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柯力传感:在人形机器人传感系统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证券日报· 2025-11-14 01:06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82亿元,同比增长17.72% [2] - 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33.29% [2] 战略方向与布局 - 公司紧紧围绕"传感器森林"战略布局和机器人传感器核心方向 [2] - 通过战略投资构建起多模态传感生态,形成"核心产品+生态布局"的模式 [3][5] - 战略投资布局涵盖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触觉传感器企业及惯性测量单元企业,实现从机器人本体到底层关键力学传感元器件的全覆盖 [2][3] 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 - 公司以"机器人传感器"为核心,在人形机器人传感系统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2] - 已向超过50家国内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企业送样 [4] - 产品涵盖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等关键部件,其中六维力传感器实现出货近千套 [4] - 部分客户已由送样验证进入小批量订单阶段 [4] 技术研发与能力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前沿技术路径与合作模式 [3] - 已掌握六维力传感器的结构解耦、算法解耦、高速采样与通讯等关键技术 [3] - 六维力传感器线性精度优于0.3%FS,串扰精度优于2%FS,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3][4] - 在应变计、弹性体、采集模块、封装测试等领域均具备自主化设计和生产能力 [3] 市场拓展与前景 - 公司积极对接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需求,凭借快速响应、定制化开发与持续迭代能力与头部企业合作 [3][5] - 人形机器人产业呈现"集成化、模块化"的发展趋势,公司有望充分享受行业增长红利 [5]
涛涛车业港股IPO:账面“不差钱”仍要募资 市场份额“全球第二”有无水分?
新浪证券· 2025-11-14 00:29
公司港股上市计划与募资合理性 - 公司发布港股招股书 寻求A+H股上市布局 [1] - 公司于2023年3月在A股上市募资20.07亿元 仅两年半后即计划港股募资 [1][12]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 公司账面货币资金17.18亿元 有息负债7.85亿元 资产负债率低于35% 显示并不差钱 [12] - 公司A股IPO部分募投项目进度缓慢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 年产100万台智能电动车建设项目投资进度58.99% 年产4万台大排量特种车建设项目投资进度45.47% 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投资进度32.32% [12] 市场份额与行业排名争议 - 公司港股招股书称 按收入计 2024年在全球电动低速车行业中排名第二 全球市场份额约为8.4% [1][3] - 公司2024年营收为29.77亿元 而头豹研究院报告显示 国内低速电动车行业第一梯队为营收百亿元级以上企业 包括金彭、盛昊、淮海、海宝 [1][3] -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 公司2024年30亿元营收在国内最多排名第五 与招股书宣称的全球第二存在较大出入 [3][4] - 招股书披露排名第一的“公司A”收入为4.8亿美元(约合34.6亿元人民币) 市场份额34.6% 并称其成立于2007年 [5] - 公开信息显示 金彭集团官网称公司成立于2004年 天眼查显示成立于2009年7月 与招股书信息存在严重差异 [7][8]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营收从2022年17.66亿元增长至2024年29.77亿元 2025年1-7月营收20.68亿元 [2]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2.06亿元增长至2024年4.31亿元 2025年1-7月净利润达4.33亿元 [2] - 公司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 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35.19%、37.29%、34.67%、39.79% 同期同行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为19.34%、20.55%、20.12%、20.1% [9] 研发与销售投入对比 - 公司研发费用率远低于同行均值 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64%、4.09%、4.22%、2.81% 同期同行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4.55%、5.34%、5.51%、5.03% [10] - 公司销售费用率显著高于同行 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4.39%、14.69%、10.53%、9.44% 同期同行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4.96%、6.52%、4.95%、4.21% [11] - 高毛利率更多依靠营销而非研发 港股招股书使用大量“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新名词 但研发投入偏低 [1][12] 公司治理与股东行为 - 实控人曹马涛通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67.41%的股份 [13] - 在递交港股招股书前 公司进行了上市以来唯一一次中期分红 2025年上半年现金分红1.63亿元 几乎等于2022年度、2023年度全年分红 [12] - 此次分红约1.1亿元流入实控人曹马涛口袋 [13]
美国知名机器人公司,倒闭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23:25
K-Scale Labs公司倒闭事件 - 硅谷明星机器人公司K-Scale Labs因未能获得足够运营资金而停止运营,已解雇员工并退还客户定金[2] - 公司成立于2024年,以5000万美元估值完成约4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并获得投资人追加25万美元投资及涛涛车业子公司200万美元投资[3] - 公司于2024年7月发布低成本开源双足人形机器人K-Bot,早鸟预定价为8999美元,预订数量超过200台[3][5] - 创始人将公司倒闭归因于未能找到领投方,资金不足以支撑一个月,并宣布将开源所有专有知识产权[6] 机器人行业倒闭潮 - 2024年以来已有至少10家机器人公司关闭,包括美国卸车机器人公司Dextrous Robotics和英国Small Robot Company[6][7] - 儿童陪伴机器人公司Embodied于2024年12月因财务困境关闭,法国机器人公司Aldebaran于2025年7月在被中国公司收购前亏损2900万美元[7] 中国机器人市场动态 - 宇树科技、加速进化、众擎和松延动力等中国机器人公司已获得大规模生产资金,在成本上具有极大优势[2][6]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机器人产业链相关公司累计获得超600起投资事件,数量超过前两年全年[8] - 松延动力的小布米机器人上线3天售罄500台,宇树科技新款机器人R1Air开售前有3000多人预约抢购[8] - 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获得超6.3亿元订单,但年度交付目标为数百台且未公布具体交付数据[8] 人形机器人量产挑战 - 行业面临“交付难”问题,头部企业智元机器人2025年计划量产仅2000多台通用人形机器人[8] - 特斯拉宣布原计划2025年实现5000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量产目标推迟至2026年底[8] - 小鹏汽车发布的新一代IRON机器人计划于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9] - 高盛报告指出,2025年底至2026年初行业公布的订单与出货目标将是检验市场需求真实性的关键[9]
美国知名机器人公司 倒闭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23:23
K-Scale Labs公司倒闭事件 - 硅谷明星机器人公司K-Scale Labs因未能获得足够运营资金而停止运营,已解雇员工并退还客户定金[1] - 公司成立于2024年,定位为以开源、低成本为核心理念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目标打造面向研究者和开发者的通用平台[2] - 2024年2月以5000万美元估值完成约4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4月获知名投资人追加25万美元投资,6月获中国涛涛车业子公司200万美元投资[2] - 2024年7月发布低成本开源双足人形机器人K-Bot,原价16000美元,早鸟预定价8999美元,预订数量超过200台[2][4] - 创始人将公司倒闭归因于未能找到领投方,资金不足以支撑一个月,并宣布将开源所有专有知识产权[4] 机器人行业倒闭潮 - 2024年以来已有至少10家机器人公司关闭[6] - 2024年1月美国卸车机器人公司Dextrous Robotics因未能筹集到足够资金宣布解散[7] - 2024年2月英国Small Robot Company因未能获得所需资金而关闭[8] - 2024年12月儿童陪伴机器人公司Embodied因财务困境关闭,其产品Moxie停止工作[8] - 2025年7月法国机器人先驱Aldebaran在去年亏损2900万美元后“卖身”中国上市公司盛世科技[8] 中国市场投资与需求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机器人产业链公司累计获得超600起投资事件,数量超过前两年全年[10] - 中国机器人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松延动力小布米机器人京东平台上线3天首批500台售罄,宇树新款机器人R1Air开售前有3000多人预约[10] - B端订单需求强劲,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全年已获得超6.3亿元订单,但交付数据未公布[10] 行业量产与交付挑战 - 业内头部水平智元机器人2025年仅计划量产2000多台通用人形机器人[11] - 马斯克宣布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原计划2025年量产5000台的目标搁置,推迟至2026年底[11] - 小鹏汽车发布IRON机器人,计划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11] - 高盛报告指出“交付难”是中国机器人量产的最大难题,未来1~2年行业风向标事件包括特斯拉Optimus第三代机器人2026年发布及各公司2026年订单目标的公布[10][11]
机器人与液冷泵业务开启新成长曲线——德昌电机控股(0179.HK)25/26财年中期业绩点评
新浪财经· 2025-11-13 23:19
中期财务业绩 - 公司2025财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8.33亿美元,同比下降1%,剔除汇率影响后同比下降2% [1] - 毛利率为24.0%,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1] - 调整后EBITA为1.59亿美元,同比下降10% [1] - 调整后净利润为1.23亿美元,同比下降8%,股东应占净利润为1.33亿美元,同比增长3% [1] 业务板块表现 - APG(汽车产品组别)收入同比下降3%,其中亚太地区下降6%、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下降1%、美洲地区下降1% [1] - APG收入下降主要受中外合资OEM市占率下滑及成熟项目价格调整影响,海外市场需求偏弱及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导致部分OEM推迟新项目导入 [1] - IPG(工商用产品组别)收入总体持平,其中亚太地区下降5%、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增长7%、美洲地区下降3% [1] - IPG相关需求在后疫情阶段趋稳,公司在仓储自动化、医疗设备、半导体制造及液冷系统等细分领域持续拓展 [1] 新业务与增长点 - 公司于2025年7月与上海机电股份成立两家合资企业,正式进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聚焦关节与模块的核心研发和销售 [2] - 公司正积极布局AI数据中心液冷系统,随着算力密度提升带动散热效率需求上升,液冷方案加速渗透 [2] - 公司液冷泵业务已形成覆盖18W至1800W的DCP系列产品矩阵,采用冷板直冷与紧凑化设计,兼容单CPU及多机架应用 [2] - 公司在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中新增项目,相关订单有望于2025年下半年逐步量产,带动APG业务收入改善 [1] 未来展望 - 公司APG业务有望在下半年随中国新能源车项目逐步落地呈现改善趋势 [2] - 分析机构维持对公司机器人与液冷泵业务的中长期成长性乐观判断 [2]
美国知名机器人公司,倒闭
中国基金报· 2025-11-13 23:19
硅谷明星机器人公司K-Scale Labs倒闭事件 - 美国硅谷明星机器人公司K-Scale Labs因未能获得足够运营资金而倒闭,已解雇员工并退还客户定金[2] - 公司成立于2024年,总部位于硅谷帕洛阿尔托,核心理念为打造开源、低成本、面向开发者的通用类人机器人平台[4] - 创始人本杰明·博尔特在给客户的邮件中宣布公司将停止运营[6] K-Scale Labs融资与产品进展 - 2024年2月公司以5000万美元估值完成约4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领投方为Fellows Fund[4] - 2024年4月知名投资人Nat Friedman和Daniel Gross追加25万美元投资[4] - 2024年6月浙江涛涛车业子公司Tao Motor Inc投资200万美元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 - 2024年7月公司发布最新一代双足人形机器人K-Bot,原价16000美元,早鸟预定价8999美元,计划2025年11月发货,当时预订数量超过200台[4][6] 海外机器人行业倒闭潮 - 2024年以来已有至少10家机器人公司关闭[9] - 2024年1月美国卸车机器人公司Dextrous Robotics因融资失败宣布解散[10] - 2024年2月英国Small Robot Company因资金不足关闭[11] - 2024年12月儿童陪伴机器人公司Embodied因财务困境关闭[11] - 2025年7月法国机器人先驱Aldebaran在亏损2900万美元后破产清算,最终被中国上市公司盛世科技收购[11] 中国机器人行业投资与市场热度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机器人产业链公司累计获得超600起投资事件,数量超过前两年全年[13] - 松延动力小布米机器人售价不足万元,京东平台上线3天首批500台售罄[13] - 宇树新款机器人R1Air在开售前有3000多人预约抢购[13] - 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2024年已获得超6.3亿元订单,年度交付目标为数百台但未公布具体数据[13] 人形机器人量产交付挑战 - 业内头部水平智元机器人2025年仅计划量产2000多台通用人形机器人[14] - 特斯拉原计划2025年实现5000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量产目标已搁置,推迟至2026年底[14] - 小鹏汽车发布IRON机器人,计划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14] - 高盛报告指出2025年底至2026年初行业公司将公布订单与出货目标,特斯拉Optimus第三代机器人2026年2-3月发布将成为行业风向标[14]
【公告全知道】存储芯片+锂电池+储能+卫星导航+算力+数据中心!公司存储芯片产品可应用于服务器
财联社· 2025-11-13 23:12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一业务覆盖存储芯片 锂电池 储能 卫星导航 商业航天 算力及数据中心 其存储芯片产品可应用于服务器及AI等嵌入式领域 [1] - 公司二在6G通信领域布局空中无人平台和卫星互联网 同时涉及芯片 人形机器人 脑机接口 卫星导航及人工智能 [1] - 公司三业务涉及固态电池和锂电池 并投建电池级硫化锂中试平台项目 [1]
万亿巨头,大涨!百亿级产品爆发
中国证券报· 2025-11-13 23:09
电池与新能源板块市场表现 - 宁德时代A股股价大涨超7%,总市值突破1.9万亿元,带动电池与新能源车板块强势上涨 [1] - 多只电池类ETF涨幅超6%,其中电池ETF(159755)大涨7.14%,今年以来涨幅超77% [3] - 电池ETF(159755)最新规模超150亿元,今年以来资金净买入额达84亿元,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电池主题指数基金 [3] - 全市场多只电池类ETF今年以来涨幅达到70% [1] - 具体ETF表现包括电池ETF景顺涨7.30%、锂电池ETF涨6.94%、电池龙头ETF涨6.70%等 [4] - 新能源车ETF同步走强,如新能源车龙头ETF涨6.32%、新能源车ETF涨6.20% [4] 金属主题与相关板块表现 - 受碳酸锂、白银、黄金、铜等金属价格走强推动,多只金属主题类ETF大幅走强,稀有金属ETF(159608)涨超5% [5] - 稀有金属ETF基金涨5.31%,其他稀有金属ETF涨幅在5.10%至5.19%之间 [6] - 创业板新能源ETF、新材料ETF基金等相关板块ETF也录得约4.76%至4.90%的涨幅 [6] - 黄金、科创板、创业板、非银等板块成为资金涌入的重要方向,多只相关主题ETF净流入额超10亿元 [2][9] 债券型ETF市场交易活跃度 - 多只债券型ETF交投活跃,银华日利ETF(511880)成交额184.83亿元,短融ETF(511360)成交额165.87亿元 [7][8] - 科创债ETF国泰(551800)成交额120.19亿元,换手率达114.22% [7][8] - 在成交金额排名前10的ETF中,有4只为科创债主题ETF,显示该板块交易活跃 [7] 行业资金流向 - 本周资金净流入额领先的ETF包括银华日利A(28.09亿元)、华安黄金ETF(20.23亿元)、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19.55亿元) [10] - 易方达创业板ETF净流入12.24亿元,易方达沪深300非银ETF净流入12.03亿元 [10] - 其他获得显著资金流入的板块包括化工、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要消费等 [10] 新能源产业长期发展动力 -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签约项目180个,总金额达861.3亿元,覆盖动力电池、新型储能、光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 [11] - 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增长对稳定电力供应提出高要求,发电、储能及电网设备等电力产业链环节获市场持续关注 [11] - 新能源车、高端制造等领域对上游原材料需求强劲,稀有金属板块的周期成长属性及配置价值凸显 [11] 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 - 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从零到一的初级阶段,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类似早年新能源产业起步期 [11] - 特斯拉第三代机器人技术方案预计明年上半年落地,将带动整个产业链快速发展 [12] - 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同步加速布局和产业化进程,未来有望催生更多投资机会 [12]
分享认为理想缺二把手论是次要矛盾的视角
理想TOP2· 2025-11-13 22:25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围绕理想汽车2025年销售不及预期的原因、公司应对思路及长期竞争力展开分析 [1][2] - 核心矛盾在于“理想缺二把手派”与“次要矛盾派”的视角分歧 前者认为公司需加强运营以改善当前销售 后者认为主要矛盾在于构建适应未来AI发展的新型组织形态 [1] - 公司长期竞争力根植于其在L4级自动驾驶、AI Agent智能座舱及重新定义智能车方面的清晰路线与顶尖产品定义能力 [10][12] 理想汽车2025年销售表现分析 - 分析框架基于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交付三个维度 [3] - **L系列车型**:价值创造方面 硬件迭代小 自动驾驶芯片差异难以体现 车机AI理念领先但实用性不足 价值传递方面 销售团队难以专注 负面舆情影响 价值交付方面 25焕新版曾出现下摆臂问题 通过延长质保和免费更换解决 [4] - **i8车型**:价值创造存在严重非共识 产品力评价两极分化 价值传递方面 发布会SKU设置未达预期 爆发卡车舆情 价值交付方面 低配版选配率仅约2% 导致砍掉欣旺达版本 宁德时代产能受限 早期试驾车不足 [5][6] - **i6车型**:价值创造基于价格争议小 是很好的产品 价值传递无显著槽点 价值交付因主动砍掉欣旺达版本导致产能严重不足 [7][8] 预期理想汽车的解决思路 - **价值创造**:明确未来每年产品力提升幅度将显著高于2025款L系列的提升幅度 [9] - **价值传递**:将更重视负面舆情 但自2024年3月以来负责部门未形成有效合力 优势点传递效果待观察 [9] - **价值交付**:预期谋求工信部理想牌电池 新车产能问题存在不确定性 因备货过多有明确坏处 [9] 理想汽车的长期竞争力 - 公司前进路线清晰:实现L4级自动驾驶、基于真正AI Agent的软硬件结合智能座舱、并据此定义新的智能车 [10][12] - 未来可能推出其他物理AI终端(如眼镜)但短期内可能难以商业闭环 人形机器人是未来规划而非当前重点 [10][11] - 该技术路线将导致行业高集中度 理想是有力竞争者 因其具备顶尖的底层完备低熵产品定义能力 明显领先国内对手 [12] - 基于AI的软硬件结合是全新产业形态 与软件1.0时代差异巨大 公司自研MindGPT等是未来基础设施 [13] - 公司预计2030年收入可能扩大5到10倍 但员工总数可能不超过5万人 体现其对高效AI组织形态的预期 [14]
靠“老头乐”征服北美市场 涛涛车业启动港交所IPO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3 21:48
公司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为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Z301345,当前股价213.60元,市值232.93亿元 [1] - 2025年以来公司A股股价已上涨超240% [1] - 2025年10月31日,公司已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计划打造"A+H"双融资平台 [1]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核心业务为通过外销低速电动车("老头乐")在北美市场实现高利润和高增长 [1]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全球电动低速车行业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8.4% [5] - 公司是中国电动出行行业"出海"的领军企业,2024年超99%收入来自海外市场,美国为最大出口目的地,2025年前7个月美国贡献公司近八成收入 [5] - 公司旗下拥有四大自主品牌:DENAGO、GOTRAX、TEKO和TAO MOTOR [5] 财务业绩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7个月,公司收入分别为17.66亿元、21.44亿元、29.77亿元和20.68亿元 [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06亿元、2.80亿元、4.31亿元和4.33亿元 [4] 生产布局与战略发展 - 公司在中国开设工厂,并在东南亚的泰国、越南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设有工厂,以实现本土化运营 [4] - 2025年7月,公司先后与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和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 [1] 研发投入与公司治理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占比从3.6%增至4.2%,2025年前7个月研发开支占比为2.8% [8] - 创始人曹马涛通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67.41%的股份 [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派发现金股利1.63亿元 [8] 历史沿革与创业背景 - 公司创始人曹马涛于2006年随父赴美考察期间发现低速电动车商机,认为美国高尔夫球场和农场是天然应用场景 [2] - 曹马涛于2015年9月正式创立涛涛车业,创业初期获得其祖父曹桂成赠予的2850万元资金支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