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投资

搜索文档
2000亿公募,副总转任高级专员!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22:24
公司高管变动 - 鑫元基金副总经理王辉因工作安排离任 转任公司高级专员岗 该变动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完成备案 [1][2][4] - 王辉自2013年公司成立初期加入 历任首席市场官、总经理助理 2016年升任副总经理 任职超9年 [1][4] - 公司当前高管团队包括董事长龙艺、总经理于景亮、督察长李晓燕及三位副总经理(吴菊、张鹏飞、杨晓宇) [5] 资产管理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公司总资产管理规模达2117.84亿元 行业排名第36位 [1][6] - 较2022年同期规模897.04亿元增长136.1% 行业排名从第55位提升至第36位 [7] 产品结构特征 - 债券型基金规模1368.1亿元 占比64.6% 货币基金规模716.89亿元 占比33.85% 两者合计占比超98% [9] - 权益类产品规模较小 股票型基金3.89亿元(5只) 混合型基金26.58亿元(17只) 合计占比不足2% [9] - 近三年规模增长主要来自固收产品 债券基金贡献767.29亿元增量(占比62.85%) 货币基金贡献440.46亿元增量(占比36.08%) [9] 业务发展战略 - 2025年下半年新成立9只基金 包括FOF、混合型及指数股票型产品 [10] - 公司推进被动投资布局 指数产品覆盖宽基/行业/主题/策略等多类型 完善量化/FOF/固收+产品体系 [10] - 拓展QDII投资工具及黄金等另类资产配置 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增强组合适应能力 [10]
2000亿公募,副总转任高级专员!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22:18
【导读】鑫元基金副总经理王辉转任高级专员岗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日前,银行系公募鑫元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王辉因工作安排离任,转任公司高级专员岗。公开资料显示,王辉是鑫元基金的"老 将",自公司成立之初便加入,曾先后担任公司首席市场官、总经理助理,于2016年升任公司副总经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鑫元基金总 规模为2117.84亿元,其中债券基金占比超六成,货币基金占比超三成。 公募副总转任高级专员岗 8月30日,鑫元基金发布一则高管变更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副总王辉于8月29日离任,离任原因为工作安排。而在"转任本公司其他工作 岗位的说明"一栏中,公告显示王辉转任公司高级专员岗。上述事项经鑫元基金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相关规定履行备案手续。 | 公告基本信息 1. | | | --- | --- | | 基金管理人名称 | 绕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 公告依据 | 《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 | | | 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 | | | 披露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 | | 高管变更类型 | 离任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 | | 2. 离任高级管理人员的相关 ...
重磅回归!德意志银行(DB.US)时隔七年重返欧洲斯托克50指数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07:41
智通财经APP获悉,德意志银行(DB.US)在被排除出欧元区核心股票基准指数七年后,终于重返欧洲斯托克50指数。指数编制机构ISS Stoxx周一宣布,这家 德国老牌银行将与西门子能源公司、比利时生物科技企业Argenx SE(ARGX.US)共同进入该指数,取代诺基亚(NOK.US)、Stellantis NV(STLA.US)和保乐力加 三家公司。此次调整源于美国关税政策对部分企业盈利的冲击,以及欧洲能源与金融板块的强势表现。 德意志银行自2018年因业绩承压被移出指数后,历经七年沉浮终于回归。现任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索温上任仅数月便遭遇指数调整,直至2025年欧洲银 行股整体回暖,德意志银行股价在过去12个月内实现翻倍,才重新获得指数编制机构认可。 图1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银行股自2009年以来最强劲的涨势正面临多重挑战,近期市场情绪显著转冷。斯托克600银行指数上周下跌4.5%,创下4月以来最大单 周跌幅,德国商业银行、丹麦Sydbank、英国国民西敏寺银行及法国兴业银行等机构成为抛售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欧洲银行股指数较2007年金融危机前峰值仍低约45%,连续第三年的上涨行情尚未触及历史高 ...
重磅!证监会监管最新表态定调A股!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9-01 18:17
市场表现与结构分化 - 9月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但出现明显结构分化 创业板表现强势而大金融板块拖累沪指 [1] - 市场成交额较前一交易日缩量但个股涨多跌少 显示情绪总体偏向谨慎乐观 [2] 监管政策与市场预期 - 证监会召开"十五五"规划座谈会 肯定"十四五"政策成效特别是新"国九条"实施以来市场基础制度优化和信心增强 [3] - 座谈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培育长期资本 完善法律制度并扩大高水平开放 [4] - 监管层将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倡导长期投资理念 [4][6] - 会议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投资者信心 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效机制 [5][6] 中央汇金与ETF资金动向 - 中央汇金明确类"平准基金"定位 上半年大举增持ETF累计耗资超2100亿元 [7][8] - 截至6月末中央汇金持有ETF市值达1.28万亿元 较去年底增加近23% 创历史新高 [7][8] - 持仓以宽基指数ETF为主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仓1420.62亿元(占比37.91%) 易方达沪深300ETF持仓1065.49亿元(占比39.98%) [10] - ETF总规模超5万亿元 被动投资成为市场重要力量 对纳入指数的公司产生正向价格推动作用 [10] 行业业绩与投资主线 - AI方向多家公司业绩亮眼 寒武纪上半年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扭亏) 中际旭创净利润同比增长69.40% 胜宏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366.89% [11][13] - 9月重点关注三大投资主线:消费复苏(节假日带动旅游家电需求)、科技创新(半导体国产替代和AI应用)、政策受益与行业景气回升(基建氢能源稀土等) [12][13] - 稀土永磁板块8月价格单月上涨超10万元/吨 多家企业半年报净利润增幅超100% [13] - 科技成长板块仍是市场主线但部分估值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需关注真正具备技术突破和业绩兑现能力的公司 [13]
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17:33
卫星通信产业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深化准入制度改革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1] ETF市场发展 - 全市场ETF总规模达到5.07万亿元 较4月份突破4万亿元后仅用4个月再次增长万亿级规模 [2] - 易方达创业板ETF规模突破千亿元 成为全市场最大创业板ETF 全市场千亿级股票ETF达7只 覆盖沪深300、上证50等核心指数 [3] - 华泰证券以10.80%成交额占比蝉联沪市ETF成交额榜首 华宝证券从第7位跃升至第4位 [4] 金融机构人事变动 - 黄德良任兴银基金董事长 原总经理易勇不再代行职务 黄德良具备金融行业实战经验和集团化管理能力 [5] - 招商基金任命谭智勇为副总经理 为年内高管团队优化的重要举措 [10] - 李永兴任苏新基金副总经理 具备18年证券从业经验 曾任永赢基金总经理助理等职 [11] 香港金融发展动态 - 香港IPO数量及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推动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并设立家族办公室管理资产 [6] - 企业家及高管参与香港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投资科技创新行业 赋能科技发展 [7] - 大型央企和国企在香港设立财资中心 香港中国企业协会财资中心委员会于4月成立以更好对接服务 [7] 券商业绩与动态 - 中信证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0%创历史最好中期业绩 总资产1.8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5.67% 归母净资产突破3000亿元增长4.20% ROE达4.91%同比上升0.95个百分点 [8] - 东方证券H股遭上海宁泉资产以每股8.75港元减持32万股 中银证券股东拟减持不超过8333万股占总股本3% 财达证券、方正证券等券商亦发布股东减持公告 [9] - 国信证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证监会核准 万和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获批复 [13][14] 理财业务发展 - 法巴农银理财上半年规模增幅超60% 高盛工银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规模亦显著增长 [10] 投资策略与市场观点 - 新发FOF和"固收+"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涵盖债券、A股、港股、美股、黄金等多类资产 体现管理人多重考量 [12] - 私募机构认为A股处于牛市前半段 积极加仓布局科技、消费、生物医药等方向 沪指突破3800点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8日超2万亿元 [15]
一周基金大事件|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
搜狐财经· 2025-08-30 17:14
卫星通信产业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深化准入制度改革并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2][3] ETF市场发展 - 全市场ETF总规模达5.07万亿元 时隔4个月再次突破万亿级整数关口 [4] - 易方达创业板ETF规模突破千亿元 成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创业板ETF [6] - 全市场已有7只千亿元级股票ETF大单品 覆盖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创业板指等核心指数 [6] 券商经纪业务 - 华泰证券以10.80%的当月成交额占比蝉联沪市ETF成交额榜首 华宝证券从第7位跃升至第4位 [7] - 沪市ETF持有规模中 中国银河和申万宏源持续领跑 [7] 金融机构人事变动 - 黄德良任兴银基金董事长 总经理易勇不再代行董事长职务 [8] - 招商基金任命谭智勇为公司副总经理 [13] - 苏新基金任命李永兴为副总经理 其具备18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 [13][14] 香港金融发展 - 港股IPO数量及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推动金融行业商机增长 [9] - 内地企业家在港设立家族办公室管理资产 并通过CIES计划投资香港创新科技行业 [9] - 香港中国企业协会财资中心委员会成立 服务内地大型企业在港设立的财资中心 [10] 券商业绩表现 - 中信证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0% [11] - 中信证券总资产规模突破1.8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5.67% 归母净资产突破3000亿元较去年末增长4.20% ROE达4.91%同比上升0.95个百分点 [11] 券商股东减持 - 东方证券H股被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每股均价8.75港元减持32万股 [12] - 中银证券遭股东减持不超过833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3% 财达证券和方正证券等券商亦发布股东拟减持公告 [12] 合资理财业务 - 法巴农银理财上半年规模增幅超60% 高盛工银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理财规模亦显著增长 [13] 基金产品设计 - 新一批多资产组合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涵盖债券、A股、港股、美股、黄金、存款等多类资产 [15] 券商行业并购 - 证监会核准国信证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注册 并核准万和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16] 私募市场观点 - 私募机构认为当前市场处于牛市行情前半段 重点关注科技、消费、生物医药等方向 [17] - 沪指突破3800点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8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17]
一周基金大事件|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17:05
卫星通信产业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深化准入制度改革并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3] ETF市场发展 - 全市场ETF总规模达到5.07万亿元 较4月份突破4万亿元后仅用4个月再次增长超万亿 [4] - 易方达创业板ETF规模突破千亿元 成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创业板ETF 全市场千亿级股票ETF大单品已达7只 [7][8] - 华泰证券以10.80%的当月成交额占比蝉联沪市ETF成交额榜首 华宝证券从第7跃升至第4位 [9] 指数表现 - 上证基金指数涨0.09%收报7102.09点 深证ETF涨0.74%收报1763.84点 乐富指数涨0.73%收报8774.52点 [6] 金融机构人事变动 - 黄德良任兴银基金董事长 总经理易勇不再代行职务 [11] - 招商基金任命谭智勇为公司副总经理 [16] - 李永兴担任苏新基金副总经理 具备18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 [18] 券商业绩与动态 - 中信证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0% 总资产突破1.8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5.67% 归母净资产突破3000亿元较去年末增长4.20% ROE达4.91%同比上升0.95个百分点 [13][14] - 东方证券H股被上海宁泉资产管理以每股均价8.75港元减持32万股 [15] - 国信证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证监会核准 万和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获批复 [20] 香港金融发展 - 港股IPO数量及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内地企业家赴港上市后推动家族办公室设立及财资中心发展 [12] - 香港投资推广署通过财资中心委员会服务内地大型企业在港机构 [12] 理财业务增长 - 法巴农银理财上半年规模增幅超60% 高盛工银理财与贝莱德建信理财规模亦显著增长 [17] 产品创新与市场观点 - 多资产组合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涵盖债券 A股 港股 美股 黄金 存款等多类资产 [19] - 私募机构认为市场处于牛市前半段 积极加仓科技 消费 生物医药等方向 沪指突破3800点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8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22]
资管机构拥抱被动投资浪潮 共同破局低利率时代“资产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1:47
被动投资发展趋势与驱动因素 - 国内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1] - 被动投资崛起由政策引导 投资者需求 产品供给端加码 指数产品自身优势等多重因素驱动 [1] - ETF市场呈现增长快 品类广 空间大特征 资金驱动效应显著 供给端公募基金投入大量资源 [2] 被动投资产品优势与挑战 - ETF具有持仓透明化 可交易性 容量大 便捷的特点 是理财公司参与权益市场投资最佳工具之一 [2] - 被动投资市场存在同质化严重 供给集中问题 宽基类指数产品集中 缺乏Smart Beta等策略型指数 [3] - 头部效应显著 一款优秀指数出现时有30-40家公司参与竞争 许多参与者以迷你产品退出收场 [3] 资管机构产品策略布局 - 银行理财子公司关注低风险偏好客户需求变化 从刚性兑付转向绝对收益 强调稳健收益 [5] - 中邮理财聚焦低波固收+产品 坚持固收+而非固收- 以固收资产为核心仓位控制波动与回撤 [6] - 浦银安盛基金推进指数家战略 划分ETF与量化两大板块 重点关注被动主动化和主动被动化趋势 [7] 多元化资产配置实践 - 券商资管运用固收+ETF 固收+场内衍生品对冲等多资产配置模型参与ETF投资 [7] - 鹏华基金固收指数投资包括机构客户场外指数申赎产品票息2%以上 及场内科创债ETF产品 [8] - 万得基金加强策略型指数产品研发 倡导投顾+ETF模式 并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 [8] 低利率时代应对策略 - 资管机构通过多元资产配置 投研能力建设提升竞争力 解决收益不匹配问题 [9] - 纳入商品 黄金 海外资产等低相关性品种改善投资组合绩效 多元配置型FOF接受度快速提升 [10] - 债券ETF通过PCF清单每日穿透公布成分券 帮助投资者规避信用风险 [10]
年内第四次创下新高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5万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8-28 09:40
公募基金总规模 - 截至7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5.08万亿元 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较6月增加6829.93亿元 [1][2] -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第4个月创下新高 4月突破33万亿元 5月增加6255.33亿元 6月突破34万亿元 [2] - 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 包括149家基金管理公司和15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 [2] 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 - 封闭式基金变动较小 7月末共有1333只 较上月增加1只 份额下降367.85亿份 净值下降276.19亿元 [2] - 开放式基金增长明显 7月末共有11681只 较上月增加108只 份额增加1588.99亿份 净值增加超1.95万亿元 [2] 开放式基金类型规模 - 股票基金规模4.92万亿元 混合基金规模3.83万亿元 债券基金规模7.24万亿元 货币基金规模14.61万亿元 QDII基金规模0.6万亿元 [2] 产品数量变化 - 股票基金增加72只 债券基金增加24只 混合基金增加12只 货币基金和QDII基金各增加2只 [3] 净值规模变化 - 货币基金规模增幅最大 增加3813.84亿元 股票基金增加1925.94亿元 混合基金增加1385.56亿元 QDII增加462.71亿元 债券基金减少481.92亿元 [3] 基金份额变化 - 货币基金份额增加3796.88亿份 QDII基金份额增加221.76亿份 债券基金份额减少1944.42亿份 混合基金份额减少370.59亿份 股票基金份额减少114.65亿份 [3] ETF规模发展 - 截至8月25日全市场ETF总规模达5.07万亿元 继4月突破4万亿元后时隔4个月再创新高 [4] - 国内ETF总规模2020年10月突破1万亿元 2023年8月突破2万亿元 2024年9月突破3万亿元 2025年4月突破4万亿元 2025年8月突破5万亿元 [4] - 突破4万亿元关口用时6个多月 突破5万亿元关口仅用4个多月 ETF发展提速明显 [4] ETF增长驱动因素 - 4月ETF规模快速增长受"国家队"出手稳定市场波动影响 8月突破5万亿元主要受债券ETF及港股ETF规模增加驱动 源于产品创新和港股行情 [4] - ETF产品不断创新 首批自由现金流ETF 科创综指ETF 科创债ETF在年内相继获批 均获得不错募集成绩 [4] ETF发展机遇 -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推进 ETF市场建设不断完善 产品线持续完善 [5] - ETF产品聚焦先进制造 数字经济 绿色低碳等支持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 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6] 行业展望 - ETF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被动投资时代已经到来 [6]
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哪些ETF基金贡献最大?
天天基金网· 2025-08-27 20:15
ETF市场规模增长 - 2025年8月25日中国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为历史上最快突破万亿关口的增长 [1][10] - 从4万亿元到5万亿元仅用4个月 突破3万亿元和4万亿元分别用时10个月和7个月 [10] - 股票型ETF、债券型ETF、商品型ETF等各类型产品规模均持续增长 [1][10] 主要ETF产品规模 - 全市场共有7只ETF规模超1000亿元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4172.41亿元居首 [4][5][10] - 规模前三大ETF均为沪深300指数产品 易方达和华夏沪深300ETF规模分别为2960.17亿元和2187.28亿元 [5][6][10] - 千亿规模ETF包括嘉实沪深300ETF(1913.58亿元)、华夏上证50ETF(1853.12亿元)、南方中证500ETF(1330.29亿元)和易方达创业板ETF(1010.04亿元) [6][10] 规模增长表现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年内规模增长576.14亿元 涨幅15.45% [7] - 沪深300ETF华夏规模增长547.19亿元 涨幅15.58% [7] - 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增长537.38亿元 涨幅42.3% 为增长第三大产品 [7] 收益表现领先产品 - 港股创新药相关ETF包揽涨幅前十 港股通创新药ETF以109.05%涨幅领跑 [8][9][11] - 港股创新药ETF基金涨幅108.76% 恒生创新药ETF涨幅108.43% [9][11] - 港股通医疗ETF富国涨幅101.11% 恒生医药ETF涨幅95.02%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