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
搜索文档
债市破局在即:央行国债买卖将恢复 机构抢券已拉开序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20:3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余纪昕 近日,债券市场多头力量正在密集释放。 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这标志着,自年初暂停的相关操作后续将有望重启。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一信号也被普遍视为债市的"破局"时刻,市场机构的做多热情随 即被迅速点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7日星期一发布会后的尾盘时段,债市收益率应声全面下行,机构抢券序幕随之拉开——基金、券商等一度成为 抢券主力,积极快速"扫货",而银行、保险则相应卖出。随后多个交易日中,买卖力量轮番更替,行情震荡走强。 回顾其政策背景,央行在二级市场进行国债买卖操作,是公开市场操作的一部分,旨在通过买入或卖出国债来调节市场流动性。这一操作是丰 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并促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的重要举措。 其操作方式主要包括"买短卖长",即通过买入短期国债、卖出长期国债来影响收益率曲线形态,例如2024年8月至12月期间央行就曾采用此方 式;买入短期国债可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缓解资金紧张;买入长期国债则能引导长 ...
【论债务十】政府债务之-财政政策的目的
付鹏的财经世界· 2025-10-30 14:58
政府债务与财政支出的核心逻辑 - 将政府部门比作一个“超级大公司”,其债务的可持续性依赖于未来收入的预期,核心在于维持政府征收税收的“核心竞争力”[2] - 政府的所有财政支出都应被视为投资行为,关键在于支出能否在当期或远期产生实质性收益,例如直接增加现金流、税收,或刺激经济长期内生增长因素[2] - 政府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财政支出未能作用于经济痛点的根因上,导致资金浪费、债务扩张但无法获得应有回报,并削弱政府未来创造收益的能力[4] 货币与财政政策的角色定位 - 货币和财政政策是经济管理的手段而非根因,其有效性建立在促进经济稳健增长的基础上,但在经济出现深层次结构矛盾时,政策仅能缓解或抑制症状,而非解决核心矛盾[7] - 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如分工、分配、杠杆)是至关重要的变量,货币政策的主要作用在于缓解由此产生的矛盾,但无法独立解决结构性问题[7] - 若经济结构矛盾得以解决,货币和财政政策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高利率未必抑制增长,财政赤字亦可加速增长,关键在于政策是否作用于正确的点以推动增长可持续性[8] 利率与政府债务的关系辨析 - 低利率对财政债务并不一定产生实质性助益,若财政债务失去市场信心且未来盈利预期未增强,仅凭低利率无法解决债务信用危机[8] - 高利率并非必然导致公共债务问题的根源,核心在于债务扩张能否推动增长的可持续,从而带来经济长期发展内生因素和政府部门的长远利益,使得债务可持续性无需担忧[8] - 经济高速增长时的高利率旨在抑制过快的扩张速度,而非直接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增长动能本身可使高利率成为常态[7]
渤海证券研究所晨会纪要(2025.10.30)-20251030
渤海证券· 2025-10-30 09:45
固定收益研究:央行恢复国债买卖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2] - 央行于2024年8月正式开展国债买卖操作,当月净买入债券面值1000亿元,2024年9-12月净买入面值分别为2000亿元、2000亿元、2000亿元和3000亿元,累计净买入1万亿元,但操作于2025年1月暂停[3] - 2024年8-12月累计净买入的1万亿元国债在2025年已陆续到期,导致央行资产中的"对中央政府债权"从2024年末的2.9万亿元下降至2025年9月末的2.2万亿元,相当于回笼0.7万亿元基础货币[4] - 2025年基础货币投放主要依靠MLF及买断式逆回购,合计净投放约3万亿元,带动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从2024年末的15.6万亿元增至2025年9月末的19.5万亿元,占总资产比重由35.5%升至41.4%[4] - 央行恢复国债买卖操作具有五大功能: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有利于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和金融机构提升做市定价能力[4][5][8] - 短期对债市影响预计以买入短期限国债为主,规模不超过2024年,有望为债市带来脉冲性机会,对短端利好更直接;长期影响以中性为主,四季度利率债依然是弱势资产[8] 金融工程研究:融资融券市场概况 - 上周(10月22日-10月28日)A股主要指数全部上涨,创业板指涨幅最大达4.73%,上证50涨幅最小为1.44%,上证综指涨1.84%,深证成指涨2.70%,科创50涨4.65%,沪深300涨1.83%,中证500涨2.16%[10] - 截至10月28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24,871.33亿元,较上周增加504.74亿元,其中融资余额24,693.64亿元(增加496.90亿元),融券余额177.69亿元(增加7.84亿元)[10] - 户均融资融券余额为1,359,352元,较上周增加11,589元,有融资融券负债的投资者数量占比为23.55%,较上周增加0.23个百分点[10] - 上周每日平均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为443,835名,较前一周增加8.85%[10] - 行业方面,电子、通信和机械设备行业融资净买入额较多,食品饮料、有色金属和交通运输行业融资净买入额较少[11] - 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较高的行业为非银金融、通信和电子,较低的行业为纺织服饰、轻工制造和建筑材料[11] - 融券方面,电子、通信和汽车行业融券净卖出额较多,非银金融、有色金属和银行行业融券净卖出额较少[11] - 市场ETF融资余额为1128.07亿元,较10月21日增加44.16亿元;融券余额为82.03亿元,增加4.71亿元[11] - 个股融资净买入额前五名为胜宏科技、中际旭创、天孚通信、香农芯创、三花智控;融券净卖出额前五名为胜宏科技、九号公司、天孚通信、华工科技、伊之密[11] 公司研究:恒瑞医药2025年三季报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1.88亿元,同比增长14.85%;归母净利润57.51亿元,同比增长24.50%;扣非归母净利润55.89亿元,同比增长21.08%[14]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74.27亿元,同比增长12.72%;归母净利润13.01亿元,同比增长9.53%;扣非归母净利润13.17亿元,同比增长16.89%[14] - 第三季度出海业务达成3项海外BD授权,包括与GSK共同开发至多12款创新药物、以"NewCo模式"将HRS-1893海外权益授权、将瑞康曲妥珠单抗部分国际市场权益授权,首付款后续有望逐步确认[15] - 前三季度合同负债达到39.71亿元,相比半年报增加38.10亿元[15] - 前三季度毛利率86.22%,同比提升0.25个百分点;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9.24%/9.17%/21.33%,分别同比下降1.02/0.11/1.20个百分点;净利率24.84%,同比提升1.97个百分点[15]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49.45亿元,累计研发投入已超500亿元;第三季度3款新药上市,另有8项上市申请获受理、4项产品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48个临床试验获批[15] - 中性情景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45/98.66/117.02亿元,EPS分别为1.21/1.49/1.76元/股,对应2025年PE为52.49倍,维持"买入"评级[16] 公司研究:一拖股份2025年三季报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7.03亿元,同比下降9.63%;归母净利润9.94亿元,同比下降9.69%[20] -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75亿元,同比下降5.29%;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15.14%,净利润改善明显[21] - 前三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6.23%、10.90%,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17%,较2024年同期减少2.41个百分点[21] - 公司在202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发布东方红LF3604动力换挡拖拉机,适用于重负荷作业,可进行智能联合协同作业,标志着公司在重型动力换挡拖拉机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21] - 中性情境下,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109.61/115.93/126.46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8/9.04/10.14亿元,EPS分别为0.76/0.80/0.90元/股,维持"增持"评级[22] 公司研究:洛阳钼业2025年三季报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54.85亿元,同比下降5.99%;归母净利润142.80亿元,同比增长72.61%;扣非后归母净利145.37亿元,同比增长69.98%[24] - 主要产品产量完成度均超年度指引中值的75%,其中铜、钴、钼、钨、铌、磷肥产量完成度分别为86%/80%/79%/86%/78%/79%[25] - 铜、钴、钼铁、APT、铌和磷酸一铵均价分别同比增长4.89%/10.56%/5.57%/30.06%/1.13%/5.08%[25] - 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同比增加4.33个百分点至21.96%,销售净利率同比增加5.18个百分点至11.33%[25] - 铜、钴、钼、钨、铌、磷肥毛利率分别同比增加1.73/26.97/7.35/1.13/16.61/6.65个百分点;钴营业成本较2024年同期下降46.95%[25] - 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增加0.01/0.14/减少0.95个百分点;公司将投资建设KFM二期工程,项目投资10.84亿美元,建设期2年,预计2027年投产,新增原矿处理规模726万吨/年,达产后新增年平均10万吨铜金属[27] - 中性情景下,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预测至192.25/225.34/251.50亿元,EPS分别为0.90/1.05/1.18元/股;对应2025年PE为18.64X,维持"增持"评级[28] 公司研究:中国铝业2025年三季报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65.16亿元,同比增长1.57%;归母净利润108.72亿元,同比增长20.65%;扣非后归母净利107.16亿元,同比增长23.03%[30] - 前三季度冶金级氧化铝产量1,304万吨,同比增长3.74%;精细氧化铝产量327万吨,同比增长0.62%;原铝(含合金)产量600万吨,同比增长6.76%;煤炭产量985万吨,同比增长1.13%[31] - 国内氧化铝期货收盘价均价同比下降12.91%,铝期货收盘价均价同比增长3.25%[31] - 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同比增加2.08/1.15个百分点;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减少0.01/0.10/0.27个百分点[32] - 2025年8月,公司拟与控股股东中铝集团等设立合资公司,公司出资3亿元持有20%股权,合资公司是中铝集团打造的稀有金属产业链延伸平台[32] - 中性情景下,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预测至145.53/160.36/170.76亿元,EPS分别为0.85/0.93/1.00元/股;对应2025年PE为11.68X,维持"增持"评级[32]
美联储10月FOMC货币政策会议关注点
搜狐财经· 2025-10-29 22:10
1、美联储是否会宣布降息,美国总统特朗普最新任命的美联储理事米兰是否会持异议、是否会继续要 求降息50个基点。2、美联储是否会宣布结束"缩减资产负债表(QT)"的过程。3、美联储对美国总统 特朗普关税政策、财政政策的讨论。4、美联储对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事件的讨论。 ...
固定收益点评:如何理解央行将恢复国债买卖
渤海证券· 2025-10-29 19:22
固 定 收 益 研 究 固定收益点评 如何理解央行将恢复国债买卖 | ――固定收益点评 | 分析师: | 王哲语 | SAC NO: | 年 | 月 |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1150524070001 | 2025 | 10 | 29 | | | | | | | | 事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 | 2025 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讲话中表 | [Table_Author] | 证券分析师 | 示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 | | | | | | 王哲语 | [Table_IndInvest] | 022-23839051 | 点评如下: | | | | | | | | wangzheyu@bhzq.com | 年以来,央行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操作的过程 | | 2024 | | | | | | | | 2023 年 | 10 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央行公开市场买卖国债进入市场视野。 | [Table_IndInvest] | 周喜 | 2024 年 | ...
央行重启购债的影响或未完全反应
信达证券· 2025-10-28 22: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央行重启购债反映经济需货币政策支撑,降息周期未结束,对债市有望带来利好,当前对债券可维持积极态度,操作上可维持杠杆,保留长债持仓并增持部分 3 - 5 年利率债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为何现在重启购债 - 近年来财政扩张使政府债发行规模上升,银行负债扩张增速不及政府债供给增速,央行国债买卖是维持财政可持续性、平抑利率波动的长期重要举措,今年 1 月因担忧市场风险累积暂停购债 [6] - 7 月后央行对相关风险担忧减轻,政府债供给增加使商业银行承接能力下降,债市调整与长端利率提升有关,央行购债必要性增强,9 月初财央联合工作组会议释放重启信号 [7] - 央行认为 2024 年购债冲击利率曲线是因国内债市流动性不足,尤其是短端国债,为此 7 月征求质押券解冻意见,9 月宣布集中债券借贷业务并于 10 月落地,重启购债条件具备 [8] - 10 月四中全会强调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虽前三季度 GDP 增速良好,但 Q4 基数抬升有压力,货币政策需配合财政,且 10 月地方债发行不及预期,预计 11 - 12 月政府债供给分别达 1.2 万亿和 7200 亿,10 月重启购债合适 [13] 二、重启购债后还会降准降息吗 - 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使市场对货币总量宽松预期降温,10 月 27 日央行未明确提降准降息,但经济问题是前期主体累积债务低效投资,经济动能衰减、通胀偏低,降息是缓解债务压力、修复内生动能的重要缓释剂,国内降息周期可能未结束 [14][15] - 央行表述从“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变为“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力度减弱,Q4 经济内生动能弱,降息有必要,但落地时点因金融稳定、政策空间等有不确定性,也可能明年 Q1 降息,国债买卖落地使市场对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达成共识,落地时点重要性或下降 [16][18] - 今年前三季度缴准消耗流动性规模与 5 月降准规模相当,央行已通过中期流动性工具对冲外生因素影响,后续国债买卖或成中期流动性投放手段,当前降准必要性不迫切,且降准对债市影响减弱,应关注流动性变化 [20] 三、债券投资如何应对 - 10 月 27 日央行重启购债消息公布后长端利率尾盘回落,但有观点认为利好已反映,长端利率受贸易谈判、权益市场牛市预期等因素扰动,央行购债对长债影响或弱于 2024 年,但反映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扩张,宽松方向未变,10 年期国债活跃券 250011 有望逼近 1.7%,长端利率进一步回落需关注短端利率下行幅度 [27][28] - 10 月前三周资金面平稳宽松,但中短端利率未明显回落,前三周 3Y 以内政金债收益率较 9 月末回升,原因一是长端扰动使市场对中短端关注度下降,二是担忧 10 月最后一周税期和月末因素影响资金面,本周前两日资金面平稳,全月 DR001 均值或维持在 1.35%附近,即便不考虑购债,中短端政金债利率也有回落可能 [30] - 购债重启后央行可能不事先说明购债规模和持续时间,仅在下月初披露,市场难一次性定价,短端利率可能逐步下行,具体依购债规模和方式判断,当前对债券可维持乐观心态,操作上可维持杠杆,保留长债持仓并增持部分 3 - 5 年利率债 [31][34]
帮主郑重:央行重启国债买卖,中长线该怎么稳仓位?
搜狐财经· 2025-10-28 21:45
我是帮主郑重,20年经验告诉你,央行的每一步"工具箱操作"都藏着稳市场的信号,看懂这个,中长线持仓才能更有底气。 前阵子和一家城商行的老伙计聊天,他还吐槽呢:去年央行搞国债买卖的时候,债市波动特稳,他们做市报价都有底气;今年初暂停后,赶上债市供求有点 失衡,不少机构都不敢轻易动仓位,生怕踩坑。现在恢复操作,他朋友圈直接发了句"心里的石头落地了",这就是一线从业者最真实的反应。 依我这20年的观察,这操作绝不是"临时救场"。核心是把货币政策工具箱磨得更利——既能灵活调节市场上的钱,又能让国债收益率曲线更靠谱,相当于给 整个金融市场定了个"稳定价的尺子",还能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得更顺。说白了,就是告诉市场:别慌,有工具托底,债市会稳稳的。 各位老铁,我是帮主郑重,干了20年财经记者,蹲过不少央行政策发布会,今儿看到潘功胜行长说要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心里立马有了谱——这可不是 小动静,得掰开揉碎了跟大伙唠。 咱中长线投资者不用瞎折腾。策略就俩字:"稳"和"准"。稳是指不用跟着短期债市波动慌着调仓,这操作的核心是稳市场,不是搞大刺激;准是说可以多盯 盯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要是手里有优质债基,别轻易赎回,跟着 ...
固定收益点评:重启国债买卖,如何理解,影响几何?
国盛证券· 2025-10-28 09: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0月27日央行行长表示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对市场形成明显利好,债市应声上涨,各期限国债利率普遍下行 [1][7] - 国债买卖是常规化操作,年初暂停因市场供求不平衡、风险累积,目前重启是因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当前利率上行风险有限,债市安全度提升 [1][7] - 去年央行买入国债今年陆续到期,存量规模减少,预计今年需买入0.7 - 1万亿国债以保持规模稳定 [2][8] - 央行买卖国债可能有三种方式,今年更可能一次或多次从大行买入,大行从市场购入短期或有限,以控制对债市影响 [3][12][13] - 央行开启国债买卖会增加流动性投放,可能降低年内降准可能性,但降息依然必要,货币将继续宽松 [4][13] - 四季度债市处于趋势性修复过程,建议哑铃策略,增配30年国债、10年国开、5年二永,10年国债利率有望修复至1.65%左右 [4][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债买卖重启原因 - 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增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保障货币政策传导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1][7] - 年初暂停是因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大、风险累积,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 [1][7] - 去年买入国债今年陆续到期,存量规模减少,需重启买卖保持规模稳定 [2][8] 国债买卖方式 - 央行一次性或多次从大行购入,大行不立即向市场购入,对资金利好确定,对债市供需影响有限,后续大行补券或形成渐进利好 [2][12] - 央行逐步委托大行从市场买入,集中于短端,可能使短端利率降至低位,今年采用可能性有限 [3][12] - 央行委托大行全曲线买入,整体利率中枢下行,长端更受益 [3][12] 对货币政策和债市影响 - 增加流动性投放,可能降低年内降准可能性,但物价偏低时降息仍必要,货币将继续宽松 [4][13] - 买卖国债对短端利好确定,释放信号改善市场情绪,带动长端利率下行 [4][14] - 四季度债市趋势性修复,建议哑铃策略,10年国债利率有望修复至1.65%左右 [4][14]
2025金融街论坛|潘功胜: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北京商报· 2025-10-27 20:47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于去年在二级市场开始国债买卖操作 [1] - 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1] - 今年初央行暂停了国债买卖操作 [1] 国债买卖操作的目的与作用 - 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 [1] - 增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协同的重要举措 [1] - 有利于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和金融机构提升做市定价能力 [1] 操作实践与考量因素 - 央行根据基础货币投放需要,兼顾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等情况灵活开展国债买卖双向操作 [1] - 操作旨在保障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1] - 今年初暂停操作是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 [1]
2025金融街论坛|潘功胜:加快推动人民银行法、金融稳定法等立法修法
北京商报· 2025-10-27 20:47
会上,潘功胜介绍,将不断健全协同高效的宏观审慎管理治理机制。宏观审慎管理尤其需要统筹协调。 今年初,人民银行设立了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委员会,对涉及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稳定重大事项加强分 析研究、沟通协调和推动落实。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在中央领导下,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微 观审慎监管以及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严肃财经纪律、市场纪律和监管规则, 防范风险外溢和道德风险。加快推动人民银行法、金融稳定法等立法修法,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的法治保 障。 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四红)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就"中国宏 观审慎管理体系的建设实践与未来演进"主题发表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