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走进佑驾创新:“毛竹”的耐心,一家L2老兵的L4新战事
南方都市报· 2025-11-05 14:00
公司发展路径与战略 - 公司选择“渐进式”发展路径,从L1到L4逐级攀升,技术与市场并行驱动,区别于行业内直奔L4的企业 [3] - 公司业务版图划分为“横轴”与“纵轴”,横轴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路协同三大场景,纵轴是沿自动驾驶等级攀升的技术路径 [3] - 2025年公司高调发布“小竹无人车”品牌,切入无人物流赛道,标志其从过去十年深耕L2辅助驾驶前装量产的“扎根”阶段,进入“强势生长”的新周期 [2] 核心能力与技术优势 - 公司具备“全栈自研”能力,涵盖算法层面的感知、定位、决策、规控等核心模块,以及软硬件设计、生产制造到品控的全面掌控 [4] - 全栈自研能力使公司能够高效进行技术迭代、成本控制和质量保障,并实现从“单一车型定点”到“车型平台定点”的突破 [4] - 公司已累计为42家主机厂客户进行量产,并拿下长安汽车的多个平台定点,蔚来子品牌乐道全系标配其DMS方案 [5] 无人物流业务策略 - “小竹无人车”的定位是“不出事,用得久,够便宜”,体现其作为生产工具的本质和“车规级”降维打击策略 [7] - 公司采用乘用车的车规级标准制造物流车,核心零部件100%车规级,以保障产品生命周期和运营效率 [7] - “够便宜”的逻辑建立在全生命周期成本和价值最优上,通过复用乘用车量产项目的供应链资源来摊薄成本 [7][9] 数据与成本护城河 - 公司乘用车业务构成庞大的数据采集网络,可将乘用车数据清洗、分解、标注后供给L4业务使用,形成高效的数据闭环 [8] - 数据复用使公司算法基于海量、多样化的真实数据,无需从零搭建昂贵的数据采集车队 [9] - 供应链成本优势是关键护城河,无人物流车关键零部件复用乘用车前装量产项目的选型,据测算能使BOM成本降低超30% [9] 市场竞争与扩张策略 - 公司拒绝盲目卷入“价格战”,内部对价格战有过预期和研判,但希望避免主动卷入 [12] - 市场扩张采用“根据地打法”,先挑选华东、西南等核心城市如深圳、西安、成都、江阴进行深耕,打造可复制的成熟运营范式后再规模化推广 [12] - 在选定的根据地投入远超友商的资源,力求做透做深,以实现对运营风险的主动管控和全链条打通 [12]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通过L4业务谋求身份升级,从原来的供应商转变为运营商,提供无人物流服务并按历程、按月等形式收取服务费或租金 [13][14] - “以租代售”的运营模式降低了客户使用门槛,使价值评估标准从“购买价格”转向“运营成本”和“服务效率” [14] - 据透露,小竹无人车跑两三年左右能够收回成本,之后便能贡献持续利润 [14]
1.4万亿Uber还要继续吃Robotaxi的苦
新浪财经· 2025-11-05 12:49
核心观点 - 公司未来股价上涨的关键驱动因素为中短期看广告业务,长期看自动驾驶业务商业化落地程度 [2][9][20]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三季度营收134.7亿美元,同比增长20% [4] - 净利润达6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26亿美元增长近三倍 [4] - 调整后EBITDA增长33%至约23亿美元 [4] - 公司总预订额同比增长21%至497亿美元 [6] 细分业务表现 - 出行业务营收76.8亿美元,同比增长20%,订单额同比增长19.6%至251亿美元 [4][6] - 配送业务营收44.8亿美元,同比增长9%,订单额同比增长25% [4][6] - 货运业务营收13.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几乎持平 [4] - 生鲜及日用品等非餐外卖年化订单额达120亿美元,相当于整体外卖订单额的17% [8] 区域市场表现 - 美加地区贡献的收入占比首次降至50%以下,收入增速持续放缓 [8] - 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成为营收增速最快的地区,贡献公司三成以上收入 [8] 广告业务增长潜力 - 广告业务具备高毛利特性,无需额外履约成本,能直接提升整体利润率 [10] - 公司拥有1.9亿活跃用户,通过App内展示广告、行程中植入等方式进行流量变现 [10] - 当前广告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不足3%,需持续高增长才能显著改变收入结构 [10] - 广告业务高增长可能推动市销率上行,当前公司PS为4.25,低于以广告为主业的科技公司如Meta的8.63 [10] 自动驾驶业务战略与现状 - 公司自动驾驶策略从自研转变为生态整合者,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以更低成本更快推向市场 [12] - 公司采用广撒网式合作,几乎与中国所有自动驾驶公司达成合作,并向文远知行投资1亿美元 [12] - 公司计划组建一支由10万辆搭载英伟达技术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组成的车队,目标在2027年后逐步扩展 [13] - 当前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规模有限,与Waymo在奥斯汀和亚特兰大的车队计划扩大至数百辆,但相比数百万级的网约车司机规模依然很小 [13] 自动驾驶领域竞争格局 - 面临科技巨头竞争,如Waymo和Cruise,它们拥有成熟技术、关键指标领先及强大资金支持 [15][16] - 面临汽车制造商竞争,如特斯拉计划推出自己的Robotaxi网络,凭借大规模生产能力和用户数据优势直接冲击网约车模式 [17] - 面临聚合平台及新兴出行公司竞争,如Lyft、Grab、Gojek等 [18] - 面临中国自动驾驶公司竞争,如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滴滴、文远知行等,它们正进行全球化扩张 [19] 自动驾驶业务的机遇与挑战 - 公司平台网络效应是核心护城河,可整合多种出行服务成为未来出行生态的超级入口 [19] - 自动驾驶技术可替代司机成本,极大改善单位经济效益和毛利率,并在货运领域开辟新收入来源 [19] - 自动驾驶业务短期是拖累利润的成本中心,会增加资本开支并面临盈利压力 [2][12][14][20] - 自动驾驶业务长期是证明商业模式可行性的关键,若L4级自动驾驶在未来3-5年内大规模商用,公司作为运营平台将显著受益并获得更高估值 [2][20]
异动盘点1105 |中国中免逆市涨近4%,蜜雪集团午前涨超3%;热门中概股普跌,比特币概念股走低
贝塔投资智库· 2025-11-05 12:00
港股市场表现 - 中国中免逆市涨超3.9%,公司宣布首次中期分红计划,拟每10股派现2.50元,合计派发约5.17亿元,占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16.95% [1] - 古茗早盘涨近4%,公司董事会将于2025年11月14日召开会议,议程包括考虑及批准宣派特别股息事项 [1] - 越疆逆势涨超4.38%,公司与蓝思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获得1000台机器人采购订单 [1] - 天立国际控股涨超4.4%,公司参与四川省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及成都市"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场景建设推进会 [1] - 亿华通再涨超近8%,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61.05万元,上年同期为-2.21亿元,实现由负转正,主要系加强应收账款回款及优化供应链管理和人员结构 [2] - HOME CONTROL早盘跌超14%,香港证监会指出公司股权高度集中,20名股东合共持有17.55%股份,连同一名主要股东持有的74.06%股份,总计占已发行股本的91.61% [2] - 小鹏汽车-W一度跌超5%,公司将于11月5日举行2025年小鹏AI科技日 [2] -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跌超2.2%,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0.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32亿元,经营业绩由盈转亏 [3] - 三花智控再跌超2.1%,特斯拉将于11月6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投票结果将决定其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赛道的长期战略走向 [3] - 蜜雪集团午前涨超3%,公司旗下蜜雪冰城巴西公司与安骏快递巴西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4] 美股市场表现 - Palantir股价走低,跌超7.94%,公司三季度营收为11.8亿美元,同比增长63%,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0.9亿美元 [5]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超2%,热门中概股普跌,富途控股跌逾7.57%,小鹏汽车跌近4%,理想汽车跌3.27%,阿里巴巴跌逾2% [5] - Metsera股价走高,涨超20%,来自辉瑞与诺和诺德的竞购报价进一步加码 [5] - 百胜中国涨逾1.9%,公司管理层在2025年Q3业绩会上表示,肯德基的新业态表现良好,"店中店"业务为销售额与利润带来增量贡献 [5] - 比特币概念股走低,Coinbase跌超6.9%,Robinhood跌超6.9%,Strategy跌超6.6%,Circle跌超5.6%,Sharplink Gaming跌超10.7%,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跌超7.9%,比特币大跌超1.7% [6] - 特斯拉盘前跌逾5%,公司因一起2024年发生的严重车祸被提起诉讼,同时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拒绝了针对CEO埃隆·马斯克的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 [6] - 百度盘前涨逾3.1%,公司旗下萝卜快跑平台截至10月31日每周订单量突破25万单,且全部订单均由全无人驾驶车辆完成 [6] - 优步跌逾5%,公司三季度营业利润为11.1亿美元,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6.2亿美元,经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22.6亿美元,略低于预期 [7] - 飞利浦涨近3%,公司Q3销售额同比下降2%至43.02亿欧元,符合市场预期,可比销售额增长3%,经调整后的息税摊销前利润为5.31亿欧元,好于市场预期的4.84亿欧元 [7] - Spotify Technology公布三季度财报及四季度业绩指引,多项核心指标超出市场预期,推动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一度上涨6%,但收盘跌超2.25% [7]
特斯拉芯片由台积电、三星共同代工!
国芯网· 2025-11-05 11:42
特斯拉AI芯片代工策略 - 特斯拉AI5芯片将由台积电和三星电子共同代工,分为两个版本制造[1] - 尽管两家代工厂工艺存在差异,公司致力于确保AI软件在不同版本芯片上实现完全一致的运行效果[3] - 后续的AI6芯片将继续采用台积电与三星双代工厂模式,而更远期的AI7芯片将更换代工厂,因设计更具挑战性[5] 特斯拉AI芯片产品路线图 - 公司计划于2026年获得AI5芯片样品并可能进行小批量生产,大规模量产预计在2027年启动[3] - AI6芯片目标性能较AI5提升约一倍,预计于2028年中期实现量产[5] - AI5芯片运算性能可达2000~2500 TOPS,为现款HW4芯片的5倍,支持更复杂的无监督FSD算法[5] 特斯拉AI芯片应用与优势 - AI5及后续芯片将主要应用于公司自动驾驶系统、Dojo超级计算平台以及AI模型训练等核心业务领域[5] - 该芯片为特斯拉自研设计,预期在算力、能效及成本方面相较现有方案有显著优化[5]
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二十九: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冲击港股上市,均胜电子再获50亿元汽车智能化全球订单【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11-05 11:24
行业核心观点 - 汽车智能化技术加速渗透,2025年8月乘用车L2级以上功能渗透率达33.3%,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8] - 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提速,多家公司推进Robotaxi服务落地及L4级技术合作 [5][13][17] - 供应链关键环节技术迭代加速,高像素摄像头和高算力芯片占比显著提升 [7][8][54] 行业新闻与动态 - 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Robotaxi服务扩展至8-10个区域,并在美国奥斯汀率先落地全无人化运营 [5][13] - 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开启招股,均拟于2025年11月6日在港交所上市 [5][15][16] - Stellantis与英伟达、优步和富士康达成新合作,旨在基于其“自动驾驶就绪平台”联合研发并部署L4级自动驾驶汽车,以推出全球Robotaxi服务 [5][17] - 九识智能完成由蚂蚁集团领投的B4轮1亿美元融资,B轮融资总额达4亿美元,资金将用于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及全球市场拓展 [5][21][22] -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新规征求意见稿,支持车内全无人测试、建立异地测试结果互认机制并放宽路测门槛,以推动高阶自动驾驶产品落地 [27] 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智能驾驶渗透率 - 2025年8月,乘用车行业L2级以上渗透率为33.3%,同比+18pct,环比+3pct;高速NOA渗透率为33.4%,同比+20pct;城区NOA渗透率为14.2%,同比+5pct [8] - 2025年1-8月累计,乘用车标配L2级以上功能的渗透率为25%,同比+11pct [59][64] - 分价位看,2025年8月,25-35万元价格区间乘用车的L2级以上功能渗透率最高,达93% [66] 感知层-传感器 - 2025年8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为67.8%,同比+10pct,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达43.8%,同比大幅提升27pct [7][49] - 乘用车激光雷达渗透率为10.4%,同比+4.3pct;2025年上半年激光雷达供应商市占率前三位为华为(40%)、禾赛科技(28%)、STJC(24%) [8] 决策层-域控与芯片 - 2025年8月,乘用车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33.2%,同比+18pct [7][8] - 驾驶域控制器中,英伟达芯片占比达57.2%,同比提升26.8个百分点,占据主导地位;地平线和华为芯片占比分别为10.1%和9.8% [7][8][54] 智能座舱与网联 - 2025年8月,10寸以上中控屏、HUD、座舱域控制器的渗透率分别为85%、20%、41.1% [9] - OTA和T-BOX的8月渗透率分别为77.2%和67.1% [10] 主要车企动态与数据 特斯拉 - 特斯拉FSD累计行驶里程已达约60亿英里,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车主在FSD模式下累计行驶里程超过13亿英里 [34] - 特斯拉已开始向中国车主分批次推送包含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软件更新(2024.45.32.12) [28][29][32] 蔚来汽车 - 蔚来发布神玑NX9031芯片,称其算力打平行业旗舰芯片满血版,带宽为546GB/s,是行业旗舰的两倍,可并行处理25路高清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数据 [38] - 2025年9月,蔚来公司交付新车34,749台,同比增长64% [38] 小鹏汽车 - 2025年9月,小鹏汽车交付新车41,581台,同比增长95%,单月交付量创历史新高;2025年1-9月累计交付313,196台,同比增长218% [41] 理想汽车 - 截至2025年9月30日,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达1,431,021辆 [44] - 理想辅助驾驶累计用户达40万人,累计行驶里程53.7亿公里,VLA月度使用率为91% [44] 鸿蒙智行 - 2025年9月,鸿蒙智行全系交付新车52,916台,累计交付突破95万台 [45] - 国庆出行期间,其辅助驾驶总里程达2.3亿公里,用户活跃度为90.8% [45] 供应链与合作进展 - 均胜电子新获汽车智能化项目定点,预计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50亿元,涉及智能辅助驾驶域控制器、智能座舱多联屏等产品,计划2026年底开始量产 [5][20] - 禾赛科技宣布2026至2027年将继续作为核心战略供应商与小米汽车深化合作 [5][19] - 地平线HSD(Horizon SuperDrive)高阶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在星途ET5和深蓝L06上实现量产首秀 [18] - 博世中阶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已于2025年上半年获得多家车企定点,并于10月迎来批量交付 [26]
为弥补司机短缺,日本将加速L4自动驾驶车辆部署
观察者网· 2025-11-05 11:22
日本自动驾驶推广目标 - 日本计划到2030财年实现一万辆L4级自动驾驶车辆的规模,涵盖公共汽车、出租车、卡车等[1] - 该目标是日本首个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量化推广目标[3] - 到2027财年计划建成100个自动驾驶服务点[3] 推广背景与驱动因素 - 日本劳动力短缺严重,全国2428家出租车及包车公司中约70%反映司机人数持续减少,部分公司员工流失超一半[3] - 截至2023年8月末,日本全国出租车司机人数约23万人,较2019年减少20%[6] - 加快普及自动驾驶汽车旨在利于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物流效率[6] 发展预期与政策支持 - 预计到2027财年自动驾驶汽车投入使用量不足1000辆,到2030财年将增长十倍以上[6] - AI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应用预计将加速商用车自动化进程[6] - 日本将出台更多政策支持普及,包括考虑加大对地方政府补贴以推广自动驾驶公交车[6] - 政府正在建立复杂自动驾驶系统审批机制以及事故分析流程[6] 商业化进程与挑战 - 日本自动驾驶商业化推广并非一帆风顺,2021年残奥会期间丰田自动驾驶巴士发生碰撞事故导致运营暂停[7] - 事故后丰田采取了增加车上安全员、改为手动加减速等辅助措施才重启运营[7] - 商业化推广一度停滞,直至2024年12月日本首辆L4级自动驾驶巴士在松山市正式投入运营,路线全长1.6km,最高时速35km/h,配备安全员和远程监控[9] - 日本巴士管理局希望“松山模式”能在全国推广以解决司机短缺问题[9]
三花智控再跌3% 高盛指其机器人预期过高 市场关注特斯拉万亿薪酬计划
智通财经· 2025-11-05 11:05
公司股价表现 - 三花智控港股股价再跌超3%,截至发稿下跌3.06%至34.9港元,成交额为2.93亿港元 [1] 行业相关事件 -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计划在特斯拉股东大会上投票反对马斯克的薪酬方案 [1] - 美国规模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Calpers也宣布计划投票反对特斯拉授予马斯克的薪酬方案 [1] - 特斯拉将于11月6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投票结果被视为公司命运的分水岭,将决定其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赛道的长期战略走向 [1] 机构评级与估值分析 - 高盛将三花智控评级下调至"中性",理由是人形机器人预期过高 [1] - 高盛测算指出,三花智控A股当前估值隐含了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90万至200万台的出货预期,此测算基于三花执行器组装市占率30%至70%的假设 [1] - 特斯拉此前设定的明确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100万台机器人出货,高盛认为短期内(未来12个月)显然难以达到该目标 [1]
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车辆投入运营,总成本下降70%
新浪科技· 2025-11-05 10:49
产品发布与运营 - 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于11月5日宣布上线运营 [1] - 11月起第七代极狐阿尔法T5及埃安霸王龙Robotaxi正式在广州、深圳等地投入运营 [1] - 用户可通过“小马智行”App或小程序呼叫体验第七代Robotaxi [1] 技术规格与成本 - 第七代Robotaxi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并具有60万公里设计寿命 [1] - 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上代下降70% [1] 发展历程与规划 - 第七代Robotaxi从4月全球首发、6月开启路测至11月投入运营仅用时半年 [1] - 此次运营为2025年底实现千辆车队规模奠定基础 [1]
2200亿,重庆迎来一个超级IPO
投中网· 2025-11-05 10:29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赛力斯于港交所上市,发行价131.5港元,开盘后市值达2200亿港元,成为年内首家A+H上市的新能源车企[2] - 公司旗下问界系列连续三年获新能源汽车品牌新车质量表现第一名,问界M9为2024年50万元级车型销量冠军[2] - 公司营收从2023年的358亿元增至2024年的1451亿元,同比增长305.5%,2024年净利润达59亿元,同比增长342.72%[7]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公司前身是1986年张兴海兄弟以8000元创办的凤凰电器弹簧厂,后成为长安、东风等车企供应商[4] - 2003年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东风渝安,获得整车生产资质,通过微型车在市场崛起,2016年更名为重庆小康工业并在A股上市,当时市值51.709亿元[5] - 公司布局新能源,远赴硅谷设研发中心,斥资数十亿建智慧工厂,并收购特斯拉联合创始人的电池公司InEVit[6] - 2021年与华为合作后股价飙升,从7.71元涨至最高75元,上演10倍大牛股行情,2021年7月市值最高达850多亿元[7] 产品销量与市场表现 - 问界M5创下上市当年新品牌单车交付量破万的最快纪录[8] - 问界M7成为2024年中国市场30万元级最畅销自主品牌车型,年交付量约20万辆[8] - 问界M9问鼎2024年中国市场50万元级车型销量冠军,年交付量逾15万辆[8] 股东结构与战略投资回报 - IPO后,创始人张兴海及其控制实体合计持股26.92%,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东风汽车集团持股18.88%,为第二大股东;重庆国资合计持股约4.06%[10] - 东风汽车集团凭借18.88%的股份,对应市值415亿元,获得巨额投资回报,此合作始于2003年,东风以品牌和生产资质入股[11] - 2020年东风汽车集团通过资产重组成为小康股份战略投资者,占股25.83%,双方在技术、供应链等领域深度协同[12] 地方政府支持与产业协同 - 重庆产业母基金作为最大基石投资者,认购21.76亿港元,刷新重庆本土产业基金单笔投资纪录,助力赛力斯募资超130亿港元[14] - 2025年上半年重庆国资出资7.35亿元参与赛力斯收购龙盛新能源超级工厂项目,增强其自主生产能力[14] - 重庆将赛力斯纳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规划,推动本地企业进入其供应链,带动100余家本地企业产值增长[14] - 重庆以标准地模式和绿色审批通道支持两江智能工厂建设,使工厂仅用18个月投产,缩短行业平均周期近一半[15]
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车辆正式投入运营
证券时报网· 2025-11-05 10:12
人民财讯11月5日电,11月5日,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上线运营。11月起,第七代极狐阿尔法T5及埃 安霸王龙Robotaxi将正式在广州、深圳等地投入运营。第七代Robotaxi采用了100%车规级零部件,具有 60万公里设计寿命,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上代下降70%,为自动驾驶规模化量产和运营落地扫清关键 障碍,这也是全球首个基于车规级SoC芯片实现L4级全场景自动驾驶的Robotaxi车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