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中力股份:已与白犀牛自动驾驶达成战略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8:31
技术优势 - 公司具备复合导航、分布式系统算法、AI多智能体学习算法等多项智能物流技术 [1] - 自主研发智能搬运机器人、数智仓储机器人及无人装卸机器人等新品 [1] - 构建从货物入库、智能分拣到无人出库的完整闭环解决方案 [1] 战略合作与投资 - 与白犀牛自动驾驶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无人物流行业发展 [1] - 投资星源智机器人并预计今年11月正式推出具身装卸机器人 [1] 市场应用与成果 - 智能DC智能搬运解决方案服务物流业多家头部企业并占据极大市场份额 [1] - 累计完成超10亿件货物搬运的无人化处理 [1] - 产品应用场景涵盖千行百业 [1]
10上市8亏损!智驾投资人们悄悄「逃离」
创业邦· 2025-09-16 18:2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自动驾驶行业投资退潮 行业分化加剧 部分企业面临破产或被收购的艰难处境 [5][9] - 2025年1月以来 国内有2家智驾企业遭遇破产清算 2家企业面临破产重整 多家出现激烈人事变动或收购整合 [5][9] - 10家主流自动驾驶上市企业中仅2家实现盈利 8家仍处于亏损状态 但多数亏损额度已收窄 [5][13] 企业破产与重整案例 - 中智行因资金链断裂遭破产清算 拖欠1.5万元债务 未披露过融资消息 创始人王劲曾遭商业机密诉讼 [5][8] - 纵目科技(累计融资超30亿元)和极越汽车(累计融资超96亿元)正处于破产重整中 [6][9] - 清研微视(B+轮融资超亿元)遭破产清算 大卓智能被股东重整 智鉴机器人(B轮融资约9亿元)正寻求收购 [6][9] - 毫末智行(B++轮融资超19亿元)多位高管离职 面临被股东长城汽车整合的可能 [6][9] 行业商业化进程 - 行业进入规模化商业阶段 依靠融资做技术摸索的道路已行不通 [5][10] - 头部企业开始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行业迈过0-1阶段 步入1-10000的商业化爆发阶段 [10] - 自动驾驶安全能力提升且成本下降 发展到达拐点 行业分化不可避免 [10] 上市企业概况 - 2023年12月以来超过10家自动驾驶及相关解决方案企业成功上市 近7家集中在2024年完成 [12] - 已上市企业包括未赛科技(盈利)、풍目科技(亏损)、佑驾创新(亏损)、小马智行(亏损)、文远知行(亏损)、地平线(亏损)、黑芝麻智能(亏损)、如祺出行(亏损)、速腾聚创(亏损)、知行科技(亏损) [13] - 新石器计划明年启动IPO 目前部署超7500台无人货运车 预计9月底达1万台 明年车队规模有望超3万台 [14][15] 投资趋势变化 - 自动驾驶行业进入收获期 企业批量上市 行业格局趋于稳固 新企业难有机会 [5][15] - 一级市场基本不再投资自动驾驶领域 投资人转向AI硬件、Agent等领域 [15]
自动驾驶:万亿赛道的终极博弈,下一个十年谁主沉浮?
格隆汇APP· 2025-09-16 17:53
若说过去十年是移动互联网重塑生活的黄金期,未来十年,自动驾驶必将成为改写人类出行逻辑的核心 力量。 从科技巨头到传统车企,再到资本市场的敏锐玩家,都清楚这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对万亿级市场蛋糕 的激烈角逐。 如今FSDV12已实现"端到端决策",无需依赖预设规则,直接输出驾驶指令,复杂场景应对能力显著提 升。但短板也突出:暴雨、大雾、强光等场景下,摄像头感知精度易受影响。 技术路线之争:两条路径的较量与进化 如今试驾主流新能源车,L2+级辅助驾驶已不新鲜:自动跟车、车道保持、高速领航,部分车型甚至能 实现城市道路自主变道。 2023年起,城市NOA快速落地,标志着自动驾驶从"简单高速场景"迈向"复杂城市环境",但这只是行业 序幕。 按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标准,自动驾驶分L0至L5六级。目前量产车型多处于L2向L3过渡阶 段,真正的"无人驾驶"(L4/L5)仍局限于特定场景——如Waymo在旧金山的全无人出租车、封闭园区 的自动驾驶物流车。 即便头部企业有局部突破,L4级大规模落地仍面临技术可靠性、法规适配性与成本控制三重考验,而 行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已形成两大阵营: 1.纯视觉派:特斯拉的"数据驱动"之 ...
自动驾驶:万亿赛道的终极博弈,下一个十年谁主沉浮?
格隆汇APP· 2025-09-16 17:21
自动驾驶行业核心观点 - 自动驾驶正经历从辅助驾驶向完全无人化跨越的关键拐点 是未来十年改写人类出行逻辑的核心力量 有望重塑万亿级市场格局 [2] - 行业处于爆发前夜 2024年车企加速落地城市NOA和Robotaxi试点 2025年可能成为自动驾驶商业化关键年 [15][18] - 技术路线分为纯视觉派(特斯拉为代表)与多传感器融合派(Waymo/华为为代表) 两者均在快速进化 核心在于AI大模型在决策规划的突破 [5][6] 技术路线分析 - 纯视觉路线依靠摄像头模拟人类视觉 搭配AI算法实现感知决策 优势在于低成本摄像头和超千万辆运营车队带来的海量数据反哺 但暴雨大雾等场景感知精度受限 [5] - 多传感器融合路线通过激光雷达 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协同工作提供安全冗余 早期激光雷达成本达数十万元 现已降至千元级 为量产铺平道路 [6] - 特斯拉FSD V12实现端到端决策 直接输出驾驶指令 融合派普及BEV+Transformer架构 行业印证"感知硬件的尽头是算法"判断 [6] 自动驾驶生态层级 - 感知层由摄像头 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构成矩阵 国内禾赛 速腾聚创激光雷达性能接近国际水平 舜宇光学 欧菲光占据车规级高像素镜头重要份额 [7] - 决策层依赖芯片算力与算法规划 英伟达DRIVE Orin提供2000TOPS算力成L4首选 地平线征程5 黑芝麻智能A1000填补国产算力空白 [8] - BEV+Transformer架构让车辆能预判交通参与者轨迹 使决策更贴近人类直觉 [9] - 执行层通过线控底盘和电子转向将决策转化为动作 博世 大陆及国内德赛西威实现线控底盘量产 [10] - 支持层依托5G与V2X实现车辆实时联网 云计算支撑数据存储与算法训练 仿真平台大幅降低路测成本 Waymo仿真测试里程超数十亿英里 是实际路测数十倍 [11] 商业化进展与挑战 - 2023年起城市NOA快速落地 标志着自动驾驶从简单高速场景迈向复杂城市环境 [4] - 目前量产车型多处于L2向L3过渡阶段 L4/L5真正无人驾驶仍局限于特定场景 如Waymo在旧金山的全无人出租车和封闭园区物流车 [5] - L4级大规模落地面临技术可靠性 法规适配性与成本控制三重考验 [5] - 政策层面各国对L3/L4级上路标准和事故责任认定仍在探索 德国允许L3级上路 中国北京上海开放Robotaxi测试但需跨区域法规协同 [12] - 伦理安全层面需解决算法选择 数据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防御等问题 [12] 产业链投资机会 - 整车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如特斯拉 Waymo及传统车企自动驾驶部门位于产业链前端 潜在回报高但风险最大 [16] - 关键技术供应商包括芯片(英伟达 高通 地平线)和传感器(禾赛 速腾聚创 Luminar)提供核心组件 商业模式较稳定 [16] - 基础设施与服务提供商涵盖高精地图(百度地图 四维图新) 仿真测试(腾讯 ANSYS)和云平台(阿里云 AWS)盈利模式更清晰 [16] - 应用与运营服务商包括Robotaxi运营 自动驾驶物流和智慧交通 聚焦特定场景商业化 [16] - 投资需关注有技术壁垒和商业化路径清晰的公司 短期看L2+/L3普及带来的硬件机会 中期看特定场景L4商业化突破 长期关注完全自动驾驶生态成熟 [16]
特斯拉即将召开重要会议,为长盈精密等产业链公司打开更大空间
全景网· 2025-09-16 16:35
特斯拉技术进展 - 特斯拉计划对AI5芯片设计进行技术评估并召开关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系统、擎天柱机器人和车辆产量的重要会议[1] - AI5芯片采用3nm工艺 算力达2000-2500 TOPS 推理能力较HW4.0提升50倍 功耗为800W[1] - AI5芯片NPU针对Transformer模型优化 支持实时处理高分辨率视频流和复杂路径规划[1]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应用 - AI5芯片将为FSD系统提供更高效数据处理能力 提升环境识别精度和决策可靠性[2] - 该芯片同时赋予擎天柱机器人更强大脑 实现更快速传感器数据处理和智能动作控制[2] - 特斯拉计划2025年量产1000万台Optimus机器人 2026年扩产至5万台/年[2] 长盈精密业务表现 - 长盈精密为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提供结构件、执行器、传感器、变速齿轮、线束和电机等关键零部件[3] - 公司上半年海外人形机器人零件收入超3500万元 较2024全年1011万元实现数倍增长[3] - 1-8月人形机器人零组件出货金额达8000万元 呈现加速增长态势[3] 技术能力与材料应用 - 长盈精密将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精度加工技术迁移至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制造[4] - 公司开发出满足人形机器人关节高精度高负载要求的关节齿轮与轴承产品[4] - 具备多种材料零件开发能力 涵盖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和PEEK、IGUS等工程塑料[4] 产业合作与发展前景 - 长盈精密通过与行业巨头合作吸收先进技术理念 持续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5] - 公司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加强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和机械工程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5] - 特斯拉在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持续发力为长盈精密带来更广阔市场空间[3][5]
大摩拉古纳会议前瞻汽车板块:北美汽车市场整体强韧 AI与自动化成增效共识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16:22
智通财经APP获悉,摩根士丹利于近日发布北美汽车及共享出行行业研究报告,核心基于第13届拉古纳 (Laguna)会议与企业、投资者的交流,涵盖行业趋势、9家重点企业动态等,针对企业盈利预警、关税 影响、自动化技术普及进度等发表最新观点。 其四,AI与自动化成行业共识,多家企业均表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是提升生产效率、为客户创 造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其中两大亮点包括:Lear公司计划通过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产能调整 及车型更新,增强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安飞士则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定价算法、车辆检测与整备,以 及供需管理等环节。 企业动态方面,9家参会企业各有战略侧重。安飞士聚焦旅行需求挖掘与自动驾驶布局,计划拓展自动 驾驶汽车合作城市,强化财务状况并回购股票;Carmax以全渠道能力推动销售,调整库存应对消费者购 买力挑战,实施三支柱资本配置策略;Ford(F.US)Pro部门依托多元化客户群体推动增长,该业务通过软 件提升零部件服务吸引力,目标提升售后利润贡献,同时推进BlueCruise自动驾驶落地,关键绩效指标 (KPI)稳步达成; Group 1 Automotive(GPI.US)灵活配置资本, ...
马斯克光环加持下特斯拉(TSLA.US)重回400美元上方!基本面仍存隐忧之际长期行情待考量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16:03
股价表现与催化剂 - 特斯拉股价周一收涨3.56%至410.04美元,为今年2月以来首次突破400美元大关,盘中一度涨至425.70美元 [1] - 过去五个交易日股价上涨11%,相对强弱指标(RSI)达到74.84,处于极度超买状态 [6] - 股价上涨主要受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获批及10亿美元增持股票推动,董事会称其为推动公司向AI及机器人转型的"世代领袖" [1] 业务转型战略 - 公司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重点将人工智能融入现实世界产品与服务,打造"可持续的富足未来" [4] - 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Optimus机器人被确定为最重要事项,预计未来约80%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4] - Robotaxi服务已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加州湾区推出并向公众开放应用,高下载量显示民众体验意愿强烈 [5] 电动汽车业务挑战 - 8月在美国市场份额降至近八年低点38%,较此前高达80%的水平呈现阶梯式下跌 [1] - Model Y改款未达市场高预期,Cybertruck销量增长令人失望,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4] - 本月底后将失去联邦税收抵免,可能使年底情况更为严峻 [4] 新业务进展与前景 - Robotaxi服务正扩展至内华达、佛罗里达和亚利桑那州,车辆成本5-6万美元显著低于Waymo的20万美元 [6] - Optimus机器人今年产量目标5000台,预计售价2-3万美元,目标2030年实现数百万台销量 [6] -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业务增长速度尚不足以完全弥补电动汽车业务增长放缓 [4] 估值水平 - 远期市盈率达233.80倍,远超同行均值18.06倍,溢价1194.56% [8] - 估值长期难以用常规逻辑解释,市场尚未就公司向AI与机器人转型达成定价共识 [8] - 非GAAP远期市盈率233.80较5年平均112.88高出107.13% [8] 短期催化因素 - 税收抵免到期前消费者抢购可能推动本月电动汽车销量超预期 [9] - 若美联储降息幅度超预期或政策指引更鸽派,可能进一步刺激电动汽车销量并推动股价 [9]
万马科技:目前产品中不涉及直接可用于无人驾驶飞行器的通信设备或相关软件产品
格隆汇· 2025-09-16 15:40
业务定位 - 公司致力于为包括智能汽车在内的智能行业提供网络连接与数据闭环解决方案 [1] - 公司可为主机厂提供自动驾驶研发所需的云端解决方案/服务 [1] 产品能力 - 公司目前产品中不涉及直接可用于无人驾驶飞行器的通信设备或相关软件产品 [1] - 公司在5G高质量连接方案、eSIM及边缘计算领域的产品与服务能力可应用于低空经济领域 [1]
禾赛科技:9月16日港股上市,涨幅11.47%市值363.4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9-16 15:23
本文由 AI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9月16日,激光雷达头部企业禾赛科技登陆港交所,开盘一度大涨14.66%】9月16日,激光雷达头部 企业禾赛科技登陆港交所。港股开盘后,禾赛科技一度大涨14.66%。截至当日12:00,涨幅达 11.47%,报价237.2港元/股,总市值363.4亿港元。此次禾赛科技在港股发行价定为每股212.80港元,共 发行1955万股,每手20股。截至9月15日,其在美股报收29.8美元每股,折合231.8港元每股,总市值 309.9亿港元。禾赛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专注于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先进 激光雷达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和商用车,还在机器人技术及其他非汽 车行业探索。财务数据显示,2022 - 2024年,禾赛科技净收入分别为12.03亿元、18.77亿元、20.77亿元 人民币。2022 - 2025年一季度,分别确认约80400台、222100台、501900台及195800台已出货激光雷达 收入。截至2025年3月31日,服务覆盖约50个国家及地区的ADAS及机器人市场客户。2025年第二季度 未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