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

搜索文档
聚焦“三新”驱动,共话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实践
新华网· 2025-08-04 16:25
核心观点 - 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聚焦"新质生产力:新智造 新消费 新生态"主题,探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1][2] - 新质生产力发展需结合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三者缺一不可[3] - 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成为新赛道[5] - 新消费趋势推动服务型消费占比提升,新型服务业电商成为拉动内需新引擎[7]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构建新生态,推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解决融资难题[9][10]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地方政府需依据本地实际情况深化改革,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3] - 企业家需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吸引创新要素汇聚,形成新竞争力[3] - 黑龙江发展低空经济具有工业基础、人才储备和应用场景优势[3][4] - 东北林下经济发展需把握生态保护、长期主义、技术创新和规范化四个关键点[4] 新智造与技术突破 - 中国制造体系全球规模最大,但需科技创新实现从"制造"到"智造"跨越[5] - 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在工业、巡检、消防等场景应用[5] - 智能体与生成式大模型是AI发展不同阶段,智能体可降低AI使用门槛[6] - 数实融合朝技术融合、场景拓展、制度创新三个方向深化发展[6] 新消费与需求侧升级 - 新消费趋势推动服务型消费占比显著提升,技术驱动效率变革[7] - 新型服务业电商将成为拉动内需新引擎,平台侧积极布局[7] - 文旅消费市场"软硬结合",科技创新与人文价值深度融合[7] - 会展业对经济拉动效益为1:9,促进贸易消费重要平台[8] 新生态与资源配置 - 长期稳定资金支持是解决新质生产力产业融资难题关键[10] - 建议吸引国有及社会资本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完善投资退出机制[10] - 中国企业从"跟随者"向"规则定义者"转变,需升级认知主动定义未来[10]
“科创家”会聚科创板 产学研融合加速孵化新质生产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16:24
科创板六周年发展成果 - 科创板六年来通过制度创新和生态建设为科学家创新创业提供支持,推动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国家竞争优势 [1] - 超六成科创板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四成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近三年推动1100余项合作项目实现研发成果产业化 [1] 科学家创业特色 - 科创板公司中近三成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科学家创业成为鲜明特色 [2] - 百济神州共同创始人王晓东带领团队耗时7年零5个月研发出第一款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抗癌新药泽布替尼,创造国内首个"十亿美元分子"产品 [2] - 佳驰科技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国盾量子参与研制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并在"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2] 高校教授与产学研结合 - 75家科创板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或总经理具备高校教授或博导任职经历,其中21人教龄超过10年 [3] - 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牵头研制我国高性能通用CPU芯片,2025年发布的龙芯3C6000性能比肩2023-2024年国际主流产品 [3] - 达梦数据董事长冯裕才带领公司成长为年营收突破10亿元的国产数据库厂商 [3] - 超三成科创板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或总经理拥有海外求学经历,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领域这一比例达五成 [3] 人才与产业集群 - 科创板公司实控人中有约110位本科毕业于中国C9高校,董事长和总经理中毕业于C9高校的达169位 [4] - 联影医疗创始人薛敏带领企业打破高端医疗设备国际垄断,推出世界首款2米PET/CT等创新产品 [4] - 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等半导体设备领军人物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相关专业 [4] - 格科威和思特威分列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企业营收第六、七位,成为国产CMOS图像传感器中坚力量 [5] - 近四成科创板公司"关键少数"有博士学位,19家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后研究经历 [5] 产学研合作成果 - 近三年科创板公司产学研合作覆盖率超八成,合作形式包括联合研发、人才联合培养和共建实验室 [6] - 天合光能与复旦大学联合建设的实验室已创造29次世界纪录,寒武纪累计覆盖上百所高校约2.5万名学生 [6] - 近三年科创板公司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项目超4000项,其中1300余项获国家级或省部级立项,1100余项实现产业化 [7] - 华海清科和清华大学合作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截至2024年末已实现超500台12英寸CMP装备出机 [7] - 科创板公司合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超2万项 [8] 制度创新与资本助力 - 超七成科创板公司运用股权激励工具,覆盖核心业务及技术人员超14万人 [9] - 科创板公司研发人员合计超24万人,占员工总数比例近三成 [9] - 2024年11家公司申请再融资近280亿元,投向创新药或芯片研发等项目 [9] - 2024年证监会推出"1+6"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 [9]
银行周报:国债等恢复增值税征收,消费、经营贷将迎贴息-20250804
银河证券· 2025-08-04 16:23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银行业"推荐"评级,看好板块配置价值 [5][37] 核心观点 政策环境与经营环境 - 政治局会议延续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利好银行信贷支撑与重点领域增长 [7][8] - 扩内需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重要抓手,零售与科技金融业务有望受益,消费贷贴息政策刺激需求 [9][16] - 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持续推进,城投债信用利差降至历史低位,缓解银行不良风险敞口 [9] 债券增值税调整影响 - 新发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6%增值税,存量债券免征至到期 [10][11] - 测算显示10年期国债、地方债、1年期金融债实际收益率分别下降10BP、11BP、7BP,推动银行资产结构调整 [11][12] 零售业务机遇 - 消费贷与服务业经营贷贴息政策降低融资成本,财政贴息呵护银行净息差,缓解信贷竞争压力 [16] 市场表现与估值 板块表现 - 银行板块周跌幅0.84%,跑赢沪深300指数(-1.75%),国有行逆势上涨0.80% [5][17] - 个股方面,农业银行(+2.43%)、工商银行(+1.74%)涨幅居前 [5][18] 估值水平 - 银行板块PB为0.73倍,相对全部A股折价43.98%,股息率4.09%位列全行业第三 [28][30] - 2025Q1上市银行营收同比降1.72%,净利润降1.2%,但优质区域行如江苏银行、杭州银行保持双位数增长 [33][36] 投资建议 - 推荐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大行及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区域行 [5][37] - 低估值股份行与优质区域行受主动资金青睐,ETF扩容与中长期资金流入支撑板块估值重塑 [37]
成大生物(688739.SH)与中科紫东太初合作再进一步,共建“AI+疫苗研发联合实验室”
新浪财经· 2025-08-04 16:09
合作概况 - 辽宁成大生物与中科紫东太初签订合作协议,共建"AI+疫苗研发联合实验室",聚焦数据整合、技术攻关、服务赋能及生态构建四大维度 [1] - 中科紫东太初负责AI技术开发与平台搭建,成大生物提供研发数据及应用场景支持,享有疫苗产业化成果知识产权及商业化优先权 [1] - 合作首期开发将按里程碑节点分期验收 [1] 合作具体方向 - **数据整合与分析平台建设**:整合病毒基因库、临床试验等数据资源,构建高保守序列数据库与标准化数据集,实现数据标注、知识检索及智能推送功能 [2] - **疫苗研发AI工具集开发**:开发增量学术/专利信息推送、蛋白质语言特征分析、T细胞表位预测等工具,搭建集成化AI工具平台 [2] - **科学服务平台搭建**:紫东太初3.0科学智能平台提供文献深度理解、实验方案辅助设计等服务,支持研发团队灵活调用 [2] - **行业影响力共建**:通过学术论坛、成果展示等活动加速技术转化,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2] 合作双方优势 - **成大生物**:全球最大人用狂犬疫苗生产商,产品覆盖"一带一路"30余国,累计使用超4.5亿剂次,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3] - **成大生物研发管线**:包括15价HPV疫苗、二倍体狂犬疫苗、多价流感疫苗等,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已在埃及、印尼获批 [3] - **中科紫东太初**:中科院孵化的AI大模型"国家队","紫东太初3.0"具备高阶推理能力,对标GPT-4o,推动AI for Science科研范式 [3] 行业生态与股东支持 - 中科院联合40余家机构启动"科学基础大模型生态联盟",推动国产算力适配,构建自主可控的"AI+科学"生态 [4] - "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加速"AI+科学"平台化转型 [4] - 粤民投为中科紫东太初首轮融资重要投资方,其子公司为成大生物控股股东辽宁成大第一大股东,积极推动合作落地 [5] - 粤民投聚焦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助力AI大模型与行业场景融合,本次合作成为其赋能标杆案例 [6] 未来规划 - 成大生物将探索AI大模型本地化部署与场景化应用,搭建本地化AI平台,推动研发、生产、运营等环节深度赋能 [6]
慈星股份召开半年度销售会议,部署下半年销售工作,为完成全年销售计划打基础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15:23
公司业绩与战略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召开销售会议,总结市场拓展、产品研发、团队建设等方面成绩与不足,并制定下半年目标[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6.08亿元,环比增长40.19%[2]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7610.96万元,环比增长395.62%[2] - 公司积极探索多元化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两次尝试重组但均失败[3] - 公司股价在重组失败后早盘跌幅不足5%,扛住利空影响[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电脑横机行业受关税政策及终端消费需求影响,下游企业订单量短期内滞缓[3] - 横机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企业整体利润空间不断压缩[3] - 行业发展格局面临深度调整[3] 公司市场地位与规划 - 公司是国内横机行业领军企业,致力于提升针织机械技术水平[2] - 公司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市场需求呈现周期性规律[3] - 公司急需实现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构建第二增长曲线[3] - 未来将积极探索转型升级新曲线,寻找新业务增长点[3]
从“一件羽绒服”看新质生产力如何在冰城夏都“落地生花”?
新华网· 2025-08-04 14:29
行业趋势 - 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新智造新消费新生态"为主题,强调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1] - 纺织服装行业正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实现产业升级,关键生产环节智能化率达90%以上 [3] - 行业龙头波司登通过智能工厂实践,推动我国羽绒服装制造数字化智能化迈出关键一步 [3] 公司运营 - 波司登哈尔滨智能制造工厂月均产能25000件,年产量30万件,交货周期缩短至7-14天 [1] - 工厂采用自主研发的GiMS工业互联网系统,实现生产数据实时监控、资源自动调配和问题预警 [2] - 智能系统支持批量生产和定制化需求,单件羽绒服最快生产时间压缩至3-4分钟 [3] 生产效能 - 工厂采用全流程自动化设计,包含自动裁剪、无尘充绒和吊挂生产线,实现不落地生产 [3] - 员工配备数字化终端平板,实时显示生产效率、完成量及合格率数据 [2] - 智能设备如机针管家、智能缝纫机与人工协同,提升"人效+机效"倍增效果 [3] 战略发展 - 波司登从传统制造转型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企业,品牌价值超千亿元 [4] - 公司提出"向新、提质、攀高"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5] - 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智能化转型推动行业升级 [5] 产业布局 - 哈尔滨智能工厂选址毗邻机场与高速,强化全球供应链响应能力 [3] - 项目重塑东北高端鹅绒产业格局,形成从原料到成衣的完整产业链 [3]
人民日报丨拓空间,有效投资潜力大
国家能源局· 2025-08-04 14:26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情况 -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248654亿元,同比增长2.8% [4]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816亿元(+6.5%),第二产业投资88294亿元(+10.2%),第三产业投资155543亿元(-1.1%) [4] - 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速为5.3%,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全年提升0.5个百分点 [4] 投资结构亮点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贡献率达86% [7]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6%,其中水上运输业(+21.8%)和水利管理业(+15.4%)表现突出 [7] - 制造业投资增长7.5%,拉动整体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 [8] 新兴领域投资动态 - 氢能重点项目投资额实现翻番,绿氢项目加速推进 [7] - 充换电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近70%,车网互动试点城市扩容 [7] - 新型储能及源网荷储一体化投资增速均超30% [7] 政策支持与资金部署 - "两重"建设项目8000亿元和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 [10] - 将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完善交通能源领域价格机制以提升投资回报 [10] - 推动核电领域民间资本经验复制,加大交通/能源/水利领域向民资开放力度 [10] 未来投资方向 - 新质生产力、城市更新改造和民生补短板领域潜力巨大 [11] - 需优化投资布局并改善环境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11]
4年200亿人次报销,未来五年全民医保如何升级
第一财经· 2025-08-04 14:26
医保制度发展概况 - "十四五"期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四年累计近200亿人次享受医保报销,2024年报销人次为2020年的1.6倍 [3][5] - 2024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率超99%,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目录内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0% [5] -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医保帮扶政策累计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6.73亿人次,减轻费用负担超6500亿元 [5] 医保服务与覆盖提升 - 截至2025年6月,全国医保定点医药机构达110万家,跨省联网定点机构64.4万家,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减少群众垫资5900亿元 [6] -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是短板,约2亿城镇就业人员未参加职工医保,部分地区已探索分类参保路径(如河北按就业稳定性分级引导参保,苏州取消户籍限制) [6][7] -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1.9亿人,拉动社会资本投入超500亿元,服务机构达8800家,护理人员30万人,较"十四五"初期增长超50% [5][13] 医保支付与药品改革 - "十四五"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年均增速9.1%,2024年支出2.98万亿元,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5% [8][11] - 动态调整医保目录累计新增835种药品("十四五"新增402种),2024年谈判药品报销2.8亿人次,创新药支出年均增速达40% [8][11] - 集采覆盖435种药品和7大类高值耗材,医药总费用增速回落至个位数(2024年职工/居民医保费用分别增长3.6%和3.7%) [8][9] 医保经济功能与创新支持 - 医保战略购买推动医药产业升级,2024年创新药支出为2020年的3.9倍,新技术立项指南新增100余项(如脑机接口在湖北、浙江落地) [11][12] - 医保职能从基础保障扩展至"三医联动",支持医疗产业和医药创新,长期护理保险成为银发经济新增长点 [11][12][13] - 全国统一长护险制度有望年内推出,将进一步稳定养老服务业资金预期 [13]
【理响中国】习近平经济思想原创性贡献如何理解和把握?
人民网· 2025-08-04 14:25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观点 -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时代性、原创性、系统性,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和现实鲜活度突出 [1] - 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范畴,如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新质生产力等,这些概念立足中国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2] 原创性理论成果 - 创造性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2] - 创造性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新时代发展思路、经济政策、宏观调控提供根本遵循 [3] - 创造性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明确新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 创造性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强调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对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 系统化的经济学说 -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探索创新发展规律、协调发展规律、绿色发展规律、开放发展规律、共享发展规律提供根本遵循 [5][6] -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集成,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特征、本质要求、动力、方式、路径和世界意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6]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治国理政纪实丨坚持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央广网· 2025-08-04 14:21
央广网北京8月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 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高质 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引领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系列报道《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治国理政纪实》 本期推出《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同比增长 5.3%。这份来之不易的中国经济"半年报",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确定性。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如何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自身发展?习近平总书 记有着深邃的战略思考。 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 强调,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要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 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下团组,多次强调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