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四次工业革命
icon
搜索文档
福耀科技大学校长发问:如果梁文锋读博士,还有今天的DeepSeek吗?
第一财经· 2025-05-17 18:53
教育理念变革 - 当前大学教育理念已落后于社会发展,需改变以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变革 [3] - 教育应注重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而非单纯传授知识,教师职能需重新定位 [3] - 学历不等于能力,真正的能力是在实战中磨练出来的,大学只是培育幼苗的起点 [3] 大学与社会融合 - 大学需打破与社会壁垒,从封闭小圈子中跳出,直接与社会和世界对话 [3] - 福耀科技大学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致力于让学生打破学科壁垒,与社会深度融合并国际接轨 [3] - 社会与大学的反向交流正在推动科技进步与发展 [3] 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 - 到2035年旧知识体系向新知识体系过渡将基本完成框架 [4] - 未来十年将是人才辈出的十年,信息技术革命将催生一批杰出科学家 [4] - 中国青年有望在新赛道开辟和技术革命引领中发挥重要作用 [4] 人文与科学关系 - 人文社会科学在解决新技术带来的法律、伦理等问题中发挥关键作用 [4] -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人类进步不可分割的两面,过分忽视人文将带来文明危机 [4] - 需建立法律法规确保新技术对人类伤害最小化,同时最大限度释放其益处 [4]
大学校长发问:如果梁文锋读博士,还有今天的DeepSeek吗?
第一财经· 2025-05-17 16:41
教育理念变革 - 大学教育理念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可能阻碍创新人才的成长,如梁文锋、王兴兴、汪滔等成功案例显示博士教育并非唯一路径 [1] - 部分博士毕业生表现不如未继续深造者,教育体系需要改革以释放学生潜力 [2] -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职能应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2] 大学与社会融合 - 大学已落后于社会发展,需打破与社会壁垒,建立反向交流机制推动科技进步 [2] - 新型研究型大学应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社会融合与国际接轨,在实战中培养学生 [2] - 学历不等于能力,真正能力需在社会实践中磨练,大学仅是培育幼苗的起点 [2] 技术革命与教育展望 - 到2035年新旧知识体系过渡将完成框架构建,未来十年将涌现大批杰出科技人才 [3] - 信息技术革命将催生重大科学贡献者,中国青年有望开辟新技术赛道 [3] - 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速度惊人,教育在引领技术革命中起关键作用 [3] 人文与科学关系 - 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参与解决,如法律法规制定等 [3] -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忽视人文将导致人类文明危机 [3] - 需平衡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两者是推动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双面 [3]
向儒安:三化引领 质赢未来:探索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工程机械杂志· 2025-05-16 11:01
行业机遇与挑战 - 工程机械行业面临两大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叠加第三次能源革命的技术窗口期(AI、数智化、绿色化加速)[3] - 三大挑战:世界之变(逆全球化、关税战导致出口不确定性)、时代之变(超级乌卡时代的不确定性)、历史之变(中国经济转型、行业同质化竞争和内卷外溢)[4] - 传统"高毛利高风险"商业模式和"速度为王"逻辑已失效,需转向"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新三化战略[4] 全球化战略 - 公司以"不出海,就出局"为决心,构建覆盖122个国家/地区的市场渠道(400+海外子公司/代理商),海外人员本地化率达70%[6][7] - 建立"1+5+N"全球协同研发体系,针对本地需求正向开发产品,并在15个海外工厂(含美国、德国、印尼等)加速制造全球化[7] - 2024年海外业务贡献近50%营收和超50%利润,成为高质量发展"压舱石"[7] 数智化转型 - 以"灯塔工厂"为核心,完成46家传统工厂智能制造升级,3家工厂获达沃斯"灯塔工厂"认证(北京桩机、长沙18号、韶山叶片)[8] - 打造多场景智能解决方案(智慧矿山、港口、新能源物流等),推动工程机械成为移动智能终端[8] - 通过"挖掘机指数"等数据产品实现智能运营,入选工信部首批"数字领航"企业[9] 低碳化布局 - 产品电动化:2024年推出101款电动产品(增长70%),覆盖11类设备(挖掘机、搅拌车等),无人驾驶电动产品累计运行200万公里[10] - 新能源产业双轮驱动:风电(三一重能全球前十)、光伏(9个月打通全产业链)、氢能(全球最大单体制氢电解槽)、储能(1.9分钟疾速换电)[11] 高质量发展倡议 - 经营安全优先:规模服从效益、效益服从品牌、品牌服从价值观,强调现金流和成本控制[12] - 拒绝恶性竞争:不搞价格战、不唯市场占有率、不做风险订单,建立完备风控流程(100%平台合同审查)[15][16][17] - 质量升级为核心:对标国际高端标准,推动全行业质量协同体系,打造"中国质造"品牌[18][19]
从车厘子到光伏电站,中拉经贸让“地球两端”不再遥远
第一财经· 2025-05-15 22:11
中拉经贸关系 - 中国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与巴西维持第一大贸易伙伴关系多年[1] - 2024年中拉商品进出口总额达5184.67亿美元,同比增长6%,进口额2414.66亿美元较五年前增长46%[8] - 中拉论坛通过100余项三年合作项目,签署《北京宣言》及2025-2027行动计划[1][3] 农产品贸易亮点 - 智利车厘子2024年对华出口额超30.91亿美元,占其总出口量90%以上,智利成为中国第二大鲜果进口来源国[4] - 秘鲁朱顶红蜡球和厄瓜多尔玫瑰成为年宵花市场新宠,厄瓜多尔玫瑰关税5年内从10%降至0[5] - 巴西大豆、玉米、牛肉为主要对华出口农产品,巴西莓冰淇淋等新兴产品进入中国市场[6] 基础设施合作 - 中国在拉美直接投资存量达6008亿美元,拉美成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10] - 哥伦比亚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将通勤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27分钟,中国参与技术培训与教材编写[10] - 秘鲁钱凯港使亚洲至南美货运时间从35天减至25天,降低蓝莓等农产品物流成本[10][11] 新兴领域拓展 - 中拉合作向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升级,拉美国家希望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3] - 墨西哥佩尼亚斯科港光伏电站二期由中国企业承建,缓解当地电力短缺问题[13] - 中国与哥伦比亚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及经济发展领域交流文件[9] 人员往来便利化 - 中国对巴西、阿根廷等5国试行免签政策,2025年6月至2026年5月实施[13]
全球前驱体市场:2024-2031稳步增长,中国市场规模扩张占比将超26%
QYResearch· 2025-05-14 16:56
前驱体行业概述 - 前驱体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材料,主要用于化学气相沉积(CVD)、原子层沉积(ALD)等薄膜沉积工艺,对芯片性能提升和工艺优化至关重要 [1] 行业现状分析 - 高度专业化:生产涉及化学合成、材料科学、半导体工艺等领域,需持续研发以满足高纯度、高稳定性需求 [3] - 快速创新:需与半导体制造商紧密合作,快速响应新一代芯片需求,开发适配新工艺的前驱体 [3] - 严格质量控制:需建立严格体系确保纯度、稳定性和一致性,满足半导体行业要求 [3] - 定制化需求增加:因工艺多样化,需根据客户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合成和开发 [3] 发展趋势 - 高纯度和高稳定性:半导体器件尺寸缩小推动对前驱体杂质含量的极低要求 [4] - 新型前驱体开发:针对二维材料、新型存储器等应用开发特殊前驱体 [4] - 原子层控制和精确度:需开发更精确的前驱体以实现ALD技术的高均匀性要求 [4] - 高温和低温应用:需开发适应不同温度条件的前驱体以满足多样化工艺需求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前驱体市场销售额达17.86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30.56亿美元,CAGR为8.15%(2025-2031) [7]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为380.21百万美元(占全球21.28%),预计2031年达812.66百万美元(占全球26.59%) [7] - 中国台湾为最大消费市场(2024年占比28.58%),中国大陆增长最快(2025-2031年CAGR约11.77%) [7] - 欧洲为最大生产地区(2024年产量占比50.32%),中国大陆预计2031年生产份额达20.78% [7] 产品与应用结构 - High-k前驱体预计2031年占营业额份额38.62% [10] - PVD/CVD/ALD应用占2024年营业额份额91.99%,未来CAGR约8.34% [10] 主要厂商 - 全球核心厂商包括默克、UP Chemical(雅克科技)、液化空气集团、SK Materials、DNF、SoulBrain等 [13][15][17] 研究范围与方法 - 报告覆盖全球与中国市场前驱体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及价格趋势(2020-2031年) [15] - 分析厂商产品特点、规格、市场份额及地区分布(北美、欧洲、中国、韩国、中国台湾等) [17]
英伟达(NVDA.US)、微软(MSFT.US)领衔!Wedbush发布“定义AI未来30强”科技股名单
智通财经网· 2025-05-12 11:01
人工智能定义企业名单 - Wedbush精选30家将定义AI发展格局的科技企业,涵盖中美巨头如苹果、英伟达、阿里巴巴、百度等[1] - 名单覆盖超大规模计算、网络安全、软件、半导体、互联网及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1] - AI革命被视为40年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变革,规模达2万亿美元[1] AI革命核心驱动力 - 英伟达是AI革命基础性企业,其芯片被比喻为"新黄金和石油",目前主导AI芯片市场[1] - 每在英伟达上花费1美元,可在其他科技生态产生8-10美元乘数效应[2] - 云服务巨头微软、谷歌(GCP)、亚马逊(AWS)是AI第一关键阶段重要组成部分[2] 行业分类与代表企业 超大规模计算 - 微软、谷歌、亚马逊、甲骨文[4] 软件领域 - 包括Palantir、赛富时、IBM、ServiceNow等12家企业,软件驱动用例为AI高优先级方向[3][4] 消费互联网 - 苹果、Meta、阿里巴巴、百度[5] 网络安全 - Palo Alto Networks、Zscaler、CyberArk[6]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 - 特斯拉、Oklo[7] 半导体与硬件 - 英伟达、AMD、台积电、博通、美光科技[8] AI发展阶段预测 - 2025年将进入企业AI消费阶段,大语言模型全面推出[8] - 生成式AI应用成为软件行业主要催化剂,30家核心公司将受益[8] - 2025年是企业生成式AI转折点,应用从概念进入规模部署阶段[8] 科技投资趋势 - AI用例爆发式增长推动软件和芯片引领的科技变革,持续影响2025年后发展[9] - 科技牛市和AI革命由这30家核心公司代表[9]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中美有“代差”的硬科技产业是未来投资方向
中国基金报· 2025-04-29 22:39
日前,由基石资本主办的"2025中国苏州企业家峰会——变局"在苏州举行。大会上,基石资本董事长张 维以《复杂中国与科技创新》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张维表示,宇树科技机器人的巨大成功,体现了中国低成本、高效率、快速响应的大规模制造能力,这 几乎是全世界所独有的。用国外学者的说法,中国是世界唯一的制造业超级大国。但中国在"卡脖子"产 业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 中美之间的科技差距,正是科技创新的方向,也是投资的方向。张维说,基石资本的投资策略,科技进 步是主线,中美有代差存在"卡脖子"问题的硬科技产业是投资方向。会在其中寻找标杆企业,寻找有优 秀企业家掌舵的企业。 长期关注并多次公开评论新能源汽车产业,张维在此次大会上再度进行点评。张维给出了新能源汽车下 半场的预判,他总结为"五杰对一雄",即国内的传统汽车品牌比亚迪、奇瑞、吉利,科技与消费电子巨 头华为和小米,以及海外造车新势力特斯拉。 作为硬科技投资大咖,张维表示,真正"做多中国"的本质不在于买卖股票,而是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 社会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他认为,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法治体系和产权机制,最大限度地调 动全社会的能动性,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 ...
基石资本张维,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4-29 21:46
中国制造业优势与硬科技投资方向 - 中国是世界唯一的制造业超级大国,2020年制造业全球占比达35%,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德国的9倍 [5] - 中国汽车出口量2023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一,2024年蝉联并拉大与第二名差距 [3] - 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达1595亿美元,首次成为出口额最大单一商品,但进出口差额仍保持-2000多亿美元 [3] - 宇树科技机器人成功案例体现中国低成本、高效率、快速响应的大规模制造能力 [1][6] 中美科技差距与投资策略 - 中美存在"代差"的硬科技产业(半导体、先进材料等)是核心投资方向 [1][9] - 科技制造业(新能源、电动车、光电信息技术)已实现同级别竞争或领先,但部分领域出现产能过剩 [9] - 美国信息技术行业市值占比23.49%(第一),中国A股仅15.62%(第三),显示巨大发展空间 [10] - 投资需寻找标杆企业,优秀企业家(如台积电张忠谋)是成功关键 [10] 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 -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仅54%,国内产能为需求量的2.1倍 [11] - 成熟阶段车企需建立高效率、低成本体系,丰田和特斯拉是学习标杆 [11] - 未来格局预判为"五杰对一雄":比亚迪、奇瑞、吉利、华为、小米对阵特斯拉 [12] 科技创新驱动因素 - 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启新赛道,国产替代需求创造硬科技发展机遇 [7][8] - 资本市场繁荣通过财富效应激励创新创业,企业家是经济发展核心 [13] - 建立法治体系和产权机制可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家精神 [2]
林毅夫: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和强大市场需求,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具有独特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18:16
中国经济内在逻辑与增长潜力 - 利用后发优势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逻辑[2] - 当前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均GDP差距显示2035年前仍具备8%左右高速增长的理论潜力[2] - 劳动力质量持续提升可抵消人口老龄化对有效劳动力的负面影响[2]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竞争优势 - 中国在研发周期短、人力资本密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具备双重优势:高素质大学生群体和强大的技术商业化能力[2] - 任何技术突破都能通过国内庞大购买力迅速形成市场需求[2] 经济增长模式辩证分析 - 消费增长需以生产力提升为基础,而生产力提升依赖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所需的持续投资[3] - 经济增长需兼顾供给端(产业创新升级)与需求端(分配制度优化)协同发展[3] - 供给侧改革应聚焦创造新产业/产品/服务,需求侧改革需激活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潜力[3]
英诺赛克CEO吴金刚:GaN不仅仅是一次发展机遇,更是一次技术革命
半导体芯闻· 2025-04-29 17:59
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博览会 - 2025九峰山论坛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博览会于2025年4月23日开幕,展会规模较前两届继续提档升级 [2] - 高峰论坛采用1场主论坛、11场平行论坛和逾15场同期活动的多元化架构,汇聚全球权威科研机构、领军企业及行业专家代表 [2] GaN技术优势与市场前景 - GaN FET在150V/650V电压等级的性能指标较传统Si MOSFET分别提升约7倍和8倍 [3] - 预计到2028年GaN FET成本将接近或低于传统Si基MOS FET [3] - GaN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2.28亿元增长至2028年501.4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98.5% [3] - GaN技术被视作深刻的技术革命而不仅是发展机遇 [4] GaN应用领域 - 在AI计算领域,GaN技术将在高效能芯片和数据中心发挥核心作用 [5] - 新能源领域中,GaN成为储能、光伏等应用的不可替代技术方案,具有高效率、低能耗和小型化优势 [6] - 在48V数据中心架构中,GaN提供显著效率提升和节能优势 [6] - 人形机器人领域,GaN技术使电机驱动系统体积缩小30%,转换效率提升超过5%,功率密度提升30% [6] 英诺赛克公司动态 - 公司CEO吴金刚在主论坛发表《GaN出美好芯未来》主题演讲 [3] - 公司GaN芯片累计出货量已超过14亿颗 [6] - 产品组合包括高性能半桥IC和超低导通电阻的GaN分立器件,涵盖100V/3.2mΩ和100V/1.5mΩ等规格 [6] GaN发展路径 - 产业化模式需关注IDM模式、对标工艺、CMOS工艺和扩展能力 [6] - 需构建包括上游设备/材料/技术支持和下游制造/封装/IC设计的完整行业生态系统 [6] - 企业需制定有效市场战略,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以提升市场占有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