衡"过渡,相较于往年"自嗨式"的促 销打法,平台们开始更重视优质商家的经营和消费者的体验。 今年的"618"大促,已经提前开场了,跟去年相比提前了近一周,前后跨度超过一个月,继去年的"史上最长双11"后,"史上最长618"也要在今年诞生了。 从越来越长的大促时间,到不断调整的促销规则,背后也都反映出一个信号:流量越来越稀缺,电商平台只能变着方式抢流量、抢市场、抢用户。 618提前抢跑 近年,在电商行业的屡次变革中,打响第一枪的几乎都是"淘天"。去年"618",淘天率先宣布取消预售机制。 今年,淘天除 ...
贸易战2.0系列三:从黄金走向人民币资产
华泰期货· 2025-05-13 14:39
高聪 gaocong@htfc.com 从业资格号:F3063338 研究院 宏观组 徐闻宇 xuwenyu@htfc.com 从业资格号:F0299877 投资咨询号:Z0011454 投资咨询号:Z0016648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证监许可【2011】1289 号 期货研究报告|宏观政策 2025-05-13 从黄金走向人民币资产 ——贸易战 2.0 系列三 宏观事件 2025 年 5 月 12 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核心观点 ◼ 中美博弈"开始的结束" 宏观背景:"外部压力的阶段性缓和",即当下的压力到了需要"缓和"的窗口,为未来的 2.0 博弈蓄势。 声明解读: (1)本次声明的背景:中美双方进行的是"会谈"而非"谈判" 。 (2)在关税层面,双方承诺在 5 月 14 日之前调整当前的关税政策为"一取消一暂停一 保留",即取消 4 月 8 日以后加征的关税;暂停 24%的关税(暂定为 90 天)同时对于 10%的关税予以保留。声明未提及"芬太尼关税"。 (3)在非关税层面,双方通过建立机制,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 宏观影响:尽管 512联合声明的增量信息有限,但在当前时间点发布释放了中美博 ...
从对手到盟友,美的、海信联手,家电行业竞合潮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5-08 16:50
在空调、冰箱、洗衣机、厨电等领域,美的和海信是竞争对手。但在昨晚,美的集团(000333.SZ、 00300.HK)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与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罕见同框,见证美的集团与海信集团战略合 作的签约。 从目前透露的信息看,双方将在AI智能体的应用、全球产能布局、智慧物流等方面合作。有意思的 是,两位今年同时上榜福布斯"中国杰出商界女性100"的美的、海信高管——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FO钟 铮、海信集团副总裁兼海信家电(000921.SZ、00921.HK)董事长高玉玲代表双方签约。 曾有多位国内家电经销商告诉笔者,在其收入中,前四大品牌分别为美的、海尔、海信、格力。美的集 团有白色家电、小家电业务,产品线丰富,且近年在供应链效率提升方面积极变革,其去年收入4071亿 元,其中智能家居业务收入2695亿元。海信集团的黑电、白电业务近年均稳步增长,其去年收入2022亿 元,其中做黑电的海信视像(600060.SH)收入585.3亿元、做白电的海信家电收入927.46亿元。 和海尔、格力等竞争对手相比,美的与海信的合作空间更大。因为海尔智家(600690.SH、06690.HK) 也有自己的"日日顺"物流业务, ...
家电巨头竞争模式要变了?海信与美的罕见联手
新浪财经· 2025-05-08 08:20
合作概况 - 海信集团与美的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围绕AI应用、全球先进制造、智慧物流等多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1] - 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出席签约仪式 [1] - 两家公司均为中国家电行业头部企业 与格力、海尔、TCL等共同竞争国内外市场 [1] 合作领域 - 双方将在数字化和AI应用平台开发方面合作 推动AI智能体在制造、物流等领域的应用 [1] - 合作涵盖绿色工厂、工业互联网、全球产能布局等领域 [1] - 智慧物流领域将进行生产物流协同、智能仓网体系构建等全链路优化 实现供应链效率提升和库存布局优化 [1] 公司财务数据 - 海信集团2024年营收2143亿元 旗下海信家电归母净利润33.48亿元(同比增长17.99%) 海信视像归母净利润22.46亿元(同比增长7.17%) [2] - 美的集团2024年总营收4090.84亿元(同比增长9.47%) 净利润385.39亿元(同比增长14.29%) [2] - 两家企业年营收合计超6000亿元 [2] 市场影响 - 合作可能推动家电行业竞争模式从"单打独斗"转向"竞合共生" [2] - 面对行业增长趋缓和全球化竞争加剧 合作有助于降低研发与运营成本 增强抗风险能力 [2] - 截至5月7日收盘 海信视像市值308.10亿元 海信家电市值341.5亿元 美的集团市值4374亿元 [2] 合作背景 - 全球创新技术涌现 AIGC技术跨越式发展为家电行业带来新机遇 [1] - 海信与美的高调合作在家电行业实属罕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