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2
icon
搜索文档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了三大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8-18 00:25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 央行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上半年政策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价格预期目标相匹配 [1] - 业内专家建议密切跟踪政策传导效果,保持连续性并增强灵活性以释放政策效应,同时强化宏观政策一致性巩固经济回升势头 [1] 货币政策调整方向 - 报告表述从"实施好适度宽松"调整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重心转向政策落地显效而非继续加码宽松 [2] - 专家分析下半年政策将保持支持性立场但降准降息时点可能后移,因财政贴息政策相当于定向降息且结构性工具更精准 [3] - 新增"落实落细"表述或表明上半年政策运行良好,下半年将更关注执行见效并灵活应对 [2] 信贷政策变化 - 信贷基调从"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调整为"稳固信贷支持力度",强调"稳量提质"而非单纯规模增长 [4] - 金融机构需破除内卷式竞争,从"比规模"转向"比服务精准",挤出虚增空转贷款提升实体经济支持质效 [4] - 宏观调控更关注社会融资规模、M2等全面指标而非单一贷款数据,因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使贷款难以完整反映金融支持成效 [5] 信贷结构优化 - 新增贷款结构显著优化,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占比达70%,较2016年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超60%明显改善 [6] - 新动能和内需领域贷款增速较快,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为企业提供稳定资金支持,企业贷款主体占比持续增加 [6][7] - 直接融资占比持续上升,总体融资结构不断改善 [7]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 - 普惠金融将提升小微金融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 [7] - 科技创新领域将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推动债券市场发展完善科技创新金融生态 [7] - 促消费政策侧重供给侧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释放消费潜能 [7]
南华国债周报:情绪冲击-20250817
南华期货· 2025-08-17 21:30
期货数据 - 10年期国债期货T2509.CFE周五结算价108.325,周涨跌幅-0.26%;T2512.CFE结算价108.225,周涨跌幅-0.26% [7] - 5年期国债期货TF2509.CFE周五结算价105.675,周涨跌幅-0.14%;TF2512.CFE结算价105.670,周涨跌幅-0.19% [7] - 2年期国债期货TS2509.CFE周五结算价102.346,周涨跌幅-0.02%;TS2512.CFE结算价102.384,周涨跌幅-0.05% [7] - 30年期国债期货TL2509.CFE周五结算价117.660,周涨跌幅-1.33%;TL2512.CFE结算价117.210,周涨跌幅-1.40% [7] 价差数据 - 跨期价差:T2509 - T2512为0.100,周涨跌0.000;TF2509 - TF2512为0.005,周涨跌-1.143;TS2509 - TS2512为-0.038,周涨跌-0.095 [7] - 跨品种价差:2TS - T为301.059,周涨跌0.189;2TF - T为103.025,周涨跌-0.005;TS - TF为99.017,周涨跌0.097 [7] 现券收益率 - 国债:1Y国债周五收盘价1.37%,周涨跌1.32BP;2Y国债收盘价1.40%,周涨跌0.72BP;3Y国债收盘价1.41%,周涨跌-0.65BP;5Y国债收盘价1.59%,周涨跌4.92BP;7Y国债收盘价1.69%,周涨跌3.70BP;10Y国债收盘价1.75%,周涨跌5.80BP;30Y国债收盘价2.05%,周涨跌9.05BP [7] - 国开:1Y国开周五收盘价1.53%,周涨跌3.18BP;3Y国开收盘价1.66%,周涨跌2.93BP;5Y国开收盘价1.74%,周涨跌7.47BP;7Y国开收盘价1.86%,周涨跌6.83BP;10Y国开收盘价1.86%,周涨跌7.87BP;30Y国开收盘价2.15%,周涨跌9.80BP [7] 资金利率 - 银行间质押回购利率:DROO1周五收盘价1.40%,周涨跌9.03BP;DR007收盘价1.48%,周涨跌5.47BP;DR014收盘价1.51%,周涨跌3.28BP [7] - SHIBOR利率:SHIBOR1M周五收盘价1.53%,周涨跌0.04BP;SHIBOR3N收盘价1.55%,周涨跌-0.74BP [7] 其他数据 - 10Y国债收益率1.755%,较之前的1.7%有所变化 [15] - M1数据有5.6%、5.2%、4.6%等不同数值;M2数据有8.8%、8.3%等不同数值 [15]
7月金融数据解读:“预期”与“现实”的金融映射
国信证券· 2025-08-14 23:22
社融数据表现 - 7月新增社融1.16万亿元,低于预期的1.41万亿元[2] - 社融同比多增3893亿元,增速升至9.0%[5] - 政府融资贡献同比增量的142.8%,直融贡献26.4%[5][6] - 信贷贡献同比增量为-68.1%,非标贡献-23.4%[6][11] 信贷市场情况 - 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低于预期的-150亿元[2] - 社融口径下人民币+外币贷款新增-4349亿元,同比多减2651亿元[5][12] - 居民贷款减少4893亿元,同比多减2793亿元[15] - 企业贷款新增600亿元,同比少增700亿元[12] 货币与存款动态 - M2同比增长8.8%,高于预期的8.3%[2] - 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23] - 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23] - M1同比增速上升1.0个百分点至5.6%[24]
7月社融仍同比多增
交银国际· 2025-08-14 19:1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整体行业投资评级,但覆盖的金融公司中多数获得"买入"评级,包括中金公司(目标价22港元,潜在涨幅6%)、中信证券(目标价30港元,潜在涨幅3.2%)等[16] 核心观点 - 7月信贷数据呈现季节性疲软,新增人民币贷款净减少5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主要受淡季效应、信贷前置投放及债务置换影响[1] - 社融仍保持同比多增态势,7月新增社融1.16万亿元,同比多增3893亿元,主要驱动力为政府债券发行1.24万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1][2] - 货币供应量指标改善:M1增速环比回升1个百分点至5.6%,M2增速提升0.5个百分点至8.8%,社融余额增速微升0.1个百分点至9.0%[1][4][9] - 存款结构显著分化:非银机构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而居民/企业存款分别净减少1.11万亿/1.46万亿元[1][2] 信贷数据 - **居民部门**:短期贷款净减少3827亿元(同比多减1671亿元),中长期贷款净减少1100亿元(同比少增1200亿元),反映消费及购房需求疲弱[1][2] - **企业部门**:票据融资大幅新增8711亿元(同比多增3125亿元),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净减少2600亿元(同比少增3900亿元),显示企业资本开支意愿不足[1][2] - **非银机构**:贷款新增2026亿元,同比少增31亿元,保持相对稳定[1][2] 社融结构 - **直接融资**: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755亿元至2791亿元,股票融资同比多增274亿元至505亿元[2] - **表外融资**:整体净减少,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639亿元(同比多减564亿元)[2] - **政府债券**:成为核心支撑,1-7月累计发行8.9万亿元,同比多增4.87万亿元[2] 覆盖公司分析 - **券商板块**:中金公司(3908 HK)、中信证券(6030 HK)等头部券商均获买入评级,目标价较现价有2-6%上行空间[16] - **保险板块**:中国平安(2318 HK)目标价73港元(潜在涨幅28.5%),但新华保险(1336 HK)目标价较现价低26.8%[16] - **金融科技**:乐信集团(LX US)目标价11.8美元(潜在涨幅69.5%),奇富科技(QFIN US)目标价58美元(潜在涨幅66.4%)[16]
瑞达期货股指期货全景日报-20250814
瑞达期货· 2025-08-14 18: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物价企稳对企业盈利及投资信心有修复作用,居民消费意愿好转预计对内需产生修复;市场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半年报,四大宽基指数净利增速正增长,部分上市公司基本面好转支撑股市,但须警惕未发布财报公司盈利下滑拖累指数业绩;美股估值偏高,A股估值合理吸引外资流入注入增量资金;市场在阶段性高位附近有压力,但量能未明显衰退,A股短期整理后仍具上涨潜能;策略上建议中长线轻仓逢低买入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盘面 - IF主力合约(2509)最新4163.8,环比-0.8;IH主力合约(2509)最新2829.6,环比+13.6;IC主力合约(2509)最新6380.2,环比-64.2;IM主力合约(2509)最新6929.2,环比-66.2 [2] - IF-IH当月合约价差1344.6,环比-18.6;IC-IF当月合约价差2259.0,环比-65.6;IM-IC当月合约价差557.4,环比-1.0 [2] - IF当季-当月-33.8,环比+4.4;IH当季-当月1.8,环比-2.2;IC当季-当月-188.6,环比+14.0;IM当季-当月-234.0,环比+8.2 [2] 期货持仓头寸 - IF前20名净持仓-26,185.00,环比-2544.0;IH前20名净持仓-16,055.00,环比-1890.0;IC前20名净持仓-15,324.00,环比-2013.0;IM前20名净持仓-49,157.00,环比-3751.0 [2] 现货价格 - 沪深300最新4173.31,环比-3.3;上证50最新2829.47,环比+16.5;中证500最新6429.85,环比-78.3;中证1000最新6976.49,环比-87.9 [2] - IF主力合约基差-9.5,环比-3.7;IH主力合约基差0.1,环比-5.7;IC主力合约基差-49.7,环比+6.6;IM主力合约基差-47.3,环比+15.2 [2] 市场情绪 - A股成交额(日,亿元)23,062.83,环比+1310.72;两融余额(前一交易日,亿元)20,462.51,环比+117.18;北向成交合计(前一交易日,亿元)2771.92,环比+406.58 [2] - 上涨股票比例(日,%)13.54,环比-36.85;Shibor(日,%)1.315,环比0.000;IO平值看涨期权收盘价(2508)24.60,环比-11.80 [2] - 沪深300指数20日波动率(%)9.78,环比-0.11;成交量PCR(%)55.40,环比+1.48;持仓量PCR(%)86.90,环比+6.51 [2] Wind市场强弱分析 - 全部A股2.70,环比-3.40;技术面1.40,环比-3.60;资金面4.10,环比-3.10 [2] 行业消息 - 7月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4%,同比持平,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7月PPI环比下降0.2%,环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6%,降幅与上月相同 [2] - 今年前七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7月末,M2同比增长8.8%,M1增长5.6%,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9% [2] 观点总结 - A股主要指数收盘普遍下跌,上证指数指跌0.46%,深证成指跌0.87%,创业板指跌1.08%;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两日处于2万亿水平;全市场超4600只个股下跌 [2] - 行业板块普遍下跌,综合国防军工板块大幅走弱,仅非银金融板块逆市上涨 [2] - 7月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持平,核心CPI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7月PPI环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同比降幅与上月相同,PPI-CPI剪刀差小幅收窄 [2] - 7月M2-M1剪刀差继续收窄,已连续三个月回落,背后或反映出居民正逐步由超额储蓄转向消费 [2] - 从已披露半年报的上市公司情况看,四大宽基净利增速均有进一步提升;北向资金成交持续活跃,QFII也进一步加仓A股上市公司 [2] 重点关注 - 8/14 20:30关注美国7月PPI、核心PPI;8/15 10:00关注中国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房地产数据 [3]
中国银河发布银研报:信贷需求偏弱,非银存款高增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16:31
社融与信贷表现 - 社融延续同比多增态势 [1] - 人民币贷款转为负增长 [1] - 政府债券成为社融主要增量来源 [1] 贷款需求状况 - 信贷呈现季节性偏弱特征 [1] - 居民贷款需求仍需修复 [1] - 企业贷款需求尚未完全恢复 [1] 货币供应与存款变化 - M1增速继续提升 [1] - M2增速同步继续提升 [1] - 非银存款出现大幅多增 [1]
社融高增、M1提速,7月金融数据显积极信号
华夏时报· 2025-08-14 16:08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 -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增速较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 [2] - 狭义货币M1余额111.06万亿元 同比增长5.6% 增速较上月末高1.0个百分点 [2] - 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3.2% 较去年9月高点显著收窄 反映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7][8] 社会融资规模 -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1.26万亿元 同比增长9% 增速创近17个月新高 [2][5] - 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 [2][6] - 7月新增社融1.16万亿元 同比多增3893亿元 连续第8个月同比多增 [5] 信贷投放表现 -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 时隔20年再现负值 环比少增2.29万亿元 同比少增3100亿元 [3] - 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 月末贷款余额增速放缓至6.9% [2][3] - 地方政府化债和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对贷款增速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 [3][4] 信贷结构分析 - 前7个月住户贷款增加6807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830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1.06万亿元 [4]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63万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75万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6.91万亿元 [4] - 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1.8%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5% 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4] 债券融资情况 - 7月政府债净融资1.24万亿元 同比多增5559亿元 企业债净融资2791亿元 同比多增755亿元 [5] - 前7个月政府债券累计净融资同比多增达4.32万亿元 [6] - 债券发行利率整体下行提振企业债券融资需求 [5] 政策效果与展望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取向 贷款利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4][7]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发力 社会融资规模成为经济回升向好的先导指标 [6] - 后续若无增量财政政策 8-12月政府债券净融资额将同比减少约2万亿元 [6]
2025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需求偏弱,非银存款高增
银河证券· 2025-08-14 14:36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银行行业"推荐"评级 [1] 核心观点 - 社融延续同比多增:7月新增社融1.16万亿元,同比多增3864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9%,增速环比上升0.1pct,政府债为主要拉动因素 [3] - 人民币贷款转为负增长:7月减少4263亿元,同比多减3455亿元,政府债新增1.24万亿元支撑社融增速 [3] - 信贷需求疲软:7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减少500亿元,同比多减3100亿元,居民部门贷款减少4893亿元,企业部门贷款仅增600亿元 [3] - 存款结构变化显著: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元至2.14万亿元,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企业存款减少1.46万亿元 [3] - M1-M2剪刀差收窄:7月M1同比+5.6%(环比+1pct),M2同比+8.8%(环比+0.5pct),剪刀差-3.2%收窄0.5pct [3] 社融数据 - 政府债贡献突出:7月发行规模2.44万亿元,同比多7328亿元,占社融增量107% [3] - 直接融资改善:企业债增加2791亿元(同比多增755亿元),股票融资505亿元(同比多增274亿元) [3] - 表外融资收缩: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638亿元,同比多减563亿元 [3] 信贷结构 - 居民贷款全面下滑:短期贷款减少3827亿元(同比多减1671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00亿元(同比多减1200亿元) [3] - 企业贷款疲弱:中长期贷款减少2600亿元(同比多减39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711亿元冲量 [3] - 房地产相关数据:1-7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13.3%,按揭早偿率升至10.1%(环比+0.6pct) [3][21] 资本市场影响 - 资金活化迹象:7月上证指数上涨3.74%,全市场成交额24万亿元(环比+46.59%),换手率提升13.6pct [3] - 存款搬家现象:非银存款增量占金融机构总存款增量的428% [3] 投资建议 - 关注政策红利:个人消费贷/经营贷贴息政策落地,推荐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 [3] - 长期驱动因素:二十届四中全会与十五五规划改革措施,增量资金推动估值重塑 [3]
7月中国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多增与信贷少增?
华安证券· 2025-08-14 12: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社融、信贷季节性回落,信贷小幅负增,M2、M1增速提升,M0增速放缓;社融增长季节性回落但强于往年,政府债发行多增是核心驱动力;新增信贷季节性回落,少增或因季节性规律,下月有回升动能,银行放贷意愿收缩,企业经营预期承压[2][3][4] - 财政存款方面,政府债融资量高于往年,新增财政存款处于历史偏高位置,政府部门融入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速度快于往年同期;实体类企业债券融资同比上升,金融类融资同比小幅下降,地产净融资同比修复;票据融资在信贷新增中独挑大梁,企业融资结构向非良性方向发展[6][7][8] - 当前经济格局下,政府加杠杆加速,货币端活化,但企业资产负债表有隐忧,M2 - M1剪刀差收窄,M1上升,资金活化显著,企业扩表依赖债务驱动;企业端呈现“社融多增”但“信贷收缩”的矛盾,原因是大型企业债券融资乐观,小型企业面临经营问题且依赖银行间接融资,反映低效企业加速出清[8] - 政策着力引导经济从“产能过剩”向“行业出清”过渡,加速低效企业出清;财政与货币配合在信贷投放端发力,对居民和小企业有呵护意愿;降息需辩证看待,海内外双降仍有可能;央行或引导资金宽松,护航银行体系流动性;债市波动性预计增强,关注市场情绪面变化把握交易机会[9][10][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数据观察 - 7月社融存量规模新增1.16万亿,同比多增0.38万亿,人民币贷款减少0.05万亿,同比少增3100亿;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提升0.5pct,M1同比增长5.6%,较上月提升1.0pct,M0同比增长11.8%,较上月放缓0.2pct[2] - 社融增长季节性回落但强于往年,政府债发行多增是核心驱动力,本月单月信贷规模负增,政府债发行占比进一步提升[3] - 新增信贷季节性回落,7月是信贷小月,今年以来信贷小月表现均弱于历年同期,本月信贷增量为近年来底部最低值,下月有回升动能;银行放贷意愿收缩,BCI企业融资环境指数降至46.09%;7月PMI指数降至49.3%,新订单、采购指数收缩,小型企业PMI连续两月跌幅大,企业经营预期承压[4] - M2、M1继续增长,市场总量资金充裕,自2024年9月以来M1区间上升,M2 - M1剪刀差收窄,7月M1同比达5.6%为2023年3月以来最高值;7月是地方债融资大月,央行开展14000亿买断式逆回购,权益和商品市场行情助力货币活化[5] 深度视角 - 财政存款方面,政府债融资量高于往年,新增财政存款处于历史偏高位置,新增政府债融资量与新增财政存款差值较上月降低但高于季节性水平,政府部门融入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速度快于往年同期[6] - 实体类企业债券融资同比上升,能源、可选消费、医疗保健净融资同比上升较多,金融类融资同比小幅下降,地产净融资同比修复,具备债券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净融资表现好[7][8] - 票据融资在信贷新增中独挑大梁,银行从短贷冲量转向票据冲量,企业经营风险上升,银行考核压力下选择票据融资提升信贷规模,7月28日票据利率大幅下跌,企业短期、中长期贷款全线大幅下跌,融资结构向非良性方向发展[8] 未来展望 - 经济格局上,政府加杠杆加速,货币端活化,M2 - M1剪刀差收窄,M1上升,资金活化显著;规上工业企业扩表动能修复,但依赖债务驱动;企业端“社融多增”“信贷收缩”,大型企业债券融资乐观,小型企业面临经营问题且依赖银行间接融资,反映低效企业加速出清[8] - 政策层面,引导经济从“产能过剩”向“行业出清”过渡,加速低效企业出清;财政与货币配合在信贷投放端发力,出台消费贷和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降息需辩证看待,海内外双降仍有可能;央行或引导资金宽松,护航银行体系流动性[9][10] - 债市基本面从“产能出清”走向“需求复苏”有波折,波动性预计增强,关注市场情绪面变化把握交易机会[10][12]
2025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需求偏弱,社融增速或已见顶
华源证券· 2025-08-14 12: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全面看多债市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信贷罕见负增长,信贷需求偏弱,M2及M1增速回升,社融同比多增但增速或已阶段性见顶 [2] - 预判下半年10Y国债收益率在1.6%-1.8%区间波动,当前全面看多债市,10Y国债收益率可能逐步回到1.65%左右,5Y国股二级到1.9%以下 [2] - 看多长久期下沉的城投及资本债、城投点心债及美元债,力推民生、渤海、恒丰银行永续债,关注天津银行、北部湾银行、中华财险等资本债机会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贷需求情况 - 7月新增贷款-500亿元,信贷罕见负增长,反映信贷需求较差,季初月新增贷款往往较低,季末月银行偏好冲信贷规模 [2] - 7月个贷-4893亿,其中个贷短贷-3827亿,个人中长期贷款-1100亿,同比明显少增;7月对公短贷-5500亿,对公中长期-2600亿,票据融资+8711亿 [2] - 制造业面临产能利用偏低问题,地产投资偏弱,基建投资空间可能有限,信贷需求可能长期偏弱 [2] M2与M1增速情况 - 央行自2025年1月起启用新口径M1,截至7月末,新口径M1余额达111.06万亿元,近几年新旧口径M1同比增速走势接近,新口径M1增速走势更平稳 [2] - 7月末新口径M1增速5.6%,较上月末回升1个百分点,增速回升与股市回暖及同比基数低等有关;7月份M2增速8.8%,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2] 社融情况 - 7月份社融增量1.16万亿,同比多增0.39万亿,多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券及企业债券净融资 [2] - 7月对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增量-4263亿,同比少增3455亿;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1638亿,企业债券净融资+2791亿;政府债券净融资1.24万亿,同比多增0.56万亿 [2] - 7月末社融增速9.0%,较上月末上升0.1个百分点,较年初上升1.0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新增贷款同比接近,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明显扩大,社融同比显著多增,社融增速可能先回升后回落,年末社融增速可能到8.2%左右,社融增速或已于7月阶段性见顶,未来几个月社融增速或回落 [2] 债市情况 - 7月金融数据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近几日债市回调主要是股市较强带来的非银情绪波动,而非源自经济基本面改变 [2] - 2025年债市缺乏趋势性行情,需要做对波段,预判下半年10Y国债收益率1.6%-1.8%区间波动,当前央行持续宽松,全面看多债市,10Y国债收益率可能逐步回到1.65%左右,5Y国股二级到1.9%以下 [2] - 随着美与欧日韩等达成贸易协议,中美贸易可能再起摩擦,反内卷降温,物价增长或偏弱,社融增速或将回落,7月PMI回落,当前债市利空较少,8月理财规模预计季节性有所增长 [2] - 看多长久期下沉的城投及资本债,看多城投点心债及美元债,力推民生、渤海、恒丰银行永续债,关注天津银行、北部湾银行、中华财险等资本债机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