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策略

搜索文档
又有绩优基金经理升职!
中国基金报· 2025-07-19 15:46
同泰基金人事变动 - 刘坚升任同泰基金副总经理 此前担任总经理助理仅半年时间 [1][3] - 刘坚现任公司副总经理 资产配置与产品开发部总监兼基金经理 [3] - 刘坚曾任职恒生银行 宝盈基金 平安基金等机构 2020年6月加入同泰基金 [3] 刘坚管理基金业绩表现 - 刘坚管理的同泰优选配置3个月持有混合FOF近一年净值增长率24.55% 跑赢基准12.84% [4] - 该基金在银河证券混合型FOF(权益资产60%-95%)分类中近一年收益率排名第二 [4] - 二季度主要配置ETF和指数基金 辅以优选主动型基金构建组合 [4] 行业高管晋升趋势 - 年内多家基金公司出现"绩而优则仕"案例 包括招商基金 中泰证券资管 申万菱信基金等 [5][6] - 南华基金1月提拔两位投研骨干为总经理助理级高管 [7] - 行业分析认为晋升高管是基金公司吸引和留住绩优人才的方式 [7] 未来投资策略展望 - 预计资本市场呈现结构性机会 股市关注新质生产力和红利策略 [4] - 债市机会源于宽松货币环境 商品市场黄金仍具配置价值 [4]
又有绩优基金经理升职!
中国基金报· 2025-07-19 15:23
基金经理晋升 - 刘坚升任同泰基金副总经理 此前担任总经理助理仅半年 并兼任资产配置与产品开发部总监及基金经理 [2][4] - 刘坚曾任职恒生银行副总裁 宝盈基金产品经理 平安基金产品设计副总监 2020年6月加入同泰基金 [4] - 刘坚管理同泰优选配置3个月持有混合FOF和同泰积极配置3个月持有股票型FOF两只基金 [4] 基金业绩表现 - 同泰优选配置3个月持有混合FOF近一年净值增长率24.55% 超越业绩基准12.84% 在银河证券同类排名中位列第二 [5] - 该FOF主要通过配置ETF和指数基金 辅以优选主动型基金构建组合 兼顾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 [5] 未来投资策略 - 预计资本市场呈现结构性机会 股市关注新质生产力及红利策略 债市受益于宽松货币环境 黄金仍具配置价值 [6] 行业晋升趋势 - 年内多位绩优基金经理晋升高管 包括招商基金王景、朱红裕 中泰证券资管姜诚 申万菱信基金贾成东等 [7][8] - 基金公司通过"绩而优则仕"模式吸引和留住人才 但需平衡高管职责与投资精力 [8]
农行中行等热推红利策略产品,苏银理财年终奖产品收益下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23:43
红利策略市场表现 - 上半年红利资产表现强劲 银行股领涨 银行指数年内涨幅达18.68%并推动上证指数突破3500点 [1][3] - 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金和公募基金增配高股息资产 银行板块等红利资产成为资金追捧对象 [2][3] - 多家银行APP热推红利策略产品 如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 华夏理财也推荐固收增强型红利产品 [3] 农银理财产品测评 - 农银匠心·灵动360天理财产品采用红利策略 固收类资产占比不低于80% 权益类不超过20% 主要投资红利指数基金和高股息股票 [7] - 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4.6% 但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3.14% 仅击败29.61%同类产品 [3][9][10] - 综合得分51分 击败51.94%同类 收益表现得分32分 风险控制得分97分 综合费率0.32%较低 [4][7][10] 产品结构与业绩 - 产品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 业绩比较基准2.40%-3.40% 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超基准0.24个百分点 [6][9] - 最大回撤0.05% 索提诺比率8.11 显示下行风险控制较好但超额收益能力一般 [10] - 流动性较差需持有360天 适合长期资金配置 未披露具体权益仓位 若超15%可能受股市波动影响明显 [12][13] 行业及公司背景 - 农银理财管理规模达1.97万亿元 固收类产品占比93.14% 2024年平均收益率3.65%在30家理财公司中排名第7 [11] - 混合类产品占比6.86% 2024年平均收益率3.64%排名第8 整体收益表现居行业上游 [11] - 对比半年前测评的江苏银行理财产品 年化收益率从3.67%降至2.99% 显示部分产品收益持续性存疑 [15]
红利+小微盘的杠铃,举不动了怎么办?
雪球· 2025-07-18 16:00
核心观点 - 杠铃策略(红利+小微盘组合)近年表现优异,但需审视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有效性 [2][3] - 日本股市历史显示杠铃策略在"新胜于旧"阶段超额收益不明显,A股可能处于类似阶段 [4] - 杠铃策略在成长风格主导市场时(如2017、2019-2020年)会跑输大盘 [5][7][15] - 策略价值在于长期攻守兼备:红利端提供稳定收益,小微盘端挖掘Alpha机会 [38] 日本股市四阶段类比 - **第一阶段(2000-2008年)**:红利资产跑赢,新旧经济交织 [4] - **第二阶段(2009-2012年)**:新经济占优,红利资产超额回落,硬科技出现死点 [4] - **第三阶段(2012-2013年)**:旧经济筑底,房地产出清后估值修复 [4] - **第四阶段(2014-2018年)**:科技+出海双主线,杠铃策略逐步失效 [4] A股杠铃策略表现 - **基础版(中证红利+中证2000)**:2016-2024年几何平均超额2.46%,但2017/2019-2020年分别跑输6.15%/11.10%/13.41% [5][7] - **增强版(小微盘端+5%超额)**:年化超额提升至4.98%,但未能改变成长风格下的跑输格局 [9][11] - **沪港深增强版**:加入港股红利后年化超额达6.22%,2024年超额8.82% [13][15] 红利端价值分析 - 中证红利2016-2024年几何平均收益6.86%,显著高于万得全A的0.92% [20][22] - 红利因子通过纪律化高抛低吸(股息率调仓)实现逆向投资,在美股/A股均验证有效 [22][23] - 建议配置:50%中证红利ETF+50%港股红利低波ETF,按季/月分红提供现金流 [24] 小微盘Alpha特性 - 中证2000指数2016-2024年几何收益-0.87%,跑输沪深300的3.00% [28][30] - 超额来源:散户交易产生的定价错误,如招商中证2000增强ETF成立1年超额30%+基准涨幅43.54% [33] - Alpha优势:相比Beta不易回吐,如中证2000增强ETF多数月份保持稳定超额 [35][36] 策略定位与取舍 - 红利端作为"盾":提供抗跌性和股息安全垫 [38] - 小微盘端作为"矛":通过量化挖掘市场无效性收益 [37][38] - 需接受阶段性跑输(如成长风格时期),以换取长期低相关性收益 [17][39]
90后买银行躺收10万股息启示录:银行股是提前养老的底气吗?
搜狐财经· 2025-07-17 10:44
银行股表现 - 截至7月16日,A股有6只银行股年内涨幅超30%,33只涨幅超10%,中证银行指数创十几年新高 [1] - 银行AH(全)年内收益达25.87%,跑赢中证银行指数全收益(19.46%)和申万银行指数(15.20%) [1] - 25家银行股息率超4%,华夏、平安、南京、交行等股息率超过4.5% [1] 分红情况 - 7月为银行分红集中期,工行、农行、招行等大型银行密集派息 [1] - 宁波银行1万股可获得9000元分红,某90后投资者持有5万股银行股获10万元分红 [1] 估值与资金动向 - 多数银行股仍"破净",兰州、郑州、华夏等PB低于0.5倍,显示估值修复空间 [2] - 银行AH优选ETF(517900)年内收益超25%,近10个交易日净流入2.28亿元,两个月吸金近7亿元 [2] - 险资新规推动长期资金配置高股息银行股,形成板块支撑 [2] 市场逻辑 - 利率下行环境下,银行股高股息特性成为险资等机构投资者的核心配置方向 [2] - 银行股兼具高股息(4%+)与估值优势,回调被视为布局机会 [4]
红利国企ETF(510720)昨日净流入超0.6亿,市场关注低利率下分红稳定性
搜狐财经· 2025-07-17 09:58
红利行业配置价值 - 在资产荒背景下红利行业配置价值凸显2025年上半年银行板块凭借稳定的分红能力和持续性成为红利策略中的领涨板块 [1] - 低利率环境下需精选分红稳定的行业重点关注分红水平(股息率)居前的石油石化家用电器分红意愿(持续性)突出的银行交通运输以及估值性价比(PB分位)具备优势的家用电器建筑装饰等 [1] - 当前市场更青睐兼具防御属性和分红确定性的品种银行板块的强势表现正是这一逻辑的体现 [1] 红利国企ETF - 红利国企ETF跟踪的是上国红利指数该指数主要聚焦于在上交所上市具有稳定分红记录的优质企业 [1] - 指数成分股筛选自不同行业的高分红特征公司涵盖金融能源消费等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旨在为投资者提供衡量中国市场上高分红股票表现的基准 [1] - 该指数通过精选持续分红能力突出的国有企业反映沪市高股息证券的整体市场表现 [1] 投资工具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上证国有企业红利ETF发起联接A(021701)国泰上证国有企业红利ETF发起联接C(021702) [1]
基金二季报里的“调仓密码”:过半主动权益加仓出击,3500点攻防“开战”
第一财经· 2025-07-16 19:48
公募基金调仓动向 - 已披露二季报的32只主动权益基金中,超半数产品股票仓位环比增加,21只产品保持90%以上高仓位运作 [1][2] - 同泰产业升级A股票仓位从一季度末的34.22%大幅提升至92.35%,单季度加仓超过58个百分点 [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股票仓位增加14.4个百分点至90.72%,前十大重仓股中半数为港股医药股 [2] 创新药赛道布局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重仓股科伦博泰生物-B持仓数量较一季度末增持31.29倍,热景生物、泽璟制药-U等增持超过27倍 [3] - 该基金最新十大重仓股年内平均涨幅达173.76%,年内回报102.52%,规模从0.1亿元增至11.32亿元 [3] - 基金经理认为创新药行业受政策鼓励、临床数据读出及海外授权基本面兑现推动,成为二季度市场主线 [3] 基金业绩表现 - 近七成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实现正收益,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收益35.86%,永赢科技智选A收益32.28% [3] - 八成产品规模环比增长,12只实现翻倍,中欧数字经济规模从1.17亿元增至15.27亿元,增幅12倍 [4] - 永赢科技智选、长城景气成长、银华泰利等单季度规模增幅超过3倍 [4] 市场板块轮动 - 上证指数在3500点关键点位多空博弈加剧,7月9日短暂突破后转入震荡格局 [6] - 银行指数7月先涨5.84%后回调1.33%,二季度以来42只银行股平均上涨17.24% [6] - 中欧红利精选减持华夏银行等6只银行股,转向机械设备、环保、家用电器等个股 [6] 投资策略调整 - 红利策略基金认为银行股涨幅过大导致股息率吸引力下降,转向市场化红利标的 [7] - 创新药领域三季度将聚焦管线海外授权及国内销售放量两个方向 [7][8] - 永赢医药健康基金经理认为创新药产业周期进入"收获季",下半年确定性较强 [8]
守一份分红,得一份从容:全市场代表性红利指数盘点
天天基金网· 2025-07-16 19:36
核心观点 - 红利策略在低利率环境和市场波动中展现出显著吸引力,兼具确定性现金流和长期资本增值的双重属性 [1][2][6] - 中证红利低波指数2013年至今全年跑赢万得全A的占比达到77%,年化收益率14.1% vs 万得全A的7.6% [6][7] - 红利策略正从战术选择演变为战略布局,与经济转型和监管引导形成共振 [30] 股息率——红利的本质吸引力 - 红利策略以"高股息率"为核心指标,股息率=分红率/市盈率PE [4] - 优势体现在长期"类债性"收益和短期低估值修复能力 [6] - 中证红利低波指数2013-2025年超额收益显著,如2022年超额收益22.1%,2024年14.8% [7] 主流红利指数的细节差异 - 传统红利策略:聚焦银行/煤炭/交运等成熟行业,代表指数为中证红利、红利指数 [10][11] - 红利增强型策略:叠加低波动率(红利低波)、高ROE(红利质量)、自由现金流因子,年化收益率达17.5%-21.3% [12][15] - 港股红利策略: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近三年年化收益率19.9%,但波动更大且涉及20%红利税 [13][15] 红利策略的配置逻辑 - 具备杠铃策略优势:高股息/高ROE/低估值特性可与小盘成长风格形成互补 [22][23] - 监管推动分红生态优化,"国九条"引导上市公司提升分红回报 [27] - 无风险利率进入"1%时代",银行等高股息蓝筹开启价值重估 [29] - 经济转型期资金对"确定性溢价"需求上升,红利资产战略地位提升 [30]
高分红利策略第三期
市值风云· 2025-07-16 18:05
二季度红利策略整体表现 - 中证红利ETF二季度上涨2.5%,三季度截至7月16日午盘上涨2.2%,三个半月累计上涨4.7% [5] - 国债收益率二季度明显回落,成为支持红利股表现的重要因素 [6] - 中证红利指数中煤炭、银行、铁路公路、出版、普钢等行业成分股数量靠前,其中煤炭开采占比最高(15家) [8] - 二季度多元金融、银行、保险涨幅靠前,出版、铁路公路、普钢表现不佳,普钢平均下跌9.9% [9] 行业表现数据 - 基础建设行业涨幅最高(22.6766%),农商行Ⅱ(19.9390%)、多元金融(19.9289%)紧随其后 [11] - 股份制银行II(16.4645%)、城商行Ⅱ(15.6964%)、国有大型银行Ⅱ(10.3821%)表现突出 [11] - 普钢(-9.8503%)、服装家纺(-10.7998%)、玻璃玻纤(-12.4825%)、中药Ⅱ(-13.2929%)跌幅最大 [11] 红利策略展望 - 中证红利指数100家公司中17家披露中报业绩预告,15家负增长,煤炭、房地产表现最差 [12] - 煤炭开采行业多家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如恒源煤电(-117.0357%)、盘江股份(-114.7821%) [13] - 银行股近期回调叠加煤炭股业绩疲软,可能影响三季度行业性超额收益 [14] 外部环境与策略表现 -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年内降息1-2次,9月降息概率61.5% [16] - 高分红利策略4月14日至7月16日收益2.42%,跑输同期中证红利(6.1%),但成立至今收益率(6.01%)与指数(7.0%)接近 [18]
中国ETF市场净流入1089.2亿美元 红利策略受关注
快讯· 2025-07-16 17:16
中国ETF市场净流入1089.2亿美元 红利策略受关注 智通财经7月16日电,摩根资产管理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举办"ETF新生态 长投赢未来"沪市ETF主 题活动。会上指出,截至今年年4月末,全球ETF市场在过去十年持续扩张,整体资金维持净流入趋 势。其中,中国ETF市场表现突出,过去一年净流入1089.2亿美元(约合7844亿元人民币),在亚太地 区居首,占区域总资产规模的30.7%。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指数及量化投资部总监兼基金经理胡迪认为, 在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背景下,具备防御属性的红利资产价值凸显,尤其是高股息率的港股红利资 产,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智通财经记者 吴雨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