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
icon
搜索文档
“避风港”行情来袭!公募人士:港股或更有分红优势
证券时报· 2025-10-19 18:32
红利股回暖 此前,在创新药、人工智能带动的波澜壮阔行情中,红利板块无疑存在感不佳,面对轮番涌现的翻倍股、翻倍基,投资者在红利资产中遗憾"躲牛市"。 南方基金解读认为,在关税消息发酵前,市场呈现明显的成长风格占优格局。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科技主线表现活跃,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对偏防御的红利 板块形成"虹吸效应"。在由风险偏好驱动的行情中,例如近期的AI科技浪潮,资金往往更青睐高成长板块,而红利策略因其稳健属性,节奏往往会慢半拍。 然而步入四季度,行情切换痕迹明显,截至10月17日,月内沪深指数跌幅分别超过了1%和6%,而在银行、保险股和资源股轮番提振下,中证红利指数涨幅 约为2.48%。 此外,成份股中包含了中国有色矿业、新华保险、中远海能以及若干银行股的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亦在近期持续走高,并在历史新高处徘徊。 风格转换。 行情步入第四季度,此前大火的科技板块、固态电池等集体熄火,取而代之的是"缺席"近期牛市的红利板块再度企稳,在银行、保险股的提振下担纲行情的 稳定器。 多家公募指出,当前市场资金寻求"避风港",使红利资产的防御属性重新获得关注。在A股和港股红利资产对比中,港股凭借更高的股息率,或更受到险资 ...
“避风港”行情来袭!公募人士:港股或更有分红优势
券商中国· 2025-10-19 16:45
市场风格切换 - 四季度市场风格发生明显切换,此前火热的科技板块和固态电池等成长板块集体熄火,取而代之的是红利板块企稳并担纲行情稳定器 [1] - 在由风险偏好驱动的行情中,例如AI科技浪潮,资金更青睐高成长板块,而红利策略节奏较慢,但当前市场资金寻求避风港,使红利资产的防御属性重新获得关注 [2][3] - 截至10月17日,月内沪深指数跌幅分别超过1%和6%,而中证红利指数涨幅约为2.48%,成分股包含银行、保险和资源股的红利指数持续走高 [3] 红利策略配置优势 - 主流红利标的股息率已重回4%以上,长期配置价值显著增强 [3] - 银行板块经历前期回调后,自高点最大回撤约15%,近期跌破年线后企稳反弹,估值安全边际较高 [4] - 年底部分绝对收益型资金为布局2026年行情,逐步回补低估值、高股息的价值品种,推动资金向红利资产倾斜,追涨高估值主线的胜率与赔率已明显下降 [4] 港股红利资产吸引力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达到6.02%,显著高于中证红利指数,其市净率为0.61倍,市盈率为6.81倍,显示更高性价比 [5] - 以银行和高速公路行业为例,A股银行股息率约5%,港股接近6%,高速公路股息率约4%,港股估值更便宜,具备绝对性价比 [6] - 保险资金与红利板块特性契合,有望成为股市重要增量资金,尤其H股具备折价优势且持有满12个月的股息红利可免征企业所得税 [6] 银行业基本面展望 - 政策呵护下,港股红利的权重板块银行业有望迎来基本面改善,监管更注重维护银行合理息差空间,息差降幅趋稳带动利息净收入增速改善 [7] - 在地方化债、稳地产、反内卷等政策组合拳下,银行贷款的尾部极端风险已大幅缓释,有利于减轻银行不良资产压力,资产质量估值折价有望修复 [7]
下周,把握超跌反弹机会
搜狐财经· 2025-10-19 12:07
全球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延续上涨,纳斯达克指数涨2.14%,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1.56%,标普500指数涨1.70% [2] - 欧洲市场普遍承压,德国DAX指数跌1.69%,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77%,法国CAC40指数涨3.24% [2] - 新兴市场表现分化,巴西IBOVESPA指数涨1.93%,韩国综合指数涨3.83%创历史新高,日本日经225指数跌1.05% [2]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主要指数普跌,上证50指数跌0.24%,创业板指跌5.71%,科创50指数跌6.16%,上证指数跌1.47%,沪深300指数跌2.22% [3] - 全周A股成交额达10.96万亿元,日均成交额2.19万亿元,较前周缩量4107亿元 [3] - 两融余额维持高位,达2.46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3] A股行业与板块表现 - 申万一级行业中仅4个行业上涨,银行涨4.89%,煤炭涨4.17%,食品饮料涨0.86%,交通运输涨0.37% [3] - 电子行业跌7.14%,传媒行业跌6.27%,汽车行业跌5.99% [3] - 概念板块中海南自贸涨4.98%,培育钻石涨1.45%,免税店涨1.11%,AI PC跌9.15%,光刻机跌8.39% [4] 港股与大宗商品市场 - 港股市场持续调整,恒生指数跌3.97%,恒生科技指数跌7.98% [4] - 南向资金本周净流入414亿港元,年内净买入额突破1.14万亿港元 [4] - 大宗商品市场中COMEX黄金上涨6.69%,白银上涨7.15%,ICE布油下跌2.22%,LME铜小幅上涨0.85% [4] 市场风格与资金流向 - 市场呈现防御风格,资金从成长板块向银行、煤炭等低估值、高股息防御板块切换 [1][3] - 全球流动性存在边际改善预期,市场对美联储10月降息预期概率超90% [2][5] - 市场风险偏好降温,A股成交额连续两日低于2万亿元,科技板块资金获利了结明显 [3][5] 短期展望与关注点 - 下周A股市场有望进入修复阶段,主要指数技术面接近支撑位,短期反弹动能正在积累 [5][6] - 关键驱动因素包括宁德时代、特斯拉等龙头公司三季报披露,以及十五五规划进展、中美关税谈判等政策预期 [6] - 板块机会可聚焦新能源产业链、超跌科技股如半导体和人工智能、低位消费如食品饮料和医药及贵金属板块 [6]
近一年回报率超50%获10席,汇安基金“投研一体化作战”硬核出圈
搜狐财经· 2025-10-18 16:22
公司业绩表现 - 截至10月15日,公司旗下成立以来业绩翻倍的基金达9只(A/C类分开计算)[2] - 近一年回报翻番的有2只,回报超50%的有10只,超40%的高达16只[2] - 基金经理单柏霖管理的汇安成长优选A年内收益率达104.24%,大幅超越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9.46%)[2][13] - 老将邹唯管理的6只基金年内收益率均超过60%[2] - 邹唯管理的汇安行业龙头混合A成立以来总回报达161.48%[2][5] - 柳预才管理的汇安多因子混合A自成立以来总回报达109.49%[15] 投研团队架构与策略 - 投研团队采用“老将压阵+新人深耕+量化补位”的人员配置策略[5] - 老将邹唯拥有25年证券行业经验,擅长在泛成长领域捕捉产业渗透率加速的机会,如AI算力、半导体[5] - 新生代基金经理单柏霖拥有清华集成电路工程硕士背景,采用工程师思维,通过绘制“产业链价值迁移图”和跟踪产业硬数据进行投资[13] - 量化派基金经理柳预才拥有12年证券行业经验,采用创新的基本面量化框架,结合主动研究深度和量化广度[15] - 公司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投资体系,涵盖理念、考核、机制和策略四个维度[17] - 研究团队分为权益及固收两大板块,权益覆盖宏观策略、医药、消费、科技、海外5大领域,涵盖23个申万一级行业[18] - 投资端设立六大投资策略组,实行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涵盖景气成长组、均衡成长组、价值成长组、量化与被动投资组等[18] 产品线布局与特点 - 邹唯管理的产品(如汇安行业龙头)专攻景气成长领域的龙头股,如AI算力端的CPO、PCB龙头[19] - 单柏霖管理的产品(如汇安成长优选)灵活覆盖科技成长全链条,从芯片到软件再到应用[19] - 柳预才管理的产品侧重量化分散,有效平滑波动[19] - 三类产品形成“稳健价值+成长弹性+量化分散”的搭配,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19]
首批基金三季报出炉:科技赛道仍是“核心仓位”
国际金融报· 2025-10-17 22:21
基金三季报披露概况 - 10月15日至17日,北信瑞丰、同泰、泉果、华富、中银、东财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陆续披露基金三季报,以权益类基金居多 [1] - 目前已披露三季报的权益类基金中,泉果旭源三年以190.69亿元规模居首 [1] - 全市场共有25只基金已披露三季报,包括18只权益类基金 [2] 三季度基金业绩表现 - 重仓科技板块的基金业绩表现突出,同泰数字经济A三季度净值涨幅超过70% [2] - 北信瑞丰优势行业三季度净值涨幅超过50% [2] -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三季度净值涨幅超过45%,业绩和规模均大幅提升 [2] - 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三季度净值涨幅超过70% [3] - 押注消费赛道的同泰慧择基金净值微跌1.53% [2] - 押注北交所的同泰开泰A三季度净值下跌0.17% [3] 基金经理投资策略与持仓 - 同泰数字经济A在三季度逐步加仓国产算力,减持海外算力产业链,并集中布局科技细分赛道龙头公司 [2] - 北信瑞丰优势行业基金聚焦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2] -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基金组合持仓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电子、机械、军工等高端制造行业以及港股互联网企业,呈现聚焦科技AI和困境反转的“两端配置”框架 [4] - 同泰慧择基金主打“宠物经济”,集中持有相关标的 [2] 四季度市场展望与投资主线 - 多位基金经理在四季度依旧看好成长科技板块,将人工智能等板块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主线 [4] - 人工智能被视为当前科技创新的核心主线和“新经济增长引擎”,是基础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4] - 以AI硬件、AI算力国产化为主的科技股被认为是未来3年至5年的投资主线,重点细分方向包括AI大模型、算力、半导体、消费电子等 [5] - 中国权益市场长期稳健向好的态势日渐明朗,美国政策缓和及美元流动性拐点有望提升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 [4] 债券市场表现与展望 - 三季度债券市场弱势震荡,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二季度上行20个基点,超长期品种上行38个基点 [6] - 债券市场短期情绪仍弱,但中期赔率改善,四季度经济基本面有利于债市,叠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债市利多因素逐步累积 [6] - 四季度中国经济将保持回升向好态势,美联储降息通道开启,全球流动性改善,预计海外资金会逐步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 [6]
科技板块短期承压,关注科创板50ETF(588080)等产品配置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21:54
科技板块市场表现 - 本周科技板块普遍回调,光刻机、铜缆高速连接、CPO、先进封装等细分领域跌幅居前 [1] - 科创综指本周下跌6.1%,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下跌6.2%,科创100指数下跌6.3%,上证科创板成长指数下跌6.8% [1][3] - 台积电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和净利润均超市场预期,可能提振市场对AI芯片板块的乐观情绪 [1] 科创板主要指数特征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由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股票组成,聚焦中小科创企业,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力设备行业合计占比超80% [5] - 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覆盖科创板全部证券,全面覆盖大、中、小盘风格,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创新药等核心前沿产业,覆盖全部17个一级行业 [5] - 上证科创板成长指数由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长率较高的50只股票组成,成长风格突出,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汽车行业合计占比超过95% [5] 科创板指数估值与历史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16日,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滚动市盈率为181.3倍,其历史分位数为98.6% [3][6]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和上证科创板成长指数因发布未满三年,暂不进行分位数分析展示 [6] - 今年以来,上证科创板成长指数累计涨幅达60.0%,近一年累计涨幅达61.2%,表现领先于其他主要科创板指数 [7]
A股“倒车接人”?
国际金融报· 2025-10-17 21:31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17日A股关键指数大幅下跌,沪指收跌1.95%报3839.76点,失守3900点,创业板指收跌3.36%报2935.37点,深证成指跌逾3%,科创50和北证50均跌近4% [1][3] - 市场成交额延续萎缩态势,日成交额为1.95万亿元,连续第二日低于2万亿元 [2][4] - 市场呈现普跌格局,4783只个股收跌,跌停股28只,仅602只个股收涨,涨停股44只,亏钱效应明显 [2][6] 行业与板块表现 - 科技相关板块领跌市场,申万一级行业中电力设备板块下跌4.99%,电子板块下跌4.17%,机械设备、汽车、国防军工、计算机、通信板块跌幅均超过3% [11][12] - 电源设备行业指数下跌4.63%,通信设备行业指数下跌4.34%,电子设备制造和电子元件行业指数分别下跌3.95%和4.71% [7][8] - 多个科技概念指数大幅下挫,6G概念下跌6.36%,AI手机概念下跌6.15%,电子烟、铜缆高速连接、屏下摄像等概念跌幅均超过5% [8][9] 重点公司股价变动 - 部分科技龙头股跌幅显著,阳光电源股价下跌近11%报145.21元/股,中兴通讯跌停报48.63元/股,立讯精密股价下跌逾6% [6] - 寒武纪-U股价下跌逾2%报1247.68元/股,中芯国际股价下跌逾4%报121.98元/股,宁德时代股价下跌近3% [6] - 中际旭创和三花智控逆市收涨,涨幅分别为1.81%和0.93% [6][7] 市场调整原因分析 - 市场流动性边际收紧,央行单日通过逆回购操作净回笼资金达2442亿元,导致市场资金面承压 [9] - 前期领涨的热门成长板块如光伏、半导体、消费电子出现集体回调,面临估值偏高、产能过剩与三季报业绩兑现的三重压力 [9] - 外部市场风险传导,10月16日美股因区域银行贷款欺诈事件跳水,引发市场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担忧 [10] - 市场内部结构脆弱,科技板块极易引发获利盘了结与止损盘涌出的负反馈循环,且上证综指在3900点附近技术承压 [10] 科技板块前景与策略 - 支撑科技股的长期核心逻辑如算力基建和国产替代并未瓦解,本轮下跌客观上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更优的入场价格 [12] - 抄底操作需极度谨慎,应重点布局三季报业绩确定性高、行业景气度持续、竞争壁垒坚实的龙头企业,并采取分批逢低吸纳策略 [13] - 配置上可考虑以科技(AI、半导体)为进攻主线,医药(创新药)、新消费为防御,同时关注高股息资产以对冲波动 [13]
闰土股份(002440) - 2025年10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17 16:42
行业格局与市场情况 - 中国染料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 [1] - 国内染料行业集中度高,主要产区在浙江、江苏、山东 [1] - 分散染料主要生产商包括浙江龙盛、闰土股份、吉华集团、安诺其 [1] - 活性染料主要生产商包括闰土股份、浙江龙盛、锦鸡股份,印度产能也已具规模 [1] - 染料行业为充分竞争行业,境内外产能增加导致竞争加剧 [2] - 国内H酸有效产能不足6万吨,市场有效供应存在10%以上的缺口 [2] - H酸历史价格曾超10万元/吨,目前市场报价保持在4万元/吨 [2] - 染料产品价格由市场供需及原料价格决定,公司采取价格跟随策略 [2] 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 - 营业收入2,705,856,948.69元,同比增长0.65% [2] - 营业利润205,192,579.49元,同比增长8.78%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705,477.62元,同比增长43.15% [2] - 外销收入226,333,644.43元,占营业收入的8.36%,同比增长32.99% [2] 公司产业链与产能布局 - 公司H酸产能在控股子公司江苏明盛,目前装置处于停产状态 [2] - 公司实施"后向一体化"策略,向上延伸产业链 [3] - 已布局还原物等关键中间体产能,保障原材料供给 [3] - 染料产业体系形成从热电、蒸汽、氯气、烧碱到中间体、滤饼、染料的完善产业链 [3] 战略投资与未来发展 - 公司现金流充裕,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拓展第二增长曲线 [2] - 公司持有100%份额的闰土锦恒基金作为LP,投资了多家创投基金 [2] - 投资基金如同创致芯主要投资半导体行业企业,包括瑶芯微、燧原科技、沐曦集成电路等 [2] - 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关键中间体的规划、研究、开发,确保产业链完整性 [3]
三星、SK等韩企CEO将赴海湖庄园 !
国芯网· 2025-10-17 12:39
事件概述 - 韩国四大集团掌门人(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SK集团会长崔泰源、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LG集团会长具光谟)将于本周末齐聚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私人庄园"海湖庄园" [2] - 此次活动是韩国四大集团掌门人首次同时访问该地点,被视为象征性强且时机敏感 [4] - 另有约70家企业将出席活动,共同探讨AI、半导体等尖端领域合作 [4] 活动背景与形式 - 聚会活动由软银集团会长孙正义主办,其正推进与美国企业OpenAI、甲骨文共同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星际之门"AI基础设施项目 [4] - 特朗普计划于当地时间17日至19日前往海湖庄园,并与韩国企业家们进行"高尔夫会晤"以直接交流 [6] 潜在影响与意图 - 此次会晤兼具商务活动与政治意味,在韩美关税谈判尚未定案的背景下,特朗普可能借此机会直接面向韩国企业招商 [7] - 韩国四大集团掌门人或许会在此次会晤中强调"韩美双赢"合作的重要性 [7]
专家: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短期内难以根本性缓和
中国青年报· 2025-10-17 12:30
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现状 - 中美新一轮贸易紧张局势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性缓和,但双方都有动力避免经贸全面脱钩 [1] - 自今年5月中美达成贸易休战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大体上保持缓和态势,但9月美方新增一系列对华限制措施导致本轮关系剑拔弩张 [2] - 10月9日中方发布关于稀土等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措施,10月10日美方威胁将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1] 美方行动与策略分析 - 美方持续新增对华限制措施,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和特别指定国民清单,并通过穿透性规则任意扩大受管制企业范围,影响中方数千家企业 [1] - 美方关税威胁和缓和言论交替出现,被分析为是美方黔驴技穷的表现,也是其极限施压和安抚市场的策略组合 [3] - 美方威胁面临现实性障碍,从经济层面看将使美国经济背负沉重代价,从政治层面看美国国内存在明显分歧,商界普遍反对升级关税 [3] 中方立场与反制措施 - 中方立场一以贯之,敦促美方在平等、尊重和互惠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指出美方一边要谈一边威胁恐吓加征高额关税不是正确之道 [2] - 中方对稀土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一种必要的反制,旨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并向外界释放不会被动承受无理打压的信号 [2] - 中国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对符合规定的申请将一如既往地予以许可,通过许可制实现精准管控,既彰显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也为后续谈判预留空间 [2] 行业与市场影响 - 中国对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将对美国军工产业等产生显著影响 [2] - 美方威胁加征100%关税和实施出口管制的行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1] -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正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的往来 [3] 未来局势展望 - 中美经贸具体演进路径取决于双方战略互信的重建、危机管控的完善以及全球治理规则的重塑 [1] - 从短期来看,本轮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未来走向呈现博弈与缓和并存的态势,可能随美方实质性让步或激进措施而演变 [3] - 从中长期来看,中美将处于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常态,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竞争将长期存在,而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非传统安全合作可能成为突破口 [4]