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十年聚能,感知无界,SENSOR CHINA2025展商名单重磅发布!
是说芯语· 2025-09-11 16:51
展会概况 - 中国(上海)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展览会(SENSOR CHINA 2025)将于2025年9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行,展览面积达30000平方米,设置8大热门应用专区,汇聚600余家上下游企业,同期举办20余场高规格论坛及活动,并有100余位产业专家深度解析行业痛点及技术迭代趋势 [1] 产业发展背景 - 传感器产业在过去十年中受益于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慧城市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推进,实现了从单点应用到生态构建的跨越,SENSOR CHINA作为行业重要平台,十年来持续赋能产业、链接生态并整合创新链、产业链与价值链 [2] 参展企业阵容 - 国际头部企业如ADI、TE、英飞凌、ST等将展示全链条技术能力,覆盖新材料研发、MEMS工艺及智能感知系统,并通过本土化研发与服务深化中国市场布局,提供从工业级高可靠性方案到消费电子微型化创新的前沿实践样本 [3][4] - 国产领军企业包括汉威科技、纳芯微等,在气体、压力、温度等主流赛道建立应用创新与技术壁垒,通过研发、制造、应用一体化布局深度绑定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本土优势产业,推动传感器从“能用”向“好用”升级 [3][6] - 细分领域标杆企业如福禄克、久茂等专注于锅炉温度监测、矿山环境感知、可穿戴医疗健康及特高压电流监测等场景,以定制化方案解决市场痛点,激活细分领域规模化应用潜力 [3][9] - MEMS设计制造企业如思微科技、龙微科技等展示在微型化、集成化及精度、噪声、功耗等关键维度的突破,支撑压力、惯性、气体及声学等MEMS传感器规模化应用,中国MEMS力量正加速崛起并在全球高端赛道获得更大话语权 [3][11] - 产业链知名企业包括共进微电子、德国莱茵、盛美半导体及精测半导体等,覆盖封测技术、检验认证、高端装备制造及半导体测试设备等环节,共同推动感知生态协同 [3][13] 专区设置 - 机器人感官互动主题生态区聚焦多模态感知升级,展示具身智能机器人及触觉、视觉、力觉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14] - 智慧医疗与康养科技展示专区重点展示生命体征监测及可穿戴医疗健康方案 [14] - 欧洲先进传感器展示专区展示新型材料、工艺及前沿应用,链接全球传感技术创新资源 [17] - 智能传感芯片设计应用与制造装备专区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和应用开发各环节,促进全产业链技术协同与资源整合 [17] - 汽车传感器场景展示专区聚焦自动驾驶感知、新能源电池与热管理尖端传感方案,呈现高精度环境识别与多源数据融合突破 [17] - 中国(蚌埠)传感谷展示专区集聚当地传感产业集群优质企业,展示从传感器件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材料及设备的全链条能力 [17] - 深圳智能传感协会优选专区以创新产品矩阵形式展示紧贴市场需求的高成长性感知应用场景 [17] - 创新成果专区聚焦技术转化关键环节,展示科技创业团队前沿实验成果及工程化验证项目等早期创新成果 [17] 同期活动 - 展会同期举办中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传感器与科学峰会、气体感知前沿技术与创新方案论坛、传感器技术驱动电力生态能源用传感器创新解决方案论坛、储能系统全场景监测论坛、第二届具身机器人感知技术创新发展论坛、2025国际智能传感新质创新大赛总决赛、汽车热管理系统和BMS电池管理系统论坛、汽车智驾感知技术及方案创新论坛、MEMS传感器芯片制造技术与应用论坛、MEMS传感器封装与测试技术论坛、智慧水务传感专场论坛、燃气安全与监测专场论坛、2025智慧康养及传感器应用创新论坛、压力传感器创新产业论坛、温度传感器创新技术与应用论坛等多场专业活动 [42][43] 行业意义 - 传感器作为智能时代的“神经末梢”和人类与万物对话的“语言”桥梁,通过灵巧手、自适应灯光及智能戒指等应用展示了其撬动未来的巨大潜力,SENSOR CHINA 2025旨在推动行业锚定未来3-5年增长逻辑 [15][17]
智能汽车ETF(159889)午后翻红涨超2%,连续4日净流入,头部车企与智驾赛道获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15:35
汽车行业投资机会 - 反内卷利好强产品周期的头部主机厂 [1] - 自主高端品牌是蓝海市场 2026年是30万元以上赛道加速自主渗透率提升的一年 [1] - 新车产品力及品牌成为胜负手 [1] 智能驾驶发展 - 低渗透率的智驾行业是重要成长赛道 [1] - L4智驾行业2024年迎来行业成本和技术拐点 [1] - 技术迭代、行业格局、新商业模式仍在演变 [1] - L2强标征求意见稿即将发布意味着国家信用背书 [1] - 智能化成为可定量的品牌力 [1] - 重点关注智能化检测环节和L3-L4智驾运营板块 [1] 汽车零部件出海 - 出海正成为优质汽零标的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 [1] - 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及业务拓展能力的公司有望具备成长alpha [1] 智能汽车指数构成 - 智能汽车ETF(159889)跟踪CS智汽车指数(930721) [1] - 指数从A股选取涉及智能驾驶、车联网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行业配置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与可选消费领域 [1] - 体现智能汽车产业链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覆盖 [1]
大众第四代速腾L上市 售价11.49万元至13.19 万元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1 12:45
产品发布与定价 - 一汽-大众第四代速腾L于9月9日在成都上市 推出300TSI时尚版、300TSI精英版和300TSI豪华版三款车型 指导价11.49万元至13.19万元[1] - 购买全新一代速腾L可限时获赠保险礼遇 并有4000元现金补贴 教师群体额外享受1000元专属购车礼 同时提供3年道路救援和至高8000元置换支持[3] 产品迭代与市场地位 - 速腾品牌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已19年 累计收获430万用户信赖 第一代基于PQ35平台打造 奠定A+级轿车市场基础 第二代基于MQB平台优化空间 第三代推出加长轴距速腾L车型[3] - 全新一代速腾L在德、智、体、美四个维度全面升级 巩固品牌在A+级轿车市场地位 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向高品质方向发展[3][26] 安全性能与测试标准 - 车身采用超80%高强度钢和28%热成型钢构建防护结构 在中汽中心90km/h实车正面斜撞测试中表现出色[6] - 完成3137次意外场景测试 涵盖整车碰撞和行人保护 累计测试里程超900万公里 覆盖高寒、高原、高温等极端环境 包括昆仑山口近5000米高原试验和吐鲁番50℃+高温试验[9] 智能驾驶技术 - 搭载端到端高速NOA的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 历经1400余天研发 完成30万公里全国验证和超10万公里联合标定试验 实现高速领航和精准上下匝道等功能[12] - 覆盖95%城市路况与100%高速场景 具备复杂路口红绿灯识别和自主起停能力 与卓驭科技合作重构控制算法和通信链路[12][14] 智能座舱系统 - 配备高通8155芯片 采用Linux+Android双系统架构 引入纯电车型智能语音控车体验[16] - 科大讯飞端云混合语音解决方案支持20秒连续对话 响应时间小于2秒 四川话和粤语识别准确率超95% 可实现超400项车控功能 深度融合DeepSeek等大模型[16] - 新增HUAWEI HiCar支持 在原有CarPlay和CarLife基础上提升智能交互体验[16] 动力系统与燃油经济性 - 搭载1.5T Evo2发动机 最大功率118kW 峰值扭矩250N·m 最高车速实测212km/h 采用奥迪A5L同源VTG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18] - 1500rpm-5500rpm输出80%以上扭矩 1750rpm-4000rpm持续输出100%最大扭矩 通过米勒循环等技术降低风阻系数至0.25 实现百公里综合油耗5.49L[18][20] 底盘与车身结构 - 前轮距加宽30mm 横向稳定杆刚度提升25% 增强高速过弯和变道超车稳定性 减振阻尼精密调校有效过滤簧下振动[22] - 车身长度达4812mm 实现84.5%得房率 拥有1849mm最大纵向乘坐空间和21处精细化储物空间[22] 设计与美学 - 采用时尚车头搭配流线小溜背造型 配备IQ.Light像素矩阵大灯、贯穿式灯带和发光Logo[24] - 提供6种车身颜色 包括极地白、锰石黑、凯撒金、晨雾绿、鲸鲨蓝、墨钛灰 其中凯撒金、晨雾绿、鲸鲨蓝为首次采用[24] - 内饰配备15英寸2K悬浮中控屏、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和W-HUD平视显示 搭配电子怀挡和30色氛围灯[26]
科达利涨2.06%,成交额3.8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907.47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1 11:2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1日盘中股价上涨2.06%至144.95元/股 总市值396.56亿元 成交额3.83亿元 换手率1.36%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907.47万元 特大单净买入356.46万元(买入2264.83万元占比5.92% 卖出1908.37万元占比4.98%) [1] - 大单净买入1551.01万元(买入9134.06万元占比23.86% 卖出7583.05万元占比19.81%) [1] - 年初至今股价累计上涨51.49%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0.62%/23.86%/31.07% [1] 股东结构与公司概况 - 股东户数2.25万户 较上期增长17.83% 人均流通股8746股 较上期减少15.11% [2] - 公司成立于1996年9月20日 2017年3月2日上市 主营精密结构件研发制造 [1] - 收入构成:锂电池结构件96.52% 汽车结构件3.26% 其他业务0.22%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锂电池 概念板块涵盖汽车零部件/智能汽车/新能源车等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6.45亿元 同比增长22.01% [2] - 归母净利润7.69亿元 同比增长18.7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12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10.22亿元 [3] 机构持仓情况 -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持股1069.84万股(第二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46.62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664.35万股(第三大股东) 较上期减持466.80万股 [3] - 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持股475.48万股(第五大股东) 持仓未变动 [3] - 华夏能源革新股票A持股303.44万股(第七大股东) 持仓未变动 [3] - 农银新能源混合A持股297.69万股(第八大股东) 持仓未变动 [3] -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282.04万股(第九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39.67万股 [3] - 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A持股196.20万股(第十大股东) 较上期减持26.95万股 [3]
华域汽车跌2.02%,成交额3.0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992.2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1 11:2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1日盘中股价下跌2.02%至20.34元/股 成交金额3.08亿元 换手率0.48% 总市值641.2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992.28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流出1620.78万元(买入640.46万元占比2.08% 卖出2261.24万元占比7.34%) 大单净流出3371.5万元(买入5291.15万元占比17.18% 卖出8662.65万元占比28.13%)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1.00% 近5/20/60日分别上涨1.29%/12.75%/20.14%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5.56万户 较上期减少9.20% 人均流通股56,735股 较上期增加10.13%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39亿股(第二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2372.25万股 [3] - 大成高鑫股票A持股3209.10万股(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765.21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2809.06万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237.09万股 [3] - 易方达沪深300ETF持股2001.19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199.94万股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6.76亿元 同比增长9.55% [2] - 归母净利润28.83亿元 同比增长0.7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7.73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76.61亿元 [3] 主营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汽车等交通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的零部件及其总成的设计、研发和销售 [1] - 收入构成:内外饰件72.69% 功能件16.11% 其他(补充)4.34% 金属成型和模具3.81% 电子电器件2.83% 热加工件0.23% [1] - 所属申万行业:汽车-汽车零部件-车身附件及饰件 [1] - 概念板块涵盖:固态电池、特斯拉、蔚来汽车概念、智能汽车、小米汽车概念等 [1]
过去得不到的,未来也不需要了
虎嗅· 2025-09-08 09:15
中国互联网数据生态特征 - 中国互联网内容被封装在众多App中,公开、免费、海量、高质量数据稀缺 [2] - 平台垄断导致内容封闭,开放的API很少,影响互联网+和SaaS行业发展 [2] - 中文互联网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过多,研究价值低 [2] 中美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差异 - 美国AI需求集中在知识服务领域,如医师、律师、教师、工程师等中产阶级 [5] - 中国AI需求热点偏向娱乐和体力劳动者,如美颜、游戏、工厂、物流等场景 [5] - 中国缺乏高质量文本数据,但拥有海量摄像头数据,为智能汽车、机器人等十万亿级产业链提供便利 [6] 技术应用与市场适应性 - AI优化浏览器在欧美价值6亿美金,但在中国因移动App主导成为伪需求 [2] - 利用大模型处理中文互联网数据时,常将其作为反向指标参考 [3] - 中国在语言大模型阶段与美国差距拉大,但可能在下一阶段智能硬件领域实现反超 [6] 历史发展模式的影响 - 中国线下零售不发达为线上零售创造机会,Web时代用户少推动移动App繁荣 [1] - 过去未得到的发展条件,未来可能不再成为必需,形成独特的市场演进路径 [1][5]
2025慕尼黑车展前瞻:德系主场坐镇下,中国汽车新能源与智能化之战
钛媒体APP· 2025-09-06 21:13
展会概况 - 2025年慕尼黑车展(IAA MOBILITY 2025)将于9月9日至14日在德国慕尼黑展览中心举行 主题为“动悉一切”(IT'S ALL ABOUT MOBILITY) 聚焦移动出行、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三个核心方向 [1] - 展会汇集超过750家全球领先展商 展示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技术、智能驾驶及可持续材料应用等出行解决方案 [1] - 中国厂商将展示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 该展会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出海大考和全球汽车科技趋势的风向标 [1] 德系品牌新车阵容 - 奔驰首发基于MB EA纯电动平台的全新GLC EV 轴距加长80mm 提供128L前备厢 支持800V高压架构 充电10分钟续航260公里 综合续航超650公里 标配空气悬架 可选后轮转向系统 [2][4] - 宝马全球首发基于Neue Klasse纯电架构的全新iX3 轴距2895毫米(增加31毫米) 搭载第六代eDrive电驱技术和800伏高压平台 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 提供75千瓦时、90千瓦时和105千瓦时三种电池容量 [5][7] - 奥迪发布内部代号“TT Moment 2 0”的纯电动概念车 定位介于TT与R8之间 基于PPE电动平台打造 采用800V电气架构 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版本 [8][10] - 大众公开亮相全新T ROC探歌 轴距2631毫米(加长28毫米) 配备Park Assist Pro泊车系统 支持50米记忆泊车和手机遥控泊车 基于MQB Evo平台打造 欧洲市场提供1 5T发动机搭配48V轻混系统 [11][13] - 保时捷纯电卡宴基于800V高端电动平台打造 WLTP续航700公里 全系标配四驱 提供三种动力版本(Turbo版最大功率超1000马力 0 100km h加速3秒内) 配备智能空气悬架与Porsche Active Ride主动悬挂系统 2026年交付 [14][16] - 斯柯达Vision O概念车定位纯电动旅行车 基于大众SSP电动平台打造 采用再生聚酯纤维编织面料、3D打印头枕及植物基超细纤维等环保材料 量产版预计2029年登陆海外市场 [17][19][20] 中国车企参展阵容 - 近百家中国企业参展 覆盖整车制造、三电系统、智能软硬件等核心领域 [20] - 比亚迪展示海豹06DM i旅行版 起售价约25万欧元 CLTC纯电续航150公里 搭载天神之眼C驾驶辅助系统(12个摄像头与5个毫米波雷达) [21][23] - 零跑首发电动掀背车Lafa5 对标大众ID 3 预计价格低15% 20% 提供更大中控屏和更全面车联网功能 [24][26] - 小鹏展示全新P7(风阻系数0 198Cd)、2025款G6、2025款G9、X9及P7+ 同时展出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模型及SEPA扶摇架构 推出欧版家充桩 [27][29][30] - 红旗展示EHS 5量产版(欧洲首秀) 起售价349999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39 38万元) 基于“天工”纯电平台技术 主打欧洲中型纯电SUV市场 [31][33] - smart精灵 5 BRABUS版搭载前后双电机(综合扭矩710牛·米 零百加速3 8秒) CLTC续航660公里 配备25 6英寸AR HUD、13英寸OLED双联屏及AMD V2000芯片 [34] - 极星发布高性能电动豪华旅行车Polestar 5 采用粘合式铝制底盘技术(减重30%) 续航预计突破700公里 阿维塔展示智能座舱系统(华为鸿蒙生态与欧洲本地化应用融合) [34]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 - 800V高压平台成为主流 宝马iX3、奔驰GLC EV、奥迪AI RACE和保时捷纯电卡宴等均采用该架构 充电时间缩短至10 15分钟 [35][36] - 固态电池技术取得进展 奥迪AI RACE概念车采用创新轻型固态电池 实现低车身重量和长续航 [36] - 黑芝麻智能发布A2000芯片(算力200TOPS 支持多传感器融合) 展示“安全智能底座”方案(以武当C1200家族跨域融合芯片为核心) [36][38] - 禾赛科技AT128激光雷达(128线高分辨率 雨雾天气探测距离200米) 已获宝马订单 Momenta与优步合作展示自动驾驶出租车系统(完成10万公里路测 计划2026年商业运营) [36][38] - 宁德时代展示欧洲工厂新型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 充电速度提高50%) 欧洲产能占2024年欧洲电动车电池总需求三分之一 中创新航匈牙利工厂(15GWh)试生产磷酸锰铁锂电池(成本降低10%) 国轩高科德国工厂(20GWh)专注储能与车用电池梯次利用 [38] 产业影响与趋势 -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进入新阶段 通过整车品牌、核心零部件、软件方案的协同输出构建完整价值体系 [39] - 欧洲消费者重新认识中国汽车 本地化产能释放和技术标准输出有望提升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份额 实现从边缘角色到主流力量的转变 [39]
一汽奔腾增资85.5亿元,悦达汽车、地平线等参投
经济观察网· 2025-09-06 13:58
增资概况 - 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完成85.5亿元增资 其中外部投资方合计出资33.1亿元 控股股东中国一汽同步增资52.4亿元[1][2] - 四家外部投资方具体出资额为:江苏悦达汽车集团17.1亿元 农银金融资产投资10亿元 中国电信5亿元 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1亿元[1] 股权结构变化 - 增资后中国一汽及一汽股权投资持股比例从86.1568%降至79.0394% 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持股从1.9741%增至10.3358%[2] - 新进投资方持股比例为:农银金融6.0443% 中国电信3.0222% 南京地平线0.6044%[2] 资金用途与战略规划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 智能制造升级及渠道生态建设[2] - 计划通过"地方国资+头部央企+科技先锋"组合实现产业协同与资源整合[2] - 将与农银金融探索"汽车金融+出行服务"新业态 与中国电信合作5G/云计算/大数据技术 与地平线深化智能驾驶芯片合作[3] 产能与销售表现 - 长春和盐城工厂年产能合计40万辆 其中盐城基地15万辆产能目前已满产运行[3] - 8月销量15,900辆同比增长49.5% 新能源车型销量14,528辆同比增长122.4%[3] - 1-8月累计销量118,337辆同比增长47.5% 新能源车型销量100,989辆同比增长233.9%[3] 产品规划 - 奔腾悦意品牌将推出6款全新车型 覆盖A0级到B级市场[4] - 产品矩阵包括E/P/R三大系列 涵盖纯电 混动 增程多种动力形式[4]
智慧重塑豪华 问界全系亮相2025智博会
格隆汇· 2025-09-06 13:13
公司参展与产品表现 - 赛力斯集团以超过1万平方米企业展馆形式亮相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 系统展示整车智能化、技术智能化和制造智能化三大领域创新实践 [1] - 问界M9 M8 M7 M5四大产品矩阵同台展出 全新问界M7小定数已超15万辆 [3] - 问界M9累计交付超22万辆 稳居50万级豪华车市场销冠 问界M8累计交付突破7万辆 上市4个月蝉联40万级销量冠军 [5] 品牌认可与市场地位 - 问界品牌荣膺2025年上半年品牌发展信心指数第一名 问界M9以85.2分位列新能源车型净推荐值NPS总榜第一名 [5] - 智能化成为问界鲜明品牌标签 用户购买前三大理由为智能化、品牌和安全 这些标签在购车决策中影响力持续加强 [7] - 新闻联播高度赞扬问界以跨界创新重塑体验 以领先科技赢得市场 以自主品牌冲击高端 [7] 产品战略与行业影响 - 问界构建"传统豪华+科技豪华"新豪华理念核心优势 [7] - 公司通过智慧重塑豪华理念推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高端化进程 为"中国智造"品牌提供新发展思路 [7] - 智能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有望带来更极致智慧出行体验 为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7]
AI算力需求带动英伟达业绩增长
中国经营报· 2025-09-06 05: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6财年第二季度收入467亿美元 环比增长6% 同比增长56% [2] - GAAP毛利率72.4% 非GAAP毛利率72.7% [2] -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411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环比增长5% [2][4] - 游戏业务收入43亿美元 环比增长14% 同比增长49% [5] - 专业可视化收入6亿美元 同比增长32% [5] - 汽车与机器人业务收入5.9亿美元 同比增长69% [5] 数据中心业务细分 - 数据中心计算营收338亿美元 同比增长50% 环比下降1% [4] - 数据中心网络营收73亿美元 同比增长98% 环比增长46% [3][4] - Blackwell系列AI芯片收入环比增长17% [2] - 大型云服务商贡献50%数据中心收入 [4] - Spectrum-X以太网业务年化营收突破100亿美元 [3] 产品与技术进展 - Blackwell Ultra平台成为"数十亿美元"级别产品线 [4] - GB300进入全面量产 每周生产约1000个机架 [4] - NVIDIA GeForce RTX 5060成为销量增长最快x60级GPU [5] - 启动DRIVE AGX Thor系统级芯片出货 [6] - Jetson AGX Thor开发者套件和模组发售 [6] 网络技术战略 - 提供三类网络技术:纵向扩展(NVLink)、横向扩展(InfiniBand/Spectrum以太网)、跨域扩展(Spectrum XGS) [9][10] - NVLink 72技术实现代际飞跃 显著提升内存带宽 [9] - Spectrum XGS面向"吉瓦级"场景 可连接多个数据中心 [10] - 网络技术可将AI工厂效率从65%提升至90% [8] - 吉瓦级AI工厂投入约500亿美元 网络技术可带来100-200亿美元收益 [8] 市场前景与预测 - 预计下季度收入540亿美元(±2%) [11] - 2030年AI基础设施支出预计达3-4万亿美元 [6] - 头部云服务提供商资本开支达约6000亿美元 [6] - 中国客户H20芯片库存释放1.8亿美元 [5] - 向中国以外客户出售H20芯片获得6.5亿美元收入 [5] 新兴业务布局 - 机器人技术被视为继AI后另一大增长极 [10] - 智能汽车领域Orin X芯片广泛应用于城市NOA车型 [11] - Thor芯片已搭载于理想和极氪车型 [11] - 人形机器人公司采用Jetson Thor芯片 [11] - 具身智能和智能汽车被确定为未来重点方向 [10] 行业竞争态势 - 超节点成为算力厂商竞争焦点 [8] - 超节点扩展采用Scale Up和Scale Out两种路径 [8] - ASIC项目面临量产困难 开发难度极高 [6] - 英伟达提供全栈式AI工厂解决方案 [7] - 网络业务成为新增长引擎 年化营收突破100亿美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