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造
搜索文档
本周三报道!2场闭门 4大论坛 40+报告 100+成果!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8-18 21:54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东港喜来登酒店举办[2] - 大会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四大方向[2] - 同期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等多项活动[2]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4] - 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4] - 支持单位有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等多家机构[4][5] 会议日程 8月20日 - 12:00-20:00会议签到注册[7] - 14:30-20:00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第三期)[11] - 14:00-19:30生物制造青年论坛[11] 8月21日 - 8:50-12:00开幕式及全体大会[11] - 14:00-17:30专题论坛1:绿色化工与新材料[11] - 14:00-16:30《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闭门研讨会[11] 8月22日 - 9:00-12:10专题论坛2: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应用案例推广[11] - 13:40-16:30专题论坛3:未来食品&农业[11] 参会单位 - 参会单位涵盖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等各类机构[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 - 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知名高校[40] - 企业代表有伊利、万华化学、梅特勒托利多等[40][50] 科技成果展示 - 功能糖及膳食纤维生物法制备技术[38] - 微藻基硒蛋白的合成[38] - 天然萜类化合物的新质生物制造[38] - 人源化"4D"胶原蛋白的分子设计[38] - L-哌啶甲酸的生物合成[38]
A股年内358只翻倍股曝光,1883股跑输大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8:27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突破3731.69点前高,盘中最高触及3745.94点,创2015年8月以来近十年新高,收盘报3728.03点,上涨0.85% [1] - 北证50指数涨幅超4%,创历史新高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76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增加5196亿元,创年内新高 [1] -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1] - 剔除新股后,A股共有358只股票年内涨幅超100% [1] 行业表现 - 机械设备与医药生物行业表现突出,均有超50只翻倍股 [3] - 汽车行业以29只翻倍股紧随其后 [3] - 计算机、国防军工、轻工制造等7个行业翻倍股数量超10只 [3] - 科技成长股领涨市场 [2] - 房地产行业表现不佳,ST板块个股领跌 [20] 个股表现 - 上纬新材以1368.35%涨幅居首,成为年内唯一"十倍股" [3] - 舒泰神、长城军工、胜宏科技等个股涨幅超400% [3] - 翻倍股中有88只市值小于50亿元的小微个股,恒合股份市值最小仅15.13亿元 [19] - ST板块表现最差,*ST苏吴年内跌89.49%,股价报0.98元/股 [20] - *ST紫天、*ST沐邦分别回撤87.01%、77.14% [20] 市场驱动因素 - 科技创新发展成果集中涌现,如AI大模型、创新药、数字化转型等提升中国资产吸引力 [3] - 政策推动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生物制造等领域 [3] - 产能治理带动企业利润好转预期 [3] - 小微盘股主要依靠流动性驱动上涨 [19]
如何理解当前股市突破3700点?
搜狐财经· 2025-08-18 12:31
政策与流动性环境 - 财政政策向消费端倾斜 如补贴转向居民端 叠加地产政策松绑与专项债提速 缓解经济下行担忧 [1] - 央行维持低利率环境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创十年新高 北向资金持续流入推动风险偏好提升 [1]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上升 美债收益率回落 推动全球资金增配新兴市场使A股与港股受益 [1] 科技产业表现 - AI算力与半导体领涨 光模块龙头业绩超预期 GPT-5技术迭代降低算力成本 北美AI应用商业化加速 [2] - 算力链成为市场主线 带动寒武纪 工业富联等企业表现 [2] - 创新药板块修复 部分药企业绩拐点显现 市销率回归合理区间吸引资金布局 [3] 市场资金与结构 - 个人投资者开户数回升 7月新开户近200万户 基金申购规模同比大增 理财资金向权益类资产迁移 [4] - 机构低仓位背景下存量资金惜售与增量资金入场形成合力 推动指数台阶式上行 [4] - 万得全A成交额连续三日破2万亿元 换手率接近2015年高位 两融余额占总市值分位仍低于历史峰值 [7] 指数与板块分化 - 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当日超4000只个股下跌仅1300余只上涨 呈现赚指数不赚钱现象 [5] - 权重股如银行券商拉升指数 中小盘股回调 [5] - 创业板8月15日单日涨2.61% 主要受科技股及医疗板块带动 [6] 估值与资金配置 - 消费医药等板块经历长期调整后PE回归历史中位数 吸引配置型资金流入 [8] - 核心资产众多龙头股远低于之前3700点价格 若整体核心资产估值回升将推动A股高度提升 [14] 机构观点与机会方向 - 乐观派认为政策与流动性双轮驱动下突破3700点标志慢牛开启 若站稳有望挑战4000点 [9] - 谨慎派提示短期需警惕技术性回踩3600-3625点支撑 中报业绩披露或引发个股分化 [9] - 科技成长主线包括AI算力 半导体国产替代 机器人产业链仍是核心方向 [10] - 滞涨蓝筹补涨机会存在于消费板块如白酒家电 以及高股息银行股 [11] - 低空经济 生物制造等政策主题领域因反内卷属性受关注 [12]
凯赛生物,营收再创新高
DT新材料· 2025-08-18 00:03
凯赛生物2025年半年度业绩 - 实现营业收入16.71亿元,同比增长15.68%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24.74% [4] - 扣非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23.67%,营收创历史新高 [4]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长链二元酸(DC10-DC18)全球主导地位持续,产能达11.5万吨,销量创历史新高 [6] - 生物法类二酸项目(年产4万吨)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成为"以生物取代化学法"典型案例 [6] - 十二碳二元酸入选工信部"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第一批)" [6] 创新研发与产业化进展 - 生物基哌啶完成量产销售,可替代石油基哌啶应用于医药、农药及新材料领域 [6] - 生物基连续纤维复合材料(Bio-PPA CFRT)在新能源电池壳、储能箱体等场景通过头部客户验证 [6] - 聚酰胺改性技术开发出PA5X双组分复合弹性纤维,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5/2026" [6] 技术突破与专利成果 - 新增39项发明专利,累计专利达516项(含400项发明专利) [7] - AI蛋白计算平台加速菌种改造效率,在短链二元酸菌种开发、戊二胺转化率提升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7] - 太原基地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90万吨聚酰胺项目持续推进 [7] 产业链布局与应用拓展 - 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产能10万吨)在民用丝、工业丝、工程塑料等领域加速应用推广 [7] - 安徽凯酰时代承建宁德时代-凯赛(合肥)生物基电池壳制造基地项目 [8] - 招商凯赛生物材料(合肥)有限公司年产4.1万吨生物基复合材料项目公示,完成从单体到复合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 [8] SynBioCon 2025大会信息 - 8月20-22日于宁波举办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聚焦"AI+生物制造"赛道 [14][15] - 专题论坛涵盖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产业化进展 [15] - 同期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及科技成果展示对接活动 [16][17]
【广发宏观团队】再谈本轮权益市场修复的背后驱动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8-17 16:45
权益市场修复驱动因素 - 本轮权益市场修复由经济基本面、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共同驱动,单一视角归因不全面 [1][2] - 2020年以来经济基本面与权益市场保持较好同步性,仅2021年二至四季度和今年6-8月出现背离 [2] - 背离时段共同特征包括狭义流动性宽裕(SHIBOR下行)、供给侧政策带来名义增长修复预期、居民资产转移(2021年公募基金、本轮直接入市) [2][3] 大类资产轮动表现 - 8月第二周全球股市多数收涨,创业板领涨(+8.6%),美股道指涨1.74%,日经225涨3.73% [4][5] - 商品市场呈现risk on特征:铜价坚挺(COMEX铜涨0.5%),金银弱势(纽约黄金期货跌3.11%),原油续跌(布油跌1.11%) [6] - 美债利率先下后上收于4.33%,美元指数走弱0.43%,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USDCNH收7.1891) [7][8] A股市场特征 - 万得全A周涨2.95%,成交额日均2.1万亿元(超年初DeepSeek时刻),融资买入占比升至10.5-10.8% [9] - 市场宽度保持高位但速度放缓,78.7-83.2%成分股超越240日均线,筹码集中度回升至38.9% [9][10] - 估值方面,万得全APE-名义GDP增速处于滚动五年+1.58倍标准差,通信(+7.7%)、电子(+7.0%)、非银(+6.5%)领涨 [10] 海外宏观动态 - 美俄乌三方会议可能举行,但实质性突破可能性不大 [11] - Jackson Hole年会将成为9月FOMC前重要政策窗口,鲍威尔演讲可能保持灵活性 [12][13] - 美国7月零售环比增0.5%,消费具韧性,商品端表现强于服务端 [14] 国内经济高频数据 - 8月名义GDP预计小幅回升至3.59%,CPI同比-0.16%,PPI同比回升至-2.89% [15][17] - 生产端平稳,工增预计5.57%;出口边际放缓,对美集装箱发船吨位量同比-10.38% [15] - 社零同比预计4.12%,乘用车零售同比继续温和放缓,30城新房销售同比降幅收窄 [16] 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9月实施,预计拉动社零0.2-0.3个百分点 [22][23] - 外国人入境管理条例新增K字签证吸引青年科技人才,国家数据局将打造具身智能等数据高地 [27] - 海南优化房地产政策,支持存量用地盘活和"商改住",取消普通/非普通住宅标准 [28] 中观价格表现 - 生意社BPI回升0.3%,动力煤涨2.2%,碳酸锂期货涨14.8%,水泥跌0.4% [25] - 猪肉批发价跌1.8%,蔬菜涨2.4%,水果跌1.9%,临沂商城指数基本持平 [26]
AI赋能生物制造的产业化落地:香兰素一年从零起步量产百吨级、辣椒每亩增产近3成
财经网· 2025-08-16 18:27
AI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路径 - AI通过缩短数据筛选时间、提升环境要素匹配度、预测设计新原料,实现从理论到实验室再到田间地头的应用路径 [1] - 百图生科、智峪生物、创建医疗等新兴企业在医药、合成生物、化妆品领域搭建AI赋能的产业应用项目 [1] - AI在生物制造应用主要路径包括:生物反应过程智能控制(25%)、高性能蛋白质原件设计及构建(25%)、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12%)、细胞工厂构建及优化(11%) [2] AI在酶筛选和菌株构建中的突破 - AI工具可精准预测地球上2.14亿个已知蛋白质结构,包括酶蛋白 [3] - 在制造工艺上实现温度、PH值等10个关键参数实时监测,通过深度学习建立预测模型优化工艺 [3] - 百图生科通过AI大模型高效改造药用酶,提高酶活性和稳定性,筛选潜在靶点并设计药物分子 [3] - 中科院团队建立氨基酸序列机器学习方法,突破纤维素酶活力和热稳定性双提升的技术瓶颈 [5][6] AI在生物制造产业化落地案例 - 智峪生科开发"ZCloud"生物计算平台和"ZBot"实验验证平台,提高酶法合成效率 [9] - 智峪生科从立项到量产香兰素仅18个月,2023年量产达100吨/年,预计2026年产值破亿 [10] - 深松生物通过AI与合成生物学融合技术,有望贡献全球粮食30%的增产潜力 [11] - 创建医疗运用AI+BT技术实现特殊型别分子重组胶原蛋白高效规模量产,产品已被珀莱雅采用 [13] AI在农业和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 深松生物在辣椒种植实验中,生物酶组产量达13948.2斤/亩,比对照组增收3187.67斤/亩 [12] - 谷孚咨询利用生成式AI在30万种植物成分中生成配方,机器学习预测植物肉质构 [12] - 瑞德林生物通过AI算法分析2826个三肽组合,开发出更易透皮吸收的小分子胶原肽 [14] - AI在美妆领域应用包括智能挖掘新原料、功效机理验证、工业酶设计与改造等 [14]
凯赛生物: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22:1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71亿元,同比增长15.68%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24.74% [5] - 研发投入1.23亿元,同比增长23.13%,占营收比例7.37% [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9亿元,同比下降22.08% [5] - 总资产238.21亿元,同比增长25.23% [5] 产品与技术 - 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年产能11.5万吨,生产线位于金乡、乌苏和太原 [10] - 生物基戊二胺年产能5万吨,实现全球奇数碳二元胺首次规模化生产 [13] - 生物基聚酰胺年产能10万吨,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2023年结项 [10] - 生物基连续纤维热塑型复合材料可替代传统热固性材料、铝材和钢材 [17] - 新型生物基哌啶产品已开始生产销售,应用于医药、农药及新材料领域 [25] - 拥有516项专利,其中400项发明专利 [27] 行业与市场 - 生物制造可降低工业过程能耗、物耗,减少废物排放与污染 [10] - 全球特种聚酰胺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3% [15] - 国内己二腈产能约80万吨,占全球近三分之一 [13] - 生物基聚酰胺56比传统尼龙66或尼龙6减少50%碳排放 [30] - 生物法癸二酸比化学法癸二酸减碳约40%以上 [30] 战略发展 - 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引入59.15亿元资金 [25] - 控股股东变更为上海曜修,招商局集团注资已完成 [25] - 与招商局集团合作打造合成生物材料产业集群 [26] - 设立招商凯赛(合肥)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加速产业链生态搭建 [26] - 成立安徽凯酰时代复合材料公司,拓展新能源和交通领域应用 [27] 研发创新 - 在绿色二元酸、生物基哌啶、生物基长链聚酰胺等研发项目取得进展 [25] - 生物基聚酰胺改性及连续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商业化验证 [25] - 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结合加速生物制造流程优化 [23] - 保持与国际同步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水平 [22] - 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的AI技术推动生物医学研究进展 [23]
凯赛生物: 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22:10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2019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55.61亿元,发行价每股133.45元,发行数量4166.82万股,扣除承销保荐费用2.78亿元及其他发行费用1833.38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52.80亿元[1] - 2023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59.19亿元,扣除承销保荐费用710万元及其他发行费用464.50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59.15亿元[2] 募集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 - 2019年IPO募集资金累计投入54.48亿元,利息收入净额1.54亿元,应结余募集资金为募集资金净额52.94亿元减去累计投入金额加上利息收入[2] - 2023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累计投入59.21亿元,利息收入净额329.40万元[3]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制定了《募集资金管理办法》,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与多家银行及保荐机构签订三方/四方监管协议[6][7][9][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部分募集资金专户已按计划使用完毕并完成注销手续[10][11] 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 2019年IPO募投项目中,"4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建设项目"实际投资5.09亿元,超承诺投资796.18万元[12] - "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结余资金1925.44万元,主要由于成本控制优化[12] - "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延期至2025年12月,因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需求释放需要时间[12] - 2023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实际使用59.21亿元,超承诺投资607.30万元[15]
国投集团在无锡成立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12:14
公司成立 - 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无锡)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 [1]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工艺研发、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等 [1] - 公司由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无锡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1] 行业布局 - 公司业务涉及生物基材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化工产品等生物制造领域 [1] - 公司同时布局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显示跨领域技术整合趋势 [1]
首批AI在生物制造领域应用案例公布
中国化工报· 2025-08-15 09:45
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案例 - 工信部公布第一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 全国共16家企业的应用案例入选 覆盖生物反应过程智能控制 细胞工厂构建及优化 高性能蛋白质元件设计及构建 代谢通路设计及优化等场景 [1] - 案例分为"优秀"和"典型"两个等级 其中优秀案例5个 典型案例11个 [1] 北京诚益通控制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优秀案例 - 公司案例"应用SemDB数据库技术实现大规模生物制造过程全链条精准工艺控制和AI大数据分析"被评为优秀等级 [1] - 案例利用工艺参数大数据分析 AI模型预测 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 解决生产中工艺过程黑箱化 工艺数据滞后等瓶颈问题 实现生产稳定性提升与原料高效利用 [1] - 公司表示该案例实现了对大规模生物制造生产过程全链条精准工艺控制 推动生物制造过程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的跨越式转变 [1] - 未来将持续深化AI 大数据 工业互联网在生物制造领域全链条应用 推动生物制造过程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升级 [1]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典型案例 - 研究所案例"数据驱动的芳香族化合物细胞工厂设计构建 微流控高通量编辑选育及应用"被评为典型等级 [2] - 案例结合高通量微流控技术构建芳香族化学品高效合成细胞工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