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下沉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主题策略-策略周思考:全球变局下的冲击与应对
中信建投· 2025-04-08 09:25
关税政策情况 - 美国新一轮关税范围力度超预期,对所有国家征10%关税,对欧盟、日本、中国、越南分别征20%、24%、34%、46%关税[12] 市场表现 - 政策公布后,美元指数走弱,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4.2%降至4%,越南胡志明指数当日收跌6.7%,美股两交易日跌约10%,A股有韧性[12] 美国经济影响 - 高关税或推升美国通胀,使其陷入滞胀或衰退,影响联储政策,2月PCE同比涨幅降至2.5%,新关税或推高物价[18] 中国政策应对 - 3月制造业PMI为50.5,我国经济或筑底,外需冲击下政策发力对冲必要性提升,财政预留工具和空间[23][29] 对等关税演变阶段 - 流动性危机期未确认,若出现,美联储介入或为风险资产提供抄底机会[40] - 关税政策博弈期预计持续2 - 3个月或至下半年,市场或震荡,可阶段性避险或高抛低吸[42] - 经济重构期可能超5年,美国或衰退,中国资产有跑赢机会,内需刺激政策或成牛市起点[43] 中短期投资方向 - 重视红利资产配置价值,其稳定创造股东回报能力更稀缺[45] - 短期防海外营收风险,中长期关注“下沉市场”,2024年新兴地区出口占比升至52.5%[48] - 受益内需循环和供给优化,关注电子、AI、挖机等绩优方向[55] 风险提示 - 内需支持政策效果、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美股波动超预期影响市场[59]
途虎门店增至6874家稳居行业龙头,引入政府补贴带动消费提速
新京报· 2025-03-24 15:00
途虎门店增至6874家稳居行业龙头,引入政府补贴 带动消费提速 3月20日,全国领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途虎养车发布2024年年报。 途虎养车在财报中表示,需求端,2024年消费者需求呈现更加分化的趋势,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和 多样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政策端,国家推出一揽子鼓励消费的政策和举措。公司积极顺应消费趋势和政 策导向,一方面通过继续提高线下门店的服务质量和推出更丰富、更具质价比的产品以更好地满足消费 者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积极与政府合作,对平台部分品类的商品引入政府补贴,将实惠切实高效地带到 消费者身边。 报告期内,途虎养车为新老门店分别推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扶持举措,全年共投入近1亿元用于门店扶 持。 此外,途虎养车还通过加大线上线下推广投入的方式为线下门店增加流量、助力门店获客。公司全年线 上线下推广费用较2023年增加2.5亿元,店均推广费用同比增长14%。 贯穿全年的多维扶持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4年全年,途虎养车工场店的同店履约用户数同比增长 超5%,是汽车服务行业屈指可数的实现同店用户量正向增长的企业;到2024年12月,经营时间6个月以 上的途虎养车工场店中,超过90%的门店保 ...
换帅365天:盒马挥别山姆模式,或与永辉狭路相逢
雷峰网· 2025-03-19 17:14
盒马战略调整 - 公司从激进探索十余种业态转向聚焦盒马鲜生和盒马奥莱店,放弃对标山姆会员店模式[5] - 2025财年计划新开100家鲜生门店,重点开拓下沉市场[5] - 关闭亏损的X会员店,全国运营中的会员店从高峰期腰斩至5家[8] 商业模式转型 - 放弃"中国首个本土仓储会员店"定位,终止与山姆的价格战策略[8] - 推出盒马NB店和奥莱店,主打硬折扣和品质折扣概念[14] - 开放NB店加盟但保持谨慎,目前主要针对上海三级县镇区的小型自提店[15] 运营挑战 - 选品能力下降,早期9.9元甜品等吸引客流的商品因供应商利益问题逐渐消失[9] - 会员权益价值降低,战略调整导致用户体验混乱[9] - 零售细节管理不足,如鞋码调配、生鲜产品损耗控制等精细化运营存在短板[12] 竞争优势 - 依托阿里大数据支持,选址效率远超传统零售(分钟级决策vs月周期/20-50万成本)[15] - 东部地区市占率3.2%反超永辉成为区域第五[16] - 预测模型准确率超80%,可精准计算门店规模与半年内营业额[15] 下沉市场布局 - 计划每5-6家鲜生店配置1家奥莱店消化临期商品[15] - 在下沉市场只需做到60分即可超越30分的传统超市[14] - 引入前永辉CEO李国负责奥莱店运营,该业态被视作现金流增长点[14] 行业竞争态势 - 永辉与胖东来合作调改后客流销量倍增,但高成本服务模式全国复制存疑[16] - 在华东/大湾区/山东等三线城市遭遇山姆及本地零售商的竞争[17] - 公司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且实现双位数增长,但未披露千亿GMV目标进展[17]
咖啡界“寄生兽”,差点把店开进瑞幸
创业邦· 2025-03-11 17:47
文章核心观点 - 库迪咖啡“寄生店”模式因盈利难致部分加盟商退出,公司降低加盟门槛扩张未达预期,又推出便利店模式并加大联名投入,但其在下沉市场面临激烈竞争,加盟前景不乐观 [6][18][28] 逃离“寄生店” - 库迪便捷店类似寄生生物,可开在多种场所,但部分加盟商因赔钱欲转让店铺 [5][6] - 以二线城市为例,便捷店月成本16500元,单杯毛利3.5元,需日销160杯才能盈利,但受不能上架外卖、设备限制等因素影响,目标难达成 [6] - 张文庆自配送咖啡日销仅100杯出头,还被总部罚款;张烨开业首月倒贴1万人工;李楠店因侵占合作方空间被驱赶;老加盟商投诉便捷店影响其生意 [7][8][9] - 少数加盟商如伊冉因所在城市加盟少且便捷店可上线外卖而盈利 [10] 低门槛的诱惑 - 库迪便捷店加盟门槛低,三四平米空间、5万保证金加一台咖啡机即可开店,后保障金降至3万,设备总部提供,成本降至10万以内 [13][14] - 因低门槛,2024年10月淡季有大量新加盟商入局,但他们缺乏餐饮经验,选址不佳,招商团队为完成业绩也未严格把关 [15][17] - 2023年库迪曾尝试“店中店”模式未成功,2024年底“店中店”模式暂停招商,未达半年布局8000家目标 [18] 烧别人的钱试错 - 库迪便捷店暂停个人加盟,加盟商要么退店认赔,要么升级增加投入;公司宣布5万家门店目标不变,推出便利店并开放加盟,拿下《哪吒2》联名 [20] - 库迪便利店定位用咖啡流量吸引购物,招商PPT显示投资18万,但实际成本至少40 - 50万 [22][23] - 公司招聘大量拓展经理,说服其他便利店老板加盟;加盟商费用增多,公司又投入千万联名,目的是补充资金和稳住信心 [24] 加盟,一条越走越窄的路 - 库迪为加盟商勾画盈利蓝图,但需寻找新增量,将目光投向下沉市场便利店 [28] - 下沉市场便利店竞争激烈,罗森等品牌降低门槛扩张,众多品牌争抢夫妻店市场 [28][29] - 中国便利店行业扩张但单店销售额下滑,加盟商盈利难,部分库迪加盟商对新便利店模式持谨慎态度 [31]
8元奶茶撬动1300亿市值,1杯柠檬水日赚近300万!资本为何爱喝这杯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8 22:56
蜜雪冰城上市表现与市值分析 - 蜜雪冰城在港交所上市后一周累计上涨75 31%,市值突破1348亿港元,相当于48个奈雪的茶(奈雪的茶最新市值28亿港元)[1] - 公司发行价202 5港元/股,上市首日股价涨幅43 21%,显著高于同行奈雪的茶(-13 54%)、茶百道(-26 86%)等破发表现[1] - 当前市值规模已超越新茶饮行业中奈雪的茶(294亿峰值)、茶百道(192亿峰值)等所有上市企业[1] 商业模式与盈利结构 - 97 6%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和设备,2024年前三季度该部分收入达182 2亿元,毛利率31 2%[9][10] - 通过自建供应链实现核心原料100%自产,每杯柠檬水可赚取0 6元原料利润,4万家店日均销售100杯即可产生240万元纯利[4][5] - 2021年供应链销售数据:8500吨茶叶、50000吨水果、30亿根吸管,采购网络覆盖38个国家[5] 门店扩张与下沉市场策略 - 全球门店总数达46479家,超越麦当劳、星巴克,其中99%为加盟店[6][13] -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7 2%(2024年数据),与拼多多、瑞幸相似的下沉市场策略[7][8] - 单店投资约21万元(含年费17800元),综合毛利55%,回本周期约1年[12] 海外扩张与供应链优势 - 海外已开近5000家店,越南/印尼产品定价3-6元,保持低价策略[14] - 出海采用"先建供应链再开放加盟"模式,在东南亚投入本地化营销与供应链建设[14] - 文化输出简化处理,如日本"雪王"结合传统头饰、韩国加入RAP元素等[15][16] 财务数据表现 - 2023年总营收203亿元,同比增长49 6%,净利润32亿元[11]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87亿元(+21 2%),净利润35亿元(+42 3%),毛利率提升至32 4%[11] - 2019-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31 2%,净利润复合增长率58 3%[11]
餐厅正在抛弃商场?
虎嗅APP· 2025-03-08 21:42
商场餐饮撤离潮现状 - 大批餐饮店加速撤离商场,包括成都大魔方火锅店、黑龙江凯德广场儿童餐厅、五棵松万达广场"奈斯椰"、青岛银棠·新中餐、西安"宽炉烤肉"等品牌 [1] - 2024年34.9%的购物中心新入驻商铺少于关店商铺,超三分之一商场空置率上升 [3] - 湖南某大型商场2024年客流量同比下降40%,餐饮门店闭店率超30% [8] 撤离原因分析 - 商场数量过剩导致客流稀释:2024年全国3万方以上购物中心达6700个,3公里范围内商场数量从1家增至3家 [7] - 商场老旧模式未更新:餐饮多布局高层,与娱乐业态互动不足,吸引力下降 [8] - 租金居高不下:2024年百MALL商铺平均租金27元/平方米/天,仅同比降0.06% [12] - 上海白玉兰广场案例:年租金220万,需日均82位顾客(人均150元)才能覆盖成本 [13] 行业结构性变化 - 商场招商同质化严重,陷入"空铺→降低门槛→体验下降→客流减少"恶性循环 [11] - 一二线城市商场中小餐饮商家的处境类似当年街边商铺被商场冲击的情景 [15] - 专家预测商场餐饮洗牌期将持续至少2年,回流拐点需等待价值体系重构 [4][5] 潜在机会领域 - 商场地下层(B1/B2)成为新热点:租金为地上层的65%-80%,且地铁联通带来稳定客流 [16] - 下沉市场表现突出:江苏东台吾悦广场日均客流2.7万,春节期间达6万 [17] - 县城商场餐饮需求旺盛:江苏启东商场茶饮店单日最高出杯900+,显示消费升级潜力 [18] - 下沉市场优势:居民储蓄率高、商业竞争小、连锁品牌与商场形成双向赋能 [18]
商业头条No.64 | 蜜雪冰城决胜供应链
证券时报网· 2025-03-04 15:25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蜜雪冰城于3月3日在港交所上市 首日开盘价262港元 较发行价202.50港元高开29.38% 收盘价290港元 市值达1093亿港元 成为国内市值第二的上市餐饮企业 仅次于百胜中国 [1] - 公司2024年前九个月实现收入187亿元 同比增长21.2% 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分别达32.4%和18.7% 显著高于同行 [3] - 蜜雪冰城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现制饮品公司 全球门店数量达46479家 2023年出杯量达90亿杯 [2] 商业模式与供应链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和设备 加盟费仅占总收入的2.4% [7] - 公司建立了完整的自产供应链体系 60%原材料自产 通过规模化效应将成本压至最低 [7] - 大咖国际工厂是公司核心生产基地 自产塑料大桶比外采成本低49% 2023年前九个月节省千万级费用 [11] - 公司在全国建有27个仓库 总面积超35万平米 物流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份 4900个乡镇 [12] 产品策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主打低价策略 核心产品包括2元冰淇淋和4元柠檬水 精准锚定下沉市场 [5] - 柠檬水是公司王牌产品 2024年前九个月售出11亿杯 [12] - 公司产品结构精简 菜单仅保留柠檬和橙子两种鲜果 其他水果均加工成果酱或冷冻果浆 [9] - 公司上新频率较低 2023年月均上新5款单品 低于同行11款的水平 [21] 发展历程与扩张策略 - 公司起源于1997年河南商丘的"寒流刨冰"冷饮店 2014年门店突破1000家 2020年成为首个万店茶饮品牌 [14][19] - 2020年获得高瓴资本等机构投资 高瓴领投9.33亿元 持股4% [6] - 2020-2024年每年新增门店超8000家 目前中国门店达40510家 接近测算的4.5万家天花板 [22] - 公司已开始海外扩张 在东南亚开设3971家门店 成为印尼最大连锁咖啡茶饮品牌 [24] 未来挑战与战略布局 - 国内门店数量接近饱和 公司正寻求新的增长曲线 [22] - 咖啡品牌"幸运咖"发展不及预期 2023年底仅开出2900家门店 [23] - 在东南亚面临供应链挑战 已启动菲律宾椰果加工基地和海南生产基地建设 [25]
蜜雪冰城,为何着急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3 23:14
上市表现与市场定位 - 蜜雪冰城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每股发行价202 50港元,募资净额32 91亿港元,上市首日股价大涨43 21%,总市值达1093亿港元 [1] - 公司打破新式茶饮企业上市即破发的魔咒,为茶饮资本市场注入活力 [1] - 蜜雪冰城以加盟模式为主,聚焦下沉市场,2019年已开设4000多家门店,但早期因门店风格不"高大上"未受广泛关注 [1] 商业模式与市场地位 - 蜜雪冰城与其他茶饮品牌有本质区别,其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独特的产品定价策略使其在新茶饮赛道中独树一帜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蜜雪冰城在全球拥有46479家门店,覆盖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2024年饮品出杯量约90亿杯,终端零售额5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 9%和21 7% [2] - 以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门店数量计,蜜雪冰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 [2] 财务表现与上市动机 - 蜜雪冰城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103 51亿元、135 76亿元、203 02亿元和186 60亿元,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31 16%、49 54%和21 22% [4] - 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 10亿元、19 97亿元、31 37亿元和34 86亿元,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5 3%、58 3%及42 3% [5] - 2024年第三季度末,蜜雪冰城流动资产净值为72 18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9 8亿元,同比增长59% [5] - 公司上市动机包括为国际化战略提供品牌背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及为股东创造财富变现渠道 [6] 下沉市场战略 - 蜜雪冰城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持续增长,2021年至2024年前九个月分别为11590家、15549家、18880家及23162家,保持每年新增3000~5000家门店的高速增长 [7] - 公司强调深耕已开发商圈、合理布局点位及挖掘下沉市场空白乡镇的开发策略 [8] 海外市场与供应链优势 - 全球现制饮品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989亿美元攀升至2023年的779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 4%,预计2023年至2028年间将进一步提升至7 2% [10] - 蜜雪冰城自2018年布局东南亚市场以来,截至2023年12月31日,门店数量突破4000家,成为该地区最大的现制茶饮品牌 [10] - 公司通过自建工厂实现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采购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例如奶粉和柠檬的采购成本较同行业平均分别低约10%及20% [11] 创新挑战与竞争环境 - 蜜雪冰城推出的6元茉莉奶绿成为霸王茶姬"伯牙绝弦"的平替款,但其长期依赖的大单品策略能否持续奏效仍存疑问 [11] -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的偏好变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 [11]
暴涨40%!千亿“雪王”诞生!
证券时报· 2025-03-03 12:27
3月3日,在招股阶段就热点不断,并创下港股市场1.84万亿港元认购纪录的"雪王"——蜜雪冰城终于登陆港股市场。 数据显示,蜜雪冰城本次开盘即大涨,截至证券时报记者发稿涨超40%,总市值已超过千亿港元。 更为关键的是,蜜雪冰城此次一举打破新式茶饮的"破发魔咒",此前在港股上市的奈雪的茶、茶百道和古茗在上市首日均以破发收场。 与此前暗盘涨幅基本一致 从"人和"来看,一方面,本次蜜雪冰城的基石投资者阵容"豪华",红杉中国、高瓴集团、美团龙珠等国内顶尖资本齐聚;另一方面,香港各大券商平台普遍都提供 了100倍的杠杆打新,更有一些券商提供了200倍的超高杠杆,1万港元本金可撬动200万港元申购额度,极大降低了散户参与门槛,直接导致认购规模呈指数级放 大。 甚至在蜜雪冰城的火热认购带动下,前几日港股市场上的新式茶饮个股迎来大涨,其中,奈雪的茶在2月26日和27日分别大涨超33%和超21%。 不过,随着蜜雪冰城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奈雪的茶、茶百道和古茗这3家此前已上市的新式茶饮品牌却迎来调整。今日奈雪的茶盘中跌幅超11%,茶百道一度跌近 8%,古茗盘中跌幅接近6%。 多家机构隐身背后力挺 作为中国现制饮品行业的龙头企业,蜜雪 ...
县城什么车卖得好
投资界· 2025-02-05 17:36
汽车文化与县域市场观察 - 春节期间汽车成为社交话题焦点,小米SU7车模和问界M9灯光秀引发广泛讨论 [5] - 下沉市场婚庆场景中,比亚迪仰望U8的"坦克掉头"功能被包装为"一步九回头",问界系列因灯光秀显示福字功能受青睐 [5] - 县域消费者购车更看重"坦克掉头"和"灯光秀"等可视化功能,而非冰箱彩电等配置 [5] 县城新能源品牌竞争格局 - 商场展区半年内轮换展示岚图/理想/丰田/零跑/蔚来,但华为门店的问界凭借品牌依赖持续吸引客流 [7] - 华为门店日常看车人数达数十人,远超商场展台的蔚来 [8] - 小米SU7通过手机门店曝光获得年轻用户关注,本地提车视频曝光量达几十万次 [8] - 手机厂商造车优势在于利用现有品牌势能实现精准覆盖和饱和营销 [8] 县域用车场景差异 - 小区地库以燃油豪华车为主,保时捷帕拉梅拉和BBA常见,同时存在长城WEY蓝山等自主高端车型 [10] - 比亚迪和特斯拉因高销量在县域常见,但被当地称为"陆地流氓"和"邪恶大鼠标" [11] - 实际路上新能源车占比仅约8.9%,与官方50%渗透率数据存在差距 [11] - 京A牌照在县域被视为身份象征,催生租牌灰色产业链,短租3年价格4.5万元 [11] 县域消费者用车模式 - 出现"老家+工作地"双车配置趋势,打工人在工作地购买低价新能源车,老家保留燃油车 [11][12] - 部分新能源车厂员工因质量顾虑选择二手燃油车,坦言"自己产的车不敢买" [13] - 消费者购买第二辆车有时仅为占车位或充电桩,反映基础设施不足 [13] 县域市场发展瓶颈 - 充电桩安装受限、换电站缺失导致新能源车使用不便 [14] - 消费者因充电焦虑不敢开新能源车上高速 [14] - 售后服务网点不足影响购买决策,部分品牌在县域仅华为门店覆盖较好 [14] - 县域需求更注重实用功能如省油耐用,而非半幅方向盘等设计 [14] - 特殊用车场景如挪车方式差异暴露现有车型功能不足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