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
icon
搜索文档
产学研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
经济日报· 2025-05-15 06:08
产学研协同育人战略 - 核心观点:通过深化产学研协同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抢占国际科技竞争主导权的关键[1] - 需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1] - 需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1] 师资队伍建设 - 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工程师、高管加入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队伍[2] - 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双聘机制,促进跨机构任职[2] - 打破户籍、学历等限制,允许人才通过弹性考核方式流动[2] - 采用"学术论文+技术专利+成果转化"多维评价标准[2] 保障体系构建 - 政府主导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政策框架,将企业需求纳入高校学科规划[3] - 通过合作办学、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定向培养前沿科技领域人才[3] - 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给予长期支持[3] - 整合多方资源建立知识产权交易、科技创新平台[3] 人才培养机制优化 - 依据新兴产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推动信息化、数字化升级[4] - 将实际案例、前沿技术引入教学,构建产业匹配的教学体系[4] - 推广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内容[4] - 形成"课堂-实验室-生产线"三位一体培养模式[4]
赛轮轮胎:Q1 收入稳步增长,全球化布局持续推进-20250514
长江证券· 2025-05-14 18: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行业维持高景气,公司收入及利润同比增长,凭借成本控制能力和规模效应保持毛利率平稳,出口和产能优势提升利润水平;Q1销量环比提升但单胎价格环比下降;持续深耕非公路轮胎业务,产能待释放;液体黄金轮胎性能优异获认可,潜在市场空间大;持续推进全球化产能布局,收入及利润有望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亿元、52.3亿元及61.9亿元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年报:全年收入318.0亿元(同比+22.4%),归属净利润40.6亿元(同比+31.4%),归属扣非净利润39.9亿元(同比+26.9%),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0.23元现金红利(含税) [2][4] - 2025年一季报:收入84.1亿元(同比+15.3%),归属净利润10.4亿元(同比+0.5%),归属扣非净利润10.1亿元(同比 - 0.7%) [2][4] - 2024年轮胎产销量:产量7481.1万条(同比+27.6%),销量7215.6万条(同比+29.3%),整体毛利率27.6%(同比 - 0.1 pct) [8] - Q1轮胎产销量:产量1988.3万条(环比 - 1.5%),销量1937.4万条(同比+16.8%,环比+6.0%),单胎收入417.6元(环比减少10.0元) [8] 业务情况 - 非公路轮胎业务:截至2024年底,青岛、越南、潍坊基地已具备21.5万吨年产能,有4.5万吨剩余年产能待释放,在青岛董家口和印度尼西亚规划建设产能,未来年产能有望达44.7万吨 [8] - 液体黄金轮胎:解决“魔鬼三角”问题,车辆每行驶1000公里,卡客车轮胎和乘用车轮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同规格普通轮胎分别下降39%和27% [8] 产能布局 - 推进越南三期、柬埔寨扩建项目,与墨西哥TD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600万条半钢项目,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年产360万条子午线轮胎与3.7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截至2024年底,共规划建设年产2765万条全钢胎、1.06亿条半钢胎、44.7万吨非公路胎产能 [8]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亿元、52.3亿元及61.9亿元 [8]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展示了2024A - 2027E的相关数据,包括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毛利、货币资金等多项指标及对应百分比变化 [11]
科研成果转化需注重“市场阅卷”
经济日报· 2025-05-14 05:48
科研成果转化政策推动 - 黑龙江省制定《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行动方案》,明确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高水平产业平台等重点任务 [1] - 安徽省发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提出26项措施包括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 [1] - 政策导向强调以市场为核心,采用"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模式推动产学研融合 [1] 科研成果转化现状与挑战 - 高校和科研院所大量科技成果处于"沉睡"状态,企业创新需求与科研供给缺乏有效对接机制 [2] - 成果转化困难制约企业创新发展和区域产业升级,造成科研资源浪费 [2] - 部分先行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应用新技术,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区域产业整体实力 [2] 政府与企业协同机制 - 政府需精准对接产业链需求,依据企业关键技术清单布局科技攻关项目 [3]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中试平台时突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3] - 实施企业分类管理和梯度培育,促进校企融合与产学研创新对接 [3] 体制机制改革方向 - 推动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等制度改革 [4] -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制度体系,优化成果转化导向的评价考核机制 [4] - 落实科研人员激励政策,包括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尽职免责机制 [4]
本立科技(301065) - 301065本立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3
2025-05-13 18:00
公司业绩 - 2024年主营产品出口销售收入188,583,231.00元,较2023年增长17.88% [2][3] - 2024年营业总收入708,834,125.46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571,985.96元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61,979,567.81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246,208.73元 [3] 市场布局 - 海外销售主要集中在印度,后续维护印度市场业务同时开拓新海外市场 [2][3] - 保持国内市场领先地位,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深耕拓宽主营产品应用领域 [4] 产品与业务 - 新建年产1000吨诺氟沙星产线预计2025年4月30日达预定可使用状态,产品成本优势明显,竞争力强 [3] - 目前主营医药、农药及新材料中间体研发、生产和销售,诺氟沙星项目为原料药产品,后续会纵向延伸开发产品 [3] 市值管理 - 高度重视以企业价值为核心的市值管理理念,2024年实施股份回购、股权激励、现金分红等事项 [3] 发展战略 - 秉承核心价值观,以成为绿色化工企业为愿景和使命,立足主业和优势资源,拓展产业链和新领域 [4] - 探索“自主 + 整合”协同发展模式,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能释放 [4] 竞争优势 - 系列产品品种丰富和产能规模较大 [4] 盈利增长点 - 推动成熟产品应用,强化研发创新,加强销售团队建设,加强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 [5] 创新合作 - 坚持自主研发,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5][6] 行业情况 - 2024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91,986.4亿元,同比上升4.2%,营业成本79,805.8亿元,同比上升4.8%,利润总额4,250.1亿元,同比下降8.6% [6] - 医药制造业需求上升,医药中间体行业规模扩大,农药行业亚太、拉美需求增加,欧美趋缓 [6]
大石桥经开区一季度固定投资同增8.2%
中国化工报· 2025-05-13 10:17
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发展 - 一季度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同比增长8 2% [1] - 预计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050万元,同比增长31 2% [1] - 区内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增至3家,新增清洁生产企业2家 [1] 主导产业与招商合作 - 围绕新材料、金属制造、循环经济及化工三大主导产业精准招商 [1] - 与华能新能源合作推进500万千瓦农光互补项目 [1] - 与四川普州大地投资6 8亿元的冶金固废综合处理项目签订框架协议 [1] 运营模式与机制创新 - 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成立大石桥瀛新建设公司统筹推进光伏资源开发 [1] - 建立"领导包扶+专班推进"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 [1] - 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模式开展精准服务 [1] 绿色制造与科技创新 - 获批辽宁省绿色工业园区,制定全省首个开发区《环境保护准入条件》 [1] - 助力8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1] - 超导电机节能改造等5个项目纳入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名录 [1] 产业链深化与产学研合作 - 聚力产业链强链补链,瞄准精细化工等方向深化区域合作 [2] - 推进科威特年产5万吨燃料油及10万吨沥青深加工等项目 [2] - 深化与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菱镁化工向医药级镁制品升级 [2] 营商环境优化 - 开展"领导干部进园区"、"企业家接待日"活动 [2] - 建立"未诉先办"机制确保企业诉求快速响应 [2]
【私募调研记录】珠池资产调研九州一轨
证券之星· 2025-05-13 08:12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珠池资产近期调研了上市公司九州一轨,参与形式为特定对象调研和券商策略会 [1] - 九州一轨起源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下属的劳动保护研究所,于2023年1月18日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1] - 公司构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股东生态,形成多元化股东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 [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907.32万元,同比增长30.70% [1] - 2024年净利润1,115.20万元,同比增长773.15% [1] - 公司业务成功拓展至发电厂和文物展厅减震领域 [1]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34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3,354,157.287元 [1] - 公司研发了轨道声纹在线监测与智慧运维系统,涵盖四个核心部分,已在多个项目中应用 [1] 机构背景 - 上海珠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17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 [2]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管理对冲基金和提供投顾服务,投资范围涵盖固定收益、权益、另类资产等 [2] - 核心投资策略为资产配置精选和量化,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资产配置服务 [2] - 核心团队成员平均从业年限超过10年,在宏观经济研究、资产配置、专项市场研究等领域能力出众 [2] - 公司在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投资方面均能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2] - 公司与多家银行总行、信托公司、券商等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
食品产业园创新思路发力精准招商
中国食品网· 2025-05-12 15:41
招商机制创新 - 采用"小分队精准出击+重点项目定向突破"双轮驱动模式提升招商效能 [1] - 围绕调味品、大蒜功能健康食品、休闲食品及预制菜产业组建专业化招商小分队开展高频次对接 [1] - 针对中国林科院大蒜保健品、新疆埃乐欣药业大蒜制剂等重点项目成立专项攻坚小组定制落地方案 [1] 产业生态建设 - 双辣调味品产业计划联合山东省调味品协会举办年会并依托江南大学开展专题培训 [1] - 大蒜大健康产业联合中国药科大学、韩国千贤树博士等团队研发功能性食品/保健品 [1] - 大蒜传统产业推动黑蒜国际标准制定并与头部电商/厦门航空合作开发衍生产品 [1] - 休闲食品及预制菜产业以稻香村、阜盈食品为核心引进利信国际贸易等项目 [1] 重点项目推进 - 确保金蒜农2万吨复合调味品深加工项目上半年投产 [1] - 推动泓森艾维尔二期、稻香村智慧云仓等项目全面开工 [1] - 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挖掘"金乡大蒜"品牌潜力扩大市场份额 [1] 市场渠道拓展 - 对接与辉同行、东方甄选等头部电商主播推广黑蒜产品 [1] - 通过多元化宣传巩固国内外市场份额 [1]
行业唯一!海尔空调倡议家居环境工作委员会成立引领行业升级
金投网· 2025-05-12 14:43
同时,委员会的成立也体现出海尔空调在行业中的担当与前瞻性。从技术创新来看,海尔空调近期的可变分流技 术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在AI节能等领域的连续突破,正走在行业前列。在标准制定上,海尔空调把国家 标准做到了行业最多。此外,海尔空调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华科大、上海交大等多所高校及科 研机构联合成立三大核心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对于用户而言,在技术创新方面,海尔空调将深化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加速智能控制、高效制冷、健康净 化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让用户更快享受前沿科技带来的舒适体验。如更智能的控制方式、更高效的制冷制热效 果、更健康的空气净化功能等,满足用户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在服务优化方面,海尔空调通过整合产学研资 源,提供从方案设计、设备安装到维护保养的一站式空气解决方案,针对客厅、卧室、厨房等不同场景,打造定 制化的智能家居环境,实现"会呼吸的家",全方位提升用户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当前沿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家居空气解决方案,相信在家居环境工作委员会的推动下,海尔空调将引领整个行 业的创新技术发展,成为用户需求的贴心响应者,让每一 ...
深化“产学研医金”一体联动 构建全链条金融支持体系 深圳医药医疗器械产业迎新机遇
深圳商报· 2025-05-12 06:34
在主旨分享环节,六棱镜创始人耿德强发布《深圳市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态势》报 告,深交所科融通V-Next副总监周红叶以《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投资数据洞察》为题作分享。 在圆桌对话环节,围绕"深圳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态势""全球医药医疗器械产业投资趋势"核心议题, 由华大基因、美好医疗、晶泰控股、信立泰医疗器械等产业专家与元生创投、惠每资本、复星医药等投 资机构投资人展开思想碰撞。 【深圳商报讯】(记者周良成)在生物医药创新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深圳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正加 速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生态。日前,"星耀鹏城"20+8产业沙龙之医药医疗器械主题专场活动在福 田成功举办。深交所、深圳市委金融办、深圳市药械办、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福田区金融服务和风 险防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链上市公司、专业投资机构、创新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代表 近140人参会。 深圳市医药和医疗药械产业办公室主任刘楚文在致辞中表示,深圳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 势,2024年我市医药产业产值547.83亿元,医疗器械产业产值约1030亿元。未来,将深化"产学研医 金"一体联动,以金融赋能为驱动,聚焦 ...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与大湾区双向奔赴互动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 - 长三角正在形成高铁、科创(产业)、水运三大"超级环线"经济,加速区域一体化发展 [3] - 高铁"超级环线"串联上海、南京、合肥、杭州4座中心城市,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 [3] - 高铁环线连接7条高铁线路,推动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融合 [3] 高铁"超级环线" - 2024年6月首条环线开通运营,实现沪苏浙皖四省"连线成圈" [3] - 促进区域内从"空间一体化"向"功能一体化"升级,实现同城化协同发展 [3] 科创(产业)"超级环线" - 由G60科创走廊与沪-宁-合产业创新带构成,形成"廊-带-圈"结构 [4] - 已建立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集成电路产业圈等专业化分工体系 [4] 水运"超级环线" - 由江淮运河、长江、淮河、京杭运河构成"井字形"多式联运网络 [4] 区域协同发展 - 长三角与大湾区通过高铁网实现知识、技术、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 [5] - 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张江、大湾区)协同创新,共享科技基础设施 [5] - 沪深港合作推动金融产品组合,促进科创、产业、人才、资金跨区域融合 [5] 产业合作 - 在AI、芯片、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领域实现差异化布局和优势互补 [5] - 通过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推动产业链组链、延链、嵌链式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