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

搜索文档
上汽和华为
数说新能源· 2025-07-09 15:57
与华为合作进展 - 首款车型规划: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计划于2025年四季度上市,价格区间为15-25万元,定位为中型SUV,动力系统涵盖纯电与增程两种类型 [1] - 未来车型计划:2026年计划推出两款新车,车型类型包括轿车和SUV,动力类型同样涵盖纯电与增程,内部以打造爆品为目标,已做好产能准备,但未披露具体销量目标 [1] - 合作模式与定位:合作定位为"人人至上",目标是让更多消费者拥有高智驾水平的产品,公司负责质量管理与品控,华为负责智驾、智能技术研发,双方共同优化成本,致力于推出高性价比的智能驾驶产品 [1] 主机厂电芯采购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需兼顾性能和成本 [6] 比亚迪出海 - 比亚迪出海战略聚焦东南亚市场 [6] CATL - CATL在储能市场的增长高于动力市场 [6]
汽车早餐 | 东风汽车公布下半年销量目标;华为公布辅助驾驶专利;特斯拉全球最大超充站在加州落成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9 11:00
国内乘用车行业动态 - 2024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3.31升/100公里,同比下降12.4%,涉及117家企业共生产/进口2318.9万辆乘用车 [2] - 6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111.1万辆,同比增长29.7%,1-6月累计零售546.8万辆,同比增长33.3% [4] - 东风汽车集团下半年销量目标为188万辆,全年冲刺3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目标100万辆(自主新能源确保90万辆) [11]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 - 《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系统阐述L0-L5全场景技术路径及产业生态,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华为联合编制 [3] - 华为公布"辅助驾驶方法和装置"专利,通过全景与精细化感知结合提升环境感知能力 [12] - 蔚来子品牌萤火虫与HERE地图合作,整合实时限速数据以满足欧盟ADAS法规要求 [14] 国际车企动态 - 戴姆勒卡车启动20亿欧元股票回购计划,执行期为2025年下半年起两年内 [6] - 日产汽车将2031年到期债券总额从1500亿日元增至2000亿日元 [7] - 铃木汽车凭借印度组装车型成为日本6月最大汽车进口商,超越梅赛德斯-奔驰 [8] 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 - 特斯拉在加州建成全球最大超充站之一"Project Oasis",配备84个充电车位及太阳能储能系统 [9] - 比亚迪泰国工厂交付第9万辆新能源车(腾势D9),并下线首辆泰国产驱逐舰05 [10] - 吉利银河A7混动轿车7月11日开启预售,搭载雷神AI电混2.0系统及Flyme Auto智能座舱 [13] 产业链合作 - 四维图新与北汽新能源签署泊车软件开发合同,涉及两款车型 [15]
中国自动驾驶十年沉浮
36氪· 2025-07-09 10:45
政策与行业起源 -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将无人驾驶列为汽车产业转型方向 [2] - 同年8月宇通客车完成国内首次客车自动驾驶开放道路试验 [3] - 10月百度无人车实现城市/环路/高速混合路况全自动驾驶测试 [4][5] - 百度原计划3年商用化、5年量产、10年改变出行方式 [8] 技术发展与监管转折 - 2021年行业迎来商业化元年 无人卡车/物流/配送等场景率先落地 [25] - 致命事故促使工信部禁止"自动驾驶"等模糊宣传 要求改用"辅助驾驶"表述 [12][14] - 2024年国内监管趋严 海外市场加速开放(Waymo扩大运营至10城 中东计划25%出行需求由无人驾驶承担) [15][16] 企业出海动态 - 百度萝卜快跑在阿联酋部署超1000台全无人车 与Autogo合作打造最大无人车队 [17] - 小马智行2025年启动迪拜路测 2026年实现全无人商业化运营 [17] - 文远知行获五国自动驾驶牌照 与Uber合作运营中东最大Robotaxi车队 [18] 资本与市场表现 - 2021年全球自动驾驶融资达1500亿元 中国占比872亿元 [25][26] - 2024年上市潮中多家企业市值缩水:小马智行IPO估值100亿→46亿 文远知行50亿→22亿 [30][31] - 地平线逆势增长 市值从557亿港元升至927亿港元 因第三方智驾方案市占率从10%提升至40% [33][34] 行业竞争格局 - 初创企业/科技公司/车企形成三极格局 细分领域呈现赢者通吃 [26][37] - Robotaxi领域仅Waymo、小马智行、百度具备规模化与无人化能力 [37] - 2024-2025年多家企业倒闭(纵目科技、禾多科技、图森未来等) [35][36] 商业化与立法挑战 - 规模应用是降低成本关键 但国内立法滞后制约发展 [40][42] - 英国2026年实施全球首部自动驾驶专门立法 美日德已建立L3/L4级法律框架 [43][44] - 中国仍处地方先行先试阶段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尚未落地 [44][45] 技术演进趋势 - 行业从激进转向务实 聚焦技术融入生活而非炫技 [48] - L3/L4级自动驾驶需突破监管立法、商业化、全球化三大关 [47] - 全无人驾驶时代虽存障碍但终将到来 [48][49]
小鹏汽车(9868.HK)2025年6月销量点评:销量同环比提升 销量结构持续改善
格隆汇· 2025-07-09 10:16
销量表现 - 6月交付新车34,611台,同比+224.4%,环比+3.2% [1] - 2025Q2累计交付10.3万台,同比+241.6%,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1] - 小鹏X9交付7,451台,环比+112%,同比+41% [1] - MONA M03连续10个月交付超万台,Max版本订单占比稳定在80%以上 [1] - G6在6月交付8,700台,表现亮眼 [1] 新车动态 - 7月3日小鹏G7正式上市 [2] - Q3将发布全新一代P7,两款重磅车型开始交付 [2] - Q4小鹏鲲鹏超级电动车型逐步进入量产,实现"一车双能" [2] - 新款G6、G9上市即热销,多次获得国内细分市场销量冠军 [2] - G6、G9在多个海外市场长期位列细分市场第一名 [2] 海外拓展 - 6月19日在印度尼西亚正式推出旗舰车型小鹏X9 [1] - 右舵版X9将于7月在当地投产,迈出全球属地化生产关键一步 [1] 盈利预期 - 预期Q4实现单季度扭亏,全年规模自由现金流 [2] - 预计2025年收入为991亿元,对应PS 1.2X [2] - 大众软件收入体现大幅改善财务表现 [2] 技术优势 - 智能驾驶持续领先 [2] - 规模提升、平台和技术降本效果将进一步体现 [2] - 软件盈利商业模式拓展叠加出海增长,未来盈利具备较大弹性 [2]
余承东回应开车“打瞌睡”事件:扣三分,第一次进局子
南方都市报· 2025-07-09 09:26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由于智能驾驶导致的安全事故,引发了巨大的舆论争议。4月,监管部门出 面组织车企开会,强调车企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随后有博主发文@深圳交警和广东交警,举报余承东开车睡觉,属于疲劳驾驶,违反《道路交通安全 法》。这种情况下,未造成严重后果,通常会面临罚款、扣分等行政处罚。 针对此事,南都湾财社记者当时向华为相关方面了解情况,知情人士表示,余承东开车时并未睡着。 而晟典律师高级合伙人毛鹏则向南都湾财社记者指出,从视频拍摄角度看,拍摄者应是在另外一台汽车 的驾驶主位上拍摄,而且是多次刻意并排驾驶,从后视镜看,马路上应该还有很多其他车辆,如果确实 是这种情况,拍摄者的行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有被交警部门处罚的风险。 当时,余承东疑似开车"打瞌睡"一事,引起了外界关于智驾安全性的讨论。有律师提醒,根据《道路交 通安全法》的规定,驾驶人始终对车辆运行安全负主体责任,即使开启了辅助驾驶,若存在"脱手脱 眼"行为,可认定其存在妨碍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依法处以罚款并记分。 7月8日晚上,在"2025享界用户星享之夜"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首次回应不 ...
余承东回应“开车睡着了”:在低头看手机,已“自首”扣分交罚款,第一次进公安局
第一财经· 2025-07-09 00:08
华为高管余承东回应"开车睡觉"事件 -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享界品牌之夜"发布会上首次回应"开车睡觉"事件 称当时是因低头看手机被误认为睡觉 已主动接受交通处罚(扣3分并罚款) [1] - 余承东呼吁完善L3级智能驾驶法规 希望未来技术可实现驾驶中安全休息 车辆能自动靠边停车并通过安全带收紧或座椅按摩唤醒驾驶员 [1] 事件背景及舆论反应 - 5月26日网络流传视频显示疑似余承东驾驶问界M8时低头垂手 引发"开车睡觉"争议 视频拍摄者同样涉嫌违规驾驶 [1][3] - 事件引发网友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讨论 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首 深圳交警明确表示L2级辅助驾驶仍需驾驶员负责 [4] 车企技术说明 - 问界客服强调M8仅为L2级辅助驾驶 要求驾驶员全程手握方向盘并目视前方 系统会针对分神行为发出提醒 [4]
一财社论:汽车产业要筑牢“软件安全”防线
第一财经· 2025-07-08 21:00
汽车召回趋势分析 - 上半年汽车召回次数达60次涉及缺陷车辆506.88万辆同比增加超百万辆[1] - 召回原因正从传统机械故障转向软件算法和电子电气架构缺陷迁移[1] - 2004年以来累计实施汽车召回3000余次数量超1亿辆[1] 软件缺陷问题凸显 - 某品牌因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软件问题召回120.68万辆汽车[2] - 另一品牌因电池管理系统软件设计缺陷导致高压电池热失控风险而召回[2] - 智能驾驶系统软件漏洞成为新型安全隐患[2] 政策监管动态 - 两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OTA管理[3] - 市场监管总局将强化部门联动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水平[3] - 已有汽车因智能驾驶系统软件漏洞被召回[3] 低价竞争隐患 - 部分车企采用低算力硬件导致数据处理延迟增加事故风险[4] - 部分车企急于推出新功能导致系统稳定性测试不充分[4] - 低价无序竞争被认定为滋生安全隐患的重要土壤[5]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产业进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时代[1] - 软件问题召回将随智能汽车规模扩大而成为常态[2] - 行业呼吁反对"内卷式"竞争以保障安全和发展[5]
最近才明白,智能驾驶量产的核心不止是模型算法。。。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08 20:45
自动驾驶4D自动标注技术 核心观点 - 行业共识认为模型算法是智驾能力从0到10的关键 但海量自动标注数据才是从10到100的核心 未来将进入自动标注数据时代 [2] - 4D自动标注(3D空间+时间维度)是智能驾驶量产泛化的核心 需解决动态目标追踪、多模态数据融合、场景泛化等关键难题 [7] - 当前行业痛点包括:人工标注成本高(周期长、费用贵)、复杂场景下自动化标注精度不足、跨城市/天气的场景泛化能力待提升 [7][8] 技术实现路径 动态障碍物标注 - 流程包含四大模块:离线3D目标检测(点云或激光雷达-视觉融合)、离线跟踪、后处理优化、传感器遮挡优化 [5] - 3D检测采用SAFDNet等算法 需处理数据增广、BEV/多帧时序融合等关键问题 跟踪环节需解决ID跳变、轨迹生命周期管理等工程挑战 [11] 静态元素与OCC标注 - 静态标注依赖SLAM重建技术 通过全局clip道路信息避免单帧感知偏差 激光/视觉SLAM算法为重建核心 [12][14] - 通用障碍物OCC标注需处理稠密化点云、跨传感器遮挡优化 真值生成支持激光/视觉双方案 [15] 端到端标注 - 主流范式包括一段式和两段式实现 需整合动态障碍物、静态元素、可行驶区域等多元数据 [16] - DrivingGaussian等闭环仿真算法为端到端自动驾驶刚需 扩展4D标注的应用边界 [16] 行业发展趋势 - 数据驱动架构转向大规模无监督预训练+高质量数据集微调模式 联合标注取代传统分模块标注 [3] - 头部公司加速布局Occupancy Network技术 2022年特斯拉量产应用后OCC已成为感知标配 [15] - 数据闭环面临scaling law有效性验证、跨传感器系统兼容性等深层挑战 [17][18] 技术能力要求 - 自动标注系统需综合离线算力与时序信息处理能力 对工程师的大模型系统驾驭能力要求极高 [2] - 核心技能包括多模态3D感知、SLAM重建、Transformer模型应用及PyTorch工程化能力 [11][24]
产业观察:【智能车产业跟踪】拼吧出行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加速布局AI驱动定制出行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8 19: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智能车产业进行最新趋势跟踪,涵盖汽车月度销量、新车发布、锂电资讯和投融资事件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产业动态信息以辅助投资决策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息速递 - 2025年6月造车新势力终端销量前三为零跑(4.8万辆,环比6.5%)、问界(4.47万辆,环比22.9%)、理想(3.63万辆,环比 - 11.2%),小鹏、深蓝、埃安等也有相应销量及环比变化 [2][12] - 6/30 - 7/06发布多款新车,包括比亚迪海鸥自在版(6.98 - 8.58万)、上汽大通大家9 PHEV(25.99 - 37.69万)等 [3][12] 锂电资讯 - 近期电芯、模组、PACK价格平衡震荡,电池级碳酸锂价格震荡上行,7月4日均价报6.23万元/吨,受7月需求预期改善影响,现货价格止跌企稳且小幅回升,需关注7月需求端实际恢复情况 [4][14] - 给出多种锂电材料、上游金属等价格及周、月涨跌幅,如三元5系周涨跌幅0.97%、月涨跌幅 - 0.95%等 [15] 投融资事件 - 2025年6月30日至7月6日,智能汽车相关投融资事件共4起,天瞳威视完成5亿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极目资本等;拼吧出行完成千万级Pre - A轮融资,由杭州新丹领投 [6][23][24]
中海达(300177) - 300177中海达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8
2025-07-08 18:54
公司整体概况 - 公司专注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产业链,是国内领先、全球主流企业 [2] - 以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为基础,融合多种技术,形成全方位产品布局 [2] - 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构建完整技术链条,有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3] 智能驾驶与导航控制应用业务 乘用汽车行业 - 提供智能驾驶位置感知软硬件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 [4] 农业行业 - 自主研发 A6、F3 农机导航系统,搭配软件,适配多种农用机械 [4] - 农机导航系统可实现 2.5cm 级实时引导和自动控制 [4] 建筑工程行业 - 自主研发机械控制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于多领域建设 [6] - 与多家前装厂商在机械控制领域深度合作 [6] 智能驾驶车载高精度业务进展 - 2024 年业务增长约 40%,多款产品在多家车企量产交付 [7] - 截至 2024 年末,车载端软硬件产品获车企定点车型超 60 款 [7] - 与百度阿波罗等合作,交付产品并提供解决方案 [7] - 获吉利下属子公司关于 IMU 硬件的定点 [7] 精准时空感知装备业务 产品与技术 - 融合多种技术推出 RTK 产品和智能测绘全站仪系统 [9] - 打造无人船系统及多种产品组合方案 [9] - 推出 iFlow 系列 ADCP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11] - 形成机载和手持三维激光测量系统等系列产品 [11] 业务优势 - 二十多年研发积累,技术和产品获多行业认可 [11] - iFlow 系列产品获水利部鉴定认证,国内 ADCP 市场占有率领先 [11] 海洋业务 产品 - 海洋探测装备包括单波束、多波束测深仪等,搭配软件应用于多工程领域 [12] 技术优势 - 构建“空天地水一体化”监测体系,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12] - 在测深和测流技术方面形成行业领先优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