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端到端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AI+车,智驾平权的新范式
36氪· 2025-03-14 20:5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能力溢出使技术平权成为可能,吉利推出“千里浩瀚”智能驾驶系统,选择以安全为战略价值取向,从硬件到软件全场景部署保障智驾安全,在算力、算法与数据上汇聚“三驾马车”,且安全和技术理念刻在基因里,站在赢得未来竞争的长线战略上 [2][3][4]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能力溢出,技术平权趋势明显,新能源车渗透率在2024年快速穿过50%,多家车企推出智能驾驶平权战略 [2] -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迅速,算法不断迭代,从规则算法到BEV+transformer,再到“端到端”的one model模型技术 [23][24] 吉利智驾战略 - 3月3日吉利宣布推出“千里浩瀚”智能驾驶系统,规划5大层级智驾方案,覆盖不同价位段产品,率先在部分车型搭载,今年下半年更多产品将搭载 [4][5] - 吉利以安全为战略价值取向,凭借百亿公里智驾里程数据积累、卫星互联技术、L3级冗余设计,推动智驾和安全平权 [5] 吉利智驾安全保障 - 硬件上为智能驾驶安全提供冗余性设计,“千里浩瀚”H1起步配置方案算力超100TOPS,H9方案具备全冗余、全备份的L3架构,车端算力突破1500TOPS [12] - 人驾场景下构建720°智能安全防护体系,主动安全功能针对痛点设计,如AEB自动紧急制动、AES优雅避险系统等 [14] - 低速场景推出开门预警、通用障碍物刹停等安全功能,泊车支持复杂场景,成功率提升23%,行车推送无图城市NOA,D2D功能结合VLM技术降低操作门槛 [16][17] - 航天领域布局赋能智能安全平权战略,未来出行星座在轨卫星30颗,可实现24小时全球90%区域覆盖,智驾系统与卫星互联融合可提前预知灾害并预警 [17] 吉利智能技术底座 - 算力上成立“智能汽车算力联盟”——星睿智算中心2.0,算力资源超越万卡级别,综合算力提升到23.5EFLOPS,大幅领先行业 [28][29] - 数据上有百万量级智能驾驶车辆提供数据,自研AI - Drive大模型与世界模型融合,具备场景生成与规划能力,每小时生成“万公里级”复杂驾驶工况,提升训练效率30倍 [31][32] - 算法上布局VLA和通用大模型等技术,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融合,联合开源两款阶跃Step系列多模态大模型,提升场景理解、决策优化和持续学习能力 [35][36] - VLA技术将快速上车,可取代初代端到端技术,敲开自动驾驶大门,未来汽车将通向智能机器人,带来具身智能商业版图 [44] 吉利安全基因与发展基础 - 2010年收购沃尔沃后将安全基因刻进企业战略,承袭沃尔沃安全和可靠性理念,为近10年发展奠定基础 [48][49] - 2023年成为国内首批进入NOA沙盒试点企业,2024年率先通过所有NOA功能测试项目,具备L2级智驾能力的车辆超750万辆,实际行驶数据累计百亿公里 [50][51]
新势力 | 2月:政策效果显现 新势力销量强势【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3-02 22:04
事件概述 - 2025年2月重点新能源车企交付量发布,小鹏交付30,453辆,同比+570.0%,环比+0.3%,位居新势力车企销量首位 [1] - 理想交付26,263辆,同比+29.7%,环比-12.2% [1] - 零跑交付25,287辆,同比+285.1%,环比+0.5% [1] - 埃安交付20,863辆,同比+25.1%,环比+45.0% [1] - 蔚来交付13,192辆,同比+62.2%,环比-4.8% [1] - 极氪交付14,039辆,同比+86.9%,环比+17.6% [1] - 小米交付超20,000辆 [1] 市场分析 - 2月春节前置促车市增长,乘联会推算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规模约125.0万辆,同比+13.6%,新能源零售预计60万辆,渗透率约48% [2] - 1-2月累计销售约302.7万辆,同比-6.0% [2] - 6家样本新势力车企(不含小米)合计交付130,097辆,同比+104.3%,环比+3.5% [2] - 2025年春节假期前置,2月有效产销时间增加至19个工作日,高于去年,为乘用车市场正增长提供支撑 [2] - 节后新能源市场热度回升,叠加国家和各省份汽车置换更新政策落地,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 [2] 车企表现 小鹏汽车 - 2月交付30,453辆,同比+570.0%,环比+0.3%,主要得益于新车周期强势带来的高在手订单以及产能提升 [3] - 1月销量中MONA M03交付1.5万辆,占比50.2%;P7+交付0.8万辆,占比26.7% [3] - 2025款小鹏G6展车陆续到店,G6英国开启预售,小鹏X9开启全球发运 [3] 理想汽车 - 2月交付26,263辆,同比+29.7%,环比-12.2%,由于补贴政策利好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增速放缓 [4] - 1月销量中L6交付1.4万辆,占比46.8%;L7交付0.7万辆,占比21.7% [4] - 全国已有1,873座理想超充站,建成超10,000根充电桩 [4] - 首款纯电SUV理想i8公布 [4] 零跑汽车 - 2月交付25,287辆,同比+285.1%,环比+0.5%,得益于C11和C10在20万以内的强势产品及性价比优势 [5] - 1月销量中C10交付0.8万辆,占比30.0%;C11交付0.6万辆,占比24.0%;C16交付0.5万辆,占比21.1% [5] 蔚来汽车 - 2月交付13,192辆,同比+62.2%,环比-4.8%,产品周期较为老化,销量增速承压 [5] - 1月销量中ES6交付0.3万辆,占比33.7%;ET5T交付0.2万辆,占比24.6% [5] - 全国已建设换电站3,117座,其中高速公路换电站968座 [5] 极氪汽车 - 2月交付14,039辆,同比+86.9%,环比+17.6%,25万级别产品受到特斯拉新款Model Y冲击 [6] - 1月销量中001交付0.4万辆,占比36.5%;7X交付0.4万辆,占比35.1% [6] - OTA6.3.2各车型陆续开启分批推送,提升智驾体验 [6] 小米汽车 - 2月交付超20,000辆,主要得益于门店数量提升以及品牌和产品力的广泛认可 [6] - SU7 Ultra于2月27日正式上市,定价52.99万元,开售2小时大定过10,000台 [6] - 2月新增5家门店,全国65城已有220家门店 [6] 技术趋势 - 端到端技术推动智驾能力飞跃,智驾平权为核心主线 [7] - 小鹏国内首发量产"端到端"大模型,各家厂商积极推进智驾普及和推广 [7] - 2025年智驾技术进步有望降低硬件门槛,将智驾应用在20万以内的主流市场 [7] 投资建议 - 智能化能力将成为车企竞争的重要因素,看好智能化布局领先、产品周期、品牌周期向上的优质自主车企 [8] - 推荐比亚迪、吉利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上汽集团、赛力斯 [8] - 零部件中期成长不断强化,看好新势力产业链+智能电动增量 [9] - 建议关注新势力产业链和智能化核心主线相关企业 [9][10]
特斯拉FSD中国亮相引关注,智驾今年入拐点?
红杉汇· 2025-03-02 10:53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 特斯拉在中国发布FSD功能并更名为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1] - 智能驾驶技术划分为L0-L6六个等级,L3被视为关键分水岭,当前L2+级NOA功能处于快速发展黄金期 [1] - NOA功能可在特定场景下自动完成变道、超车、进出匝道等操作,提升驾驶便捷性和效率 [1][2] 智能驾驶技术架构 - 模块合成式方法将系统分为感知、规划决策和执行控制三大模块,通过传感器收集环境信息并执行控制动作 [3] - 端到端式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直接映射感官输入到驾驶动作,具有更强泛化能力但需海量数据和高算力支持 [3] - 端到端技术成为行业新范式,取代传统模块间信息传递,实现全局优化并加速算法迭代 [5] 2024年智能驾驶技术进展 - 智能驾驶技术已摆脱高精地图依赖,实现无图NOA并转向端到端架构 [4] - 主流车企2024年底实现全国全量推送城市NOA,"车位到车位"成为最新智驾体验标准 [4] - Robotaxi已在部分城市运营,配备高精度地图和多种传感器实现自动驾驶服务 [5] 2025年行业拐点预测 - 端到端技术凭借全局优化和更高计算效率成为高阶智能驾驶最优解,城市NOA有望从"能用"迈向"好用" [7] - 行业认为2025年是智能驾驶拐点,多模态大模型和算力发展将推动L3技术基础成熟 [7] - 小鹏汽车计划2025年中推出准L3级别自动驾驶,年底推出真正L3级别软件 [8] 商业化应用案例 - 小马智行开通广州自动驾驶示范运营专线,覆盖机场和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 [6] - 自动驾驶出租车可通过手机APP预约,完成路径规划、避障和自动付款等全流程 [5]
对话理想智驾郎咸朋、贾鹏,一个后进生,怎么提前交卷了?
晚点LatePost· 2024-08-02 19:53
智能驾驶行业现状 - 中国智能驾驶研发进度被认为落后特斯拉1.5-2年,但理想认为产品体验最多落后半年[4] - 行业进入智能驾驶竞赛阶段,研发投入巨大,30亿起步且逐年递增,理想一年租卡费用达10亿人民币,未来将达10亿美元[7] - 价格战持续背景下,新势力集体转向智能驾驶战场,竞争激烈且充满分歧[6] 技术路线与进展 - 端到端技术成为新焦点,其意义在于让智能驾驶进入AI时代,通过数据训练提升系统能力[9][12] - 理想采用"端到端+VLM"双系统架构,声称是全球首个实现该架构落地的车企[9][46][47] - 特斯拉FSD V12的进步刺激行业加速,华为无图方案推动问界销量从数千飙升至3万[7] - 蔚来、小鹏、华为等也宣布实现端到端技术量产落地[13] 理想智驾发展策略 - 2023年秋季战略会明确智能驾驶为核心战略,目标2024年成为行业头部[8][69] - 采用快速迭代策略,从NPN到无图NOA仅用4个月,再到端到端内测仅7个月[8][18] - 通过数据闭环体系积累超过20亿公里自动驾驶里程,其中NOA使用近10亿公里[33][34] - 拥有等同5000张A100/A800的算力支持,训练数据年底将超500万公里[40][42] 组织与执行能力 - 强调组织效率优势,研发与交付双线并行,快速决策与执行[27][28] - 采用独特研发流程:小范围验证→提升能力→修补bug→稳定质量[28] - 智驾团队经历六次关键战役,从基础功能到端到端逐步突破[63][64] - 团队规模从100人扩张至1000多人,后优化调整以适应技术迭代[75]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被视为技术标杆,但其硬件限制可能影响FSD在中国市场的表现[44][45] - 理想认为已改写行业排名,下一个赛点是L4级自动驾驶的实现[61][62] - 各厂商技术路线表述不同但目标一致:最终实现L4级自动驾驶[16] - 华为、小鹏等竞争对手也在推进类似技术,如系统1+系统2架构[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